全文
一、過去四年的工作回顧
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四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共
辛集市委的領導下,本屆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較好地完成了市六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了“十五”計畫,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0.21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02年增長67.2%;財政收入6.606億元,可比增長117.85%,每年總量增長近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643億元,可比增長116.9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02億元,增長117.9%,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1.93億元,增長269.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65億元,增長55.57%。
(二)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四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億元,完成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32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84個,億元以上項目15個,其中,澳森鋼鐵公司技改項目投資14.5億元,東方熱電公司投資5億元,東明集團技改擴建項目2.5億元,德瑞公司投資8億元的10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正在建設中。引進外地規模項目42個,總投資17.43億元。4個市級工業區和13個鄉鎮工業區總體規劃基本完成,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全面啟動。
(三)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經過四年發展,皮革業支柱地位更加鞏固,累計完成投入11.12億元,固定資產達到30.6億元,規模以上企業239家,銷售收入91.2億元。化工業綜合實力不斷提高,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4家,被中國昊華集團列為重點支持的四大基地之一。鋼鐵機械業迅速崛起,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1家,四年完成投入16.92億元。澳森鋼鐵公司總資產由1.5億元發展到16億元,上繳稅金達到8086萬元。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48家企業年銷售收入突破千萬元,16家被省、石家莊市列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品創優取得重大進展,“束蘭”皮裝、“大羽”羽絨服榮獲“中國名牌產品”,“五洲”鋇鹽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8個產品榮獲省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在全省縣市中位居第一。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對81家企業實施了不同形式的轉制。
(四)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糧食生產連年豐收,2006年總產達51.5萬噸,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優質麥面積發展到30萬畝,無公害蔬菜面積發展到8萬畝;優新梨果面積發展到25萬畝,全部通過省無公害環評認定,在全省保持領先。禽流感等動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奶牛存欄由8000頭髮展到1.8萬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由30個發展到72個,入會農戶由1.5萬戶增加到5.9萬戶,入會率達56.3%;產業化經營率達76.6%,提高了8.1個百分點,連續三年在石家莊市居領先地位。四年改造中低產田6.6萬畝,鋪設防滲管道98.3萬米,補貼購置大中型農機具754台套,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文明生態村建設初見成效,建設沼氣池1.4萬個,硬化鄉村街道66.47萬延長米,25個村建設了村民中心,154個村建成了文化一條街,79個村建設了民眾活動廣場,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農村稅費改革全面落實,提前一年全部減免了農業稅,兌現了糧補政策,農民直接受益7000多萬元。四年累計向“三農”投入財政資金8007.13萬元,年均增長30.8%。328個村建立了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增加集體收入1011萬元。
(五)第三產業迅猛發展。投資6.3億元建設了金街不夜城、東購商廈、金鹿商城、時代商廈等一批重點商業設施,新增營業面積27.16萬平方米。以黑馬糧油工業公司、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為龍頭,組建了452個農村生產生活資料連鎖店。農機配件、昊華電子城等專業市場日益活躍。新型商業業態發展較快,各類連鎖經營店達到202家。石家莊海關、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於2004年在辛集設立了辦事處。固定電話擁有量達到17.3萬部,入戶率94%;行動電話擁有量15.9萬部,是2002年的3倍;寬頻入戶1.7萬戶,位居全省縣市前列。
(六)中等城市雛形基本形成。四年實施城建、交通重點項目47個,完成投資29.1億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5.66平方公里發展到20.92平方公里,是我市歷史上投入最多、發展最快的時期。聘請天津大學規劃設計院,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綱要。新建改造了北環路、市府街、安定街等11條城市主幹道。新建改造了衡井線、天王線等10條縣域主幹線;四年新建改造公路376.07公里,等級公路比2002年延長209.84公里,形成較高標準的縣域主幹道路網路。開發建設了一批高標準居民小區,建築面積達117萬平方米。新建改造了雷鋒公園、雲塔芳蔭等一批城市靚點,完成了5條城市主幹道的綠亮美建設,新增綠地59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由33.68%提高到36.02%;全市植樹320萬株,森林覆蓋率由21.2%提高到29.7%,被評為省級園林城、衛生城。城市集中供熱面積不斷擴大,由245萬平方米增加到365萬平方米。全力開展了以治理大氣和水污染為重點的環保攻堅,製革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廠、東方熱電公司投入正式運行,市區二級及以上天數達到295天,整體環境質量明顯好轉,通過了省級環保模範城技術評估。
(七)人民民眾生活質量日益提升。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874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858元,比2002年增長40.46%、47.27%。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15.85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餘額97.37億元,比2002年增長60.53%、64.92%。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保險參保率明顯提高。全面推行了農村低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100%。四年增加城鎮就業崗位1.08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4.57萬人次。每年都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一批利民實事,四年投入各類資金1.3億元,完成了240個村143條215公里的鄉村道路改造,解決了92個村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有線電視覆蓋全市344個村、開通2.3萬戶;對7591名困難民眾進行了生活救助,對6822名貧困學生實行了“兩免一補”。
(八)經濟發展環境更加優越。組建了行政服務中心,涉及項目審批的34個職能部門進駐,實行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三年審批項目912個。在5個工業區推行了“扎口收費”,對58家企業實行了掛牌保護,取消了501個行政審批事項。深入開展“雙提三效”活動,全面推行了“一門受理”、“一站式”辦公和首辦負責制,行政效能明顯提升。
(九)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市本級可用財力大幅提升,2006年達4.76億元,比2002年增長97.45%,公教人員工資按政策規定足額及時發放;多方籌資償還舊債,四年償還農村基金會、王口經聯社、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建設等欠款2.25億元。完成44個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投資1.7億元,新建改造了市一中、幼稚園等34所學校,調整撤併農村中國小77所,3所學校被評為省級示範學校,通過了省第四輪普九驗收。投資2500萬元的文體中心投入使用,投資2100萬元的新體育場即將竣工,辛集農民畫連續三年獲得全國農民畫大賽金獎,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投資4918萬元,完成了4所市屬醫療單位擴建改建;718所鄉村衛生室全部達標。投資1.17億元,完成了城鄉電網改造和10座變電站新建擴建。四年開發整理土地8519.83畝,新增耕地7853.6畝,基本農田保有量77萬畝。計畫生育工作連年跨上新台階,被評為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縣)。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整改了一大批安全隱患,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預防、控制違法犯罪的能力得到有效加強;建立健全了“三位一體”大調解工作體系,著力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和信訪工作,保持了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答覆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8.3%。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逐步深入,糾正行業和部門不正之風取得新進展。雙擁工作和民兵預備役建設不斷加強,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聲有色,湧現出了一批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物價、統計、審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氣象、檔案等各項事業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這是市委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幹部民眾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辛集建設和發展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政府工作還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一是綜合經濟實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速度還不夠快,重大戰略支撐項目不夠多。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償還歷史性債務任務艱巨。二是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一、二、三產業比例還不盡合理。在工業生產上,除皮革業外,其他產業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對經濟的支撐帶動作用不夠明顯。經濟成長的方式還比較粗放。三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鄉村經濟相對薄弱,特色經濟村數量不多,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還處在較低水平。四是一些涉及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在市場監管、醫療服務、勞動就業、環境保護、企業改制、居民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還存在民眾不滿意的問題。一些低收入民眾生活比較困難。五是政府工作有待進一步改進。一些部門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差;一些幹部的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工作作風與新形勢的要求還不適應。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居安思危,高度重視並認真研究解決。
二、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
今後五年是我們建設中等城市、構建和諧辛集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面臨著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一是隨著“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目標的提出,全省上下對外開放的思想更加統一,環境更加寬鬆,特別是省“一線兩廂”戰略的實施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加上我市被省政府列為擴權縣市和“十一五”期間重點培育的12個新興中等城市之一,為我們今後發展拓展了空間。二是隨著石家莊內陸港、機場擴建、京石高速鐵路、石環公路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的建設,將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市的區位優勢。三是隨著南方發達地區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的日益緊張、政策調控力度的加大,勞動密集型產業北移的趨勢更加突出,為我們招商引資提供了更多機會。四是經過幾年來的廣泛發動,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幹事業、凝聚合力上經濟的氛圍更加濃厚,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根據市委六屆二次會議精神,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主旋律,營造“風清、氣正、勁足”的良好局面,牢牢把握實現更好更快發展這一主題,著力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著力培育壯大特色支柱產業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堅定不移地朝著建設中等城市、構建和諧辛集的宏偉目標邁進。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
——整體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經濟總量進一步增加,地區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3%以上,達到250億元以上;全部財政收入年均遞增14%以上,達到12億元以上,力爭翻一番。增長質量明顯改善,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25%以上,基本農田保有量穩定在77萬畝。
——中等城市確保建成。瞄準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國家級衛生城、省級環保模範城,建設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宜看的中等城市。規模做大。到2011年,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達到23萬人以上。功能做優。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訂編制;全面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通改造10條城市主幹道,構築一環、四縱、七橫的城市道路框架。城市做美。加快舊城區改造步伐,提升建築品位,打造城市特色,建設一批標誌性城市靚點;完成市區主要街道綠亮美改造,建設4個市級公園,所有大街小巷全部亮化,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4%。環境做好。堅持不懈地抓好環境保護工作,市區空氣品質二級及以上天數達到310天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市區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
——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創建文明生態村為載體,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通過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種養加特色產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顯著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80%以上。農民生活更加寬裕。通過全民創業,轉移農村勞動力,拓寬農民致富門路,特色經濟村發展到120個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6萬人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7%,達到6700元以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通過加強農村道路、水利、電力、通信、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環境整治長效措施,完成5條縣域主幹線建設,等級公路通村率達到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0%,新建沼氣池3萬個,60%的村建成文明生態村。
——優勢產業支撐作用大幅提升。把皮革、化工、鋼鐵機械、農產品加工四大產業發展作為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五年內,皮革業完成投入20億元,把辛集建成世界知名的中國皮革皮衣之都。化工業完成投入20億元,建成中國北方高科技化工基地。鋼鐵機械業完成投入15億元,建成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鋼鐵機械加工基地。農產品加工業完成投入15億元,建成華北平原特色農產品加工生產基地。到2011年,力爭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140億元以上;5家企業上繳稅金突破億元,15家企業突破千萬元,30家企業突破500萬元。
——區域商貿中心地位穩固確立。堅持把服務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以建設大型商貿設施為切入點,完成河北一集市場改造,建設一批高中檔商貿服務設施,構建功能齊全的城市核心商業區。進一步發展壯大皮革城、昊華電子城、禽蛋市場、機械配件市場、果菜市場等專業市場,謀劃建設若干大型零售和批發市場。大力發展金融、信息、法律服務、社區服務、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健全生產、生活資料連鎖經營主幹服務網路,初步建成省會東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到2011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0億元。
——和諧辛集建設富有成效。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每年興辦一批利民實事,認真解決好民生問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100%。抓好農村養老保險的試點和推廣。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弱勢群體救助覆蓋面分別達到100%,救助保障水平有明顯提高。市區新建1所中心敬老院,鄉村新建4所區域性敬老院,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70%以上。新增勞動力努力實現充分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8%,達到14200元以上。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合作醫療覆蓋面分別達到100%;大病費用報銷比例有明顯提高,城鄉居民看不起病、因病返貧致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加快教育文體等社會事業發展。提高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到2011年,市一中力爭建成全國示範性高中,市職教中心建成國家級重點職教學校,5所高中達到省示範性高中標準,國中、國小基本達到標準化要求;加大教育投入,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建設完善市、鄉、村、戶四級文化場所和組織體系,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公民道德水準顯著提高,社會誠信體系逐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持續好轉,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各位代表,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宏偉,任務艱巨。加快辛集發展,是全市人民的迫切願望。實現人民的意願,為人民謀福祉,政府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只要我們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奮發努力,開拓進取,就一定能夠實現各項目標任務,就一定能夠讓全市人民分享到更多的發展成果。
三、2007年的重點工作
今年是本屆政府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全面完成今後五年的發展任務至關重要。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6.71%,達到7.71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1%,達到3.0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達到48.42億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達到46.5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達到108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以上,達到5215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4%以上。
(一)用項目建設統領工作全局,傾力打造辛集經濟的強勁支撐。
堅持市鄉村三級一齊上,一二三產業項目一齊抓,把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融匯於各項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全市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的濃厚氛圍。
集中力量抓好工業區建設。按照規劃布局科學、產業特色鮮明、功能定位準確的總體要求,制定工業區產業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全面加快道路、給排水、供電、污水處理、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半年4個市級工業區實現“五通一平”、13個鄉鎮工業區建成一條高標準道路;力爭到2011年,4個市級工業區完成投入60億元,13個鄉鎮工業區完成投入35億元。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思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組建完善工業區開發公司,運作好經營開發性項目,主動爭取銀行貸款;吸引本地企業和外來資本投資基礎設施。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把工業區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發展前景、優惠政策等宣傳推介出去,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實施招商引資新舉措。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導向,精心謀劃若干重大戰略支撐項目,組建專門班子,全力爭引跑辦。充分發揮現有骨幹企業作用,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抓住南資北移、南企北擴的機遇,加強與珠三角、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的戰略合作,選擇重點地區或城市,設立專門招商機構,給予特殊優惠政策,著力招引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本著融入省會、借力京津的原則,加強與京津石外遷企業和配套企業的對接,承接技術轉讓和產業擴散項目。加強與中國皮協、中化集團、省發改委、辛集在外成功人士及已聘任招商代理等重點機構、重點部門、重點人員的聯繫,建立市鄉領導負責制,引進一批大項目。從全市幹部中挑選精幹人員,組成專門團隊,常年抓招商、搞引資。
深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作為增強鄉村經濟實力的重要抓手,動員各級各類人員大力興辦致富項目,營造全民大創業、全民創大業的濃厚氛圍。對張古莊泡沫、天宮營棉花加工、小辛莊漂染、精煉油、新城化工等特色產業群體,與鄉鎮工業區建設有機結合,分類施策,整體推進,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引導支持鄉、村兩級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傳統產品等潛在優勢,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發展一批特色經濟村。
加快現有項目建設進度。今年我市確定第一批市級重點收益性項目71個,固定資產投資24.47億元,實行市級領導和鄉鎮部門分包責任制,加強協調,加快建設,確保如期完成。對投資20億元的辛建熱電廠等重大項目,加強跑辦,爭取儘快立項。加緊篩選一批項目,積極向上申報,爭取更多的項目列入省重點,努力實現謀劃項目、前期項目和在建項目的滾動發展。按照“依法徵收、長期保障、一年一清、合理調整”的要求,認真落實失地農民長期保障機制,提前做好被征地農民的思想工作和項目前期準備,確保項目早開工、早見效。
(二)做大做強支柱產業,著力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
立足我市實際,以培植具有超強支撐帶動作用的優勢主導產業為著力點,攥緊拳頭,集中要素,努力壯大工業經濟整體規模實力。
加速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皮革業,按照“規模效益型、精品系列型、環保生態型”的產業定位,依託製衣、製革工業區,引進一批能夠帶動產業升級的重點項目。抓好總投資4.69億元的28個製衣、製革項目。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著力開發一批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時尚新品種。以重新繁榮皮革城為切入點,下大力激活國內市場,開發歐美、東亞市場,打好市場攻堅戰,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化工業,按照“大規模、精細化、無污染”的產業定位,依託中國化工集團,努力引進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帶動化工產業的全面擴張和提升。突出抓好投資4.26億元的鴻銳集團丁腈膠、世騰公司聚丙烯、辛化集團系列技改、雙吉公司複合肥等項目和新城鎮化工區的建設。鋼鐵機械業,按照“產能規模化、產品特色化”的產業定位,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深層次合作,形成布局相對集中的項目群。突出抓好投資10億元的澳森公司擴建以及申科公司合金軟磁帶材、松林公司齒輪等項目。農產品加工業,按照“深加工、品牌化”的產業定位,培育和引進競爭優勢明顯的企業集群和帶動輻射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突出抓好投資4.83億元的德瑞公司玉米深加工、國投中魯公司果汁、益海公司油脂、新希望集團飼料等項目。同時,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下大力引進一批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項目。
全力抓好現有企業膨脹裂變。以工業50強企業為重點,逐企業幫助制訂發展計畫,明確思路和目標;繼續實行市領導分包責任制,完善行政直通車服務;引導企業集中投向,加大投量,推動企業跨越發展。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著力解決轉制遺留問題。認真策劃開展產品宣傳和企業形象推介活動,爭取更多的產品成為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突出解決融資難問題,加快中小企業擔保中心和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組建進度,鼓勵支持企業和個人依法組建擔保公司和投資公司,推行公職人員工資收入擔保貸款辦法,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積極幫助企業上等授信,全市新增A級信用企業60家以上。
不斷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大力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搞好皮革、化工、鋼鐵機械、農產品加工等企業的技術難題匯集,加強與科研單位的聯合協作,開發引進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引導骨幹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設企業研發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紮實開展節能降耗活動,以節煤、節電、節水為重點,對重點企業逐戶簽定節能降耗責任書,確保如期達標;在製革、鋼鐵、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組織實施一批節能示範項目,推廣一批節能先進適用技術。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上項目的投資強度和容積率,大力發展多層廠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強對現有閒置廠地、廢棄地的控制,確保用於項目建設。
(三)大力發展服務業,培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瞄準建設區域商貿中心目標,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規劃建設大型專業市場。進一步加快皮革城、配件市場、建材市場等現有市場升級晉檔;緊密結合我市現有基礎和產業優勢,創新市場發展理念,整合資源,合理布局,規劃建設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原皮化料交易市場、汽貿市場、玉雕和毛料市場、果品市場、廢舊金屬電器市場,力爭年內全部啟動。
改造提升商貿服務業。按照方便民眾、最佳化功能、梯次推進的要求,科學規劃全市商業網點結構和布局,努力形成功能完善、上下貫通的商貿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快市區中心商業區和位伯、新城、舊城三鎮商業副中心建設,著力抓好辛集賓館、商業大樓等區域的改造,建設一批大型商業設施。
加快發展新型服務業。堅持以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為重點,加快發展以網路為平台的信息服務業。進一步理順中介組織管理體制,發展法律、會計、金融諮詢、信息諮詢、資產和資信評估、經紀代理等中介組織。以黑馬糧油工業公司為依託,組織實施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方便民眾生產生活。
(四)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步伐。
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這箇中心任務,把現代工業的規模、行銷、品牌、成本等生產管理方式導入農業,創新發展理念,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
生產高效化。下大力改進傳統耕作方式,積極引進優質專用品種和高效種植模式。組織果農適當發展早熟、晚熟品種,錯季種植,填補市場空檔。圍繞皮革業需求,引導農民發展狐狸、獺兔、貂等特色養殖,年記憶體欄力爭達到30萬隻,形成一批專業村、特色村。
基地規模化。按照依託龍頭企業建基地、帶農戶的思路,引導民眾成方連片種植,形成規模,加快訂單農業基地的發展。年內,契約種植優質專用麥面積達到25萬畝、蔬菜5萬畝、梨果契約收購面積15萬畝。結合省千萬噸奶工程,進一步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奶牛存欄突破2萬頭。
產品標準化。突出抓好10個無公害農產品示範村、3個省級標準化果品示範園、17個標準化養殖示範場。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力爭5個農產品通過認證。建設國家級優質種羊示範場,新建10個標準養羊改良站。加強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積極推廣節糧型蛋雞新品種。全面推行梨果生產精細化管理,精品果率達到70%以上。積極推廣免耕播種模式,新增15萬畝以上。
行銷企業化。進一步加大對黑馬麵粉、禽塔飼料、德瑞澱粉、佳隆蔬菜、中魯果汁、新希望飼料等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促其加快發展,同時篩選推介一批好的農產品加工項目,爭取國內外大型加工企業在我市投資辦廠。對天華、冠玉等企業,支持幫助他們建設完善市場信息、倉儲、運銷等設施,不斷擴大銷售網路,成為深購遠銷、大購大銷的領頭企業。
合作組織化。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引導優質麥、優質果品、優質棉等協會拓寬服務領域,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吸引農民出資參與,加速向獨立法人形式的專業合作社方向轉變。鼓勵支持農民依照自願出資、責權平等、風險共擔的原則,創辦新型專業合作社,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在抓好農業產業化的同時,高標準實施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739萬元抓好土地沙化、鹼化治理,改造中低產田1.8萬畝;投資300萬元抓好1萬畝農田節水灌溉;投資250萬元實施萬畝優質果樹節水項目;繼續對新型農機具購置給予補貼。
(五)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努力提高人民民眾收入水平。
堅持把勞務經濟當作一項大產業來抓,讓更多的農民走出土地、走出農村,從事非農產業,用減少農民的辦法富裕農民。
提高組織化程度。堅持本地轉移和勞務輸出相結合,加快建立以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為主體、以鄉鎮勞動事務所為依託、以社會中介服務組織為補充的勞務輸出服務體系。把京、津、石及沿海地區作為輸出重點,加強與勞務輸出地政府、主管部門、勞務機構和用人單位的溝通聯絡,簽定政府間勞務合作協定,形成市場訂單、培訓、輸出的新型勞務協作方式,有秩序、有組織地推進勞務輸出。年內,力爭轉移2萬人以上,用兩年時間,實現全市村均轉百人、人均增收三百元的目標。
加強勞動技能培訓。按照圍繞優勢產業抓培訓、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創品牌、以品牌強產業的思路,立足我市優勢產業,建設較高水平培訓陣地,培養一大批皮革服裝設計、裁剪、加工人員,打造農民培訓特色品牌。結合勞務市場需求,積極開展訂單、定向培訓,努力做到培訓一人、合格一人、就業一人。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做大做強市職教中心、勞動技工學校等公辦培訓機構,整頓規範民辦培訓學校,鼓勵企業開設培訓網點,謀劃建設高水平實訓基地,形成城鄉互動、內外結合的培訓體系。年內,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鄉鎮為單位,以村街幹部、失地農民和年輕農民為重點,力爭培訓突破2萬人。
搞好外出務工人員服務。把搞好務工人員服務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充分發揮村街、學校、群團組織及社會各界的作用,幫助外出務工人員解決好土地流轉、農忙幫扶、子女上學等問題,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在勞務輸出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立服務聯絡點,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政策諮詢、就業信息、契約簽定、法律援助等服務,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推進就業再就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形成更多的就業增長點。認真落實財政投入、小額貸款、免費培訓和稅收減免等有關規定,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和市場就業。抓好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新增勞動力和退伍軍人就業安置工作;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優先安排和推薦特困高校畢業生就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700個以上。
(六)全力為人民民眾辦實事,把改善民生作為構建和諧辛集的重要著力點。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帶著感情和責任,下大力解決一批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的實惠。年內,全力辦好13件利民實事。一是實現村村通等級公路。財政籌資2400萬元,繼續實行60%的補貼政策,完成104個村、200公里的鄉村公路改造,並建立鄉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全面實現村村通一條等級公路的目標。二是解決飲水安全問題。財政籌資250萬元,解決40個村的飲水安全問題。三是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出資292萬元,爭取上級補貼資金1485萬元,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同時探索啟動城鎮居民合作醫療,實現新型合作醫療城鄉全覆蓋。四是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財政籌資402萬元,完成9所鄉鎮衛生院改造。五是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投資775萬元,對5所國中部分校舍進行改建。六是落實中小學生“兩免一補”政策。財政出資237萬元,爭取上級資金1345萬元,免除6.5萬名中小學生的雜費,免除6822名貧困學生的書本費,對所有貧困國中生的住宿費給予補貼。七是完善供電網路。投資4.9億元,完成石東500千伏、束鹿二站220千伏、辛集南部110千伏和5個35千伏電站新建、擴建,實施辛集110千伏變電站遷建,有效解決我市用電緊張狀況。八是抓好沼氣池建設。財政出資160萬元,向上爭取226萬元,新建5000個沼氣池。九是完善鄉村客運網路。投資114萬元,建設6個鄉村客運站;新增5條客運專線,客車通村率達到95%以上。十是建成農村信息網。投資200萬元,建設200個農村信息站,為農民提供農業信息、技術信息、就業信息等服務。十一是搞好特殊困難人群的救助工作。財政出資175.67萬元,對集中供養的127名五保對象每人每年補貼2000元,對分散供養的1073名五保對象每人每年補貼1400元。財政出資118.68萬元,提高3956名農村低保對象低保待遇。財政對4719名低保人員和五保供養對象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給予全額資助。財政出資48.8萬元,提高低保對象、五保對象醫療救助水平。十二是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以擴大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面為重點,養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分別擴面3410人、11663人、4757人、8679人,征繳率90%以上。十三是繼續抓好農村有線電視村村通,新增用戶1萬戶。對上述工作,嚴格落實責任,加快工作進度,確保不折不扣地如期完成。
(七)堅持增收節支兩手抓,增強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以拓展財源、嚴控支出為重點,著力做大財政“蛋糕”,強化公共財政職能,提高政府調控保障水平。
嚴格稅收征管。建立完善稅務、財政、工商、銀行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制度,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的稅源監控體系。加大稅收稽查力度,實行綜合治稅,在重點行業推行以電核產、以產核銷、以銷核稅的管理模式,積極開展納稅評估,著力解決部分行業、企業稅賦偏低和不平衡的問題,嚴厲打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農產品收購發票、賬外經營等各種偷、逃、騙稅行為。加強對飲食服務、建築安裝、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稅收征管,最大限度地增加地方可用財力。
嚴格支出管理。在確保公教人員工資正常發放和落實國家新的增資政策的基礎上,整合財政資源,集中有限財力,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傾斜,向弱勢群體傾斜。堅持事事講成本、處處講節約,嚴格預算約束,規範支出行為,堅決遏制花錢大手大腳、辦事鋪張浪費、窮日子富過的不良風氣。嚴格機構編制管理,嚴守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只減不增這條底線。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嚴格控制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認真搞好國有資產清理登記工作,澄清資產家底。
嚴格債務管理。本著控制新債、摸清舊債、明確責任、逐年消化的原則,逐鄉、逐村、逐單位鎖定債務總額,制訂償債計畫,分期分批加以解決。按照誰簽字、誰負責的要求,加大鄉鎮、村街、部門領導離任審計和責任追究力度,嚴禁發生新的債務。
(八)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加速建設宜居宜看的中等城市。
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不斷提升綜合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努力建設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的中等城市。
完善基礎設施。投資1.08億元,完成教育路北延至307國道,以及方碑大街、安定街和西華路部分路段的改造;完成市區15條道路的排水新建、改造,22條街道的路燈安裝;完成火車站廣場改造和新體育場建設。啟動城市森林公園和紅楓湖公園建設。以農田林網、道路綠化、公園綠地、庭院綠化為重點,大力開展造林綠化活動,年內完成5條城市道路的綠化,新增綠地28.8萬平方米,植樹100萬株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8.6%,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注重挖掘辛集文化底蘊,謀劃建設一批人文景觀和街頭雕塑小品,豐富城市內涵。
嚴細城市管理。進一步建立完善長效措施,把嚴細管理覆蓋到城市各個方面。下大力抓好清除占道經營、治理偏街背巷、廣告牌匾減量晉檔、“門前三包”規範達標、違規違章建築拆除、主幹道建築物外立面包裝亮化和便道整修、小街小巷路面維修等方面的整治,加強生活小區物業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
提升環境質量。加快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把市區污水全部收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對主排渠進行徹底清理,實現高標準達標排放。積極跑辦籌建中水處理廠,力爭年內啟動。嚴把環保準入關,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加強企業監管,嚴厲查處偷排偷放行為。逐戶落實重點大氣污染企業減排指標,年內二級及以上天數達到290天。
(九)加快“和諧辛集”建設,為更好更快發展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堅持把促進社會和諧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積極調解各種社會矛盾,全面最佳化發展環境,努力構建平安辛集、誠信辛集。
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資金保障機制改革,確保教師工資、公用經費按時足額到位;加快中國小布局調整,積極發展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謀劃建設高水平專業實訓基地。大力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儘快建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村民中心,在全市村街建設文化一條街,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加大村容村貌綜合整治力度,塑造農村新形象。加大對網咖、娛樂場所的管理力度,規範文化市場秩序。進一步健全市、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機構管理和人員培訓,完善醫療便民惠民措施。繼續實施“計生惠民”行動,綜合治理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大市場監管整治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傳銷等違法行為。加強房地產行業監管,保持合理的房地產價格水平,發展面向廣大民眾的普通商住房,探索建立廉租房制度,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房制度。加強國防教育,搞好民兵預備役建設。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關心殘疾人事業。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結合建設“百姓檔案”,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為民排憂解難;嚴格落實涉及民眾利益的各項政策,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進一步健全完善“三位一體”大調解工作格局,實行市、鄉兩級領導信訪包案制度,大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規範信訪秩序,解決合理訴求。深入推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完成市、鄉、村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普查登記,建立規範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系。組織開展嚴打專項會戰和重點區域整治活動,嚴厲打擊各種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性犯罪,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全力打造“平安辛集”。
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深入實施“法人代表安全生產雙百日承諾行動”,牢牢抓住重點行業、重點部位,狠抓安全責任制的落實,努力實現安全生產無縫隙、精細化管理。嚴格落實安全隱患領導分包制度,切實加強對重點單位和重大危險源,特別是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食品藥品、煙花爆竹、消防、建築等重點行業及公共聚集場所的專項整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大事故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嚴查失職瀆職和不作為行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堅持把誠信作為立市之“基”,分層次、有重點地推進誠信辛集建設。把城鄉基礎設施、政府採購、土地拍賣等政府關聯事項作為誠信建設的重點,建立參與政府關聯事項企業和機構的誠信檔案,加強信用信息徵集和使用,對失信行為進行記錄、披露、預警和懲戒。廣泛開展誠信單位、誠信企業、誠信個人創建活動,營造“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社會環境。同時,積極開展“愛我辛集”主題活動,全力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
大力最佳化發展環境。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減審批事項。進一步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堅決遏制體外循環,提高審批速度。繼續開展“雙提三效”活動,認真落實首辦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認真解決個別部門和幹部存在的態度生硬、推諉扯皮、吃拿卡要等問題,從嚴查處惡意阻工、欺商排外等不法行為,切實維護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打響“投資到辛集、事事都滿意”的環境品牌。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以建設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和人民滿意的政府為目標,大力度抓好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
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執行力。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科技、法律等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提高對上級方針、政策、決策的領悟能力。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摸準下情。勇於從思想上、主觀上看差距、挖根源、找癥結,善於從體制上、機制上分析矛盾,解決問題,增強執行的自覺性,提高落實的創造性。堅持量化實化具體化,對已明確的任務、確定的事項,建立分工負責制、過程監督制、結果追問制,著力治懶、治散、治庸、治虛,切實做到盡職者獎、失職者罰、瀆職者究。
堅持求真務實,不斷提高操作力。建立健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政府決策機制,實行重大決策聽證制度、公眾參與制度和政務公開制度,完善專家諮詢制度,確保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堅持實字當頭,唯實是從,滿負荷、高效率、快節奏、求實效,對急事不拖延,對難題不迴避,對大事不推諉,把精力集中在想幹事上,把本領體現在會幹事上,把目標鎖定在乾成事上,把做精、做細、做實變成廣大公務員的自覺行動。
堅持依法行政,不斷提高約束力。加大“五五”普法宣傳力度,建立健全公務員學法制度,切實做到認真學法、真正懂法、準確用法。建立健全行政複議、行政賠償和補償制度,加大行政綜合執法改革力度,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對行政執法機關進行許可權界定、職責確定,切實解決職能交叉、權責不明和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加大執法監督力度,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要賠償,激勵和約束行政執法人員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堅持廉潔從政,不斷提高公信力。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和腐敗分子。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活動,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認真解決各種損害民眾利益的問題。自覺接受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誠懇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堅持執政為民,不斷增強發展合力。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於人民,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興利民之舉,大辦親民之事。堅持深入民眾,傾聽民聲,體察民情,強化公共服務,扶助弱勢群體,認真解決好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真正讓人民民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發展的成果。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機遇催人奮進,使命就是責任。讓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萬眾一心,開拓進取,為建設中等城市、構建和諧辛集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