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辛集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辛集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代市長王現坤於2018年2月9日在辛集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作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年辛集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8年2月9日
全文,名 詞 解 釋,

全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7,是奮進的一年,是沉甸甸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紮實苦幹,較好完成了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譜寫出新時代全面建設繁榮美麗幸福辛集的新篇章。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57.4億元,同比增長7.2%(在全省“11+2”市中排名第2位;下同);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6億元,增長19.2%(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254.2億元,增長7%(第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2.7億元,增長10.8%(第7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07元,增長9.5%(第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1元,增長8.7%(第7位)。被評為全國創新創業百強市、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市。
項目建設勢頭良好。實施市級以上重點項目66個,總投資333億元,其中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7個,億元以上項目26個;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占比達到53%,產業結構有了新變化。3D列印、石墨烯、紅外觸控螢幕、LED照明、環境監測、光纖感測等一批高科技項目相繼落戶。辛集在外人才紛紛回鄉創業,匯聚形成了“鳳還巢”的強大聲勢。深入開展全員創新、全民創業“雙創”活動,新增市場主體6709個,萬人市場主體達到609個,位居全省前列。
結構調整紮實推進。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72.1億元,其中技改投資135.8億元,是近年來傳統產業改造投入最多的一年。9個項目列入省千項技改、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項目。產學研合作深入實施,與清華、北大等8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成功舉辦環保皮革院士專家辛集行等行業高端會議;全市院士工作站達到3家,新增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高新技術企業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6家,11名高層次人才入住“博士樓”。精密互感器、聚氨酯高鐵材料、空氣懸浮軸承等20個全國性產業研發生產示範基地建設成效明顯,在業內的話語權、定標權、定價權不斷提升。辛集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主要指標在全省150家省級經濟開發區中名列第15位,出口總額名列第6位,被評為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先進開發區。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舉全市之力開展大拆違、大整治、大提升,拆除各類違法占地2100宗、騰退土地1.5萬畝;新建公園11個,城區綠地率達到35.3%,綠化覆蓋率達到39.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4平方米;啟動實施了澳森大街、工業路改造、高鐵客運樞紐等一批重大工程,完成了8個便民市場、17條斷頭路和一批公共文體設施建設,南水北調地表水廠建成投用;深入推進環衛一體化改革,城市容貌和管理水平顯著提升,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圓了辛集30年的“創城夢”。城鄉交通更加便利,規劃公交線路7條,新增新能源汽車129台,投放摩拜共享腳踏車1940輛;石濟客專建成通車,辛集正式融入京津冀“矩形”高鐵環形網。大力開展農村“四清”整治,造林綠化1.2萬畝,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市上下推進環保治理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年淘汰燃煤鍋爐659台、1236蒸噸,壓減煉鐵產能66萬噸,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381家,氣代煤驗收通氣6010戶。圓滿完成製革鉻污染過程控制技術等兩個國家“863計畫”項目。創新成立空氣品質監測指揮中心,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監測、分析和快速處置網路。深入開展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邵村排乾渠大李橋斷面COD、氨氮年均濃度每升59.3毫克、11.2毫克,分別同比下降80.2%、67.6%;全市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87微克,同比下降21.6%,下降幅度全省第一。
農業經濟穩步壯大。全市糧食總產57.7萬噸;節水小麥年育種2.5萬噸。梨果總產51.5萬噸,在全國率先打入南美市場。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企業達到20家。實施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8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3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7.8%。被確定為國家級綠色養殖示範市、國家首批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市。322個村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家庭承包契約11萬份,流轉農村土地21.6萬畝,實現規模經營面積5.1萬畝。
改革創新步伐加快。全面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大審批、大監管、大環保、大城管、大督查機制。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高標準組建行政審批局和市場監管局,將18個部門的315項審批職能集中劃轉,實現了“多證合一、百證聯辦”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全覆蓋。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商銀行;設立了科技擔保貸款、創業投資基金和天使基金。全面推進文化領域體制改革,建立大文化、大旅遊、大宣傳機制,成功舉辦首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被評為中國最佳運動休閒旅遊城市。組建市融媒體中心,“辛集發布”在全省政務媒體影響力排名第一。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集中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市財政民生支出20億元,增長8.1%。大力開展結對幫扶和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危房改造扶貧,5566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社保基金擴面征繳穩步推進,保障了企業退休職工的待遇發放。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610個,轉移農村勞動力57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紮實推進衛生計生工作,高標準通過省政府教育綜合督導評估和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複查,被評為國家健康促進市、全國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市、省教育工作先進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0件、政協提案163件,按時辦復率100%。審計、統計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水平顯著提升。反腐倡廉力度不斷加大。金融保險、糧食物價、郵政通信、支油援鐵、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地震、史志檔案、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就。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和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辛集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清醒的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企業大項目少,產業結構、投資結構、財稅結構還比較脆弱,抗風險能力還不強。二是新舊動能轉換不快,科技創新能力弱,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有效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任務艱巨。三是生態環境治理任重道遠,大氣、土壤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生態保護和修復的任務繁重。四是民生領域仍有短板,基本公共服務與人民民眾的需要還有差距,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五是營商環境仍需改善,政府部門服務質量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工作人員不願擔當、不敢擔當、不會擔當的問題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對此,我們要強化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8年工作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和市委八屆三次全會精神,確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5、7、8、8、12”,即:堅持五個注重、實施七大戰略、深化八項改革、打好八大攻堅戰、辦好十二項民心工程。五個注重,即注重質量第一、注重改革開放、注重市場意識、注重生態文明、注重人民至上,這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遵循。七大戰略,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城市擴容提質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市戰略、人才強市戰略、開放帶動戰略,這是新時代建設繁榮美麗幸福辛集的實踐載體。八項改革,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金融財稅體制改革、教育文化體育體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八大攻堅戰,即項目建設攻堅戰、轉型升級攻堅戰、科技創新攻堅戰、擴容提質攻堅戰、鄉村振興攻堅戰、生態治理攻堅戰、改革開放攻堅戰、民生改善攻堅戰,這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所在。十二項民心工程,即科技創新培育工程、教育優先發展工程、文化體育提質工程、居民健康促進工程、就業創業提升工程、脫貧攻堅為民解憂工程、平安辛集建設工程、美麗鄉村宜居工程、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城鄉道路通達工程、城鄉配套設施完善工程、綠水藍天促進工程,這是我們堅持民生至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舉措。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牢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細化“5、7、8、8、12”基本思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治污染、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繁榮美麗幸福辛集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省控指標。上述目標的確定,既與我市“十三五”規劃目標相銜接,又為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留出空間。
圍繞今年的目標任務,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決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著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
集中力量上大項目。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保障等領域,加緊謀劃實施一批戰略性、支撐性項目。嚴格實行重大項目領導分包責任制,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半年考核,在全市形成以項目論英雄、論成敗的濃厚氛圍。強力推進昊天科技特種油、申科電子產業園等總投資440億元的97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
整合資源抓大招商。堅持把招商作為項目建設的一號工程,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深入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攻堅年行動。牢牢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辦、石濟客專開通機遇,充分發揮我市政策、體制、區位、產業、人才等優勢,深入開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切實做好“強鏈、補鏈、建鏈、延鏈”文章。細化落實鄉鎮、園區、部門招商責任,明確任務、強化督導、嚴格考核;對引進項目的單位和人員,按照招商引資政策給予獎勵。
提高站位建大園區。圍繞打造項目建設主戰場、經濟發展核心動力區,抓緊完成開發區人事制度、薪酬管理、行政審批等體制機制改革,激活開發區發展壯大的內生動力。加快園區道路、供水供電、供氣供熱、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土地收儲和企業服務,推動各類要素資源最佳化配置,為項目落地打下堅實基礎。支持核心區當好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產業“聚集區”,製衣區當好皮革系列服裝高端品牌設計、研發、生產、展銷、工業旅遊“示範區”,製革區當好製革業轉型升級、兼併重組、效益提升“標桿區”,高新區當好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生態區”。力爭經濟開發區整體實力進入全省十強,發揮好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發動機作用。
(二)堅決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按照“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的要求,加快傳統產業除污去垢、輕裝上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皮革業,以被列入京津冀環保治理重大科技專項為契機,加速推動製革企業整合重組。組織製衣企業以“辛集展團”模式參加國內外高端展會,精心辦好第二屆中國辛集國際皮革皮草時裝周,努力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真正實現由“中國皮都”向“國際皮都”跨越。鋼鐵業,謀劃建設總投資1.5億元、占地200畝,集工業生產與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環廠水系項目,努力打造科技鋼鐵、綠色鋼鐵、生態鋼鐵、旅遊鋼鐵。化工業,實行總量控制,提高環評、能評、水評、安評、稅評等準入門檻;積極引導高端化工企業實施兼併重組,加速“退城入園”。20個全國性產品研發生產示範基地,通過引進戰略合作夥伴,積極上項目、擴規模、拓市場、增實力,努力在更高層面、更大舞台上打響辛集智造品牌。
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制定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以大數據與物聯網、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為主攻方向,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優勢產業規模化。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深化與涉軍單位合作,培育一批軍民融合企業。突出抓好燕園眾欣、紫熙科技、金士頓擴建、天泓環保設備、微視酷VR人工智慧、濺射靶材、高精度線性滑軌等項目,促其儘快做大做強,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制定《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質量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強化標準引領,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促進技術優勢向標準優勢轉化。提高質量水平,組織開展製造業、消費品、服務業等質量提升十大專項行動,增強行業和產品核心競爭力。加快品牌培育,新增省級以上品牌10個以上。完善誠信體系,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引導市場主體以信譽贏得市場、贏得效益,增創發展新優勢。
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圍繞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著力建設城市綜合體,逐步壯大總部經濟、會展經濟、樓宇經濟的規模實力。突出抓好天潤廣場、鹿城商業廣場、宴樂園商貿中心、鑫苑麗景步行街等重點項目,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33%以上。
(三)堅決打好科技創新攻堅戰,著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制定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畫,公共財政科技支出占比達到4.2%以上。重點抓好國家級空氣軸承軍民融合創新中心,省級生態皮革、節水農業、穀物食品、廢棄油再利用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年內新增院士工作站5家以上、科技創新平台10個以上。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畫,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1%以上。充分發揮科保貸、政銀保、復退軍人創業基金的引導扶持作用。依託10個高校產學研合作平台、10個特色生產基地、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實施一批成果轉化項目,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以上。
促進工業設計和智慧型製造。深入開展《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行動,培育智慧型製造示範企業5家以上。組建市工業設計服務中心,開展“三品”行動,吸引設計機構、企業和設計大師進駐,提高研發設計水平。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國際性工業設計大賽,深化工業設計領域交流與合作。
全面釋放“雙創”活力。完善科技孵化服務體系,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科技成果儲備庫,實現與國家技術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全年技術契約交易額3000萬元以上。整合全市檢驗檢測資源和技術人才,建設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為企業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提供“開放性實驗室”。實施高端人才、創業精英引進計畫,引進一批我市急需的行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四)堅決打好擴容提質攻堅戰,著力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強化規劃引領。抓緊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善88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推進“五級兩規一導則”體系建設,加快實施主城區“東擴、西延、南提、北進”。今年重點抓好24平方公里東部新區規劃建設,以三級醫院、教育新區和投資10億元的興昂國際高檔牛皮革、投資3億元的冀雅電子等產業龍頭項目為先導,高標準做好重要區域城市設計、節點建築工程設計,點燃城區東擴的“引爆點”。
突出“雙違”整治。鞏固大拆違、大整治、大提升行動成果,深入推進“一區三邊”治理,徹底拆除所有違法占地、違章建築,切實做到還綠於民、還地於民、還景於民、還利於民;組織開展無“雙違”示範村、示範鄉鎮創建活動,促進國土管理和規劃建設法治化、規範化、常態化。
加快城市建設。拉開道路框架,增加路網密度,完成東環路、宴西路、文昌路、古城大街、壘頭大街、永安街部分路段建設,加速澳森大街、工業路改造、教育路跨石德鐵路立交橋、高鐵站客運樞紐中心等項目,啟動石衡高速建設。提升形象品位,實施浣溪園新建、妍園路花海提升和13個城區道路綠廊建設,新增綠化面積40萬平方米。完善基礎設施,謀劃建設燃氣熱電聯產、工業餘熱利用等新增熱源項目;加快實施地表水廠配水管網拓展、居民小區燃氣置換、老舊管網和電網升級;關停不具備回灌條件的地熱井、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自備井。編制城市排水規劃,完成易積水路段改造,加快工業路地下管廊建設,有效防範城市內澇發生。建立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善和公租房建設。進一步增強城市集聚產業、人口和要素資源的能力,力爭年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以上。
提升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多城同創”,強化後創城時代城市管理。圍繞創建智慧城市,以綜合執法局組建為抓手,完善提升城管、交通、公安、防汛等一體化的城市智慧監控體系,推廣無人機套用,通過“裝備換人”,提高執法效能。圍繞創建潔淨城市,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延長清掃保潔時間、拓展環衛保潔區域,建立動態化、常態化城市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紮實推進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
(五)堅決打好鄉村振興攻堅戰,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推動農業全面升級。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畫,鞏固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大力發展質量農業,建立農業生產信用體系,創建省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57%;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完成糧食功能區劃定,擴大節水小麥和飼用玉米面積,穩定繁育面積15萬畝。大力發展科技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智慧農機、智慧林業、智慧水利工程,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發展。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積極爭創“辛集鴨梨”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辦好農產品展示會。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紮實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國家級試點;以國省幹道、高速、高鐵兩側區域為重點,新增植樹1.6萬畝。嚴格水資源監管,完成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任務。
推動農村全面進步。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以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四好農村路”、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健全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完善農村環衛設施,完成廁所改造40%以上,垃圾處理率達到90%以上。新建改建縣鄉道路47公里、危橋13座,鄉村好路率達到80%以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銀行資金、風險投資等參與鄉村振興。
推動農民全面發展。實施強村富民行動,加大對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引導鼓勵鄉村在外成功人士“鳳還巢”,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支持農民創業就業,加大培訓力度,抓好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深入落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探索盤活用好閒置農房和宅基地的辦法。支持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將市場做大做強。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六)堅決打好生態治理攻堅戰,著力提升環境質量水平
大力實施“藍天行動”。編制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畫和冬季取暖三年規劃。大力開展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行動,徹底取締“散亂污”企業,推進散煤和燃煤鍋爐治理。積極穩妥實施電代煤、氣代煤改造,開展新能源供暖試點,確保民眾清潔溫暖過冬。實施差別化錯峰生產、運輸和應急回響。充分發揮空氣品質監測網路和大數據解析平台作用,建立群防群治、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防控機制,及時發現和嚴厲打擊環境違法違規行為。
大力實施“碧水行動”。強化水污染集中治理攻堅,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排渠斷面檢測,制定全市水資源保護利用綜合規劃,開展納污坑塘、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加快推進生態濕地建設、辛深排乾渠和二分乾渠截污入地改造。完成佳潔污水處理廠二期、城市水處理中心改造提升等項目,實現第三方運營管理。
大力實施“淨土行動”。編制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抓好藍皮絲綜合利用、生活垃圾發電、製革污泥發電、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等項目,整合城鄉垃圾固廢收集、運輸、處置體系。加快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七)堅決打好改革開放攻堅戰,著力形成引領跨越趕超的新優勢
圍繞創優營商環境,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聚焦在實體經濟上,促進資金、土地、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全面落實重點企業聯繫服務“五個一”機制,扶優扶強骨幹企業,培育壯大一批中小微企業。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持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大力盤活閒置廠房和土地資源,清理整頓“殭屍企業”,為優勢企業發展拓展空間。進一步簡政放權,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為抓手,學習借鑑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經驗,規範和強化市行政審批局建設,加快政府審批便民系統互聯互通,讓數據多跑路、讓民眾少跑腿。以提升行政效能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照後減證”“證照分離”改革,促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規範化、標準化。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著力點,強化創新人才引進、創新資源聚集、創新企業孵化能力,加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
圍繞強化要素保障,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金融財稅體制改革。依法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領域,釋放民間投資活力;制定實施鼓勵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畫,形成企業上市發展梯隊;建立完善金融機構考核評價約束機制,鼓勵其擴大對辛集的資金投放,提高存貸比,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保障能力;實施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違規擔保行為,防控金融風險。合理劃分市鄉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充分發揮財政激勵約束機製作用,有效調動鄉鎮、園區抓發展的積極性;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擴大預決算公開範圍;創新財政資金支出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放大作用;積極穩妥開展環保稅改革;建立健全綜合治稅管費長效機制,做到應收盡收。做好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配套工作,實現對所有公職人員的監察全覆蓋。
圍繞提升輻射能力,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體制改革、“三醫聯動”改革。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編制學校五年建設規劃和師資配備規劃,強化校長、班主任、專任教師的業務培訓,研究制定市區新建小區配建學校、幼稚園辦法,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實施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和創新發展計畫,啟動市職教中心改擴建項目,促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進文化體育強市建設,增加文體事業投入,促進文化與體育、科技、旅遊、信息、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著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力爭在省運會上實現新突破。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提升輿論宣傳的傳播力和公信力。以“三醫聯動”為抓手,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分級診療,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繼續做好計畫生育工作。推進醫養結合,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
圍繞拓展市場空間,深入推進開發開放步伐。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繼續做大皮革、化工、鋼鐵、特色農產品等出口貿易,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按照“立足京津冀、放眼全中國”的戰略定位,在全國重要節點城市組建辛集商會,擴大辛集的對外交流和影響。加快推進辛集海關、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用機場和航空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形成“內有海關、外有商會,上有飛機、下有高鐵”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八)堅決打好民生改善攻堅戰,切實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把人民民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針對人民民眾關心的新老問題精準施策,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努力辦好12項民心工程,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1)實施科技創新培育工程。3-5家企業納入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序列;引進轉化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10項以上。
(2)實施教育惠民提升工程。啟動辛集鎮第二中學改擴建,完成5所鄉村學校和3所幼稚園的校舍建設,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建設舊城中學、河莊國小教師周轉宿舍132套。
(3)實施文化體育提質工程。加快趙望雲藝術館、農民畫研創基地、全民健身中心、鄉村農民體育健身、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等工程建設,開展“六進”活動演出100場以上、放映公益電影4000場次以上,承辦省級以上體育比賽2次以上。
(4)實施城鄉居民健康工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遠程醫療、對口支援、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城鄉居民健康卡發放率達到60%以上,免費實行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檢查、孕婦唐氏篩查、新生兒遺傳代謝篩查和聽力篩查;為農村35—45周歲已婚婦女免費進行兩癌篩查。
(5)實施就業創業促進工程。組織開展好就業創業培訓會、洽談會,新增城鎮就業4000人以上、開展職業培訓3000人以上、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500人以上。
(6)實施扶貧脫貧為民解憂工程。完善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精準退出機制,抓好產業就業扶貧、健康扶貧、科技扶貧和對口幫扶,確保完成年度脫貧目標任務;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和困難群體關愛服務體系;新建、改造兩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兩家中心敬老院。
(7)實施平安辛集建設工程。推進市鄉綜治中心和“雪亮工程”建設,大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完善社區治理體制機制,精心做好信訪維穩、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8)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推進美麗鄉村電網升級改造,新增10千伏配電變壓器6台、供電線路12公里;重點推進100個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分批次推進城鄉冬季清潔取暖改造。
(9)實施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畝,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小麥綠色高產高效、農作物機械化服務等項目。
(10)實施城鄉道路通達工程。在抓好主幹道路建設的同時,圍繞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改造衡井線與安新線、衡井線與東華路交叉口,開通教育路與307國道立交橋西南側匝道。
(11)實施城鄉配套設施完善工程。改造完善城鄉供水、供電、供暖、供氣設施,強化便民市場、環保公廁、停車場的建設管理,提升城鄉容貌水平和綜合承載能力。
(12)實施綠水藍天促進工程,確保PM2.5年均濃度比2017年下降12%;確保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
實施民心工程意義重大,我們一定強化政策保障,狠抓工作落實,確保高質量、高標準按時完成。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成立市退役軍人管理服務中心,做好軍隊退役人員安置和管理服務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密切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繫。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樑紐帶作用。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氣象地震、郵政通信、史志檔案等工作。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政府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我們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忠誠履職、勤勉盡責,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信賴的政府。
(一)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入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把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要求貫穿於政府決策、執行、落實的全過程。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做到規範、公正、文明、高效執法。推進政務公開,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暢通社會監督渠道,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馳而不息轉變作風。堅決做到能力過硬,以更高的站位抓謀劃、以更嚴的標準抓落實。堅決做到作風過硬,深入開展調研研究,真正實現幹部在一線工作、決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堅決做到責任過硬,強化目標績效管理考核,嚴格重點工作大督查,健全督查考核問責機制。堅決做到服務過硬,大力開展以創新創業、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為主要內容的“雙創雙服”活動,提升政府服務質量和效能。
(四)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深入開展“一問責九清理”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強化重點領域和重點部位監督檢查,加大力度整治發生在民眾身邊的“微腐敗”,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擼起袖子加油乾,苦幹實幹拚命乾,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繁榮美麗幸福辛集而努力奮鬥!

名 詞 解 釋

1.農村“四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
2.雙隨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3.工業設計: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組織形態包裝及服務等進行整合最佳化的集成創新活動。
4.“三品”行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
5.五級兩規一導則:“五級”指省、市、縣、鄉(鎮)、村;“兩規”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導則”指城鄉建設導則。
6.“雙違”整治: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整治。
7.一區三邊:城市建成區和鐵路邊、高速公路邊和國省幹道邊。
8.“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國有企業將家屬區水、電、暖和物業管理職能轉由社會專業單位實施管理。
9.四好農村路: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
10.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並行。
11.“散亂污”企業:“散”是指不符合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布局規劃的工業企業;“亂”是指違法違規建設、違規生產經營的,以及使用閒置設施農業用房、教育、農房等非工業用房進行非法生產的工業企業;“污”是指違法違規排放、超標排放廢水、廢氣、廢渣的工業企業。
12.重點企業聯繫服務“五個一”機制:每名市領導聯繫一家以上重點企業、每季度召開一次企業家懇談會、每月組織一次企業現場辦公會、每季度舉辦一次銀企對接會、建立一支企業應急基金。
13.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14.殭屍企業:指喪失自我修復和自我發展能力、必須依賴非市場因素生存的中型及以上工業企業。
15.“照後減證”“證照分離”:“照”,是指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證”,是指各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2015年12月,國務院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允許先申領營業執照後再辦理相關許可證。2018年1月,國務院決定在先期改革的基礎上,減少行政審批,進行照後減證。
16.“三醫聯動”: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通俗的說即是醫療、醫保、醫藥改革聯動。
17.醫聯體:由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之間,通過縱向或橫向醫療資源整合所形成的醫療機構聯合組織。
18.“六進”演出活動: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開展文藝演出活動。
19.雪亮工程: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台、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格線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套用為重點的“民眾性治安防控工程”。
20.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