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會議
2020年4月22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長武宏文在大同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
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不折不扣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動市域經濟
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市域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進入全省中上游位次,總體躍升第一方陣。
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18.8億元,增長6.7%,增幅全省第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52.2億元,增長6.0%,增幅全省第3;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6.9億元,增長10.5%,增幅全省第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55億元,增長7.9%,增幅全省第4;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0.1億元,增長8.7%,增幅全省第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52元,增長7.8%,增幅全省第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5元,增長10.5%,增幅全省第2。上述7個主要指標,有5個居全省前3位次,GDP增速之所以取得第一位的名次,是持續強力實施工業大振興戰略、大力推進工業大振興的結果,是工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決定了全市經濟總量增幅名列前茅的發展水平。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主動擔當國家使命,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對標一流制定綜改試點行動方案,堅持“點上突破”引領“面上鋪開”,下大氣力謀劃實施能源革命重大突破行動,形成了“一園一城一院一所一委”“五個一”為支撐的能源革命工作格局,大同國際能源革命科創園和氫都新能源產業城兩大牽引性工程成型見效,科創園A區未來能源館、上海漕河涇國際雙創園、同煤雙創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四大項目建成運行,科創園B區啟迪大同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啟迪未來能源加速器、啟迪能源集團總部開園揭牌,C區能源經濟總部基地規劃啟動,D區全省首個被動式超低能耗能源革命示範小區全面開工建設;氫都馳拓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深圳雄韜氫燃料汽車發動機總成、石墨烯+新能源儲能產業園、新研氫能氫燃料電池電堆、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大同分所、華為大同智慧型創新中心等18個產業項目和開發區兩大氫都產業城道路骨架項目首期建成投產,“一園一城”26個項目從去年5月8日開工到8月27日建成,時間最短的工程93天,最長的工程110天,全部實現了開工、成型、見效的目標,這些項目的建成極大地激勵了士氣,鼓舞了人心,提振了信心,真正邁出了大同高質量轉型響亮而精彩的一步,“將轉型綜改進行到底”的決心,全部凝聚成項目為王的強大力量!持續深化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年退出煤炭落後產能135萬噸,煤炭先進產能比重占到71.5%。加速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光伏領跑者基地發電規模居全省第一,晉北風電基地39萬千瓦建成併網,光伏平價上網+生態恢復治理有效實施,清華啟迪煤礦廢棄巷道壓縮空氣儲能100兆瓦電站示範項目開工建設,新能源裝機規模占到全市電力總裝機規模的36%。持續推進節能增效,不斷最佳化用能結構。
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4.64%,全省第一。大同成功獲批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全國首座制氫加氫一體站、市區3條公交線路50輛氫燃料動能公車投入示範運營,新增純電動公車180輛、純電動計程車136輛,廣靈縣澗西村的生物質供暖、靈丘縣存孝社區風電供暖和陽高縣富園村光熱供暖等多種清潔取暖方式在全市啟動試行,能源革命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加快推進能源領域改革開放,同煤大同礦區、開發區裝備園區2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具備運營條件,為140個鄉鎮、街道辦配備的能源革命專員全部上崗。全市中國小倡導清潔環保、低碳節能、綠色科技新風尚,創建能源革命校園25所,爭當能源革命學生標兵1000餘名。共同與全國新能源商會成功舉辦了“2019首屆中國(大同)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轉型發展步伐更加堅實有力,“能源革命·大同尖兵”正以全新的姿態,大步邁進轉型發展新時代!
二是堅定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基本成型。統籌推進創新平台打造、尖端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機制制定,對標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按照“3+4+5”的園區建設規劃,完善了大同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的建設標準,並全面開工建設。中科院全科盟大同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大同轉化基地、大同新能源產業戰略諮詢委員會、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清華啟迪未來科技能源集團總部、北大1898眾創空間、中關村智造大街大同公共服務平台和大同企業離岸創新孵化基地北京工作站、上海漕河涇國際創新創業園、太赫茲(產業)國家研究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為(大同)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華東理工大學大同研究院等12大科技創新平台進駐園區,吸納集聚了28名兩院院士、77名專家組建了新能源戰略諮詢委員會,為大同能源革命重大政策和項目提供有價值的咨情報告92份。
全科盟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引進推介新能源領域科技成果95項,對接落地的煤制烯烴技術、零排放煤化工示範、石墨電極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碳纖維供熱技術產品、生物質分級生產新材料及液體燃料、無膠無醛環保型生物質板材6大科技成果正在推進轉化套用。科創園啟迪能源集團對全市煤礦廢棄巷道進行了考察,並與同煤集團關閉礦井雲岡礦共同開工建設了煤礦廢棄巷道壓縮空氣儲能項目,低溫核能供暖等成果正在推進轉化套用。應疫情防控需要,太赫茲(產業)國家研究院迅速與大同快安公司合作,將太赫茲技術套用轉化到測溫安檢門產品的生產中,並實現了批量生產。組織全市260家規模工業企業分三批赴中關村智造大街,在大同企業離岸創新孵化基地北京工作站進行創新項目對接,就企業急需攻關的153項技術課題,與中關村智造大街創新研究院進行了點對點對接,形成一批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12家企業入駐大同企業離岸創新孵化基地北京工作站,全面打通了科技研發、中試轉化、規模生產的連結通道。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獲批“中國科學院煤炭清潔燃燒與氣化工程實驗室”。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獲批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大同大學新型炭素功能材料工程、同達藥業高端控釋製劑工程“兩大研究中心”成功認定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8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16家,新培育“專精特新”小微企業20戶、“小升規”企業65戶,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三是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三大振興成果明顯。狠抓工業大振興,全市規模企業由168家增加到260家。傳統產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工業投資完成212.3億元,占到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35%;工業技改投資78.3億元、增長14.2%;高技術產業投資高度聚焦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大數據產業和現代醫藥行業,全年完成67億元、增長444%。全年實施技改項目109個,獲得省級獎勵扶持資金1.5億元,創歷年最高。
先進制造、通用航空、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成功獲批全省通用航空業發展示範市,大同醫藥產業聯盟組建成立,全省首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運行,比利時迪默透航空發動機製造、中德輕型飛機製造、北航小蜜蜂、中車電傳動“巨無霸”礦用自卸車、尚鎂科技高性能鎂合金汽車輪轂、二氧化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秦淮大數據、普雲大數據等一大批轉型項目建成試運行投產。
全市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4%,占規模工業比重達7.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4%,占規模工業比重達1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1.3%。紮實推進古城文旅業態大培育、雲岡景區大擴容、恆山景區大提升、長城1號景區大建設、火山景區大完善等五大景區提升改造工程,長城1號旅遊公路工程建設全面提速,50公里“火山天路”建成通車,空中游古城覽長城、古城府衙保護修復、九龍壁周邊環境整治等項目進展順利,古都燈會、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等品牌效應進一步顯現。左雲縣三屯村夏都等8家經營單位被評為“長城人家”,雲州區、靈丘縣創建國家旅遊示範區通過省級驗收。全市全年接待旅遊人數8397萬人次,同比增長21.3%,旅遊總收入762億元,同比增長22.7%,文旅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投入12億元推動鄉村振興,下大氣力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以黃芪、黃花為代表的農業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85戶,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116億元,同比增長8.3%。打造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區10萬畝,雁門關農牧交錯帶標桿園區10個、標桿養殖場100個。“大同好糧”線上線下銷售突破5000萬元。投資27億元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示範村200個、整治村791個、衛生示範鄉村42個,新(改、擴)建污水管網131.28公里、處理設施21個,完成農村廁所改造7413座,靈丘縣和廣靈澗西、渾源寶峰寨分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縣、示範村,農業發展潛力、農村村容村貌、農民精神面貌實現質的提升,為脫貧攻堅、小康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是補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脫貧攻堅實現決戰決勝。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9項存在差距的指標,下大氣力強弱項補短板。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精準扶貧,天鎮、廣靈、渾源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101個村全部退出,2.56萬人口高質量脫貧。產業扶貧紮實推進,投資8.36億元,大力發展黃花等特色種植養殖項目,積極支持扶貧車間建設等,有效帶動5.5萬戶、12.5萬名貧困人口增收。易地搬遷保障有力,“十三五”期間已完成94905人,完成率100%,入住率96.8%。2019年危房改造27714戶,竣工率達100%。健康扶貧穩步實施,全面開展“健康扶貧村村行”“巡回醫療服務”系列活動,覆蓋49個鄉鎮525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雙簽約”達到100%。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有效加強,“三縣一區”完成公路建設任務265公里;貧困村電網升級改造覆蓋率、易地扶貧搬遷新村電網建設配套率均達到100%;完成229個行政村4G網路全覆蓋,268個行政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全部配套到位。小額信貸、光伏扶貧、就業扶貧、駐村幫扶等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為決勝脫貧攻堅任務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堅決踐行“兩山”理論,生態文明建設有力推進。持續開展“鞏固大同藍、建設大同清、厚植大同綠”生態文明建設行動,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新增城市集中供熱面積365萬平方米,取締“散亂污”企業75家,空氣品質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三項指標均排名全省第一,實現“七連冠”。下大氣力推進桑乾河流域綜合治理,完成63座礦山、5.73萬畝生態環境整治修復,特別是舉全市之力加大渾源礦山生態修復,實現了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御河利仁皂和桑乾河固定橋兩個國考斷面水質改善為Ⅳ類,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水質考核目標,由2018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考斷面倒數第二躍升改善至前14名。全市新增綠化面積124.59萬平方米,市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3.73%、39.61%、16.3平方米/人,公園城市理念先行、標準更加精準。榮獲“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和“中國美麗城市”稱號,美麗大同建設成績斐然。
六是矢志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動力活力顯著增強。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引進戰略投資者北京京能集團,完成市熱力公司重組。同煤集團晉北物流園、大昶移動能源等“8+1”項目穩步推進,恆安新區“三供一業”維修改造任務全面完成,11萬退休人員穩妥實現社會化管理,為全省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鑑的成功經驗。
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落實,企業減負61.2億元,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13.4億元。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提速加力,市級層面累計向大同開發區集中賦權310項,醫藥產業園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大同開發區全年簽約項目37個、總投資302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6個,招商引資的“窪地效應”進一步顯現;雲岡開發區、平城區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正式獲批,全市省級開發區達到4家。對外開放的步伐持續加快,大同航空口岸正式開放,雲岡機場國內國際航線達23條、通航城市達29個,旅客吞吐量突破130萬人次,3列中歐中亞班列順利開行。大同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建設,建成了國家雜糧檢疫檢測重點實驗室,為華陽食品、中安眾果等企業搭建了海外市場加工平台。大同國際陸港先後引進各類外貿企業21家,為大同外向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大張客專開通,大西全線貫通,標誌著高鐵開進雁門關,國家級交通樞紐功能更加完善,結束了大同鐵路樞紐城市無高鐵的歷史,從此大同人民真正走進了高鐵發展新時代。
七是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出台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回鄉就業“八項措施”,全民技能培訓覆蓋5.6萬人,城鎮新增就業5.08萬人,就業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建設普惠性幼稚園31所,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8%,居全省首位。全市公辦非寄宿制國小課後託管服務、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實現“三個全覆蓋”。以渾源縣為試點,成功撤併農村國中學校6所,為農村義務教育實現規模化辦學積累了經驗。高中育人質量再創歷史新高。
全省首家航空類專業高職院校——山西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圓滿完成“二青會”承辦任務,喜獲金牌37枚,全國同類城市排名第二;成功舉辦大同國際馬拉松等一系列國際國內賽事,體育事業成績喜人。城市醫聯體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成為全國118個試點城市之一。“1310”興醫工程高水平推進,成功引進寧光、邱貴興等院博士團隊,形成一批具有地區影響力的專科集群。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不斷加固,新改建完成88個貧困村衛生室。高起點構築“網際網路+”醫療管理“陣地”,全民健康信息、分級診療和醫藥改革綜合監管平台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城鄉居民實現參保全覆蓋,異地就醫結算實現“一卡通”,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鎮棚戶區改造4207套,農村又有2.8萬戶喜遷新居,城鄉安居工程成效突出。永泰門廣場、體育中心、大劇院等重大工程全面完工並投入使用。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程紮實推進,城市品質顯著提升。退役軍人組織管理和服務保障體系持續健全。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考核成績全省第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力推進,信訪維穩工作成效顯著,平安大同建設不斷深化。全省公安工作大考核50項重點工作中,我市有12項排名第一、23項全省前三。妥善解決國有土地上房屋權屬登記歷史遺留問題,116個小區、4.5萬套房屋辦理權屬登記。全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各類風險總體穩定可控。恆安新區專項治理取得重大成效,盡心盡力解決了泰昌園、振華街、物資園等一大批小區的公共設施問題,新建10公里智慧型健身步道、整治改造30條街巷等10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隆重舉行,全市人民正在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向美好生活奮進。
八是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履職能力不斷提升。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嚴格落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不懈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加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數字政府建設正式啟動,“一枚印章管審批”便企惠民。市本級行政許可事項平均辦理時限由原來的8.76個工作日壓縮為3.22個工作日,網上可辦率達到81%。加快轉變政府作風,積極倡導政府重點工作項目化,大力推行“掛圖作戰、跑表計時、到點驗收”。建立完善12345政府服務熱線問題辦理、保障小區物業正常運行等16項工作制度,政府治理效能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審計統計、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氣象地震、檔案史志、婦女兒童、社會救助、老齡、殘疾人等工作邁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綜合實力、創新動力、發展活力實現顯著提升的一年;是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全面擴大、發展動能顯著增強的一年;是發展矛盾有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有序解決、民生福祉有效改善、人民民眾收入不斷提高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的結果,是社會各界熱心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團結拼搏、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為大同改革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
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傳統產業占比仍然較大,新興產業增速較快但體量很小,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體系還需加大力度,保持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增大,與重塑全省第二大城市的要求不相適應。
二是改革力度不大,對外開放水平不高,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園區的集聚效應、引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驅動力不夠,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仍需大力破解。
三是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三大攻堅戰”尚需持續發力,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人居環境建設水平與民眾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四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打造“六最”營商環境任務還很艱巨。
五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還不夠強。對此,我們還需要下大氣力解決。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總的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大力實施“136”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標定位,持續推進“三大振興”,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全面做好“六保”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複雜,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3%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完成省下達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各項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要堅決攻堅克難,拼搏進取,千方百計完成好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
做好今年工作,重中之重是要堅持“四個必須”:一是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創新是第一動力、協調是內在要求、綠色是必要條件、開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本質要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方向、管長遠,引領幹部思想思維大轉變、作風紀律大轉變、行為行動大轉變,強力推動經濟社會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奮力開拓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二是必須深刻領會和運用好“五論”重要原則。深刻把握過程論,既要規劃長遠轉型乾什麼、更要明確今年首先乾什麼;深刻把握重點論,要緊緊盯住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深度貧困攻堅、能源革命轉型綜改試點等重大歷史使命,不斷尋求新的更大突破;深刻把握系統論,一體貫徹五大理念,系統集成各項政策,協同推進重點改革;深刻把握主體論,激發各類社會群體的首創精神,讓市場主體創造更多社會財富;深刻把握標準論,以實踐為標準,以結果論英雄,以實幹看擔當,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發展業績!
三是必須高位對標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把“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以高水平崛起為橫向維度,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以高質量發展為縱向主軸,打造富裕大同;以高標準保護為重要內涵,打造美麗大同;以高品質生活為根本目的,打造幸福大同。要按照省委推進轉型綜改“三個五年分步走”的總體設計,與全省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四是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傾聽民眾聲音,主動接受民眾監督,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實施更多惠民舉措、增進更多民生福祉,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只要是人民民眾嚮往的,我們就要一年接著一年乾,一件接著一件辦,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在統籌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十大工程”:
(一)轉型綜改項目建設工程
轉型綜改是走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的關鍵一招,要牢牢把握大同資源稟賦,突出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抓好三大轉型。
一是以十大產業引領轉型。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聚力打造10大標誌性、引領性、帶動性的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要充分發揮基礎優勢,依託龍頭企業,重點推進10個高端製造業“王中之王”項目,推動大同製造業由低端向高端、由傳統向智慧型、由支撐向引領轉變,推動裝備製造業提檔升級。一是重點推進中車大同電力機車廠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組裝生產線智慧型化改造,助力中車大同公司及其產品走向國際化。二是重點推進中國兵器集團大同公司引進英國GW公司關鍵技術設備的鑄造試製中心生產基地項目,要把項目建成引領國內鋁合金鑄造行業的先進生產基地。三是重點推進同煤集團塔山、同忻等智慧礦山建設,實現智慧型開採,加快提升先進產能。四是重點推進大同通航產業園項目,引進歐洲先進的輕型航空器生產技術,打造山西省首家輕型飛機整機生產基地,引領全省通航產業發展。五是重點推進輕型航空發動機軍民融合製造項目,引進迪默透航空發動機先進技術,填補國內航空發動機領域空白。六是重點推進尚鎂鎂合金材料深加工產業化項目,要把尚鎂鎂合金輪轂建成國內最大的鎂合金汽車輕量化構件製造產業基地。七是重點推進雄韜氫能大同產業園項目,打造成為全國一流氫能產業基地,成為華北地區最具代表的氫能產業集成地。八是重點推進隆基光伏電池組件項目,引進全球領先的研發與量產電池效率、組件光衰先進技術,延長補強產業鏈。九是重點推進恆岳重工挖掘機製造項目,自主研發生產不同噸位的挖掘機及其零部件,有效填補華北地區空白。十是重點推進新成電力機車受電弓碳滑條項目,發揮大同特種石墨優勢,引進套用國際領先生產工藝,實現軌道交通裝備動車組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有效替代進口產品。通航產業重點推進大同輕型飛機製造項目C42E型飛機、大同航空動力輕型航空發動機項目達產達效,大同長鷹蜜蜂飛機製造項目試投產。積極引進北航V2微型渦噴發動機、CCAR-147部維修基地、中型無人機及其他優質通航製造企業,逐步將大同建成全國重要的航空器及航材零部件研發製造中心。數字產業重點抓好秦淮數據環首都·燕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三期四期項目、普雲大數據中心、新榮區秦淮大數據項目。搶抓國家重大政策機遇,及早布局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技術為特色的融合基礎設施,以重大科研為牽引的創新基礎設施項目,年內建設1700座5G基站,實現中心城區5G網路連續覆蓋和商用,建設2—3個智慧工廠和無人車間示範樣板,積極爭取國際網際網路數據點專用通道建設,引進國內百強電子軟體、網際網路公司,加快發展數據採集、存儲、交易等產業,將大同建成輻射華北、影響全國的數據中心和信創產業聚集地。新能源產業要下大氣力推進西安隆基光伏全產業鏈項目,繼續推進200萬千瓦晉北風電基地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前全部建成併網。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推動城市動力電動汽車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總成”生產、陝汽集團天然氣重卡製造、山西耀邦環衛專用新能源汽車製造、奧賽斯電動汽車組件及稀金屬超級電容組件生產項目建設。新材料產業要重點推進石墨烯粉體生產項目,運用世界首創的物理法生產石墨烯粉體,開展添加石墨烯材料的套用、開發、研究,打造國內領先的石墨烯綜合利用生產基地;重點推進大同錫純半導體晶片材料生產項目,立足大同特碳資源優勢,自主研發製造的高端熱工爐設備,生產可以替代進口的半導體晶片材料;重點推進棟樑航空航天高鐵汽車特種專用高精級硬質新材料加工和單元鐵塔玄武岩纖維型材5G桿塔項目,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有效填補省內空白。節能環保產業重點建設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冀東水泥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碧水源生產研發基地等項目。大健康及現代醫藥產業要注重依託兩個醫藥產業園區,抓住疫情影響下的新機遇,重點推進威奇達藥業青黴素綠色產業鏈升級項目,豐富青黴素無菌原料藥產品,推動產品生產線提檔升級,提升我市醫藥行業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為進入國際高端市場奠定基礎;抓住中醫藥改革重要視窗期,重點推進廣盛原黃芪中藥製劑生產線升級改造項目,推動黃芪產業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增強我市製藥行業整體競爭力;盯緊醫藥產業前沿技術,重點推進同藥集團靶向性抗腫瘤抗體藥物研發及成果轉化項目,強化產品工藝、質量的穩定性研究,不斷放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綠色建材產業要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重點推進省經建投裝配式建築工廠、正方利民裝配式建築產業園三期、瑞城鋼結構加工、宏鑫綠色裝配式金屬維護一體板建設、萊創新型鋼模板廠區等項目建設。現代紡織產業要緊緊依託中銀羊毛羊絨產業鏈生產基地項目,引進現代紡織產業技術和工藝,建設集洗毛、洗絨、制條、紡紗、織造、染整、定製為一體的世界頂級全產業鏈羊毛羊絨研發生產基地。
二是以五大開發區為載體支撐轉型。開發區是轉型發展的主戰場、項目建設的主陣地,要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基礎設施和體制機制完善,大力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和項目吸附能力。大同開發區要做大做強氫都新能源產業城、裝備製造園區、通航園區、醫藥園區、現代紡織園區等“一城四區”建設。左雲、新榮、雲岡、平城4個省級開發區要實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加快標準廠房建設,為加快轉型、全面轉型、深度轉型培育更多發力點。市縣兩級要加大先行先試,圍繞土地審批、人才引進、平台搭建、政策傾斜、管理體制,充分授權到位,一般工業項目審批“全承諾、無審批、拿地即可開工”。紮實開展雲岡經濟技術開發區管運分離改革試點,為全省國企運營開發區積累新的經驗、作出新的示範。
三是以二十大技改項目助力轉型。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技改資金的“槓桿效應”,積極幫助現有企業通過改進工藝、更新設備、智慧型套用等方式上馬技改項目;另一方面要引導支持企業在擴大規模、做強主業同時,不斷開發新的產業項目,實現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突出抓好雲岡紙業年產10萬噸紙品、恆岳重工技改擴建、中國兵器、中國中車集團、中化集團、3528等總投資近百億20個技改項目。
(二)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突破工程
以能源革命綜改方案70項任務為牽引,用綠色消費帶動清潔供給、體制創新促進技術套用、開放合作提升能源結構,建設和建成一大批支撐能源革命的重大轉型項目,開發和設計出一大批新能源產業市場化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電力體制機制、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等一大批重點改革進入全省前列;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方式得以在全社會推廣普及;2020年全市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基本形成雛型。突出抓好四個突破。
一是綠色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形成。紮實推進中海油和同煤集團40億方煤制天然氣項目核准前各項準備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以提升風光儲新能源可持續開發能力為核心,重點推進大同3GW電池、1.5GW組件隆基光伏全產業鏈、山西城市動力1GW儲能電池製造、國網新源渾源抽水蓄能150萬千瓦等重大標桿項目;加速推動國網大同公司新榮500千伏送出項目建設、京能集團綠電送京通道、同煤集團“點對網”送京項目前期。
二是綠色環保能源消費市場基本形成。加大力度推進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消費,嚴格落實新改擴建用煤項目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要求;全力推進公交、出租、物流、公務用車等電動化進程,同步實施建成區多類型充換電基礎設施全覆蓋,打造光儲充檢一體化智慧能源示範區;科創園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能源革命小區年內主體完工;積極推進同煤集團馬脊樑礦地熱能供暖勘探進度,大力推進靈丘風電供暖項目進程,確保年內全面完工。
三是能源體制機制重點改革取得突破。聯合隆基綠能、國家電網、寧德時代新能源、城市動力等“源網荷儲”上下游企業,開展國家新能源+儲能示範政策爭取和項目申報,力爭取得國家和省級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大電力體制改革步伐,不斷促進電力投資建設主體多元化;積極推進風光分散式發電市場化交易,開展新能源綠證交易創新試點,不斷激發市場活力;試點開展“新能源+大數據”改革示範,探索兩大新興產業的存量增量“雙升級”。
四是能源革命對外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圍繞我市能源革命重點任務聚智聚力,深化與國內外大型能源組織和集團合作,積極爭取世行等國際組織能源轉型與綠色增長發展政策貸款和國內政策性資金;繼續擴大政產學研開放式合作機制;依託未來能源館,辦好大同能源革命專業論壇和博覽交易會,打造專業性能源高端對話和招商引資合作大平台。
(三)創新生態打造工程
創新生態打造事關科技創新根本、轉型綜改全局、大同未來發展,必須緊扣“一年架梁立柱、三年點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標要求,精準聚焦關鍵環節,分階段務實推進。今年要突出抓好四大重點。
一是建好創新平台。大同國際能源革命科創園要突出新能源技術研發、產業的孵化、成果轉化“大腦”作用,科創園投資發展公司要加大市場化運營發展的水平,全面提升建設、發展、管理、運營的能力,加快推進A區西線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中關村智造大街大同服務平台等項目建成投運,早日釋放智慧創新集聚效應。大同全科盟新能源產業研究院突出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年內攻克10項左右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落地轉化一批科技成果。新能源戰略諮詢委員會突出高端專家智庫集聚人才,再引進一大批科技創新高端人才。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大同分所突出中試轉化,擴大承接全國範圍內的科研項目或中試試驗項目,推動2—3家龍頭企業建立中試基地,為中小微企業開展中試熟化與產業化開發提供服務。同時,全面融入省級智創城建設工程,打造以新能源、通航、生物醫藥等為核心的創新生態升級版。
二是壯大創新主體。規模企業要通過自我革新,加快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台,支持同藥集團生物製藥院士工作站、玄武岩新材料創新研究中心、泰瑞研發中心等“企業硬核”發展壯大。中小企業要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大企業攜手合作,積極組建小型研發機構,完成“從無到有”的突破,形成科技和產業“種子”破土而出、“幼苗”茁壯成長、“小樹”加快成材、“大樹”集聚成林的生態系統。市財政要設立創新專項獎勵資金,對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高、創新成果轉化多的加大獎勵力度。持續推進“企業股改上市”,新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戶以上、“小升規”企業60戶以上,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在規模工業企業總量的比重。今年全市規模工業研發方面的支出要確保增長10%。
三是集聚創新人才。以人才窪地助推創新高地建設,大力實施“四個一批”創新人才集聚行動,依託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燦、全科盟理事長霍國慶、清華大學啟迪能源集團總裁王繼武等科學家企業家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帶動一批;發揮北大1898眾創空間、太赫茲(產業)國家研究院、清華啟迪大同能源產業創新中心、華為(大同)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等重點平台作用引進一批;出台創優環境引才政策10條,落實“高校畢業生回同就業八條”,繼續用好科技創新券,為來同創業者嘗試建立住房、子女上學、家屬就業等綠色通道,拿出真金白銀獎勵吸納一批;加強廳校共建,支持大同大學做大做強,加快大同啟迪未來能源學院建設,整合全市職業教育資源,聚焦本土人才主力軍培育一批。
四是培育創新文化。堅持把創新文化作為建設新時代大同的一項基礎工程,擺上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利用電視、報紙、微信、融媒體、短視頻等新興媒體進行宣傳報導,繼續做好大同電視台新聞聯播後半個小時、大同日報一個版面和能源一號每周兩講的全民能源素質提升行動,建立健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合理容錯機制,制定出台大同市智慧財產權保護實施細則,年底召開全市科技創新成果表彰大會,拿出專門資金獎勵模範科技工作者、優秀企業家、傑出時代工匠,弘揚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在全市形成崇尚知識、崇尚人才、崇尚創新的強大的氛圍,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知識人才、尊崇創新精神,推動大同創新創業在現有基礎上大大提升到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四)文旅產業壯大工程
文旅產業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要按照“大產業、大融合、大建設”的發展路徑,把文旅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富民產業。今年突出抓好五大重點工程。
一是加快建設長城1號國家風景道。大同是中國古長城歷史文化資源的寶庫,境內長城東起天鎮李二口,西至左雲摩天嶺,全長263公里,途經5個縣區。要全面加快工程建設力度,把大同內外長城和外長城風景打造成一道塞外靚麗的風景道。要統籌整合沿途自然風光、民俗文化、文物資源和人文景觀,以“游大同長城、賞古堡風情、品邊塞文化”為主題,推動文化旅遊融合,講好大同長城故事,形成一條地域特色濃厚、民族特色鮮明、旅遊功能健全、產業效益突出的國家風景大道、長城文化觀光帶、休閒旅遊經濟帶,要大力發展長城沿線古村落古堡游,沿線培育一批“長城人家”,讓歷經歲月的長城“雕塑”成為農民增收的“金飯碗”,讓“中國大同·塞上長城”成為文旅大同的金字招牌。
二是加快大同古城保護修復。古城是大同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大同人民的根和魂,也是大同人民的鄉愁。要堅定堅決把保護古城文物、延續古城文脈、傳承古城文化作為大同經濟建設的核心內容,有序啟動和實施古城五個“十字大街”風貌修復、府衙保護修復、代王府東西兩側項目、九龍壁周邊環境整治等一批建設項目,持續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加快培育雲路街等文化旅遊業態,努力讓古城活起來、火起來,充分支持市場和各類企業家全面維護保護開發古城建設,全面提升“中國古都·天下大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是提升北嶽恆山國家森林公園。北嶽恆山是中華地理四極之坐標,是中華民族精神永續的象徵,現已被列入國家自然和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要堅持把渾源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作為創建5A級景區的重要基礎性工程,今年再綠化2萬畝,增綠于山、還綠於民,推動北嶽恆山、渾源加快生態與文化、旅遊的有機結合,努力打造“人天北柱、絕塞名山”,成為大同發展新的標桿項目。
四是建設桑乾河康養產業集聚區。康養產業正在成為21世紀引領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朝陽產業,成為新舊動能轉化的重要產業,成為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在項目建設上,要加快398博愛康養服務中心建設,支持世家小鎮建設綜合康養產業示範區,帶動黃經世家康養小鎮、桑乾河冰雪小鎮等轉型項目建設步伐。縣區以渾源湯頭溫泉、廣靈澗西古村、靈丘花塔為代表,加快建設一大批康養小城、康養小鎮、康養小區、休閒康養小村,著力打造康養型全域旅遊示範區,讓文化旅遊的陽光照在桑乾河上。
五是實施平城歷史文化大型藝術作品創作工程。以傳承北魏文化為主線,實施《天下大同》《北魏長歌》“兩劇”創排工程,年內要力爭完成腳本編制,著力打造兩大文旅融合演藝劇、歷史文化歌舞劇和交響音樂史詩,讓大同歷史文化真正活起來,彰顯“文興大同”的獨特魅力,彰顯大同作為中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風貌。
(五)鄉村振興強農工程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事關農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決定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實施鄉村振興強農工程,要突出抓好三大重點。要突出抓好三大重點。
一是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聚焦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抓示範,重點推進10萬畝桑乾河流域核心示範區項目,確保打造成為全省標桿項目;在全市大力推廣“車河模式”,吸引工商資本參與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實現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堅持把黃花產業納入有機旱作農業規劃整體打造,擴大標準化種植規模,延伸市場化加工銷售鏈條,進一步做優做強黃花產業。聚焦打造全省“北肉”出口平台,持續推進雁門關農牧交錯帶建設,培育規模養殖場50個,全年生豬出欄120萬頭以上,加快推動大偉嘉、雙胞胎等重點項目達產達效。推進與北京首農合作,全面提高畜產品發展深加工水平。
二是培育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緊扣打造面向首都北京的特色農產品、功能加工產品供應基地這一目標,堅持品牌引領、園區承載、項目為王、科技支撐,市級層面扶持壯大北京大同商會恆宗黃芪集團等10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各縣區重點盯住1家或幾家市場前景廣、品牌影響大、經營管理好的龍頭企業集中精力、大力支持,特別是要加快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突出抓好北方醫藥黃芪深加工、黃花系列功能產品開發等83大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大同好糧”知名度、美譽度,加快培育形成以黃花、黃芪、乳品、肉品、有機雜糧為主導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推動農業從生產型向市場型轉變,把農產品深加工業打造成全市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
三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緊扣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污水治理和清潔取暖三大重點,充分發揮能源革命鄉鎮專員的作用,加大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各縣都要具備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每個鄉鎮都要具備生活垃圾轉運能力,實現垃圾收運任務全覆蓋。全面編制縣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重點治理沿河流村、城市近郊村、中心村、旅遊村等,抓好村莊污水治理項目實施。以陽高、廣靈為試點,完成農村生物質燃料清潔取暖改造4.65萬戶。打造鄉村環境提升示範村300個,整治殘垣斷壁廢棄院落村500個,完成農村改廁1萬座,逐步實現行政村整治提升全覆蓋,讓更多農民民眾住進美麗鄉村,留住鄉韻鄉愁。
(六)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工程
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省委賦予新時代大同的重大使命。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站在新起點、瞄準新定位、謀劃新規劃、抓好新建設、促進新發展,把大同建設成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打造成我省東向對接京津冀、融入環渤海的重要門戶和晉冀蒙(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合作區核心樞紐城市。
一是高起點規劃城市。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緊緊圍繞“生態宜居、聚商宜業、魅力宜游、繁華宜購、溫馨宜娛、開放宜創”“六宜”目標,全面加快產業重塑、功能重塑、空間重塑,加速提升資源聚合力、功能承載力、就業吸納力、協同發展力,著力建設“三區三地”即國家能源革命綜合改革示範區、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晉北及晉冀蒙長城金三角協同發展示範區和產業創新發展高地、環首都生態屏障和文化休閒康養旅遊目的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基地,加快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新路。按照“一核六縣多點”的城鎮化布局,推動平城、雲岡、雲州、新榮四區凝聚成核;堅持功能互補、特色分明、城鄉一體的要求,做優做精六大縣城;每個縣做專做特1-2個重點特色鎮,形成要素集聚、高效協調、充分發展的城鎮集群網路。要分階段制定發展目標,今年年底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規劃、定位、編制完成,形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十四五”和遠景發展的雛形;到2025年轉型出雛形之時,成功搭建高水平省域副中心城市框架;到2035年轉型全面實現之時,高質量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達到全省貢獻率的10%以上。多元新興支柱產業形成,非煤產業占比達到70%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8%左右,市域人口規模達到400萬人,中心城市人口規模達到220萬人、用地規模達到220平方公里,成為融入京津冀、牽引烏大張、比肩環渤海,率先實現成功轉型的重要副中心城市標準。
二是高水平發展城市。深化“五區聯動”,加快產城融合,推進“八大組團”,聚力打造先進制造基地、通航產業高地、現代醫藥產地、數字經濟重地、文化旅遊勝地,形成非煤產業占主導的產業轉型大格局,著力打造經濟富市;堅持文藝創作、文化運營“兩輪驅動”,深度挖掘北魏文化,全面加快古城修復,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著力打造文化強市;發揮“一湖三河”(文瀛湖、御河、十里河和甘河)生態效益,培育兩岸生態文化,實現以河帶城、品質提升,著力打造生態靚市,構築華北生態大屏障、北京美麗後花園和山西綠色北大門。
三是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管理“三個一體化”,加快同煤快線、平城街西跨橋、北環路、雲州街東延等道路橋樑工程建設,確保今年按照6月30日、8月30日建成通車。啟動縱貫南北城市快線的規劃設計,新改建“四好農村路”818公里。深入開展“兩下兩進兩拆”專項整治,持續改造城市消極空間,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大力改善人居環境。全面加快大縣城建設,推動鄉村人口向中心縣城集中、優勢產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各類資本向資源富集區域集中,同步推進醫療資源協作互助、教育資源整合共享、社會保障接軌銜接、社會治理統籌聯動,增強城鎮對鄉村的帶動能力,加快農民變市民,縮小城鄉統籌差別,提速城鎮化水平。支持渾源、左雲啟動撤縣設市工作。
(七)改革開放攻堅工程
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轉型、以轉型促發展,重點要抓好三大突破。
一是持續深化重點改革。繼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對全市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進行整合重組,打造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支撐帶動作用明顯的國有企業集團。成立古城管委會,按股份制模式組建大同市古城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加快對古城國有資產整合、管理、運營。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混改,完成市供水公司與永定河流域治理公司增資工作,加快塔山第二發電公司與蘇晉能源公司股權合作重組,完成全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
完成2家“殭屍企業”出清任務。統籌推進平城、雲岡、新榮、雲州、經開區“鄉鎮改街道、農村改社區”工作,全面完成393個行政村撤併任務。深化計程車管理制度等交通領域重點改革。啟動實施市縣區黨校運行模式改革,加快黨校資源最佳化、整合、提升。落實好省支持民營經濟30條,加快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切實增強民營經濟發展後勁。強力推進財政體制、科技體制、土地管理制度、招商引資體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向縱深發展,確保改出活力、改出效益。
二是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圍繞外經、外資、外貿,積極申報建設自貿區。完善大同國際陸港功能,積極推動大同航空口岸、保稅物流中心(B型)順利通過驗收、早日投入運營,發展跨境電商。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繼續開行中歐(亞)班列,舉辦好第三屆中蒙俄(大同)經濟合作發展論壇暨國際商品博覽會,年內培育2家進出口額10億元以上的外貿龍頭企業,全面提升大同外向型經濟水平。加快雲岡機場三期擴建,抓住國家債券加大的力度機遇,開工建設集大原高鐵,完善“米字型”高速公路網,構築“快進快出、大進大出”的綜合交通骨架網路。
三是持續擴大招商引資。堅持精深挖掘項目、精準對接項目、精彩落地項目,自上而下建立招商指揮機構,搭建數位化指揮平台,制定完善招商考核工作方案,實行分層分級分類分隊分度“五大措施”,建立健全領導包聯、審批聯動、協調調度、監督考核等“六大機制”,靈活運用以商招商、親情招商、委託招商、駐外招商、股權招商、基金招商、論壇招商、展會招商、產業鏈招商、小分隊招商等“十大招商辦法”,著力打造大項目好項目滾動上馬、梯次建設、成批投產發展的工作格局。今年從6月份起,每個月都要有竣工投產項目,每個月都要有招商引資新開工項目,把招商引資今天的項目變成明天轉型升級強大生產力。
(八)“三大攻堅戰”決勝工程
“三大攻堅戰”決勝工程,事關大同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進度,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開局,必須舉全市之力打贏打好。
一是決戰完勝精準脫貧攻堅戰。全市剩餘4734名貧困人口要如期實現脫貧,必須保持攻堅態勢,實行掛牌督戰,補齊脫貧短板,鞏固脫貧成果。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完善返貧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和邊緣戶的動態監測,築牢返貧底線。堅持排查、督查、普查“三查”並進,重點針對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針對考核、巡視、審計、督導、評估、自查等10個方面以及疫情影響共“10+1”類問題,全部按照“十大清零行動”動態清零,6月底前全面完成。系統總結大同扶貧經驗,講好大同扶貧故事。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確保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是紮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貫徹全省“兩山七河一流域”治理重大決策,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力推進“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加強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繼續推進清潔取暖工作,市縣兩級建成區達到100%,農村地區達到60%以上,確保“大同藍”持續鞏固提升。強力實行“五水共治”,圓滿完成“十三五”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任務;加強桑乾河、大清河生態治理,通過“河長制”實現“河長治”;強化生態調水,確保首都北京用水豐足。強力推進淨土持久戰,確保土壤詳查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持續加大國土綠化和造林綠化工作,渾源礦山生態修復要在全省形成示範,打造景區綠化品牌,樹立中華北嶽良好生態形象。強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堅決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準入,去掉黑色的、低端的GDP,讓經濟擁有更強壯的“綠色肌體”,讓全市人民享有更多的綠水青山。
三是全面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用足用好置換債券政策,多渠道多方式積極化解存量債務。要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做好農信社改制化險、地方金融機構監管等工作。同時,緊盯經濟科技、安全生產、食品藥品、自然災害等領域,以務實舉措攻堅克難,確保各類風險總體可控、新聞輿情平穩可控、信訪維穩基本可控。
(九)營商環境最佳化工程
最佳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升競爭力。我們要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擔當的精神,推動全市營商環境實現“直道衝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確保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一是加快政務平台數位化。啟動實施大數據中心建設工程,加快建設“一朵雲、一張網、一平台、一系統、一城牆”,全市各級各部門政務信息化經費一律統籌使用。要運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加快完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網際網路+監管”“領導駕駛艙”“三晉通”APP終端等硬體設施和平台,推進政務信息數據資源共享,儘可能讓數據多跑路、讓民眾少跑腿。要堅持線上平台服務和線下人工服務相結合,制定“極簡流程一圖清”,保證每一個服務對象“看圖會辦”“一網通辦”“視窗快辦”“一次妥辦”,讓不找人就能“快辦事、辦成事”成為大同的一張響亮品牌。
二是加快政務服務便民化。落細落實“三對”“六最”要求,大力開展“五減”專項行動,努力做到審批最少;加快推進“一網通辦”,努力做到效率最高;全面鞏固“一枚印章管審批”,努力做到體制最順;強力推行投資項目承諾制,努力做到機制最活;全程開展企業跟蹤化保姆式服務,努力做到流程最優;務實開展“五送”行動,努力做到服務最好。
三是加快政務管理制度化。堅持企業和民眾說了算,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參加,對所有政府職能部門實行每半年一次、每年至少兩次公開評議和量化打分,獎優罰劣,以此倒逼審批部門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快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標準化建設,完善各級政府“好差評”系統。全面改進12345便民服務熱線辦理機制,確保人民民眾訴求即接即辦。
(十)民生福祉改善工程
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又注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質量創造高品質生活。今年抓好三大重點工作。
一是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建設43所普惠性幼稚園,推動教育建設PPP項目,啟動實施大同六中五州帝景校區、大同市實驗國小永和分校、平城區18校和陽校區、平城區47校武定校區建設項目。堅持就近就便服從就優原則,再建設31所鄉鎮寄宿制學校。選擇4至8所學校建設冰雪運動場館,推動山西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掛牌招生。辦好能源革命大講堂和能源進修學院社會講習所,再打造20所能源革命校園。全力推進普通高中育人質量實現新提升。推進縣管校聘和學區制管理改革實現全市所有縣區全覆蓋。堅持“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對全市勞動力建檔立卡、摸清底數,實行滾動培訓、梯次提升,打造數以千萬計的實用人才和一大批中高端技能人才。推進“健康大同”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穩步推進中心血站建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新建市傳染病醫院,創新市中醫院運行機制,推動與京津地區大型中醫院合作辦院,全方位提升醫療衛生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素質水平,開展“清潔家園”行動,加快創建國家級精神文明城市。承辦好2020大同國際馬拉松等國際國內賽事,積極推進文瀛湖和御河、十里河園林建設和體育建設一體化工程。
二是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堅持應扶盡扶、應保盡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抓好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救助、低保五保工作落實。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抓好中央廚房項目建設,完成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項目建設,加大對孤兒、農村留守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和保護力度。持續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老城區、棚戶區改造建設,發放租賃補貼數17100套,強化水電氣暖保障能力建設,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動態保障工作。
三是增強社會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網路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確保全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建設平安大同。紮實推進信訪維穩工作,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著力完善四大應急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強化國防動員、“雙擁”創建、人民防空等工作,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規範化建設。規範宗教事務管理,支持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考驗,自疫情爆發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聯防聯控、嚴防嚴控、群防群控,責任部門主動擔當,各縣區守土盡責,廣大醫務工作者衝鋒在前,全市12例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康復,五批152名白衣戰士聞令而動、馳援湖北、載譽凱旋。要繼續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鞏固疫情持續向好形勢,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為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在此我提議我們全體代表用真摯的感情為152名英雄馳援湖北、貢獻大同表示衷心的感謝。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要加強政治建設。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政治能力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時時處處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作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始終突出黨中央的權威,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在大同深深紮根、開花結果。高位對表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奮力前行!
二要提升治理效能。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用心盡責辦好每一件代表建議、每一項委員提案;繼續深化和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認真落實《監察法》,嚴格落實“三重一大”制度,有效約束公職人員依法行使權力;支持法檢兩院公正司法,守護公平正義,確保法治惠民;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精心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繪就未來可期的宏偉藍圖;突出數字政府建設,用好大數據,讓便民服務更加人性化,政府治理更加“接地氣”。
三要弘揚實幹作風。自加壓力,實行考核、工作兩套目標體系,壓緊壓實市縣兩級責任,勇當突破連,敢當尖刀班,滾石上山啃骨頭,樣樣工作爭一流。細化量化實化政府工作,推行項目化、清單化、銷號制管理,確保做到事事建賬、時時理賬、定期對賬、年底交賬。積極倡導乾在一線,在經濟運行和重大項目建設中,落實“五圖作戰”“六個精準”“四個超常規”,確保每一名幹部知責思為、擔責敢為、盡責有為。大興調研之風,回應民眾關切,盡心盡力解決人民民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人民民眾的日子過得更加舒心!
四要保持清正廉潔。堅定扛起“兩個責任”,全面壓實“一崗雙責”,持之以恆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審計監督,做好常態化的“經濟體檢”工作。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機制,規範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充分發揮審計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作用。大力度壓縮行政運行支出,把有限的錢用在刀刃上。模範踐行中央八項規定,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站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實現的歷史當口,承載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開啟的神聖使命,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抓實幹、銳意進取,為成功走出轉型升級新路、為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勝利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1、三篇光輝文獻: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
2、四為四高兩同步:“四為”,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四高”,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兩同步”,到2020年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3、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4、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5、三個五年分步走:到2025年轉型要出雛型,到2030年基本實現轉型,到2035年轉型全面實現。
6、兩山七河一流域:“兩山”,太行山、呂梁山;“七河”,汾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大河流;“一流域”,黃河流域。
7、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8、十大清零專項行動:剩餘任務要清零、失學輟學要清零、基本醫療保障問題要清零、危房改造問題要清零、安全飲水問題要清零、產業扶貧問題要清零、就業扶貧問題要清零、易地扶貧搬遷問題要清零、兜底保障問題要清零、賬實不符問題要清零。
9、五水同治:統籌推進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工業廢水、城鎮污水、農村排水治理。
10、一園一城一院一所一委:“一園”,大同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一城”,氫都新能源產業城;“一院”,大同全科盟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所”,中科院熱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一委”,新能源產業戰略諮詢委員會。
11、3+4+5:園區採用“3+4+5”頂層規劃模式,“三全”即全系統、全過程、全參與,“四園”即零碳園區、綠色園區、海綿園區、智慧園區,“五零”即零碳排放、雨水零外排、垃圾零廢棄、交通零換乘、靈活智慧辦公。
12、六個精準、四個超常規:“六個精準”,精準監測、精準調度、精準幫扶、精準運行、精準入庫、精準統計;“四個超常規”,超常規思路、超常規措施、超常規機制、超常規努力。
13、五圖作戰:一產、二產、三產、固定資產投資、開發區掛圖作戰。
14、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暖和物業管理。
15、“1310”興醫工程:以全面提升醫療水平這一主線,緊緊圍繞推進興醫提質、推進領軍臨床專科、推進卓越醫學團隊建設三個方面,重點完成建設十項重點任務。
16、兩下兩進兩拆:“兩下”,管線下地和廣告下牆;“兩進”,停車進庫進位;“兩拆”,拆除違建和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