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同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大同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3月25日,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大同召開,市長李俊明做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大同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李俊明
  • 報告時間:2014年3月25日
  • 報告地點:大同市
報告發布,報告結構,報告全文,

報告發布

2014年3月25日,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大同召開,市長李俊明做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結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三、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

報告全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煤炭工業運行困難、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社會穩定矛盾突出的嚴峻形勢,我們緊緊圍繞“轉型發展、綠色崛起”戰略,按照“一三四十”總體部署,全力推進十大工程,直面矛盾,埋頭苦幹,爭先進位,負重趕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綜合進位0.75,空氣品質前進4位,國際太陽能競賽成功舉辦,國家園林城市成功創建,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成功入圍,十件實事圓滿完成,各項工作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向好。
一年來,我們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多措並舉穩增長。制定和落實“同煤同用”、煤電互保、銀企對接等措施,加強產銷銜接服務,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地方煤炭生產逆勢增長57.8%,工業產品銷售率提高1.6個百分點,增幅全省第一。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80億元,增幅全省第一,存貸比提高3.85個百分點。“六位一體”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185億元。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30條,民間投資增長50.3%。土地、資金等關鍵要素指標向縣域經濟傾斜,分配土地指標5811畝,增長180%;財政補助資金7.45億元,增長31.28%,7縣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提高1.5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高6.1個百分點。糧食生產克服多重自然災害影響,實現“四連增”,突破20億斤。一系列舉措保障了經濟穩步增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8%。除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外,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於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2.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市區二級以上良好天數全省第二,PM2.5年均濃度值全省最低,萬元GDP綜合能耗降幅全省第一,污染物排放實現控制目標,安全生產死亡人數低於省控目標。
我們堅持把綜改作為工作統領,多點突破增活力。出台三年實施方案和年度行動計畫。“五規合一”完成用地分類標準、技術規程、數據底板“三統一”。取消、下放審批事項32項,市級投資審批權全部下放各縣區。嚴格實行“兩集中、兩到位”,審批、服務事項全部納入電子監察系統。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和實施細則。適時調整車用燃氣價格、計程車運營價格,實行了階梯式水價。積極推動靈丘尾礦庫用地管理、陽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渾源林權質押等試點工作。建立政府性債務防控化解制度和風險預警機制。成立市金融工作機構,發揮市場作用,拓寬融資渠道,歸還銀行貸款本息36.2億元,做到了政府工程有序還欠、按進度付款、不拖欠農民工工資,兌現了“五個凡是”的承諾,維護了全市大局和建設隊伍穩定。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綜改攻堅年和項目見效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全國和全省“兩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要求,圍繞“轉型發展、綠色崛起”戰略,按照“一三四十”總體部署,以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十大工程為抓手,統籌兼顧,對標一流,爭先進位,負重趕超,著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著力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能力和作風建設,推動大同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綜合分析各種因素,今年的發展形勢比去年更加嚴峻複雜,煤炭、電力、服務業市場持續低迷,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搶抓發展機遇,做好各項工作。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為:
經濟發展預期性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
民生保障性指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6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安全環保約束性指標: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5%,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煙塵、工業粉塵排放量和安全生產控制在省下達指標之內。
轉型綜改是山西改革發展的統領和切入點。十大工程體現了“五位一體”的總要求,是政府工作的總抓手。開展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新能源示範城市、衛生城市、智慧城市“四城聯創”,關係民生、關係環境、關係轉型。我們必須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使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
(一)突出綜改統領,深入實施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推動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
深化土地改革,提高利用效率,著力解決土地瓶頸制約問題。全面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加快推進渾源、廣靈露天採礦用地試點和左雲等五縣區礦業存量土地整合利用試點。積極推進大同縣等重度鹽鹼地和陽高、天鎮未利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試點,爭取開展南郊、新榮、靈丘等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試點,依法有序推進土地流轉,擴大流轉規模。嚴格落實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制度。堅持最嚴格保護制度,切實守住560萬畝耕地紅線。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強化金融支撐,著力解決政府性債務重、企業融資難問題。建立政府性債務預算管理制度,通過盤活現有資產、引入社會資本、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有效化解存量債務,嚴格防控債務風險。推進旅遊門票收益證券化,探索設立創投基金、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城鎮建設私募基金,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宅基地抵押擔保貸款試點。創新金融產品,最佳化金融服務,支持民間資本依法設立各類金融機構,規範典當、投融資公司發展。打擊逃廢債行為,改善金融生態,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入駐大同,推動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優人才環境,著力解決創新乏力、人才不足問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同煤、同車、大齒、威奇達等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建設。搭建科技投融資平台,發揮政府投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支持大同大學發展,促進產學研結合和技術成果轉化。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培育實用技術人才,加強實用技術套用。實施招才引智、技術創新兩個1000萬獎勵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降低註冊門檻,著力解決企業少、就業難問題。推進公司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向認繳登記制轉變,取消最低註冊資本限制,放寬市場主體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推進先證後照向先照後證轉變,由企業年檢制改為年報公示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最大限度地激發民間投資熱情,釋放社會創新活力。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人的城鎮化”,著力解決外來人員落戶難、城鎮化質量不高問題。認真落實我市戶籍制度改革意見,有序放寬市區落戶條件,全面放開縣城和集鎮落戶條件,將有能力有意願並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人員轉為城鎮居民,引導人口有序集聚,促進人口合理流動。實行居住證制度,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發展園區經濟,著力解決產業集聚難、項目落地難問題。發揮好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金字招牌優勢,完善規劃,理順體制,擴區提質,做大做強。實行開發區向縣區開放,採取“飛地經濟”模式,建立利益分享機制,調動縣區、開發區和企業多方積極性。積極申報塔山、左雲煤化工、陽高龍泉、裝備製造等園區為省級開發區。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托建託管開發園區。打造要素集約、資源集聚、創新集成、產業集群的發展平台。
深化行政區劃改革,最佳化生產力布局,著力解決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積極穩妥推進市區行政區劃調整,推進中心城區的鄉鎮改街道和村改居。有序擴大縣城和重點鎮的區劃範圍。探索縣政府駐地鎮的管理模式。按照設鎮條件和程式,推進撤鄉建鎮。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教育質量,著力解決學校活力差、發展不均衡問題。繼續推進“四個一批”,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積極探索學校去行政化。落實縣域內中國小校長、教師交流機制,探索教師“局管校用”體制,促進師資均衡。嚴格實行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劃片、就近、免試招生和新生同一天電腦編班制度,促進生源均衡。認真做好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推廣城鄉之間、強弱之間聯盟校辦學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辦學條件均衡,從源頭上破解擇校難題。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辦好基層醫院,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問題。推進以三醫院、五醫院、同煤總院為龍頭的醫療聯合體建設。支持一醫院升級三甲。完善市屬公立醫院與縣區、社區基層醫院對口幫扶制度,擴大優質醫療資源。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探索鄉鎮衛生院編制納入縣級醫院統一管理,爭取90%的病人在縣域內就診。鼓勵社會辦醫,形成多元格局,適應不同需求。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險制度,城鎮職工醫保報銷限額由28萬元提高到45萬元,城鎮居民醫保由11萬元提高到40萬元,新農合在保持15萬元的基礎上探索開展商業保險,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深化對外開放,承接產業轉移,著力解決開放不足、活力不夠問題。緊緊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以能源、資源、農副產品輸出為載體,以文化、旅遊、交通為紐帶,充分發揮區位、資源、人文等優勢,主動融入京津冀經濟圈,參與區域分工協作,吸引央企和院校入駐大同,打造山西面向京津開放的橋頭堡。建立大同—張家口—烏蘭察布區域一體化合作平台,利用好北京—張家口聯申冬奧會契機,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全力推進大張客專早日開工,完成大西客專建設任務。協調推進廣靈—蔚縣、靈丘—淶源出省高速公路建設,儘早打通全面向東開放通道。加快航空口岸正式開放,形成大開放格局。創新招商方式,用好招商平台,增強招商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度。
改革是時代的主旋律,改革是政府的硬任務。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挖潛力、激活力、放紅利,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穩增長、惠民生、促發展。
(二)突出發展轉型,深入實施百企強市、百園立農工程,推動經濟建設取得新進展。
深入實施百企強市工程。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紮實開展“項目見效年”活動,聚焦發展煤炭、電力、煤化工、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等優勢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同煤金莊、東周窯兩個千萬噸礦井驗收達產,高家窯、小梁溝等地方礦井早日投產,新增地方產能570萬噸。開工建設同煤塔山二期2×66萬千瓦機組項目,全力推進國電湖東2×100萬千瓦機組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繼續爭取大唐國際御東2×35萬千瓦等低熱值煤電力項目獲批,積極支持二電廠等企業發展,儘快培育電力產業成為支柱產業。重點抓好同煤60萬噸甲醇等項目投產達效,儘早開工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和60萬噸烯烴項目。推進同煤10萬噸活性炭投產,同車10萬噸活性炭試生產,打造全國最大的活性炭生產基地。加快同車30噸貨運電力機車批量生產,打造中國北方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實施同藥戰略,支持國藥威奇達快速發展,扶持普德藥業上市,打造全球最大的抗生素原料基地。全力支持大秦公司發展,加快東小城、東信城、雁北廣場、億豐世貿等項目建設,鼓勵發展電子商務,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支柱產業。
扶持發展民營經濟。全面落實民營經濟發展30條,全面放開市場準入,全面創優發展環境,全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用地難、審批難、政策落實難、項目推進難問題,抓大、壯中、育小、扶微,培育一批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小巨人”企業,新增小微企業2000戶以上,中小企業增加值增長13%,讓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成為經濟成長的“金鑰匙”,創業就業的“聚寶盆”,富民惠民的“搖錢樹”。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繼續加大土地、資金等要素向縣區傾斜力度,加快建設新榮石墨深加工、靈丘有機農業及廢棄礦山治理、陽高綠苑飲品、天鎮中地良種奶牛等一批縣區項目。強化縣區在園區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推進一縣一園建設,促進縣區主導產業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強化對縣域經濟發展考核獎懲力度,形成你追我趕、爭先進位的發展局面,最佳化縣域經濟結構,擴大縣域經濟總量。
深入實施百園立農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縣一業”規劃,重點打造渾源黃芪、大同黃花、陽高杏、天鎮蔬菜、靈丘苦蕎、廣靈食用菌、左雲馬鈴薯、新榮小雜糧、南郊都市農業等種植園區,新增設施農業3萬畝。堅持以農載牧,以牧富民,實施養羊“五個一”計畫,新增140萬隻,建設左雲、渾源兩個百萬養羊縣。重點建設南郊四方奶牛、靈丘佳農肉牛、新榮中糧生豬、渾源泰豐黃芪羊等養殖園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業合作組織。推進陽高守口堡等水庫建設,加快南郊、靈丘等5個國家級小農水重點縣區建設,改善農業基礎條件。
(三)突出文化傳承,深入實施名城復興、百校興教工程,推動文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深入實施名城復興工程。加快古城保護與發展,完成代王府中軸線一、二期修復工程,實施富力城商業項目,完成徵收搬遷2500戶。加快展覽館平移、聯通大樓搬遷、西城牆修復,推進西城牆、北城牆房屋徵收,實施北城牆景觀工程。完成黃花街城牆加固和雲岡五華洞窟檐保護工程,組織雲岡景區創建全國佛教文化和石窟藝術旅遊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園區。加大“四名”保護力度,加強廣靈六棱山、左雲摩天嶺等風景名勝區和新榮得勝堡、天鎮新平堡、陽高鎮邊堡等名鎮名村保護。編制完成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組建文化旅遊集團,辦好雲岡文化旅遊節。北魏398文化創意園局部營業,文化科技產業基地開園迎客。加強縣區“三館一院”建設,不斷完善基層文化設施。
深入實施百校興教工程。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開展義務教育縣域均衡達標。城區要率先達標,其餘縣區要對照標準,補齊短板,限期達標。打造示範學校77所,新建標準化幼稚園29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嚴格規範辦學行為,嚴肅查處亂收費、亂辦班、亂補課問題。繼續實行中考體育測試機考制度。出台落實優惠政策,鼓勵發展民辦教育。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四)突出民生改善,深入實施收入倍增、平安創建工程,推動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
深入實施收入倍增工程。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人,培訓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萬人,扶持創業3000人。加快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軌和“五險統征”,發放“社保一卡通”161萬張,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農村五保供養補助標準提高10%,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25元/月、22元/月。穩定物價尤其蔬菜價格,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確保低保人群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生活水平。以百企千村產業扶貧工程為抓手,搶抓國家集中連片扶貧的歷史性機遇,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打好扶貧攻堅戰。把增加貧困人口收入作為對縣區考核的重要內容,整合扶貧資源,改進扶貧方式,實施精準扶貧。改造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農村公路154公里,抓好同煤集團天鎮現代農業示範區等項目建設,完成移民搬遷8945人,力爭使4.6萬貧困人口脫貧。全力辦好為農民辦的五件實事。
深入實施平安創建工程。牢記“三個敬畏”,強化紅線意識,落實法律法規,嚴格安全生產政府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深入開展煤礦、危化、消防、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森林防火等十個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嚴格實行安全考核“一票否決”制度,依法加大安全事故查處力度,堅決杜絕重大事故、減少一般性事故。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保障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加快天網工程建設,健全治安防控體系,增強民眾安全感。嚴厲打擊各類非法生產、違法建設和違法犯罪活動,為人民民眾創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
(五)突出“四城聯創”,深入實施生態建設、城鄉清潔工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深入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持續推進大氣治理,加強大氣環境質量聯防聯控,PM2.5下降4%。古城內全面禁燃原煤,補貼推廣型煤。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50萬平方米。設立500萬元環境污染舉報獎勵資金,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法行為。持續推進造林綠化,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通道綠化、村莊綠化,抓好武周山、采涼山綠化,新增營造林44萬畝,建設大泉山—火山群百萬畝百公里生態旅遊長廊。推進御河兩岸、梓家村森林公園、社區公園綠化,新增建成區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加強渾源神溪濕地、廣靈濕地公園等生態保護。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加快御河、十里河等河流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讓人民民眾呼吸新鮮空氣、喝乾淨水。
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進一步完善城市環衛基礎設施,運營餐廚垃圾處理廠,開工污泥、糞便處理廠,加快建設左雲、新榮、天鎮、大同縣垃圾無害化處理填埋場,配齊鄉鎮垃圾轉運車,建成行政村垃圾密閉收集點。全面啟動創衛工作,對照標準,制定規劃,紮實推進。以公廁建設、旱廁改造、亂點治理為重點,以城中村、老舊社區、城鄉結合部整治為關鍵,廣泛宣傳,全民參與,強力推進市容環境、交通秩序、傳染病防治等達標建設,不斷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管理水平。為人民民眾創造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最佳化能源結構,創建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抓好新能源生產示範,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推進渾源、新榮等40萬千瓦風力發電,南郊、天鎮、大同縣等20萬千瓦光伏發電和陽高3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抓好新能源套用示範,推進12萬千瓦分散式風力發電、2萬千瓦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新增太陽能燈1.5萬盞。抓好節能減排示範,發揮塔山循環經濟園區示範效應,推動和正公司粉煤灰、英吉思公司煤矸石等綜合利用項目擴能提質。加強工業、建築、交通和公共領域節能,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新增新能源汽車80輛。推動能源結構新型化、清潔化、低碳化。
加快信息化進程,創建國家智慧城市。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現有資源,實現共建共享。推進智慧城區建設,打造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旅遊、智慧物流。推進4G網路套用,實現寬頻提速,夯實信息化基礎,促進信息消費。推進大同IT產業園區威厚和羅克佳華項目建設。建成OA政府辦公系統和十大工程項目化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行政效率。讓人民民眾享受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務。
(六)突出城鄉統籌,深入實施城鎮提質、城鄉安居工程,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深入實施城鎮提質工程。認真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加快大同都市區建設。完善道路交通體系,開工建設北環橋、開源橋和外環路等85條110公里城市道路。加快御東新區建設,博物館開放展覽,大劇院、圖書館、美術館、體育中心外裝修全面完成,內裝修與功能使用、市場運作進度匹配進行,完成御東公共活動走廊建設。開工建設汽車客運東站。推進口泉區提質,完成專項規劃編制,改造泉新路,實施南環西路西延、甘河生態治理和落里灣污水處理廠項目。重點抓好渾源縣、靈丘東河南鎮等省級示範大縣城和重點鎮建設。堅持“四個結合”,實施“四項工程”,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走出一條中心城市帶動、示範縣鎮引領、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深入實施城鄉安居工程。加快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治理,新開工建設保障房4.6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5萬戶。加強建築市場監管,規範建築市場秩序,提高建築工程質量。鼓勵企業、園區建設公租房,創新公租房社會化建設模式。實行廉租房和公租房並軌,擴大保障對象和範圍。依法徵收房屋7500戶,竣工安置用房1.7萬套,實現回遷1.3萬戶,讓拆遷戶早日住上自己的房子,實現人民民眾的住房夢。
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加強應急管理、防災減災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工作。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會等社會事業。有序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抓好統計、氣象、地震、人防、科普、檔案、史志、外事、僑務、對台、援疆、民族、宗教等工作。搞好第三次經濟普查。做好第五屆居委會、第十屆村委會換屆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
全面深化改革,政府改革是關鍵;實施十大工程,政府建設是保障。
加快改革步伐,建設服務政府。按照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要求,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任務,整合衛生和計生部門機構職能,理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理順質監、工商管理體制,實現民眾辦事方便點。整合房屋登記、林地登記、土地登記等職責,建立統一辦理不動產登記機構,實現產權登記方便點。整合市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信息和資源,建立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醫療衛生平台,實現民眾看病方便點。整合公安巡警、交警、消防、輔警等警務資源,完善綜合警務運行機制,實現為民服務方便點。
引深管理創新,建設效能政府。加快推進“五規合一”,完成五項規劃合編工作,以一張圖紙、一套標準、一套流程、一套規章,建立多部門聯動審批機制,著力解決土地、規劃、環評不銜接,審批周期長,項目落地難問題。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堅持對標一流定目標,一事一表做計畫,按月調度抓落實,活力曲線抓考核,最佳化考核體系,改進考核工作,強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的項目化管理。鞏固“兩集中、兩到位”成果,加快政務大廳體系建設,做到行政審批快一點。加快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做到資源配置快一點。加快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做到就業創業快一點。發揮12345服務快車道作用,做到為民眾辦事快一點。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廉潔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全面接受人民監督。推行負面清單制度,規範政府審批行為。嚴格落實“政府約法三章”,嚴格控制機構人員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四風”整治,落實八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全面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人民滿意。
各位代表,改革發展任務艱巨,宏偉藍圖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與全市人民一道,真抓實幹,攻堅克難,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轉型跨越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