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會議
2019年2月21日,市長王新偉在鄭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充墊章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鄭州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鞏厚蘭仔意義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鄭州時的重要指紙主戰頸示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統籌推進“四個著力”,持續打好“四張牌”,有效應對各種困難風險挑戰,砥礪奮進,拼搏趕超,較好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以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常住人口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破10萬“三大突破”為標誌,出彩鄭州站在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一)搶抓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機遇,引領輻射作用喇故墓日益凸顯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省委、
省政府支持鄭州建設
國家中心城市的意見即將出台,全面落實《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總投資4.5萬億元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重大項目庫發布,100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設立運營,“一中樞一門戶三中心”加快構建;上榜“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地位鞏固提升;首次進入“世界城市100強”“亞洲城市50強”;中國社科院研究機構發布的“
國家中心城市指數”中,我市榮登潛在國家重要中心七項榜單;“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和《中國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我市均居第12位。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
晉身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12城市,《
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省委、省政府審議通過,發展目標、戰略路徑、主要任務進一步明晰;鄭開雙創走廊、開港產業帶、許港產業帶等6個專項規劃加快報審,鄭焦6個專項合作協定簽訂實施,鄭新融合發展戰略規劃省政府審議通過,“1+4”鄭州大都市區的規劃、交通、產業等領域加速融合。經濟貢獻度進一步提升。以占全省4.45%的地域面積、10.55%的人口,創造了占全省21.1%的GDP、30.6%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7%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9%的重點項目投資、74.5%的進出口總值,航空港實驗區進出口總額突破500億美元,占全省的62.8%;引進境內外資金356.7億美元,其中實際吸收外資42.1億美元,占全省的23.6%。
(二)始終堅持“穩”字當頭,經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堅持從供給側精準發力,保持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射蒸全好態勢。主要指標穩中提質。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143.3億元,居全國298個地級以上城市第16位,比上年前移1位;增長8.1%,居全國16個萬億以上城市第2位。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工業投資增長11.8%,扭轉了近年來持續下滑態勢,
高載能產業占比首次下降到40%以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7%;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152.1億元,增長9%,稅收占比達到74.6%,高出全省4個百分點。
新增市場主體25.2萬戶,總量達到107.5萬戶,成為第8個超百萬的省會城市。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58.9%,從業人員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重達到87.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達到7%,萬元
工業增加值能獄寒漿耗下降14.8%。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0%,
新能源客車產銷量突破2.5萬輛、占全國的27%。七大主導產業仔熱增加值增長7.6%,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3.9%,初步形成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製造兩個5000億級產業集群,國家級技術創新和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達到9家。
服務業增加值5545.5億元、增長8.3%。旅遊接待總人數1.15億人次、總收入突破1300億元,分別增長13.6%、14.3%,盧森堡旅遊簽證(鄭州)便捷服務平台投運,鄭東新區中央商務區成為“中國最具活力中央商務區”之一。
金融業增加值1145.8億元、占GDP的11.3%,鄭州農商行獲批籌建,鄭州銀行成為全國首家A+H股上市的城商行。
建築業增加值增長16.5%;物流業增加值780億元、增長9%,國際物流園區晉升為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
新增環城都市生態農業15萬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 “智慧型製造”提速增效。 “三大改造”深入推進,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5.4%,製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79.5%,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6.4%,其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380.5%、734.7%。新增超百億企業2家、超200億企業1家,“百千企業上雲”近4700家。成功舉辦首屆世界感測器大會、中國(鄭州)承接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等,引進上汽二期等一批重大製造業項目,中鐵智慧型裝備產業園等206個項目開工建設,合晶一期等211個項目竣工。成功創建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中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成為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三)強化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
聚焦“四個一批”,促進“四個融合”,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3件、增長20%,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自創區建設步伐加快。
大數據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入駐中原科創谷,高新區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經驗將在全省國家級開發區推廣;全省首個新型產業用地試點成功落地。創新創業載體達211家,孵化載體面積突破85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團隊)近萬家,孵化水平居全國13位。技術契約交易額82.3億元,增長136.8%,全省占比54.9%。 “四個一批”成效明顯。
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1329家、4283家,增長55%、32.7%;大力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吸引21萬餘名青年人才來鄭就業創業,辦理人才落戶近5萬人;成功承辦首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簽約項目111個,引進高層次人才293人。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
積極推動協作創新,實施通信技術、超級電容等十大科技專項,8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創歷史新高。旭飛光電參與研發的光電顯示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結束了我國
玻璃基板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中鐵裝備公司研發的異形全斷面掘進機獲二等獎,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盾構及掘進技術實驗室被科技部評為全省唯一優秀
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增省級以上研發中心221家、製造業創新中心3個。
(四)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發展動力活力持續增強
重點改革加快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啟動,因地制宜設定40個政府工作部門,新老機構順利交替。“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在全省率先啟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市級政務服務辦事大廳建成投用,878個審批服務事項分類“一窗受理”,全面推行一次告知、“肩並肩”輔導等機制,為民眾提供了“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的政務服務。投融資體制改革持續深化。財政資金基金化改革有序推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試點加快實施,公共資源交易線上監管全覆蓋。
國企改革攻堅行動強力實施。13家市管工業企業改制大頭落地,34家“殭屍企業”實質出清,市管三級企業混改比例達47%。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全面完成,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紮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榮獲國家“守信激勵創新獎”,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醫療衛生等領域改革加快推進。 “五區聯動”綜合發力。
航空港實驗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向高端拓展,
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雙創”示範基地受到國務院表彰。自貿區鄭州片區256項改革創新試點任務已超前完成五年計畫的86.7%,新增註冊企業4萬家、占河南自貿區的80.6%。大數據綜試區加快建設,中科院計算所鄭州分所掛牌成立,累計引進大數據及相關企業200餘家。口岸建設成效突出,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中歐班列運郵試點城市獲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試運營,內陸地區口岸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城市地位繼續保持。 “四路協同”效應顯現。
“
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鄭州機場獲批第五航權,已開通航線236條,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國際樞紐航線網路初步形成,成為全國第二個實現航空、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一體化換乘機場。“陸上絲綢之路”越跑越快,中歐班列(鄭州)每周“去九回八”高頻次運行,新開通中亞、東協線路,全年開行752班,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網上絲綢之路”越來越便捷,EWTO核心功能集聚區啟動建設,新簽約項目45個,第二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成功舉辦,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5.1%。“海上絲綢之路”越來越順暢,鄭州至連雲港、青島、天津等港口海鐵聯運班列累計開行206班。
(五)集中精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補短板強弱項取得積極進展
始終把“
三大攻堅戰”作為政治任務盯緊抓牢。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紮實推進。全面開展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壓降、非法違規金融活動打擊、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和政府隱性債務“四清四實”專項整治行動,依法依規處置非法集資事件,穩妥處置重點領域個案重大風險,有序化解上市公司流動性危機,政府債務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精準脫貧攻堅加快推進。脫貧退出1434戶3800人,占全年目標的122%,剩餘貧困人口1785人,實現除政策兜底外全部脫貧,脫貧攻堅由取得決定性進展向奪取全面勝利轉變。結對幫扶貧困縣工作深入開展,22項重點工作和197個幫扶項目啟動。
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認真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省委、省政府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工作,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畫。圍繞“四大結構”調整,深入開展工業企業提標改造、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燃煤用量削減、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揚塵治理等專項行動,強力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全市空氣品質明顯改善。2018年7、8、9連續三個月空氣品質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綜合指數、6項指標、優良天數實現“七降一增”,為2013年執行國家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PM10、PM2.5年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0.2%、4.5%,超額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堅持“治、護、建、管”並重,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大力實施 “四水同治”工程,6個國省控斷面實現水質類別提升,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複查和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專項排查驗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獲得國家督查組肯定。完善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聯動機制,加快推進土壤治理與修復省級試點項目,完成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序推進。
(六)健全完善城市功能體系,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深化
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強化。我市被確定為全國12個最高等級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2018-2035年)》《鄭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2016-2030年)》成功獲批,《暢通鄭州白皮書(2019-2021年)》編制完成。鄭濟、鄭萬、鄭阜高鐵及鄭州南站、機場至南站城際鐵路加快建設。高鐵客流量傳送3303.8萬人次、增長14.9%;航空貨郵吞吐量51.3萬噸、客運量2733.5萬人次,分別居全國大型機場第7、第12位。機西高速二期、商登高速(鄭州段)建成通車,新建改建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320公里,環城高速出入口達到24個。捷運5號線
空載試運行,軌道交通運營及在建里程突破300公里。中心城區“兩橫兩縱+環線”快速路網體系基本形成,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城市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深入實施,統籌做好“四篇文章”,抓好城市“四治”,實施項目1461個,完成投資2182億元。“四大文化片區”有序推進,
中央文化區(CCD)“四個中心”基本完工。新建公共停車泊位5.2萬個,新建改造公廁1692座,綜合管廊、清潔取暖等國家試點有序推進,新增供熱面積1600萬平方米,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20萬噸,日處理4000噸的垃圾發電廠和6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即將投用。市縣兩級城市建成區面積830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達73.4%。
城市精細化管理三年行動計畫全面啟動。環衛保潔標準大幅提升,城市管理範圍從三環內拓展至近郊48個鄉鎮,面積達到1440平方公里。四環內全面推行三級 “路長制”,管理責任落實到了最後一米、最後一人;實施道路大中修155條、支路背街改造提升71條;清理清除樓頂廣告6521個、路邊路牌廣告、道旗廣告4056桿。
入選全國35個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城市,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入國家46個試點城市前10位。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強力推進國土綠化提速行動,鐵路沿線、幹線公路、高速立交及出入市口等區域違建全部拆除,提質連通生態廊道528公里,新造林11.5萬畝,完成森林撫育7.8萬畝;市區新增綠地1356萬平方米,建成高鐵公園等公園、遊園、微公園411個。第十一屆園博會圓滿閉幕,園博園常態化開放。賈魯河綜合治理藍線工程基本完工,綠線工程全面啟動。牛口峪引黃等三大水源工程主體建成,河道采砂整治成效進一步鞏固,全年向城區河道調水3.8億立方米。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27個美麗鄉村和364個規劃保留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加速推進,1037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48個鄉鎮公廁改造竣工投用。“大棚房”專項整治成效明顯。
非洲豬瘟等
動物疫病防控紮實有效。
(七)聚焦民生福祉下功夫,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堅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省市民生實事基本完成。全年財政民生支出1402.9億元、增長17%,占全市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6%。聚焦“一老一小”提供優質服務。高度關注養老問題,全市養老床位達到4萬張,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待遇達到239元。全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工作評估。幼稚園建成投用37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38所,投用20所,大班額、上學難問題逐步緩解。聚焦就業消費提高民眾收入。
新增城鎮就業12.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12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4%,“衣食住行”等八大類商品價格均保持溫和上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105元,增長8.3%,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8。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和有序疏解步伐加快。聚焦就醫住房緩解民眾難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受到國務院表彰,藥品、高值耗材聯合採購實現全覆蓋,藥占比29.6%,各醫療機構藥品“兩票制”執行比例98%以上,“家門口醫療服務”更加便捷;基本建成
保障性住房9.4萬套,首批2.5萬套青年人才公寓開工建設,安置房網簽12萬套,新增回遷民眾30萬人、回遷率84%。
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聚焦文化惠民滿足民眾需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服務效能不斷提升,文化藝術和產業提質發展。成功創建國家首批文化消費試點城市,成為全國最愛閱讀城市之一。成功舉辦戊戌年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十二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2018鄭州航展、2018鄭州國際馬拉松賽等活動賽事,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籌備工作有序推進。
在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我們聚焦聚力作風建設,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要求,大力營造真抓實幹、拼在一線的強大氣場。我們夯實
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斷加強民主法治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政府系統黨的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強化審計監督,持續糾正“四風”,認真做好中央、省委巡視及國務院大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工作,自覺執行市人大決議決定,主動接受各方監督,385件
人大代表建議(議案)、683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雙擁”工作持續深化。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動。
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信訪穩定、社會治理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外事、僑務、對台、統計、史志、氣象、地震、社科研究、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中央、省駐鄭單位共同參與、市人大市政協支持監督和全市上下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鄭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及各界人士,向參與鄭州建設的全體勞動者,向關心支持鄭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傳統產業仍占較大比重,新興產業增速快但體量小,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尚未形成,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研發投入比例不高,科技成果轉化有待加強,高端創新人才、創新團隊仍然偏少。
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繁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不優,大氣、水體、土壤環境治理壓力較大,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還需加快推進。民生保障還存在不少短板,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家政等方面與民眾期待還有差距,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快解決。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國際化現代化生態化大都市要求還有差距,營商環境有待最佳化,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還需提高,一些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時有發生等。對此,我們將不畏難、不避險,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改進解決。
二、2019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預期目標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推動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綜合判斷,今年有挑戰更有機遇,有壓力更有動力。
——站在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有強烈的使命意識。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和鄭州時,提出鄭州要“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
絲綢之路經濟帶多作貢獻”,向“買全球賣全球”目標邁進、打造中部地區對外開放高地。
2016年12月國家明確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11月晉身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12個城市。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強調在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中,“讓鄭州這個龍頭高高揚起來”。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和省委、省政府的希望重託,把“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服務國家戰略”作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方位、目標和使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高品位建設,努力在全國全省大局中貢獻“鄭州力量”。
——站在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有強烈的機遇意識。當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我市最大發展機遇,航空港實驗區、自貿區鄭州片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一大批國家戰略和載體平台加快實施,政策疊加優勢加速釋放。中央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有利於我們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四新”經濟不斷湧現,只要主動作為,就能搶占先機。作為1億人口大省的省會,“1+4”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深入實施,“樞紐+區位”的優勢地位更加鞏固,將釋放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齊、勁足、氣順”謀發展的濃厚氛圍。我們要搶抓機遇,深耕細作,勇作先行者,當好排頭兵。
——站在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世界經濟下行風險逐步加大,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市場需求放緩,增長動能減弱;我市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穩定經濟成長的任務更加繁重;區域競爭更加激烈,追兵逼近、標兵奮進,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我們要切實防範化解經濟發展、政治安全、社會穩定、自然災害、公共事件、安全生產等領域重大風險,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增創新優勢,以破解難題的成效帶動全局工作提升,始終保持鄭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晉位升級態勢。
——站在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有強烈的擔當意識。時刻牢記“新時代是奮鬥者時代”的召喚,培養鬥爭精神和爭先意識,面對使命敢於踏平坎坷,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鬥爭,始終把準大勢、順應趨勢,走對路子、踩準鼓點。只要有利於發展、有利於人民幸福,就毫不猶豫地大膽闖、勇於改、超前乾,全力跑好鄭州發展這一棒,用紮實業績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站在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緊盯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總目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突出“奮發有為”總要求,始終堅持“四重點一穩定一保證”工作總格局,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創優勢、增實力、補短板、能抓住”工作方針,落實好“黨委加強領導、政府充分履職、人大政協共同參與”責任明晰、工作有序、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堅持以項目為帶動、項目化推進,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定一件、乾一件、成一件。
——站在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保持競進姿態。要樹立世界眼光,圍繞“整體工作創一流、重點工作做示範、特色工作爭先鋒”政府工作目標,身體力行“四問、四標”工作要求: “四問”: 即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一問思想站位高不高,是不是世界眼光?二問研究謀劃深不深,是不是國際標準?三問方法路徑對不對,是不是改革創新?四問措施作風實不實,是不是高效務實?著力以“四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高品位建設,形成交通樞紐、開放平台、經濟體系、營商環境、城市風貌的“五個國際化”。 “四標”: 即尋標、對標、達標、奪標,找差距、補短板、創優勢,每項工作都要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找標桿、對標桿、追標桿、超標桿,力爭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先出彩、出重彩。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河南和鄭州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突出“奮發有為”總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方向,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以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為引領,以“五區聯動”“四路協同”為突破,堅持“四重點一穩定一保證”工作總格局,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十二字”工作方針,堅持項目帶動、項目化推進工作,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信心、激發活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邁出更大步伐,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7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3個百分點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城鎮調查失業率、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4%以內;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指標完成國家、省下達任務。
三、2019年重點工作
2019年,我們將緊盯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總目標,緊緊圍繞“讓鄭州這個龍頭高高揚起來”新要求,加快“一中樞一門戶三中心”建設,突出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國家新的經濟成長中心。堅持穩增長、促轉型、重民營、強縣域、活金融相結合,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一是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推動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促進土地、資本、人才等要素向優質企業、新興產業流動。二是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構建以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為主導的
正向激勵機制,破除各類要素流動壁壘。三是提升產業鏈水平,加快構建以信息、技術、知識、人才等要素為支撐的競爭新優勢,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水平。四是暢通經濟循環,強化產銷、產需、產運對接,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著力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牢牢扭住穩增長基本要求。一是突出強投資。堅持民間投資和政府投資“兩手抓”,緊盯總投資2.13萬億元的910個省市重點項目,確保完成投資4600億元以上;落實國家、省、市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為民間投資營造良好環境。實施工業“1312”強投資計畫,推進上汽大數據中心等200個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動宇通電動客車技術中心等200個以上項目竣工投產。二是著力穩實體。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等政策,清理規範各類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全面清理涉企收費,加強運行監測預警分析,強化電力、運力、能源等要素保障,突出穩定工業增長。三是積極擴需求。緊跟國家政策導向促進消費升級,充分釋放健康、文化、信息等領域和傳統服務業消費潛力,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四是強力抓招商。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深度對接世界500強和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大力實施精準招商,定向引進一批建鏈、延鏈、強鏈、補鏈企業和項目,力爭實際到位資金2450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43億美元,新增
世界500強企業不少於5家。
全方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營經濟,像對待親人一樣善待民營企業。全面落實省“非公經濟20條”,最佳化市“民營經濟40條”,堅持“
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積極營造公平、透明、高效的普惠性市場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研究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切實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市場經濟是企業家經濟,企業家是鄭州最寶貴的戰略資源,我們要為企業提供“六心”服務,充分激發鄭商活力,讓廣大企業家堅定信心向前走、心無旁騖謀發展。
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融合化為方向,一是強化智慧型製造引領。實施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等5個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畫,
智慧型感測器、信息安全等5個新興產業培育專案,加快建設信息安全產業基地和智慧型感測谷,著力培育世界級
智慧型終端、客車、超硬材料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鋁及鋁精深加工、家居和品牌服裝製造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深入推進質量強市戰略,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實施製造業研發投入三年倍增計畫,加快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聯盟等創新平台建設。
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持續推進“百千企業上雲”計畫。實施“三大改造”,力爭技改投資增長30%以上。積極籌辦中國服務型製造大會和第二屆世界感測器大會,利用好2019年兩岸智慧型裝備製造鄭州論壇、豫滬產業合作對接活動等平台,力爭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0個以上、簽約額1500億元以上。實施戰略性企業培育、企業家領航、中小企業培育等行動計畫,推動百家企業“三年倍增”發展,力爭百億級工業企業達到14家。積極推進5G技術套用、物聯網套用、人工智慧套用,搶占數字經濟制高點,加快建設網路強市。二是推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加快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力爭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200億元。
建設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力爭物流業增加值達到850億元。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力爭新增養老床位4000張,加快推進鄭州宜居健康城、河南精準醫療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吸引國際展會活動來鄭舉辦,力爭展覽總面積增長6%以上,國際性展會達到12個。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租購併舉住房制度,構建房地產平穩發展長效機制。大力支持技術、信息等專業服務業,著力發展供應鏈管理、信息增值等服務型製造新業態。三是促進都市現代農業增效。打造 “一帶四區五組團”格局,加快建設環城都市生態農業圈和沿黃生態涵養帶。
實施生態農業建設等“四大工程”,力爭新發展環城都市生態農業10萬畝、濕地農業和高標準“菜籃子”生產示範基地各1萬畝、培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10家。同時,繼續抓好“大棚房”清理整治。持續抓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籌辦好第20屆
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
用好資本市場的金融活水。一是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基金和投融資擔保專項資金作用,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用足用活
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支持發行企業債券、雙創專項金融債券和孵化專項債券,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二是最佳化金融服務,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常態化辦好重大項目融資對接會,推動鄭州銀行、中原銀行、鄭州農商行等提高存貸比,打通企業融資“最後一公里”,降低民營企業獲得信貸難度和成本。三是實施企業掛牌上市和併購重組提速計畫,持續打造上市掛牌“鄭州軍團”、併購重組“鄭州高地”、資本市場“鄭州板塊”,力爭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220家。
強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重要指示,加快組團式發展,明晰發展定位,放大比較優勢,彰顯縣域發展特色。紮實開展產業集聚區、服務業“兩區”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支持各開發區、縣(市)區培育1-3個主導產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做大做優做強縣域經濟“單元格”。
(二)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創業中心。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培育創新生態鏈,匯集改革動力、激發人才活力,真正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全力支持自創區發展,謀劃建設自創區展示中心,積極打造中原科創谷、鄭東新區科學谷、鄭開雙創走廊。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要素市場和產權市場法治建設。研究建立助推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引進培育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三是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充分發揮
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等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推進國家超算中心、中科院過程所鄭州分所等項目建設。組織實施盾構、燃料電池客車等50個科技創新重大專項。辦好中國·鄭州北斗套用大會、獨角獸企業峰會、新興產業大會、中國·河南開放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雙12雙創日暨第五屆
中國創客領袖大會等活動。
紮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全力推進6個國防科技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快開發和實施一批軍民兩用技術產品。依託新材料、精密機械加工、高端裝備製造等軍民融合重點領域,有效引導“民參軍” “軍轉民”。加強與省內外央屬軍工單位對接,加快引進綜合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的軍民融合型企業。加快建設河南鄭州軍民融合產業創新基地(滎陽)、河南軍民融合產業基地(鞏義)、北斗產業園(高新區)。
加大“四個一批”培育力度。積極引進培育一批行業領域隱形冠軍企業,力爭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0家;持續推進大中型
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工程,加速布局市級創新平台;引進建立新型研發機構10家以上,高標準建設中科院計算所鄭州分所、浙江大學中原研究院、同濟大學中原環保產業研究院、固高鄭州智慧產業研究院;積極打造國際人才新高地,大力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出台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加快推進設立海外人才工作站,著力引進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處在創新高峰期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力爭引進領軍人才和高層次緊缺人才200名。
強力打造“雙創”升級版。健全完善人才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探索實施頂尖人才“全權負責制”,落實科研人員發明成果轉化創業、科技成果收益分配、股權期權激勵等政策,推動科研機構與企業雙向交流,培養一批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的科研人才團隊。高質量建設各級各類
雙創示範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示範基地、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創業孵化園等,支持社會力量多元建設創新創業綜合體;著力打造“鄭創匯”“強網杯”等創新創業大賽品牌。力爭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
(三)著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加快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中心。圍繞“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打造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對話重要平台”,打造城市名片,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不斷提升文化對全球吸引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高標準建設重點片區。一是抓好中央文化區(CCD)。加快CCD區域重大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打造一批具有鄭州特色的文化新地標。確保奧體中心、大劇院、新博物館等項目建成投用,全面加快北部片區建設步伐。二是抓好四大歷史文化片區。開工建設商都歷史文化區公建類項目和商業文化片區,全力打造中原地區“
城市會客廳”。大力提升百年德化歷史文化片區德化街環境,著力打造城市文化“
品牌工程”。加快建設二砂文化創意園,著力打造國內一流“城市創新工場和工業歷史博物館”。加快推進滎澤古城一期文化片區、水系等重點項目建設,努力打造中華文明史詩級地標、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四大片區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一是實施文化惠民、文化精品工程。積極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建設“綠城智慧書房”50處;推進縣鄉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新增分館15個;組織好“千場演出”“萬場電影”“綠色周末”、精品劇目演出季等文化惠民項目;打造提升《精忠報國》《朝陽城》《鄭風·意象》等新劇目,努力爭取國家藝術獎項。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節日,組織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二是加強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編制全域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總體規劃,打造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新建生態保遺項目22個。
鄭州博物館新館和“兩院”建成開放,三年內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實施中原文物全媒體傳播計畫。啟動文物安全智慧監管平台建設。加強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建設,鼓勵扶持民營展示館、傳承基地建設。
培育文旅產業集群優勢。一是加快“只有河南”主題演藝公園、宋城·黃帝千古情、銀基佳寶樂園、列子小鎮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文化傳承保護創新,培育壯大文化消費市場。二是廣泛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元素,賦予新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精心籌辦己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加快建設中牟國際文化創意園區,依託華強中華復興之路、電影小鎮、海昌海洋公園等項目,全面打造“東方奧蘭多”。 三是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功夫鄭州”、黃帝文化、黃河文化、嵩山文化、河洛文化等知名品牌,加快構建快進慢游新格局,力爭躋身國內旅遊城市第一方陣。
(四)著力打造內捷外聯“暢通鄭州”,加快建設國際綜合交通物流中樞。突出抓好九大重點工程,鞏固擴大提升“域外樞紐、域內暢通、多式聯運”三大優勢。
一是抓好航空樞紐能級提升工程,以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獲批為契機,加快推進機場三期工程建設,完善中央航站區布局,提升機務維修等配套能力,打造24小時內全球可達的航空服務體系。二是抓好米字形高鐵網實施,配合做好鄭萬、鄭阜、鄭濟高鐵和鄭州南站建設,確保鄭萬一期、鄭阜高鐵年底前通車運營。三是抓好鐵路貨運體系建設工程,持續推進占楊、薛店和上街鐵路物流基地以及鄭州南站高鐵快運基地等工程建設,加快構建“1+2+N”鐵路貨運體系。四是抓好“1+4”鄭州大都市區交通構建工程,完善鄭州與周邊地市“3+3+4”快速交通系統,確保機場至南站城際鐵路建成通車,開工建設機登洛城際鐵路,爭取開工建設焦平高速(鄭州段),加快連霍高速外移等工程前期工作。五是抓好環城貨運通道建設,推動107國道東移與四港聯動大道連線線等6個項目完工。六是抓好“米字+環線”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力爭4月底前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獲批,5號線5月份通車運營,市民文化服務區地下交通市政工程、2號線二期、城郊線二期等線路年底前投用;3號線一期、4號線等加快建設。七是抓好城市路網建設工程,金水路西延、農業快速路鐵路代建部分、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高架主線等工程投用,開工建設紫荊山路-長江路綜合立交等一批快速路工程,續建新建支線道路55條,基本消除三環內斷頭路。八是抓好公交場站和公交專用道建設工程,積極發展“全域公交”,鞏固提升“公交都市”創建成果。九是抓好多式聯運“一單制”工程,圍繞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定位,提升公鐵集疏、陸空銜接、鐵海聯運水平,研究建立“一單制”聯運體系,構建一站託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的現代國際物流中心。
(五)著力推動“五區聯動”“四路協同”,加快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加強政策研究、制度創新,積極融入全球經濟體系,鞏固提升“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地位。
全面提升“五區聯動”優勢。一是強化航空港實驗區引領作用。開工機場三期北貨運區,加快智慧型終端及新型顯示、智慧型裝備、生物醫藥、航空製造和服務、航空物流等產業發展。二是高水平建設自貿區鄭州片區。圍繞“兩體系一樞紐”定位,深入推進政務、金融、監管、法律、多式聯運五大專項體系建設,力爭256項改革創新任務和153項複製推廣任務基本完成,持續推進申建自由貿易港。三是全力支持自創區發展。深化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啟動自創區核心區擴區工作。四是加快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加快EWTO核心功能集聚區專項政策的制定落實,打造跨境電商零費區;積極申建跨境電商進口藥品監管服務試點;反向複製1210進口模式,開行直飛歐美包機,舉辦第三屆
全球跨境電商大會。五是加快國家大數據綜試區建設。以龍子湖智慧島為中心,輻射高新區、金水科教園區,力爭入駐大數據企業300家以上、產值超過300億元。
鞏固擴大“四路協同”效應。一是推動“空中絲綢之路”強基擴面。加快組建本土客貨運航空公司,推動國內外知名航空物流服務企業落地。深入實施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專項規劃,推動第五航權業務開展,加快組建盧森堡合資貨航公司。支持盧森堡貨航開闢1-2條洲際貨運航線,增加1-2個通航點。力爭客運量突破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52萬噸以上。二是推動“陸上絲綢之路”擴線提量。開通經滿洲里、綏芬河口岸線路,力爭中歐班列(鄭州)全年開行1300班以上。三是推動“網上絲綢之路”便捷便利。完善跨境電商供應鏈體系,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引進跨境電商大型平台類、物流類、支付類總部企業,力爭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0%。四是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無縫銜接。打造“鄭州港”內陸港,通過海鐵聯運、公海聯運等方式讓港口功能平移至“鄭州港”,力爭在鄭州海關報關放行不少於1萬個標準貨櫃。
切實加強開放平台建設。一是抓好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加快貨櫃中心站第二線束、汽車口岸二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建設“一站式”大通關服務體系,打造智慧口岸,積極推進建設海外倉及物流分撥中心。二是加快實施《鄭州市推進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區建設工作方案(2018-2020年)》,持續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三是著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促進跨境電商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儘快把產業優勢轉化為出口優勢,力爭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4100億元以上。
(六)著力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瓶頸制約,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切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消存量、控增量並舉,加快非法集資案件辦理,構建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長效機制。探索建立部門聯動、上下聯手、市場運作機制,持續推動上市公司流動性危機化解。強化債務風險管控,嚴守政策紅線,依法規範政府舉債行為,有序穩妥化解債務風險。建立專班專案,有效化解房地產領域問題樓盤。強化應急管理,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全面推行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堅決防範遏制各類事故發生。做好
突發公共事件預防處置,有效防範社會風險。
堅決打贏
脫貧攻堅戰。落實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切實增強貧困民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把防止返貧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狠抓政策舉措落地、就業產業帶動、綜合保障兜底,持續鞏固擴大脫貧成效。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確保搬遷民眾“穩得住、能致富”。持續做好結對幫扶貧困縣工作。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三管三必須”,強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再上新台階。一是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最佳化能源結構,加快推進主城區煤電機組清零工程,推動煤炭消費總量穩步下降;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實施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深度治理改造;積極調整交通運輸結構,繼續實施公鐵聯運,加快建設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完善“天地車人”一體化的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不斷提高揚塵污染治理標準,持續抓好“六控”,確保全市PM10、PM2.5年均濃度、城區優良天數達到省定目標。二是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強全市河湖管理保護,深化落實河(湖)長制,持續推進“三污一淨”專項治理;深入開展河流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整治、打擊非法采砂、全域清潔河流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重點行業提標治理,加快污染處理設施建設提標;持續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確保水源地水質穩定。三是強力推進淨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和重點企業監管,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建立更新污染地塊清單和優先管控名錄,實施污染地塊動態化管理,有序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治理試點工作。
(七)著力塑造現代化城市形態風貌,紮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樹立精明增長的城市發展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一是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推動“多規合一”,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及綜合交通體系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等15項專項規劃。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二是大力實施精準供地,推進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專項整治,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三是以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編制出台《城市精細化管理白皮書》,持續推進三級“路長制”,引入
第三方評估機構,以繡花功夫、匠心精神促進城市管理規範化、標準化、精準化、智慧化。四是全面啟動樓體廣告、門頭牌匾整治,持續推進燈光亮化工程,對62條道路實施中修和人行道提升改造,推進架空通信線纜入地改造、交通秩序、市容環境和城鄉結合部綜合整治,徹底改善城鄉結合部48個鄉(鎮、辦)髒亂差面貌。五是推進垃圾分類處置,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以上、回收利用率30%以上,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65%以上。六是加快標準化市場建設和提升改造力度,持續推進市場外遷,推動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
深入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一是市縣協同推進,支持六縣(市)圍繞打造全國一流縣級城市目標,與文明城市創建等融合推進。二是堅持“補短板、強功能、增效能、提品質”,全面落實城市“四篇文章”和城市“四治”專項行動方案。三是切實加強樓院治理,加快推進以老舊小區整治提升為重點的老城區有機更新,實現無主管老舊小區物業全覆蓋,力爭2年內完成整治提升任務。四是加快提升23箇中心鎮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發揮好在縣域城鎮體系中的節點支撐作用。加快構建網路化、無障礙、功能複合的公共服務網路,推進15分鐘城鄉社區生活圈建設。五是加快推進“城市雙修”、綜合管廊、城市設計、海綿城市等試點城市建設;政府投資新建公共建築實行超低能耗建築標準,民用建築大力實施綠色建築標準。六是積極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和公廁建設改造,新建公廁393座、達到每平方公里6座。
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次高壓燃氣管道及配套調壓站、豫中LNG應急儲備中心等項目建設,新建改建燃氣管網100公里,發展天然氣用戶10萬戶;抓好清潔取暖示範城市試點建設,開工建設新密裕中電廠2台100萬千瓦供熱機組“引熱入鄭”集中供熱配套管網工程,新建改造供熱管網63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確保東部
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投用,推進西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華潤登封電廠西熱東送“引熱入鄭”等項目儘早開工。加快建設鄭州新區污水處理廠二期等項目,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日、污泥處理能力300噸/日,中水利用率提高到45%。積極推進500千伏建新變(電站)等70個項目開工,500千伏惠濟變(電站)等35個項目投運,完成295個行政村電網改造。
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堅持“善政、惠民、興業”方向,抓好智慧交通、城管、教育、醫療等規劃編制實施,完善鄭州政務雲、城市大腦一期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全市統一的黨政政務辦公系統、“無現金支付結算城市”“i鄭州APP”、智慧停車等重點示範套用項目,持續推進鄭州直聯點提升工程,加快
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二期、中國移動(河南)數據中心一期等重點項目建設。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五個振興”,努力在鄉村振興中走前列、做示範。一是以農民增收為導向,推進鄉村產業跨界融合,啟動“農村集體經濟+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試點。二是以改善環境為突破,突出抓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工作,具備條件村莊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建設美麗鄉村試點村32個,啟動城鄉融合共享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項目6個。三是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革,健全農村產權交易服務機制,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和集體
產權制度改革。四是以基層黨建為重點,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最佳化提升行動,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服務功能。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和鄉村急需緊缺高端人才。
(八)著力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突出抓好已出台改革舉措落實,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提升行政效能、激發市場活力。
加快構建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把最佳化營商環境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的生命線,統籌推進政務、商務、市場、人文、法治、城市“六大環境”建設,紮實開展開辦企業、貿易便利化等10個對標提升專項行動,實施營商便利度評價指標體系,清除一切影響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的障礙,力爭營商環境全省第一、進入全國重點城市前列,各開發區、縣(市)區全部處於省第一方陣,自貿區鄭州片區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排頭兵”。新增市場主體20萬戶以上。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規範提升年活動,圍繞“馬上辦、就近辦、網上辦、一次辦”,做好辦事大廳管理水平提升、基層政務服務全覆蓋、重點領域改革攻堅等工作,打通政務服務的堵點難點,努力讓民眾辦事不作難。力爭市縣鄉辦事大廳審批服務事項“應進必進”,100個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50個事項憑身份證直接辦理,民眾辦事申請材料削減60%以上,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控制在100個工作日以內。
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完成政府機構改革,最佳化職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投融資體制創新,用好政府債券,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策體系。繼續抓好國資國企改革,穩妥處置“殭屍企業” ,加大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力度,深化企業產權結構、組織結構、治理結構改革,全面加快市直部門監管的市屬企業改革。積極發展
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完善差異化薪酬分配和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深化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積極推進執法體制、信用管理體制、價格、科技等領域改革。
(九)著力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鄭州”。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四大行動”,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中國示範城市。
加快建設
森林生態系統。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圍繞“六化”目標,完成營造林16萬畝,加快鄭州樹木園改造提升、侯寨森林公園、邙嶺森林公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
花卉苗木、森林旅遊等特色林業產業,著力打造“森林鄭州”。
加快建設
城市生態系統。大力推進國家
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建設公園城市,實施“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三年建設規劃;不斷完善城市公園體系,中心城區公園圍牆應拆盡拆,今後中心城區拆遷區域面積10畝以下的地塊,全部建成公園綠地;在城市外圍開工建設郊野公園10個,建成3-5個;做好鄭州第二動物園、第二植物園前期準備工作;制定實施城區綠化導則,大力開展社區周邊、重要節點微景觀打造;持續推進鐵路沿線、國省幹道、高速出入口等交通路網綠化提升工程,高標準打造綠色視覺通廊。
加快建設
濕地生態系統。加強黃河濕地保護修復,推進黃河灘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建設鄭州黃河中央濕地公園。積極開展省級濕地公園建設,推進滎陽萬畝濕地等一批人工濕地公園建設。加快推進濕地農業建設。
加快建設
農田生態系統。紮實推進
農林複合生態系統規劃與建設,積極實施畜禽生態養殖、土壤面源污染、農村人居環境三項綜合治理,大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農業生產條件,大力調整種植結構,提升農田生態系統綜合服務功能。
加快建設流域生態系統。堅持“四水同治”。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力推進水生態重點項目建設,賈魯河(包括西流湖)綜合治理藍線工程基本建成,綠線工程主體完工,西流湖段按照時間節點完成任務,牛口峪引黃工程、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工程等建成通水;加快推進古汴河疏浚和金水河、熊兒河、溱水河整治提升工程,啟動實施賈峪河常莊水庫壩後段生態治理工程(水博園一期)、賈魯河尖崗水庫大壩至南四環橋段治理工程,謀劃推進西水東引等工程前期工作。
(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讓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繼續辦好民生實事。一是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建成保障性住房5萬套,分配公租房7500套,回遷安置民眾15萬人,完成安置房網簽9萬套,建成投用
便民服務中心50個。二是全市新增公辦幼稚園100所,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30所、新投用中國小校20所。三是免費為具有鄭州市戶籍的適齡婦女進行“兩癌”篩查、為孕婦進行唐氏篩查和產前超聲篩查、為新生兒進行聽力障礙初篩等疾病隱患篩查等。四是開展“舞台藝術進鄉村、進社區”文藝演出1200場;引進、組織精品劇目(節目)25台;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00個。五是新建、提升改造標準化農貿市場20家;新創建食品安全管理示範單位、餐飲示範店各100家;在全市幼稚園建成明廚亮灶1200家。六是購置新能源公車1000台,建成充電站28座;市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000個;新改建“四好”農村公路130公里;完成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10萬戶。七是對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30元通訊信息消費補貼;新增50個、提升100個“綠城媽媽”社區環保服務項目;新增、提升“兒童之家”各50個;將兒童免費乘坐公交的身高標準由1.2米提高到1.3米。八是新建、改建城鎮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社區健身活動中心、農民體育健身升級工程300個,新增健身路徑300條。九是建成公園、遊園、微公園400個,連通提升生態廊道400公里,市區新增綠地面積1000萬平方米。
堅持穩定和擴大就業。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專項行動,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持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開展各類職業培訓33萬人次。完善政府貼息創業擔保貸款機制,支持各類群體創業。切實做好過剩產能化解中職工安置工作。支持農民工等群體返鄉下鄉創業,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
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貫徹落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政策措施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加強對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分類指導,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工資共決及正常增長機制。完善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相關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跟進實施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
織密社會保障網路。一是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
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二是完善社會保險轉移接續政策,開展新經濟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國家試點。三是推進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做好城鄉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健全完善臨時救助制度。
持續提升教育發展水平。推進城鎮小區配建幼稚園規範建設,完成100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市區新開工建設外國語學校港區校區、回中港區校區、二中經開區校區等4所普通高中,努力消除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等突出問題。強力推進職業教育優質發展,開展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申報工作;加大對市屬高校支持力度,持續支持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加快推進國內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來鄭辦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
加快建設健康鄭州。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大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職業病等防治管力度。健全健康服務管理網路,推進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努力提高民眾健康保障水平。全面深化59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紮實推進15家縣級醫院基礎能力和急診、心血管等34個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加強
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推進縣域“醫共體”、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按病種收付費改革,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工程。積極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城市,加快構建城市15分鐘健身圈,培育鄭州體育活動品牌,引入和培育6個以上國際性、國字號文化體育活動項目落戶鄭州,著力打造體育強市。繼續辦好鄭州國際馬拉松等大型賽事;集全市之力高質量辦好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借鑑“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經驗,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強化正面宣傳及政策解讀,針對社會重大關切點,及時完善政策舉措,合理引導預期。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建立食品藥品智慧監管平台,積極創建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健全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高質量推進“一村(格)一警”工作,加強信訪法治化建設,夯實平安鄭州建設基礎。切實做好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工作,積極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提高網路治理能力,著力打造清朗網路空間。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縱深發展,切實做好重要時間節點安全穩定工作。
積極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國防動員、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基層基礎建設,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加強統計工作,紮實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做好外事、僑務、港澳、對台工作,抓好審計、機關事務、地方史志、檔案、氣象、地震、移民安置、援疆等工作。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社科聯等群團組織工作。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砥礪前行不懈怠、爭先進位謀出彩,以想事、謀事、幹事、成事的過硬作風,展示新形象、開創新局面。
(一)堅定信念務實幹。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對習近平總書記步伐步步緊跟,對黨中央決策部署聞令而動,把黨的要求貫徹到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始終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葆有“功成必定有我”歷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接著一錘敲,苦幹實幹、久久為功。
(二)依法行政規範乾。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持續推進“七五”普法,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和誠信政府建設。堅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健全政府諮詢專家庫,推進決策法制化、科學化、民主化。深入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認真執行法院生效裁判。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監察機關監督,加強審計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完善政府立法機制,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防止任性用權,決不允許以權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三)牢記宗旨清廉乾。始終與人民民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乾在一起,把人民民眾的難點痛點作為履職重點,為人民民眾全心全意服務、真心真意辦事。嚴格遵守廉潔自律準則,始終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聚焦突出問題、緊盯關鍵節點,下大力氣糾“四風”、樹新風,堅定不移反腐倡廉,深入抓好以案促改,讓鋼規鐵紀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自覺遵循。
(四)主動擔當創新乾。始終保持融入新時代、奮鬥新時代的姿態,衝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改革開放再出發,對發展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不避矛盾,不懼挑戰,不推責任,勇挑重擔。全面錘鍊“五個過硬”、增強“八種本領”,強化正向激勵,堅定使命必達的決心和捨我其誰的擔當。堅持厚愛嚴管結合、激勵約束並重,理解基層、關心基層,堅決把
容錯糾錯機制落到實處,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實幹者撐腰,讓擔責擔難擔險成為鄭州幹部最鮮明的底色。
各位代表!奮進新時代,追夢新征程,惟拼搏者強,惟奮鬥者贏。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敢闖敢幹、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奮力譜寫新時代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