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五年,是鄭州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和激烈競爭的發展環境,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一心一意謀發展,凝心聚力促轉型,搶抓機遇求突破,完善機制抓落實,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內容:過去五年,是鄭州發展進程中很不
  • 時間:2014年
  • 性質:工作報告
發展歷程,奮鬥目標,

發展歷程

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
(一)著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我們扭住發展不放鬆,圓滿完成“十一五”目標,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特別是近兩年來,面對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搶抓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突出“三大主體”工作,堅持開放創新雙驅動,著力“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02億元,年均增長12.1%,是2008年的1.8倍;地方財政總收入1116億元,年均增長19.1%,是2008年的2.4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3.6億元,年均增長22.7%,是2008年的2.8倍;固定資產投資4400億元,年均增長23.8%,是2008年的2.9倍;進出口總額422億美元,年均增長76.1%,是2008年的12.3倍,占全省總量7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6億元,年均增長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9元,年均分別增長11.1%和13.2%,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1︰1縮小到1.9︰1。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五年下降20.3%。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
(二)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現代工業體系加快構建。五年累計完成工業項目投入5788.5億元。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57.7億元,年均增長15.9%,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46%;著力打造“6+2”千億級產業基地,工業七大主導產業銷售收入達到8000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的比重達到67.6%,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80.4%,其中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達到21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突破1500億元。突出服務業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2013年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64億元,年均增長26.9%;產業增加值完成2584億元,年均增長10.2%;全市新增金融機構69家,鄭東新區金融業集聚效應初現;會展業快速健康發展,服務業綜合改革、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和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農業農村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65萬噸,連續十年喜獲豐收。“菜籃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建設“136”工程成效明顯,農業產業化、科技化水平穩步提升,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425家,加工型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檢測合格率位居全國前列。堅持“四集一轉”,產業集聚區承載能力明顯提升。2013年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完成營業收入4600億元,占集聚區全部營業收入的60%;航空港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首個超千億產業集聚區,高新區、經開區產業集聚集群水平明顯提升;2個商務中心區和11個特色商業區規劃建設全面啟動。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2013年,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705家;高新技術企業346家,比2008年增加225家;專利授權量1.2萬件,是2008年的3倍;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成功落地,國家專利審協河南中心建成運行;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國家質檢中心鄭州綜合檢測基地開工建設;通過第二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驗收,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下一代網際網路和全國數字城市建設示範城市,成為電子商務、信息消費、智慧城市試點和國家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城市。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淘汰落後產能。關閉煤礦51家,淘汰落後煤炭產能729萬噸,取締污染嚴重企業412家,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186個,資源型產業比重降低到45.8%,比2008年降低11個百分點。
(三)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全面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先後編制並獲批鄭汴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鄭州都市區總體規劃、航空港實驗區總體規劃等重要規劃,現代城鎮體系架構初步建立。加快都市區交通路網體系建設。域內暢通工程加快實施,“井字+環線”快速路網加快建設,京廣快速路一期、三環快速化主線工程建成投用,隴海快速路、環城高速出入市口等工程快速推進,捷運1號線一期如期試運營,10條市域快速通道基本建成,打通城區斷頭路110條,綜合整治道路237條,改造積水點53個,新增停車位14萬個,新改建縣域道路3408公里;域外樞紐工程紮實推進,鄭西、石武高鐵全線通車,鄭徐高鐵、鄭開、鄭焦及鄭州至機場等城際鐵路加快建設,鄭州東站、火車站西廣場建成投用,西繞城、鄭雲、鄭民、鞏登高速建成通車,機場二期工程快速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明顯提升。著力提升中心城區和縣城組團現代化建設水平。鄭東新區順利實現“十年建新城”預定目標;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由303平方公里擴大到346平方公里;全面啟動生態廊道、縣城十字景觀大道建設,13個組團新區新增建成區27平方公里;三環以內完成87個整村拆遷和76個市場外遷;城鎮化率達到67%。紮實推進“四類社區”建設。實施社區建設項目449個,開工安置房項目427個,回遷居民33.6萬人。持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大批水、電、氣、暖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工程建成投用,城市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5%、93%,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努力改善城鄉環境。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完成植樹造林95萬畝,新增城市綠地4103萬平方米,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綠博會,鄭州綠博園、植物園等一批大型公園建成開放,惠濟區成為我市首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實施都市區生態水系建設,龍湖調蓄工程建成蓄水,我市被確定為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南水北調中線鄭州段提前完工,配套工程紮實推進;實施“藍天”工程,開展PM2.5監測,加強重點污染源整治,拆改市區燃煤鍋爐656台,淘汰黃標車5200輛,完成2家熱源廠煤改氣工程;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區環境整治成效明顯。
(四)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行城鄉規劃土地建設管理“六統一”改革,提高政府調控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各類組團新區、產業集聚區管理機構與行政區域管理套合制度改革,構建了“小政府、大服務”的管理體制;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由363項削減至141項,削減64.2%,審批環節壓縮61.2%,總承諾辦結時限減少79.5%;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組建政府八大投融資公司,初步建立了立項、融資、使用、管理、償債“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鄭州銀行、百瑞信託完成股份制改造,新建村鎮銀行6家;推進企業戰略重組和改制上市,全市上市公司達37家,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登入“新三板”;最佳化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61.1%;深化稅制改革,穩步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改革取得新進展;順利完成“五險合一”市級統籌工作,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持續加強開放平台及招商機制建設。推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全面啟動鄭州通航實驗區建設,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戰略高地,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新鄭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鄭歐班列順利開通,肉類、藥品進口口岸獲批籌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實施,電子口岸和國際陸港建設加快推進,明顯提升了我市對外開放水平;建立招商引資工作新機制,承接產業轉移取得顯著成效,2013年實際到位域外資金1497億元、是2008年的3.4倍,實際利用外資33.2億美元、是2008年的2.4倍,來鄭投資或設立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達83家、比2008年增加64家。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切實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市財政用於民生領域的支出五年累計達1856.9億元,年均增長26.8%,省、市確定的民生“十大實事”全部完成。努力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1.1億元,拉動就業21.2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36.6萬人,轉移就業59.1萬人。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障實現制度全覆蓋,標準和待遇逐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從每月1097元提高到1992元,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基金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從90元提高到340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55元和130元,達到每人每月430元和240元;新建、改擴建敬老院38所,新建社會養老機構27家,新增床位6100張;積極推行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21萬套,60餘萬人納入住房保障範圍;改造老舊小區1968個,受益民眾28萬戶。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新建、改擴建幼稚園305所、市區中國小校143所,新增中國小學位15.8萬個、幼稚園學位8.6萬個;鄭州師範學院成功升本,中州大學、旅遊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提升發展。文化惠民工程穩步實施,成功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民眾性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成功申遺,拜祖大典、少林武術節、嵩山論壇等品牌效應不斷擴大,舞劇《水月洛神》囊括四項國家級大獎,豫劇《斗笠縣令》獲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我市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上勇奪2枚金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在全國率先實施“片醫負責制”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新農合經辦機制改革“鄭州模式”在全國推廣,一批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成投用,擴增醫療床位2.8萬張。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改造中低產田80萬畝,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5萬戶。民眾出行環境不斷最佳化,繞城高速免費通行,二級公路收費站全部撤銷,普通幹線公路回歸公益;新增更新公車3128台,新建公交場站、公交港灣235個,入選全國“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首批創建城市。慈善事業快速發展;社會救助幫扶體系進一步完善,市救助站被授予國家一級救助管理機構;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成為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示範市、全國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社會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辦理議案建議提案5492件,制定政府規章33件,辦理行政複議案件3985件,向市人大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13件。健全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諮詢論證評估等制度,完善政務和信息公開。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和行政層級監督不斷強化。大力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在“三公”經費保持零增長的基礎上,2013年比2012年壓減11.6%。建立健全以格線為載體堅持依靠民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制,構建了“三級格線、四級平台、五級聯動”的工作架構,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政府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與民眾自治有效銜接、互為支撐的基層治理結構,基層格線排查問題化解率保持在97%以上。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社區建設管理服務工作明顯加強,城鄉社區和基層自治組織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紮實開展平安鄭州建設,深入推進“四嚴一創”等專項行動,獲評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強化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新成效,“中華神盾”鄭州艦入列東海艦隊,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實現“六連冠”。圓滿完成四川江油災後援建、新疆哈密對口支援和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不斷加強,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局面持續鞏固,統計工作服務科學決策、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檔案管理和史志編纂質量逐年提高,防震減災、氣象服務和人防應急準備能力進一步提升。各位代表!成績令人鼓舞,經驗彌足珍貴。緊緊結合鄭州實際,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好以“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為支撐的“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科學發展路子。始終堅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始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按照“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均衡發展”理念,制定完善提升鄭州都市區建設規劃,努力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的產業布局和合理的就業結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始終堅持關注民生。不斷強化拓寬服務民生的理念和路子,著力在保障和改善上做文章,著力在服務質量和服務方式上求提升,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以凝聚民心匯聚民力,以匯聚民力共促發展。始終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市場導向、需求導向,強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始終堅持黨委領導。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統籌各方力量,建立健全責任、有序、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這些好思路、好機制、好舉措不動搖,只要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乾,鄭州都市區建設的美好願景就一定能夠實現!
各位代表!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雖然2013年的經濟增速和部分指標低於年度預期,但仍處高速增長區間,不僅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而且結構、質量、效益等指標明顯好於預期。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廣大幹部民眾,向駐鄭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鄭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成績面前,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生態環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霧霾等環境問題比較嚴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發展,交通擁堵問題比較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小,第三產業比重不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城鄉二元結構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城鎮居民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不斷加大;就醫、就學、就業條件與民眾需求還有不小差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等還存在著薄弱環節;政府職能和作風轉變還不到位,個別部門和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觀念和為民服務意識淡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儘快加以改進和解決。

奮鬥目標

今後五年,是我市緊緊圍繞“三大一中”戰略定位,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標、謀劃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時期,是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我們既處於“爬坡過坎、攻堅轉型”期,更處於“搶抓機遇、奠定基礎、確立地位”的關鍵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中原經濟區和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兩大歷史機遇,扭住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不放鬆,全力打好鄭州轉型發展、跨越發展這場硬仗,著力奠定綜合交通樞紐基礎、現代產業基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和良好的政務環境基礎,初步建成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化都市區,初步確立以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為特徵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題主線,按照“三大一中”戰略定位,圍繞“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搶抓改革發展機遇,突出“三大主體”工作,堅持開放創新雙驅動,著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以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統攬的鄭州都市區建設,全面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做出省會城市應有的貢獻。今後五年,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初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都市戰略支撐產業體系基本確立。汽車及裝備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凸顯,建成全球最大的客車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基地,年產汽車整車超過150萬輛;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終端基地、國內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現代商貿物流業規模進一步壯大,以鄭歐班列多元化運營和鄭州國際陸港建設為支撐,全力打造中歐鐵路運輸中心節點城市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依託上街機場加快發展通用航空產業;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有機結合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全市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800億元以上;文化創意旅遊業快速發展,產業增加值及旅遊總收入均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0%以上,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
——初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實現城鄉共同繁榮。中心城區功能完善,衛星城與中心城市協調發展,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園區融城發展,城市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化率達73.5%以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鄉公共設施共享水平不斷提高。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人民民眾過上殷實富裕的生活。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初步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基本就業創業機會,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每萬人擁有醫療床位達70張以上,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3張,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8平方米。
——初步形成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構建連線世界的空中通道,新鄭機場新開通國內外貨運航線30條、客運航線50條,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110萬噸以上,客運吞吐量達到2300萬人次以上,成為重要的航空樞紐;加快推進上街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強產業布局和功能完善,爭取建成中原經濟區通用航空樞紐機場;“米”字形快速鐵路網路骨架基本形成,鄭州南站隨鄭萬高鐵建成運營,形成以鄭州為中心、輻射省轄市的“1小時交通圈”和周邊省會城市的“2小時交通圈”;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半圓”城際鐵路網加快建設,基本形成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半小時交通圈”;捷運軌道交通力爭通車裡程達130公里以上,“三橫兩縱一環”軌道線路覆蓋城區;“暢通鄭州”工程完成“井字+環線”快速路網建設和“兩環三十一放射”改造提升,三環以內斷頭路全部打通,主城區實現15分鐘上快速路、沿快速路15分鐘上高速的“市區半小時交通圈”。
——初步形成重要的內陸開放高地。以航空港實驗區為主平台,以發展航空貨運為突破口,加快鄭州國際空港、國際陸港建設,完成機場二期工程、新鄭綜保區三期工程和經開綜保區申建工作,力爭鄭州自由貿易園區申建獲批,航空港開放門戶地位基本確立。鄭歐班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規模化運營,食品、藥品、汽車整車等特種商品進口指定口岸功能不斷完善,完成電子口岸平台建設,通關更加便利化。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並舉共進,內外資、內外貿一體化運作,引進來與走出去融合發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集聚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和優勢企業,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內外融通、流通便捷的開放格局更加完善,開放型經濟的帶動力和貢獻度顯著提升。
——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基礎。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統攬,加強環境保護,加快生態建設,為人民民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林業生態市建設提升工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5平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4%以上。建設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提升都市區生態水系規劃建設水平,形成“一環、三源、六區、十八點”的生態水系總體格局,規劃區水面面積達到115平方公里。著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強力推進“引熱入鄭”工程,開闢裕中熱電、滎陽國電等外圍熱源,確保2015年完工投用,市區新增供熱面積2500萬平方米;強力推進“熱電外遷”工程,強力推進“煤改氣”工程,加大市區現存156台燃煤鍋爐拆改力度,確保2015年拆改任務大頭落地,基本達到“直排為零”。完成上述三大工程,可累計新增供熱面積3100萬平方米,減少中心城區用煤839.5萬噸,減排煙塵6817噸、二氧化硫2.7萬噸、氮氧化物4.9萬噸,2018年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0%以上!
——初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政務環境。以保障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核心,著力打造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健全政務公開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網上審批、行政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規範行政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行政執法監督,完善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明顯提高。
各位代表!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民民眾的殷切期盼,是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我們堅信,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一個更有實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鄭州都市區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三、2014年的目標任務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以上;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4%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我們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進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著力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圍繞“打造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形成大都市”,以完善基礎設施和招商項目落地為重點,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翻一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新鄭機場二期及配套工程、與主城區連線的“四縱六橫”快速路網、城際鐵路及區域交通路網、水電氣暖廠站、生態水系、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貨物集疏和項目落地支撐能力。最佳化國際營商環境。加快綜保區三期、河南電子口岸平台等項目建設;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規模化運營,初步形成國際網購品集散分撥中心;推進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申報,加快藥品、肉類進口口岸建設;推動國家重點通訊檢測實驗室和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加快高端產業集聚發展。抓好航空設備製造維修、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重大項目集群式招商落地,重點推動菜鳥(中國)智慧型骨幹網、手機產業園等建設,力爭全年簽約項目45個以上、開工30個以上。提升港區城市功能。以南區高端製造業集聚區為重點,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加快航空都市建設,構建綠色宜居生活環境和集約有序城市空間。推動鄭州通航實驗區加快建設。支持上街機場改造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產業項目招商,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實施工業主導產業提升規劃,著力推進重點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打造以電動汽車為引領的新能源產業和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汽車及裝備製造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500億元;打造以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智慧型終端產業集群,力爭電子信息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800億元;打造物聯網、北斗導航等新興產業集群,力爭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年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元;實施戰略性企業(集團)培育行動計畫,力爭全市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12家;促進東風日產30萬台整車項目等151個重點簽約項目早開工,力爭河南中煙易地技改等108個項目早達產;提升傳統產業“兩化”融合水平,加強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全力化解過剩產能。促進服務業提質增速。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力爭全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900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以電子商務為引領、以營造平台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以中心商務功能區和特色商業區為帶動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航空物流、鐵路貨運和公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際物流園區等物流項目建設;推進都市區商業中心建設,加快市場外遷,完成外遷市場54個;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加快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發展;培育優勢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建設旅遊集散中心和智慧旅遊城市;大力發展高技術服務業,規劃建設國家級會展中心,鼓勵支持發展養老產業,積極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菜籃子”工程、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136”工程、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四大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20萬畝,開發新菜田4萬畝,新增設施農業5000畝,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20個;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竣工90個以上,完成投資3300億元以上。發揮政府性資金引導作用。集中使用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主導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探索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建立以財政資金為引導、社會資金為主導的產業投資體系。
(三)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新型城鎮化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堅持規劃引領。持續最佳化全域空間布局規劃,提高規划水平和建設標準;嚴格林地、耕地、園地保護,形成邊界紅線,促進人口增長與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縣城落戶限制,推動城中村、城郊村和產業集聚區內村莊的農業人口成建制轉為城鎮戶口;推行居住證管理制度,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對常住人口全覆蓋;建立健全農業人口轉移促進機制,增強農民向城鎮轉移的動力。最佳化城市形態布局。堅持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統籌推進鄭東新區開發建設,打造全省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加快高新區、經開區等重點區域發展,提高產城融合水平;加快鄭上新區規劃建設,推動全市均衡發展;加快城市組團建設,各新城組團完成3至5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做好縣城中央商務區和十字景觀大道建設,紮實推進“兩環三十一放射”道路、生態廊道建設;實施老廠區、老居民區等城市重點片區改造,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區建設模式,在保護好歷史文化風貌特色村前提下,啟動項目70個、竣工40個;加快棚戶區改造,建設安置房19.45萬套。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構建“米”字形快速鐵路網,配合建設鄭徐高鐵及鄭開、鄭焦、鄭州至機場等城際鐵路;加快推進國道107線鄭州境東移、機場高速改擴建等幹線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暢通鄭州”工程建設,力爭隴海路高架大學路以西段、京廣快速化二期主體完工,開工建設金水路、花園路準快速和農業路快速路;全面實施中心城區188條支線路網打通工程,以地下管網和空間建設為重點升級改造一批城市道路,推進軌道交通5號線、2號線二期、1號線二期工程,爭取3號線、南四環至鄭州南站城郊鐵路(2號線南延)早開工;新購新能源公車500台,新增停車泊位3萬個。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建成劉灣水廠、航空港第一水廠等項目,開工建設侯寨10萬噸水廠、常莊20萬噸水廠和邙山乾渠複線工程等供水工程,爭取南三環、馬頭崗二期等4個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推進堅強智慧型電網規劃建設,開工建設北郊熱源廠。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發揮數位化城市管理平台作用,深入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確保機械化清掃率達到60%以上;強化城鄉結合部、高速公路、鐵路沿線、老舊小區、無主管樓院等環境綜合整治。
(四)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簡政放權,6月底前完成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改革;推動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把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建立市場主體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進一步放開公共服務市場準入,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在航空港實驗區和經開區,探索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外資管理方式,放寬對外來投資的限制。深化土地管理、土地金融制度改革。深化城鄉規劃土地建設管理“六統一”改革,全面實施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招拍掛;力爭年底前完成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和頒證工作;開展農村集體土地進入市場流轉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房屋登記;探索推行租讓結合、分階段出讓的工業用地供應制度;建立健全國有土地資產經營制度和土地融資制度,探索土地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制度。加快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市屬國有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探索國有企業重大信息公開,出台深化市管企業收入分配改革的指導意見。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探索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清理規範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鈎事項,“三公”經費支出只減不增,繼續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專項資金整合,全面落實“營改增”、資源稅從價計征等改革政策。創新資金保障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做好永續債券、債貸結合等試點工作,推動設立中小微企業創新融資服務平台,力爭全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速和全省占比均不低於35%。推進政府要素平台建設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做大做強鄭州商品交易所,適時啟動公共資源交易、產(股)權交易所等平台建設,穩妥推進城市供水、車用燃氣、城市供熱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建立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產地市場開展直供直銷和電子商務等新模式;探索建立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監管和“三資”管理運營新機制;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重點生態公益林管理和生態補償機制。
(五)深入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實施開放驅動戰略。加快開放平台建設,提升新鄭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B區功能,完善提升鐵路、航空一類口岸和綜保區政策功能,積極申建經開綜保區,以電子口岸為依託做好自貿區申報的前期準備工作,爭取設立領事館區和海外高層人才(專家)服務中心;拓寬開放領域,創新加工貿易模式,建設沿海加工貿易鏈條承接地;實施產業集群招商,圍繞主導產業,瞄準國內外500強和行業前20強企業,聚焦戰略支撐產業和新興產業,大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補鏈強鏈,提升業態,增強產業集群競爭力,力爭在鄭設立項目或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00家、謀劃推動“三力”型項目100個、全年招商引資總規模突破1800億元;提高經濟外向度,最佳化進出口結構,培育競爭力強的外向型骨幹企業,制定鼓勵高附加值產品、服務產品和農產品出口政策,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創新創業中心和創新型城市,爭創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9%;實施創新主體培育計畫,重點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業,新建市級以上研發中心200家,力爭在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成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計畫,積極培育新興業態,爭取高新技術產業年銷售收入突破5600億元;加快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支持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一批產業技術創新研究機構;積極推進國家專利審協河南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等創新載體平台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建設一批科技公共服務機構,全年技術契約成交額達到110億元;堅持人才強市戰略,加大各類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實施創新人才引進計畫,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引導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加大燃煤鍋爐拆改力度,年底完成市區燃煤鍋爐拆改80台以上,減少市區用煤量28.8萬噸,削減各類污染物排放量3168噸;加強黃標車治理,年底前淘汰全部公務黃標車,淘汰營運黃標車1000輛;強力推進揚塵治理,推廣建築工地揚塵污染防治技術,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監管;大力整治工業污染,加快電力、水泥等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推動7家電力企業、15家水泥企業、4家水泥粉磨站實施脫硝和提標治理;加大對污染物排放不達標企業的執法力度,依照環保法規嚴格審批新建項目;深入推進“氣化鄭州”建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項目,完成棗莊熱源廠煤改氣工程。紮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以建設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為契機,全面啟動新一輪生態水系規劃建設;加快花園口、趙口灌區等引黃、引水工程建設,發揮象湖、龍湖、圃田湖等平原水庫調蓄作用,構築鄭州都市區生態水系循環利用系統;實施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潮河下游、枯河下游等河道綜合治理,開工建設金水河、索須河、十八里河等重點區域水景觀提升工程;加大截污治理力度,推動雨污水分流工程建設;全力推進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做好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續建樹木花卉博覽園、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完善提升10個森林公園,建設10個“走進森林”示範園;全面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建設一批以放射道路、鐵路沿線、水系岸線為骨架的生態廊道、生態林帶,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建成南環公園、西流湖公園,開工建設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和27個區級綜合性公園;編制生態農業建設規劃,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啟動農田資源智慧型監測系統建設;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嚴格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複製度。
(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加大財政投入,認真做好省、市“十大實事”等民生工作,力爭全年民生投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0%以上。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綜合市場建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重點抓好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億元。努力提高保障能力。實施以養老和醫療保險為重點的全民參保登記計畫,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應保盡保;完善養老、優撫、助殘、救孤、濟困等制度,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加強和改進價格調控監管,努力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快以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為主的住房建設,增強供給能力。優先發展教育。實施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工程,新建、改擴建城鄉幼稚園60所、市區中國小30所;推進義務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深入實施中國小課程改革;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程;做好鄭州師範學院本科辦學水平評估準備工作,推進旅遊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擴建財稅金融職業學院,做好中州大學升本和鄭州衛校升專工作。提升健康水平。鞏固新農合制度,持續推進新農合經辦機制改革;豐富“片醫”負責制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內涵,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深入探索醫療集團建設,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服務市場,逐步組建1至3個區域醫療聯合體;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床位3000張。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推進全國人口均衡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市建設,完善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政策,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機制。促進文化繁榮。加快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格升級;促進現代文化市場建設,提高文化產業創意能力和整體競爭力;企業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辦好嵩山論壇,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工程;紮實推進文化傳承和“兩園一中心”建設,做好大運河申遺工作。強化扶貧開發。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扶貧規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7293戶26703人,安排整村推進20個,實施科技產業化扶貧項目45個,扶持新建貧困地區區域特色經濟項目10個,幫助4.23萬扶貧對象實現穩定脫貧。
(八)規範深化格線化管理,著力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格線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強化社會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套用,持續提昇平台效能,促進政府職能在基層有效落實。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基層自治服務功能。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領導分包制度,強化煤礦、非煤礦山、化工、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黑名單”制度,實現全部藥品和重要食品安全信息全過程可追溯。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調處機制,健全信訪工作制度,提高基層矛盾化解率。強力推進平安鄭州建設,深化“四嚴一創”活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國防動員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完成基幹民兵調整改革任務,加大人民防空建設力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駐鄭解放軍、武警部隊建設,深化“雙擁”共建工作。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宗教和諧和睦。全面做好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科研究、檔案管理、防震減災、機關事務管理和地方志等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深入推進“兩轉兩提”,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政府工作水平。
(一)轉變政府職能,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進一步理順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推動政府職能加快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理順職責關係,最佳化機構設定,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嚴控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落實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提高行政服務效能。
(二)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法治市,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法律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虛心接受社會監督,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完善行政複議制度,深化行政複議試點工作。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推行服務型行政執法,嚴格落實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
(三)改進工作作風,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貫徹意見,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持續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等制度,提高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加強廉政建設,完善懲防體系,強化行政問責、審計監督和效能監察,堅決查處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和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
(四)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建設學習創新型政府。深入創建學習型機關,強化教育培訓,倡導務實重乾,增強公務員隊伍的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和履職能力。鼓勵公務員到基層一線鍛鍊成長。加強和改進公務員管理,完善錄用聘用、交流輪崗、競爭上崗等制度,健全創先爭優長效機制,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鄭州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戰略起點。改革發展的美好前景鼓舞著我們,人民民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鞭策著我們。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銳意改革,奮發進取,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鄭州都市區建設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