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工業經濟運行良好,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第三產業健康成長,縣域經濟發展迅猛,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資源節約工作紮實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強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繼續深化改革,2007年的主要工作,加快結構調整,增強工業競爭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抓好八項重點工程,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文化建設,加強資源節約,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體制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統籌經濟社會協調,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堅持為民謀利,認真辦好“十件實事”,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
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社會,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各項方針、政策,按照“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以實施跨越式發展八項重點工程為抓手,銳意創新,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取得了新成績,實現了“十一五”規劃和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的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1.5億元,增長15.7%;地方財政收入202.4億元,增長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291.6億元,增長3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新增211.9億元,達到1031.9億元,增長25.8%;利用域外資金248.34億元,增長9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2.2億元,增長16.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22元,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59元,增長16.4%。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100億元,增長23%,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5%。
工業經濟運行良好
工業經濟運行良好,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堅持扶優扶強,加快結構調整,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944億元,增長1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23億元,增長23%;實現利潤213億元,增長85.2%。“工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成效顯著,工業項目完成投資378.9億元,增長40%;富耐克超硬材料公司等企業的110個項目竣工投產。扶優扶強工程強力推進,54個項目開工建設,48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07億元,增長32%;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新增231戶,超10億元企業達到29戶,宇通集團、中鋁河南分公司2戶企業首次突破百億元。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鋁工業、能源工業、食品工業等優勢產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三全、宇通等6戶企業的商標成為全國馳名商標。產業園區建設速度加快,服裝、食品、鋁加工、耐材等品牌園區、特色園區正在形成,全市33個重點工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348億元。
農村經濟持續增長
農村經濟持續增長,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狠抓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農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最佳化,現代農業建設成效明顯,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業農村呈現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7.1億元,增長6.6%;糧食總產達164.9萬噸;畜牧業、水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推進,18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已初具規模。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181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60個,全市農產品及深加工企業完成出口創匯1.5億美元,增長160.8%。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全年安排財政支農資金6.9億元,增長28.5%,對種糧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補貼措施全部落實到位,共補貼資金1.2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790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油路。新增農村戶用沼氣池4萬座、集雨水窖1萬個,解決17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鞏固和解決1萬貧困人口脫貧。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選派千名機關幹部駐村幫助示範村開展工作,編制了示範村村莊建設規劃及產業發展規劃,1000個整治村中已有616個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第三產業健康成長
第三產業健康成長,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傳統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麥德龍、易初蓮花等國內外知名商業企業繼續在鄭州擴大投資,丹尼斯、正道花園等商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活。專業交易市場的輻射力進一步增強,12個批發市場交易園區已基本形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面啟動,我市被確定為全省首批整縣推進的試點市。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鄭州國家幹線公路物流港等項目開工建設,公路港、鐵路港、航空港、信息港“四位一體”的物流體系日趨完善,豫鑫物流、市交運集團和河南長通分別被評為4A級和3A級物流企業。會展業管理經營逐步邁向市場化、國際化,全國製藥機械博覽會、第12屆鄭交會、首屆豫商大會等大型展會在我市成功舉辦。
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炎黃二帝塑像工程項目建設基本完成,升達藝術館改擴建工程動工,《風中少林》入選國家十大舞台藝術精品劇目和中宣部十大優秀作品,《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成功上演。新聞出版產業發展迅速,鄭州印刷包裝工業園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旅遊業健康發展,旅遊總收入230.5億元,增長28.56%。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增加值62.5億元,增長6.6%。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3560億元,增長14.4%。鄭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額實現31809.6億元,新推出PTA期貨交易品種。保險、中介等服務業快速發展。
縣域經濟發展迅猛
縣域經濟發展迅猛,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不斷完善落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拿出3000萬元資金表彰獎勵30個先進鄉(鎮),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各縣(市)結合本地實際,以發展特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區為重點,積極培育特色經濟和塊狀經濟,形成了一批具有帶動力和競爭力的縣域特色工業園區。初步核算,全市縣域實現生產總值1113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5.6%,6縣(市)生產總值均超過百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9.1億元,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24.3%,鞏義市達到12.64億元,登封市首次突破1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3.7億元,占全市投資總額的54.6%;城鎮化率達到37%。有5個縣(市)經濟實力位列全省十強。鞏義市在全國百強縣位次比上年前移6位,新鄭市首次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
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
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中心城區保護改造繼續得到加強。新修、擴建道路13條,伏牛路、北環文化路立交、未來大道等續建項目已完工,南三環東段、鄭密路等工程進展順利。中原路、花園路等精品街綜合整治順利推進;完成雨污水工程改造45項,鋪設雨污水管涵63公里;新開、最佳化公交線路47條,新購運營車輛357台;新建公園、遊園30個,中心城區新增綠地300.3萬平方米,全市綠化覆蓋率達35.1%。天然氣戰略儲配站、鄭東熱源廠和鄭熱三期配套管網相繼建成投產使用,提高了市區供氣、供熱能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
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全線展開,出租汽車、戶外廣告整治取得新進展。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鄭東新區建設步伐加快。累計完成投資368.8億元,引進項目196個,開工項目167個,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積1464萬平方米,入駐人口13萬人。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建設道路197條(段),東西運河、南北運河開挖工程竣工通航,開通了18條公交線路,綠化面積達700萬平方米。重點區域建設進展順利。中央商務區內、外環高層開工55棟,35棟主體結頂,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通過國家“魯班獎”驗收,河南藝術中心主體工程已全部封頂,會展賓館開工建設;龍湖南區入駐項目25個,22個開工建設;商住物流區入駐項目70個,61個開工建設。
積極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鄭開大道正式開通,鄭汴產業帶總體規劃編制完成,鄭汴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建立,鄭汴一體化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實現新的突破。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市級重點鎮建設,全市31個重點鎮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開工105項,完成投資3億多元。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20戶國有企業已完成改制。以中國小校移交為重點的企業主輔分離工作全部完成。白鴿股份完成股改和資產重組,市商業銀行、百瑞信託、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增資擴股進展順利。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經營業績考核體系逐步健全,國有資產實現依法監管。上市融資成效明顯,思念公司成功在新加坡主機板上市,豫聯集團、永通特鋼成功增資,鄭州燃氣轉香港主機板上市工作順利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順利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了網上統一受理和即時辦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和行政單位清理規範津貼補貼工作順利實施,公務員登記工作基本完成。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改進招商方式,重點實施節會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招商手段,利用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等大型活動,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績。全年引進市外境內資金200.2億元,增長95.7%。全年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35家;實際利用外資6.1億美元,增長83%。開放型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17.3億美元,增長55%,其中出口12.1億美元,增長56.1%。獲得對外經濟合作經營權企業累計達32家,占全省的1/3。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全方位拓展,區域經濟協作與聯絡明顯加強。
資源節約工作紮實推進
資源節約工作紮實推進,環境保護得到加強。繼續開展煤炭、鋁土礦和耐火材料資源整合,資源集中度和利用率明顯提高。繼續開展空心村、工礦廢棄地、黏土磚瓦窯場整治,復墾土地5227畝。加強對重點領域、高耗能行業、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管理,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關停了一批小火電、小耐材和普通立窯水泥廠,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左右。資源節約和清潔生產成效初顯,循環經濟試點順利實施,全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7%和3.3%。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得到加強,省定375家污染嚴重的企業全部關閉到位,新密、鞏義耐火材料重點整治成效明顯,東風渠、熊兒河、金水河截污清淤工程基本完成,賈魯河河道治理疏浚工程已經完成。王新莊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馬頭崗、上街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新鄭、中牟等5個縣(市)污水處理廠已進水調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56.1%和66%,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99%以上。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完成森林生態城工程造林8500公頃,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306天。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國家環保模範城創建已通過國家技術評估,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工作全面啟動。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展。科技自主創新工程進展態勢良好,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1%。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伐加快,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10所。全面免除了城市低保家庭和農村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市9.9萬名中國小貧困生得到救助,全面啟動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長效機制初步形成。職業教育發展進一步提速,各類職業技術培訓達到60萬人次。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7所示範鄉鎮衛生院建成並投入使用,改造了32所鄉鎮衛生院和一批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和中醫院。全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推行,參合率達到90.75%。實施了食品放心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逐步完善,嚴格市場準入和執法,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商城遺址公園、大河村原始文化生態園等立項籌建工作進展順利。“掃黃打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出版物市場得到有效整治。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建設和諧社區取得實效。首屆農民運動會成功舉辦,鄭州籍運動員在多哈亞運會上奪得3枚金牌,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堅持和完善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切實維護廣大職工民眾的利益,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民兵預備役建設和優撫安置工作得到加強,雙擁共建、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成效。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實現城鎮就業再就業12.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9萬人,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引導性培訓15.8萬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各級財政投入社會保障資金13.6億元,全市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7.9萬人,新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8萬人,為4.2萬名市屬國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辦理了大病統籌醫療保險,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紮實推進,城鄉低保標準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得到加強,扶貧開發和救災救濟工作紮實有效。市區新建1所社會福利院,市兒童福利院正在加緊建設中,農村新建、擴建敬老院31所。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89萬平方米,廉租住房覆蓋率達到符合條件“雙困家庭”100%。
—民主與法制建設繼續加強,社會大局安定有序。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監督,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全年辦復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566件。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5件,制定規章10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和網上審批逐步完善。進一步完善政府重大決策機制,健全重大決策專家論證、決策評估制度,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高。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項任務,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了市、縣、鄉、村、企業“五級監管網路”,對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全面檢查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良好。深入貫徹《信訪條例》,暢通信訪渠道,加大督查督辦力度,認真解決長期信訪積案和重複信訪問題,妥善化解矛盾,群體性突發事件大幅減少。繼續深化“兩嚴一創”活動,深入開展命案攻堅,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五五”普法順利啟動,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向民眾承諾的“十件實事”,件件得到落實,一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廣播電視、統計、審計、物價、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管理、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回顧政府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我市經濟社會能夠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得益於我們認真堅持和把握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五個統籌”,不斷加大對薄弱環節的投入,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加強節能降耗和生態環保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力推進縣域經濟,實現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正確處理巨觀調控和加快發展的關係,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不斷最佳化投資結構,把國家加強薄弱環節的政策與鄭州發展的重點有機結合起來,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三是堅定不移地把握正確的發展思路。準確把握市情,理清發展思路,年初制定並出台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規劃並實施了八項重點工程,加大結構調整和重大項目建設力度,使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最佳化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四是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繼續以國有企業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重點,全面深化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投融資體制、農村信用社等重點領域的改革,著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和微觀經濟的活力明顯增強。五是堅定不移地最佳化發展環境。大力改善投資環境,開展了“整治建設環境和企業周邊環境”等專項治理,對久拖不決的外商投訴案件實行領導包案,著力解決損害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強重點建設項目效能督查,為外商投資創造統一、穩定、透明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駐鄭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鄭州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市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投資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資金、土地、能耗、環境保護等制約我市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仍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小;農民就醫難、增收緩慢仍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新農村建設任務艱巨;低收入群體在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還有不少困難,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依然艱巨;利用外資規模偏小,經濟外向度不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創建文明城市的任務仍然艱巨;節能降耗任務不容樂觀,完成降耗減排目標的難度將越來越大;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政府廉政勤政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改進和解決。
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
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省八次黨代會、市九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圍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奮鬥目標,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奮力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奮力實現文化發展新跨越,加快建設文化鄭州、生態鄭州、平安鄭州、和諧鄭州。
2007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化學需氧量減少4%,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4.2%。
為全面完成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方面,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到科學發展軌道: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推進二、三產業雙重升級。繼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處理好投資和消費的關係,在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內需,不斷增強消費對我市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更高水平和更大規模的發展。
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堅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合理配置科技資源,充分激活創新要素的政策調控體系,加快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推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全面發展農村經濟,逐步建立工農協調發展的機制。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理順收入分配關係,不斷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加強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把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落實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加快形成有效的資源開發和生態補償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解決危害民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切實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繼續深化改革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以提高競爭力和控制力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加快行政管理、投資、財稅體制等改革,以完善金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最佳化金融結構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為目標加快社會領域體制改革。加快調整和完善對外經濟發展模式,以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為重點,提高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
2007年的主要工作
2007年是我市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諸多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圍繞加快建設現代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提升全國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發展目標,著力做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加快結構調整,增強工業競爭力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部工業投入突破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800億元。以促進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為重點,做強做大汽車工業、裝備製造業、鋁工業、能源工業、重化工業、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化工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超硬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等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紡織、服裝、建材等傳統產業。充分利用國家振興中部老工業基地有關政策,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促進我市老工業基地改造升級。繼續推進扶優扶強工程,完善重點企業培育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宇通、豫聯、三全等企業發展壯大,提升龍頭骨幹企業和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力爭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3戶。大力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突出抓好品牌園區、特色園區、重點園區建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力爭再創一批國家級名牌產品和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品牌。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積極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二七商圈、碧沙崗商圈的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圃田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鄭州國家幹線公路物流港、鄭州國際航空保稅物流中心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構建鐵路、公路、航空、信息一體化物流體系;支持重點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推動會展業加快升級,不斷完善會展硬體設施,提高辦展辦會水平。認真籌辦好第二屆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鄭交會等重點展會。打造商都文化苑、炎黃廣場等旅遊精品景區,培育鄭汴洛、黃帝游、沿黃文化游等旅遊精品線路,大力發展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遊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力發展優質、高效、專用農作物,逐步建立起各類具有區域化優勢的產業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以石榴為主的百里邙嶺林果產業帶。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力爭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突破200家。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力爭有3個園區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出口創匯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市建成300個規範合作社。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做好示範村、整治村建設,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工程,引導農村發展支柱產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現有公路改造升級,繼續改造鄉鎮衛生院。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為建設新農村培養新型農民。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積極推進貧困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
抓好八項重點工程,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繼續堅持以實施跨越式發展八項重點工程為抓手,統一認識、加強領導,不斷完善機制、加強協調,突出抓好對增強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調整項目投資重點,加快項目建設步伐。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結構調整項目投資比重,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產業發展,支持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強化樞紐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爭取開工建設鄭石、鄭武鐵路客運專線,抓好鄭州黃河公鐵兩用大橋、鄭州高速公路客運樞紐站、鄭州鐵路客運專線樞紐站、鄭州火車站西出口改造等項目建設。推進拓普軋鋼、趙家寨煤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鄭州段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好國電滎陽2×60萬千瓦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強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鄭州至石人山、登封至禹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完成登封鐵路二期工程和新鄭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鄭州西繞城公路、鄭開大道與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項目建設,做好鄭州城市輕軌和鄭汴城際軌道交通前期工作。
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加快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進度,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最佳化城市人居環境。
繼續抓好中心城區保護改造。以古都保護和建設宜居城市為重點,抓好商城遺址等文物古蹟保護修繕工作。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完成中州大道、中原路、花園路和省行政區道路等精品街區綜合整治,完成秦嶺路、鄭新路南段、沈莊北路等續建項目,對鄭邙公路、化工路等出入市口和城鄉接合部道路進行改造;完善城市夜景照明系統,逐步形成片、線、點、環有機結合的城市夜景照明體系。優先發展城市公交,拓展公交線網覆蓋面,搞好水電氣暖供應,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加快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和公園、街頭遊園的升級改造。
加快鄭東新區建設。2007年是鄭東新區“五年成規模”的最後一年,要對照東區建設目標,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突出抓好中央商務區、龍湖南區建設,完成河南藝術中心建設,加快建設會展賓館和商業步行街建設。加快學校、醫院、商業網點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不斷聚集東區人氣。加大金融機構、企業總部引進力度,打造中央商務區金融中心和企業總部基地,吸引國內外品牌企業競相入駐。完善東區市政管理體制,推行精細化管理。
帶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加大衛星城市規劃和建設力度,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增強服務功能,逐步建成與中心城區規劃上銜接、功能上對接、產業上聯接的中小城市群,努力構建大鄭州都市圈。抓住鄭汴一體化給中牟發展帶來的機遇,充分發揮中牟在鄭汴一體化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加快推進中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搞好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推進市級重點鎮建設。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市、區雙重管理體制,探索建立現代化的“大城管”管理體系,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制訂和完善行業管理規範、標準,實現城市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逐步建立市容環衛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確保年內通過建設部驗收。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逐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將出入市口納入城區統一管理,積極推進城中村、鐵路沿線、老居民區、城郊接合部等區域的改造整治,深入開展戶外廣告、洗車行業、出租汽車行業專項治理活動,加強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有效治理城市環境中存在的髒、亂、差等突出問題。
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文化建設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加強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商城遺址保護工程及商都文化苑建設項目,抓好鄭州歌舞劇院、鄭州圖書館新館等項目建設。繼續實施文化精品工程,認真組織《洛神》等一批文藝精品的生產創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新農村書屋建設,繼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振興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放開發展社會文化產業。整合古都文化資源,加強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和利用,做好嵩山古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精心籌備,辦好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著力壯大出版影視、廣告會展、文化創意和動漫製作等產業,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強化文化市場監管,深入開展“掃黃打非”鬥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抓好文化體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的落實,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快鄭州豫劇院和鄭州曲劇院合併,組建鄭州戲曲藝術劇院,鼓勵和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加強和諧文化建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活動,辦好第四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廣泛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和文明村戶創建活動。
加強資源節約,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立健全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高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的監測管理,嚴格行業準入門檻,實行項目合理用能審查制度。加快推進節能技術進步,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出台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整頓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嚴格執行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標準,嚴格實行土地出讓制度。在土地供應上嚴把投資強度關,在工業聚集區大力推廣使用多層標準廠房。繼續推進土地“三項整治”,盤活存量建設用地。
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堅持行業和區域並重,對煤炭、電力、水泥、化工等重污染行業進行綜合整治,有效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開展區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城區河道生態水系建設,加大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截污和整治力度,實現市區段河渠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標。加快王新莊污水處理廠脫氮設施、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中牟縣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開工建設五龍口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繼續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拆除城區10蒸噸以下燃煤大鍋爐。加快森林生態城建設,實施黃河濕地恢復與保護工程。強力推進創模工作,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力爭年內創建成功。
深化體制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抓好中原製藥廠、鄭州百文等企業的資產重組和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市直單位所屬企業改革任務。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引導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部分壟斷行業。整合金融資源,加快組建金融控股集團等融資公司。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投融資渠道。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深化和完善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改革,加快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認真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紮實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文化、科技、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各項改革。
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修訂完善發展開放型經濟獎勵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招商引資的積極性。改進招商方式,推進職業化招商。突出招商重點,引導和鼓勵國內外資金投向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環保產業。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切實保護外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大力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大力推進食品和綠色農產品出口,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全面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大力發展對外勞務合作,繼續加強區域經濟協作與聯絡。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在我市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中的主平台作用。
統籌經濟社會協調,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把擴大就業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重點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高度重視“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加快農村人力資源中心市場建設,完善各級農村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功能。逐步建立農民工培訓基地,加大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轉移就業能力。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工資清欠力度,有效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基本生活。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進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救助救濟力度,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大力實施科教興鄭和人才強市戰略,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工程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傾斜,促進教育公平。整合教育資源,調整學校布局和結構,著力解決好入學難問題。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規劃建設職業教育基地,爭創1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以創新型高層次人才為重點,加強各類緊缺人才的培養、選拔和引進。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重點加強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和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嚴重危害人民民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加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七院遷建和市六院呼吸道病房樓建設,支持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院改造。整頓規範食品、藥品市場秩序,切實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發揮社會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爭創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市。加強城鄉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力爭在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建立和完善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等問題。
進一步落實信訪工作責任,認真解決民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排查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堅持依法治市,深入開展“五五”普法。繼續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安全生產體制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促進宗教和諧。認真抓好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活動,積極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再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繼續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繼續做好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管理、人防、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各項工作。
堅持為民謀利,認真辦好“十件實事”
通過廣泛徵集社會各界意見,確定了2007年為民眾辦好的“十件實事”:一是繼續實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專用玉米良種補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確保補貼總金額高於上年。二是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解決20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沼氣池5萬座、集雨水窖1萬個,實現1萬人脫貧。三是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書作費,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為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更新配置課桌凳16萬套。四是全市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1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及時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五是完成全市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改造,建設3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為全市1萬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六是進一步擴大農村廣播電視和信息網路覆蓋面,實現全市無線數位電視信號全覆蓋,新建10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七是全市新建、擴建改造敬老院25所,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提高到40%。八是完成森林生態城工程造林10萬畝,中心城區新增綠地200萬平方米,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不低於285天。九是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70萬平方米,竣工70萬平方米,市區廉租住房覆蓋率達到符合條件“雙困家庭”100%。十是擴大城鄉公共運輸覆蓋面,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
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推進政府管理創新
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實現鄭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必須深刻認識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效能政府。
(一)加快職能轉變,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創新經濟管理制度和方式,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經濟活動。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把經濟工作的重點放在服務各類市場主體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著力解決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人民民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完善社會管理制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二)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不斷提高決策水平。合理界定政府決策許可權,進一步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等制度。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決策,必須堅持調查研究和集體決策制度,並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凡是與人民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社會公示或者聽證。各項決策都要儘可能符合實際,符合民眾的意願,有效避免決策失誤。建立健全決策反饋糾偏機制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必須追究責任。
(三)切實依法行政,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認真落實監督法,主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強化社會監督,依法保障人民民眾實施監督的權利,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強化政府內部的專門監督。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切實將政府管理經濟社會行為納入依法運轉的軌道,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許可權,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完善執法程式,提高執法水平。完善行政複議、行政賠償和補償等制度,加大行政綜合執法改革力度,堅決克服多頭執法、執法不公甚至執法違法等現象,努力維護社會公正,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四)加強政風建設,著力提高行政效能。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講正氣、樹新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民眾利益。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和勤儉節約精神,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格財政支出管理,嚴格控制公費出國出境和境外培訓,嚴格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大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工作力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不斷擴大政務公開的範圍和層次,不斷提高電子政務運行水平,繼續完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強化行政問責制度,充分發揮績效評估的導向作用和激勵約束作用,不斷提高政府效能,加強目標管理和督查,確保各項工作的落實。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07年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實現我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時不我待。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銳意進取,真抓實幹,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實現中原崛起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