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2年是“十五”計畫的第二年,也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著力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佳化環境,積極應對入世挑戰,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3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3年
  • 地點:鄭州市
  • 主辦方:市政府
工作回顧,奮鬥目標,主要工作,

工作回顧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步伐,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2億元,增長2%;第二產業增加值453.6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427億元,增長12.2%。一二三次產業比重為5.0 : 48.9 : 4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2元,增長17.4%;農民人均純收入3377元,增長7%。“十五”計畫順利推進,國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農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村稅費改革順利推行,農民人均負擔減輕34.6%。經濟作物和高效農業種植面積增加,促進了農民增收。糧食總產139.9萬噸,比上年減產6.7%。全市優質專用小麥播種面積達107.5萬畝,增長14.1%。無公害蔬菜基地已發展到8萬畝。中牟縣被定為全國首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示範縣。西部山區人畜吃水困難基本得到解決。畜牧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年肉、蛋、奶總產分別增長5.9%、5.4%和34.7%。人工造林23.3萬畝,通道綠化628.4公里。城郊型、都市型農業穩步發展,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10餘家。全市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410.6億元,增長7.4%;實交稅金19.8億元,增長18%。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全部工業增加值37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37.9億元,增長13.5%。工業產品產銷銜接良好,產銷率逐步提高。經濟效益繼續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35.2億元。進一步明確了工業結構調整思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汽車、鋁、食品三大支柱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0.2%;金星啤酒榮獲國家名牌產品。國家批覆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10個,高科技項目總投資8.9億元,爭取到國家、省各種政策資金7830萬元;安玻飛利浦全平彩顯玻殼項目如期點火。企業改革穩步推進。中孚公司、鄭州燃氣公司先後在滬、港成功上市。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取得新成效。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民營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指導,加大了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支持力度。繼續在個體、私營企業中實行《收費明白卡》、《繳費登記卡》制度,制止亂收費行為,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3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思達、金苑面業、三全和思念食品公司等一批民營企業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商業經濟穩步發展,經營業態不斷完善。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連鎖經營發展迅速,經營業態不斷完善,流通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連鎖商業的擴張,帶動了超市、便利店、專營店等新型業態的快速發展。丹尼斯百貨年銷售額達11億元,成為我市首家銷售額超10億元的大型零售商業企業。假日銷售屢創新高,招商引資成績斐然。一批國內外商界巨頭相繼搶灘鄭州,德化商業步行街等新的商業設施建成開放。規範整治商品交易市場,培育龍頭市場。城鄉市場繁榮,物價穩定,整體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基本建設投資119.1億元,增長17.6%;技術改造投資25.8億元,增長12.7%;房地產開發投資59.6億元,增長25.2%。邙山乾渠、登封地方鐵路、中國小危房改造等一批項目爭取到國債資金7.35億元。重點工程全面推進,完成投資43.9億元。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成投產,鄭少高速、環城高速等續建項目按計畫推進。
積極適應入世要求,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全市直接進出口總值10.4億美元,增長4.5%;其中直接出口6.9億美元,增長4.2%。審批外商投資企業67家;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增長51%。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1.1億元,增長34.6%;出口創匯3256萬美元,增長30%;財政收入1.6億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6.1億元,增長61%;財政收入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882萬美元,是上年的4倍。組織參加了省經貿洽談會、廈洽會、深圳高交會。進一步完善外來投資辦事大廳,積極為外商提供服務。對外友好往來不斷擴大。順利通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複查。嵩山少林景區和黃河遊覽區榮獲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年旅遊總收入94.5億元,增長19.2%;旅遊外匯收入5400萬美元。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金融業穩定運行。紡織、煤炭、電力、機械、有色金屬、建材、房地產等行業呈快速增長態勢,帶動了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全市地方財政收入58.3億元,為預算的108.3%,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本級財政收入27.9億元,為預算的105.4%,增長17.4%。止2002年底,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971億元,比年初增加342億元;貸款餘額1552億元,比年初增加281億元。鄭州商業銀行存款逾80億元,招商銀行鄭州分行掛牌營業。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進一步加強,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堅持城市規劃集中管理,首次採用國際方案徵集的做法,選定了日本黑川的鄭東新區概念規劃方案,完成了近期建設規劃和起步區詳細規劃。新區的建設用地報批、出讓和征地拆遷安置工作正加緊進行。進入CBD區的18個項目,取得了土地使用權,一些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金水東路、黃河東路、CBD內環路首期開工的地段已完成建設任務的80%以上,農業東路、東風東路、市廣電中心已開工建設。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項目進展順利,省藝術中心設計方案已基本確定。高校苑區和科技城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在進行。項目招商和融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實際到位資金12億元。堅持新區開發與老區改造並重、協調發展的原則,編制了老城區8個系統專項規劃以及大學園區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環城快速路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中原西路、紫荊山南路、鄭花北路等36條道路拓寬改造按期完成。路燈改造、夜景照明工程一期全面完成,基本實現了市區路燈全覆蓋。全年新增燃氣用戶3萬戶,新增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更新增加公車輛547台,新辟公交線路25條;復澆道路57萬平方米;整修改造人行道板110萬平方米。邙山輸水乾渠南段工程實現供水。東風渠、熊耳河截污工程正加緊施工。全年完成經濟適用房31萬平方米、廉租住房160套。完成了46條道路行道樹的栽植、更新和補植,新增綠地面積242萬平方米,被省命名為“省級園林城市”。進一步加強了計程車和戶外廣告的管理。加大了環境衛生的檢查力度和環衛事業的投入。加大對水質、大氣污染治理力度,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提高,城區環境明顯改善。城市日益亮、綠、淨、美,市民和來鄭客人普遍反映市容市貌變化顯著。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得到較好落實,5.33萬人實現了就業再就業,市二院被定為低保定點醫院。社區“三個一”建設全部完成。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市(縣)鄉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市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47.1%。全年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305項,其中國家、省級186項。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各類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完成8.8萬平方米的鄭州師專新校區、中州大學北校區一期工程建設。市區中小學生飲水問題基本解決,農村國中學校基本配齊了計算機教室,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全部實現了由縣(市)財政統發。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03‰以內。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市雜技館建成投入使用,市青少年宮主體工程進展順利。市中醫院病房大樓、市一院綜合病房樓、市六院病房樓改造等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市三院門診樓主體工程竣工。航海體育場竣工並驗收為大型優秀工程。在省九運會上,我市取得金牌、獎牌、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配備了現代化的警用裝備,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大局保持穩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新取消審批事項133項。市場經濟秩序得到規範,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加大反腐敗工作力度,堅持不懈地抓好政府廉政建設。城市民兵工作綜合性改革順利完成,民兵預備役建設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雙創”工作,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年初向市民承諾辦理的十件實事,除教育方面“建設4所國中”,尚有3所正在建設之外,均已完成。其中,全年確保5萬人實現就業和再就業,新建經濟適用房30萬平方米,新增燃氣用戶2萬戶,更新公車輛400台,新辟公交線路20條,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萬平方米,整修和改造人行道板100萬平方米,拓寬改造市區道路35條等已超額完成。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國家安全、統計、審計、經濟協作、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去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和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駐鄭部隊、中央和省駐鄭單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和海內外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鼎力支持的結果。藉此機會,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鄭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港、澳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重視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民增收的基礎不穩固。去年農民增收主要是農村稅費改革、糧食收購實行價內補貼等政策性因素拉動。由於通過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的空間越來越小,如果沒有新的增收因素,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將更加困難。二是國企改革力度不大,效果不理想。中原製藥廠破產問題雖已組織專門班子在京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仍未找到出路。三是民間投資尚未完全激活。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不夠,民間投資增長緩慢,已成為制約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的關鍵因素。四是就業和再就業壓力較大。隨著企業兼併破產力度的逐步加大,全市下崗失業人員將達到7.6萬人,其中大齡就業困難人員2.45萬人;加之城鎮新增勞動力的剛性上升,以及龐大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待轉移,就業和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此外,不少鄉鎮財政收支矛盾較大,在政府工作中還存在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和以權謀私、鋪張浪費等腐敗行為。上述問題將對今年政府工作造成不利影響,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著力予以解決。

奮鬥目標

2003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重要步伐的一年。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合潮流,順民意,極具凝聚力和感召力,必將極大的激發全市幹部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市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的省會城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一定基礎的特大城市,面臨著建設現代化商貿城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艱巨任務,經濟成長速度理應比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更快一些,不僅要使經濟更快發展,而且要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發達、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宏偉目標,我市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是: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國內生產總值提前實現翻兩番;到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商貿城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工業化。上述預期目標是根據我市經濟發展現狀及“十五”規劃,經過科學預測、認真測算,並經反覆論證確定的,惠及全市人民民眾,既是積極的,又是可行的,為今後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只要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把發展作為富民興市的第一要務,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根據黨的十六大戰略部署和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十五”計畫確定的任務,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機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擴大內需,擴大就業,擴大開放,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努力實現較高的經濟成長速度和較高的經濟成長質量,確保社會穩定和生產安全,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繁榮進步。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超千億元,增長10.5%,綜合實力再上一個新台階;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5%,第二產業增長9.7%,第三產業增長12.1%;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5%;
------外貿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左右;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
實現上述目標,雖然有很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但總體上看,有利條件多於不利條件。黨的十六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增強了全市人民加快發展的信心;國家繼續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有利於我市進一步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近年來,我市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連續實現了較高的經濟成長速度,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加快發展的內在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基礎更加紮實、穩固;實施東引西進和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我市發揮區位優勢,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只要我們趨利避害,應對得當,抓住機遇,紮實工作,就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目標,為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各位代表:展望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壯麗前景,我們充滿必勝的信心和力量。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五”計畫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一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對於鼓舞鬥志、增強信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在市委領導下,努力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邁出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步伐。

主要工作

今年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全市各級政府要認清形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統攬全局,突出重點,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堅持經濟結構調整目標不動搖,加快調整步伐,促使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經濟質量進一步提高。
一是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拉長工業短腿。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和企業,逐步引導我市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抓好中鋁河南分公司80萬噸氧化鋁節能降耗、豫聯能源公司10萬噸電解鋁擴建和鄭州鋁業公司鋁板帶箔項目,爭取國家10萬噸冷軋鋁板帶項目放在鄭州,儘快形成全國鋁工業生產基地和科研開發中心。支持宇通公司加快與德國MAN公司合資生產高中檔客車專用底盤項目和高檔客車生產線建設。支持鄭州日產汽車公司加快D22系列新型皮卡的國產化,完成產銷計畫1.5萬台;進而開發多功能皮卡廂式車和商用轎車,完成帕拉丁運動休閒車產銷計畫1萬台。少林汽車公司的中低檔客車,要進一步提高質量,擴大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抓好以三全、思念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保持我市速凍食品工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全力支持安飛公司年產250萬套的大螢幕玻殼項目,使其做大做強,帶動電子信息產業的崛起。加快推進登電集團2×30萬KW電廠項目。加大對紡織等傳統工業的支持力度,一廠一策,切實幫助困難企業走出困境。要以退內進外為契機,搞好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使企業邁上新台階,呈現新活力。抓好拖拉機廠、玻璃廠、鄭榮集團的搬遷改造前期工作。電纜廠、鍋爐廠、軸承廠等企業要按期完成易地搬遷,儘快投產。
二是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和生態農業。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進一步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第一,最佳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用工業的理念經營農業。加大種植業調整力度,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提高農業競爭力為核心,促進農產品由數量型、低附加值型向質量型、高附加值型轉變,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認真貫徹退耕還林政策,完成退耕還林18.4萬畝。搞好黃河沿線防風治沙生態林建設,爭取5年完成40萬畝的計畫。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加快建立健全統一規範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抓緊制訂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逐步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以實施“安全農產品行動計畫”為載體,認真解決蔬菜、魚、肉以及水果、乳製品的銷售安全;嚴格監控農藥的銷售和使用;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實行農產品準入制度,嚴格控制批發市場和市區農貿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餐桌污染”問題。第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各級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畫、確定財力分配格局時,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優先位置,使城市和農村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方針,為農民進城務工增加收入創造有利條件。第三,推進鄉鎮企業完成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把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有機結合起來,高起點跨越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培植龍頭企業,走貿工農一體化發展道路。積極引導鄉鎮企業按照嚴格、科學、高效的原則做好基礎管理工作,提高競爭力。第四,以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突出重點鎮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不颳風,不相互攀比,不盲目擴大建設規模,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引導鄉鎮企業、各類專業市場向小城鎮集中布局,形成產業支撐,帶動和繁榮周邊農村經濟。
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城市功能。第一,加大改革改制力度,儘快改變國有大型零售商業企業資產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繼續推進產權多元化,盤活資產,搞活經營。大力最佳化商業投資環境,認真做好入鄭大型商業建設項目的協調服務。第二,進一步治理整頓批發市場。按照全面檢查、突出重點、嚴格監管、完善制度、標本兼治的要求,深入開展各類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第三,切實做好住房貨幣化分配工作,降低購房門坎,搞活住房二級市場,調動居民購買住房的積極性。第四,要大力發展旅遊業。搞好少林景區拆遷整治,全面推進景點景區建設,拓展旅遊市場空間,增強旅遊市場競爭力。做好嵩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揭碑開園和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工作。第五,積極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大力發展會展經濟,高標準建設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搞好全國性、區域性、專業性會展的協調服務工作。
四是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支持個體私營企業發展。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為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企業承包、租賃、收購、兼併國有、集體或其他企業。加快建立面向個體私營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從政策諮詢、資金融通、人才開發、技術交流與創新、信息共享、市場準入等領域支持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
(二)加大改革力度,擴大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今年我市的改革開放任務很重,必須加快推進農村、企業、金融和政府機構等重點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一是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實現重點領域新突破。鞏固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糧食購銷市場化步伐。積極探索試行將糧食風險金直接補貼給農民的政策,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
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探索有效的國有資產經營體制和管理方式,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因廠制宜,年內完成規範的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對中原製藥廠等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堅決依法實施破產。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參與經濟建設。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投資主體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範、政府巨觀調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資體制。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打破政府包建統管的局面,打破部門和行業壟斷,吸引社會投資參與交通、水利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解決城市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對於教育、文化、衛生、旅遊、體育等社會事業,也要建立合理的價格、稅費機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加大對我市改制輔導企業的支持力度,推進成熟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努力擴大股票融資規模。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最佳化信用環境,維護金融債權,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努力擴大信貸消費規模,培育住房、汽車、教育等消費熱點。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充分發揮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實現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按照政事分開原則,改革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加強對已取消審批項目的後續監管工作,防止反彈或者變相增加新的審批項目。繼續堅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集中審批形式和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公務員隊伍管理,實行事業單位全員聘任制,完善人才市場體系建設。
二是努力擴大外商投資領域,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先,要切實為現有外商投資項目和企業搞好服務,對重點外商和重點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實現以商招商。努力擴大外商投資領域,積極推進農業、商業、外貿、旅遊等領域的對外合作。創新招商方式,在交通、電力、城市公用設施、製造業等領域探索運用項目融資、經營權轉讓、企業購併、上市公司國有股出讓等方式鼓勵外商投資。把吸引國際大財團、大企業集團,特別是世界500強投資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其次,要充分發揮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政策優勢,在利用外資和擴大出口上實現新的突破。加快建設鄭州出口加工區,確保2003年封關運行。第三,大力拓展國際市場,鞏固和發展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堅持以質取勝,提高商品和服務的競爭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投資辦廠,承包工程。第四,要儘早做好準備,認真辦好第8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鄭交會和第18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積極開展國際友好城市交流活動,進一步擴大對外友好往來,提高鄭州的知名度。
三是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特別是制售假劣食品、藥品、醫療器械、農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繼續整頓和規範建築市場、文化市場。加快建立現代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企業、中介機構和個人信用檔案,逐步實施企業信用公示制,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深入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事故調查處理,加大行政責任追究力度。繼續在全市開展以煤礦、消防、交通為重點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逐步建立長效機制。繼續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最大限度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三)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強力實施“一年6萬就業計畫”,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著力改善就業環境,堅持大力發展服務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提倡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廣辟就業門路,努力擴大就業。加大崗前、在崗和轉業(轉崗)培訓力度,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能力。國有企業改革要堅持減員增效與促進再就業相結合,下崗分流與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分流安置本企業富餘人員。抓好區、街、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組織建設和再就業培訓基地建設,開通“再就業綠色通道”。由於高校擴招,今年我市畢業生將達到2萬人,要高度重視和加強對這部分人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培育和增強困難群體的消費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和清理企業欠費工作力度,依法擴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強化社會保險費支出管理。穩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實施城鎮職工生育保險,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做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從今年起,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不再進入再就業中心,直接進入失業保險。規範城市“低保”工作,切實做到應保盡保,逐步實現低保金的社會化發放。建立和完善對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採取對其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減免學雜費、對雙困家庭提供廉租住房及設立低保定點醫院等措施,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做好增收減負工作,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全面實行涉農稅費公示制、貧困地區中國小義務教育一費制、報刊費用限額制和農民負擔案件追究制,堅決制止對農民的亂收費。提高種植業收益,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引導和支持農民外出務工,取消各種歧視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費,做好務工服務,依法查處拖欠務工人員工資行為,保證務工農民合法權益。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確保所有困難民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生活困難而失學。
(四)加快鄭東新區建設,規劃改造老城區
鄭東新區是省市重點建設工程,宏偉藍圖已經繪就,要嚴格按規劃強力推進實施,力爭成為全省開放開發的亮點。要抓緊完成各專項規劃設計和土地報批,做好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把項目用地落到實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河道整治,形成道路骨架和良好的開發環境。中央商務區內,省藝術中心、市廣電中心等至少15棟高層建築要動工建設,房地產開發力爭達到150萬平方米,學校、醫院、商業、文化娛樂網點建設布局合理,初步展示新城區形象。
老城區要按照8個專項規划進行改造,著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年內要重點搞好“兩環、三路、兩河、兩小”工程。“兩環”即打通二環路,拓寬改造桐柏路,建設農業路鐵路立交;配合省加快建設環城高速公路。“三路”即加緊建設國道220鄭州東出口、國道310鄭州西出口,年內具備通車條件;開工建設鄭州東四環快速路,爭取年內完成50%的工程量。“兩河”即完成東風渠、熊耳河城區段的綜合整治。“兩小”即在老城區規劃改造50條小街巷、30個小遊園。同時,要完成鄭少高速公路主體工程和附屬物工程建設,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加快京珠、少洛高速鄭州段的建設。要抓緊完成市區近期建設規劃,加強規劃監督管理。完成107國道鄭州市區段整治。抓好貨棧街改造工程、大學校區配套工程等市政工程項目。按照規劃切實搞好二七廣場治理。加快邙山輸水乾渠改造工程進度,按期完工。抓好封停、收購自備井工作,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做好興隆鋪熱電廠擴建和鄭東新區熱電廠的前期籌備。搞好西氣東輸鄭州配套管網工程。開工建設五龍口污水處理廠和無害化垃圾處理場。
搞好綠化和環境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全力抓好退耕還林工程及平原綠化工程,搞好防護林建設和風沙源治理。加快森林公園、世紀遊樂園建設,規劃西流湖公園。市區綠化工作除大型綠化重點建設外,要動員全社會見縫插綠,實施立體綠化,增加綠地面積。搞好出入市口的綠化、美化。力爭3年左右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繼續鞏固工業污染源達標成果,加強污染防治設施現場監管,遏止污染反彈。以關停不符合環境要求的小造紙為突破口,對全市五小企業進行摸排整頓,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以減少燃煤為主,通過拆除鍋爐等燃煤設施,逐步增加天然氣等清潔燃料比重,加快城市能源結構調整步伐。繼續加大機動車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廣車用乙醇汽油。加強供水水源地的水質監測,實施飲用水日報制度,保證市民用水安全。加強小城鎮環境保護,開展優美小城鎮創建工作,防止污染由城市向農村轉移。
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城市管理體制,完善城區“四個一”功能,充分發揮區、街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圍繞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突出“淨、綠、亮、美”,做好各項管理工作。積極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和綜合效能。繼續實施暢通工程,重點整治非機動車和和行人違章,在全市推行大中小學生文明交通卡制度。保證對環衛事業的投入,穩步推進城市維護和市政設施管理社會化、市場化改革,降低城市運作成本。加大環境衛生檢查力度,鞏固提高道路保潔質量。繼續實施亮化工程,加強路燈和夜景照明燈飾的維護管理,保證亮化效果。集中整治城市主要道路景觀,拆除違章建築,清理“爛尾樓”,美化街道建築立面,整治廣告、店牌,提高文化品位。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加強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建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力爭市容市貌再上新台階。
(五)做好財政金融工作,支持擴大內需
擴大內需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要在繼續立足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投資需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的同時,認真做好財政金融工作,積極支持擴大內需。
依法加強稅收征管,重點抓好契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等財政增收潛力較大的稅種,加快建立個人所得稅重點納稅人監控體系,提高征管效率,確保收入穩定增長。加大代征代扣力度,建立財源監控網路,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稅源的監控。切實加強對非稅收入的管理,規範歸集財政性資金。強化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監督檢查,大力清理欠稅,嚴厲打擊偷稅、逃稅、騙稅、抗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財政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同步增長。
堅決反對脫離實際、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嚴禁新開工建設脫離實際的各種“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行政機關全面實行“部門預算”。要繼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退出一般性競爭領域的投資,加大對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需要的保障力度。各級財政預算安排要確保工資發放。落實專項社會保障補助資金,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進一步強化審計監督工作,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性收費要納入財政管理;完善銀行代收制度,實現收繳分離,收支脫鉤。
認真貫徹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金融對擴大內需的支持作用。積極向銀行推薦有效益的項目,協調銀行落實貸款承諾,支持重點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貸款擔保機制,幫助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發展消費信貸,增強居民購房、買車等方面的消費能力。繼續支持國內乃至境外各類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完善金融監管機制,整頓規範金融秩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六)進一步調整教育結構,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積極發展地方高等教育,加快鄭州師專新校區、中州大學北校區建設,全力支持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大學二期工程建設和省屬高等院校向鄭東新區的搬遷。加大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力度。全市撤併國小423所,改擴建176所;撤併中學22所,改擴建97所。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步伐,改建、新建4所優質高中。加強學校體育場館建設。規範學齡前兒童教育,加強幼稚園管理。引導、扶持社會力量辦學。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繼續教育,構建終身育體系。改革和完善教育人事制度,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
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進產、學、研結合,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力爭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8.3%。實施“2662”工業技術創新計畫和“5212”農業技術創新計畫。實施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開展科技進社區活動,帶動社區兩個文明建設。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積極推進文化創新,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狠抓藝術精品生產,進一步繁榮文藝創作。繼續開展“綠色周末”、廣場文化等活動。大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努力探索社區文化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充分發揮文化工作在提高人民民眾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上的重要作用。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改革完善各類公益設施及場所的管理體制。積極推進衛生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逐步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健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繼續深化計畫生育工作綜合改革,強化依法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確保人口目標的完成。
(七)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改進政府工作作風
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繼續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活動,廣泛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大力開展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重點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繼續抓好創建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景區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文明程度。認真組織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進一步增強軍政、軍民團結。
堅持依法行政。各級政府要更加自覺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主動報告工作;加強與人民政協的協商,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不斷提高辦理質量。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其橋樑紐帶作用。重視對台、僑務、民族和宗教工作。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合理化建議,發揮各類專家、學者的決策諮詢作用,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責任制和政務公開,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強化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完善行政處罰聽證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社會穩定。按照“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原則,認真落實各級行政領導保一方平安責任制,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防範在前,加強社會面防控,消除治安隱患。積極推進社區警務建設,整合治安力量,構建群防網路。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黑惡勢力,堅持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維護社會治安形勢穩定。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嚴格控制越級集體上訪的發生。
反腐敗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要從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重要性,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結合今年反腐敗工作重點,將各項任務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基層,使之成為廣大公務員的自覺行動。各級政府幹部要牢記“兩個務必”,實踐“三個代表”,轉變工作作風,繼承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帶領民眾奔小康。
進一步改進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更多地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減少對市場主體的直接干預。繼續推行和完善“一個視窗對外”、“一條龍服務”等各項服務,提高行政效率。要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繼續抓好政府辦公自動化,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保證社會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提高透明度和辦事效率,方便民眾監督。繼續深入開展“為納稅人服務”和“社會各界評議政府部門”活動。進一步加強公開辦事大廳的建設,建立健全服務公開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失職追究制等相關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貼近人民生活,集中力量辦好十件實事。緊緊圍繞民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並承諾為老百姓辦好實事,是近些年來我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這一做法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願,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體現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宗旨,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便於督促檢查,受到廣大民眾和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經過充分徵求人民代表和各縣(市)區、各部門的意見,今年為人民民眾再辦十件實事:1.拓寬就業渠道,新增6萬個就業崗位。2.完成市區50條背街小巷改造,改造市區100所旱廁,完成30處街頭遊園配套建設。3.開工建設二環路工程,改善100公里縣鄉公路路況。4.啟動住房貨幣化分配製度,向社會提供3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覆蓋率達到符合條件“雙困”家庭的90%以上。5.市區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功能區標準;新增燃氣用戶2.2萬戶、集中供熱面積30萬平方米;增加更新公車150台,改造天然氣公車150台。6.進一步調整中國小校布局,解決城區80%中國小校採暖、降溫設施;改造農村中國小現有危房3萬平方米;市直學校完成“校校通”信息網工程。7.啟動農產品市場準入,發布農產品質檢日報。8.全市每所鄉鎮衛生院配備1台B超診斷儀及1台救護車;建成100個鄉鎮規範化計畫免疫預防接種門診。9.西部山區建1萬個集雨節灌水窖,擴大旱保田2萬畝。10.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確保所有盲道暢通使用,大型公共設施改造為無障礙設施。這十件實事要列入各有關部門責任目標,進行督促落實和考核,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各位代表,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展望鄭州未來,前景無限美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十六大精神,萬眾一心,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我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共同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