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由時任鄭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長王新偉於2018年9月27日在鄭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

政府工作報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種公文形式,各級政府都必須在每年召開的當地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政治協商會議(俗稱“兩會”)上向大會主席團、與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布這一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分為三部分:一年來工作回顧、當前工作任務、政府自身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王新偉 
  • 報告時間:2018年9月27日 
  • 報告會議:鄭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報告會議,報告內容,

報告會議

2018年9月27日,代市長王新偉在鄭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任期以來,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和鄭州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為統領,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實施“三區一群”戰略,堅持“四重點一穩定一保證”工作總格局,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較好完成了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一大批事關全局的節點性、標誌性、奠基性大事要事取得重大突破,鄭州在實現中原崛起、支撐中部崛起、服務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顯著增強,國家政策疊加優勢在全國城市中屈指可數,城市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鄭州發展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搶抓國家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重大機遇,制定實施《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進一步明確了鄭州在全國乃至全球城市發展格局中的新定位,作出了“三個階段”的戰略安排,描繪了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城市”的發展願景,開啟了鄭州向全國乃至全球城市體系更高層級城市邁進的新征程!
——綜合實力大幅攀升。“十二五”規劃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7000億元、8000億元、9000億元三個台階,2017年達到9130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8位提升至第7位,全省經濟首位度由19.3%提高到20.3%;今年上半年,生產總值達到4611.4億元、增長8.5%,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高出1.7個和0.7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萬億元,5年年均增長約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0萬元大關。2017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跨越千億元大關、達到1056.7億元,是2013年的1.6倍、年均增長13%,占全省比重的31.1%;上半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7億元、增長15.9%,高於全省1.4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將達到1150億元。
——開放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國家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五年成規模”目標全面實現。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河南自貿區、鄭州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先後獲得國家批覆並啟動建設。各類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全國擁有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內陸城市。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為國家戰略,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加快推進,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功能平台和科研機構成功落地,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
——現代化國際性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持續強化。鄭州被明確為全國十二個最高等級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機場二期建成投用、三期啟動建設,航線由2013年的143條增加到228條,客貨運量分別由2013年的1314萬人次、25.6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2430萬人次、50.3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6.6%、18.4%,今年上半年增速分別躍居全國大型機場第1和第2位。“米”字形高鐵加快成形,鄭萬、鄭濟、鄭合高鐵鄭州南站及配套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鄭徐高鐵和鄭開、鄭焦、鄭機城鐵開通運營。
——轉型發展氣勢強勁。三次產業比由2013年的2.3∶52.1∶45.6調整為2017年的1.7∶46.5∶51.8,實現了三產比重超過一產和二產合計、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超過高耗能行業兩大歷史性突破。成功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入選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網際網路骨幹直連點城市,建成網際網路國際通信專用通道。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3.5%,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高新技術產值年均增長12.5%。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全市新增綠地5730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3.6%,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推進,城區河道生態供水由年均1億立方米增加到3億立方米,河流水量水質明顯改善;PM10、PM2.5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0.6%和38.9%,空氣優良天數明顯增多,超額完成“大氣十條”五年考核目標。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綜合管廊試點城市,順利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複查和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
——民眾生活質量全面提升。脫貧攻堅數據質量指數達到99.99%,全市省級貧困人口由97439人減少至5731人,29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新增城鎮就業67.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4萬人。新增中國小學位20.7萬個、幼稚園學位5.7萬個。預計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3911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70元,5年年均增長分別為8%、9.1%。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抓機遇重謀劃,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開篇布局。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升了格局,改善了預期,提振了信心。堅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各項決策精神、省委工作部署與鄭州實際相結合,認真貫徹市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會精神,以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緊緊圍繞“六大功能定位、十大主攻方向、九大支撐性工程、六大基礎性工作”,全面落實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發展路徑、基本原則、工作思路、主要任務;建立並實施了總投資4.37萬億元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重大項目庫,成立了高規格領導機構,理順了工作推進機制,明確了43項重點任務;《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編制工作加快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4”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及4個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規劃和實踐體系初步構建,各項工作的推進蹄疾步穩。
(二)強措施穩運行,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把穩增長作為抓好工作的首要任務,把解決階段突出矛盾和夯實長遠發展基礎相結合,積極化解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著,重點行業過剩產能有效化解,退出鋼鐵產能165萬噸、壓減煤炭產能1573萬噸。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斷完善房地產調控措施,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市區商品住房去庫存任務圓滿完成。積極穩妥去槓桿,控制債務規模、增加股權融資,政府、金融機構槓桿率有效降低,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營改增全面落實,企業降本減負有力有效,累計為企業減負約1100億元。投資結構不斷最佳化。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由2013年的4400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7573.4億元,年均增長14.6%。民間投資由2013年的3165.4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4951.9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5.3%,年均增長11.8%。要素保障不斷強化。積極探索科學用地方式和彈性供地機制,重大項目用地得到優先保障。充分發揮政府資金槓桿作用,設立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千億元基金;累計爭取國家、省資金56.9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55.18億元;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3.44億美元,境外發債33.91億美元,全市掛牌上市公司總數從37家增加到204家,占全省40%以上。
(三)調結構促轉型,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實施轉型攻堅發展“1+5+1”政策體系,圍繞12個重點轉型產業出台推進高質量發展專案,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工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6萬億元,繼續保持中部省會城市首位、跨入全國第一方陣。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製造業智慧型化、服務化,汽車及裝備製造等四大戰略性產業占比47.1%,比2013年提高3.2個百分點;煤炭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占比40.5%,比2013年下降4.3個百分點;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達到3個。
今年上半年七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市工業2.2個百分點、貢獻率達94.1%。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成功引進上海汽車、中鐵裝備、中車軌道、比克電池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累計完成工業投資超過6000億元,竣工項目近600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達到6個,手機總出貨量超過全球七分之一,整車產能達到120萬輛。建築業轉型發展取得新突破,增加值占GDP比重從5.7%提升至7.1%,今年上半年產值同比增加21.5%。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
國家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凸顯,鄭州在全國28個區域金融中心城市中的排名躍升至第10位,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7.9%上升至10.8%,存貸款餘額均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部集聚鄭州,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邁上新台階,龍湖金融島加快規劃建設,國家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載體再獲突破,全球首個鮮果期貨品種“蘋果期貨”在鄭商所上市。內貿流通體制改革取得突破,電子商務成為發展新引擎,2017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6002億元、今年上半年增速達21.1%。
物流業發展態勢良好,今年上半年完成增加值313.8億元、增長9.6%,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達到3個。國家區域性會展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確立,會展業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文化創意旅遊業快速發展,深圳華強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運營;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帶動,旅遊接待總人數、總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7%、12.8%。大力推動市場外遷和傳統商貿業升級,中心城區及大圍合區域累計完成外遷、提升市場221家,新建和提升改造新型標準化農貿市場50家。
都市生態農業穩步發展。持續強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建成高標準農田32萬畝、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園15萬畝,新發展環城都市生態農業20萬畝、濕地農業1.1萬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持續穩居全國前列。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67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30個;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全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星級企業達到61家;首屆全國農業品牌大會、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主會場活動成功舉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2017年,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總量達到6620億元,占GDP比重72.5%、較2013年底提高2.8個百分點;完成稅收581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75%,較2013年底增加172億元、占比提高2.6個百分點;非公有制企業11.5萬家,從業人員217萬人,較2013年底分別增加3.6萬家、25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四)提品質擴成效,城市功能和承載能力持續提升。堅持以人為核心,推動新型城鎮化工作重心由“以拆開路、以拆促建”向“以建為主、提升品質、擴大成效”的重大轉變,城鄉建設全面提速,城鄉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大,市縣兩級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30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今年將達到73.5%,比2013年提高6.4個百分點。
“暢通鄭州”工程深入推進。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93.6公里、累計客運量突破7億人次;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3號線、5號線等加快建設,在建里程達到218公里。三環快速路、京廣快速路、隴海快速路、農業快速化工程(不含鐵路代建部分)等一批重大工程及407條支線路網建成通車,金水路西延、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加快建設,中心城區“井字+環線”快速路網體系已經形成,道路“微循環”更加通暢。
市域快速通道建成10條360公里,新建成環城高速出入口9個、我市環城高速出入口達到24個。豫A牌小客車免費通行繞城高速政策取得良好效果。“公交都市”創建進展順利,快速公交成網率全國領先。全國主要城市擁堵指數排名從2014年第四季度的第9位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第54位。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深入推進。各縣(市)規劃成果編制和評審、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專項規劃編制有效推進。抓好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加快實施老舊片區建設提質和示範區建設,已謀劃項目1781個、總投資12652億元,今年上半年實施項目1380個,完成投資722億元。
民眾居住和生產生活環境持續改善。大棚戶區改造加速推進,2014年以來累計動遷村莊732個,規劃安置區(項目)353個,回遷民眾74.9萬人,鄭州基本告別了中心城區城中村的時代。
全面實施安置房、保障房網簽工作,累計突破12萬套。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成功獲批全國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三年行動計畫全面啟動;圍繞“治髒、治亂、治差”,全面推行“路長制”,大力開展道路交通秩序、背街小巷和老舊社區綜合整治,城市形象較大提升。新建公共停車泊位12.5萬個。完成嵩山路等30條道路大修及76條道路(路段)中修工程。
南水北調鄭州段配套工程建成投運,受益人口680萬人。劉灣水廠等相繼建成投用,日供水能力比2013年底淨增76萬噸、達到177萬噸。滎陽國電引熱入鄭等工程建成投用,集中供熱普及率由不足50%提升至80%。南三環污水處理廠等相繼投用,污水日處理能力比2013年底淨增130萬噸,達到190萬噸,中心城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220個規劃保留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面開建。四年多來解決了82.1萬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
生活垃圾分類、“廁所革命”、樓頂整治、遊園微公園建設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新建改建農村道路1075公里;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7個、省級生態鄉鎮50個、省級生態村246個。
(五)抓改革促創新,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深化改革多點發力。以“三個率先”為導向,聚焦落實標誌性、關鍵性改革舉措,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釋放。“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開。實施“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內設審批處室由117個削減至37個,形成了一個視窗對外、一個機構履職、一枚印章簽批的“三個一”審批模式。開展“五單一網”制度改革,建立權責清單,3414個審批事項在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政務服務網系統辦理。
推行“一口受理”新機制,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累計取消繁文縟節和不必要證明事項364項,對56項保留證明實行清單管理,試點推行便民服務“同城通辦”,緩解了民眾“辦事繁”“跑多趟”問題。啟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紮實做好省“三級十同”試點,審批服務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梳理工作穩步推進。大力推進不動產登記改革,有效解決各類遺留問題,受到住建部充分肯定。紮實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i鄭州”APP上線運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全面啟動“三十五證合一”,深入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累計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5.9萬戶,年均增長19.1%,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新註冊企業3.3萬家。全市市場主體突破100萬家,新辦企業審批服務時限壓縮至4個工作日。國企改革持續深化。持續完善“1+N”政策體系,積極推進市管企業分類改革,基本完成市管企業公司制改制,市屬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有序進行。財稅體制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紮實開展。以貫徹落實新預算法為核心,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持續規範政府債務管理,市本級投資三年滾動計畫儲備庫初步建立,項目決策程式進一步規範。深化城鄉規劃土地建設管理“六統一”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政府性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工作受到國務院表彰。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圓滿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全面展開,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穩步推進。同時,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基本建立,信用環境顯著改善。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成效明顯,高新區管理體制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中原科創谷整體規劃加快推進,國家質檢中心鄭州綜合檢測基地一期正式入駐,全國第四家商標審查中心——鄭州商標審查協作中心正式落戶,國家智慧財產權集聚發展示範區、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加快建設。以智慧島為核心吸引華為、浪潮等一批龍頭企業落地,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明顯。
全省唯一基金註冊地中原基金島管理基金規模達1800億元、入駐企業79家。以戰略合作方式成立中國社科院鄭州研究院,引進中科院過程所鄭州分所、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發布“智匯鄭州”人才政策30條,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524人。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投用585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3737家。鄭開雙創走廊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有序推進。我市成功獲批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
(六)擴開放植優勢,內陸開放高地加速形成。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建設“空中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網上絲綢之路”,無縫銜接“海上絲綢之路”,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買全球、賣全球”格局初步形成。2017年全市進出口總值完成596.4億美元,是2013年的1.4倍,占全省的76.7%。招商引資規模持續擴大,四年來全市累計引進資金達到7914.4億元;“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全市對外投資中方協定出資額累計達到44.5億美元。
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智慧型終端產業入駐企業208家、投產66家,2017年手機產量接近3億部,全球重要的智慧型終端基地初步形成。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全部建成,進出口總額穩居全國第一位,第二綜保區成功獲批。“引智試驗區”“人民幣創新試點”等國家戰略平台相繼落地。區域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表彰。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建設加快推進。
五大改革專項服務體系初步構建,省級確定的160項改革創新試點任務和市定的96項改革事項完成總任務的82%,形成原產地證書“信用簽證”、政銀合作直通車、“多式聯運一單制”和跨境電商正面監管模式等多項創新舉措。EWTO核心功能集聚區啟動建設;2017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到69.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增長36.7%;鄭州成為全球跨境電商大會永久會址城市。汽車整車、肉類、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業務量穩步提升;鄭州鐵路口岸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鄭州進境糧食指定口岸經開和新鄭兩個查驗區獲批運營,郵政口岸成為全國國際郵件重要集疏口岸,鄭州成為全國第四個中歐班列運郵試點城市。
中歐班列實現每周“去八回八”常態化高頻次運營,累計開行超過1300班;今年上半年開行300班,班列貨運總量和滿載率、境內外集疏分撥範圍均居中歐班列前列。國內外影響力大幅提升。上合組織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鄭州航展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獲批為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區並成功承辦第13次中歐區域政策合作研討會,盧森堡旅遊簽證(鄭州)便捷服務平台揭牌運營。
(七)重防治促統籌,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大生態、大環保、大格局、大統籌”,以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體系為著力點,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藍天工程”深入實施。在全國地級市率先發布《“藍天”工程白皮書》,獲批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
堅持經濟與環保“雙統籌、雙促進”,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深化、細化、常態化,狠抓燃煤、揚塵、機動車、工業、“散亂污”等污染治理。10家燃煤電廠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治理,累計拆改燃煤小鍋爐1300餘台,燃煤總量消減980萬噸,治理“散亂污”企業10274家,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16.5萬輛。2017年PM10、PM2.5濃度分別降至118、66微克/立方米,實現年度“兩降一增一提升”。今年上半年,空氣品質改善幅度位居全國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16位,民眾的“藍天白雲”獲得感越來越強。“碧水工程”全面開展。
按照“安全河、生態河、景觀河、文脈河、幸福河”的建設理念和海綿城市標準,加快實施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河道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寬闊水面和兩岸綠化景觀初步形成;索須河生態景觀提升工程有序實施,牛口峪引黃工程全線開工,環城生態水系循環、石佛沉砂池至鄭州西區生態供水項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河長制、湖長制全面推行,河湖共治共管“一盤棋”治水格局逐步形成。
紮實開展“水清河美”專項治理,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任務全面完成,城市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取得積極成效。圍繞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實施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強農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重點地區重金屬總量減排,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復不斷加強。生態建設步伐加快。
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累計新造林34.2萬畝,森林撫育改造16.8萬畝,新建、完善提升各類森林公園40個,建成“兩環三十一放射”等生態廊道3950公里、市級綜合公園2個、區級綜合公園27個,龍子湖濕地公園和高鐵公園建成投用,10個萬畝以上森林公園、20個郊野公園、26處生態遺址公園加快推進,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5%,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複查。
(八)惠民生增福祉,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堅持發展為民,以辦好省市重點民生實事為抓手,著力彌補民生短板。公共財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長21.2%,達到1199.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9.2%。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把抓好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做好“轉、扶、搬、保、救”五篇文章,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6.4億元,全市建檔立卡勞動力就業3.04萬人,實現就業脫貧2.95萬人,易地扶貧搬遷6.1萬人,全市貧困發生率由2.12%下降到0.12%,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進展順利。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持續加強。持續擴大城鄉就業,累計接收高校畢業生36.5萬人,初次就業率90%以上。
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48.1萬人、759.1萬人,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完成。全市各項社會保險參保1935.4萬人項(含退休人員),今年擴面任務提前完成。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大力實施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倍增工程,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143所,新建、改擴建幼稚園183所。今年市區新建中國小校18所、幼稚園8所。強化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清華附中等一批合作項目落地建設。健康鄭州加快推進,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受到國務院表彰;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完善,醫療聯合體實現區域全覆蓋;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器官移植和兒童醫療納入省政府6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
民生保障不斷加強。城鄉低保標準穩步提高,特困供養、孤兒等救助標準增幅22%以上。新建、改擴建養老服務設施460家,新增養老床位1.48萬張。“雙擁”優撫政策全面落實。全面推行“三房合一”保障制度,新開工保障性住房56.4萬套(戶),基本建成22.9萬套,公租房實物分配入住3.05萬戶。青年人才公寓建設進展順利。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頒布實施《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大力促進公共文明素養提升行動落實。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惠民工程、精品工程深入實施。文藝創作持續繁榮,我市躋身全國最愛閱讀城市行列。
成功舉辦世界摩托艇錦標賽、國際攝影大賽等活動。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文博藝術中心、市民活動中心、現代傳媒中心加快建設,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95%以上。傳承歷史文脈、彰顯文化特色的商都歷史文化區、古滎大運河文化區、百年德化歷史文化街區、二砂文化創意園等“四大文化片區”加快建設。成功創建國家首批文化消費試點城市。“掃黃打非”工作進入全國先進城市行列。國家衛生城市通過複審。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同時,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信訪穩定、社會治理等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上升。
四年多來,我們自覺執行人大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議案23件、建議2433件,辦結率100%、滿意率99%;政協提案3115件,辦結率100%、滿意率99%。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政府自身建設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設。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外事、僑務、對台、統計、史志、氣象、地震、社科研究、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四年多來的變革是歷史性的、全方位的,變化有目共睹,奮鬥凝聚艱辛。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一心、開拓奮進的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戰勝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我們取得各項成績的根本所在。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公安民警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鄭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鄭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回顧過去,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調整正處於新舊動力轉換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工業中傳統資源型產業比重仍然較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支撐作用還有待提升;城鄉發展方式粗放、建設任務艱巨,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的快速發展,城鄉二元結構、“大都市病”問題亟待解決;創新基礎相對薄弱,高層次的科教機構和創新型、開放型人才相對不足;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仍很嚴峻,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事業存在短板,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熱點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依然繁重;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仍然不容忽視,等等。對此,我們一定勇於擔當,切實解決,決不辜負人民重託!
二、今後五年的目標任務
今後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央明確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把鄭州定位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要求鄭州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目標邁進。特別是隨著“三區一群”等重大國家戰略的落地實施,鄭州為內陸地區擴大開放探索路子、為中部崛起提供支撐的責任更加重大。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推動鄭州大都市區建設,要求鄭州在高質量發展上主動作為,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上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鄭州的使命更加光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鄭州更好更快發展,發揮好省會城市的率先帶動作用,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更大貢獻,讓人民民眾享受到更多的發展成果,是時代賦予鄭州的歷史使命。
今後五年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和鄭州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奮發有為總要求,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突出高質量發展,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以“三區一群”建設為引領,以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為方向,堅持“四重點一穩定一保證”工作總格局,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創優勢、增實力、補短板、能抓住”工作方針,加快建設具有發展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努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為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做出省會城市應有的貢獻。
根據市十一次黨代會和市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會提出的奮鬥目標,建議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國際樞紐地位基本確立,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框架體系基本形成,高質量、高水平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並乘勢而上全面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中原更加出彩的輻射帶動和全國大局的服務支撐作用更加彰顯,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綜合實力更加雄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三區一群”戰略深入實施,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融合化水平顯著提高,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在確保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7%以上,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縣域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邁出更大步伐,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社會文明程度、文化軟實力顯著提高。
——經濟體系更加最佳化。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構建,高效市場體系更加完善,良好生態體系初步建立,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平衡性、適應性、靈活性顯著增強。
——環境質量更加向好。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決定性成效,PM10、PM2.5平均濃度達到省控目標;水環境質量根本改善,土壤環境質量逐步好轉,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4%;新增供熱面積25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2%、森林覆蓋率達到35%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5平方米,鄭州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宜居,生態更美好。
——社會事業更加發展。就業、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新型住房保障體系、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民生保障網進一步織密扎牢。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全市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城鄉居民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居民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全面改善,人民民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社會治理更加高效。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增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取得明顯成效,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型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安全發展環境更加鞏固。
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做到“四個服從”,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站穩民眾立場,堅持民眾路線,所有工作都要圍繞讓人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來謀劃實施,讓決策部署更加符合鄭州實際、更加符合民眾願望,以務實為民的實際行動凝聚人心、匯聚民力。
三是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聚焦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鄭州製造向鄭州創造轉變、鄭州速度向鄭州質量轉變、鄭州產品向鄭州品牌轉變。
四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強化“三區一群”引領帶動作用,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擴大開放增強外源動力,通過強化創新催生新生動力,著力構築鄭州發展新優勢。
五是堅持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實踐體系。市委明確的“四重點一穩定一保證”工作總格局,堅持目標、問題“兩個導向”和“創優勢、增實力、補短板、能抓住”工作方針,“十大主攻方向、九大支撐性工程、六大基礎性工作”工作部署,“黨委加強領導、政府充分履職、人大政協共同參與的責任明晰、工作有序、運轉高效”工作推進機制,是我市從實踐中探索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實踐體系,我們必須堅持好、完善好、運用好。
三、2018年四季度重點工作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工作的起步之年。前三季度,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同時,實現各項工作任務與時序同步推進,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四季度,我們將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和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部署的重點工作,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努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
綜合考慮前期發展趨勢和下步工作導向,建議2018年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以上,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生產總值達到2%,空氣優良天數200天以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指標完成國家、省下達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四季度要突出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全面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打好三大攻堅戰是重大政治責任,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我們將集中力量、堅決打好打贏,確保完成年度攻堅任務。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切實增強風險意識,紮實開展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等專項行動,配合做好影子銀行等風險防範工作。摸清政府債務及隱性債務底數,嚴格落實債務風險化解措施,穩妥化解累積的債務風險,有效規範舉債融資,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切實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防範化解企業風險和房地產風險,系統開展“問題企業”“問題樓盤”排查化解,切實加強房地產市場秩序綜合整治。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緊緊圍繞“一手抓脫貧攻堅掃尾,一手抓脫貧成效鞏固提升”目標,繼續以“N+2”脫貧計畫為主線,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持續在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提升精準幫扶實效、補齊短板、凝聚合力上下功夫,確保除政策性托底外的3119人存量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落實省委部署,紮實做好對口幫扶貧困縣工作。
堅決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緊緊圍繞年度目標任務,堅持精準施策、標本兼治,按照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畫和年度攻堅戰“1+10”方案部署,強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認真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省委、省政府環保督察交辦問題的整改工作。紮實推進清潔取暖國家示範城市建設,力爭煤炭消費總量再下降245萬噸;堅持控“塵”、控“煤”、控“排”、控“車”、控“油”、控“燒”並舉,強力推進源頭治理。突出抓好重點區域治理、重點時段管控、重污染天氣應對,堅決杜絕環保“一刀切”行為,推動經濟與環保雙統籌、雙促進。大力實施水污染防治。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三年攻堅戰,堅持全域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
加強城市飲用水源地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保護,開展城市重點河流水質提標整治,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工程,建成區內河流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國控斷面I—III類水質比例總體達到53%以上,全部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推進實施土壤污染防治。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年底前完成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工作,開展建設用地污染狀況普查。加強農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確保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不低於90%、重點行業的重點重金屬排放量實現“零增長”。
(二)高質量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把握“以建為主、提升品質、擴大成效”的階段性任務,堅持“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縣域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工作主線,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高質量開展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著力構建“雙城引領、多組團、多節點”的大中小城市、中心鎮和特色村鎮合理布局的城鎮體系。加快推進《沿黃河南岸生態文化帶空間規劃》《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重點規劃的編制報批工作。加快“1+4”鄭州大都市區規劃統籌,規劃啟動鄭開雙創走廊等重點產業帶和生態帶重大工程,全面開工機場至許昌市域鐵路,重點推進鄭汴、鄭許一體化,鄭新、鄭焦深度融合發展。統籌謀劃中心城區與周邊組團新區、縣(市)的聯動融合,推動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啟動科學大道科學谷核心區建設。
進一步強化現代化國際性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配合做好鄭濟、鄭萬、鄭合高鐵建設,加快推進鄭州南站及配套建設。全力推進新鄭機場至鄭州南站城際鐵路等項目建設,啟動占楊、薛店鐵路物流基地建設。高質量編制新一輪《“暢通鄭州”規劃白皮書(2019—2021)》,完善高速公路等骨幹路網規劃,加快構建以捷運、快速路網為主體的城市立體交通體系。加快“軌道上的鄭州”建設,力爭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儘早獲批;年底前,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等線路主體結構完成,5號線實現空載試運行,全面推進6號線市政配套工程建設;力爭軌道交通累計客運量突破7.5億人次。
加快推進“井字+雙環”城市快速路網、中心城區和外圍組團連線通道建設,加快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農業路鐵路代建段等重點工程建設,確保北三環東延高架主線、東三環隧道建成通車,力爭金水路西延主線貫通;打通一批支線路網。加快環城貨運通道建設,開工建設國道310鄭州西南段改建工程、省道312鄭州境改建工程,加快推進國道310中牟境改建工程,建成國道107鄭州境東移(一期)工程。確保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創建成功;加快推進公共運輸城鄉一體化,研究推行域內高速公路快速高效通行措施。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大力實施水電氣暖污等基礎設施擴容提質,開工建設橋南水廠、龍湖水廠,侯寨水廠具備通水條件,新增日供水能力10萬噸。推進西氣東輸薛店分輸站—航空港區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加快新力電力“熱電外遷”,力爭年底前建成投運;推進裕中電廠“引熱入鄭”集中供熱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增供熱500萬平方米。完成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一期、南三環中水公園等污水污泥處理工程建設。加快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圍繞“兩個大頭落地”目標任務,加快安置房建設及民眾回遷安置進度,10月底前已規劃安置地塊全部實現實質性開工,確保全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房2.15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6萬套、回遷民眾20萬人、網簽安置房8萬套以上。提升安置房建設品質,同步做好市政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確保與安置房同步交付使用。加快青年人才公寓建設,二期2萬套全部開工。
深入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加快老舊片區建設提質和示範區建設,按照“共同締造”理念,重點探索組織運作、資金籌措、項目建設和長效管理“四個機制”,最終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把老舊片區建設提質建成民心工程、民眾滿意工程。加快推進城市“雙修”、綜合管廊、城市設計、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建設;新建公共建築全部落實綠色建築標準。
強力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圍繞理念、職能、機制轉變和標準提升“三轉一提”,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推動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路長制”管理模式,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安全、整潔、有序、文明的城市環境,營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共建共享共治的濃厚氛圍。對市區192條道路(路段)開展大中修,對71條支路背街實施改造提升,實現機掃作業路段全覆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完成東、西餐廚垃圾廠建設,年底前分類覆蓋率達到3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新建公共停車泊位不少於5萬個。加快推進“廁所革命”,中心城區新建公廁1200座,升級改造765座。加大共享腳踏車、渣土運輸車等特殊車輛綜合治理。以“潔化、亮化、美化”為目標,強力推進樓頂整治工作。外遷或提升大圍合區域商品交易市場31家。
全面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堅持“善政、惠民、興業”的建設方向,按照《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工作推進方案》,加快實施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醫療、智慧停車、智慧社區、智慧政務和“一卡通”“i鄭州”等重點示範套用項目,不斷滿足社會公眾對高品質智慧生活的需要。
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紮實做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工作,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開展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村公共服務試點工作,加快城鄉融合共享特色田園鄉村綜合體建設;高標準高水平推進美麗鄉村試點村項目30個。全面清理整治以設施農業名義開發建設“大棚房”等違法占地行為,確保我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省政府下達的目標。
(三)高質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論述,以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圍繞12個轉型升級產業、5個重點攻堅產業,集中力量在觀念、結構、體制、創新等四個方面實施攻堅。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以建設中國製造強市為引領,加快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持續提升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等六個千億級產業能級,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向中高端邁進。
突出招大引強和項目建設,爭取再簽約引進一批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重大項目;加快推進151個市級、376個縣區級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400億元。持續推進“三大改造”,力爭全年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技術改造700家。實施工業研發投入三年倍增計畫,完善製造業創新體系。深入實施企業家領航計畫、大企業培育和百家高成長性企業三年倍增計畫,全年力爭新增百億元企業2家、規模以上企業150家。積極創建全國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城市,加快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加快鄭州信息安全產業基地建設,推動1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1000家企業上雲平台。
加快鄭州軍民融合產業創新基地、河南(鞏義)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實施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1+N”系列政策,強化開發區、縣(市)和上街區工業主導地位,加快主城區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型化、融合化、綠色化邁進。注重產業集聚區提質增效,突出抓好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綠色集約、產城融合“四大發展”任務,確保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10%。
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加快服務業“兩區”建設,壯大產業規模、形成集群優勢,提升業態檔次。以消費升級為導向,力爭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5%。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力爭全年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100億元。加快中原基金島建設,基金管理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加快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建設,力爭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信通院、紫光雲數等項目年內落地。加快建設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做大做強冷鏈、快遞、電商等特色物流,壯大物流業總部經濟,深入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為現代物流業成為我市新經濟成長點和產業支撐打下堅實基礎。持續推進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實施“沿黃旅遊帶”、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宋城·黃帝千古情等重大項目。以我市獲批全國住房租賃試點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加快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推動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抓好《加快建設鄭州健康養老產業實施方案(2018—2020)》貫徹落實,推動健康養老產業繁榮發展。
做優都市生態農業。加快都市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綠色標準化可追溯“菜籃子”、綠色食品加工業提升、生態農業建設和休閒農業星級農莊創建四大工程,著力提升速凍食品、麵製品、肉製品等六大優勢產業,力爭全年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到2150億元,全市休閒農業營業收入達到38億元,接待人次超過3400萬。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紮實貫徹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大會精神,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讓非公有制企業享受到更多政策紅利;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努力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提質發展、高質量發展。
(四)高質量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把鞏固提升開放優勢作為戰略突破口,加快構築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持續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動力活力。
加快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搶抓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機遇,高質量建設“三條絲路”、無縫銜接“海上絲綢之路”,高標準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系,高水平建設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高密度集聚開放創新資源,高品質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著力把鄭州建設成為國家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強力推進開放平台建設。加快機場三期建設,紮實推進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開通鄭州—盧森堡洲際直飛客運航線,確保新鄭機場全年客貨運吞吐量分別突破2700萬人次、55萬噸。加快在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全國重要的飛機租賃業集聚地;積極推進鄭州國家通航產業綜合示範區建設,高標準構建以上街機場為平台的通航機場群網。
加快《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空間布局規劃(2017—2035)》編制工作。紮實落實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256項改革試點任務,力爭形成一批創新經驗並複製推廣,積極申建自由貿易港。加強各類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力爭汽車口岸二期主體建成,全面落實推進7×24小時通關制度。加強鐵路口岸與沿海港口合作,建設東向、南向等海鐵聯運國際通道。推進中歐班列(鄭州)創新發展,力爭全年開行650班以上。加快鄭州國際陸港第二節點規劃建設,形成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陸港金橋”。
深入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高水平建設EWTO核心功能集聚區。以第13次中歐區域政策合作研討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貿易便利化高級研討班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對外合作。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聚焦產業發展關鍵領域,著力在集聚區建設、價值鏈提升、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構建“四位一體”招商網路,確保73個“五職”招商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
大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積極推進“一谷一中心、五區二十園”建設,加大推進核心區人事、薪酬等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及時總結改革經驗,適時向全市推廣。探索創新區域產業發展合作共贏模式,新引進培育國內外知名技術轉移機構2家,新建科技公共服務平台5家,確保全市研發經費支出大幅提高,力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5.7萬件、2.6萬件。力爭全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00家,引進領軍人才和高層次緊缺人才200名,培育企業建設省級各類創新平台100家。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質量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雙創”示範基地,繼續實施眾創空間倍增、創客育引等六大工程,全年新建各類創新創業載體20個,新增入孵企業(團隊)1000家。
(五)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積極主動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動重點難點任務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實政府機構改革相關任務。貫徹中央、省委、市委機構改革決策部署,最佳化政府機構設定和職能配置,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等重點行業過剩產能,完成省下達的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淘汰全部不符合要求的落後產能。妥善分流安置職工和處置資產債務,妥善處置特困企業。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落實好優惠政策,建立降成本長效機制,著力降低企業融資、制度性交易、人工、要素、物流等成本。加快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
圍繞世界銀行10項重要指標,大力實施“企業開辦註銷”提速等十大專項提升行動,力爭用2~3年時間,使我市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各領域營商環境便利度全面進入國內先進行列,跨境貿易、開辦企業等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鄭州建設成為國際接軌、國內領先、中部一流的營商環境新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紮實做好“三級十同”梳理規範,對照省級通用目錄和事項清單,按照“N±X”要求,10月底前梳理完成市縣鄉目錄和清單。持續推進“一網通辦”,按照“真聯、真通、真辦”要求,全面對接省政務服務網,確保10月底前所有非涉密依申請行政權力事項80%以上實現網上申報,年底前所有非涉密事項開通網上申報。
力爭年底前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交易與登記全流程5個工作日以內,確保超前完成省定改革目標。提升實體大廳建管水平,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和“應進必進”原則,確保部門、事項、人員順利實現集中進駐,全面實施“容缺受理”“一口受理、集成服務”,為民眾辦事提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一站式”服務。深入推進國企改革。緊緊扭住“殭屍企業”處置“牛鼻子”、持續加大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力度、全面加快市直部門監管的市屬企業改革、緊盯市管工業企業改制退出目標任務,持續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企業組織結構改革和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同時,積極做好財稅體制、投融資體制和農村綜合改革;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六)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大力度、更實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切實讓民眾不斷感受到生態環境的改善。最佳化生態功能布局。統籌考慮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劃定“三區三線”,著力打造“三圈、一帶、九水、三十一廊”的網路化生態空間格局。持續加快生態綠化建設。推進實施沿黃生態防護林帶景觀提升、濕地生態系統修復保護、生態廊道網路提升等工程;加快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鄭州野生動物園、鄭州新植物園、西流湖公園等公園遊園建設;加快鄭東新區象山等九大山體公園建設;提升提質全市公園和樹木園,不斷提高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覆蓋率。
紮實推進生態保遺工程。切實抓好水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深化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以一河一湖一策為抓手,實現管水治水常態化長效化。年底前,賈魯河綜合治理藍線工程基本建成,綠線工程綠化、鋪裝等工程全面啟動;牛口峪引黃、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和石佛沉砂池至鄭州西區生態供水等水源工程建成通水;力爭鄭州市西水東引工程開工建設;積極謀劃鄭汴洛水系連通等大水源工程,著力構建“循環通暢、豐枯調劑、蓄泄兼籌、多源互補”的現代水系。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繼續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探索開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工作,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七)高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結構性民生問題、實施普惠性民生工程、辦好緊迫性民生實事,努力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進展。紮實辦好重點民生實事。強化責任意識和為民意識,對承辦的省市重點民生實事進展情況開展“回頭看”,確保到年底各項任務不折不扣完成。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去產能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確保全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萬人。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支持老齡事業、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兜牢民生底線。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進一步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推行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深入推進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加快教育衛生事業發展。繼續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著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監管弱等問題;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30所以上,開工建設普通高中學校4所,逐步消除“大班額”,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攻堅二期工程。加大市屬高校建設支持力度,確保鄭州師範學院通過教育部合格評估;加快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支持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
統籌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和醫療聯合體建設,全面推動家庭醫生智慧型化簽約服務;加快兒童、器官移植等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支持中醫藥傳承發展,最佳化健康服務供給模式。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全力推進商都歷史文化區等“四大文化片區”建設,確保年內全部具備實質性開工條件;高標準加快建設鄭州中央文化區(CCD),要搶抓工期,全面加快“四個中心”建設,確保到年底,奧體中心、市民活動中心和美術檔案史志館、大劇院項目完工,博物館、報業大廈完成外立面裝修,廣播中心主體結構封頂、電視中心完成地下工程;市民文化服務區南區等20項續建項目完成,同時儘快啟動北部片區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確保80%以上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統籌推進全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申報工作。
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管理,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做好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籌備工作,積極申辦國際A級體育賽事。持續加強社會治理。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持續做好反恐體系建設、社會治安、信訪穩定、安全生產、食藥安全等工作,加強網際網路管理,強化矛盾排查化解,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加強國防動員、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駐鄭解放軍、武警部隊建設,深化“雙擁”共建工作。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宗教和諧和睦。全面做好統計、審計、地方志、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科研究、檔案管理、防震減災、援疆等工作。
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確責任,細化方案,嚴明措施,切實把中央、省委巡視反饋的“統籌協調力度不夠、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未形成強勁勢頭”等9個方面18項具體問題、國務院大督查中發現問題、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反饋問題整改到位。同時,按照市委決策部署,及早謀劃明年工作。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邁向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需要我們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未來五年,新一屆政府將勤勉履職,銳意進取,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深入推進職能轉變,加快建設順應人民民眾期待、適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要求的新時代人民滿意政府。
(一)加強政治建設,增強“四個意識”。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四個服從”,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動中央方針政策、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鄭州落地生根。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在推動發展、服務人民中提升工作水平。
(二)堅持依憲施政,推進依法行政。嚴格遵守憲法法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履行職責,深入實施“七五”普法規劃,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能力。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有權不可任性,用權必受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輿情應對,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民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主動聽取各方面意見,真正使政府工作體現人民意願、結果由人民評判。
(三)恪守公僕本色,堅持廉潔底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根本追求。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健全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從嚴查處侵害民眾利益行為,保持懲治腐敗“零容忍”高壓態勢。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防止“四風”反彈回潮,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症。加強巡視巡察和審計結果運用,暢通社會監督、媒體監督渠道,加大對權力運行的規範制約。嚴格執行廉潔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著力打造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態。
(四)加快作風轉變,強化責任擔當。聚焦解決動力不足“不想為”、能力不足“不會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等突出問題,切實增強政府工作人員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大力教育引導公務員在其位、謀其政、乾其事、求其效。圍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激發廣大公務員見賢思齊、積極作為。大力加強幹部隊伍思想教育,強化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培訓,注重培養專業作風、專業精神,涵養擔當作為的底氣和勇氣,著力增強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能力,努力以新擔當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各位代表!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實現偉大目標需要堅忍不拔的努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盡職盡責為鄭州謀發展,在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奮力譜寫鄭州高質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