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一、2007年工作回顧
  2007年,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圓滿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年實現本市生產總值6765.4億元,增長14.7%;人均GDP在內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萬美元,達到10628美元。在中國社科院等權威機構公布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城市綜合競爭力等評估報告中,深圳均名列內地城市榜首。
 (一)效益深圳建設邁上新台階。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GDP達3.46億元,比上年提高0.48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一年淨增157億元,達658億元,增長31.4%;對中央財政的貢獻大幅增長78.9%,上劃中央收入突破2000億元,達2112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89.8%,提高3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10.4%。萬元GDP能耗在不到全國平均水平一半的基礎上繼續有所下降;萬元GDP水耗27.7立方米,下降7%,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6.9%和4.7%,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8.9%。循環經濟推廣月活動和建築節能示範試點全面展開,我市被確定為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和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及大型公共建築節能檢測示範城市之一。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工業保持平穩增長,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0.1∶50.9∶49.0。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270.1億元,增長15.1%。高新技術產品產值7598.8億元,增長20.5%,其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占58.6%。產業高端化取得突破性進展,中芯國際在深圳設立南方總部並投資建設8英寸和12英寸積體電路晶片生產線項目,深超光電第5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廠房封頂,深圳IT產業正式告別缺“芯”少“魂”的歷史,躋身國內積體電路和新型平板顯示生產發展的前沿地帶。國內最大的外商投資生物製藥項目賽諾菲-巴斯德流感疫苗項目正式簽約。世紀晶源化合物半導體、意法半導體封裝測試等一批高端項目推進順利。產業適度重型化成效顯著,比亞迪汽車研發中心建成啟用,F6汽車正式下線,哈飛、標緻合資項目積極推進,汽車產業集群及相關產業鏈初步形成。優勢傳統產業集聚基地建設加快。
  金融業步入新一輪加速發展軌道。全市金融企業實現稅前利潤759億元,增長超過2倍,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四大金融產業基地開工建設,32家中小企業成功在境內外上市,我市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掛牌的上市公司已達22家,占全國的10%。成功發行全國首隻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平安保險成為我市首家躋身世界500強的本土企業,在我國世界500強非國有企業中排在首位。
  高端服務業和總部經濟加快發展。完善了高端服務業和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物流業創下兩個2000萬的佳績,深圳港貨櫃吞吐量達到2110萬標箱,機場旅客吞吐量2062萬人次。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內資本金最大的新興壽險公司生命人壽公司總部遷入我市,陽光保險集團公司註冊成立,南方電網保險公司、國際公司落戶深圳。商貿、旅遊、會展等服務業健康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5億元,增長14.6%;接待過夜入境遊客 831.3萬人次,增長16.6%。全年共舉辦各類展會72個,平均每5天一個展會,初步形成了與四大支柱產業相配套的展會體系。
 (二)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我市與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省政府分別簽署協定,共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信息產業基地自主創新示範城市和智慧財產權強市,並被國家有關部委確定為綜合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創建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3.34%。在國內率先出台地方智慧財產權指標體系,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加大。全市專利申請量達到35808件,增長20.5%,其中發明專利19198件,增長31.7%,連續兩年居全國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2170件,增長30.6%,占全國總量的39.8%,連續四年居全國首位。新增“中國名牌產品”22個,“中國世界名牌產品”1個,“中國馳名商標”4件,廣東省著名商標32件,均居全國、全省前列。其中我市擁有的中國世界名牌數量占全國的三成,居內地城市第一位。華為、中興、邁瑞公司的三項技術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成功繪製第一個完整的中國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7大研究平台正式啟動。與香港簽訂“深港創新圈合作協定”,共同建設一個跨城市、一體化的區域創新體系和產業聚集帶,去年深港兩地共同投入資金5500萬元,支持創新項目53個。成功舉辦2007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搭建起引進國際化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新橋樑。
  (三)城市現代化建設呈現新面貌。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45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714.1億元,增長11.6%。一批事關城市長遠發展和提升輻射力、競爭力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廣深港客運專線、廈深鐵路正式動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掀起高潮,軌道交通二期工程5條線路全面開工;深港西部通道、福龍路、南光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鹽壩高速公路C段、深鹽二通道等工程加快推進,南坪快速路二期、丹平快速路一期、沿江高速、205國道改造等項目動工建設;大鏟灣港區正式開港,一個現代化新港區正在形成。全市新建成5個貨櫃泊位並投產使用,銅鼓航道一期工程完工,深圳港的國際貨櫃樞紐港地位進一步鞏固。機場飛行區擴建工程進展順利。
  資源能源保障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東江水源二期、北線引水工程、鐵崗水庫擴建、公明供水調蓄工程等一批水源、水庫工程建設加快,大鵬、梅林等支線工程基本完工。有效整合特區外水資源,加強全市水源的統一管理和科學調配,全年供水量超過18億立方米,在枯水之年保證了生產生活正常用水。全年投入40多億元加強電網建設,貴廣二回直流配套工程等一批輸變電關鍵項目完工投產。與南方電網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積極爭取省網用電支持,鼓勵地方機組發電,實施錯峰用電和節能節電措施,在電網最高負荷突破1000萬千瓦的情況下基本保證了城市電力供應,成為全省供電形勢最好的城市之一。加強與成品油供應商的協調合作,成品油市場供應基本正常。廣東大鵬LNG一期增量工程竣工,深圳LNG項目完成選址,爭取西氣東輸二線向我市供應天然氣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城市天然氣利用、天然氣轉換等工作加快推進。糧油等重要物資儲備體系逐步健全,城市運行的安全保障能力大大增強。
  城市規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高起點規劃建設光明新城、龍華新城、大運新城和坪山新城,拉開城市發展布局,特區內外一體化建設呈現新局面。描繪未來十年建設藍圖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各層次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進,地下空間利用規劃取得積極進展。與香港聯合成功舉辦第二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基層基礎年”和“城市管理年”活動走向深入,城中村和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查,違法建築查處工作繼續保持了高壓態勢,戶外廣告整治成效明顯,“重民生,保水缸”專項行動強力推進,閒置土地清理工作有效開展,覆蓋全市的數位化城管系統全面建成。高質量完成一批重點道路改造工程,深南大道更加安全暢通、更加賞心悅目,成為城市的靚麗風景線。適應城市管理轉型要求,市政府代表團和10個專項小組大規模赴新加坡深度學習考察先進城市管理經驗,考察成果轉化成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3年行動綱領以及9個行動方案、80個具體工作項目,計畫通過三年時間的持續推進,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內涵。
 生態市建設全面啟動。認真組織實施《關於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市的決定》,成為首個“國家生態園林示範城市”。“藍天行動”成效顯著,在全國首批實現了燃煤機組全部脫硫,電廠“油改氣”工作加快推進,南頭半島、清水河等重點片區空氣污染治理工程初見成效,南頭半島二氧化硫年日均濃度下降18%。國Ⅲ排放標準全面實施,機動車尾氣污染減輕。治污保潔工程強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加快,新建污水主幹管網140公里。持續推進特區內河道生態景觀建設和跨市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五河一湖"治理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99.4%。
  (四)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市屬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轉換內部經營機制實現新突破,做大做強一批企業集團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建設試點進展順利,市屬國有企業利潤總額超過2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各項經濟效益、質量指標均位居內地大城市前列。實施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程,111家民營領軍骨幹企業獲得認定和重點扶持,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改善。
  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全面完成,轉企的事業單位和劃轉的黨政機關所辦企業已納入規範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中,結束了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辦企業的歷史。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法定機構試點有序推進,公共服務開始朝著標準化、均衡化、普惠化方向發展。居住證制度試點工作順利完成,鹽田區逾19萬人成功申請了集勞動社保、計畫生育、教育、公共運輸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功能於一卡的居住證。進一步完善了社會組織管理,推進公民社會建設。實施社工工作試點,更好地滿足個性化的社會服務需求。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加大。以創新的體制設立光明新區,探索城市化與工業化良性互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模式。完成非行政許可清理,非行政許可事項減少到348項,減幅達50%。出台《深圳市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在6區和16個政府直屬單位開展績效評估試點。建立政府部門責任檢討及失職道歉制度,加大行政問責力度,203人和37個單位被追究行政過錯責任。完成全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全面整合各類政府性專項資金,清理預算單位自有賬戶結餘資金,財政性資金統籌調度、統一管理得到加強。公安專業化改革有序推進,一線執法力量加強,警隊的整體戰鬥力提高。城市街道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通過整合行政資源,完善執法機制,初步解決了多頭執法、權責分割、執法效率不高、基層執法薄弱等問題。開展聘任制公務員制度試點,公開招聘首批聘任制公務員。
  政府行政執行力明顯提高。強化政府目標管理,擴大了部門責任“白皮書”制度實施範圍,根據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分解的169項重點工作較好完成。成立深圳市行政電子監察評價中心,充分發揮市行政服務大廳在機制創新和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建立統一受理、協同辦理的工作機制,提高了審批效率,行政審批效能測評名列全省第一。市政府會議、發文減少15%的目標基本實現。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在人大的監督和支持下開展工作。加強與人民政協聯繫,完善與人民民眾聯繫渠道,提高了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辦理市人大重點建議2件,人大代表建議533件,政協提案605件,代表和委員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99%以上。堅持依法治市,切實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制定和修訂政府規章15項,提請人大通過和修訂地方法規8項。
  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企業“走出去”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務體系,越南中國(深圳)經貿合作區項目紮實推進,深圳企業境外協定投資額增長32%,對外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增長54.8%。外貿出口結構和引進外資結構得到最佳化,外貿進出口總額2875.3億美元,增長21.1%,其中外貿出口總額1684.9億美元,增長23.8%,實現出口總額十五連冠。全市WTO事務工作體系基本形成,進出口產業損害預警系統投入運行。首次編制《深圳市對口合作與服務全國"十一五"規劃》,與湖南、江西簽訂經濟社會合作框架協定,建立了一批異地深圳工業園和產業轉移園,與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華南地區在基礎設施、能源、勞務等方面的合作全面加強。
  深港、深澳合作進入歷史最好時期之一。按照中央要求圓滿完成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各項工作,胡錦濤主席親自為西部通道開通剪彩。深圳灣口岸和福田口岸正式開通。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了“1+6”合作協定,形成了更緊密的合作關係,與澳門建立雙方高層溝通協商機制,深港、深澳全方位合作深度推進。
  (五)和諧深圳建設取得新成果。全市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達到528.3億元,占一般預算總支出的72.6%。政府投資項目中民生領域總計投入200.6億元,占政府投資總規模的71.8%。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870元,繼續居內地大城市首位。積極打造充分就業城市,建立了“零就業家庭”滅零工作長效機制,全年幫助3萬多名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全市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29%的較低水平。政府對每個少兒每年補貼75元建立少兒醫保制度,從而在全國率先初步實現“全民醫保”。實施《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擴大保障範圍,提高保障水平,勞務工醫保住院起付線降低100元,勞務工醫療保險門診藥品目錄由1200種增加到1841種。勞務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95萬,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75萬,均居全國首位。出台加強住房保障的系列政策,在全市範圍內強力開展政策性出租住房清退工作,共清退政策性出租住房1899套。住房保障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房地產價格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打擊惡意欠薪取得成效,農民工就業管理服務加強,被評為“中國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十大城市”之一。最低工資標準和低保標準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4.1%,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全市教育經費投入128.8億元,其中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93.8億元。新增中國小學位3.27萬個,並逐步建立起學校設施和生均經費標準化配置制度,全市210所學校開展互助共建,教育均衡發展取得成效。非戶籍人口子女就讀管理進一步規範,全市義務教育新生17.2萬人中,非戶籍人口子女占68%。民辦教育規範發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加快,南方科技大學正式啟動建設,市屬高校改擴建工程和教學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大學城科研和人才培養能力提升。公共衛生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社區健康服務制度進一步完善。財政補貼3.9億元規範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醫療服務總體價格水平下降8.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質量穩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舉辦一系列高水平的文藝演出和品牌文化節慶活動,市屬公益性文化場館免費向社會開放,深圳音樂廳落成開業,文藝精品創作喜獲豐收,《親情樹》等4部作品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成功申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各項籌備工作和場館建設全面推進,大運文化節拉開帷幕,順利舉辦了一批國際高端賽事。
  根據市民和人大代表的建議,政府制定實施了公交降價與公交補貼方案,財政每年補貼6億元左右,使市民刷卡乘車的費用平均下降25%以上。對實施初期出現的一些問題,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協調,並加快特區外公交企業重組和資源整合。目前公交降價的各項措施已基本落實,降價幅度和市民優惠數量已達到預期目標。
  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全市刑事案件下降5.5%。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及時處理涉及民生的信訪突出問題,積極推動“大調解”體系建設,加強城市應急、“三防”等工作,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穩步推進食品安全“五大工程、四大體系”建設,加強菜籃子食品生產、加工、流通管理,對生豬生產和基地回流農產品實施補貼,穩定了生豬等副食品的市場供應,較好地保證了市民生活需要。財政還拿出1000多萬元對低保戶和市屬大中專院校學生進行補貼。全市最大的菜籃子工程深圳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動工建設。大力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順利通過國家檢查,全市食品中毒事件下降36.8%。加強市場監管,深入開展"清無"行動,專項打擊黑網咖、非法營運、套牌車等違法行為,平穩完成2000輛計程車投放工作,平衡了市場供求關係,市民“打的難”問題有所緩解。市財政安排1000萬元啟動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事故下降20.1%,死亡人數下降5.1%。在"全國宜居城市"和城市生活質量評比中,深圳均名列第一。
  社區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社區信息化工作全面推進。人口和計生工作加強,流動人口政策生育率提高9.57個百分點。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外事、僑務、港澳台務、民族宗教、統計、檔案、民防、氣象等各項事業都取得新進步,連續第四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光榮稱號。
  (六)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民生實事全部按時完成,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新建124家社康中心、343座垃圾轉運站,建成104個社區公園;全市勞動契約簽訂率達到92.5%;新增政策性住房用地60.5萬平方米,開工、在建2.82萬套經濟適用房和公共租賃房,可供租售量達6006套;少兒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3.5萬;特區外96所原村辦國小設備設施配置全面完成,財政補助經費1.7億元,校舍改擴建工程全面啟動;兩家豆製品廠主體工程完工、三家大型屠宰場開工建設、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率達到50%;特區內建成區基本實現500米公交全覆蓋,特區外建成區500米公交覆蓋率達到65.7%,福田交通綜合樞紐換乘中心建成投入使用;12345政府公開電話系統正式啟動。
  各位代表,今年春節前後,我國南方一些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面對這場重大考驗,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急動員、周密安排,安全妥善地完成了春運工作任務,全力支持和配合湖南、湖北、貴州等災區的抗災工作,鼓勵和幫助數百萬來深建設者留在深圳過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春節期間全市居民生產生活秩序井然,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讓全市人民度過了一個充滿愛心、歡樂祥和的春節。這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體現了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執政理念,體現了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和衷共濟、共赴時艱的強大凝聚力!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深感成績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和外地來深建設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各省區市駐深單位,駐深解放軍、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深圳建設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要適應經濟發展規律,在調整中科學把握好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和產業發展的消長平衡,難度很大。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下降、物價持續上漲等問題也不容忽視;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區外基礎設施、環保設施、市政管理、公共服務欠賬較多,城市化三年過渡期結束以後體制機制轉型任務很重,促進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仍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三是一些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居民收入在社會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資源和環境壓力較大,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四是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基礎工作不夠牢固,各種事故隱患沒有得到根本消除;五是政府部門的戰略視野、工作標準、管理和服務水平離國際化城市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民主法治建設有待加強,一些公務員的精神狀態、工作作風、綜合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六是人口總體素質不高,高端人才、技能型人才缺乏,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採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新的要求新的形勢新的目標
  2008年是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年。這是全市上下按照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滿懷信心闊步前進的開局之年,是深圳高揚經濟特區旗幟,繼續敢為人先、大膽探索、改革創新、爭創一流的奮鬥之年,是深圳以“特”的意識、“特”的思考、“特”的措施,率先探索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式,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的破冰之年,也是深圳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新一輪大發展大跨越的啟動之年。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深圳未來的發展寄以厚望,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倍受鼓舞、整裝待發!
  面對中央的重託、全國的關注、世界的矚目,政府深感責任重大、使命艱巨!唯有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和全市人民的監督、支持和幫助下,兢兢業業、恪盡職守,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求真務實、勇往直前,才能不負中央的信任,不負人民的期望!
  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趨於複雜,世界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美元大幅貶值,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增大;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風險,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原油、糧食、原材料等價格處於歷史性高位,全球性通貨膨脹正在蔓延;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壁壘增多。深圳經濟具有高度外向型特徵,所受影響遠大於其他城市,我們可能面臨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更加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一些不利影響已經在國際訂單、企業成本和貿易摩擦中開始顯現。
  從國內環境看,國民經濟運行中長期積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壓力進一步增大,金融市場風險加大。國家將進一步加強巨觀調控,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對外貿易政策。我市企業的基本面、資金面、政策面全面趨於緊張,經濟面臨國際、國內環境的雙重擠壓。同時,我們自身在經濟社會運行和民主法治、民生保障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內在矛盾和問題,對於前進中的困難,我們必須充分估計,勇敢面對,悉心把握,切不可掉以輕心。
  儘管挑戰空前嚴峻,但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全體深圳人民的鼎力支持,有特區成立28年來積累的雄厚經濟實力,有先行一步的體制機制優勢,有改革開放創新的城市精神,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及早謀劃、沉著應對,深圳一定能經受住新的考驗,再創新的輝煌!
  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全國"兩會"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的總體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爭創一流,用世界眼光和標準推動發展,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制度建設,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加快推進深港合作和國際化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提升城市品質和生態文明,加快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效益與速度相統一,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協調發展,為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式做出新貢獻。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2008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指標是:本市生產總值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萬元GDP建設用地下降10%,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2.75%和4%;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4%和3%。
 需要說明三點:一是本市生產總值增長12%,主要是考慮了國際、國內多種因素對我市的影響,考慮了自身資源環境約束和產業最佳化升級的需要,考慮了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需要;二是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2.75%和4%,主要是基於深圳當前萬元GDP能耗、水耗已經處於較低水平,今年還將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相繼投產,能耗、水耗繼續大幅下降的空間不大,但是我們必須加強自我約束,通過認真實施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能耗、水耗繼續保持下降趨勢;三是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4%左右,主要是考慮雖然通過加大調配儲備力度,加強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實施財政補貼等措施,使去年我市的物價漲幅一直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但是我市市場化程度高,價格水平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大部分資源、能源、原材料和農副產品供給來自市外,控制物價上漲難度很大;而考慮到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需要和居民、企業、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又必須努力把漲幅控制到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通過深入開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活動,尋求新一輪大發展的思路、對策和辦法,要堅持穩中求進、又好又快的原則,堅持方向、力度、節奏相協調,做到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在工作中要把握巨觀、積極調控,突出產業、增強後勁,完善基礎、加強保障,關注民生、促進和諧,深化改革、搞活機制,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三、2008年主要工作
  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高揚特區旗幟,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制度建設。
  重塑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形象。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為契機,繼續高揚經濟特區的旗幟,認真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弘揚敢闖敢試的精神,強化創新創業的激情,切實樹立科學理念、憂患意識、全球眼光,敢於借鑑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努力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和行為定勢,大膽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攻堅,探索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和長效機制。改革要以民生為重,更多地問計於民,從人民民眾中汲取改革的智慧和動力,更多地讓普通民眾了解改革、參與改革、支持改革、謀劃改革,並實實在在地從改革中受益。要針對特區建設發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抓緊研究完善今年我市的改革計畫,重點謀劃和推動幾項在全國有影響的重大改革措施,充分展示特區的嶄新風采。
  進一步理順市場、社會和政府的關係。規範發展要素市場,培育完善市場機制;適應公民社會需要,深化社會領域的改革,培育社會自治能力;加強依法行政,規範政府行為,建立服務型政府。科學解決好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存在的越位、錯位和缺位問題,從體制上規範三者關係,逐步形成市場配置資源、社會自主管理、政府科學調控的善治格局,讓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讓社會更好地自主治理。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重新審視和理順三者的關係,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以深港合作為切入點全面推進體制創新。認真落實學習和追趕世界先進城市的決定,堅持以國際視野審視自己,以國際標準要求自己,清晰認識深圳所處的國際坐標,以全面推進深港合作為切入點,加快體制創新,提升國際化水平。深入貫徹“向香港學習,為香港服務,深港緊密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的理念,全面學習借鑑香港融合西方文明與中華文化的制度設計,包括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城市建設、政府運作、民主法治等,通過學習、消化、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適應深圳市情的一系列制度創新,增創深圳體制機制新優勢。全面加強“深港創新圈”建設,建立與香港的更緊密合作關係,促進雙方在城市發展規劃、重大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密切溝通與合作。更加主動、務實地推進深港合作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廣深港客運專線、深港機場鐵路接駁、蓮塘/香園圍口岸建設、皇崗和文錦渡口岸改造等重大項目的規劃建設和前期工作,儘快啟動深港河套地區的開發建設。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積極推動深港共建人民幣離岸中心,促進兩地資本市場融合,推動“深圳通”與香港“八達通”互聯互通,促進人員往來便利化。繼續加強與澳門的合作,落實深澳協商定期會議制度和政府高層定期會晤機制。
 深化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目標,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法定機構試點,建立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市屬事業單位財政經費供給方式,實施事業單位崗位等級管理和績效管理,建立公用事業專業化監管機構和公眾監管委員會,改革公用事業產品價格調整程式與機制,建立健全公共事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推進社會工作職業化和專業化,探索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社會工作制度體系。引導、規範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公益事業,積極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和中介組織,豐富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根據中央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研究制定實施“大部門制”改革方案,大力推進政府機構及其職能的整合,不斷完善政府組織體系和行政協調機制,探索以光明新區為試點,深化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深入推進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制度改革,鞏固改革成果,建立長效機制。深化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探索科學管理方式,提高建設效率、質量和管理水平。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強公共預算管理,強化公共財政職能,逐步建立運作規範、透明高效的公共財政體制,促進公共財政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更好地集中財力辦大事,更好地改善民生和生態環境,讓納稅人的錢更好地造福於社會和人民。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積極應對不利的國際經濟形勢,採取有效措施,降低市場交易和企業要素成本,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出台《深圳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支持和鼓勵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和發債融資,做好第二批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申報發行,探索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建立再擔保機制和體系,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條件。著力培育一批成長型中小企業,全力扶持民營領軍骨幹企業做強做大。繼續深化國有企業內部各項改革,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建立與市場接軌的薪酬制度和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學習新加坡“淡馬錫”經驗,探索將國資委設立為法定機構,完善出資人制度,創新國有資產運營和監管模式,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積極開展資本運作,健全風險管理體系。積極推進集體經濟和股份合作公司規範發展。
  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落實支持政策,完善政府服務,加強境外辦展推介,發揮駐外機構和國際友城的作用,構建企業境外發展的全球經貿協作網路,協助優勢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在保持外貿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努力培育更多深圳本土跨國企業群體。穩步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服務出口,發展服務外包。大力推進越南中國(深圳)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和招商工作,打造全國境外合作區的樣板項目。積極申報設立前海灣保稅港區,推動鹽田保稅物流園區向綜合保稅區轉型。研究利用CEPA條件探索自由貿易區試點工作。完善進出口貿易預警機制,指導、協助企業妥善處理各類國際貿易摩擦,維護產業和經濟安全。加大重點項目招商工作,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深圳的發展要面向全國,服務全國,在發揮特區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以服務創造深圳發展的新空間。這既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深圳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需要。要加大對口扶持力度,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強化對欠發達地區的輻射和服務,認真辦好異地深圳工業園和產業轉移園。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規律,有序可控地引導部分產業擴張性轉移。做好對外遷企業的調研分析和跟蹤服務,加強對騰出土地的規劃利用,真正實現“騰籠換鳥”,“長”大於“消”。積極創新區域合作模式,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統計與稅收共享等方面加強制度創新與設計,以全新的思路探索與汕尾市的合作,拓展深圳發展空間,實現兩地互利雙贏。要進一步加強與珠三角和華南地區在基礎設施、能源、經貿、旅遊、勞務等方面的合作,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和環渤海經濟圈建設,實現共同發展。
(二)堅持好字優先,加快推進產業升級、自主創新和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要立足於深圳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潛能,圍繞提升國際競爭力,統籌規劃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製造業與高端服務業良性互動、雙輪驅動的格局。要突出高科技城市特色,抓核心技術、抓高端項目、抓品牌企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深圳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加快制定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全方位最佳化總部企業發展環境,強力推進總部經濟發展。加快中芯國際、深超光電、意法半導體封裝測試、世紀晶源化合物半導體、賽諾菲巴斯德流感疫苗等項目建設步伐,以核心項目帶動產業集群的發展。以國際一流標準推進高新區、光明高新園區、大工業區、精細化工園區、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航天科技產業基地和國家體育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大力推進汽車、光機電一體化等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先進制造業總部基地。加強與軍工科技企業合作,積極承接國家重大軍工項目。鼓勵優勢傳統產業加大技改投入,繼續推進傳統產業集聚基地建設,結合舊工業區改造,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工業園區。培育和扶持遠洋漁業發展,提升海洋產業發展水平。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積極推動創新促進條例的立法工作,大力完善區域創新體系,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等創新資源的聚集整合。改革科技管理體制,落實創新激勵政策。加大科技研發資金投入特別是財政性資金投入,加快一批重點實驗室等自主創新技術平台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積極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壯大我市研究院群,增強基礎套用研究和源頭創新能力。制定完善“深港創新圈”建設戰略規劃,積極推進深港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促進深港兩地創新資源整合與共享。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技術創新,採取項目帶動的方式,通過政府資金引導、社會共同投入、跨學科跨部門聯合攻關,力爭實現若干關鍵技術的突破。積極發展化合物半導體、生物製藥、智慧型機器人、下一代網際網路等新興戰略創新產業,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積極推動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社會治安等社會民生領域的技術創新,提升民生福利水平。制定政府資助和採購自主創新產品的相關辦法,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完善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畫,著力培養一批具有強大自主創新能力的行業龍頭企業。深入推進“人才強市”戰略,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力度,構建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和人才市場體系,實施緊缺人才綠色通道,完善和落實人才政策,不斷最佳化人才成長環境,切實提高我市對各類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今年我市將再次組團赴歐洲和北美大規模招聘海外高端人才。加大對重大創新成果和創新人才的獎勵,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創新、自主創業的良好氛圍。大力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品牌帶動戰略和標準戰略,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繼續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建設。認真辦好第十屆“高交會”,充分發揮其創新資源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
  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積極推動銀行、證券、保險業創新發展,建設全國金融創新發展綜合試驗區。加快推進金融中心區和金融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聚集金融資源。培育大型金融控股集團,積極推動深圳金融租賃公司戰略重組,打造國內最大的金融租賃公司。適應金融業擴大開放的需要,加強與香港深層次金融合作,穩步推進與澳門的金融合作。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為創業板的開設做好各項準備,積極爭取在高新區開設股份代辦轉讓系統,進一步推進華南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加快培育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進一步鞏固我市基金業在全國的龍頭地位。積極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切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提升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大力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產業鏈條。發展多式聯運,繼續推進海鐵聯運和江海聯運,實施“珠江戰略”,拓展深圳港經濟腹地。吸引國際班輪公司地區性總部或操作中心落戶深圳,不斷增強深圳港作為國際貨櫃樞紐港的輻射力和競爭力。積極推動深圳機場與香港、廣州機場的戰略合作,鼓勵、支持現有基地航空公司增開國際航線,加快推進空港保稅物流園區申報。建立完善陸路物流運輸體系,促進陸路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品牌化,推動陸海空港同步協調發展。積極促進物流資源整合,做大做強一批物流企業。
 培育發展現代商業新型業態,加快構建覆蓋面廣、結構合理、活躍繁榮、輻射力強的城市商圈體系。不斷改善消費環境,拓展消費領域,提升居民消費層次。加快實施高端服務業企業認定辦法和資助計畫,繼續壯大旅遊、會展、信息服務業,積極發展會計、律師、諮詢、設計、創意等專業服務業。
  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集中財力、確保重點、科學安排、統籌兼顧,著力推進事關未來發展後勁的重大產業項目、事關城市競爭力和輻射力的重大基礎設施、事關民生福利、事關特區內外一體化建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的重大項目的建設。加快推進大鏟灣、鹽田港區深水泊位和西部港區公用航道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和物流支持體系。加快推進深圳機場飛行區和航站區擴建及配套工程。全力推進軌道交通二期工程5條線路及相關交通綜合樞紐建設。積極推動國家鐵路“兩線兩站”規劃建設,加快設立廣深港鐵路光明新區客運站。抓緊高快速路、城市主幹道路網建設和特區外重點地區的交通綜合治理及微循環改造,建成東部沿海高速公路蓮塘至鹽田段、鹽壩高速公路C段,積極推進南坪快速路二期、丹平快速路一期、布龍公路城市化改造、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等工程。
  (三)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加大民生領域的政府投入。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作為國內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深圳市民有權利實實在在地分享到發展的成果,深圳人的民生福利水平應該是全國最高的,政府必須為此不懈努力!要繼續辦好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好事,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顯著提升民生福利水平,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2008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3/4將安排在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總投入554.9億元,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2.7個百分點。政府投資計畫中民生領域的投資223億元,占74.4%,比重進一步增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強化稅收等調節手段,逐步建立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實行積極的工資政策,加強企業工資巨觀調控,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廣泛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著力提高最低工資和低收入勞動者工資水平。嚴厲打擊惡意欠薪和逃薪行為。高度重視物價問題,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堅決打擊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嚴格控制關鍵性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調整計畫,確保市場價格總水平運行平穩。建立困難群體生活補貼與物價水平聯動機制,確保困難民眾的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積極打造充分就業城市。積極貫徹實施《勞動就業促進法》,進一步強化就業再就業工作,大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自主創業,力爭年內80%的社區成為充分就業社區。加強勞動者就業培訓,鼓勵和引導本地居民就業,完善面向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確保"零就業"家庭出現一戶解決一戶。積極穩妥地貫徹實施《勞動契約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時反映和解決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加強和健全區、街道兩級勞動仲裁力量,引導企業加強制度建設,依法保護勞資雙方合法權益,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繼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認真貫徹國家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結合深圳實際儘快出台實施辦法。落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方案,積極推動特區內外教育管理體制一體化。加快特區外96所原村辦國小改造進程,確保明年全部完成改造。高度關注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年內妥善解決好學生在校午餐午休問題。召開學前教育工作會議,完善相關政策,推動學前教育健康發展。加快寄宿制高中學校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努力提升大學教育發展水平,適當擴大市屬高校生源範圍。強力推進南方科技大學各項建設和籌辦工作,爭取早日具備辦學條件,早日建成招生。提升深圳大學等高等院校教學科研水平,加快深圳大學擴建和醫學院建設步伐,支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國家示範性學院。認真總結完善大學城辦學體制,更好地發揮大學城在知識創新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加大民辦學校資源整合。積極推進國際學校建設,加強國際教育交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城市。
  完善均衡化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強化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加大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繼續實施“一大一小”戰略,今明兩年將動工興建4個市級醫院,做到每個區有一個市級醫院,讓市民就近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繼續推進濱海醫院、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基層醫院改造進度。建立完善社區健康服務網路和機制,實施依託大醫院的院辦院管體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鼓勵民營醫院加快發展。加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進醫德醫風。進一步打造人口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快發展婦幼衛生事業。
  同心協力加快破解交通擁堵這一世界性難題。全力以赴加快軌道交通建設進度,確保到2011年前形成總長度177公里的軌道交通網路,實現特區內30分鐘內、特區外其它城市組團45分鐘內到達市中心區的目標,大大改善市民的交通出行環境。今年是軌道交通建設的關鍵期和高峰期,全市將有109個捷運站、104個建設區間、約150個施工點同時開工,深圳交通將因此經歷一年半最困難的時期。為了減輕軌道交通建設給市民帶來的出行影響,政府將進一步提高交通科學管理水平,加大交通疏解力度,採取多種措施將施工帶來的交通擁堵降到最低點。同時,懇請市民民眾更多地使用公共運輸工具,注意政府發布的交通信息,儘量避開擁堵路段、錯開尖峰時段出行,文明禮讓,遵章駕駛,並對政府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繼續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快公交特許經營改革,完成特區外公交整合工作,加強行業監管,提高公交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公交補貼機制,政府增加補貼2000萬元左右,年內實現全市範圍內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搭乘公車。加大公交場站建設力度,最佳化特區外公交線網布局,新開一批公交線路,特區外建成區公交500米覆蓋率要達到70%以上。嚴厲整治非法營運行為,維護良好交通營運秩序。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實施《社會保險法》,深化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全民社保制度。適度提升社會保險待遇,穩步提高保障水平,讓參保人享受更多實惠。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確保工傷和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60萬以上,少兒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0萬以上。每年拿出2000萬元補貼殘疾人社保,年內實現全市殘疾人社會保險全覆蓋。同時研究將家政服務業、建築行業從業人員以及更多外來勞務工納入保障體系。積極配合國家完善社保關係轉移接續制度,妥善解決好勞務工退保問題。加快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核心的跨部門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健全社會幫扶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慈善捐贈、老年人和殘疾人事業,推進慈善組織和工作網路建設,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實施第四期同富裕工程,進一步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完善住房保障政策,重點發展普通商品住房和各類保障性住房,更好地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問題。優先確保各類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梅山苑二期、松坪村三期及捷運上蓋等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爭取保障性住房供應總量達到年度住房供應總量的20%以上,確保廉租住房保障對“雙困家庭”的全覆蓋。繼續加強房地產市場秩序整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大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安全利益是老百姓的第一利益,要認真吸取“2·27”火災事故教訓,窮盡排查、鐵腕整治、固化責任、強化機制,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與綜合監管體系建設,重點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積極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活動,全面推行中小企業安全生產託管制度,切實強化安全生產企業法人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大力普及安全知識,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落實綜合治理責任制,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努力實現社會治安持續好轉。深入推進公安專業化改革,加強科學化、規範化管理,強化科技強警工作,不斷提高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水平。加強人口管理與服務,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加大居住證宣傳力度,弱化戶籍概念,強化居民意識,使持證人在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更好地享受到公共服務便利。全力推進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安全“五大工程”、“四大體系”建設,大力整頓和規範食品、藥品市場秩序,不斷提高老百姓的飲食、用藥安全水平。著力推進菜籃子工程,進一步提高全市農產品保障能力。探索建立日用化學品安全評價機制。建立完善市場監管制度,積極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維穩和信訪工作,完善市政府12345公開電話系統,進一步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和矛盾調處機制。
  進一步提升城市應急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提高預測預警和應急救援能力,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完善衛生應急機制,提高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和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加強聯動聯防,加快城市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提高應對極端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和防災減災、應急保障能力。
  積極發展其他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改革完善社區管理體制,明確社區工作站定位,做到權、責、利相統一,不斷提升基層管理和自治水平。認真組織好2008年第五屆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確保實現直選率70%的目標。積極推進物業管理與服務的規範化建設。完善優撫安置保障體系,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完善檔案法規和規章制度,加快推進檔案信息化、數位化,建設現代化的一流檔案館和檔案集中儲存基地。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台務、僑務和民防工作。
  (四)堅持文化立市戰略,加快推進和諧文化建設。
  努力提高城市文明水平。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部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來抓,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模式。加快文化創新,不斷提升深圳的文化軟實力。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學藝術事業,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對深層次、基礎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以增強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為重點,切實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大公益廣告宣傳力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迎接第二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深入開展“關愛行動”等各種形式的和諧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願者服務體系,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塑造自尊自信、互愛互助、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公民社會心態。著力推動基層和諧文化建設,以和諧社區、和諧企業、和諧家庭建設為載體,不斷增強市民城市認同感和歸屬感,培育家園意識。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識。
積極推動文化事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圍繞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積極推動創作一批文藝精品。爭取年內建成博物館新館,加快當代藝術館、城市規劃展館的建設,做好歌劇院前期論證,加大特區外社區文體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辦好各類品牌文化活動,大力開展周末系列、流動系列和高雅藝術系列文化活動,提高市民的公共文化參與度,不斷增進市民民眾和廣大勞務工的文化福利。加大對鹹頭嶺遺址、大鵬所城、南頭古城、客家民居等文物古蹟和傳統建築的保護力度,加強對傳統民俗風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保護,進一步增強城市發展的歷史感和厚重感。積極促進深港文化交流,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城市國際形象與國際品牌建設,提高城市的國際知名度。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全面實施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落實文化產業配套政策,加快推進“兩城一都一基地”建設,促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努力建設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心城市和先鋒城市。加強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鼓勵舊工業區、舊村和舊城區改造建設成文化產業園區。鞏固發展廣告會展、現代印刷等優勢傳統文化產業,重點扶持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數字視聽、新媒體等與高新技術產業相融合的新興文化產業,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產業在全市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引入香港品牌機構參與舉辦第四屆“文博會”,提高“文博會”的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積極發展高端旅遊,全面啟動深圳灣15公里海濱休閒帶和金沙灣建設,加快東部華僑城二期、歡樂海岸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太子灣國際郵輪母港和未來樂園的建設。
  全力做好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各項籌備工作。科學規劃、高效率、高質量推進大運中心、大運村、南山體育中心、寶安體育場、航海運動學校等大運會場館及相關項目建設,努力打造環境一流的大運新城。辦好“大運文化節”,充分調動全體市民和社會各界的參與熱情,為迎接大運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組織好2008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工作,大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積極承辦國際高端賽事。
  (五)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城市品位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著力最佳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強城市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以世界眼光和國際一流水準,全面啟動“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和修編工作,儘快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加快實現法定圖則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和城市規劃實施機制,加強各層次、各領域規劃的銜接和協調,發揮城市規劃對城市建設和土地利用的引導、統籌和主導作用。加強重點地段和重點區域城市設計,開展城市美化行動,集中規劃建設一批城市景觀和建築精品,重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系列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形象和氣質。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統一規劃,完善政策,強力推進城中村、舊工業區、舊商業區和舊居住區改造升級,加快閒置土地清理和各類土地遺留問題處理,盤活存量用地資源。創新產業用地管理,根據產業周期合理確定土地出讓年限,加快土地周轉,提高利用效率。強化市政府對土地的集中統一管理,儘快完成寶安、龍崗兩區和光明新區城市化轉地收尾和後續管理工作,嚴格土地儲備管理。嚴控建設用地增量,切實落實和保護基本農田。推進城市地下、空中和海洋空間資源的調查研究、規劃管理和審慎開發。
深入推進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今年起,寶安、龍崗和光明新區的道路、環保等市政設施全面移交區級政府維護和管理。進一步加大特區外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積極改善特區外生產生活條件,切實做好特區外城市化過渡期後的體制轉軌工作,提高特區外市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以光明新區中心區建設為突破口,按照達到甚至高於特區內現有水平的標準,深度規劃,重點投入,加強管理,加快推進四大新城的開發建設,力爭把四大新城和寶安、龍崗中心區建成縮小特區內外差距,實現均衡發展的示範區,並帶動其他區域全面發展。六區和光明新區要努力避免功能和產業的同質化,充分發揮各自特色,找準定位,實現差異化發展。
  大力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生態政績觀,強力推進生態市建設,積極開展"綠色政府"創建活動,健全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制度,實施領導幹部環保實績考核辦法,切實加強環保責任約束,努力打造強勢環保。加快污染減排的指標、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建設,完善治污保潔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環保監測和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深圳河、龍崗河、觀瀾河、茅洲河、大沙河等重點流域的綜合整治。未來幾年將投入106億元,加快推進27座污水處理廠和580公里污水截排收集主管網、600公里支管網系統建設,同時繼續深入開展排水管網清源活動,盡最大努力兩年內實現建成區污水的全部收集和處理。繼續實施藍天工程,推進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治理,提升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基本生態控制線監測和保護力度,加強水土保持和採石取土場所整治復綠,深入推進生態風景林和水源保護林建設,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在光明新區開展綠色城市規劃和綠色建築試點,積極推進國家生態區、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生態街道等系列創建活動。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準,積極開展綠色建築認證和建築節能改造,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打造綠色建築之都。
  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創新環境經濟政策,加強節能減排執法,建立推廣產業能耗指導標準,實施重大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綜合運用市場、價格、信貸、環保和政府資助等手段,引導企業和重點行業實行清潔生產、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積極開發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污染治理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生物化工技術研究套用。大力推廣循環經濟試點示範項目,推進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
  按照“科學、嚴格、精細、長效”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街道綜合執法體制,逐步理順各方關係,合理劃分綜合執法事項,完善綜合執法環境。豐富和創新城市管控手段,完善數位化城管系統,加大格線化管理覆蓋面,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建設垃圾中轉站及無害化處理設施、大型環衛設施,加強城市建築和市政設施的後續管理和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城中村和社區環境綜合治理。高標準建設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繼續推進各類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創新公共設施和公園管理體制,切實滿足市民的休閒需要。繼續落實查違工作責任制,強力查處違法建築,確保實現違法建築“零增量”。加大力度處理歷史遺留違法建築問題,強化“清無”行動的後續管理。
進一步完善資源能源保障體系。繼續推進東江水源工程二期等水源網路和公明、鐵崗、清林徑、東江下磯角等水務工程建設,將全市原水年供應能力提高到19億立方米。加強城市供水設施建設,改造陳舊市政供水管網,儘快廢除鍍鋅管。實施城市水系藍線管理,積極推進水生態修復和水景觀建設,對一級水源保護區實行封閉管理。強化計畫用水和建設項目用水節水管理,開展雨洪、地下水、海水和中水資源的科學利用,建設海水淡化示範工程,實施再生水源開發和戰略儲備,建立循環利用的水資源保障體系,加快推進節水型城市的創建。進一步改革完善水源管理體制,整合特區內外水資源管理。加快推進嶺澳核電三期工程和濱海電廠項目前期工作,積極落實電網建設規劃,抓緊完成抽水蓄能電站、骨幹環網等電源、電網工程建設。積極爭取省網供電指標和區外電力供應,繼續實施燃油燃氣發電補貼措施,調動地方機組頂峰發電。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完善大面積停電處置預案和"黑啟動"機制。積極推進垃圾焚燒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系統等新興能源項目的研究論證和規劃建設。推進建立多層次的成品油、氣儲備體系,加快深圳第二個LNG接收站、國家成品油深圳儲備基地、天然氣安全儲備庫等項目的規劃建設,積極推進西氣東輸工程和城市天然氣輸配管網建設,全面完成居民用戶天然氣轉換。全面落實與成品油供應企業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完善成品油供應網路和市場應急預警機制。加強糧食等重要物資的儲備和調控管理。
  (六)堅持依法行政,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強化和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更好地發揮市場和社會的作用。按照行政責任體系“1+6”檔案要求,完善行政內部監督機制,強化對政府部門履職情況、政府重大政策落實情況和重大項目進展情況的監督監察。繼續強化政府目標管理,推广部門責任“白皮書”制度,完善政府部門績效評估,進一步擴大績效審計範圍,對政府各部門履行法定職責、完成工作目標、使用財政資金、依法行政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大力推行行政首長問責制,切實加強行政問責。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體系,強化聯動審批機制,加快線上行政審批系統建設,完善電子監察系統,努力提高政府效能。進一步提高行政服務大廳服務水平,打造一流的綜合行政服務機構。加強政務信息化建設,強化部門間系統互動和信息資源共享,加快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認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堅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會通報重要工作。認真接受政協委員的民主監督,加強與市政協的工作溝通和協商,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切實執行人大通過的各項決議,認真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建議案。學習借鑑國際先進法治經驗,加強政府立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出法治政府建設考評指標體系,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力爭3年內率先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建設法治政府的各項目標。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積極推進實施政務公開和"陽光工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切實提高政府部門的公共關係意識和公共關係工作水平,在制定和實施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規章和公共政策時,一定要了解民情、傾聽民意,制訂公共關係工作預案,不斷完善公眾有序參與機制,促進政府與市民的溝通和良性互動。
  加強公務員隊伍管理和政風建設。探索公務員職位分類管理,深入推進聘任制公務員改革試點,逐步建立科學、規範、更有活力的公務員管理體制。以提升能力素質、法制素質、民本素質為重點,加強公務員學習培訓,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強化考核監督機制,健全完善公務員權益保障和激勵機制,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統籌協調對基層的考核檢查和評比活動,儘可能減輕基層負擔。切實加強調查研究,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紮實推進廉政建設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努力形成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和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切實提高反腐倡廉建設成效。深入推進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依法嚴懲腐敗分子,樹立清正廉明、乾淨幹事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
  深圳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是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風采和中國美好未來的一個視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全市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放眼世界,開拓創新,奮勇爭先,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為建設我們更加美好的共同家園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