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全文
2001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1年2月11日在海南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海南省省長 汪嘯風
各位代表:
制定和實施新世紀第一個五年計畫,是全省人民關心的大事。省政府根據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制定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畫的建議》,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草案)》。現在,我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九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建省以來海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好時期。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海南省委的直接領導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大政方針,團結奮進,戰勝各種困難,勝利完成了“九五”計畫,實現了我省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
擠掉泡沫夯實基礎,規範市場增進效益,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亞洲金融危機、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省內泡沫經濟以及特大自然災害的影響下,我省“九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嚴峻考驗。我們認真總結“八五”期間的經驗教訓,明確了“夯實基礎,穩中求進,加快發展,增進效益”的發展思路,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使我省經濟逐步走出低谷,發展速度穩步攀升。1998年以來,連續三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0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518.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5年增長43.1%,年均增長7.4%;地方財政收入44.8億元,比1995年增長57.1%,年均增長9.6%。我們全面規範市場,並積極穩妥地推進處置積壓房地產和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風險工作,經濟秩序大為改善,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加快重點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礎條件。五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0億元,比“八五”期間增長25%;新增公路通車裡程3000公里,環島高速公路全線貫通;電力供應自給有餘,城鄉電網改造取得明顯成效;通信基礎設施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美蘭機場通航,並成為全國八大空港之一;水利設施進一步改善;城市供水能力新增40萬立方米/日,海口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市政工程竣工投產;洋浦港二期工程、粵海鐵路通道建設進展順利。
明確方向調整結構,產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形成了以熱帶高效農業、新興工業、海島旅遊業和海洋經濟、信息產業兩個新的經濟成長點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強化了農業,提升了工業,夯實了第三產業,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熱帶高效農業方興未艾,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4%。瓜菜、水果、水產等優勢產業在農業中的比重由30.3%上升到44.3%。工業效益明顯提高,全行業已扭虧為盈,2000年實現利潤3億元。按市場規律推進資產重組和企業重組,優勝劣汰的局面基本實現,天然飲料、化肥、藥品、無紡布等一批拳頭產品的國內外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接待設施日臻完善,新開發的景區景點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海南旅遊產品,去年來瓊遊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總收入達78.6億元。
解放思想創新體制,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取得新的成果。以最佳化資本結構和轉換機制為重點的國有企業改革深入開展,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目標基本實現。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通過破產、兼併、減員增效,核銷銀行呆壞帳28.8億元,銀行債轉股21.8億元,共為企業盤活國有資產106.8億元。省屬37家國有中小商貿企業全部放開,1萬多名員工改變國企職工身份,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取得進展。農墾體制改革在調整內部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等方面做了有益嘗試,職工自營經濟發展迅速。機構改革順利推進,省政府工作機構和人員分別減少15.8%和38%,轉變政府職能初見成效。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財政、科技、教育、衛生等各項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
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開放型經濟有新的發展。投資環境繼續改善,對外開放領域明顯擴大,產業上已由房地產、農業、加工業向基礎設施、商品零售、金融、保險和其它服務業等領域延伸。人員、商品出入境條件進一步寬鬆,並實現了21個國家旅遊團隊到海南免簽證。經濟技術文化國際交流日趨活躍。洋浦開發區全面實施項目推進戰略,開發建設呈現新的氣象。
以民為本增加收入,聯手扶貧取得成效,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本屆政府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列為重要發展目標,千方百計改善人民大眾的生活質量。加大扶貧工作力度,五年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60萬人,全省貧困人口已減至7.3萬人;貧困鄉鎮農民人均收入由1995年690元增加到2000年1600元,農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扶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九五”期間,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770元增加到5358元,行政事業單位近兩年來新增工資總額7.1億元,23萬多人受益。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872元增加到2920元,年平均增長9.1%。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由11.8平方米增加到15.1平方米,城鄉人居環境大為改善。人民生活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
走持續協調發展之路,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我省在全國率先提出生態省建設目標,並於1999年開始實施《海南生態省建設大綱》。二十世紀末的“一控雙達標”任務已經完成,建立無氟省級區域和消除“白色污染”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環境綜合質量繼續保持全國先進水平。開展齊心塑造海南形象活動,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的步伐,推進“科教興瓊”戰略,實施478項國家和省級重點科技項目,獲得9項國家科技成果獎,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到26.8%。全省勝利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規模擴大,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4.51‰下降到11.8‰。優秀精神產品“五個一”工程取得顯著成績,《鹿回頭》、《蘇東坡在海南》、《國際慣例叢書》、《共和國締造者》等一批文化產品獲全國大獎。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依法行政取得明顯成效。幾年來,我們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建設勤政廉潔高效的政府。機構改革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已經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131項,調整257項。清理整頓全省行政執法機構,先後取消了237家執法機構的執法資格。堅持政府公務員公開錄用制度、領導幹部公開選拔制度、任前公示制度,政府公務員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近幾年在政府機關全面開展了專項整治和“三講”教育活動,自覺接受各方監督,切實轉變機關作風。政府公開為民辦實事的承諾已得到落實。全面實行財政收支兩條線、會計委派、財政監察特派員等制度和項目稽查、工程招投標制度,有效地遏制了滋生腐敗的源頭。依法治省、依法行政的自覺性有所提高。五年來共起草地方法規84件,制定省級政府規章59件,為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制基礎。嚴厲打擊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特別是禁賭成效得到了民眾的好評。積極開展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整頓旅遊市場和商品市場秩序,全省經濟發展軟環境進一步改善。
“九五”時期,我省所取得的成績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逐個化解泡沫經濟留下的一系列嚴重問題,先後戰勝了百年不遇的嚴重自然災害,擺脫了“九五”前期經濟低谷的陰雲,步入了景氣運行區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和支持下,全省上下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辛勤勞動、作出貢獻的全省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我省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仍然存在不少困難與問題。比較突出的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整體經濟素質較差,工業比重明顯偏低,地區經濟發展不協調;投資、消費和出口需求相對不足,財政收入增長不穩定,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緩慢;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仍很突出,非公有經濟發展不充分,投資環境需進一步最佳化;人才資源不足,科技創新能力較弱;一些領域市場秩序相當混亂,最終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風險還要付出較大的代價;某些方面的貪污腐敗現象比較嚴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仍很突出,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有待進一步治理。產生這些問題雖然有各種原因,但也反映了政府工作的缺點和失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改進工作,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五”計畫綱要的主要目標和指導方針
今後五年,我省既面臨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既存在不少新的問題,也存在許多有利條件。根據“十五”期間的形勢和任務,計畫《綱要》提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及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得到顯著提高;熱帶高效農業基地、新興工業省和海島休閒度假旅遊勝地建設大見成效,海洋經濟、信息產業和生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體制創新有實質性突破,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機會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幅度增長,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改善;科教興瓊步伐加快,國民素質普遍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十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到200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元,為爭取在2010年以前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堅實基礎。堅持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力爭“十五”時期成為我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好的時期。
為實現“十五”奮鬥目標,我們必須堅持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一系列指導方針。
———必須以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總攬全局。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貫徹落實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主題。在堅持速度與效益統一的基礎上爭取更快的發展速度,實現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推動海南經濟再上新台階。
———必須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著力解決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特別是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等問題。在加快發展中推進結構調整,在結構調整中加快發展。
———必須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把體制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擴大開放,突破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瓊戰略,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人才資源開發,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
———必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始終堅持“為民”和“富民”原則,努力發展經濟,擴大就業門路,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為全省各族人民帶來更多的實惠。這既是我們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也是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迫切需要。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全面進步觀。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係,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實現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計畫《綱要》突出了戰略性、指導性和政策性,強調必須主要以經濟手段引導經濟活動,進一步減少計畫指標的指令性,增加計畫指標的預測性和指導性。
三、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十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實施“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鞏固提高第一產業,加速發展第二產業,全面提升第三產業。同時,把海洋資源開發和信息產業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不斷壯大全省綜合經濟實力。
提升農村產業化水平,努力建設熱帶高效農業基地。牢固確立我省農業的基礎地位、首要地位和支柱地位,充分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撐作用。計畫《綱要》強調要圍繞提升產業化水平,加大投入,加快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科技農業和綠色農業,充分利用海南農產品的“季節差、名優特、無公害”三重優勢,繼續保持農業和農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計畫《綱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一是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比較效益最大化和生態平衡的原則,堅持調優、調精、調高和突出規模效益的方向,放膽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適當調減傳統農產品的種植面積,擴大冬季瓜菜、熱帶水果、熱帶花卉、經濟林木等種植面積,發展高效種植業;最佳化農村經濟內部結構,明顯提高漁業、畜牧業和農村二三產業比重,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二是以加工運銷為中心環節,努力培育市場主體,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和大戶。加快農副產品行銷網路建設,發展產、銷區批發市場,拓寬“綠色通道”,開發境外市場。三是依靠科技進步,用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武裝傳統農業。強化農業科技培訓和推廣措施,建設以省農科院為主體、以大院大所為支撐、以廣大農村為基礎的農業科技開發中心,為推進農業產業化服務。加強套用技術攻關,實施良種良苗工程,全面推廣無公害農業技術。按照商品農業和精準農業的要求,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抓緊建設科技服務和商品行銷電子網路。四是深化改革,抓好農村幾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用法制規範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行為,穩定並逐步增加農民承包土地,保障承包者權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加快建設新興工業省。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工業,推進我省工業化進程,對於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擴大財政收入來源、資源綜合利用、初級產品增值、增加就業機會和轉移剩餘勞動力等具有重大意義,是我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
“十五”期間,海南工業必須在新的起點上有一個跨越式大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不破壞資源、不污染環境、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原則,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改造傳統產業相結合的路子,推動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首先,要加快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農林水產品加工等資源優勢產業的迅速發展,爭取三年內建成全國最大的化肥生產基地和天然飲料食品生產基地。其次,積極創造環境、人才等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生物製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第三,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圍繞增加適銷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治理污染和改善勞動條件,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提升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第四,最佳化企業組織結構,扶持工業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重視發展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企業集團,構建和完善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並舉的工業組織體系。同時,淘汰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扭虧無望的落後企業。第五,制定和實施工業振興政策,在引進人才、項目審批、市場準入、債務處理、土地、稅費、投融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扶持工業企業快速發展。
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重點的服務業。“十五”期間,我省以旅遊業為重點的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和從業人員比重都要有進一步提高。計畫《綱要》提出要逐步把海南建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閒度假旅遊勝地,致力於提高旅遊產業整體素質和旅遊人均消費水平,逐步實現由觀光旅遊為主向休閒度假旅遊為主的方向轉變,由速度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我們正在組織國內外專家編制高水平的旅遊發展規劃,注意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增強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旅遊設施建設,利用一流的旅遊資源,建造一流的景區景點,重點開發具有熱帶風光、濱海特色、民族風情和優越生態環境特色的旅遊精品項目。注重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品位。規劃和組織好西沙游等海上旅遊活動。加強旅遊宣傳促銷,最佳化客源結構,開拓國內外客源市場。繼續依法整治、規範旅遊市場,將一流的旅遊資源配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務。積極培育旅遊市場主體,通過重組,壯大優秀旅遊企業,同時將一批劣質企業淘汰出局。
加快發展各項服務業,是海南“十五”期間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繼續抓緊處置積壓房地產的試點工作,加大力度、突破難點,加快處置閒置土地、“半拉子工程”和多途徑消化閒置商品房,回收信貸資產,規範房地產市場管理。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採取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和加強監管等手段,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風險,重振房地產和金融、保險、證券業。大力發展信息諮詢、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促進文化娛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衛生保健等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十五”期間,將以開發海洋資源為突破口,努力推進海洋經濟的產業化進程,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打下堅實基礎。發展壯大海洋水產業,特別是加速發展外海遠洋捕撈業和高附加值的水產養殖業,爭取近五年內把海洋漁業發展成為我省農業內部的第一大產業。重點扶持海洋油氣加工業,積極推進油氣資源綜合利用,在大幅度提高本省工業、生活能源燃氣化水平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擴大產業群,爭取將其建成我省最大的工業支柱產業。積極策劃和開發海洋旅遊項目,開發具有現代特色的海洋旅遊精品。加強重點港口的建設,開闢新的航線,增強我省海洋運輸能力。
發展信息產業,用信息技術全面武裝和提升三次產業。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關係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必須充分發揮這一先導產業的作用,以信息化帶動國民經濟現代化,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套用,以信息技術裝備熱帶高效農業、新興工業和以海島旅遊業為重點的各類服務業。鼓勵利用信息技術,積極發展遠程教育。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和各類社區電子服務業,創造條件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加快信息智慧型島建設進程。
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十五”期間將以提高工程質量和使用效益為前提,加快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興利除害相結合的原則,興修水利,加快大隆水庫、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配套、江河海堤治理、成片田頭井和病險水庫加固等重點工程建設。堅持以提高等級質量為前提,繼續推進由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管道為主的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進程,實現海陸空與全國全面聯網。最佳化能源結構,開發利用海上天然氣,建設全島沼氣工程,提高潔淨能源比重,完成城鄉電網改造,在保證本省能源自給能力的基礎上,爭取實現電力向島外輸出。加快城市給排水、供氣、污水垃圾處理、道路園林等市政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功能。
四、加大體制創新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面臨新的形勢,我們必須加大體制創新力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爭創海南經濟特區新優勢。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點要求,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加快國有經濟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的步伐。大力推進國有資產向基礎產業、公益性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向大企業集團和重點骨幹企業集中,增強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和競爭力。繼續採取股份合作制、出讓、租賃等多種方式,徹底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加快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規範上市,並通過減持國有股權、合資合營等多種途徑,實現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營運監管體系,明確國有資產所有者、出資人和使用者的責任,辦好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益。實行政企分開,改革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監事會的作用,建立起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領導人廉潔自律的有效機制。繼續深化企業內部人事、勞動和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科學管理。
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調整和最佳化所有制結構。在企業開辦、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稅收政策、投融資、進出口等方面,為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鼓勵民間資本向社會公益事業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特別要加大對高新科技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使其快速成長壯大。
積極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鞏固和擴大省級機構改革的成果,全面推進市縣、鄉鎮機構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精簡機構和冗員,減輕財政和農民負擔,逐步建立廉潔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制。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經濟秩序和市場環境,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減少對經濟事務的行政性審批。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直接從事生產經營和套用技術研究開發,可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單位,要儘快成為獨立的企業法人和市場競爭主體。純公益性的事業機構也要精減人員、規範管理、提高效率。與此同時,加快高校和機關後勤社會化改革進程。
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十五”期間要加快形成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原有體制向新體制過渡的各項工作。繼續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大覆蓋面,加大保費征繳力度,增強社會共濟能力。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時抓好醫療機構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鼓勵用人單位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醫療保險或發揮商業保險作用。完善失業保險制度,逐步將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業保險並軌。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制度、住房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穩步推進生育保險。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險事業,高度重視對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支持和保護。
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理財,更新理財觀念,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公共財政框架。強化稅收征管,努力提高財政支付能力,大力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適當收縮財政供應範圍,確保公共財政重點支出到位。嚴格財政監督,全面推行會計委派制度,進一步完善政府集中採購制度,逐步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加強對政府財政性資金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大力推進部門預算編制改革,提高預算的透明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標準,減少主觀隨意性。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著重抓好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大力推進農墾改革。我省農墾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把單一的國有經濟改造成混合所有制經濟,把競爭力強的國有企業繼續做大做強,放開種植業和中小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創新體制,轉換機制,加快發展。引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機制,賦予從業自營經濟的農墾職工長期穩定的土地經營使用權。加快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將市場前景廣闊的優勢企業組建成產權主體多元化的現代企業集團,對農墾國有中小工商企業實施非公有制改造。與此同時,加速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分離農墾辦社會的職能,儘快減輕農墾企業負擔。
擴大開放領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堅持開放戰略,是加快海南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要逐步從區域開放向產業開放轉變,把產業開放的重點放在熱帶高效農業、新興工業、海島旅遊業、海洋資源開發和信息業等方面來,逐步擴大商業、金融、旅遊等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走向國際市場。繼續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積極利用國外優惠貸款,吸引跨國公司、大財團來瓊直接投資,爭取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融資,不斷拓寬外資來源渠道。努力擴大進出口貿易。堅持以質取勝、科技興貿戰略,加快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出口商品,擴大市場占有率。積極開展國際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積極支持創建博鰲亞洲論壇,提高國際會議服務水平。
全面實施項目推進戰略,加快洋浦經濟開發區建設。“十五”期間的主攻目標是:發展大工業、培育大市場、建設大港口、推進城市化,提高經濟輻射力和帶動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項目建設速度,爭取麵粉加工廠、金海紙漿廠、光纖光纜廠、天然氣發電廠等大型項目儘快投產,夯實洋浦發展的主業基礎。調整區內規劃和產業布局,積極發展小額邊境貿易、交通運輸、旅遊及其它服務業,加快洋浦新城建設,提高自身的城市化水平,繁榮區內經濟。
五、促進地區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促進地區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重點是加快中部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最佳化城鄉經濟結構。
加快中部開發,改善區域經濟結構,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統籌規劃,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的原則。“十五”期間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特色經濟,要重點抓好十大工程:①中部公路改造。分期對中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主幹道路進行改造,提高公路等級,加快鄉村路網建設。②電力網和通信網擴建改造。明顯提高中部地區的電力供給能力和音頻視頻的數字通信能力。③水利建設。新建和改造一批山塘、水庫,加大城鎮防洪投入,提高抗災能力。④推廣新型沼氣設施。減少薪炭林砍伐,最佳化能源結構,改善農村環境。⑤森林保護。加快以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環境建設,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⑥發展特色農業。根據各市縣的實際情況,儘量落實中部地區農村人均擁有2畝耕地和4畝經濟林的目標,擴大五指山野菜、紅毛丹等特色果菜生產,加快推進養牛、養魚、養豬、養雞良種化。⑦發展特色旅遊業。開發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優越生態環境特徵的旅遊產品,加快五指山、七仙嶺、百花嶺、南麗湖等重點景區的配套建設。⑧人力資源開發。實施“百萬農民培訓”計畫,繼續辦好“小康班”,積極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組織大中專畢業生到中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工作。⑨民房改造。繼續安排財政資金改造茅草住房,加快改水改廁進程,進一步改善居住條件。⑩新一輪聯手扶貧。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推進較發達地區與中部市縣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省政府將逐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參與中部開發。
積極穩妥地提高城鎮化水平。“十五”期間爭取城鎮化水平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加快編制全省市縣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合理確定城鎮布局和功能定位,從四個層面建立和完善城鎮體系。一是加速發展以省會城市為主的中心城市,以增強對全省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二是積極培育中等城市,逐步將三亞發展成為獨具魅力的國際濱海旅遊城市,同時逐步增加中等城市數量,以增強區域性發展的樞紐作用;三是提升以縣城為重點的小城市功能,加強其縣域中心城鎮的帶動作用;四是發展小城鎮,在重點建設25個示範鎮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百鎮建設計畫”。創造有利於城鎮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外部條件,儘快形成促進城鎮發展的有效機制,發展壯大城鎮經濟。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村人口向集鎮轉移。加快城鎮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適度增加城鎮建設用地。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充分發揮社會投資作用,鼓勵個人購地建房,走出一條運用市場機制發展小城鎮的路子。
六、積極實施科教興瓊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發展科技教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實現今後五年各項任務的重要保證。
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我省要以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走出一條“創新加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強以套用性研究為主的科技攻關,做好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工作,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廣泛套用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加速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努力提高科學技術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積極穩妥地最佳化重組科研機構,合理配置資源,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放寬技術入股比例限制,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多方參與的科技風險投資機制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全面提升科技園區的效能,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資金和人才,開發新產品,輸出新產品,衍生新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孵化器”的作用。
適度超前發展教育,開發人才資源。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發展教育、開發人才資源,是我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計畫《綱要》強調,發展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著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鞏固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成果,切實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問題。進一步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規模。大力發展各類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教育體系。注重發展成人教育和其它繼續教育,逐步形成社會化的終身教育網路。引導和扶持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辦學,積極發展教育產業。充分發揮海南的生態環境優勢,以現有辦學條件為依託,廣泛吸引國內外名校、院所來瓊辦學。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教育結構和布局,最佳化學科和專業結構,更新教材、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加政府和社會對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我省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十五”期間要根本遏制生態環境破壞趨勢。建設一批生態功能保護區,使其生態系統和生態功能得到保護和恢復;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嚴格規劃區內資源開發;加強生態示範區和生態示範市縣建設,三分之一以上的市縣基本實現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切實加強對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生物物種資源、海洋和漁業等重點資源開發利用的生態環境建設。抓好天然林和其它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保護。加快百萬畝椰林工程、漿紙林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切實防治農業化學污染和過度開發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切實加強海岸帶管理,嚴格保護紅樹林、珊瑚礁和沿海防護林。重視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所有城市都要確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綠地和生態用地,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加快工業污染治理,積極推進環保模範城市和環境優美城鎮創建活動。加強颱風、地震等災害監測、預防體系建設,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十五”期間,我們必須繼續貫徹執行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堅持優生優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質。繼續嚴格實行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著力控制人口數量,最佳化人口結構,以控制農村人口增長為重點,進一步降低人口出生率,完善基層計畫生育服務體系,加強工作隊伍建設,切實保障計畫生育事業的經費投入。認真做好老齡人口工作,積極發展老齡事業。
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精神,在全省上下形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繼續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發揚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風氣。加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道德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文學藝術創作,大力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社會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生產更多更好的精神產品,培育文化市場,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產業。齊心塑造海南形象,積極推進民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抵制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等思潮侵蝕。繼續抓好體育、醫療和衛生保健工作,倡導科學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開展擁軍優屬活動,加強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努力創建“雙擁模範城”。
堅持依法治省和依法行政。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和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府要自覺接受依法監督和民主監督,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加強地方立法工作,堅持法制創新,提高立法質量。逐步將全省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的活動和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以法制推動政策優勢向體制優勢轉變。建立健全執法責任制度,加強社會監督,擴大法律援助,確保公正執法。深入開展全民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制觀念。積極推進基層民主建設,保證人民民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強化民主管理和監督。認真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繼續開展同“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嚴厲打擊各種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經濟發展的犯罪活動。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開展以打擊販毒、吸毒為重點的專項緝毒鬥爭。我們要向社會承諾,從創建無毒社區、無毒市縣抓起,堅決把海南變成無毒島,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確保全省社會政治穩定。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自身監督,建立勤政廉潔高效的政府。各級政府要從嚴治政,提高規划水平,提高協調能力,提高監督效率,提高服務質量。要切實改進工作方法,轉變工作作風,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反對脫離民眾、弄虛作假、虛報浮誇的行為,一切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公務員素質,樹立公僕形象。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不斷加強和完善監督體系,把廉政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八、努力做好今年工作,實現“十五”計畫良好開局
2001年是新世紀起始之年,也是實施“十五”計畫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對順利實施“十五”計畫,具有重大意義。根據中共海南省委確定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從現在開始,就要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擺在突出的位置上,明確發展主題,凸顯結構調整主線,堅決實現“十五”計畫的良好開局。2001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成長8.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要有明顯增長,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
實現“十五”計畫良好開局,必須擴大有效需求,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利用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擴大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今年在提高投資效益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更廣泛地吸引社會投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更有效地運用國債資金和國內外貸款,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畫的實現。近幾年對外貿易滑坡,已成為制約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將制定和實施專門措施,重點培育出口生產基地,擴大本地產品出口,增加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重視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今年在解決拖欠公職人員工資問題的基礎上,將繼續增加工資,特別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時要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實現“十五”計畫良好開局,必須大力推進各項改革,在改革和發展中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我們將在中央的支持下,解決泡沫經濟留下的最後兩道難題。一是對少數地方金融機構進行停業整頓,加強監管,積極籌措資金解決個人及境外債務,最終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風險。二是繼續做好處置積壓房地產試點工作,加大力度,突破難點,規範市場,重振海南房地產業。到時,海南將輕裝上陣,以新的姿態進入新一輪的開發建設高潮。
實現“十五”計畫良好開局,必須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社會政治穩定。繼續堅持對“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密切注視國內外反動勢力滲透;繼續打擊“黃、賭、毒”,進一步淨化社會環境;繼續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加強社會矛盾排查工作;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堅持不懈地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偷稅、騙稅、騙匯、走私、傳銷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強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教育,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各位代表!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任何艱難險阻也動搖不了海南各族人民走向勝利的信心!讓我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工作,開拓進取,為把海南早日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經濟特區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