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1993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海南省原省長劉劍鋒於1993年1月30日在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93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頒布時間:1993年1月30日
報告全文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加快海南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步伐
——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1993年1月30日在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海南省省長 劉劍鋒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一、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五年的基本實踐
黨的十四大後,在全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形勢下,以十四大精神為指導,總結建省辦經濟特區五年的實踐,確定今後的目標和主要工作,是海南省新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
1988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海南建省辦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要求海南通過實行比其他經濟特區更優惠的政策,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經濟開發建設的速度,爭取在三、五年內趕上全國平均經濟水平,到本世紀末達到國內發達地區的水平,進而為趕上東南亞經濟較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水平而努力。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在一個省的範圍內進行改革開放的綜合試驗,充分表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宏大膽略,是我國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措施。海南經濟特區的建設和發展,對加快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對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有著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五年,是全省各族人民和廣大幹部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的五年。五年來,海南經濟特區經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嚴峻考驗。在嚴峻的考驗面前,省委、省政府保持了高度的冷靜,客觀地分析了海南面臨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針對海南基礎設施差、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實際,明確提出了“在打基礎中前進”的指導思想。
海南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其發展的基本推動力也在於改革開放。因此,建省伊始給我們就確定了以改革開放促開發建設的方針,建立以市場調節為主、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體制。
為了加快海南的開放和開發,國務院給了海南一系列特殊的優惠政策。但是由於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我們在新舊體制急劇轉換過程中缺乏經驗,一部分優惠政策沒有落實或者沒有完全落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省政府在1989年下半年提出了“用政策、打基礎、抓落實”的口號,爾後又增加了“求效益”的內容,從而形成了一條符合海南實際的工作方針。這條工作方針,對於全省人民團結奮鬥,克服走出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特區建設路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91年底根據小平同志還要“大開放”的指示精神,我們又提出“大改革、大開放、大建設”的行動口號,迎來了海南新一輪開發建設的高潮。
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全省面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基本實現了國務院提出的“爭取三、五年內趕上全國平均經濟水平”的目標。建省五年是海南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這有力地證明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決策是十分英明的、完全正確的。
全省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大幅度增長。預計1992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130億元,比上年增長16%,比1987年增長65.7%,年均遞增10.6%;國民收入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比1987年增長59.3%,年均遞增9.8%工農業總產值145.9億元,比上年增長18.5%,比1987年增長73.5%,年均增遞增11.7%。這些指標的增長均高於全國同期增長的平均水平。
工農業生產跨上一個新台階,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省政府始終堅持黨的各項農村政策,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建立和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千方百計地增加投入,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它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農業綜合開發,發展農村商品經濟。認真貫徹“科技興農”的方針,重視技術培訓和技術運用,推廣優良品種,農業生產連年獲得好的收成。1992年預計農業總產值75.9億元,比上年增長9.5%,比1987年增長38.4%,年均遞增6.7%。糧食生產從1989年以來四年邁出四大步,1992年總產量預計201萬噸,四年累計增產糧食81.2萬噸,已基本實現我省的口糧自給。海洋捕撈能力大大增強,水產品總產量比建省前翻了一番多。鄉鎮企業開始起步,企業效益逐步提高,預計1992年全省鄉鎮企業產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33.7%。畜牧、瓜菜、熱作、林業等都有較大發展,農業內部結構得到改善,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化大農業轉變,逐步走上高產優質高效的發展道路。我省工業生產五年呈現持續高速增長勢頭。預計1992年工業總產值70億元,比上年增長30.2%,比1987年增長139.3%,年均遞增19.1%。工業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由電子、輕工、紡織、冶金、礦業、食品、化工、建材、機械、捲菸等門類組成的多元化工業體系逐步形成。企業在轉換經營機制,加強管理的同時,圍繞著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依靠技術進步開發了一批新產品,其中10多種產品已達國際水平。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應變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發展突飛猛進。郵電、交通、旅遊、房地產等顯示出強勁的勢頭和巨大的潛力。預計1992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0億元,比上年增長17.7%,比1987年增長66.7%,年均遞增10.8%,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其增加值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第三產業勞動力占全省勞動力總人口的比重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旅遊業發展創歷史最好水平。預計畫1992年全省涉外賓館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0.1%,比1987年增長1.6倍;旅遊創匯3.1億元(外匯券),比上年增長53.5%,比1987年增長6.5倍。
貿易、財政、金融形勢很好。我省市場繁榮,購銷兩旺,物價平穩,商品流通日益活躍,內外貿易迅速增長,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最佳化,平等競爭環境逐步形成,出現了全民、集體、個人共同發展的好勢頭。預計1992年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4億元,比上年增長20.1%,比1987年增長91.1%,年均遞增13.8%;進出口貿易總值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實施“稅利分流”、統一稅前列支標準,採取複式預算,調整市縣財政體制,發展財政信用,財政收入在幅度增長。初步統計,1992年全省財政收入完成14.97億元,比上年增長60.8%,比1987年翻了兩番多;全省財政支出完成25.98億元比上年增長31.9%,是1987年的3.8倍。金融體制已由單一的銀行體制發展成為以中央銀行為領導、專業銀行為主體的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合作和競爭體制。各類金融市場不斷建立和完善,信用形式不斷擴大,金融業務迅速發展,以間接調控為主的金融巨觀調控機制初步形成。預計全省國家銀行1992年年末存款餘額28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7.3%;年末貸款餘額20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5.8%。從1992年6月開始,我省銀行成為存差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1992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2020元,比上年增長17%,比1987年增長107.6%,年均遞增15.7%。農民人均純收入850元,比上年增長7.6%,比1987年增長69.3%,年均遞增11.1%。我們認真貫徹“科教興瓊”的戰略方針,積極實施“星火”、“豐收”、“攻關”和“燎原”計畫,促進了科技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我省5年共獲國家和部級獎勵的科技成果258項許多科技項目很快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科技進步在國民經濟成長因素中比重逐步上升。教育投入逐年增多,辦學條件不斷改善,高等教育發展較快,中國小教育進一步發展和鞏固,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逐步走上正規。文化體育事業呈現繁榮景象,影視、出版、文學、藝術界都取得了可喜成績。1992年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海南國際椰子節”和第三屆“海南省經濟貿易洽淡會”,取得了顯著成效。五年內舉辦各類民眾體育運動會1000多項次,有的運動員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衛生和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防病治病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由建省前的18.13‰下降到17‰。外事、僑務、宗教、擁軍優屬、廉政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都收到了好的成效。
五年來,為了加快改革開放和開發建設步伐,我們採取了六項重大舉措:
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框架。建省初,國務院授權海南在國家巨觀計畫的指導下,建立有利於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主要是市場調節的新體制。幾年來我省進行了大膽探索,在全國率先實行糧食購銷體制改革並取得成功,增加了農民收入,減少了財政負擔。建立農產品批發、資金拆借、外匯交易等市場,並在價格改革方面邁出了較大步伐。1992年底全面實現生產資料計畫價格與市場價格並軌。生活資料價格已全部實行市場調節。勞務價格、外匯調劑價格、房地產價格等也已基本放開。社會保障制度初步建立,逐步完善。根據《企業法》和《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的要求,全省企業努力改善內部管理,轉換經營機制。許多企業積極推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和風險抵押承包。通過引進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關停並轉了一些虧損事業的企業。我省先後對35家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了股制改造試點。現在,我省各種經濟成分並存、各類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平等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2、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外引內聯,積極探索海南特區開發建設的新路子。為適應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我省始終堅持“以改革開放促開發建設”的方針,力求逐步形成按國際慣例辦事、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多渠道、多形式積極引進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有效地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發展。五年來共有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3393家外商投資企業在我省註冊,契約外資金額34.7億美元,外商實際投資8.68億美元,加上外國政府貸款、商業貸款、世行貸款及“三來一補”等,共利用外資11.7美元。內地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中直、部隊在海南設立8324家內聯企業,協定省外投資額215.9億元,外省實際投資約56.7億元。加強了同友好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先後同美國夏威夷州、日本兵庫縣等國內外相應地區建立了友好省州(縣)或市縣關係。引進國內外科技人才1萬多名。切實加強了對僑胞,特別是瓊籍華人、華僑的工作,增強他們對海南的感情和來海南投資的信心。五年來,瓊籍僑胞來海南探親、旅遊、投資大幅度增加。為了加快海南的一切,我們確定了“統一規劃、引進外資、成片開發、綜合補償”的開發路子,經省政府批准的14個開發區已先後起步。由外商成片承包開發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已動工興建,海口保稅區、三亞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已獲國務院批准並開始建設,進行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
3、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投資環境。省政府始終把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來抓。五年來全省固定資產投資195億元,相當於建省前36年的近兩倍。目前我省電力裝機容量達80多萬千瓦,比建省前增加一倍多,發電量近20億千瓦小時,比建省前增加1.4倍。公路通車裡種已達1.4萬公里,東線高速公路已通車62公里,68個天然港灣已開闢20個,又開闢了洋浦等4個對外開放的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由2個增加到10個,港口吞吐量大大增加。空中航線從4條增至25條,每周計畫航班98個,海口機場已成為全國十大機場之一。三亞鳳凰機場正在緊張施工,預計1994年通航。全省通訊設施已形成完整體系,市話裝機容量由建省前1.9萬門發展到9.46萬門,使我省成為全國較早實現市話自動化的省份。全省旅遊設施也大為改善。目前我省已具備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條件。
4、千方百計落實中央給予海南的優惠政策。1988年,國務院先後發出了24、26號兩個檔案,明確規定了一系列給予海南的優惠政策。由於種種原因,在落實政策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為此,省政府著重從三個方面去努力。一是組織全省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反覆學習國務院1988年的24、26號檔案,深刻領會檔案精神,用好、用足、用活優惠政策,相繼成立省投資促進委員會、聯審辦公室等,努力簡化外引內聯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二是省政府領導和有關廳局領導,積極主動地向國務院各部門反映情況,溝通信息,求得理解和支持。三是在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同志視察我省期間,我們積極匯報落實優惠政策中遇到的困難,在參加全國性會議的時候,也主動反映這方面的情況,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落實了落地簽證等政策。1992年5月,朱櫧基副總理主持了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會議,專門研究如何解決我省優惠政策落實的問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國務院給予我省的優惠政策絕大部分得到了落實,並在金融切塊管理、進出口貿易、省內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等方面有所突破。
5、切實抓好扶貧工作,發展“三區”經濟,促進民族團結。加快發展我省少數民族地區、山區、老區經濟,是建省辦經濟特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1988年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民族工作的決定》和1992年《關於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先後制訂了一系列發展“三區”經濟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為了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五年來,省財政拿出約12億元,國家銀行貸款50多億元,用於少數民族地區的重點項目建設、工農業生產以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在增加投入的同時,注重培養“三區”自身的“造血功能”,通過成片開發、分戶管理,大興庭院經濟,開辦示範基地,優先安排重點工程項目,積極為“三區”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手段,有效地促進了“三區”經濟發展。1985年全省貧困人口約202萬人,現在已脫貧160萬人,脫貧率達79.2%,其中45萬人已開始致富。
6、在省一級率先實行“小政府、大社會”新體制。根據精幹、高效、廉潔的原則和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我省突破傳統的省級機構模式,在撤銷原有的行政區和自治州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轉軌,建立“小政府、大社會”的新體制,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一開始省政府僅設立四大系統26個職能廳局,努力探索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進行巨觀調控的新路子,初步實現了政企分開。1991年根據“小政府”運行情況,對新體制進行了一次調整。1992年省政府又印發了《關於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意見》,促進了政府的職能轉變,強化了巨觀管理和檢查、督促、指導、服務的職能。同時,較好地辦理了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的各類建議和提案,接受民主監督,密切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在縣一級進行了綜合改革試點,取得了一定經驗。現在“小政府、大社會”的新體制運行基本正常。
回顧五年的歷程,總結五年的實踐,在我們的工作和開發建設中有四點體會:
第一,思想要大解放。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就是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具體表現。而海南五年取得的每一項成績,每一次進步,也無一不是思想大解放的結果。從“小政府、大社會”體制的建立到社會保障體制和其他體制的改革,從洋浦模式的提出到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動工興建,從生活資料尤其是城鎮居民口糧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的逐步放開到全省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初步形成,從允許個體、私營、“三資”企業的發展到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平等競爭,從爭取落實國務院給予的優惠政策到海口保稅區、三亞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從常規農業的改造到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的探索,都是思想大解放的結果。可以說,沒有思想大解放,就沒有海南日新月異的今天。而我們的改革開放和開發建設中不盡人意的地方,其原因往往又是思想不夠解放。
第二,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們黨建國40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已經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這幾年,在海南改革開放和開發建設的進程中,不管國際國內風雲如何變幻,我們始終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開展各項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服從這箇中心,服務於這箇中心,而不是動搖或者取代這箇中心。我們把主要的精力用於抓經濟建設,能上的項目堅決上,能加快的進度儘量加快。為了儘快改變海南經濟落後的面貌,我們注意調動並保護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廣大幹部民眾的聰明才智,讓他們在經濟建設的舞台上大展其能。正因為這樣,全省的經濟建設一直生機勃勃,保持著旺盛的活力,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喜人的成績。
第三,要始終堅持以改革開放促開發建設的方針。海南建省五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同大膽地實行改革開放方針是分不開的。通過改革,我們的投資環境不斷完善,經濟運行機制逐步向國際通行的經濟運行模式靠擾;通過開放,我們吸收了占五年來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三分之二的資金,引進了我們急需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學習和借鑑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同時我們的技術、產品也正在穩步走向世界。改革越深入,開放越擴大,開發建設的速度就越快,成效就越顯著。
第四,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我們的特區是社會主義經濟特區,在實行改革開放的同時,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一樣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五年來我們在抓緊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毫不放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不懈地進行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了除“七害”、清房、糾正行業不正之風以及社會主義教育活動,保證了改革開放和開發建設的健康發展。同時,我們堅持“以法治省”,注意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依法辦事。五年來,我省共頒布各類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164件,初步建立起較完整的法規體系,為我們的特區從一開始就走上法制化的軌道創造了一個良好條件。
在總結五年的實踐和成績的同時,也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政府對經濟的巨觀調控不夠有力,機關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國有企業經營機制還未完全轉變、經濟效益較低,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市場發育不夠完善,重點工程建設資金短缺,基礎設施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市、縣的發展規劃和國有土地利用規劃不夠完善,土地市場巨觀管理比較薄弱,計畫生育工作須進一步加強,等等。我們要根據十四大的要求,認真分析並扎紮實實地解決這些問題。
二、貫徹十四大精神,修改“八五”計畫、十年規劃,加快我省的開放和開發步伐
江澤民同志在十四大報告中,對我國九十年代加快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任務作了明確部署,並明確要求“加速廣東、福建、海南、環渤海灣地區的開放和開發。力爭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使廣東及其他有條件的地方成為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地區。”加速海南的開放和開發,是黨中央對海南的殷切希望,也是我省各族人民的強烈願望和迫切要求。
當前,國際環境有利,國內形勢很好,沿海一些經濟發展較快、水平較高的省市提出了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具體奮鬥目標和措施。現在我省儘管還有許多困難,但依然是加快發展的好時機。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住這個時機,瞄準國內外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奮起直追,力爭經過二十年努力,使海南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這一目標大體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到本世紀末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500億元(90年價,下同),比1990年翻兩番多,十年平均遞增16.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829元。國家統計局提出的小康水平主要標準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400元,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36%,人均年收入1400元,貧困人口比重在5%1以下,其他還有住房、飲食、文化生活、入學率等共12個指標。我們計畫在1997年之前達到小康水平。第二階段到2010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15億元,十年年平均遞增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000元,基本達到廣東計畫中的當年水平。
按照這個戰略步驟,結合“八五”計畫前兩年的執行情況,根據省委一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的決定精神,省政府重新修改了我省“八五”計畫和十年規劃。在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形勢下,“八五”及“九五”期間海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以改革開放促開發建設的方針,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學廣東、趕廣東”,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增強緊迫感,把我省建設成為以外向型經濟為主,農工貿旅並舉,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市場機制比較健全,人民生活達到國內先進地區水平的經濟特區,為到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根據這個指導思想和第一階段要達到目標,我省“八五”和“九五”期間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作如下修改:
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達到200億元(90年價,下同),人均達到2816元,“八五”期間年平均增長16%;2000年達到450億元,人均5829元,“九五”期間年平均增長17.6%。其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1995年達到34%,2000年達到38%以上。
國民收入1995年達到158億元,“八五”期間年平均增長15.5%;2000年達到348億元,“九五”期間年平均增長17.1%。
工農業總產值1995年達到234億元,“八五”期間年平均增長17.1%。其中,農業總產值1995年達到100億元,“八五”期間年平均增長9.9%;工業總產值1995年達到134億元,“八五”期間年平均增長25%。
按照重新修改後的“八五”計畫和十年規劃,要求“八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6%,“九五”期間年平均增長17.6%,這個增長速度是比較高的。但從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來看,這個速度是必要的,而且從海南建省辦特區五年來的實踐和經濟發展的現實基礎等來分析,經過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這個速度之所以必要,主要在於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在加快發展,國內各兄弟省區在加快發展。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如果發展速度慢了,不僅不能接近和趕上國內的先進地區,進而接近和趕上周邊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而且還可能進一步拉大差距。我們的基礎差,目標高,速度低了不行,只有比別人發展得更快一些,才有希望逐步趕上國內先進地區的水平。海南是一個創建不久的小省,基礎較差,經濟發展的基數小,在全國所占比重也很小。1992年海南固定資產投資約65億元,僅占全國72000億元的0.9%,而海南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分之二是通過外引內聯吸引的投資,加上目前海南正值經濟發展的上升時期,客觀上需要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因此,無論是從過去五年海南經濟發展的情況和投資結構、投資來源來看,還是從海南經濟發展在全國所占的比重以及海南當前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來分析,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這個速度之所以可能,一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加快,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積極性,一個全省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對外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我省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繫日趨緊密,相互合作與交流日益擴大,為我們更多地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創造了良好條件。二是我們正處於經濟上升的初始階段,基數比較小,經過努力能夠爭取到較高的經濟成長速度。“八五”計畫前兩年,工業、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等有的指標的年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原計畫要求的年均增長幅度,糧食總產量、水產品產量、外貿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資額、財政收入、郵電業務總量、旅遊創匯等主要指標大幅度增長,個別指標已提前三年完成原“八五”計畫,相當一部分指標預計1993年將接近或超過原定1995年的計畫數,國民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三是從固定資產的投入情況來分析,經過五年的建設,我們的物質技術基礎得到增強,已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一批大中型骨幹工程,將使生產能力到較大提高,產業格局和經濟成長方式也將突破傳統模式。整個“八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預計可達400億元,一部分新上的大中型項目在“八五”期間就可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大部分將在“九五”期間發揮效益,僅主體工業項目初步估算到2000年可形成新增約100億元的工業生產能力。“九五”期間我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計畫將大大超過“八五”時期,僅其中技改資金按年平均10億元和1:2的投入產出標準計算,每年可新增產值20億元。因此,修改後的“八五”和“九五”期間經濟成長速度有較堅實的物質基礎。四是我省外引內聯十分活躍,第三產業穩步增長,鄉鎮企業加快發展,資源優勢和農業發展仍有極大潛力可挖,洋浦經濟開發區在“九一”期間將逐步形成生產能力,這些都是加快我省今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制定計畫必須留有餘地的要求出發,我們未將以上因素納入計畫範圍加以具體測算。根據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新修訂的“八五”和“九五”增長速度是有客觀基礎的。按這個速度發展,2010年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
全省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根據新修改的“八五”和“十年規劃”的要求,以“強化基礎,完善市場,大上項目,提高水平”為基本方針,按照省委提出的“學廣東、趕廣東”的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扎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
超常規發展經濟必須有超常規的措施。根據十四大的要求和我省的實際,今後幾年全省各級政府和部門必須認真抓好關係全局的六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思想解放的內容和任務都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努力改變和克服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積極借鑑和吸收一切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東西。就我省目前的實際來看,要繼續擺脫幾種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
1、擺脫小農經濟思想的束縛。經過十四年改革開放大潮的沖刷,我省小農經濟舊觀念的市場縮小很多,但是在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仍然有相當大的影響。要使我省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就要繼續努力從根本上克服小農經濟觀念的束縛,強化商品經濟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價值意識、效益和效率意識,使廣大幹部民眾的思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2、繼續擺脫高度集中統一的計畫經濟思想的束縛。辦經濟特區以來,在實際工作中,舊的計畫經濟思想依然並存在。一方面,在政府機關中,有的人習慣於按高度集中統一的計畫經濟的規定、程式、辦法辦事,而一些急需解決的巨觀調控問題卻研究得不夠,認識得不深,解決得不力。另一方面某些企業不是積極參預市場的平等競爭,而是兩眼向上“等、靠、要”,總想得到政府撥款、計畫內指標等等特殊照顧。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3、擺脫胸無大志、無所作為思想的束縛。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用較短的時間基本實現現代化,這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偉大事業,需要我們付出百折不撓的艱苦努力。怨天尤人,這也幹不了,那也辦不到,裹足不前,四平八穩,這與當前全國人民、全省人民奮力改革開放的潮流是格格不入的。
從根本上說,解放思想就是把傳統落後的觀念,換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腦筋;把僵化保守的思維模式,改成開拓進取大膽創新的思路。要用好、用足、用活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只要不是明令禁止的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有利於”的,就大膽試驗,大膽地闖,大膽地乾。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辯證統一的。解放思想並不是不顧客觀條件的蠻幹,而是要審時度勢,從實際出發,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開拓創新,不斷把改革開放和開發建設推向前進。
(二)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
當前,全國各地改革的步伐普遍加快。我們只有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儘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才能繼續保持優勢,為我省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1、建立統一完善的市場體系。目前我們的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缺乏統一的組織規劃。要把市場建設的重點轉向加快培育金融、勞動、技術、信息和房地產等要素市場上來。要儘快制訂全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以組建規模大、層次高、功能全的大型生產資料市場、生活資料市場、期貨市場、批發市場為重點,鼓勵各方集資和引進外資參與市場的建設,使我省的各類市場布局合理、方便流通、活而不亂。
2、從根本上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儘快形成以股份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組織結構。目前我省國有企業規模較小,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不大,有著進行股份制改革,從根本上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有利條件。要儘快制訂我省有關於貫徹《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的實施辦法,企業的一切活動要以市場為軸心,對外要走向市場,對上要理順關係,對內要加強管理。要積極按規範化要求進行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對經營性虧損嚴重,不能實行股份制改造,又難以實行承包的全民所有制企業,要堅決實行兼併、拍賣、租賃,甚至宣告破產。要鼓勵企業跨行業經營。
3、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會保障體制。我省從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養老、待業、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仍亟待完善。一是各項社會保險的各個環節如社會保險金的籌集、給付與營運、保值與增值等等,都需進一步研究和完善。二是要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儘快將在我省註冊的各類企業和城鎮個體勞動都全部納入新的社會保險範圍。三是與社會保障體制改革配套的其他改革必須同步進行。打破企業職工中幹部與工人,固定工與契約工、臨時工,城鎮戶口工作與農村戶口工人,本地戶口工人與外地工人等身份的界限,允許企業和勞動者雙向選擇,建立新型的企業勞動人事制度。要按工資與效益直接掛鈎的原則建立新型的企業工資制度,政府制訂最低工資標準並依據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情況進行調整。要加快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堅持走分步提租補貼、集資建房與出售公房三結合的房改路子。
4、繼續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一是加快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步伐。政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要由現在的實物形態管理轉變為價值形態管理,實現國有資產管理市場化。要建立資產交易市場,通過公正、公開、公平的資產集中交易,促進資產的合理流動。在全面落實企業自主權的同時,建立以資本金利潤率為核心的指標體系,考核資產經營機構經營國有資產的效益。二是要完善新的稅收體制。在繼續執行海南特區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參照國際慣例改革現行稅制,建立統一規範的所得稅和流轉稅體系,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稅種加以強化和完善,不適應的堅決撤併。堅持以法治稅,增強稅收的剛性和聚財功能,形成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公平、輕稅、簡便、統一的海南特區稅收體系。建立健全會計師事務所、稅務諮詢代理事務系統。三是繼續完善新的財政體制。進一步調整省與市縣、國家與企業、國家與個人的分配關係,加強財源基礎建設,確立合理的財政收入結構,改革財政支出結構,增強全省各級財政的自給能力,逐步取消政府對企業虧損補貼的支出,建立起職能健全、穩定增長、收支平衡的特區公共財政運行機制。四是進一步改革金融管理體制。加快省內國家專業銀行企業化的進程,積極籌建我省地方銀行,引進和發展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逐步擴大外幣兌換量,發展和完善證券市場和人民幣融資市場,繼續發展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展各種國際上通用的金融業務,逐步使我省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之一。
(三)繼續堅持大開放的方針,鞏固和發展我省全方位多層次開放的格局
海南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比國內其他地方更開放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的開放是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各市縣、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都要納入開放的軌道,更多更好地引進、利用國內外的資金、資源、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
1、進一步把成片開發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措施抓緊抓好。繼續把洋浦經濟開發區作為“重中之重”,保證洋浦開發區按規劃要求順利進行各項建設,充分發揮洋浦的輻射作用。同時,抓好海口保稅區和三亞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加強對全省各開發區的規劃和指導,使各開發區合理布局,帶動全省經濟的高速發展。
2、調整利用外資政策,改進外引內聯工作方法。放寬外商投資企業的經營範圍,簡化外引內聯企業的審批和工商註冊登記手續,千方百計大幅度增加引進資金的數量,大力引進境外大企業和國內重點省市來我省投資,同時要建立為外引內聯企業配套服務體系,為它們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要按照我省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需要,積極引導國內外進入我省資金的投向,減少盲目性,提高投資效益。
3、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抓緊制定和修訂外貿管理辦法,縮小指令性計畫,擴大指導性計畫,繼續實施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增加我省地方產品出口創匯的比重。同時,要深化外貿企業內部經濟管理制度改革,把企業直接推向國際市場,確保我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恢復後我省外貿出口仍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四)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確保農業穩定發展。建省以來,我省農業登上了一個新台階,糧食生產連續豐收,農民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全省尚有40多萬人口尚未擺脫貧困,農業基礎設施仍較薄弱,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糧食生產不穩定,農業今後發展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無農不穩,無糧則亂。我省有80%的人口在農村,沒有農業的穩定發展就沒有整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必須繼續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農業,削弱農業,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發展農業過程中,要把發展常規農業和高效農業結合起來,努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創匯型農業。一要繼續增加投入,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國家銀行將逐步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因此,從現在起,必須積極採取措施,多渠道籌措農業投資,加強管理,大力提高農業投入效益。二要在努力推廣良種,改造中低產田,保持糧食產量穩定增長的同時,大力發展反季節瓜菜、熱作、水產養殖、海洋捕撈。三要瞄準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積極發展我省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努力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四要在深化農村改革,繼續完善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同時,發展農村股份制合作經濟,鼓勵興辦鄉鎮企業,加強農村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體系建設,鼓勵農民參與流通,進入市場。
農墾是我省經濟建設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五年來,農墾在農業、科研、外引內聯、產業結構調整、成片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農墾也面臨著嚴竣的挑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農墾經濟發展若干問題決定的要求,積極組織有關專家深入研究如何充分發揮農墾人才、技術、管理、生產等方面的優勢,徹底轉換經營機制,拓寬生產經營領域,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依託,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使農墾成為帶動我省廣大農村經濟高速發展的生力軍。
2、強化工業的主導地位。目前在我省的各產業中,相對地說,工業是最薄弱的。我省原有工業企業由於技術落後、設備陳舊,產品缺乏競爭力。因此,強化工業的主導地位,使之成為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是今後全省經濟工作的重要環節。我們一方面要抓緊上一批技術先進的大中型骨幹企業,如汽車製造廠、天然氣化肥廠、金屬加工等。另一方面要按已開發國家通行的辦法加快原有工業企業的技術進步,組建一批技術先進、產品適銷對路、競爭能力強的大中型骨幹企業。在資金來源上,要打開思路,拓寬籌資渠道,大膽採用發行債券、向國外貸款和推行股份制等形式,以保證新上馬項目資金充足,高速高質順利建成投產。
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抓住有利時機,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要把旅遊業作為龍頭產業來抓進一步加強旅遊資源開發的規劃工作,大力引進國內外資金,加快旅遊設施建設,使我省逐步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度假區。同時,要繼續鼓勵發展各種商業、服務業、諮詢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等。到2000年,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要達到38%以上。
4、繼續改善投資硬環境。目前我們一些大的工業項目將陸續上馬,基礎設施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矛盾將會很快激化。所以,基礎設施的建設不但不能放鬆,而且還要加強。能源方面,大廣壩水利水電樞紐工程要爭取高質量提前完成,海口電廠三期工程在“八五”期間必須上馬。交通方面,東線高速公路、鳳凰機場、海口新機場、洋浦港二期工程、海口港二期工程等,在建的要抓緊完成,還未上馬的儘快上馬。通訊、供水系統,也要繼續加強。
5、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山區、老區的經濟,把“三區”扶貧工和作為1997年全省提前實現小康水平的重點,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爭取到1995年完成全省脫貧任務。
6、重視開發海洋資源。我省是海洋大省,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大力開發海洋資源,將在我省的經濟建設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積極創造條件,大力發展遠洋捕撈加工業、沿海灘涂養殖業,尤其是要積極參與合作開發南海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7、始終不放鬆環境保護工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繼續注意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不受污染,不受破壞,保持全省陸地、海洋自然生態平衡。
(五)以縣級綜合改革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小政府、大社會”體制
省一級“小政府、大社會”新體制的建立,為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一個較好的基礎。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要求,我省進一步完善“小政府、大社會”體制還面臨十分艱巨的任務。
1、進一步完善省一級“小政府”巨觀調控體系,重點是理順政企關係。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在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新體制的同時,也存在如何搞好巨觀調控的問題。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新體制框架,巨觀調控的任務主要是圍繞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特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特別是要改變過去集中的計畫管理模式。要在認真總結過去幾年工作的基礎上,按照政企分開、以巨觀間接管理為主的原則,重新明確省政府各廳局職責,對職責交叉、重複的要進行調整,堅決將應當給市縣和企業的權力放下去。要嚴格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儘快把行政性公司辦成完全的經濟實體。對各專業主管部門,要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行合併、撤消或轉軌。同時,引導企業建立各種行業協會或行業公會,對企業行為進行協調或管理。綜合經濟部門工作的重點是對全省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進行預測,提出指導性意見,制定產業政策,加強巨觀調控,加強對企業的引導。要強化政府的經濟監督職能,加強工商行政管理、統計、審計等工作。
2、以建立“小機關、大服務”體制為重點加快縣級綜合改革。各市縣機構改革的方向是“小機關、大服務”。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轉變職能,精簡機構,減少領導機關、部門對基層經濟工作的行政干預,進一步發展服務體系。在機構設定上,除公安、財政、工商、審計、統計等必設機構外,各市縣要根據本市縣的實際,按轉變職能的要求,對其他機構進行調整,不要求上下對口。要通過發展第三產業、創辦經濟實體等途徑,妥善安置富餘人員,合理使用人才。
3、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幹部人事制度。首先是在省政府各部門中加快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並通過試點逐步在各市縣全面推開。對少數擔任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參照政府機關公務員制度,實行以考任制為主的管理辦法。對大、中、國小校等事業單位,主要實行聘任制,公開擇優選聘人員。對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參照企業的辦法,實行聘用制和全員勞動契約制。
(六)繼續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加快海南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步伐,必須繼續依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是海南經濟特區持續高速發展的保證。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來進行。在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廉政建設、社會公德教育,積極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事業發展的同時,繼續下大力氣抓好法制建設,以法治省,使經濟生活和社會活動都納入依法辦事的軌道,為全省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1993年的目標和主要工作
根據新修訂的“八五”計畫的要求,我省1993年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157億元(當年價),比1992年增長16%,力爭增長16.5%以上;國民收入123億元(當年價),比1992年增長15.5%;工農業總產值167.2億元(90年不變價),比1992年增長14.6%,力爭增長17%。同時,要進一步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全省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按照今後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的要求,真抓實幹,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
第一,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十四大精神
各級政府和部門要認真學習十四大檔案,深刻領會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真正使全體幹部和民眾的思想認識水平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習十四大檔案,一定要在原原本本學習的基礎上,密切聯繫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按照十四大的要求,增強團結,振奮精神,大膽開拓,積極進取,使全省各方面工作都有一個新的起色。
第二,努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創匯型農業
要樹立大農業的觀念,抓住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創匯型農業的主題,合理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努力實現1993年農業總產值81.1億元(90年不變價),比1992年增長6.8%,力爭增長9.6%的任務。糧食生產要最佳化品種結構,繼續擴大雜優種植面積,力爭全年總產量達到205萬噸。糖蔗、油料等要在提高品質和效益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增產。要進一步發展橡膠、椰子、胡椒、咖啡、檳榔、腰果、芒果等熱帶經濟作物。林業要加快綠化達標步伐,全年要完成造林合格面積38.6萬畝,飛播造林20萬畝。水產業要更上一個台階,更新改造漁船500艘,力爭全年水產品總量達到28萬噸。要加快引進、培育和推廣良種,積極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擴大冬季瓜菜生產。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切實抓好新技術的示範推廣工作。繼續建設農產品交易市場,開拓農產品出島運輸渠道。加快發展鄉鎮企業,全年鄉鎮企業總產值要完成29億元。各級政府的領導要深入農村,深入基層,及時發現和掌握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要特別注意保護農民利益,保持政策的穩定,堅決落實和兌現對農民的優惠措施,制止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以及亂占耕地等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不打白條,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積極性。
要進一步抓好扶貧工作,加強省直機關的對口扶貧,在政策、資金、人才、項目、技術等方面繼續支持“三區”發展,增強“三區”自我發展能力,充分發揮“三區”的資源優勢,逐步形成“三區”的地方支柱產業。“三區”要積極發展外引內聯,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第三,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千方百計提高經濟效益,確保工業高速發展
要認真貫徹《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深化企業改革,確保1993年工業總產值完成86.1億元(90年不變價),比1992年預計增長23%,力爭增長25%。全省的工業企業必須緊緊抓住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這箇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繼續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加強新產品的開發研製,以名優產品為龍頭,促進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和技術進步。尤其要抓好以我省產品和原材料為主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綜合利用技改項目。對長期滯銷、檔次低、無前途的產品要及時轉產或停產,並做好限產、壓庫、促銷工作。要加強生產統計、設備管理、安全生產、電力高度、節能和綜合利用等工作,使工業企業的資金利稅率比1992年提高0.1個百分點,工業流動資金周轉次數提高0.2次,全員12.2%,工業淨產值率提高0.2個百分點。切實抓好扭虧增盈工作,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分類指導,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虧損。
第四,高度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
第三產業發展速度要快於第一、第二產業,在第三產業中旅遊業要適當超前發展。對1992年確定的10個重點旅遊開發區要實行重點開發建設目標責任管理,允許多種開發方式,多種經濟成份共辦旅遊。要通過各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活動,努力擴大我省在國內和國際旅遊市場的影響,抓緊在客源國(地區)和國內主要城市開設旅遊視窗,增加客源渠道。要進一步改善旅遊交通條件,大力發展包機航班,增加瓊港旅遊包機。要建立檔次高、服務上乘的國際旅遊車隊,以緩解島內旅遊用車難的狀況。要通過多種形式,抓好旅遊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工作,逐步實現旅遊業科學規範管理和優質配套服務,增強海南旅遊的吸引力。
進一步搞活城鄉商品流通,發展交通運輸業。要充分發揮國有商業企業在流通中的主導作用,同時,繼續大力發揮個體、私營等其他經濟組織成份對搞活流通的作用。要進一步開拓省外市場,積極發展省內外之間的聯營、聯購、聯銷等多種形式的橫向聯合和經濟協作,拓寬銷售渠道,加快集貿市場和商業網點建設。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繼續抓好海口民航增加航班,改善服務,提高質量的工作。抓好海口機場搬遷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增強海運能力,出島運輸以海運為主,島內運輸以公路為主,國際旅客運輸以航空為主,大宗貨物運輸以鐵路為主的海島型運輸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便民眾生活。
對當前迅速發展的房地產業要正確引導。本著“寬審批,嚴管理”的原則,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實施動態管理,跟蹤服務。要完善有關法規,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加強對土地的管理,提高房地產交易透明度,限制投機行為,減少國家稅收的流失。
第五,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提高投資效益
1993年我省計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不含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投資),比1992年增長26.1%。其中,基本建設44億元,增長39.7%;技術改造6億元,增長27.3%;商品房投資26億元,增長15%。安排的重點建設項目有廣大壩水利水電樞紐工程、東線高速公路、三亞鳳凰機場、天然氣化肥廠等15項。此外,在建和新開工建設的等11項;進行前期工作的大中型項目有瓊州海峽火車輪渡、省展覽館、圖書館、博物館等40項。這些重點項目和大中型項目能否如期竣工,直接關係到修改後的“八五”計畫和“九五”計畫能否順利實現。因此,要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完善各種投資主體的自我約束機制,實行建設項目業主責任制,努力提高投資效益。對聯合投資項目實行股份制投資試點,並加強建設項目的工程諮詢、概算管理和審計監督。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顧全大局,切實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第六,進一步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和外引內聯
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1993年外貿出口總值要完成10.5億美元,比1992年增長16.7%,進口總值9.5億美元,增長18.8%。要堅持“以實業為依託”,積極辦好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增強本地產品出口創匯能力。計畫列名商品的安排要向本地產品、經營能力強的企業和開拓遠洋市場傾斜。允許有經營能力的公司直接經營進出口貿易,讓更多有出口創匯能力的企業進入外貿行列,不斷擴大我省出口創匯規模。努力改善內部經營管理,降低出口成本。進一步拓寬出口市場,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
要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做好外引內聯工作,特別要抓緊為重點項目引進外資的前期工作,力爭多用統借國外貸款。對於投資少、見效快、出口型的短平快項目,可以大膽使用國外商業貸款。堅持和完善聯合審查項目的辦法,推行“先批公司,後批項目”的國際通行做法。簡化物資進出口手續,適應擴大外資企業產品的內銷比例,以市場換技術、換資金。對大中型生產性項目和技術先進型、產品出口型實行政策性傾斜。洋浦開發區和海口保稅區在上半年要完成封閉隔離,進入運作狀態。洋浦開發區要加快七通一平和首批土地招商引進項目的工作。海口保稅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基本完成,使保稅區初具規模。三亞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要按國務院的批覆精神,完成規劃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明顯進展。繼續抓緊完善特別關稅區實施方案,力爭1993年有所突破。繼續鼓勵外商成片承包開發,投資工業,尤其是技術密集型和出口型產業。外商獨資的海口600萬噸綜合煉油廠項目最近有突破性進展,設備和資金已基本落實,公司已經註冊,今年上半年將正式開工建設。
僑務、外事工作要堅持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在擴大開放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要切實開好第三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增進與海外鄉親的廣泛聯繫。要廣交朋友,通過接待外賓和民間交往,加強我省在經濟、科技方面的對外交流和合作,抓好引進國外智力和出國培訓工作,簡化外資企業中中國雇員、外省來瓊投資人員及本省人員出國審批手續。
第七,積極推進價格、住房、人事勞動制度改革
在鞏固1992年19種生產資料價格並軌成果的基礎上,重點進行第三產業的價格改革,解決其某些方面長期存在的價格補償不足的問題,糧價改革主要是將現行購銷同價改為市場調節價。要認真落實我省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各市、縣的房改方案要陸續出台。
省政府機關和洋浦開發區管理局公務員制度改革,上半年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下半年分批推開。同時,制訂和實施我省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辭職、辭退和停薪留職的規定,鼓勵現職人員流向鄉鎮、企業、基層單位和第三產業。要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有步驟地在我省企、事業單位推行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的聘任制、聘用制。
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省屬企業、海口市、三亞市企業中推開企業勞動人事、工資分配、社會保險制度綜合配套改革,其他市、縣根據各自條件逐步推開。研究制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個體工商戶的社會保險辦法。在全省範圍內建立和健全以職業介紹為核心的勞務市場體系,實現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建立和完善勞務市場管理秩序。
第八,促進財政良性循環,發展金融事業,緩解建設資金供求矛盾
繼續按照複式預算制編制我省的財政預算,在有條件的市縣推行複式預算制,嚴格控制預算外開支。抓好第四財政包乾體制的調整工作,促進市縣財政的良性循環。加強財務監督,完善行政經費包乾體制,嚴格控制不合理開支。有重點地支持一些條件好的市縣發展經濟,實現本市縣財政收支平衡,幫助落後市縣增強財政自給能力。
加強稅款徵收管理,大力組織收入,抓好重點稅源特別是土地使用權轉讓、商品房買賣、建築安裝等稅收的征管。認真做好個體稅收、個人收入調節稅和農林特產稅的征管工作,堅持以法治稅,嚴肅稅收法紀。
1993年我省國家銀行貸款規模實行切塊管理,多存多貸。要在積極利用國外貸款的同時,大力開展同業拆借業務,進一步發展外匯調劑市場,加快培育證券市場,發展多樣化金融機構。通過多種形式、多條渠道籌措資金,緩解特區建設資金供求矛盾。要進一步調整信貸結構,貫徹“區別對待,扶優限劣”的信貸政策,在繼續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重點支持大中型骨幹企業、高產優質高效創匯型農業、適銷對路工業企業、鄉鎮企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要加強貸前調查、貸時審查和貸後檢查,利用信貸槓桿幫助和監督企業把資金落實到適銷產品的生產經營中,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抓緊修訂市縣經濟發展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切實搞好環境保護
各市、縣政府要根據十四大的要求和我省新修訂的“八五”計畫和十年規劃以及本市縣的實際,修訂本市縣“八五”計畫,制訂本市縣的農業發展規劃、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落實。
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法規,從長遠發展的目標出發,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要求,留出足夠的重點工業項目用地,高起點、高標準地修訂各市、縣城鎮發展總體規劃。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按照規劃的要求,搞好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土地管理,合理使用土地。
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繼續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對重點污染區域和污染源的治理,保護好飲用水源,使我省整體環境質量在經濟超常規發展的同時仍保持良好狀態。
第十,加快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教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特區經濟首先要振興科技。各級政府和幹部要增強科技意識,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繼續從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與經濟有效結合的機制。繼續組織實施“星火”、“火炬”、“豐收”、“燎原”計畫以及重大技術攻關,做好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工作。加快海南國際科技工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1993年園內部分項目建成投產。海南國家星火示範區、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尖峰嶺熱帶雨林保護與發展項目、農作物南繁育種工程技術中心、海口科技一條街等項目都要加快籌備工作,儘快動工上馬。要切實抓好科技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科技隊伍的建設,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要給予重獎。
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批人才。各級政府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繼續增加對教育的投入,提倡多渠道集資辦學,進一步充實教學設備,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1993年要完成新建校舍10萬平方米,完成中國小危房改造26萬平方米,使全省中國小危房比例下降到6%。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要在普及國小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九年義務教育。要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當作重點來抓,擴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規模,努力走出一條產教結合、企業聯辦、主要靠學校自我發展的新路子。繼續搞好高校布局和專業結構的調整,增強高校活力。繼續加強幼兒教育,抓好農村青壯年掃盲工作。
第十一,繁榮特區文化,促進特區體育、衛生事業
在廣大幹部民眾中繼續深入開展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國情、省情教育。繼續深入開展建設文明村、文明鎮、文明街和文明單位活動和軍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的活動。破除舊風陋習,樹立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
要繁榮特區文化,採取多種形式鼓勵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繼續抓好文化市場管理和文化設施建設。要下力氣抓好農村文化工作。廣播電視工作要緊緊圍繞特區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不斷豐富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力爭出現一批好新聞和全國優秀新聞。新聞出版工作要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等辦法,增加圖書特別是重點圖書的出版,做好發行工作,為廣大人民民眾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繼續做好檔案、文史和修志工作。
要在城鄉廣泛開展民眾性的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要加強體育隊伍建設,提高運動員的況技水平。辦好全省首屆運動會。
認真做好醫療衛生工作。抓好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開展創建衛生城市、縣城和先進單位活動。繼續加強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城市醫療機構要努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努力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
計畫生育工作要以農村為重點,以二女戶結紮為突破口,強化人口計畫管理,全面落實各項計畫生育措施,努力提高計畫生育北。推行和完善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繼續抓好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管理和依法徵收計畫外生育費工作。力爭年末總人控制在688.8萬以內(按戶籍統計人口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7‰以下。
第十二,繼續改善特區的軟環境
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抓好民族地區的扶貧和民房改造規劃、實施工作,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促進我省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認真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加強軍民團結,軍政團結,做好擁軍優屬和轉業退伍安置工作,加強國防教育,支持駐軍建設,進一步發揮人民軍隊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的特殊作用。
切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嚴打”方針,狠狠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和經濟犯罪活動。加強勞改、勞教工作,搞好政法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各種治安責任制,強化社會治安管理,為我省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各級政府要自覺依法行政,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堅持對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繼續抓緊特區立法工作,加強司法行政、律師和公證工作,為發展特區市場經濟提供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繼續認真實施“二五”普法規劃,增加廣大幹部民眾的法制觀念。
各級政府要加強廉政建設,切實轉變職能、轉變作風,繼續抓好治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工作。堅決揭露各種腐敗行為,依法懲治貪污受賄等犯罪分子。要進一步健全廉政建設制度,完善監督機制,使廉政建設有章可循,常抓不懈。堅持勤政為民,反對官僚主義,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創業,為海南大特區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後我們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也更加光榮,嚴峻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同時並存。只要我們認真貫徹十四大的精神,以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紮實工作,通過二十年的努力,一定能完成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光榮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