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1996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海南省原省長阮崇武於1996年2月6日在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96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時間:1996年2月6日
  • 報告人:阮崇武
  • 報告大會: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報告全文
關於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報告
——1996年2月6日在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海南省省長 阮崇武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關於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制定“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基礎
過去的5年,是海南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勝利完成和超額完成了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八五”計畫的主要任務,為“九五”期間和21世紀頭10年的繼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實力大為增強。1995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3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0年增長1.3倍,年平均增長18.5%,超過了“八五”計畫年平均增長16%的要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992年趕上全國平均水平,1995年達5264元。農業連續5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糧食產量穩步提高,熱作農業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農民收入增長較快。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原有的製糖、食品、橡膠工業通過更新改造得到發展和提高,新興的汽車、機車、紡織、醫藥、軋鋼等工業迅速崛起,還有一批大中型項目正在建設之中。旅遊、金融、貿易等第三產業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發展。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各市縣經濟不同程度地發展壯大。“八五”期間,特別是後3年,我省按照把海南優勢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的原則,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努力形成新的產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中,一、二、三次產業比重從1990年的44.9:19.6:35.5變為1995年的35.3:23.8:40.9,三次產業的排序由“一、三、二”變為“三、一、二”。這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結構轉換。各市縣因地制宜,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區域經濟在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八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36億元,其中,用於水利、電力、交通、郵電通信、市政等主要基礎設施的投資達142億元,占基本建設投資的34.4%。5年來,相繼建成了一批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138萬畝,新增有效庫容14億立方米,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29萬噸,新增發電裝機容量76萬千瓦,新建、改造公路49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8公里,建成了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擴建了海口機場,新增民用航空航線36條,全省萬噸級深水泊位從5個增加到13個,新增港口吞吐能力980萬噸,新增長途電話電路8500路,電話交換機容量43萬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5年來,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在深化企業改革、培育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社會保障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環節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國有資產實行委託運營和授權管理;按照寬登記、嚴管理的原則,實行企業法人直接核准登記制;不分預算內外,不分所有制性質,不分投資來源,各類企業平等競爭;深化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對國有企業經理(廠長)實行聘任制。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市場,完善價格體系,基本形成了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規範政府行為,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巨觀經濟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用立法形式積極推進養老、工傷、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擴大了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順利實施。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結合,加快立法步伐,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規體系框架。
――全方位外引內聯的開放格局已經形成。5年來,對外開放的領域不斷擴大,開放的層次和水平不斷提高。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長19.2%,接待中外旅遊者人數年平均增長23.4%,旅遊外匯收入年平均增長24.4%。外引內聯不斷發展,開拓了國內外經濟技術協作的新途徑。5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7.6億美元,向國外提供了物資援助,援建了一些項目,並設立了海外企業;內聯規模繼續擴大,總體水平提高,內聯企業達1萬多家,實際投入資金350多億元,形成了一批骨幹企業,成為我省經濟的重要生長點。建立了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保稅區、海南國際科技工業園和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先後與美國的夏威夷州、韓國的濟州道建立了友好關係。
――科技、教育、衛生、體育和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環境保護取得新的成績,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由1990年的1575元提高到1995年的43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696元提高到1552元。
“八五”期間,我省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們制定“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立足點。
今後15年的主要奮鬥目標和指導方針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要求和黨的十四大精神以及十四屆五中全會的《建議》,考慮到與我省“八五”計畫和十年規劃以及歷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的銜接,《綱要(草案)》提出2000年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實現國務院對海南提出的第二步戰略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1990年翻兩番,人均經濟總量和整體經濟素質達到國內發達地區水平;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提前達到小康水平;加快企業改革步伐,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10年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水平,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
上述目標實現以後,海南省將成為我國新興的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度假休閒旅遊勝地,新興工業、熱帶農業和旅遊業將成為海南三足鼎立的產業基石。我們的經濟實力將明顯增強,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將大大提高。
上述目標體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催人奮進、鼓舞人心的,通過努力也是可以達到的。根據這個目標,“九五”期間我省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應達到15%左右。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團結一致,努力奮鬥,這個發展速度是可以實現的。一是我省經濟總量較小,增加的絕對量並不大。二是農業方面,我省自然條件好,發展潛力大,“九五”期間將有一批農業生產基地、水利工程、農產品交易中心以及化肥生產等骨幹項目發揮效益,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預計全省農業可以接近“八五”期間的增長速度,增加值年均增長9%。三是工業方面,“八五”期間建成的冷軋薄板、聚酯切片、錦綸帘子布、電力、機車、無紡布等項目將在“九五”期間進一步發揮效益,“九五”期間建設的化肥、汽車、煉油、鋼鐵、鍍錫薄板、子午線輪胎、水泥、啤酒等項目將陸續投產,發揮效益。按新增生產能力匡算,“九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可以實現年均增長28%以上的速度。四是美蘭機場、高速公路、港口、鐵路通道、通信等項目的建設將繼續加快,旅遊業、商業貿易等也將有新的發展。“九五”期間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有可能年均增長14%。根據以上分析測算,並參考經濟數學模型的模擬結果,“九五”期間我省可以達到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左右的要求。
為了實現上述奮鬥目標,我們必須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指引下,緊密結合海南的實際,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提出的9條重要方針。
第一,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講話中指出:“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對於海南這樣一個建省較晚,原有經濟基礎較弱的省份來說,更應該強化發展意識,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經濟發展。建省8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南提出的要求,海南的經濟發展必須有較快的速度,必須以快於全國平均水平的速度向前發展;當然,這個速度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必須認真“打基礎、上水平、求效益”,防止經濟大幅度波動。
第二,積極推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實現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要充分挖掘現有潛力,搞活存量資產,節約資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與此同時,從海南實際出發,按照高起點、集約型的要求,努力加大投入,實現規模經濟。要以高技術、高質量創自身優勢,把我省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第三,實施科教興瓊戰略,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基礎,實施科教興瓊戰略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海南的繁榮與發展必須立足於科技的進步,教育的振興。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致力於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整體素質,在各個領域培養一批跨世紀的優秀人才。
第四,把加強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我省擁有廣闊的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生活實現小康進而達到比較富裕,是我省現代化進程中最艱巨的任務。儘管“八五”期間我省農業發展較快,但與發達的省份相比,我省農業生產水平仍然較低,潛力很大。我省農業有外省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發展農業同樣可以脫貧致富。在今後的發展中,一定要處理好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係,堅定不移地把農業放在首位,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各行各業都要為發展農業作出貢獻。
第五,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海南作為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區,在今後的國有企業改革中,要進一步開闊思路,勇於探索,全面實施《海南經濟特區企業國有資產條例》,努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走出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路子。同時,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第六,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努力擴大外引內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後,隨著國家巨觀政策的調整和完善,更需要我們進一步拓寬外引內聯的領域,運用海南經濟的比較優勢,更好地與國內外經濟互接互補,發展開放型經濟。
第七,實現市場機制和巨觀調控的有機結合,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海南經濟特區起步晚,基礎差,目前正處在經濟快速增長和經濟體制轉軌時期。我們要認真執行國家巨觀調控的政策,把我省的優勢與國家需要、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繼續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抑制通貨膨脹,促進國民經濟穩步增長。
第八,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建省辦經濟將區以來,我省各市縣的經濟都有了很大發展,但是,由於沿海市縣和中部地區發展的起點和條件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從戰略上看,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並繼續發揮優勢,有利於增強我省經濟實力,也有利於逐步縮小地區差距。“九五”期間,我們在積極發展沿海市縣經濟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支持中部地區的發展,積極朝著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
第九,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必須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為統一的奮鬥目標,始終不渝地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堅決打擊黃、賭、毒。隨著經濟的發展,要更加注意把社會發展放在重要戰略地位,努力實現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發展。要更加重視並突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把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
關於經濟建設
《綱要(草案)》提出,我省產業發展的方針是:發揮海南的特殊優勢,依託國內大市場的需要,以農業為基礎,加強和提高第一產業;以工業為主導,加速發展第二產業;以旅遊業為龍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根據這個產業發展方針,《綱要(草案)》提出了今後15年產業發展的重點,一是繼續加強6大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即農業、水利、交通、電力、通信、教育;二是大力振興8大支柱產業,即油氣化工、汽車製造、飲料食品、化纖紡織、醫藥、漿紙、建材和旅遊。
一、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全面繁榮農村經濟
在認真分析省情和總結“八五”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綱要(草案)》強調了農業在海南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提出充分利用熱帶農業資源和海洋資源,繼續按照“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運銷加工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在穩定提高糧食產量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及為其配套服務的第二、三產業,大力發展海洋水產業,顯著提高農村產業化水平,全面繁榮農村經濟,進一步提高農業的商品率,提高糧食和肉食的自給率。
海南擁有獨特而優越的土地、海洋和氣候條件,熱帶農業和海洋資源在全國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發展熱帶農業和海洋水產業,既符合我省農村實際,投資少、見效快,又能夠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全國做出更大貢獻。所以,《綱要(草案)》提出兩個大力發展,即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大力發展海洋水產業。
為了完成農業發展任務,《綱要(草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一是繼續深化農村改革;二是抓好“種子工程”,大力引進、推廣和開發名特優新稀品種;三是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搞好農民短期生產技能培訓;四是加快農用工業發展,重點是抓好海南天然氣化肥基地的建設,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五是完善重要農產品價格體系和儲備調節制度,加強種子種苗和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管理;六是逐步增加農業投入,切實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節水型農業,加快中低產田的改造;七是發展多樣化的流通組織,統籌規劃組建各級各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綱要(草案)》強調要加快發展我省的鄉鎮企業,立足本地資源優勢,著重發展農副產品運銷、加工和旅遊、服務型企業,同時積極發展為大工業配套的、附加值較高的外向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
二、以現代大工業為主導,加快新興工業省的建設進程
建省以來,我省經濟發展較快,但其間也出現過波折,其主要原因就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整體經濟實力較弱。海南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和自然環境優勢,發展現代工業。這是我省多年來實踐的總結。關於我省工業發展的方向,《綱要(草案)》提出,按照技術先進、規模經營、布局合理、提高效益、保護環境的要求,大力培育和發展支柱工業,逐步形成以油氣化工、汽車製造、飲料食品、化纖紡織、醫藥、漿紙、建材為支柱的現代大工業體系,逐步建成以港口加工區為依託的西部工業走廊。全省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000年要達到20%以上,2010年要達到30%以上。
選擇以上7個行業作為支柱工業,主要考慮了以下4個方面的因素:1、能夠充分發揮海南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我省擁有豐富的天然氣、熱帶動植物、南藥、海洋生物、森林等自然資源,這些資源為發展油氣化工、飲料食品、醫藥、漿紙等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海南四面環海,有比較好的港口條件,海運便利,有利貨物的進出。2、符合國家需要和市場需求,產品市場廣闊。3、現在已有一定的基礎。如油氣化工,第一套天然氣化肥裝置今年將投產,國家已經初步確定在“九五”期間繼續建設幾套天然氣化肥生產裝置,使海南的尿素年生產能力達到近30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尿素生產基地;煉油方面,除在建的和邦煉油廠外,有可能再建幾家煉油廠。汽車製造,我省有國家定點生產MPV汽車的廠家。化纖紡織,也初見雛型,6萬噸聚酯切片廠已投產,無紡布擴建工程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漿紙工業,我們與新加坡亞洲漿紙有限公司簽訂了年產60萬噸紙漿廠的項目契約。飲料食品,我省的天然飲料在國內市場有較高的知名度,並占有一定位置,今後發展的潛力還很大。4、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效應強,對經濟成長和產業升級的貢獻度大。7個支柱工業的發展將帶動其他配套工業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如天然氣和煉油項目建成後,可以向乙烯、聚酯、PTA等深加工方向發展;汽車及其零部件製造業能夠帶動機械加工、電子、橡膠塑膠製造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飲料食品、醫藥、漿紙等工業也將帶動熱帶高效農業的發展。
在抓好現代大工業的同時,加強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各市縣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布局和發展自己的中小工業,帶動市縣經經濟的發展。
三、以旅遊業為龍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業在海南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海南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經過多年的建設,我省旅遊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旅遊設施初具規模,隨著國際旅遊包機航線的增加和鐵路通道項目的建成,旅遊業的前景更是看好。《綱要(草案)》把旅遊業作為全省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提出發展旅遊業要突出海南熱帶海島和少數民族風情特色,把海南逐步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度高、吸引力強的中國度假休閒旅遊勝地。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改善基礎設施,擴大經濟合作與交流,提高全社會的服務質量,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以至整個經濟社會的全面繁榮,都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九五”期間我省要繼續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資金短缺仍是制約我們發展的重要因素。《綱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地方金融業的發展和改革。國有商業銀行和各種成份的金融機構要努力拓寬融資渠道,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和資金的運營效率。
第三產業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綱要(草案)》強調,要積極發展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逐步擴大進出口貿易,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和流通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工程諮詢、技術服務、法律服務等新興產業健康發展。繼續規範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四、統籌規劃,繼續加強重點工程建設
“八五”期間,我省重點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九五”期間加強重點工程建設,仍是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注重效益”,不能各自為政,把攤子鋪得太大。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要集中力量保重點。“九五”期間,我們要繼續抓緊建設水利、化肥、汽車、煉油、美蘭機場、高速公路、電網改造、通信工程等重大項目;下個世紀前10年,我們將建設一批對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關鍵性作用的工程。主要包括大廣壩灌區、區邁灣水庫、跨流域引水、信息基礎設施等工程;貫通環島高速公路和環島燃氣管道;建設區域性的石油加工和儲備中轉基地;形成具有相當規模船隊的遠洋漁業集團;建設國家級熱帶植物園等。為了完成重點工程建設任務,《綱要(草案)》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開闢新的資金來源渠道,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五、積極支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和經濟發展
由於受到原有基礎、地理位置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我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沿海市縣相比較為落後。《綱要(草案)》強調要積極採取措施,促進這些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逐步縮小差距。解決地區發展差距問題,需要有個過程。縮小差距,不是要放慢沿海市縣的發展速度,而是要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步伐。我省陸地面積不大,條件好的地區發展上去以後,可以很快輻射到欠發達地區,影響和帶動這些地區的發展。
《綱要(草案)》提出,“九五”期間要基本實現全省脫貧的任務。扶貧開發的重點是,國家確定的保亭、通什、陵水、屯昌、瓊中五個市縣的貧困鄉鎮和我省確定的昌江、白沙、定安、樂東、臨高五個縣的貧困鄉鎮,併兼顧扶持其他市縣的貧困鄉鎮。主要的措施是:1、加快這些地區的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儘快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九五”期間將繼續提高中部地區的公路等級,建設中西線郵電通信網路,完成電網改造。2、充分發揮這些地區的資源優勢,建設一批工農業生產性骨幹項目,增強經濟實力。我省將建設的熱帶作物基地、南繁育種基地、冬季瓜菜基地、旅遊設施和部分大工業項目儘可能布局在這些地區。3、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加快人才培養,提高人口素質。4、加強與發達地區的經濟合作,鼓勵向欠發達地區投資,或幫助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發達地區建立經濟開發區。有計畫、有步驟地向經濟發達地區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5、各級政府繼續實行財政轉移支付,扶持欠發達地區發展經濟。
關於社會發展
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保證。隨著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應當注意把社會發展放到重要地位來考慮,努力實現經濟與社會的相互協調發展。
一、發揮我省人口、資源、環境優勢,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持續發展
人口、資源、環境,是保持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我省在人口、資源、環境方面與其他省區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199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24萬人,是全國人口較少的省份。我省自然環境保護較好,人均資源占有量在全國屬領先地位。但是,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在人口、資源和環境方面潛在的問題。尤其是人口問題,形勢相當嚴峻,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5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為此,《綱要(草案)》提出,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質量,並對人口控制提出了具體目標:2000年,全省總人口控制在787萬人以內;2010年,控制在895萬人以內。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是要抓好農村和城市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工作。必須進一步落實人口目標責任制,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健全農村基層計畫生育工作網路,把計畫生育任務落到實處。
關於資源和環境保護,《綱要(草案)》提出的原則是,必須選擇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全省按不同的環保要求劃分環保等級區,要把有限污染源限定在一定區域內,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所有建設項目都要符合環境保護規劃要求,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工業項目的布局必須嚴格執行全省國土綜合規劃。今後15年,我省的水體、大氣等主要環境指標仍然要保持全國先進水平。這些要求和規定,突出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是造福當代,澤及子孫的大事。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實施。
二、扎紮實實地抓好“科教興瓊”戰略的實施工作
實施“科教興瓊”戰略的核心是抓好提高和普及兩個中心環節。在提高方面:一是提高我省的科技水平和教育質量。提高科技水平的著眼點應放在攻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點和重點課題,以及符合我省實際和產業發展方向的科技攻關項目。提高教育質量,要最佳化教育結構,提高辦學效益。二是提高科研隊伍和教育隊伍的整體水平。建省8年來,我省科研和教育隊伍不斷壯大,科研和教育力量不斷增強,但作為一個新興省份,還存在著隊伍參差不齊,尚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等問題。三是提高全體勞動者素質。這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在“九五”和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決。在普及方面:要在普及科學知識,推廣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增強服務意識和功能,主動、積極地為工農業生產和各項經濟社會事業服務,努力實現科技、教育與經濟一體化。
根據上述要求,《綱要(草案)》規定“九五”期間科技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積極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重點引進、推廣各類先進實用技術,促進支柱產業發展,提高企業技術水平。《綱要(草案)》強調要把教育作為基礎產業優先發展,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是: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加強基礎教育,積極發展以提高崗位技能為主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適度發展高等教育。
三、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步伐
人民生活提前達到小康水平,是我省“九五”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小康生活,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綱要(草案)》提出以下任務:一是積極擴大就業渠道,加快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九五”期間城鎮安置新增就業人員40萬人,城鎮的失業率要控制在5%以內。今後10年,逐步有計畫地將我省約100萬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向非農產業。與此同時,加強就業培訓,加快小城鎮建設。二是合理調節社會分配關係,建立和完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重點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險制度,逐步建立起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相結合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三是積極發發展各類衛生保健事業,逐步建立起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滿足人民基本需要的健康保障體系及醫療衛生監督體系。重點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強貧困地區農村衛生院建設,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四是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文化事業投入,建設省廣播電視中心,大劇院、省博物館、省體育場等公共文化設施重點項目;抓好文化隊伍建設,培養和引進高水平的文藝人才,努力創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特區風格、弘揚主旋律的優秀作品;在深入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的基礎上,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體育隊伍,抓出一批適合海南特點的體育強項。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反腐倡廉,搞好社會治安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既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又是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今後15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設面臨著新的課題和考驗。《綱要(草案)》強調,各級政府要把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到重要的工作議程,做好規劃,並逐步增加投入,努力完成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任務。
加強勤政廉政建設,開展反腐敗鬥爭,是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重要保證。我們要在繼續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狠剎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基礎上,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積極探索依靠改革和法制建設克服消極腐敗現象的有效途徑和做法,解決勤政廉政建設的深層次問題。
《綱要(草案)》提出,加強立法、司法、執法、普法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長期穩定,保障人民民眾和投資者安居樂業。我們要加大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的力度,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充分發揮現有的先進技術裝備的作用;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落實到基層。要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班子的重要內容。全社會都要積極關注、支持和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扶正氣、壓邪氣,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黨中央一再強調,在新的形勢下,經濟特區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在改革開放中繼續發揮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向國際慣例靠擾等方面,大膽探索,勇於試驗,為全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提供經驗。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發揮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的功能作用。
《綱要(草案)》提出,“九五”期間我省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對已經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鞏固提高,配套完善,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規範市場行為,健全價格形成和調節機制,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市場中介組織,完善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巨觀調控體系;深化社會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促進農村集約化經營;加快經濟立法,建立和完善與新體制相適應的法律體系。
“八五”期間,我省在企業改革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對一些重大問題形成了共識,明確了企業改革的方向,制定了《海南經濟特區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海南經濟特區企業國有資產條件》、《海南經濟特區股份有限公司條例》等法規,為深化企業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公司制改組、企業兼併、開展產權交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要看到,我省的企業改革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搞活國有企業,仍是我省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九五”期間我省企業改革的目標是,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企業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把國有企業的改革同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構造產業結構最佳化和經濟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在企業改革的政策取向上,我們要把握以下4點:一是按平等競爭要求,落實企業國民待遇。二是按自主經營要求,落實企業經營自主權。關鍵是落實企業法人財產權。三是按優勝劣汰的要求,強化企業的外部驅動機制和企業內部管理。在外部環境方面,建立外部驅動機制,即強化財政審計監督作用,嚴肅銀行結算紀律,全面實施《海南經濟特區企業國有資產條例》,建立企業資產經營責任掉;在內部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企業組織管理制度,實行科學管理。四是按社會化要求,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這4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在企業改革的進程中應相互配套,同步推進。對此,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密切配合,使我省企業改革不斷深化。
“九五”期間,要保證我省農村經濟在“八五”的基礎上持續快速發展,必須深化農村改革,從深化改革中進一步獲得發展的動力。農村改革的重點是,在穩定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上,延長耕地承包期,建立科學合理的土地流轉制度,促進農村經濟集約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股份合作經濟,引導農民成立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村經濟協會;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和供銷社體制改革,把供銷社和農村信用社與農村經濟協會結合起來,真正辦成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公司+農民和各種農民專業隊的發展,促進農村生產企業化、專業化、經營和服務社會化。應該看到,我省有些地方農村集體經濟實力仍然很弱,我們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壯大和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的力量,更好地引導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要繼續加大國有農場的改革力度,加快國有農場公司化進程。
在搞好企業改革和農村改革的同時,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抓緊進行。要繼續完善市場體系建設,繼續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立新的城鎮住房制度,加強市場經濟立法。這些都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國內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是後發展地區實施趕超戰略的有效途徑。“九五”期間我省必須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綱要(草案)》提出,“九五”期間我省對外開放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增加利用外資數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擴大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一)繼續抓好洋浦經濟開發區。在國家對經濟特區的具體政策進行調整的時候,最近國務院重申:“對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仍執行國務院批准的有關保稅區的稅收管理政策”。這體現了國務院對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極大關心和支持。現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成了全國政策最優惠的地區之一;加上已建成的高標準的基礎設施,使洋浦具備了良好的投資軟、硬環境。我們要充分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和條件,把洋浦的開發和建設作為對外開放的“重中之重”來抓。“九五”期間,要建成海口――洋浦高速公路,洋浦經濟開發區在工業、貿易、金融等產業方面的發展要有大的突破。要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吸納若干重大現代工業項目在洋浦落戶。在抓好洋浦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快海口保稅區、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海南國際科技工業園和其它港口加工區的建設。
(二)繼續發揮對外開放的“試驗田”作用。充分利用海南經濟特區具有綜合試驗功能的有利條件,創造新的優勢。
(三)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和質量。近年來,前來我省考察、洽談投資合作的境外大財團、大公司明顯增多,一批大項目進展基本順利。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個良好勢頭,《綱要(草案)》提出,今後我們要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在吸引外資方面繼續抓好兩個轉向,即在繼續積極吸引小項目的同時,著重吸引大企業、大財團,在繼續積極吸引勞動密集型、房地產、服務性項目的同時,著重基礎設施、農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金融業,從而在增加外資數量的同時,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和效益。要充分發揮我省海外華僑眾多的優勢,繼續廣泛吸引外資為我省經濟建設服務。“九五”期間,我省借用的外債將陸續償還。為了維護我省的對外信譽,保證利用國外貸款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外債使用效益,《綱要(草案)》強調要健全責權利統一的借、用、還外債管理體系。
(四)進一步增強出口創匯能力。只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才能不斷提高各類產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隨著國家進出口稅收政策的調整,“九五”期間我們必須加快省內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努力擴大本省產品出口。這方面要切實採取措施,比如對地方產品出口實行退稅、出口配額許可證和外貿技改貸款優先政策;鼓勵“貿、工、農”相結合,提高出口商品生產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增加出口渠道等,爭取儘快改變目前我省出口貨源依賴內地的被動狀況。
在積極做好對外經濟工作的同時,加大內聯工作力度,開拓國內經濟協作的新途徑。繼續積極發展與內陸各省市在市場、資金和旅遊客源等方面的緊密聯繫,廣泛吸引國內投資,特別是吸引各部委、各省市、各大企業的投資。
各位代表!
今後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任務是艱巨的,勝利完成“九五”計畫和實現2010年遠景目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全省各族人民要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團結一心,奮發圖強,為勝利完成“九五”計畫和實現2010年的遠景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