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一)堅決完成目標任務。實施就業優先政策,落實市政府《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推進穩就業攻堅行動,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保持就業局勢穩定。(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牽頭,就業促進科配合)
(二)支持企業穩定崗位。聚焦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民眾生活必需品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重點企業和市級重點項目,發揮人社專員作用,精準解決企業“用工難”。推廣“網際網路+”就業服務,大力開發就業服務公崗,深化線上春風行動,拓展服務範圍。認真貫徹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用足用好支持企業吸納就業補貼政策,支持穩企穩崗穩就業。(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牽頭,失業保險科、養老保險科配合)
(三)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擴大“三支一扶”招募規模和範圍,深入開展“青年就業見習”、青年就業啟航計畫,有針對性開展“就選德州”系列招聘活動,確保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穩定在85%以上。簡化最佳化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派遣手續,將市級青年見習基地認定許可權下放到縣級。積極發展勞務合作社,開展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支持農民工返崗復工,有序引導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完善公益崗位托底安置制度,加大對零就業家庭成員、建檔立卡適齡貧困勞動力就業援助力度。抓好中美經貿摩擦、淘汰壓減落後產能、環保治理受影響職工、困難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創業工作。(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牽頭,就業促進科、勞動關係科配合)
(四)紮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推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線上培訓規範開展,加強培訓基礎能力建設,開展“魯菜師傅”“德州名小吃”、家政服務等特色培訓,實施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進一步完善職業技能培訓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積極構建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在企業職工崗前技能培訓上搞突破,在全市試點推行職業培訓補貼直補個人和直補企業工作。支持各類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建設職工培訓中心、企業大學和繼續教育基地。及時落實職業技能培訓生活費補貼,全年完成補貼性培訓5.1萬人次以上。(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牽頭,職業能力建設科、技工教育發展中心配合)
(五)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大力支持返鄉入鄉人員創業,在德州籍人士聚集的主要城市,統籌建設5—10家德州市返鄉創業服務站,每家給予5萬元資金支持,對成功引進返鄉創業的給予1萬元/人的獎補。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全年貸款3億元以上。開展省級創業型街道(鄉鎮)創建工作,落實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園區)運營補貼。舉辦市級第五屆創業大賽,推薦優秀選手參加省賽。(公共就業服務中心負責)
(六)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動態掌握全市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情況,提高監管質量和水平。開展市級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資金重點扶持項目申報工作。統籌規劃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產業園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機構入駐,培育壯大本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力資源市場與人員調配科、人才綜合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積極防範失業風險。加強就業形勢監測,建立就業崗位信息歸集發布制度,完善規模性失業風險分級回響和應急處置機制,設立就業風險儲備金,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健全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高效便捷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牽頭,失業保險科、就業促進科、勞動關係科、社保中心、人才綜合服務中心配合)
二、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八)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落實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制度,根據我市基金結餘情況和支撐能力,適時調整我市基金缺口責任分擔機制,確保基金按時歸集、上解。認真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醫護人員及其他防疫工作者的工傷保障政策,按照省廳要求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完善工傷保險按項目參保長效工作機制,開展塵肺病重點行業參保工作和工傷預防專項行動。落實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按照省統一部署,積極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職業年金上解用於投資運營工作。(養老保險科牽頭,失業保險科、工傷保險科、社保中心配合)
(九)推動社會保險“擴面”“提標”。聚焦私營個體從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和未參保城鎮居民等群體,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精準分類施策,服務上門,宣傳到人,企業養老保險在職職工參保達到60.26萬人,居民養老保險參保達到306.5萬人,確保完成養老保險參保繳費達到90%的目標。按照國家部署,適時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並於6月底前實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保卡社銀直發。根據上級部署,適時調整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繼續提高工傷保險待遇水平。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到我市最低工資標準的90%。(社保中心、養老保險科、工傷保險科、失業保險科、公共就業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保障基金安全運行。積極應對社保費減免緩政策對基金收支的影響,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完善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風險防控體系,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內控專項檢查,推動問題整改,嚴防基金管理風險。推行綜合業務受理和網上經辦,推廣社保基金電子票據,探索退休職工檔案電子化審核,促進經辦服務數位化轉型。(養老保險科、監督審計科、社保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面加強人才工作
(十一)加快培養技能人才。實施技能興德行動計畫,促進技能人才提質增量,全年新增技能人才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00人。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年活動,鼓勵企業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支持舉辦“技能興德”系列職業技能大賽,促進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擴大培訓覆蓋面,加快企業青年技能人才培養,力爭年培訓新型學徒1000名以上。對優秀技能人才開展技師、高級技師培訓,打造金藍領培訓品牌。(職業能力建設科牽頭,職業能力鑑定中心、技工教育發展中心配合)
(十二)建立多元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實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專項職業能力證書三種證書並行的評價體系。在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推開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推動評價結果與人才使用、薪酬待遇掛鈎。提升技工院校教研水平,開展技工院校教師說課比賽等活動,提升教師素養和教學質量。(職業能力建設科牽頭,職業能力鑑定中心配合)
(十三)抓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山東博士後英才匯聚計畫”,抓好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做好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人才項目選拔推薦工作。做好第十一屆“海洽會”項目需求徵集及網上對接工作,爭取將“智匯德州”活動納入“海洽會”重要板塊,持續放大“智匯德州”重大活動招才引智品牌效應。(專技處、人力資源市場與人員調配科、人才綜合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加大人才招引力度。認真落實“黃金30條”升級版,讓更多企業、人才享受政策紅利。加大青年人才引進力度,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創新性開展不少於70場“2020年百企校園行”活動,積極參與“山東—名校直通車”活動,全年吸納大學生1.5萬人以上。最佳化高層次人才服務,建立人才專員服務制度,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補貼發放和高層次人才入庫工作,落實好《德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規定》,為高層次人才發放“德州惠才卡”。依託我市高層次人才資料庫,每年定期舉辦1-2次人才工作交流座談會,紮實開展高端人才服務基層等活動。(人才綜合服務中心負責)
(十五)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充分發揮鄉村人才振興專班牽頭單位作用,統籌協調相關單位落實好鄉村人才振興重點任務。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回鄉、智力回鄉、創業回鄉“三回”工程,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新創業;實施農民工技能提升計畫,培育高素質農民,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智力支撐。積極創建國家、省市級專家服務基地和鄉村振興服務基地,打造鄉村振興平台載體。(人力資源市場與人員調配科牽頭,就業促進科、專技處、公共就業服務中心、人才綜合服務中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