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致病基因的精確定位及其致病機理研究

鼻咽癌致病基因的精確定位及其致病機理研究

《鼻咽癌致病基因的精確定位及其致病機理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貝錦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咽癌致病基因的精確定位及其致病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貝錦新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鼻咽癌是高發於中國南方的惡性腫瘤,其防治關鍵在於確定高危人群、預測發病,提高早診率。在現代3P醫學模式下,遺傳易感性是疾病預測的理論基礎。研究提示,鼻咽癌具有明顯的遺傳易感性。我們完成了一項鼻咽癌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發現了3個新的易感基因區域,並證實HLA區域存在重要的易感基因(Nat Genet. 2010,42:599-603)。然而,目前鼻咽癌的致病性關鍵基因位點及致病機理仍未明確。在前期基礎上,本項目擬針對這些易感基因區域,利用新一代測序技術,檢測鼻咽癌患者群體中罕見有害變異(deleterious)的富集程度,確定鼻咽癌的致病性基因,並進行功能學研究,闡明其致病機理。通過本項目的實施,有望精確定位鼻咽癌致病基因,有利於建立發病風險預測模型,套用於高危人群篩選,提高早診率;同時,鼻咽癌致病基因相關機理的研究,有利於指導制定預防和治療方案;最終,實現鼻咽癌預測、預防及個體化治療。

結題摘要

鼻咽癌是高發於中國的惡性腫瘤。臨床研究發現,早期治療效果遠高於晚期。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高危人群篩查和早期診斷方法,80%患者就診時已處於中晚期,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鼻咽癌的防治關鍵是提高早診率。遺傳易感性是開展鼻咽癌高危人群發病預測,提高早診率的突破口。本項目通過高通量基因分型平台,獲得並比較大量鼻咽癌患者及對照人群的基因型,採用關聯分析發現與鼻咽癌相關的致病基因,並進行功能性研究,闡明其致病機理,有利於建立基於基因的鼻咽癌發病風險預測模型,對制定鼻咽癌防治方案具有指導意義。本項目利用高通量外顯子組SNP晶片掃描,獲得了鼻咽癌患者和正常對照的罕見變異圖譜。通過關聯分析發現,在已知的易感基因區域中,並不存在與鼻咽癌致病顯著相關的罕見變異,與最近的研究報導類似,提示在這些區域中,罕見變異可能對疾病的易患型貢獻有限。然而,在這些區域以外,19個罕見變異與鼻咽癌發生相關,其中一變異位於16號染色體KLHDC4基因編碼區,僅在患者中高度富集(6/3843; P =1.29E-06)。目前KLHDC4基因相關研究報導極少。通過一系列的細胞功能實驗發現, KLHDC4能夠顯著影響鼻咽癌細胞的轉移能力,對細胞增殖、克隆形成或成瘤能力並無顯著影響;分子機制研究提示,KLHDC4有可能通過調控LSD1/SUV39H1的泛素化降解過程,引起下游組蛋白修飾的變化,促進鼻咽癌細胞的轉移,從而影響患者的生存狀態。另一方面,目前已知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尚未能夠完全解釋鼻咽癌的遺傳方差,提示存在其他易感基因。在前期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數據基礎上,本項目增加入組樣本量,提高了統計學檢出效能,通過meta分析,確定了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區域,分別包括CLPTM1L/TERT基因(P=6.3E-13)和CIITA基因(P=4.01E-9),提示這些基因區域對於鼻咽癌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總之,本項目發現了4個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並說明了常見變異和罕見變異對於鼻咽癌易感性均有貢獻,進一步探討了鼻咽癌致病機制;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SCI論文1篇,投稿SCI論文2篇;多次受邀進行國際會議報告,並任會議主持人。本項目研究發現有利於建立基於基因的鼻咽癌發病風險預測模型,研發相關預測產品,進行高發人群的篩查和監測,實現鼻咽癌的早期發現,提高早診率和總體療效,有利於制定鼻咽癌防治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