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實施方案

麗江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1月6日印發麗江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實施方案,請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麗江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1月6日
  • 發布單位:麗江市人民政府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認真貫徹落實《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意見》(雲政發〔2021〕21號)要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市場主體倍增,提高市場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麗江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省委省政府麗江現場辦公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樹牢“抓發展必須抓產業、抓產業必須抓市場主體培育”的鮮明導向,緊緊圍繞建設世界文化旅遊名城、鄉村振興示範區、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的目標,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激勵創業創新,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努力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枝繁葉茂”的發展格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發展為要,數量質量並重。樹牢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保存量、擴增量、提質量,不斷提升市場主體的競爭力,實現市場主體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
——堅持市場導向,發揮政府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制定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提供公共服務的作用。
——堅持產業引領,強化精準施策。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規律,堅定不移興產業、強企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完善產業支持政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統籌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和市場主體培育壯大。
——堅持放管結合,最佳化政務服務。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使準入更便捷、監管更有效、服務更高效,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動力。
——堅持公平競爭,促進平等發展。著力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確保各類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實現平等發展。
(三)發展思路
——打好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推進清潔載能、水電矽材一體化發展等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化,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能源開發、電力消納外送和用能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把麗江清潔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打好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以金沙江綠色經濟示範帶建設為載體,加快打造“六個一百”為重點的綠色產業,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旅遊+”“生態+”等農村新業態,做大做強“一縣一業”主導產業,鼓勵發展特色水果、木本油料、食用菌、生態養殖等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積極創建國家、省級旅遊開發度假區,著力推動旅遊綜合收入倍增計畫,全面升級發展旅遊供給產品體系,以園區經濟思路發展旅遊景區,加快推動市場主體連鎖化、集團化、品牌化運營,大力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遊消費。加快對接康養旅遊大市場,聚焦“文、游、醫、養、體、學、智”全產業鏈,推動健康產業與旅遊、農業、體育、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融合發展。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施重點企業培育工程,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支持幫扶,重點扶優扶強十強企業,加大產業發展貼息投入力度,落實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畫,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四)主要目標
到2025年,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通過努力實現市場主體倍增,達到市場主體多起來、大起來、活起來、強起來的目標。
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30戶,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量達到33家;全市“四上”企業數量達到664家;全市農業企業達到8173戶,建築企業達到2896戶,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企業達到12028戶,服務業企業達到1.76萬戶,中小微企業達到40208戶,工業企業達到2300戶,個體工商戶達到14.55萬戶。
實行“十四五”期間高新技術企業“三倍增”計畫 ,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4戶,營業總收入達到78.88億元,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達到76.81億元。
實行“十四五”期間文旅行業市場主體培育計畫,到2025年,規模(限額)以上涉旅企業達到329戶,“十四五”期間培育特色小微涉旅企業823戶、新業態企業50戶、4A級及以上景區8個、等級旅遊民宿53戶。
到2025年,全市有效註冊商標擁有量超過1.65萬件,“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380個。
二、著力最佳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一)提高登記註冊效率。最佳化市場主體登記辦理流程,推行當場辦結、一次辦結、限時辦結,實行集中辦理、就近辦理、網上辦理、異地可辦,提升市場主體登記便利化程度。持續推廣開辦企業“一窗通”服務平台套用,設定“企業開辦”綜合服務視窗,實現企業登記、公章刻制、申領發票和稅控設備、企業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開戶登記線上線下“一表申請、一窗發放”,大力推進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發票、電子印章運用,在發放實體證照同時,同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等證照,便利企業網上辦事。持續最佳化市場準入環境,實行經營範圍登記規範化,全面推行市場主體住所使用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積極落實市場主體歇業制度和市場監管信用修復機制,支持市場主體延長生命周期。全面推行個體工商戶登記“一部手機辦事通”辦理。(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麗江支行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最佳化行政審批服務。圍繞“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嚴格執行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分行業分領域清理規範審批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擴大部門和地區間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範圍,大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有關重要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持續放寬準入限制,探索推出24小時自助服務區和15分鐘便民服務圈,推行全流程自助服務,積極配合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一網通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相對集中的行政審批權制度改革,實行“一顆印章管審批”。簡化高原特色農業、清潔載能、文化旅遊、現代物流、大健康服務等重點產業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建立“一站式”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區,加強部門協同合作,推進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督平台與有關審批系統數據互聯、信息共享。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分級分類管理,開展低風險工程最佳化審批改革探索,逐步推進企業投資小型低風險新建、帶方案出讓、既有建築改造項目“清單制+承諾制”改革試點。開展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分類審查改革,簡化低風險工程施工圖審查流程,逐步實施工程全過程圖紙數位化管理。深入推進“多規合一”、“多表合一”、“多審合一”、“聯合測繪”、“聯合驗收”、“並聯審批”等改革任務落實。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的任務要求,結合麗江市發展實際及需要,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最佳化審批服務4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通過採取有力改革舉措,著力推進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有效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進一步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嚴格落實全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凡是未列入清單的中介服務事項,一律不得作為行政審批的受理條件,堅決清理“紅頂中介”。充分運用全省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和“一部手機辦事通”,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深入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責任單位: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提升財稅金融服務水平。加大產業資金統籌使用力度,實施精準投放,引導激勵各縣(區)及有關部門進一步整合資源傾斜支持市場主體培育發展。健全完善支持市場主體財政資金網上公開辦理制度,建立健全從政策發布、申報審核到結果公開的網上全流程辦理機制。進一步精簡享受稅費優惠政策的流程和手續,持續擴大“自行判別、自行申報、事後監管”範圍。開展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與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併申報,實現企業辦稅繳費事項網上辦理、個人辦稅繳費掌上辦理。疊代升級“麗江市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推動“信易貸”工作開展,探索推動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套用,為中小微企業貸款有效增信。加快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引導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可持續經營的前提下降費讓利。實施金融服務民營企業“一對一”、“面對面”等融資協調機制,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一企一策”制定融資服務方案。實施小微企業簡易開戶服務,鼓勵引導銀行機構降低對小微企業的賬戶服務費用。積極搭建銀政企協作機制,建立市場主體貸款便捷通道,鼓勵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市場主體培育。(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辦、市稅務局、人民銀行麗江中心支行、麗江銀保監分局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強化要素保障。統籌結合國土空間規劃與產業布局、新增指標與最佳化原有指標、產業園區最佳化提升與重點項目供地保障。支持市場主體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依法依規提高現有工業用地土地利用強度、增加容積率,對其不再增收土地價款。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鼓勵產業項目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使用土地。企業利用自有的存量和閒置土地、廠房、倉庫等改造升級傳統工業,發展先進制造、生產性和高科技服務業、創業創新平台等,可實行按照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嚴格貫徹落實國家壓減準入類職業資格數量的要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人力資源有序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切實保障市場主體用工。推動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等公用企事業單位向社會公開服務標準、資費標準等信息,簡化報裝手續、最佳化辦理流程,向市場主體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全面推行“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推進水電氣網過戶與不動產登記同步辦理。(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供電公司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支持創業創新。加強惠企政策歸口匯總,提高惠企政策清單更新頻次,讓企業及時了解、平等享受惠企政策。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增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政策諮詢、創業創新、投資融資、人才培訓、市場開拓等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能力。加大“貸免扶補”創業擔保政策扶持,暢通部門、高校、園區、企業、中介機構就業服務共享渠道,健全技能、場地、項目、資金等多環節政策鏈條,培育和最佳化創業創新平台,為創業者提供綜合性高質量創業服務。鼓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創新,研究制定在主要行政執法領域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建立“容錯”機制,對非主觀故意、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首次輕微違法行為先行告誡說理,指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覺改正,一般不予行政處罰。加快布局5G網路、數據中心、區塊鏈技術雲平台、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基建,拓展農業、工業、交通、城市治理、公共服務、政務服務等領域套用場景,加強“一部手機”在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智慧旅遊、跨境貿易和金融等領域的深度套用。落實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等建設,推動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旅遊文化等重點行業建設新業態套用平台。(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稅務局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減輕市場主體經營負擔。健全遏制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國家、省、市出台的取消、停徵、免徵、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之外不得收取行政事業性收費。嚴格執行國務院和省政府制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和《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有關要求,嚴格按程式制定許可權範圍內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嚴格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商業銀行等領域收費,全面清理規範物流、認證、檢驗檢測等領域經營服務性收費,清理取消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不合理收費,禁止網際網路平台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不公平的高價服務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市場主體參加評比、達標、表彰、培訓、考核、考試以及類似活動,不得借前述活動向市場主體收費或者變相收費。健全完善長效機制,持續推進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市場主體有權自主決定加入或者退出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麗江中心支行、麗江銀保監分局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七)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市場隱形壁壘,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各部門各行業不得自行發布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確保“一單盡列、單外無單”,並向市場主體加大宣傳最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的剛性約束,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定期評估、評價市場準入有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持續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全面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領域監管、信用監管,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八)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對依法應當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價格、內部治理、經營模式等各類事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保護企業經營者人身和財產安全。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嚴格落實《麗江市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實施意見》,落實智慧財產權註冊便利化措施,完善智慧財產權政策法規體系和仲裁調解工作機制。引進和培育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禁止在法律、法規規定之外要求市場主體提供財力、物力或者人力等攤派行為。加大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力度,完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提升中小投資者維護合法權益的便利度。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鑑定、調解、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進一步加強市場主體法律服務。依法依規制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範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鼓勵各縣(區)及有關部門依法依規建立柔性執法清單管理制度,對輕微違法行為慎用、少用行政強制措施,防止一關了之、以罰代管。依託全國統一的市場主體維權服務平台,及時處理市場主體維權訴求,為市場主體提供高效、便捷的維權服務。(責任單位: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九)加強招商引資項目服務。創新招商方式,用好省招商引資大數據服務中心平台,積極對接國內、國際知名網路招商平台,探索運用短視頻、融媒體開展招商新模式,堅持“雲端招”與“線下落”相結合,發展網路招商,加強以商招商,推進市場化招商,提高招商工作實效。實施招大引強戰略,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配套性強、技術先進的大項目、好項目。強化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統計入庫率等指標考核,提高招商項目成功率。擴大招商引資規模,保障重大招商項目土地和簽約承諾事項落實,積極推進項目落地。強化網路信息化招商方式套用,鼓勵推進以商招商,積極利用商會協會、中介機構、龍頭企業等社會化力量開展招商引資。圍繞重點產業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分縣(區)、分行業主管部門制定重點產業鏈招商路線圖。各縣(區)為招商引資項目提供全程無償代辦服務。(牽頭部門:市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健全完善市場主體直接評價營商環境機制。進一步暢通政企溝通渠道,深入落實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回應制度,在尊重市場主體意願的前提下主動加強與市場主體的溝通,通過調研、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完善與市場主體、行業協會商會的常態化聯繫機制,定期聽取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來麗企業的反映和訴求,找準制約市場主體培育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依法依規幫助解決。認真落實營商環境評價制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最佳化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回應制度,定期開展評價工作,不斷最佳化各項指標體系,充分發揮營商環境評價的導向性作用。落實好市場主體直接評價營商環境制度,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科協、市工商聯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狠抓產業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一)培育壯大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堅持“大產業+新主體+新平台”發展思路,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批“麗字號”地理標誌農特品牌,著力提高道地中藥材、馬鈴薯種薯、有機芒果、食用菌、高山花卉、雪桃、木梨、軟籽石榴、生豬、肉牛等產業基地化水平。堅持綠色化、專業化、園藝化、規模化、市場化方向,最佳化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旅遊+”“生態+”等農村新業態,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和品牌農業。有序推進玉龍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古城區現代花卉產業園、玉龍縣太安生態科技產業園、玉龍縣滇西北高原道地中藥材產業園、永勝縣美麗三川田園綜合體、華坪縣綠色有機農業實踐產業園、華坪縣晚熟芒果綠色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及川滇農產品產業物流園等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全力推進產業基地建設,通過培育基地經營主體、提升基地規模水平、推動基地規範生產、拓展基地產品市場、打造基地品牌集群。堅持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大力發展集養殖、科研、觀光為一體的養殖園區,做好畜禽防疫,培育引進肉類加工企業,促進倉儲、冷鏈物流、銷售等業態發展,延長養殖業產業鏈,推動養殖業由分散、粗放、低效向規模、集約、高效轉變。抓好東方希望集團年出欄100萬頭以上生豬產業養殖項目建設,推動高端肉牛產業發展,大力培育畜牧業龍頭企業,扶持發展一批畜禽養殖業基地,大力發展高端山羊、優質土雞、中蜂等特色產業,不斷提升高原特色養殖業的生態品質。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培育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業,推動形成一批綠色化、標準化、數位化農業生產、加工、服務企業。大力支持農民工創業,創建一批國家級農村創業創新示範園區(基地),持續推進省級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建設。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最佳化扶持政策,強化指導服務,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26戶。(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林草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投資促進局等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培育壯大工業企業。加強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項目、企業、人才、技術在產業園區落地,資金、土地指標、電力保障等要素向產業園區傾斜,著力將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市場主體培育壯大、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平台,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圍繞“一個千億級、七個百億級”產業,構建產業鏈,打造產業群,緊扣綠色矽材、綠色能源、建材、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依託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比較優勢等,組織、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培育引進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配套企業,推動形成一批全省知名“三張牌”企業,扶持引進一批低能耗、高附加值工業企業,加快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形成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生態良好的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依託全省工業網際網路公共基礎平台,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網際網路、物聯網、5G等信息技術在製造領域的滲透和套用,鼓勵支持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標桿項目試點企業實現生產製造智慧型化、精細化管控,推進信息產業發展。繼續推進“智慧麗江”建設,加快建設一批智慧型生產線、數位化車間和智慧農業示範基地。開展基於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推廣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探索線上定製、線上線下等創新模式和“設計+代工+行銷”、“產品+服務”等新型商業模式。面向智慧型製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數字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聚焦5G套用需求,加快推進重點區域深度覆蓋,全面支撐社會各行業各方面的融合套用。以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以矽電子材料為主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著力發展以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為主的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打造特色優勢的雲服務產業。實施工業企業成長工程,完善工業企業成長升規常態化支持政策,加快項目投產納規,持續推動一批中小企業培育成長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加快中小工業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培育更多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型製造企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90戶、年均增長7.74%。(牽頭部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市能源局、市投資促進局等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培育壯大建築業企業。加快實施城市更新改造、美麗縣城建設、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和“互聯互通”、鐵路“補網提速”、民航“強基拓線”、水運“提級延伸”、水網基礎設施建設、滇中引水等重大工程,依託重大工程形成一批大項目,依託大項目培育壯大一批建築施工企業,配套發展一批裝修裝飾、安裝、監理諮詢、設計等企業。一是推進建築市場統一開放。打破市場準入壁壘,清理和取消各地各部門在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對建築業企業設定的不合理準入條件。嚴禁擅自設立或變相設立審批、備案事項。二是培育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改革工程諮詢服務委託方式,研究制定諮詢服務技術標準,規範諮詢收費行為,引導有能力的企業通過聯合經營、併購重組等方式,開展項目投資諮詢、工程勘察設計、施工招標諮詢、施工指導監督、工程竣工驗收、項目運營管理等覆蓋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項目管理諮詢服務。三是打造麗江建築產業園。加強建築業企業合作交流,積極引進中央企業、大型企業到麗江落戶,在麗江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或者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區域性總部基地,發揮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帶動和促進市內企業發展。加大對龍頭骨幹建築業企業支持力度,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支持企業到市外、省外、國外、建築、市政、電力、水利、交通等領域承攬工程。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燃氣下鄉等項目建設。四是最佳化資質資格管理。進一步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設定,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完善有關配套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精簡最佳化建築領域行政審批流程,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行“一站式”網上申報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到2025年,全市建築業企業達到2896家、年均增長14.3%,其中入庫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達到170家。(牽頭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國資委、市投資促進局等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培育壯大商貿企業。深化擴大內需政策,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改善消費環境,促進實體零售業創新轉型、跨界融合發展。落實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措施,實施培育新型消費行動計畫,加快農村吃穿住用行等傳統消費提質擴容,培育壯大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企業,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加強限額以下商貿企業跟蹤培育,強化資金、項目等資源支持,確保達限企業及時納入統計。利用電商綜合示範項目服務培育農產品網路銷售,加快跨境電商產業園項目建設,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引入知名電商企業落地麗江,深化與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電商企業合作,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業務。大力發展線上銷售與線下體驗緊密結合的新零售業態,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跨區域電子商務工程建設,以跨區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為基礎,構建連線省內省外跨區域電子商務信息體系;以電子商務展示體驗中心、服務中心和監管中心為基礎,建立電子商務大數據綜合服務平台。加強“雲10條”、“雲7條”、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等各項獎企惠企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指導協調政策落地,進一步最佳化外商投資環境,推動以商招商。積極支持我市旅行服務貿易企業和文化服務貿易企業申報雲南省旅行服務貿易重點企業和雲南省服務貿易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加快培育外貿經營主體,堅持“抓大促小育新”,鼓勵有潛力的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支持引導小微外貿企業發展壯大,重點外貿企業重點跟蹤聯繫。積極組織企業參展參會,線上線下多渠道開拓市場。到2025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達到279戶以上,新增外資企業30戶。(牽頭部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投資促進局等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培育壯大服務業企業(不含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加快重點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著力打造一批貨物運輸、倉儲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節能環保、數字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大力推進物流樞紐節點建設,按“1+3+N”物流體系發展模式,以金山物流產業園為載體,結合各縣(區)經濟發展情況綜合發展縣級物流集散中心;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智慧物流、電子商務等,建設鐵路、公路、航空等多式聯運並行發展的現代物流,逐步打造較為完善的縣、鄉、村物流體系網路。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推進快遞園區和跨境電商園區、“智慧郵政”建設,促進電商與快遞協同參與助農惠農行動。積極構建“通道+樞紐+網路+平台”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探索發展無人配送、線上消費等非接觸式經濟。加大金融機構設立有關政策落實力度,大力引進內外資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支持銀行設立專營機構。依法依規穩妥發展融資租賃、融資擔保、典當、保理等金融服務企業。緊緊抓住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重大工程,提升居民住宅物業管理服務,培育一批品牌物業服務業企業,推動形成一批城市更新、智慧社區運營、住房租賃等領域服務業企業。大力發展“雙創”經濟,提升“雙創”園區、示範基地、試驗區等平台建設,強化政府服務保障和金融支持,打造“風投”產業鏈,培育養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生態土壤,不斷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充分利用民族醫藥、生態環境和文化旅遊等優勢資源,積極融入和服務滇西北文化養生旅遊帶,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把麗江打造成“康養福地”。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餘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山地、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閒運動項目,打造健身休閒綜合服務體。大力引進和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腳踏車、馬拉松等體育賽事品牌。根植“麗江足球之鄉”文化,鼓勵支持足球培訓、足球競賽等服務業發展。探索建立競賽中介機構和競賽經紀人機制,帶動傳媒、廣告等相關行業發展。發揮“雲藥之鄉”品牌優勢,以玉龍縣為重點,大力推進全市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發展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和產品精深加工,建成線上線下結合的區域性中藥材交易中心。在永勝、華坪低海拔區域規劃建設一批健康養生養老基地,做好“旅遊+康養”大文章,發展健康旅遊業。大力發展醫療健康服務業,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諮詢服務。積極發展健康商業保險,加快完善與大健康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醫療、保險等機制。引進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專科醫院,培育一批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扶持一批中小微企業配套發展,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到2025年,全市服務業企業達到1.76萬戶、年均增長14.87%,其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達到0.89萬戶、年均增長15.13%;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到125戶、年均增長10%。(牽頭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教育體育局、市投資促進局、市郵政管理局、人民銀行麗江中心支行、麗江銀保監分局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培育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強化市促進民營經濟暨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貫徹落實促進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著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最佳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建立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投入長效機制,保障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預算安排,最佳化資金投入方向和領域,支持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公共服務平台和融資體系建設。加快完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分層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分類促進企業做精做強做大,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認真落實穩增長、降成本有關政策措施,最佳化中小企業發展支持政策,持續推動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普惠金融等紓困惠企政策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掛鈎聯繫民營企業制度,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暢通聯繫民營企業渠道,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建立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快完善服務體系,加強創業指導引導,積極協調解決個體工商戶租金、稅費、社保、融資、用工等方面突出問題。落實“個轉企”優惠政策,引導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到2025年,全市私營企業(中小企業)達到40208戶、年均增長15.2%,個體工商戶達到14.55萬戶、年均增長9.13%。(牽頭部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工商聯、市稅務局、人民銀行麗江中心支行、麗江銀保監分局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七)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實施“三高”企業培育工程,力爭湧現更多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全面發掘大批優質企業資源,形成麗江市“十四五”期間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培育名單,加強對納入後備培育名單企業的指導服務及信息監測工作,對具備條件的企業,及時推薦納入雲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進行培育。設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資金,建立麗江市培育支持政策體系,重點加大對培育企業申報智慧財產權支持力度,確保培育企業在申報的上一年度獲得智慧財產權授權。組建服務團隊,加強與省級服務團隊溝通聯繫,共同圍繞後備培育企業名單,按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路徑,結合企業自身科技創新基礎,指導企業完善申報所需的各項條件,並規範編制每戶企業的“一企一策”指導意見,為企業提供完整系統的指導服務,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做大做強。加強與國家高企認定辦及有關省(市、區)高企認定辦的溝通聯繫,結合我市重點產業建鏈、強鏈、補鏈的發展需求,研究提出可供精準化招商的省外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加大力度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對招商引進的重點企業,在引進落戶過程中及時跟進,引導企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指導企業完善條件儘快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鼓勵社會化力量參與培育工作,加快培育發展“雙創”園區 ,進一步最佳化全市各類創新創業載體布局,提升全域創新創業發展動能。推動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加大科技計畫項目支持力度,實施高質量人才保障工程 ,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力爭通過“十四五”的努力,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實現集群發展,數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壯大,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4戶,營業總收入達到78.88億元,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達到76.81億元。(牽頭部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直各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八)培育壯大文旅產業。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後疫情時代國內旅遊市場需求旺盛、旅遊消費疊代升級等機遇,充分挖掘全市文化旅遊資源潛力,認真謀劃千億級文化旅遊業,全方位提升旅遊發展品質,推動麗江文化旅遊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持續深化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瞄準“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標,加快推進文旅雙向融合發展及旅遊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促進核心旅遊資源和主要旅遊產品業態有機串聯,全力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堅持從需求和供給兩端切入,打造一批規範誠信、物美價實的購物場所,拓展便於遊客購物的渠道,開展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不斷延伸旅遊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推動門票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不斷完善旅遊配套體系,繼續深入推進旅行社集團化運作,加大政策扶持和宣傳行銷力度,鼓勵旅遊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拓展客源市場。加快推動旅遊業數位化轉型,大力發展智慧旅遊,通過數位化平台推動旅遊升級增效,全方面提升旅遊行業信息化能力,實現旅遊信息資源利用最大化和旅遊市場主體之間資源共享,不斷提高麗江旅遊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旅遊”產業融合,厚植文化旅遊發展底蘊深入挖掘和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品牌。採取“特色小鎮+農業園區”“景點線路+特色小鎮”等模式,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生態旅遊示範區、農業旅遊示範基地、農耕文化展示基地和傳統村落保護示範點,創建“+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十四五”期間,力爭培育新業態企業50戶。實施“旅遊+”戰略,改造提升傳統景區,推進4A級及以上景區建設;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和專業團隊參與我市涉旅住宿企業建設運營,推動旅遊民宿提檔升級,積極創建等級旅遊民宿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旅遊民宿品牌。(牽頭部門:市文化和旅遊局,責任單位:市直各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人民政府成立麗江市促進市場主體倍增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市場監管局,及時跟蹤掌握重點任務推進情況,加強統籌協調,研究解決有關具體問題。各縣(區)人民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要切實扛起狠抓落實的責任,知責擔責、知重負重,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按下市場主體培育“快進鍵”,全力推進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工作。
(二)制定配套措施。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遊局等各市場主體培育牽頭部門,要認真分析研究國家政策、發展現狀、未來目標,細化工作安排,儘快制定出台市場主體培育計畫;市直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責,制定具體措施。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及時制定出台貫徹落實措施。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區人民政府配套措施印發後報市政府辦公室。
(三)強化考核監測。市政府辦公室要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將市場主體培育推進情況作為營商環境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市政府督查室要將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納入重點督查範圍,定期跟蹤督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牽頭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建立健全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加強日常監測,強化工作調度。
(四)強化宣傳引導。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宣傳市場主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培育市場主體的重要意義,以及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措施宣傳解讀,擴大知曉度、支持度和參與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確保政策措施全面落實。要及時總結市場主體培育發展中可推廣複製的典型經驗,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政策解讀

為貫徹落實《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意見》(雲政發〔2021〕21號)精神,部署“十四五”時期全市市場主體培育工作,深入推進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各項措施落地見效,麗江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麗江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實施方案》(麗政發〔2022〕1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解讀如下:
一、出台背景及意義
市場主體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崗位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我省實際,連續制定出台了“六穩”“六保”等一系列培育和保護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
“十三五”時期,我市市場主體保持平穩增長,但市場發育不足,市場主體總量偏少、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等問題仍然突出,企業占市場主體總數的比例較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數量較少。這些不足和問題需要在“十四五”時期得到改進和解決。
“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市場主體是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場主體培育,市政府出台了《麗江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緊扣麗江“三個發展定位”,大力扶持培育市場主體,在每個重點產業扶優扶強十強企業,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枝繁葉茂”,實現麗江市場主體多起來、大起來、活起來、強起來的目標,推動麗江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內容
《方案》共4部分。
(一)總體要求。《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做好“十四五”時期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提出了打好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實施重點企業培育工程”的發展思路,明確了到2025年全市市場主體培育的主要目標。
(二)著力最佳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提高登記註冊效率、最佳化行政審批服務、提升財稅金融服務水平、強化要素保障、支持創業創新、減輕市場主體經營負擔、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強招商引資項目服務、健全完善市場主體直接評價營商環境機制10個方面提出我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措施。
(三)狠抓產業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對照省級8個培育計畫,提出我市農業企業、工業企業、建築業企業、商貿企業、服務業企業、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高新技術企業、文旅產業8大行業市場主體總體培育計畫和措施。
(四)保障措施。《實施方案》提出了4條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麗江市促進市場主體倍增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工作;二是制定配套措施,各市場主體培育市直牽頭部門制定培育計畫,市直有關部門制定具體措施,各縣(區)制定出台貫徹落實措施;三是強化考核監測,明確將市場主體培育推進情況作為營商環境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重點督查範圍,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四是強化宣傳引導,做好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及時總結可推廣複製的典型經驗。
三、主要特點
一是突出最佳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把最佳化營商環境作為培育市場主體、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從10個方面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
二是樹立鮮明工作導向。《實施方案》明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緊扣麗江“三個發展定位”,大力扶持培育市場主體。
三是結合麗江實際特色。《實施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麗江現場辦公會精神,省委十一次黨代會、市委五次黨代會精神,緊扣麗江“三個發展定位”,增加了發展思路的內容,在工作措施、各行業培育計畫方面圍繞《麗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省、市最新工作要求,提出了符合麗江實際和特色的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