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北相府

魯北相府

魯北相府,舊址位於濟南商河縣北端趙魁元鄉(現屬殷巷鎮)王家寨村,原是山東豪門望族王氏家族所在地。王姓一族在周邊一帶主要有六大世系,其中一世系中曾有弟兄五人同時中第為官,名動一時,五兄弟各稱一院,後人中也是人才輩出。自五兄弟之後,本家人士便開始自稱為“五大院”,又因與當時魯北地區最大的商貿集市李家集相鄰,外人多稱其“李家集”。久而久之,提起“五大院”、“李家集”,在當地可謂無人不知,反而“魯北相府”的名字逐漸少為人知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魯北相府
  • 地理位置濟南商河縣北端趙魁元
  • 屬於:山東豪門望族王氏家族
  • 時間:元末明初
相府概況,祖源,入仕,相府,家風,親族,結局與現狀,家譜情況簡介,家譜,墓表,相府舊事,魁星樓與連中三元,官清民樂,孟洛川嫁女,餓死不吃日本糧,走不出的相府地,深明大義的王熙,典型故事,簡序,故事,相關小說,簡介,小說節選,作者後記節選,相關記錄片,簡介,播出,

相府概況

祖源

王氏家族源於琅琊,世代書香,末,因在地方為官的王氏先祖得罪朝中貴族,遭到陷害,不得不由樂安(山東廣饒)西遷至商河城北王家寨。由於時事混亂,初遷至此之時,家道並不算富裕,但經過祖輩勤儉耕讀,持家有道,家境很快便富裕起來。王氏祖先在致富後,不忘祖訓,在魯北地區廣開義學、修橋鋪路,並嚴格教育家族子弟。在王氏祖先的言傳身教下,家族子弟大都學業有成,通過科舉入仕為官。經過數代經營,家族實力不斷壯大,遂成為書香繼世、科第連綿的豪門望族。

入仕

魯北相府崇尚儒學,以詩書傳家,自啟蒙時便教導子弟忠厚為人、忠君愛民的道理,家族子弟通過讀書而做官的風氣代代相傳,族中子弟無人不讀書,考取舉人、進士者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接連考取解元會元,在殿試中考取榜眼,只差一步連中三元。為官的相府子弟,有在京城進入權力中樞者,有拜為帝師者,也有在地方主政、甚至封疆一方者,其家道久傳數百年。

相府

隨著族中子弟不斷通過科舉為官,加之家中家業不斷壯大,王氏家族在魯北遂營造起一片豪華宅邸,這也就是世人所稱的“魯北相府”。
相府宅院的營造自元末明初王氏家族發家開始,直至當地土地改革開始才終止,先後六百年未經中斷。起初的相府嚴格按照各種規制進行建造,但隨著六百餘年的時間推移,相府子弟在朝中擔任高官者越來越多,家族勢力不斷壯大,許多建築的規格已經超過了士大夫階層所能享有的規格,甚至還有許多御賜按照宮中規格所營造的建築,由於不少族人進入了北京的權力中樞,甚至拜為帝師,王家宅院便有了“魯北相府”之稱。
在遭到毀滅之前,魯北相府的面積甚至要比魯北地區各府縣縣城的面積還要大得多,相府宅院長幼有序、秩序井然、內外分明。外有城牆、護城河環繞,內部構造複雜,套院相連,廳堂、花園錯落有致,樓閣之間有天橋連線,房屋之間也有連廊相通。府中所掛匾額對聯,御筆眾多,而民國時期高官名士的書畫作品更是數不勝數。相府房屋上的木雕,皆是雙面不同圖案的鏤空雕刻,匠心獨運令人難以置信。府中許多精美之處,甚至堪比北京紫禁城
由於相府的發展,旁邊逐漸形成一個大集市,就是李家集。李家集是典型的因政治而發展的集市,當時魯北地區交通並不便利,正因為有一個煌煌相府在,旁邊竟然相伴的興起了大集市,由此可見相府能力。除去集市外,相府周邊還形成了多個佃戶莊子,莊中人皆為相府佃戶。當時為相府做工者,可以免除官府勞役,到了民國年間四處抓丁,只要一報是相府佃戶,便無人再抓了。由於相府勢力大,甚至連侵華日軍都對其頗為顧忌,有命令稱“相府五里地之內不得駐軍,日軍士兵不得擅自闖入”,修炮樓也選在五里之外的黃屯。據幾名見過相府的在世老人回憶,那宅子壯美的簡直難以形容。給他們看過電視上各地現存地主莊園的旅遊紀錄片,他們幾乎全部搖頭,稱絕對比不了魯北相府。
直至土改開始,相府後人中還有人在修建宅院,現相府僅存的“長工院”,就是土改前不久才建好的。隨著私有制的打破,相府也走向了末路。

家風

王氏家族以儒傳家,家中子弟皆以忠孝節義、詩書傳家為本,以輔佐君王、振興國家為任,其家風由姓名上便可見一斑。如九世“克”字輩,以恭、勤、儉、修等美德為名,如克恭等;十一世“希”字輩,以孔、孟、顏、曾等聖賢為名,如希孔、希孟等;十二世帶木字旁,以花中君子為名,如梅、棠等;到十六世“第”字輩,便以科舉為名,如及第、甲第、登第、科第等;十七世“全”字輩則以為名,如全玉、全璧、全璋等;自二十一世往後,則以“仁、義、禮、智、信”排輩,家風由此可見。

親族

相府隨著家族勢力的擴大,逐漸與其它豪門望族結親。如南皮張家、鄒平袁家、鄭路鄭家、舊軍孟家、武定李家等,都是名噪一時的豪門望族。
南皮張家直隸南皮的望族,代表人物有大學士張之萬、洋務運動領袖張之洞等,張之洞的女兒就嫁到了魯北相府,由於南皮到商河路途並不算近,當時張家直接帶著銀子,在李家集製作了許多嫁妝。
鄭路鄭家位於商河鄭路,是世襲官商,在山東甚至華北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大鹽商,除遍布北京天津濟南各地的商號外,在海邊還有大面積的鹽場,鄭家與王家是世代姻親,關係非同一般,而鄭路的“鄭家大院”,在魯北地區也頗有名氣。
舊軍孟家位於章丘刁鎮,代表人物就是“東方商人孟洛川,據說,孟洛川為使自己的女兒嫁入相府,曾親自活動,托當朝重臣袁世凱從中牽線,方才結下這門親事。
武定李家位於濱州市惠民縣,在惠民提起“李閣老”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李閣老的孫女也是相府的少奶奶。
當時的王氏家族,姻親可謂遍布各大豪門望族。每當相府有紅白喜事,魯南三大百代聖人家族都要派要員前來參加。

結局與現狀

魯北相府的發展壯大,是建立在封建制度之上的,隨著封建制度的毀滅,相府也走向末路。解放戰爭中,有相府子弟在解放軍中任職頗高,卻不幸犧牲。土改開始後,有人對相府的家業垂涎三尺,便利用當時時局的混亂,亂扣政治帽子,甚至殺人,瓜分相府財產。解放後,惡意挑起事端甚至殺人的惡徒遭到人民政府的應有審判,但是浩劫已經造成。五十年代黃河發水災,為修築黃河大壩,相府建築和祖墳遭到大規模破壞,文革中,相府為數不多的遺存再次被破壞。直到現在,相府尚有半套當年長工居住的院落遺存,相府最後一位在世的大小姐居住在那裡。但是龐大的魯北相府建築群卻已經難覓當年蹤影了。
革命戰爭時期,相府子弟參加革命者不在少數,有很大一部分倒在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為國捐軀,也有革命成功後在我黨擔任高級領導職務的,因害怕受家庭出身影響,改名換姓,解放後偷偷派人來家接老父親。而其父雖然已經因出身不好等問題備受欺辱,但老家庭的派頭還在,在破椅子上正襟危坐,不卑不亢地對來人說:回去告訴他,要認爹就堂堂正正的回來,不然我就當沒有這個兒子。至於投身另一陣營的相府子弟,隨著國民黨政權的敗退台灣,從此了無音信。
時至今日,魯北相府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相府的後人仍有不少活躍在各個工作崗位上。他們散布在北京上海濟南青島等地以及海外各地,牢記著祖先忠孝節義的教誨,仍然抱著為國家人民做貢獻的理想,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著。

家譜情況簡介

家譜

由於歷經戰亂和變故,相府所藏歷史文物盡毀,祖墳中碑刻也被毀掉,許多歷史遺蹟故事已不可考,因怕後人忘記祖先的訓示和功績,2008年,族中老人組織重修了家譜。因許多舊事難再考證,甚至六世前已全部失考,僅以殘存的八道聖旨內容和幾名祖先的墓志銘為基本依據,續編了家譜。雖記載不足歷史事實之萬一,且有許多不足和錯誤,但目的在於讓子孫認識親族,銘記祖先的訓導,激勵族中子弟發奮讀書,成為對國家民族有用的棟樑之才。

墓表

相府先人逝世後,墓表多由其故交或親族的名人所書。現存少數墓表,如
王梅墓表由時任河南懷慶知府鄭熒所書,
王漢光墓表由時任翰林院編修兵部左侍郎、狀元,著名外交家洪鈞所書,
王漢東墓表由經筵講官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軍機大臣,政治家張之萬所書,
王漢升墓表由二甲進士、時任刑部主事鄭果所書,
王華麟墓表由當時二品官員,考取過江南解元的林介弼所書。
王曉岩墓表由著名文人、時任戶部郎中沈潛所書,
王錫侯墓表由時任法部左侍郎實錄館副總裁,書法家王垿所書,
王雁川墓表由欽加三品銜曹州知府,著名文人邵承照所書,
王同春墓表由時任三品欽命江蘇正監理財政官管象頤所書,
等等

相府舊事

魁星樓與連中三元

魯北相府流傳的舊事很多,最為著名的當屬魁星樓連中三元了。相府曾有人在科舉考試中連中解元會元,可惜在殿試中屈居榜眼,與狀元擦肩而過,只差一步便可“連中三元”,發榜後皇帝也感覺可惜,便下旨在相府按照宮中規格修建了一座“魁星樓”,意為魁星點狀元,激勵相府子弟勤加讀書,爭取下次考取狀元。據老人們回憶,魁星樓是一座六角兩層塔式建築,磚雕木雕都相當精美,每個角上都有銅鈴,風一吹便鈴鈴作響,聲音非常好聽,幾里地以外都能聽見。魁星樓在土改中被當做“封建象徵”遭到拆除,直到21世紀初,尚有地基台礎存在,由於近兩年當地地下通電纜,才將台基完全拆除。

官清民樂

魯北相府五大院長支十四世的王星齋,字錫侯,在廣東雷州同知海康知縣任上政績斐然,得到皇帝多次讚譽,被引以為百官表率。王星齋在雷州仿照自家防範土匪的“十排甲”,加以改造設立了排甲制度,一處有警情,多地齊支援,有效地防範了匪患和外來侵略,廣東巡撫剛毅對此大為讚嘆,下令全省進行效仿。當時有一名武舉人在海康號稱一霸,為害一方,無人敢惹,王星齋命人將他繩之以法,在大堂上,王星齋命人杖責武舉人,眾衙役畏懼舉人權勢,不敢聽命,王星齋見狀命兩個家人按住武舉人,自己親自舉杖用刑。在王星齋治理下,海康境內百姓安居樂業,民眾紛紛在家門口懸掛寫有“官清民樂”的紙條和燈籠,表示對王星齋的擁戴。

孟洛川嫁女

魯北相府的姻親遍布當時中國北方的各大名門望族,清末,章丘刁鎮一代大商孟洛川便把女兒(一說侄女)嫁入了魯北相府。雖然舊軍孟家號稱亞聖後裔,又是著名商人,但畢竟魯北相府也是號稱煌煌六百餘年的世家大族,為了順利結下這門親,孟洛川找到了好友袁世凱做媒,袁世凱也果然沒有辜負期望,順利的為兩家牽上了這條紅線。

餓死不吃日本糧

魯北相府五大院二支十六世的王雍,字叔容,貢生出身,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山東省議會議員、豐寧縣徵收局局長、灤平縣知事、文登縣長、膠澳督辦公署主任、臨淮關津浦鐵路分局局長等職務,1937年日寇入侵,濟南淪陷,日寇千方百計拉攏王雍,王雍斷然拒絕,自己行醫,聲稱:餓死不吃日本糧!

走不出的相府地

民國時期,有一個乞丐走到魯北相府附近,因飢餓暈了過去,被相府的人救了下來,讓他在相府吃喝幾日。乞丐在相府呆了幾天,無事可做,有一日被幾個長工奚落了幾句,乞丐準備離開,長工們笑他:你吃了相府幾天飯不算白吃,最後還得化成肥留在相府的地里。乞丐不信,離開相府一直走,估計都要走出縣境了,實在憋不住,在路邊地里拉了一泡屎,一打聽,這裡竟然還是魯北相府的佃戶莊子,果然還是化成肥留在了相府的地里。歷史上的魯北相府的確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認為“地是根本”,不斷收購土地,當一個村子的地被收光,便在村中設立一個管理機構,這個村子便成為相府的佃戶莊子,當地官府不得隨便騷擾。全盛時期的魯北相府,佃戶莊子向北一直能到達樂陵縣境內,與直隸南皮等地接壤的地方。

深明大義的王熙

魯北相府五大院二支十六世的王熙,字敬伯,太學生,受藍翎五品銜,曾在貴州等地任職。民國建立後,秉承實業救國的主張,王熙將精力大量投入到興辦實業上。他在濟南創建了豐年麵粉公司,與苗海南成豐麵粉廠並駕齊驅,號稱當時濟南最大的兩家麵粉企業。在民族大義問題上,王熙始終堅持為國為民的祖訓,濟南解放之際,時任山東商會會長的王熙受我黨委託,積極協助地下黨,多次親自出面曉以大義,成功促成了當時濟南的國民黨守將吳化文起義,為濟南的解放做出了貢獻。

典型故事

簡序

魯北相府幾乎每一支系,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部故事,隨便挑出一支就可以寫一部小說,以長支的一系人為例,從十一世王希孔開始講述,可見其家族傳奇程度。

故事

王希孔,字心尼。自幼聰慧,深受老師器重。家中曾借錢給外人,不料被人欺騙,損失慘重,王希孔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家業上,他經營有方,很快家庭又重新興盛起來。他不但不以此為戒,反而更加樂善好施,當地官紳無不感嘆,皇帝下旨進行褒獎,授予六品儒林郎的官職。
王梅,字逢吉,王希孔長子。自幼入縣學讀書,備受讚賞,年輕時便通過科舉,考中秀才。但是他並不傾心仕途,沒有繼續參加科舉,而是投身於教育。他繼續擴大家業,並開設義學,親自教導縣中甚至周邊諸縣天資聰穎卻無力讀書的年輕人,並學習其父,樂善好施,廣結好友,扶危助困,當地官員非常敬重他的為人,地方督撫將其視為官紳表率。王梅非常重視子孫的教育,請名師教導子弟,並親赴京城,邀請有盛名高官的好友檢查族中子弟的作業。在他的教導下,兒孫們盡皆參加科舉,入仕為官。他本人被授予六品儒林郎的官職。
王漢光,字耀三,王梅長子。為人俠義,自幼讀書,選太學生,入北京國子監,受七品文林郎,繼而任六品布政司經歷等職,頗有功績,受五品奉政大夫。據記載,當地曾有大盜薛某,數次騷擾相府,王漢光並不與計較,薛某自以為王漢光懦弱,便得寸進尺,開始為害一方。王漢光見狀,親自率眾設計圍剿,將薛某抓獲並處死。有農民起義軍行至魯北,安營紮寨十餘里,聲稱欲搶掠,王漢光親自去與農軍首領談判。經過一夜談論,農軍首領被王漢光所折服,聲稱“闖蕩江湖二十年,未見有此膽量者”,僅象徵性的索要了兩匹馬,便撤軍而去。王漢光夫人石氏,因賢惠孝順被世人感嘆,名聲頗大,皇帝屢次下旨褒獎,並親題匾額、贈送禮品,九十四歲方過世。王漢光共三子,皆入仕為官。
王星齋,字錫侯,王漢光三子。天生聰慧,讀書一目十行,寫文章氣勢宏偉。他為人豪俠,由於家道富裕,仗義疏財,親友向他借債,甚至到了“踵相接”的地步,而他從不吝嗇,實在還不上的,就一律豁免。他參加科舉,先後考中秀才、舉人,任廣東雷州同知海康知縣,受四品中憲大夫。在海康,他仿照相府的“十排甲”,在當地組織創立了排甲制度,積極反抗外來侵略和土匪滋擾,並微服探訪民情,平反冤案,除暴安良,改善吏治。當時在海康,有一名武舉孫某,是本地土豪,勢力頗大,為害鄉里,無人敢惹。由於王星齋清名遠播,百姓聞之便來告狀。王星齋把孫舉人壓來審問,孫舉人蠻橫,王星齋命人對其杖責,衙役竟然互相觀看,不敢向前。王星齋見狀,走下大堂,親自舉杖相責,最終查清楚案情,懲治了孫舉人的不法之舉。在王星齋的治理下,一時之間,海康境內物阜民豐,人民安居樂業,連曾經的土匪也都請求投案,請求寬恕,願為良民。當地百姓都寫上“官清民樂”四個字掛在門前。皇帝非常讚賞他的行為,下旨要求各地官員進行效仿,並命其入京為官,可惜聖旨到達海康時,王星齋已經病重了。王星齋逝世後,皇帝感到很悲痛,下旨對其褒獎,並對魯北相府進行賞賜,立碑紀念。王星齋有二子一女。
長子毓蓉,考取秀才,早逝。次子毓莘,貢生,入北京國子監,後任河南通判。有一女嫁宋氏,婿任樂陵知縣。
王甲第,字鼎三,王毓蓉長子。科舉入仕,具體官職暫難考證,僅從其祖、父墓表得知,其少有才華,通過科舉為官,先後任六品、五品官職,祖父王星齋病逝時,他已經是四品官員了。亡之際,王甲第已任二品官員。夫人張氏,湖廣總督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張之洞之女。二人育有四子,既全珍、全璧、全璋、全玉。
王全珍,字習儒,王甲第長子。畢業於北京燕京大學,曾任國民政府魯北地區教育部長。王全珍與國民黨上將上官雲相私交甚好,起初任職軍中,任上官雲相部軍需處長,因厭惡內戰,辭去軍職,投身教育。門下弟子眾多,不乏在國共兩黨中擔任高級職務者。王全珍頗為讚賞共產黨民主主張,當地解放時拒絕隨國民黨南撤,但因鄉中無賴覬覦相府財產,借戰亂混亂以及土改之際,將王全珍害死。為防止後人報仇,將其次子王鑑騙至家中,一併害死。解放後,該無賴遭到人民政府的正義審判,但是王全珍的蒙冤而亡已成事實。
王鏞,王全珍長子,畢業於黃埔軍校。曾在國民革命軍沈鴻烈部任職,積極投身抗戰。抗戰勝利後,任國軍上校團長,其並不贊同國共內戰,頗為讚賞和平民主主張,但得知家中遭遇變故後憤然離去,追隨蔣介石前往台灣,從此再無音信。
王鑑,王全珍次子,少有才名,精通經史子集、歷史地理,書法遠近聞名。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家鄉教書育人,侍奉父親。土改時與父親一同被冤殺。
王鈺,後改名素靜,王全珍長女。師從薛氏,國民黨濟南市黨部書記長之夫人。王鈺一生頗為傳奇,母早亡,外婆怕繼母不疼愛她,便把她接到自己身邊,親自撫養。外婆人稱“鄭四太太”,商河鄭路“鄭家大院”的“女掌柜”,是當時非常出名的女商人,其子在德州讀書時便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黨在山東地區最早的黨員之一,其孫定居北京,曾與我黨多位第三代領導人共事。王鈺由奶媽一直餵養到七歲,她早年的玩伴、表兄,就是商河共產黨創建人之一、原渤海軍區前鋒報主編、志願軍報社主編,後在國防部外事局擔任要職的鄭正同志。後王鈺嫁於保定軍校畢業的國民黨團長王同殿,商河解放時,王同殿早年好友李憲吉曾受我軍之託進城勸降,王拒絕投降,只求李憲吉將王鈺帶走。商河城破,王同殿兵敗自盡,王鈺與李憲吉重組家庭,後其師薛氏為其改名王素靜。解放後,王素靜曾任濟南市燃料公司會計,在接連而來的政治運動中,李憲吉、王素靜都受到錯誤衝擊,先後遷居臨沂莒南縣和魯北商河縣,受盡屈辱,直到1983年,在其子李兆廉十餘年的不斷上訪下,一家人得到基本落實政策。王素靜在子孫陪伴下安享晚年,於2008年病逝於濟南。
李憲吉,字青山,商河城西人,在當地老人們記憶中他是一個有傳奇色彩的“大俠”式人物。父李傳科,年輕時因生意失敗獨身闖關東。李憲吉與母親在家中經常受到欺負,這便培養了李憲吉的闖實性格,少年時便因為人豪氣,廣交朋友而在當地聞名,經過李憲吉的努力,家中逐漸富裕,置辦不少房產和田地。成年後,李憲吉獨身闖關東尋父,當時的李傳科已經發跡,任職軍旅,併兼管饒河一帶治安、防務。李憲吉在大門口跪了三天,求父親回山東,而李傳科最終被感動,辭去職務,回濟南開辦炭店,做起煤炭生意。國民軍北伐,李憲吉積極投身革命,後在地方部隊中任職,受校官銜。1937年日寇入侵,李憲吉起兵抗日,兵敗後退出國民軍行伍。李憲吉交遊極廣,在魯北地區影響頗大,後在八路軍商惠縣長徐尚武影響下投身革命,為給八路軍置辦武器,李憲吉甚至賣盡了家中田產。解放商河時,李憲吉曾協助我軍,入城勸說其故交、國民黨守軍團長王同殿起義,沒有成功。1956年公私合營,李憲吉帶頭將自家在濟南的商鋪、炭店捐獻給國家,受到表彰,卻在之後的政治運動中屢屢遭受錯誤衝擊(其老家的幾個族親為了能瓜分李在老家的宅院,惡意編造其為“地主”成分),先後被舉家下放莒南縣、商河縣,並遭受萬人大會批鬥,後經其子李兆廉長達十餘年上訪,甚至驚動了北京的高層領導,濟南市政府專門做出“特殊情況,特殊處理”的批示,為其落實政策,一家人得以返回濟南。最初濟南東門的故宅被拆除,一家人在原址處搭棚居住,後表兄鄭正落實政策,恢復國防部軍職,來濟南時拒絕住在珍珠泉,硬要居住在這裡,濟南軍區、省軍區及地方不少領導故交也來此看望。當時,老東門外的破棚子下,幾個帶著帽徽領章的老革命和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一起喝酒,棚子外面警衛員站崗,小轎車停了一排,堪稱一景。鄭正回京後第二天,歷下區委書記和區長便親自來該院查衛生,吃驚地表示怎么還有人住棚子?為防止影響城市形象,儘快為其解決了住房問題。環城公園拆遷,李憲吉又積極回響號召,毫無怨言地從繁華的城區遷至濟南南郊,最終在此安度晚年,1989年,李憲吉病逝濟南。
李兆廉。李憲吉與王素靜長子,1956年出生於濟南青龍街,下放莒南縣後因其父蒙冤,受到牽連,國小四年級便被逐出學校。因家庭屢遭欺辱,15歲開始,李兆廉便四處上訪,要求落實政策。經過長達十餘年極具傳奇色彩的辛勤奔波,一家人蒙冤受屈的經歷得到中央各級領導的關懷,不但允許回遷濟南,而且特批李兆廉及其兄弟姐妹享受知青政治待遇。據說因為此事,國家專門下發了檔案,不少城戶下鄉家庭得到關照。李兆廉因“父母在,不遠行”,謝絕舅父帶他去部隊的建議,在濟南市燃料公司參加工作,並因工作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連年被評為優秀黨員和先進生產者。2011年,在濟南市各級領導關懷下,常年堅持在特繁崗位一線工作的優秀共產黨員李兆廉同志被批准提前退休
李超。1988年生,李兆廉之子。3歲開始學習中國書畫,著名畫家馬驥入室弟子,多次獲全國、全省各級書畫比賽一、二、三等獎。2010年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就職於濟南鐵路公安局。

相關小說

簡介

1996年,作家革非以魯北相府為背景,創作了長篇小說《清水幻象》。小說中將王家寨、李家集同音改寫為望家寨、栗家集。

小說節選

節選一
望家寨在鎮子的西半部,“寨”內是兩千數百間連綿一片的青磚青瓦的豪華宅邸,其中聳立著二十幾座氣勢軒嵬的樓房,這便是商河縣裡人人稱道、聞名遐邇的望府。望府因祖上的功名,七層泰山青石的高台階大門正開,門樓飛檐之下懸掛著書有“三世卿門”的御敕金字橫匾,兩邊的門柱上是一對楹聯:
蒙皇恩三元進士邸第
秉祖訓世代耕讀人家
正門兩側又各開兩扇側門,門兩邊坐著兩頭巨大的石獅子。望府門外雖有一寬闊的廣場,平日裡除瞭望府客人停在門外的華轎駉馬,絕少行人,偶爾有一兩位,也是不敢稍作逗留,偷著睃一眼望府的氣勢,低下頭匆匆忙忙的趕路。
節選二
停棺樓大門外的靈棚,是專為四鄉臨縣的平頭百姓們設的,若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前來弔唁,則是一概迎進東院的“薈萃堂”。張、孟、王三家乃是望府的世代姻親,這事上只可朝前不可朝後的,張、孟兩家都是當家的老爺子親自趕來,王家因王望氏和王盼承和望府落下了芥蒂,此番又是王家的小姐在望府出喪,王家老爺免不了灰溜溜的,也只得厚著臉皮上了門,好在有望琛媛呼隆著,幸而望守拙並不計前嫌,尚不至於十分的尷尬。除了這三家,濟南武定兩地及魯北各縣的世族閥閱,前朝的遺老顯貴,當下的紳商巨賈,但凡是有些身份的,該到的全都到了,就連魯南的三大百代世家也差來了家臣專致軫悼。幾十天裡,望家寨上華轎駉馬,一撥撥車來人往,好不熱鬧。然而,望府門前的場子上儘管是輅軺充牣,肩摩轂擊,卻並無一輛官輦,除了商河和周圍幾縣不多的幾個稗官末吏,莫說是山東省的達官政要,濟南、武定兩地的上層官員,即使是商河和鄰近幾個縣的縣長竟也無一人上門。望家寨的人自家不說,栗家集上有年紀的覷著個清楚,回憶起當年望老太爺出禮喪的陣勢,那才叫體面排場呢!望府前偌大的場子,愣是空不出知縣停車的地處,從山東巡撫藩台大人,到那些數不清的道台、府台,恨不能大半個山東的官都擁到瞭望家寨,不由得發了感慨,望府的架子還在,卻已是今非昔比嘍!
熟料著,到了“七七”的第二天上,忽然一隊荷槍實彈的官兵擁護著一位身著素服的大吏浩浩蕩蕩地開進瞭望家寨,及到瞭望府門前,官兵們八字閃開,早得了報的望守拙急忙迎出門來。人們事後方知,那位一臉肅穆的大吏不是別人,竟是國民政府的山東省主席,按前朝的官職,那就是山東的巡撫老爺。
第八十六章
國民政府山東省主席大駕屈尊,親自到望府弔唁清朝皇上宸章御旨“敕封”的“烈女”王嫄妤,原故是七百里外的京城裡出了一樁子驚天動地的大事變。
春杪夏初,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為了爭國家神器鬧了起來,蓋因是各有各的一幫子勢力,兩下里旗鼓相當,不分軒輊,又都有外國人在背地裡撐著,這才各不相讓,一來二去,到底翻了臉。黎大總統不由分說,將段總理就地免職。堂堂的國務總理豈是束手待斃之輩,即去京至津,聯絡藩將軍閥,企圖策劃武力政變。大總統眼看寶座不穩,急招安徽督軍張勛統兵進京,這一來,真好似將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故事搬過來重演了一回,綽號“辮帥”的張督軍號稱十三省軍事同盟“盟主”,率“勤王”之師開進京城。黎大總統可算是機關算盡,卻不料陷入了“後門始拒狼,前門又揖虎”的老套子,辮帥果然是率“勤王之師”開進京城,只可惜“這丫頭不是那鴨頭”,此“王”不是彼“王”,兵權在握的張盟主先是強逼著徒有其名的大總統解散了國會,回頭立馬抹臉吃菜,派了一隊小兵將下了台的黎大總統從京城裡攆了出去。恰巧巧趕著王嫄妤禮喪“六七”的最後一天,辮帥張勛與當今鴻儒康有為聯袂動作,擁清廢帝宣統復辟登基,通電全國,廢民國年號,改民國六年為清宣統九年。訊息傳出,霎時下舉國震盪。
望府乃富甲魯北半壁的煌煌巨族,其在濟南的“望記麵粉工廠”又是省城頭一份的資本產業,這邊三十年不遇的禮喪紛紛揚揚了四十來天,濟南街頭巷尾早傳的洶洶嘵嘵,省、市政要豈有個聞不著風聲的道理。緣故這位省主席聽說望府居然拿著前朝的光緒皇上的“御旨”拉虎皮當大旗,為一個什麼舊式的封建“烈女”大發“禮喪”,以為簡直滑稽可笑,愚不可及。早年,曾聞望府的望守拙望老太爺堪稱革命先驅云云,就此事上看來,這位望老爺子端的是老昏了頭,不張看眼看看眼下什麼時候,朗朗民國乾坤,哪裡來的光緒爺御敕的詔書?於是上下官員不但無一個前來望府弔唁,反倒成了他們茶餘飯後的笑資。那邊正要看望府這場鬧劇如何收場,冷不丁倒接到了小皇帝復辟的電報,省主席渾渾噩噩了一天,懵懵懂懂地睡了半夜,一覺醒來,奓猛地想起望府的烈女禮喪,心血來潮也似,急命屬下速與京城電報聯繫,得知望府的二老太爺望守朴此番因擁駕有功,已是當今朝廷的二品大臣。憬動過神,再回過頭去看望府的禮喪,就在省政府煎熬得茶飯不思,坐臥不寧,思量那望老太爺不早不晚,偏偏在這個時候打出了前朝的旗號,未必不是與京城皇黨遙相呼應。又一個早上驚出魘來,當機立斷,將一省的政務統統丟在腦後,坐上德國人造的小汽車,帶上一隊人馬扈從,浩蕩盪,急惶惶直奔小小的商河縣而去。到了商河岸邊,汽車無法過渡,遂從望家寨的西門碼頭過了河,以步帶車,誠惶誠恐地謁拜望府,爬上瞭望府一對石獅子鎮守的七層高階大門,恭敬恂恂地和望守拙見了禮,十分謙然,一口一個“望公”地叫著,不顧望守拙的再三勸阻,循規蹈矩地進了懸著光緒詔書、供著王嫄妤靈位的“薈萃堂”。
四下里聞說了省主席親臨望府弔唁,這可就不得了兒了,接了下來,什麼省政府各部門的大吏顯員,什麼濟南、武定的官僚政要,果然的接到了前朝皇上的聖旨一般,爭先恐後地朝望家寨一窩蜂地涌了上來。那些原先已弔唁過的,得著了訊息,各各加額稱幸,歡欣鼓舞之餘,重回頭來再一番地躬身弔唁。此番比之前番又有分別,不但是越發的禮儀隆重,但凡前朝有功名的,儘管天氣炎熱,無不一身清家的官制蟒袍加身,雖沒了腦後那條辮子有些不倫不類的意思,依舊耽擱不了珍藏至今的頂戴花翎。魯南三大百代世家也不肯人後,前番派來的不過區區家臣而已,這一番來的,俱是三大聖人的嫡派後裔。直把個國民政府的商河縣長懊惱得將自己的腮幫子扇的紅腫發亮,周圍各縣的一幫子縣長們亦是各各捶胸頓足,悔之不迭,洑上水地緊著巴結還只嫌來不及了。
這才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可惜望家寨望府門前偌大的場子上,又空不出縣長們停車的地處了。

作者後記節選

確實存在過一個煌煌的王氏莊園,就我曾經去過的那幾處全國聞名的地主莊園,遠遠不能和它相比,小說中的停棺樓、過街天橋、魁星閣等建築,絕非我憑空虛構,在此前,我甚至從未聽說過。一個有慘白月光的晚上,我站在昔日莊園僅存的一面房屋後牆前,百感交集。我曾經在濟南的“萬竹園”住過幾年,對那兒相當熟悉,在那座著名的建築群中,也只有正房的牆壁是所謂的“磨磚對縫”,而偏房的山牆和後牆,用的全是原磚,而我面對的這壁王氏莊園偏宅的後牆,居然也是一絲不苟的磨磚對縫,由此可見其當年的氣勢。由於眾所周知也或不那么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切如今已蕩然無存,而那個曾經是商河第一繁華集市的李家集,也就隨之衰落,終於成為被人們遺忘的角落。我就此問過商河縣的領導,為什麼?如果保留下來,不說其人文價值,就算是旅遊價值,也將難以估量。他們和我一樣黯然無語。

相關記錄片

簡介

濟南電視台2012年尋訪濟南最美古村落欄目對魯北相府舊址進行過採訪拍攝。

播出

2012年11月25日,濟南電視台“有么說么故事會”欄目中進行播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