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安(前台灣領導人馬英九祖父)

馬立安(前台灣領導人馬英九祖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立安(1868年2月12日 — 1927年),馬鶴凌,前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祖父,於清朝同治年間(1868年2月12日)生於湖南省湘潭馬家堰白石鄉寺門前,民國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陽衡山縣羅家大屋,享年60歲。遺體安葬於湘潭縣茶恩寺雙陽坪村的一片農田之中。馬立安生前樂善好施,為本村做了不少好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立安
  • 外文名:Mǎ Lì‘ān
  • 別名:湘中第一團總
  • 國籍清末民初(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縣馬家堰白石鄉寺門前
  • 出生日期:1868年2月
  • 逝世日期:1927年
  • 職業:企業家、民間團體領導人、善者
  • 主要成就:修建碼頭橋樑等、主持團練
身世經歷,氣勢猶存,祖本姓趙,輩分字序,馬氏族譜,

身世經歷

在馬氏後人的記憶中,馬立安是一位為人寬厚、中國傳統文化滲入其骨髓的鄉紳
據當地老人回憶,馬家發展到馬立安這一代,家業已非常大。馬立安擅長做生意,開有鑄鐵鍋廠、屠宰廠、米廠等。馬家的店鋪也很多,大多臨江建在碼頭旁,交通十分便利,生意非常紅火,“光賬房先生就請了3個呢!”此外,馬家還有300多畝水田,雇了40多名長工,管家也有好幾個。
當年,在馬家堰一帶,馬立安家無疑是名門望族。但積累下大量財富的馬立安並沒有忘記鄉親們。馬立安為村子裡的鄉親父老捐錢修建了湘江西岸那座古老的碼頭、羅家壩龍山橋、陳江口義渡、育嬰堂等(出資人之一)。
為了勉勵後世,馬立安還留下了“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遺訓。他通過這14個字,告誡子孫後代要重視教育、崇尚行善。後來,這14個字就成了馬家的祖訓。據說,馬英九在台北的辦公室里,就掛著這副對聯,寓意“時刻不忘祖訓”。
過去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南北二兵幾萬千,人人醉倒寺門前。湖南團總誰第一,天下聞名馬立安。”這是對馬立安另一善舉的傳頌。從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馬立安曾主持團練(舊時地方鄉紳為對抗盜匪、保護鄉土而自行組織的武裝)10餘年,還經常拿出自家銀兩,犒勞路經附近地區的軍隊。這一善舉為湘潭、衡陽兩地的人士所推崇,他因此被尊為“湘中第一團總”。
在碼頭南邊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片荒草地。撥開亂草,一段低矮的殘牆赫然出現。這就是馬家老宅的院牆。在茂盛的草叢中,散落著不少瓦礫,還能看到一些磚石深陷在土裡。從牆基分布的範圍看,此處當年是一座很大的院落。大約100年前,馬立安行善的足跡,就是從這裡向四周散布開的。

氣勢猶存

但馬立安最後的“足跡”卻不在寺門前。沿湘江大堤往南前行5公里多,就到了馬立安的長眠之地——茶恩寺鄉雙陽坪村。雖然馬家老宅在歲月的風霜中已基本湮沒,但馬立安長眠其中的馬家祖墳,完好如初,氣勢猶存。這座墓園修建於1928年,除了漢白玉石碑和水泥墓園,其他部分用的主要是三合土(註:土、沙和石灰的攪拌物),所以十分堅固。
馬立安墳墓馬立安墳墓
據祖輩人說“1924年,馬立安當總保鏢的弟弟去世後,當地的土匪惡少常來欺負馬家人,後來,馬立安不得不把家搬到湘江對面的衡山縣(現在的衡東縣三樟鄉新湖村)。幾年後,他在衡山去世了。據說,他生前交代一定要落葉歸根、葬在湘潭。因此,他的子女便將他的棺木用船從湘江對面運了過來,葬在自家的這處田裡。”由於馬家後世人丁興旺,所以這座墓園香火很盛。每年都有馬家子孫前來這裡給先人們燒香磕頭。

祖本姓趙

管理馬氏族譜的馬大洋據《湖田馬氏五修族譜》和《湖田馬氏六修族譜》(初本)說,這支馬家本姓趙,按照族譜,追溯到戰國時代,馬家的祖先是趙國名將趙奢。趙奢出生在河北邯鄲,曾率領趙國軍隊大敗秦軍,因功勳卓著,被趙王賜號為“馬服君”。從那個時候起,馬家的祖上開始改姓馬。 到東漢時期,東漢名將馬援,因功累官拜伏波將軍。他的後人遍布全國各地,湖南湘潭的湖田馬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此外,馬援一生南征北戰,後來落戶陝西茂陵縣。他有個兒子叫馬拔,字扶風。因馬家功績很大,當地一個村子被命名為扶風畢公村。
1335年,馬家祖先遷到江西,參加了朱元璋紅巾軍。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展開激戰,前者以少勝多。馬家祖先奉命追殺陳友諒,從江西進入湖南,從此開始在湘潭縣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輩分字序

世士尚志,學遵大人,英才繼起,克佐天廷。
馬家族譜世系錄
相傳古代黃帝次子昌意顓頊,顓頊有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孕生子大業。大業之子伯益(顓頊六世孫)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伯益三十世孫中衍為商帝大戊御,中衍十八世孫造父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趙城),後建立趙國,造父由此為趙姓。戰國時趙王有子叫趙奢,以善於用兵著稱。趙奢出生在河北邯鄲,於公元前 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馬姓鼻祖(創世祖)為趙奢。趙奢的長子就是後人皆知只會誇誇其談“紙上談兵”的趙括,他在長平之戰中被秦軍射殺,並且所率45萬大軍投降後被秦軍活活坑埋。此事讓趙奢家族蒙受了奇恥大辱,也遭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於是,趙奢之妻只好領著次子趙捷三子趙撥(湖田譜寫成“趙牧”)和趙括的兒子趙興離開都城邯鄲,逃往陝西的扶風隱居,並為紀念丈夫趙奢,將其生前的官名馬服作為姓氏,秦滅趙後去服以馬為姓。趙撥改姓馬後,不再當官,甚至秦滅六國後多次請其出仕也不接受,而是在當地以教書、種地為生,深受百姓的愛戴,稱之為扶風君,所以,以後馬姓就以“扶風”為堂號。從那個時候起,馬英九的祖上開始改姓,綜合湖南《湖田馬氏族譜》和福建、江西各地客家馬氏族譜推算,馬英九即是“扶風”馬氏第69世孫,也是江西省永新縣馬氏始祖馬子儀的第22世孫。
馬立安(前台灣領導人馬英九祖父)
始祖馬服君,原名趙奢,生於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夏曆丁丑六月廿九日),歿於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農曆庚子九月十九日)。赧王四十五年辛卯,秦伐韓圍閼與趙王命奢將兵救之,大敗秦兵,解圍而還,迂韋蠻貢一馬紅斑豹,性躁不服騎,獨服奢,縱送如意,而封馬服君,子孫以官為氏,而姓馬,妣勅封大夫人程氏為室,生四子,括、捷、拔、接。根據族譜記載,馬英九這一支系派衍。其世系表如下:
一世:馬拔,別名趙牧,字扶風,生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二六五年丙申),歿公元前190年。初為長平令,後隱居鳳翔府扶風郡,妣勅封大夫人姚氏,鄒氏生三子,田、隱、式。
二世:馬隱,別名馬興,字萃園,生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二六五年丙申,歿公元前一八〇年,妣韓氏,續妣唐氏,生三子,軒(馬珪)、叢(馬琛)、卿(馬嵩)。
三世:馬叢,別名馬嵩,字素庵,生公元前二二四年丁丑,歿公元前一五七年甲申,妣曾氏生三子鉅、丹(馬述)。
四世:馬丹,別名馬述,字浩然,生漢高祖元年,公元前二〇六年乙末。歿公元前一六八年癸酉,任冀州令,妣柳氏,續妣澹氏,生二子浚、尤(猷)。
五世:馬浚,字存誠,生漢文帝三年,公元前一七七年甲子,歿公元前一二二年,妣歐氏,續妣文氏,生二子赤、谷(馬權)。
六世:馬谷,別名馬權,字荊谷(荊碓),漢寧東將軍,生漢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一五〇年辛卯,歿公元前89年,妣儲氏,生三子,端(馬何羅)、政(馬通)、宏(馬倫)。 馬何羅,漢侍中僕射,系重合侯馬通長兄,通嘗拒擊太子,績功封侯,馬何羅亦得 入為侍中僕射。至江充族誅,太子冤白,何羅兄弟,恐致禍及,遂起逆謀。金日磾當然窺破,趕前一步,抱住何羅,連呼反賊。何羅不能脫身,把持許久,竟被日磾擲翻,遂得破獲。武帝又令奉車都尉霍光,與騎都尉上官桀,往拿馬通、馬安成。此上官桀與前文上官桀不同。兩馬正在宮外候著,接應何羅,不意兩都尉引眾突出,欲奔無路,束手就擒,並交廷尉訊辦。依謀反律,一併斬首,全家駢誅。馬倫(《前漢書》稱其為馬安成):馬何羅、馬通幼弟,因為他參與兄長馬何羅謀反(馬何羅親自刺殺漢武帝劉徹)被殺。
七世:馬通,別名馬政,字達,號迪奕,生漢武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一二五年,歿公元前七一年,妣葛氏,生二子,寧、軍(鈞)。馬通,馬援的曾祖父,原籍河北邯鄲人,為趙奢(馬服君)的後代,漢武帝時因功被封為重合侯,但因為他的兄長馬何羅謀反,馬通受到牽累,被殺,所以馬援的祖父、父親這兩代家境式微,地位不顯。公元前91年以重合侯(山東樂陵縣)二千石和董仲舒司馬相如司馬遷等六萬戶大富豪、儒士一樣所執行皇帝的“推恩令”而遷入(右)扶風茂陵縣成歡里。古茂陵縣位於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原上,南位鄉的東南部,西距興平縣12公里,東距鹹陽市15公里。其北面遠依九駿山,南面遙屏終南山。東西為橫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屬漢時槐里縣之茂鄉,故稱“茂陵”。馬通子馬賓,馬仲生馬昌,馬昌生馬仲,馬仲有四子,況、余、員、援。
八世:馬寧,別名馬賓,字致和,漢議郎,繡衣使者,生漢武帝太初四年庚辰,公元前一〇一年,歿公元前三十年,辛卯,妣米氏,顏氏,生三子,力(馬慶)、果(馬昌)、典(馬襄)。馬昌有一子馬仲;
九世:馬果,別名馬昌,字懋中,生於漢宣帝元康一年,公元前六十五年丙辰,歿公元前七年甲寅,妣劉氏一子,宮(馬仲)。
十世:馬宮,別名馬仲,字吳盧(昊盧),生漢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三十九年壬午,歿公元十九年,巳卯,妣沙氏,生四子,況、余、員、援。馬仲,漢玄武司馬,馬況、馬余、馬員都很有才能,王莽時,又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馬況,字長平,漢河南太守,封窮虜侯。馬余,字聖卿,漢中壘校尉、揚州牧,封致符子,有二子馬嚴、馬敦,馬嚴生七子:固、伉、歆、鱄(漢郎官,即墨令)、融、留、續(字季則,漢度遼將軍)。馬員,字季主,漢增山連率(上郡太守),封中水侯。
十一世:馬援,字文淵,生西漢成帝永始三年,公元28年投身於東漢,並在上林苑(長安、鹹陽、周至戶縣藍田)屯田四年,公元32年至公元37年平定隴西,公元37年至公元44年秋平定交趾,公元49年任漢中太守,征服交趾(今越南),在征武陵五溪“蠻”中病故。終年六十三,封新息侯、伏波將軍。東漢建武二十年,越亂已平,馬援遂立兩根銅柱以為大漢南部邊界,表功而還。據清《橫州志》記載,其上有銘文曰:“銅柱折,交趾滅。南方馬姓源自以“銅柱”為堂號而景仰。馬援的興起,系承馬通的“扶風堂”的衣缽,得到了縱深發展。由此,凸顯以馬援為傑出代表,扶風馬氏在古都長安郊區茂陵縣迅速崛起,成為響噹噹的一個世家大族。馬援妣耿氏、宋氏、藺氏,生四子三女,長子馬廖、次子馬防、三子馬光、四子馬客卿(幼亡);長女(佚其名)、次女(佚其名)、三女東漢明德馬皇后,馬皇后一生勤儉、樸素,謙遜,知書識禮,明理達義,她的所做所為,對明帝、章帝兩朝的政治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贏得後世人們的讚譽。後馬防平叛有功,章帝封馬廖、馬防、馬光三兄弟為列侯。馬防,字江平,漢光祿卿車騎將軍,封潁陽侯,有二子馬鉅(漢章帝時任黃門侍郎,襲穎陽侯,後遷為長水校尉,有二子馬寶、馬寔<馬寔,字仲盈,漢順帝時官拜使匈奴中郎將,後晉升為度遼將軍>,有一子馬翼<馬翼,漢使匈奴中郎將,後出任張掖太守,有一子馬釜>)、馬珉。馬光,漢太僕,封許侯,有二子馬康(漢侍中)、馬郎(封合鄉侯)。
十二世:馬廖,號昆玉,字敬平,封順陽侯,生西漢王莽始建國三年,公元十一年庚午,歿公元八十九年,漢明德馬皇后既立,拜馬廖為羽林左監、虎賁中郎將。顯宗崩,受遺詔典掌門禁,遂代趙熹為衛尉,肅宗甚尊重之,封列侯,妣楊氏,生三子,遵、豫(左邊為王旁)、麟。馬豫,漢步兵校尉,謚曰安侯,有一子馬度;馬遵,封程鄉侯。
十三世:馬麟,字耀祖,生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四七年丁末,歿公元118年,武藝絕倫,任武衛將軍,封郡王,妣孔氏,生三子,維、融、雍。
十四世:馬融(79-166),字季長,東漢大經學家,南郡太守,宋封扶風伯,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名將馬援的從孫,東漢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尤長於古文經學。他設帳授徒,門人常有千人之多,盧植鄭玄都是其門徒。絳帳台是紀念我國古代著名文學家、古文經學家、教育家馬融的。馬融年輕時就十分好學,曾隨從當時著名學者摯恂、班固等學習,學通了儒家經典。他的老師摯恂非常賞識他,把自己的女兒碧玉也嫁給了他。漢安帝時,任校書郎,詣東觀(朝廷藏書處)典校秘書。漢桓帝時,外任南郡太守、議郎,重在東觀(國史修撰之所)著述,以病辭官,居家教授(設絳帳台授徒)。他博通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世稱“通儒“。遍注儒家經典中的《孝經》、《論語》、《毛詩》、《周易》、《三禮》、《尚書》等,還注過《老子》、《淮南子》、《離騷》等別家學派的著作。自己著有賦、頌、碑、誄、書、記、表、奏、七言、琴歌、對策、遺令等凡二十一篇。馬融一生淵博,得到了范曄的著書立說,《後漢書.馬融傳》傳世。馬融,字季長,生東漢章帝建初八年,公元七十九年,歿公元一六六年,任校書郎中,典校秘書,南郡太守,為世通懦,才高博洽,常坐高堂,施絳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御賜絳帳常,故我族以絳帳為堂號,妣呂氏,生三子,馳、駿、驥。
十五世:馬馳,字興邦,生東漢安帝永初三年公元一〇九年乙酉,歿公元一八三年,官至順陽太守,妣劉氏生三子,騰、勝、胎(右邊為告字)。馬肅和姜女結婚,生下了兒子馬騰,馬騰生三子:馬超馬休馬鐵。一向以來,馬騰忠於漢室,李郭專政時期,朝中侍中馬宇等連結馬騰韓遂討伐李郭二人,馬騰率兵進攻長安,馬宇等事敗漏被殺,馬騰退走……曹操控制朝廷時,漢獻帝寫下了衣帶詔,約劉備、馬騰等人起兵討伐曹操。事件失敗後,馬騰回到西涼擁兵自重。後被曹操引誘入京殺害。
十六世:馬勝,字奇成,東漢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戊子,歿二二八年,妣王氏,生五子,日、良……。
十七世:馬良,字季常,號白眉,生東漢靈帝中平四年,公元一八七年丁卯,歿二二二年,官至待中,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說,妣耿氏,生三子,科、平、斗。
十八世:馬平,字知遠,生漢獻帝建安廿三年,公元二一八年丁酉,歿三〇二年,官至漢陽主薄,妣丁氏,生三子,俊、儀、任。
十九世:馬任,字永興,蜀漢後主景耀元年,公元一五八年,歿三二三年,官至成都太守,妣魏氏,生三子,聰、緒、紹。
廿世:馬紹,字開宇,生西晉,愍帝建興三年,公元三一五年,歿三九八年,官至感陽參事,妣孫氏,生三子,喜、兢、喆。
廿一世:馬喆,字多才,生東晉穆帝永和六年,公元三五〇年,歿四一四年,官至校書郎,妣鄧氏,生三子,志、思、忠。
廿二世:馬忠,字忠誠,生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三八五年,歿公元四六〇年,妣陸氏,生三子,陸、陽、隆。
廿三世:馬陸,字聲宏,東晉恭帝元熙元年,公元四一九年,歿公元五〇〇年,妣徐氏,生二子,將、壯。
廿四世:馬壯,生南朝宋文帝卅年,公元四五三年,歿五一七年,妣梅氏,生三子,祜、祐、禮。
廿五世:馬禮,字振世,生南朝齊武帝永明六年,公元四八八年,歿公元五六七年,妣林氏,生三子,璋、珪、瑛。
廿六世:馬珪,字英傑,生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五二五年,歿公元五九六年,妣夏、侯氏,生五子,仁、儀、作、佳、俊。
廿七世:馬俊,字品蘇,南朝梁元帝天成一年,公元五五五年,歿公元六一七年,妣夏,續妣伍氏,生三子,勤、動、功。
廿八世:馬勤,字三保,生隋文帝開皇五年,公元五八五年,歿公元六六〇年,初仕隋,後改仕唐公淵,為唐初定揚鞭天下,功赫績顯,妣杜氏,生二子,登、周。
廿九世:馬周,字賓王,生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六〇一年,歿公元六四八年,中文武狀元,任監察御史,官至中書令,妣李氏,生三子,成、載、戩。
卅世:馬成,字成龍,生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六四六年,歿七四三年,滅周興唐為帥,功卓封王,妣羅氏、秦氏,生四子,瑤、琨、瑜、琛。
卅一世:馬瑤,字振坤,唐武後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歿七六二年,妣李氏,生三子,炎、磊、鑫。
卅二世:馬鑫,字財廣,生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七一二年,歿公元七八一年,妣羅氏,繼妣歐陽氏,生三子,張、強、弼。
卅三世:馬強,字剛毅,唐玄宗開元廿八年,公元七四〇年,歿八一一年,武舉中科,隱居深山,妣關氏,生三子,升、異、奔。
卅四世:馬異,字庭秀,生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七八〇年,歿公元八二六年,妣孟氏,生三子,旭、馗、飛。
卅五世:馬飛,字騰雲,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歿公元九〇三年,官至漢陽節度使,妣朱氏,生二子,殷、般。
卅六世:馬殷,字壩圖,生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歿公元九三〇年,唐末潭州刺史,開平元年封楚王。在位二十三年,妣劉、臣、文氏,生五子,希、聲、范、廣、崇。
卅七世:馬范,字希范,生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八八七年,歿公元九九八年。繼楚王位十六年,妣廖氏,繼三妻,生十子,仁、仕、任、優、伍、佐、佑、偉、傅、傑。
卅八世:馬偉,生三子,馬幕、馬英、馬榮
卅九世:馬英,字行球,生北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九七六年,歿一〇七二年,妣公孫氏生三子弦、弘、斌。
四十世:馬弘,字發龍,號在田,生宋貞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一〇一六年。56歲,進土及第,妣宋氏,繼鄭氏,生四子,松、柏、植、桂。
四十一世:馬植,字繼光,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一〇六六年,歿公元一一二六年,博學多才,人遼任光祿卿,妣郝氏,繼金氏,生三子,招、擴、提。
四十二世:馬擴,字智宏,生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一〇九九年,歿一一七一年,少時在遼,習文就武,中年返中原,抗金任五馬山義軍元帥,妣花氏,生三子,學、興、舉。
四十三世:馬興,字開圖,南宋高宗,紹興廿八年,公元一一五八年,歿一二一九年。能書善畫,朝中畫院首要之人,妣孔氏生四子,逵、遠、通、達。
四十四世:馬遠,字遙父,號欽山,宋光宗紹熙元年,公元一一九〇年,歿一二四四年,自幼隨父學藝,官至畫院待詔,妣阮氏,生三子,堲、墾、堅。
四十四世(溪岡一世):馬墾,字子儀(議),諱汾,號象軒,居六都西山下地名溪崗。宋末元初馬子儀沿世祖馬應昌足跡從廬陵黃全巷遷徙於江西省吉安府永新縣象形崗溪,後徒永新西山(西山始祖),即溪岡馬氏始祖,生一子添升。據《永新溪岡馬氏重修宦譜》記載,江西省永新縣溪岡馬氏始祖為馬子儀,字風瑞,號浣溪,後子孫益盛,資產益增,因地狹人繁,分徙於縣內的象形鄉溪岡及安福縣金田鄉柘田等地。該譜經與湖南湘潭1933年所修的《湖田馬氏三修族譜》核對,查明湖南馬氏的始祖馬成中系江西永新溪岡馬氏的第五世孫,兩者資料記載相吻合,證實湖南湖田馬氏是從江西永新遷徙過去的,這一發現對於研究江西馬氏的遷徙及湖南馬氏的由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馬英九是江西省永新縣馬氏始祖馬子儀的第22世孫。
四十五世(溪岡二世):馬添升,諱貴,字京甫,以貢士簡學政,生五子:長盛可,次定可,夭,三文可,四祥可(子孫世守溪崗),五敬可(遷湘始祖)。
四十六世(溪岡三世):馬敬可,生一子正初;
四十七世(溪岡四世):馬正初,生四子成東、成中、成開、成克;長子成東,字晚遺,曾任河南固始縣尹,其裔葛彰於元末明初由江西永新溪崗落業於醴西之金樓。
四十八世(溪岡五世、湖田一世):馬成中,元至元元年(1335)出生在永新城北之五十里之西山(隸屬江西省永新縣象形鄉),名中一郎,號晚益,授長沙衛校尉,成中公從幼年到壯年都生活在西山。時過境遷,因西山馬氏無人居住,後統稱為溪岡,族人亦稱為溪岡馬氏,為湘潭湖田、長沙始祖,永新溪岡馬氏五世孫,台灣馬英九湖南遠祖。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永新溪岡馬成中,毅然投筆從戎,離開江西永新溪岡家鄉,挈其家屬徙湖南安仁縣參加了朱元璋的軍隊,與陳友諒所部激戰,後又參加平息湖南武崗動亂,立下了戰功,明洪武元年(1368),公抵長沙投武指揮,卜居大托鋪。其子光佑蔭職,57歲時,歿于軍中,葬於長沙。洪武二十四年,以公賢勞,進授校尉,二十五年,俞都督奉命,統湖南一路衛軍征武岡堵蠻,以次平復,方議歸論功行賞,倉卒罹病,病且革。馬成中生一子光佑。
四十九世(湖田二世):馬光佑,蔭父職(替父從軍),戰功顯赫。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0年)應屯田之詔,與堂兄馬葛新於長沙租船載其母、妻、子沿湘江逆上,至楊溪埠上岸,見楊溪埠、王十萬及湖田一帶萬頃沃土,風景佳美,遂長駐於此,繁衍近六百年,為湖田開派祖,後子孫發旺,族人分徙於湖南株洲衡東、衡山、湘潭湖田各地,至今湖南這支馬氏人口達 6 萬人之多。僅湖田之裔就達 3 萬人之眾。馬英九先生屬湘潭縣湖田馬氏轉徙衡山的支裔,是江西永新馬氏始遷祖馬子儀的第 22 世孫。光佑生二子:彥禎、彥祥。
五十世(湖田三世):馬彥祥,生三子,惟勝、惟恭、惟敬。
五十一世(湖田四世):馬惟敬,生三子,添珉、添誠、添性。
五十二世(湖田五世):馬添誠, 生九子:怡、順、惟、聰、良、能、萬、滄、圓。第六子能即葛彰,又呼能六,字又從,號洪崖,任河南汝寧府確山縣知縣,於洪武四年(1371)解組後攜妻及子子恭、子英遷醴西經泗洲站、昭陵、寒婆坳,徙民安山於金樓灣屯業。
五十三世(湖田六世):馬良,東漢文士,學問好,才氣又高,文章動人,馬良的四個弟弟馬能、馬萬、馬滄、馬圓,也是當時的才子,他們兄弟五個中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們說:“馬氏五常,白毛最良。”馬良生六子:敦憲、敦金、敦恩、敦松、敦橋、敦權。喬、權好吃懶做,惟四大房雲礽相傳,愈衍愈盛。
五十四世(湖田七世):馬敦憲,生六子,朝表、朝科、朝忠、朝湖、朝漣、朝器。
五十五世(湖田八世):馬朝表,生四子,國庠、國安、國乘、國治。
五十六世(湖田九世):馬國庠,生七子,以任、以仕、以作、以位、以修、以倜、以佳。
五十七世(湖田十世):馬以任,生五子,達楚、達秦、達京、達朝、達文。
五十八世(湖田十一世):馬達朝,生五子,裔鏡、裔鑒、裔錦、裔寅、裔連。
五十九世(湖田十二世):馬裔錦,生一子,槐。
六十世(湖田十三世):馬槐,生七子,世嵩、世贍、世鍈、世笏、世岩、世耀、世撥。
六十一世(湖田十四世):馬世鍈,生六子,士賢、士貫、士質、士貴、士贊、士賓。
六十二世(湖田十五世):馬士賢,生六子,尚澤、尚海、尚湘、尚泗、尚霈、尚湖
六十三世(湖田十六世):馬尚湘,生一子,志柏。
六十四世(湖田十七世):馬志柏,生四子,學芄、學艽、學芥、學蓉。
六十五世(湖田十八世):馬學艽,生二子,遵佶、遵照。
六十六世(湖田十九世):馬遵照,生二子,大基、大堅。大基過繼給堂叔馬遵垣為嗣。
六十七世(湖田廿世):馬大基,字介藩,號立安,以號行世,樂善好施的鄉紳馬鶴凌之父,馬英九之祖父,於清同治年間(1868年2月12日)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鄉馬家堰潭口村寺門前,民國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陽衡山縣,享年59歲。葬於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長家坪黃茅山上。立安公幼失怙恃,12歲就在寺門前鎮上一家自家娘舅辦的小鍋廠學徒。十多年後接手自辦,增大投入,擴充規模,除生產炊具和耕具外,並經營糧食加工和運銷。逐漸成為全鄉首富,揚名湘潭、衡山一帶。晚年信奉道教,熱心公益,修橋鋪路,為鄉民排難解紛。出資興辦學堂,勸人讀書行善,曾親撰一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馬英九在美國出版的哈佛大學博士論文的第一頁上即標明:“以此紀念我的祖父,並獻給我的父母,他們教給我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這一家訓。”還將“家訓”印成個人書籤,製成牌匾高高地懸掛在辦公室內,以此來激勵和鞭策自己,保持修身揚善的美德。馬大基原配劉氏(1915年去世),生人初(馬蒲生),出繼給堂弟馬大堅(實為胞弟)為嗣,初之後人散居大陸,馬蒲生有幼子英光(馬鐵根)、長女馬玉昭、次女馬淑蘭,馬鐵根(常德市政協委員)生長子才正(馬正)、次子才盛(馬盛),馬正生子馬繼善;續娶向氏,生人松(馬鶴凌)、人積(馬延齡),生女雲英(嫁湘中名門衡山<現衡東縣>劉岳峙次子劉文亞,有子劉肇禮<原湘潭縣政協主席,在湘潭縣城易俗河鎮掛牌行醫>)。
六十八世(湖田廿一世):馬鶴凌,派名人松,字樹生,以號鶴凌名世,1920年11月-2005年11月1日,民國九年(1920年)十一月初九生於湘潭縣天馬鄉(今白石鄉馬家堰)寺門前,祖籍湖南衡山(今湖南湘潭縣白石鋪鄉馬家堰寺門前村)。馬鶴凌馬立安與第二位妻子向氏所生,馬鐵根、馬玉昭、馬淑蘭是馬英九的親堂兄、姐,她的父親馬蒲生,是馬立安與第一位妻子劉氏(1915年去世)所生,馬蒲生與馬鶴凌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上世紀30年代,在南嶽衡山腳下的湖南嶽雲中學就讀6年。後考入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早年曾當過蔣介石的侍衛官,後來在蔣經國的“救國團”任職。他早年曾任蔣介石侍衛官,後任國民黨中央考核風紀股長會副主任等職。退休後創辦了“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協會”。父親馬立安,母親向敦,妻子秦厚修,兒女(按出生時間):長女馬以南,次女馬乃西,三女馬冰如(原名馬自東),長子馬英九、四女馬莉君(原名馬定北)。
六十九世(湖田廿二世):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 ),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於2008年台灣領導人選舉中,以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身分參選“總統”並當選,於2008年5月20日正式就任。2009年7月26日在20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再次當選為黨主席,原定於2009年9月27日正式就任,後因台灣地區發生“八八水災”,最終延後至2009年10月17日正式就任。在擔任台灣領導人前,馬英九曾任中國國民黨第四、第六任中央委員會主席,台灣當局“法務部”部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市市長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等。家庭情況:祖父馬大基(號立安),祖母向太夫人(向敦)30歲守寡,幫助馬英九父母培育英九姊弟,83歲時在台北壽終內寢。父親馬鶴凌,母親秦厚修,夫人周美青,長女馬唯中,次女馬元中

馬氏族譜

2005年清明節,湖南湘潭縣湖田馬氏,決定重修馬氏族譜,經多方努力,尋訪到了祖居地的江西永新馬氏,並在永新遷安福的柘田馬氏處找到了修於清乾乾隆三十七年(1772)《永新溪岡馬氏重修宦譜》,經與湘潭 1933 年所修的《湖田馬氏五修族譜》核對,確定湖南湘潭湖田馬氏出於江西永新縣無誤。江西安福發現修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永新溪岡馬氏重修宦譜》,確定江西永新縣象形鄉馬家村系馬英九先生的馬氏始祖馬子儀故里。2005年5月,湖南、江西馬氏代表數百人在湖南株洲召開《溪岡湖田馬氏重修族譜》會議,研究重修族譜事宜。當初遠在台灣的馬英九之父馬鶴凌先生得知此事,歡喜異常,來電熱烈祝賀,表達了將台、港、澳及在海外的馬氏後裔入譜的希望,並請將會議情況錄像光碟寄台灣一睹盛況。
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的前輩中有多人在民國政府中擔任要職,與國民黨首要人物關係密切,因此 1933 年的《湖田馬氏五修族譜》修成後,國民黨總栽蔣介石寫下“化家族為國族”、胡漢民寫下“世世守之”、汪兆銘寫下“世德長留”、何鍵寫下“敬宗收族”的題詞。
台灣公布的有關馬英九個人簡歷資料,說明馬英九於民國 39 年(1950年)7 月 13 日出生於香港。後來,更有人準確地說出他的出生地是位於香港九龍的廣華醫院。實際上,在台灣的馬英九一直都沒有出生證,直到幾十年後,馬英九從政壇暫退,進入台灣政治大學當教授,才第一次來到香港,終於在廣華醫院找到了自己的出生證明,這才清楚自己的準確出生日期和地點。相較於一些官夫人,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宛如“隱形人”。馬英九的家庭生活一直保持低調,非常不希望政治入侵,也不讓家人涉入他的工作。馬英九三十出頭就在蔣經國身邊歷練,見識過宮廷的險惡,深諳潔身自愛的重要性。歷史經驗告訴他,把家人扯入政治,不僅永無寧日,且常無好下場。周美青除了選舉時期幫他拉票,一直都謹守分際,閉口不談馬英九工作上的是與非。她很珍惜自己在財經專業的成就,不讓自己的專業形象減分。周美青是位標準的職業女性。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做飯做菜。做事幹練、快人快語的她強調不願做“政治花瓶”,不願像附屬品一樣跟著丈夫到處拜訪或參加社交活動。1998年7月,周美青第一次公開露面,就給媒體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說話簡潔、率真,毫不客套修飾,甚至衝著馬英九頻頻開炮,與一般官夫人以夫為尊的態度截然不同。
馬英九出生於香港,這一點勿庸置疑,問題是,他何以出生在香港而不是大陸或者台灣?有關的介紹文字,出了多個不同的版本。
版本之一:1949年,馬鶴凌帶著妻子秦厚修從大陸來到台灣。可是,他們的三個女兒還留在大陸。為了接女兒來台,馬鶴凌隻身潛回大陸。他前往大陸前,因為將懷孕的妻子留在台灣不太放心,便將其安置在香港,以便自己從大陸返回時,一家人能立即團聚。就在馬鶴凌在大陸找女兒的時候,秦厚修在香港生下了馬英九。直到 1951 年,馬鶴凌帶著三個女兒從大陸來港,家人團聚,然後才一起來到台灣。
版本之二: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敗局已定,馬鶴凌因為在蔣介石和蔣經國身邊,知道國民黨下一步將經營台灣,所以,他將妻女等送到台灣,安頓之後,又重返大陸。他返回大陸,據說是為了參加西南的會戰。豈知,他離開不久,秦厚修因為送朋友到香港治病,來到香港,並且在香港生下馬英九。因為孩子太小,一時無法離去,兼且丈夫身在大陸,她便決定在此等丈夫回來。
版本之三:1949年初,國民黨在大陸敗局已定,馬鶴凌帶著妻子秦厚修去了台灣。不久,馬鶴凌奉蔣介石之命,返回大陸,參與組織國民黨的殘餘軍力,準備參加在西南地區的會戰。當時,秦厚修已有身孕,馬鶴凌不放心讓她隻身留在台灣。於是,他把妻子安置到了香港。1950年7月13日,馬英九在香港的廣華醫院出生。第二年,台灣的局勢初步穩定,馬鶴凌這才帶著妻子和兒子離開香港,到台灣安家立業。
由此可見,馬英九在香港出生,本身就是在國共兩黨激烈鬥爭背景下的“產物”。只不過,幼時的馬英九,對此不可能有什麼體會。馬英九的祖父馬立安,是個熱心的鄉紳,修橋、鋪路、興學、辦團練……為鄉里做過不少善事。抗戰勝利後,馬鶴凌回到湖南老家,繼承了這種家風。他一把火燒了佃農們歷年積欠的糧租契約、各種賬冊,並表示,馬家佃農的債務從此一筆勾銷。此舉頗得人心。1949年湖南解放後,馬家在土改運動中也遭到批鬥,但連續4次公審,當地政府都是以“地主善霸”的名義對待馬家。後來,一位馬家佃農的兒子,為了報恩,趁著黑夜,放走了被拘押的向敦老太太。她離開家鄉,轉道香港,與兒子馬鶴凌團聚,然後輾轉來到台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