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少年得志
光緒五年(1879年)十二月九日生於廣東
番禺縣,祖籍
江西廬陵縣延福鄉青山村人,累世務農,他祖父來粵做官遂落籍
番禺(即廣州),父親靠當師爺
(縣官幕僚)為生。隨父親到過
博羅、
高州等地,八歲那年,全家遷回
廣州,在倉邊街(今
倉邊路)附近租屋住下。胡漢民天資聰穎,十一二歲時,就已讀過《
十三經》、《
史記》等古籍,且“文俱斐然可觀”。十一歲時,其父去世,兩年後其母也病逝。
胡漢民從小能文能詩,十三歲時寫下種竹詩:“種竹北窗前,瀟瀟清香發。本以招涼風,反教蔽明月。”可惜在以後的幾年裡,一個哥哥及兩弟一妹也因疾病無錢就醫而早逝。這接連而至的不幸,使年幼的胡漢民倍感憂傷,以致成年後一直體弱多病。這一時期,胡漢民的人生觀發生很大變化,“從友愛的家庭中心的
人生觀,一變而為冷酷的厭世觀”。為了維持生計,胡漢民十六歲便開始教書生涯。胡漢民邊教書邊自修,先後肄業於
學海堂、
菊坡、越華、粵秀等書院。認識了
史堅如、左斗山等青年朋友,對
康有為、
孫中山有自己的見解,留下“早知康樂非山賊,漫信
孫登是水仙”二詩句。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二十歲的胡漢民摒棄了“
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知識分子的“正途”,任廣州《嶺海報》記者,決心投身於改造社會的洪流之中。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好友
史堅如的殉難對胡漢民產生了很大的刺激,他以為“非遊學,無以與革命黨人謀,即個人學業,亦皆不足充所懷之志願”。這前後,胡漢民的
人生觀發生了重大轉變,從“消極厭世觀”變化為“積極的
救世觀”。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他中了
舉人,次年與
陳融之妹
陳淑子結婚,住在德宣東路(今
東風東路)
太華坊莘桂里1號。是年胡漢民為人“操刀”
(替人考試),得到六千多兩銀子。
東渡日本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胡漢民與
吳稚暉等人東渡
日本。由於他當時認為“從教育著手,使
學界丕變,為達到目的之唯一法門”,於是入東京宏文學院速成師範科。不久,吳稚暉因保送
自費留學生入成城學校一事與清朝公使鬧翻,被
日本警察
驅逐出境。胡漢民亦憤而退學回國。回國後,胡漢民積極實現其教育救國的初衷,先後擔任
廣西梧州中學總教習及梧州師範講習所所長和
香山隆都地方私立學校校長。但由於地方守舊勢力的阻撓,他兩次從教育入手進行救國活動的嘗試都失敗了。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八月間,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時,廖仲愷、胡漢民剛好回國度假,得到訊息,他們馬上趕回日本,胡漢民夫婦和
廖仲愷夫婦同租一屋居住。九月一日晚上,
孫中山應邀到他們家,胡漢民第一次見到孫中山,他曾說孫中山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領導的第一次
廣州起義是“空前奇舉”。孫中山對自己學說的解釋完全征服了他。於是,胡漢民夫妻加上妹妹,與廖仲愷一同加入了
中國同盟會。
胡漢民任評議部議員、書記部書記,主持編輯《
民報》,批駁
保皇和
立憲思想。主編《民報》第1至5期,根據孫中山口授寫成《<民報>發刊詞》,先後在《民報》發表《民報之六大主義》、《告非難民生主義者》等文,與康、梁保皇派展開
論戰,對孫中山思想多所闡發。
革命救國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胡漢民追隨孫中山,於
新加坡、
河內遍設革命機關,組織中國同盟會於中國
華南發動的歷次起義中擔任籌餉、運械等工作。還參與
黃岡、
鎮南關起義。三月,孫中山被日本政府
驅逐出境,胡漢民隨同孫中山到達
越南河內。孫中山化名高達生,胡漢民化名陳同,租用河內甘必達街61號,策划起義。其後,孫中山和
黃興在
西南邊境發動多次武裝起義,胡漢民的主要任務是往返於河內、
香港之間,任籌餉運械等工作。
雲南河口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的武裝起義暫時告一段落。胡漢民又把注意力轉向
南洋,在
華僑中宣傳革命思想。在新加坡,胡漢民以《
中興日報》為陣地向
保皇派的《
南洋總匯報》展開論戰。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統元年(1909年),赴新加坡主持《中興日報》,在《中興日報》上發表大批文章繼續批駁保皇派。先後任
中國同盟會南洋支部長、南方支部長。在此期間,共撰寫了20餘篇文章斥責保皇派。駁斥保皇黨人的“革命召瓜分說”,指出革命後“民族奮興,中國以振則列強之窺伺為之寢滅,故曰革命可以弭瓜分之禍”。胡還連續寫了《駁總匯報論國會之趨勢》、《嗚呼!滿清所謂憲法大綱》等文,揭露
清政府立憲的實質為“葆其專制之實”,其結果必然“使吾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熱而已”。經過新加坡論戰後,革命思想在
南洋華僑中迅速傳播,中國同盟會組織也得到迅速發展,各埠分會已有20餘處,同志達3000餘人。為了便於聯絡,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秋在新加坡設立了同盟會南洋支部,胡任支部長。
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
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在
香港成立,胡任支部長,與黃興、
趙聲等策劃在廣州
新軍中發動起義。宣統二年(1909年),還是革命黨人的
汪精衛暗殺攝政王
載灃失敗入獄,胡漢民為營救籌資,進了
澳門賭博場,結果
血本無歸。
宣統三年(1911年),廣州三二九起義前夕,胡漢民夫婦將女兒胡木蘭託付給一位老人照料,考慮到隨時有犧牲的可能,在一塊布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籍貫,縫在胡木蘭的衣服上,表示了置生死於度外的勇氣。四月參與
黃花崗起義,為統籌部負責人之一。後來籌備
廣州起義,失敗後回香港。11月,廣州獨立,11月9日,廣東光復後三天,胡漢民出任
廣東軍政府大都督。12月,隨孫中山至
南京,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秘書長。期間,胡漢民堅決貫徹孫中山歷來的
革命精神,他制訂了低薪制,規定總統府自秘書長以至錄事,每人月薪30元,宿食由政府供給,不分官級,一律平等,一掃清政府貴族官僚的腐敗習氣和等級特權。胡漢民是一個秘書型人才,在後勤等方面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孫中山的充分肯定。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讓給
袁世凱後,1912年4月底,孫、胡重回廣東,孫向臨時省議會建議讓胡儘快重任粵都督。中國同盟會改組為
中國國民黨後任中國國民黨廣東支部長。
1913年六月,胡漢民被
袁世凱免職,他兩次任廣東都督計一年零兩個多月。9月,孫中山開始在日本籌組
中華革命黨。對入黨必須附從孫中山及每人加按指模等問題,國民黨內意見分歧很大,胡漢民則處於反對和贊成之間,持一種調和態度。1914年5月1日,胡漢民親書誓約,加入中華革命黨,在黨內編號是450號。不久,《
民國》雜誌在
東京創刊,胡漢民任總編輯。在發刊詞中提出了“
改造國民性”的問題。指出中國近代一般國民的心理弱點是“保守而具惰性”,於是易為
野心家所利用。為了救濟國民的惰性,“必須急圖民智、民德、民力的進步,務使國民對於錮蔽民智、敗壞民德、摧毀民力者,知有所擇而不致惘從”。此外,胡還以“去非”為筆名發表《亡國之外債》、《強有力之政府辯》等文,揭發袁世凱竊取民國名位,實質欲建帝制的野心。7月,
中華革命黨正式成立後,胡漢民任政治部長,致力於反袁的宣傳工作。
1916年4月,胡漢民化名陳同榮從日本回到上海,協助
陳其美領導
上海的反袁鬥爭。
袁世凱死後,胡漢民與廖仲愷往來於京滬間,代表孫中山與
黎元洪、
段祺瑞進行政治談判,並謀劃擴充北方黨務會議和聯絡國會議員。
廣東時期
1917年九月,
護法軍政府在
廣州成立,胡漢民任交通總長,協調與
桂系的關係。後因受西南軍閥和
政學會政客的排斥,孫中山於1918年五月辭去大元帥職,胡漢民也隨孫離開廣東前往上海。
1919年二月,胡漢民代表孫中山參加了在
上海召開的“
南北和會”。在和會上,胡漢民秉承孫中山的旨意,堅持恢復舊國會和北京政府必須取消中日間一切密約。
五四運動爆發後,胡漢民按孫中山的指示辭去代表職務。七月,致電
南北議和代表,指出所謂“南北一致”不啻為“一致賣國”,所謂“南北分治”實等於“武力分贓”。八月任《
建設》雜誌主編,同情學生愛國運動及
新文化運動;發表《唯物史觀批評之批評》等文,對唯物史觀作些介紹。
1921年任
中華民國政府總參議兼文官長、政治部長。
陳炯明叛變後,協助孫進行討陳工作。1923年任辦理
和平統一事宜全權代表。六月,任陸軍大元帥大本營總參議。贊成孫改組中國國民黨的決策,參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的起草與審查。
1924年1月,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胡漢民被孫中山任命為五人大會主席團之一,並獲選中央執行委員,會後主持
上海執行部。5月奉命回粵,代理大本營事務,兼任
黃埔軍校政治教官。這次大會確定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年9月,孫中山離廣州到
韶關建立北伐大本營,任胡漢民代行大元帥留守廣州。10月兼任廣東省長。對
商團叛亂始主妥協,後執行孫中山的命令參與領導平定商團叛亂。
反共反蔣
1924年以後,胡漢民日漸主張反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
北京逝世。此後
中國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人是
汪精衛、胡漢民和
廖仲愷。同年8月,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暗殺。汪精衛、
許崇智、
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以控制局勢和處理廖案。在審理廖案過程中,作為
國民黨右派領袖的胡漢民被認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後被派往
蘇聯考察。
1926年2月17日到3月15日,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六次擴大全會召開,胡漢民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粵軍總司令的身份在會上致賀辭。大會選舉蔣介石為共產國際執委會名譽委員,正式接納中國國民黨為共產國際的同情黨。會議前後,胡漢民還和
托洛茨基、
史達林等人有過幾次私下會見,討論中國國民黨正式加入共產國際的問題。當時的共產國際主席
季諾維也夫對此表示贊同,僅因史達林認為條件不成熟、容易引起
帝國主義干涉
中國革命而未果。
1927年4月,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吳稚暉、
李石曾等來訪,約胡去南京參加會議,並出示“查辦共產黨案”。早已有反共之心的胡見到該案後,一拍即合,胡漢民與
蔣介石合作反共。1927年8月,蔣介石被迫下野,胡漢民也隨即辭職。次年初,蔣回南京復職,電邀胡入京。此後胡專心致力於“三民主義之闡揚”,完成了《三民主義的連環性》一書,將“三民主義連環性”的理論加以系統整理,使之與國民黨當時的政治需要相適應,因此被稱為“國民黨新生的理論基礎”。1928年,胡漢民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長等職。1930年主持編成《總理全集》。
慘遭軟禁
1931年,胡漢民的勢力越來越大。同年2月26日,
立法院長鬍漢民應蔣介石的邀請到陸海空總司令部“晚餐”,剛一抵達,馬上被一群荷槍實彈的士兵押入會客室,兩天后的晚上,胡漢民才見到逮捕他的蔣介石,被軟禁南京
小湯山的事實。
胡漢民被軟禁一事,舉國輿論頓時譁然,特別是遭兩廣籍人士
古應芬、
孫科、
陳濟棠、
李宗仁等強烈反對。1931年5月27日,
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成為第二中心,發表了反蔣宣言。
汪精衛得知胡漢民被軟禁一事即興奮起來,他立即發表了一篇《為胡漢民被囚重要宣言》,指責蔣介石。並表示與胡漢民盡棄前嫌,合作反蔣。桂系的李宗仁、西山會議派等也加入反蔣的聯合陣營中,至此兩廣反蔣局面形成。蔣介石對廣州政府採用分化瓦解的策略,鬧得寧粵兵戎相見。正當雙方不可開交之際,
九一八事變爆發,形勢急轉直下,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蔣介石在國難當頭之際不得不釋放了軟禁近八個月的胡漢民,以求和解。此時的胡漢民對國事甚為憂慮。
胡漢民致電廣州汪精衛、孫科、
唐紹儀,請他們來滬參加和平會議,他在電文中說:“弟亦容或為過誤中之一人,然平日自檢,擔負以往過誤則較輕,而今日盼望吾輩糾正過去之心最切。”10月18日,汪精衛首先率百人代表團到滬與胡漢民會晤。22日,胡漢民與蔣介石在上海見面
(這也是兩人生前最後一次會面),又一次爭論不休。獲釋後至廣州,成為南方實力派領袖,晚年標榜
抗日、剿共、反蔣三大政治主張,並將蔣介石稱為“
新軍閥”。
1933年創辦《三民主義月刊》。1935年6月,胡漢民赴歐考察,停止了對蔣介石的抨擊。12月,尚在法國的胡漢民被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
突然離世
1936年一月,自
歐洲返國,留在廣州。1936年5月9日,胡漢民與其妻兄、西南政務委員會秘書長
陳融在廣州下
圍棋,因構思過度,突患溢血,於5月12日晚上7時40分逝世。
當晚西南執行部和西南政務委員會致電中國國民黨中央並通電全國,宣布胡漢民的去世的訊息。同時成立了由
鄒魯、
陳融、
林翼中組成的治喪委員會。
13日下午,胡漢民大殮在廣州舉行。25日至27日,全國公祭
(追悼)胡漢民3天,
南京、上海、
北京等地有追悼大會,報紙上刊登了
汪精衛和
蔣介石來自南京的祭文。三天來廣州參加公祭者共有40多萬人。
主要成就
參加起義
宣統二年(1910年)春,新軍起義失敗。同年十一月,孫中山在庇能(
檳榔嶼)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新軍為主力,在廣州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會後,胡抱著“誓死必得款相助”的決心,全力以赴地投入籌款工作。這次籌款歷時三個多月,奔波於
馬來亞、越南、
泰國之間,倍受辛勞。宣統三年(1911年)二月初,回到香港參加統籌部工作,負責秘書科工作。四月二十七日,黃興在廣州發動起義。次日晨,胡和
趙聲等人由香港趕到廣州,起義已失敗,胡立即返回香港,後往南洋、
西貢等地活動。此間,胡情緒十分低落,並開始極力贊成從前曾堅決反對過的暗殺之舉,認為:“此不止為復仇計,亦為寒敵之膽而
張吾軍。”
武昌起義的訊息傳到西貢後,胡漢民的低落情緒為之一振,立即率領一批要求從軍的青年華僑急赴香港。十一月九日廣東宣布獨立,胡被推為都督。1912年一月一日,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
總統府秘書長。在就任秘書長期間,胡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地工作,辦事作風果斷明快,對腐敗分子“不稍寬假”。但在“讓位”
袁世凱問題上,胡力主“讓位”,且“力挽先生之意於內”,對孫中山的決策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後,胡回廣州復任廣東都督。八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胡任廣東支部長。1913年三月的“
宋教仁案”,是袁世凱向國民黨人進攻的信號。孫中山倡議起兵討袁,胡表示反對,主張法律解決。孫中山電促廣東獨立,胡“以時機未至拒之”。六月十四日,袁世凱免去胡廣東都督兼民政總長職,調為
西藏宣撫使。不久,胡通電辭職。胡政治上受挫後,意志很消沉,聲稱從今以後將“與葉夏聲組織報館,決不再入政界,以受此無價值之毀譽也”。
“
二次革命”失敗後,胡漢民追隨孫中山從上海乘船流亡日本。
廣東都督
1912年元旦,孫中山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胡漢民作為總統府秘書長,僅34歲。
章太炎說:“臨時政府成立以來,憲法未定,內閣既不設總理,總統府秘書官長,用真宰相矣。”他與孫中山同居一室,夜以繼日地工作,人有“第二總統”之稱。是年四月,南京臨時政府結束,隨孫中山回到17年未有踏足的廣州。歡迎民眾,萬人空巷。這次應孫中山之請,他出任了廣東都督兼民政長,根據孫中山“造成一模範省”的指示建設廣東。
1924年十一月,孫中山決意北上,讓胡漢民代行其大元帥職權,可見他對胡漢民是愈來愈信任。
哲學研究
1919年後,胡專心在上海創辦《建設》雜誌。1919年九月至1920年七月,胡在《建設》雜誌上共發表了10篇文章,致力於對唯物史觀的研究和宣傳。為了幫助讀者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他從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摘譯出有關論述,寫成了《唯物史觀批評之批評》。胡在該文中對唯物史觀的意義和階級屬性作了正確的論述。胡稱讚唯物史觀道:“因為這個學說出而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社會主義,同時有絕大的改革,差不多劃一個新紀元。”胡在介紹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時,還駁斥了西方資產階級文人及
伯恩施坦等修正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的種種非難。
胡不僅停留在宣傳唯物史觀的層面上,而且用它作為基本方法,對中國的哲學史、道德倫理、家庭婚姻進行分析和批判,得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在當時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意義。
人物評價
胡漢民是一個極其複雜多變的矛盾集合體,集中了中國資產階級的諸多二重性,交織著中國近現代尖銳、複雜、多變的社會矛盾,凝聚著時代風雲變幻的投影。
(人民網評)“抱道獨能堅,險阻半生完大命;救亡空有願,歸來萬里負初心。”
(胡漢民生前自評)“胡漢民先生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與同謀革命事業已七八年,其學問道德均所深信,不獨廣東難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見也。跡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幹,不獨可勝都督之任,即位以
總統,亦綽綽有餘。”“余與漢民論事,往往多所爭持,然余從漢民者十之八九,漢民必須從余者十之一二。”
(孫中山評)“胡漢民本質上仍是一個書生,在軍事上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他對起義的貢獻,主要是籌款等方面,沒有參與過衝鋒陷陣。歷史上書生轉變為軍事家的比比皆是,但胡漢民跟著孫中山從事革命鬥爭20多年,一直是個書生型的人物。”“胡漢民很真誠,也很努力,希望按照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理念建設新廣東。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的各個省中,廣東在堅持三民主義方面是做得最好的。以胡漢民為都督、
陳炯明為副都督的廣東軍政府,還有廣陽軍務處督辦朱執信、財政司長廖仲愷、警察廳長
陳景華等同盟會骨幹。從省級軍政官員,到各縣縣長,基本由同盟會員擔任。其他省份那種
立憲派、舊官僚掌握實權的情況,廣東基本上不存在。”
(邱捷評)
個人作品
書法作品
革命著作
著作名稱 | 著作時間 |
---|
《駁總匯報論國會之趨勢》 |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統元年(1909年) |
《嗚呼!滿清所謂憲法大綱》 |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統元年(1909年) |
《亡國之外債》 | 1914年 |
《強有力之政府辯》 | 1914年 |
《民報之六大主義》 |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
《告非難民生主義者》 |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
《唯物史觀批評之批評》 | 1919年 |
《三民主義的連環性》 | 1928年 |
軼事典故
個性春聯
1921年
春節,胡漢民在自家門口寫了一對春聯:文明新世界,獨立大精神。前者是對新社會的期望,後一句則反映了胡漢民執著獨立的個性。
擅扣手令
1921年五月五日,孫中山當了非常大總統,胡漢民任
總統幕僚長。一天,孫中山來到胡漢民的辦公室,順手打開一個公事箱,發現裡面有好幾份自己簽發的手令,滿面怒容,大聲斥責:“你竟然敢擅自扣發我的手令!”胡漢民始終凝神傾聽,待孫中山停下來後,他問:“先生還有其他的話要說嗎?”孫中山兩眼定定,高聲答:“沒有了!”只見胡漢民將那個公事箱反個底朝天,將扣下的孫的手令倒了一桌,逐封評論說,這是人事不當的任命,那是時機不合的調遣,胡漢民臉紅耳赤地辯解:即使是在專制時代,也有大臣封駁詔書,請皇帝收回成命的故事!先生還記得你在起草
中華革命黨的誓詞也有“慎施命令”一條嗎?孫中山為之語塞,無奈地說:“說來說去還是你對,我說不過你。”胡漢民仍不罷休,說:“先生應該說一句‘你是對的’才合理。”
辦公室的氣氛越發緊張,此時牆上的大掛鐘響了起來,一個叫
李宗黃的參議走過來圓場:“下班了,一起到太平館吃肥鴿,由我請客。”孫中山高興起來:“好啊,一齊去,不過該由我做東,因為今天是我的錯。”胡漢民笑著說:“太平館吃客多,太雜亂了,先生不宜。若先生真想吃,我讓太平館送外賣到司令部吧。”
避難汪宅
1925年
孫中山在北京病逝。1925年六月二十七日,代大元帥胡漢民發布政府改組令,本以為自己有望執牛耳,誰知卻是汪精衛當選國民政府主席。升上寶座的
汪精衛顧慮胡漢民的資望比自己高,一直找機會除掉胡漢民。1925年八月二十日早上8點,
廖仲愷偕夫人
何香凝乘車來到國民黨中央黨部(越秀南路89號)時,突遭槍手襲擊,送醫院後終告不治。廖的死轟動全國,政府成立了一個由汪精衛、
許崇智和蔣介石組成的特別委員會。據查,廖案最大的嫌疑人是胡漢民的族弟胡毅生等人,時機來了,汪、蔣二人密謀藉口胡漢民是廖案的主謀,加以捕殺。
1925年八月二十五日晚上,由汪、蔣派遣的五十多個黃埔軍校學生軍直撲胡漢民家,並指示若“逃捕”即可就地處決。是夜胡漢民剛剛就寢,聽到門外嘈雜的聲音,趕緊下床,穿上衣服匆忙從後門逃出。因事出突然,跑到街上不知到哪裡是好,稍加思索,推測此事極有可能是與汪精衛有關,一時性起,直奔西華二巷的汪精衛家!汪精衛妻子陳璧君見胡漢民急裝而來,喘息未定,非常詫異。聽了胡漢民的一番訴說後,陳璧君怒不可遏,立即打電話給汪精衛,質問道:“胡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你要派人深夜前去緝捕?”汪精衛正等待軍隊的訊息,以為胡漢民不是束手就擒便是被就地正法,
振振有詞:“反動派就要捉,捉了就要殺!這樣做是大快人心!”
陳璧君回望胡漢民一眼,低聲告訴說:“胡先生現在我們家裡。”汪精衛氣得擲下話筒。是夜,陳璧君怕生意外,讓胡漢民住了下來。
抓捕胡漢民的訊息不脛而走,廣州城被鬧得沸沸揚揚。汪精衛、蔣介石恐怕引起事端,暫將此事擱下。以後胡漢民在
古應芬等人的保護下入住
黃埔軍校,
蘇聯,離開了這塊差點掉了性命的是非之地。
後世紀念
墓地
胡漢民墓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龍眼洞。建於1936年。原墓被毀,其上建了房子。1985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墓東面三百米處另建新墓。
胡漢民在廣州去世後,原計畫安葬在南京
中山陵,但其妻子以不方便為由不同意,於是國民政府就在龍眼洞(
龍洞)撥了800畝地來安葬他。當時墓地在銀屏嶺獅山半山腰中興建,建於1936年,混凝土結構,後來
抗日戰爭爆發,接著又是
國共內戰,墓地並沒有正式竣工,還剩下很多石料在該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墓地被廣東省林業學校霸占,修墓石料均都占用。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墓被毀,上面建成一房子,把胡的墓穴壓著。1981年,胡漢民女兒胡木蘭托人囑咐妹妹胡綺霞向當局提議重建。中共中央審查三年後斷定胡漢民沒有殺害
廖仲愷,重建計畫方獲批准。
當時是
廣東省人民政府撥款七萬多元人民幣,由
廣州市人民政府承建,在原墓東面300米處另建新墓,1985年八月七日竣工。其女不同意將其父棺木遷至新墓,故新墓實為空冢。新墓為外飾水洗石米的墓,坐東南向西北。當中高3米,一級護嶺。墓碑鐫刻“胡漢民先生之墓”七字。左前方建有“不匱亭”。右側為胡漢民夫人墓,墓碑中刻“先妣,陳太夫人墓”,下款署“民國三十五年”。整個墓園占地約1800平方米。墓砌有拱手及祭台,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
地名紀念
胡漢民逝世後,在民國的大部分時間裡,廣州市的北京路被稱作“漢民路”,以紀念胡漢民。台灣高雄市亦有漢民路。
藝術形象
影視性質 | 影視名稱 | 時間 | 演員 |
---|
電影 | | 2011年 | 韓庚 |
| 2011年 | 劉子天 |
電視劇 | | 2011年 | 鉑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