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湖南省地級市)

株洲(湖南省地級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株洲,古稱“建寧”,湖南省轄地級市。位於長沙市東南部40公里處,湘江下游,東接江西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井岡山市,南連省內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轄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淥口區5區,攸縣茶陵縣炎陵縣3縣,代管縣級醴陵市,此外設立有雲龍示範區,總面積11262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401.6萬人。

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京廣鐵路滬昆鐵路在株洲交匯成為中國重要的“十字型”鐵路樞紐。株洲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長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此外株洲還擁有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2016年,株洲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12.5億元,比2015年增長7.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017年,株洲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株洲名列其中。6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撤銷株洲縣,設立株洲市淥口區。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地名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現任領導,友好城市,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旅遊事業,體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其他事業,交通,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公共汽車,捷運,公共腳踏車,風景名勝,景區景點,歷史遺址,紅色旅遊,地標建築,著名人物,獲得榮譽,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

株洲古稱建寧,後又名櫧洲,最早見於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數里,五代時株田已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兩岸為 洲之“洲”。聯綴而成地名。一說因地多櫧木,且“櫧”、“株”同音,故又名“櫧洲”。自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後,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株洲地區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縣鹿原陂安葬著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據考古發現,在株洲縣漂沙井黃霞壠磨山有60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遺址,以及疊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株洲屬楚國之黔中郡
公元前223年,滅楚,株洲屬黔中郡。
公元前202年,建長沙國,株洲是長沙國領地。
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割湘南縣以東和醴陵、修縣沿湘江東岸地帶置建寧縣,築縣城於今株洲市慶雲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寧港兩岸,屬長沙郡,乃株洲建縣之始。
株洲市政區圖株洲市政區圖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建寧縣治從櫧洲遷駐淦田(今株洲縣淦田村,現存有建寧故城)。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建寧縣治又復遷櫧洲。
公元265~420年,代一統中國,建寧縣治仍駐櫧洲,屬古荊州長沙郡。
公元420年~589年,南朝齊時期,建寧縣屬湘州長沙郡。
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廢建寧縣入湘潭縣。
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建寧縣,屬南雲州(州治在今攸縣縣治)。
唐貞觀元年(627年),廢除南雲洲,取消建寧縣。建寧縣域劃歸湘潭、醴陵兩縣。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株洲廳。“株洲撫民府”位於現蘆淞區樟樹坪。
民國元年(1912年),清亡,存在近五年的“株洲廳”建制被取消,株洲再度納入湘潭縣管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湘潭縣株洲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湘潭縣株洲鎮和白關鄉、昭陽鄉合併為株洲鄉。
1949年8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株洲,8月12日成立湘潭縣株洲區人民政府。
1951年,由湘潭縣析置縣級株洲市,屬長沙專區。
1953年,改為省轄市,郊區分為郊東區、郊北區。
1955年2月22日,株洲市郊東區、株洲市郊北區合併為株洲市郊區,設立株洲市郊區區公所,轄22個鄉。
1956年3月,株洲升格為地級市,由省委直接領導,成為湖南省除省會長沙外第1個地級市。
1958年9月5日,撤銷鄉級建置,株洲市郊區所轄5個大鄉合併組成株洲市郊區公社。
1965年4月30日,析設株洲縣,以株洲市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淥口鎮,株洲縣歸株洲市。
1966年1月18日,復置郊區。
1970年7月8日,城區設立3市轄區(縣級)即東區、南區和北區。
1983年3月1日,株洲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將原湘潭地區攸縣、茶陵縣、醴陵縣、酃縣劃歸株洲市管轄,轄區人口308.12萬人。1985年8月15日,醴陵縣改為設醴陵市;1994年4月5日,酃縣更名為炎陵縣
1997年7月,撤銷東區、南區、北區、郊區,調整設立荷塘區、蘆淞區、石峰區和天元區。
2009年3月11日,株洲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株洲雲龍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為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市級行政、經濟管理許可權。
2018年6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撤銷株洲縣,設立株洲市淥口區。
株洲局部全景圖株洲局部全景圖

行政區劃

根據2018年政府官網顯示,株洲市轄天元、蘆淞、荷塘、石峰、淥口5區,攸縣、茶陵縣、炎陵縣3縣,代管縣級醴陵市,另設有雲龍示範區。市政府駐地天元區。
株洲行政區劃簡表
名稱面積/平方千米2012年常住人口/萬人政府(管委會)駐地
327.6
28.31
株洲大道
143
31.39
新華東路
216.8
29.18
楓溪大道
60.2
25.10
響田路
105.8
4.49
雲龍大道
1053
28.96
學堂路
市區數據合計
1906.4
147.43
/
2157
95.80
左權路
2651
69.37
望雲東路
2407
57.84
城關鎮
2013
20.22
霞陽鎮
市域數據合計
10209
361.7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株洲市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本省衡陽、郴州兩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總面積11262平方公里,介於北緯26°03’05”~28°01’07”,東經112°57’30”~114°07’15”之間。

地形地貌

株洲市境位於羅霄山脈西麓,南嶺山脈至江漢平原的傾斜地段上,市域總體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嶺谷相間,盆地呈帶狀展布;東南部均為山地,山巒迭障,地勢雄偉。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於市域東南部,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兩岸分布。

氣候

株洲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風向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正南風,無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C至18°C,是名副其實的膏腴之地,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為湖南省有名的糧食高產區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長江流域第一個糧食畝產過噸的縣(市)就產生在株洲代管的醴陵市。

水文

株洲市域的河流長度5公里以上的341條,30公里以上的19條,100公里以上的7條,均屬湘江水系。湘江幹流在株洲市域內全長89.6公里,占湘江總長的10.46%。市域內湘江一級支流較大的有洣水、淥水;湘江二級支流長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鐵水等4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株洲境內物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煤、鐵、鎢、鉛、鋅、錫、鈾、銅、鈮、鉭、稀土、螢石、石膏、矽石土、高嶺土、石灰石、花崗岩等40餘種,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豐富的農產和礦藏資源,加上氣候、土壤、地質、植被所具有的多樣性特徵,為多層次開發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已發現礦產44種,礦床(點)360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10處,小型103處。礦產資源賦存具共伴生礦產多、單一礦產少,資源和礦產地分布相對集中的特點。鈮、氧化鉭、高嶺土、鑄石用輝綠岩、冶金用石英岩等5種礦產資源儲量居全省之首,煤、鐵、錫、氧化鈮、細晶石、陶瓷土、普通螢石、熔劑用灰岩等8種礦產資源儲量居全省2-5位。
2016年,株洲市已發現礦種44種,探明資源儲量礦種20種。其中,能源礦產5種,金屬礦產16種,非金屬礦產22種,水氣礦產1種。實施地質勘查項目(含續作項目)31個。

植物資源

株洲市域的植物種屬古老,種類繁多,群落交錯,分布混雜。自然分布和引種栽培的約有106科、296屬、884種。其中珍稀鄉土樹種約有40餘種。株洲市共有古樹名木3萬餘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國家一級古樹245株。株洲市森林覆蓋率42.2%,活林蓄積量1179.85萬立方米。炎陵縣桃源洞有原始森林面積10萬多畝。

土地資源

根據2014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株洲市耕地208995.71公頃(313.49萬畝);園地7594.16公頃(11.39萬畝);林地686259.47公頃(1029.39萬畝);草地27445.15公頃(41.17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1472.72公頃(137.21萬畝);交通運輸用地20559.4公頃(30.84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9425.89公頃(89.14萬畝);其他土地23002.97公頃(34.50萬畝)。按三大類分,株洲市農用地962821.95公頃(1444.23萬畝),建設用地106962.59公頃(160.44萬畝),未利用地54970.93公頃(82.46萬畝)。

水資源

株洲市境內有洮水水庫,總庫容達5.25億噸,多年平均水量達8.36億噸,多年平均可供城市水量6.64億噸,水庫的水量足以滿足株洲城區的用水需求。水庫水量充沛,庫區植被良好,沒有工業污染,水質全年達到了Ⅱ類標準。2014年,市內可用水資源量約為102.3億立方米,年度用水量為23.8億立方米。全市範圍內,有中大型水庫4座、中型水庫14座、小型水庫946座。共建成裝機500千瓦以上水電站167座,總裝機54.7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株洲市年末常住人口401.63萬人,比2015年增加1.58萬人。按城鄉分,城鎮人口257.4萬人,鄉村人口144.23萬人;按性別分,男性205.62萬人,女性196.0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96‰。年末城鎮化率為64.1%。

民族

株洲屬散雜居民族地區,有46個少數民族,常住少數民族人口2.3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56%,城市民族工作社會化、多元化、繁雜化。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毛騰飛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市長
    陽衛國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
何劍波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田衛軍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賴馨正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楊玉芳
市政協主席
蔡溪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17年7月,參考資料來源

友好城市

國內:湖北省黃岡市、山東省威海市、河北省唐山市、四川省德陽市、重慶市合川區、河南省商丘市
國外:南非-彼得馬里茨堡市、挪威-腓特烈斯塔市、韓國-京畿道抱川市、越南-芽莊市、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依市、美國-德拉姆市

經濟

綜述

2016年,株洲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12.5億元,比2015年增長7.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363.5億元,增長6.7%,其中,工業增加值1197.4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951.8億元,增長10.7%。按年末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681元,增長7.1%。株洲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7.6:57.3:35.1調整為7.8:54.3:37.9,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分別提升0.2個和2.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回落3個百分點。第一、二、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3.4%、48.6%和48%。
分區域看,2016年株洲市城區生產總值1190.5億元,比2015年增長7.4%,占株洲市的比重為47.4%;縣域1322億元,增長8.3%,占比為52.6%。城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億元,增長9.3%;縣域110.4億元,增長5.6%。城區規模工業增加值463.1億元,增長6.5%;縣域641.9億元,增長8%。城區固定資產投資1302.9億元,增長13.6%;縣域1042.9億元,增長13.4%。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2.7億元,增長11.3%;縣域435.8億元,增長12.3%。市區商品零售價格比2015年上漲0.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跌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跌2.0%,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8%。
2016年,株洲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2.8億元,比2015年增長7.7%,占GDP的比重為12.4%。其中,地方收入218.2億元,增長14%。株洲市各項稅收總收入200億元,下降1.2%,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63.9%。株洲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7.8億元,增長12.9%。其中,財政用於民生支出289億元,增長14.4%;財政八項支出301.5億元,增長17.8%。
2016年,株洲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28元,比2015年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21321元;經營淨收入4866元;財產性收入7261元;轉移性收入338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9元,增長8.2%。其中,工資性收入8019元;家庭經營純收入5573元;財產性收入2745元;轉移性收入582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8:1。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24348元和12746元,其中,食品支出分別為6775元和3877元。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5%,比2015年下降2.8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6年,株洲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97.2億元,比2015年增長3.5%。其中,農業99.7億元,增長3.3%;林業18.8億元,增長4.1%;畜牧業70億元,增長3.4%;漁業8.7億元,增長3.4%。株洲市糧食播種面積266.8千公頃,比2015年下降1.3%;棉花種植面積1.4千公頃,增長0.7%;油料種植面積39千公頃,下降1.3%;蔬菜種植面積67千公頃,增長1.5%。全年糧食產量181.6萬噸,比2015年減產1.5%;蔬菜產量299.7萬噸,增產4.8%;水產品產量9.2萬噸,增產1.3%;油料產量6.2萬噸,增產1.4%;水果產量21.1萬噸,減產0.9%。豬、牛、羊肉總產量32.6萬噸,減產3%;禽蛋產量4.8萬噸,減產4.1%。
2016年年末,株洲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48.4萬千瓦,比2015年增長5.3%。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2.6萬處,增長3.6%;水利工程投入資金12.8億元,增長2.4%;休閒農業經營收入9.6億元,增長9.1%,農產品加工企業2810家,其中,國家級及省級龍頭企業36家。

第二產業

2016年,株洲市工業增加值1197.4億元,比2015年增長6.7%。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084.9億元,比2015年增長7.1%,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1和0.2個百分點。在規模工業中,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值720.2億元,增長6.5%。分行業看,非金屬礦物製品業218.6億元,增長11.4%;軌道交通裝備業、汽車及零部件業、航空裝備業等三大動力產業增加值197.5億元,增長4.9%;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155.1億元,增長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89.8億元,增長12.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99.2億元,增長6.9%;高加工度工業增加值518.2億元,增長9.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23.6億元,增長17.3%;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779.8億元,增長9%。
2016年,株洲市規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155.7億元,增長4.3%;實現利潤166.5億元,增長14.9%。
2016年,株洲市建築業增加值167.7億元,比2015年增長6.4%。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產值620.2億元,增長12.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738.5萬平方米,增長12.4%;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747.4萬平方米,增長12.5%。

第三產業

2016年,株洲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345.8億元,比2015年增長13.5%,高於全國5.4個百分點、低於全省0.3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941.8億元,增長50.1%;非國有投資1404億元,下降2.5%,其中,民間投資1246.4億元,下降6.8%。分產業類型看,第一產業投資72億元,增長27.7%;第二產業投資932.8億元,下降8%,其中,工業投資923.1億元,下降8.5%;第三產業投資1341億元,增長34.5%。分投資方向看,基礎設施投資752.1億元,增長40.9%;民生投資199億元,增長82.6%;生態投資47.8億元,增長18.3%;高技術產業投資100.6億元,增長44.5%;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527.6億元,增長13.5%。全年施工項目3779個,增長10.7%,其中,本年度新開工項目3346個,增長11.6%。株洲市億元以上項目443個,比2015年增加286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62個,比2015年增加188個。
2016年,株洲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69.2億元,比2015年增長19.2%。商品房銷售面積746萬平方米,增長13.3%。商品房銷售額310.8億元,增長7.8%。年末房屋待售面積151.4萬平方米,增長9.2%。
2016年,株洲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8.5億元,比2015年增長11.8%,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4和0.1個百分點。分經營地看,城鎮零售額874.2億元,增長11.6%;鄉村零售額64.3億元,增長14.8%。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832.4億元,增長11.2%,餐飲消費額106.1億元,增長16.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818.2億元,增長11.1%,住宿和餐飲業120.3億元,增長16.6%。分限額類別看,限額以上343.7億元,增長11.2%,限額以下594.7億元,增長13%。
2016年,株洲市全年進出口總額17.6億美元,比2015年下降29.2%。其中,出口12.3億美元,下降27.3%;進口5.2億美元,下降33.4%。分產銷地區看,對亞洲出口5.5億美元,增長0.5%;對歐盟出口2.3億美元,增長26.6%;對中東出口1.1億美元,增長181.5%;對北美洲出口3.1億美元,下降10.4%;對東協出口2.5億美元,下降22.4%。分商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出口7.9億美元,下降39.2%;家用陶瓷器皿出口2億美元,增長21.1%。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05個,比2015年增長19.3%,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0.5億美元,增長11.6%。新批境內省外項目330個,增長7.8%,實際利用內資金額350.3億元,增長14.9%。
2016年,株洲市各項保費收入66.5億元,比2015年增長34.2%,其中,財產保險收入17.8億元,增長9%;壽險收入42.9億元,增長48%。各項賠款和給付額20億元,增長39.3%,其中,財產保險賠付額9.8億元,增長18.4%;壽險賠付9.2億元,增長78.6%。
至2016年末,株洲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827.9億元,比2015年增長17.2%。其中,個人存款餘額1529.6億元,增長13.5%;單位存款餘額893.8億元,下降6.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335.4億元,增長8.2%。餘額存貸比為47.2%。株洲市共有證券公司營業部31家,上市公司11家。企業證券市場融資356.1億元,證券交易額3541.3億元,期貨公司成交金額693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至2016年年末,株洲市有普通高校13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畢業生453人,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26798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12527人,普通高中畢業生17447人,國中學校畢業生35505人,普通國小畢業生37751人,在園幼兒14.7萬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7%。各類民辦學校990所,民辦學校在校學生16.9萬人。發放高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8146.5萬元,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2.7億元。

科學技術

2016年,株洲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23.6億元,增長17.3%,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2.1%。承擔國家安排科技攻關計畫項目11項,國家各類科技計畫項目25項。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10個。專利申請7595件,其中,發明專利2739件;授權專利3726件,其中,發明專利836件。

交通運輸

2016年,株洲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4.5億元,比2015年增長5.2%。株洲市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188.8億噸公里,增長6.2%。貨物周轉量185.5億噸公里,增長6.7%,其中,公路周轉量164.7億噸公里,增長7.8%,水運周轉量20.8億噸公里,下降1.4%。旅客周轉量33.2億人公里,下降15.4%。年末民用汽車保有輛39.7萬輛,增長15.1%。

郵電通信

2016年,株洲市郵政電信業務總量85.3億元,比2015年增長43.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2.8億元,增長45.6%;郵政業務總量12.5億元,增長54.9%。年末網際網路寬頻用戶數達58萬戶,增長7.5%,網際網路普及率為69.4%,比2015年提升4.9個百分點。

旅遊事業

2016年,株洲市旅遊總收入393.4億元,比2015年增長53.6%。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92.3億元,增長54.2%;國際旅遊外匯收入0.2億美元,下降39.2%。國內旅遊人數4551.5萬人次,增長21.7%;境外入境旅遊人數5.9萬人次,下降40.2%。

體育事業

2016年,株洲市全年共有體育場地4878個,其中,體育館18座,運動場446個,游泳池37個,各種訓練房289個。株洲市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49項次,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40萬人。

文化事業

2016年,株洲市文化和創意產業增加值178.4億元,比2015年增長7.6%。藝術表演團體9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紀念館10個,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9萬場。廣播電台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台6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96%,有線電視用戶79.2萬戶。

醫療衛生

2016年,株洲市有衛生機構2940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共18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2個。衛生技術人員2.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968人,註冊護士10920人。防疫站10個,技術人員396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6個,技術人員110人。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2.3萬張。

社會保障

2016年,株洲市從業人員250.2萬人,新增城鎮就業5.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8萬人,創業培訓1.1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7.3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61.3萬人,參保率為96.7%。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275.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54.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3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36.9萬人。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和農村居民分別有6.2萬人和13萬人,發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4.2億元,其中,城鎮2.4億元,農村1.8億元。

其他事業

環境監測與保護
2016年,株洲市全社會用電總量110.7億千瓦時,增長5.9%,其中,工業用電量64.5億千瓦時,增長2.8%。萬元GDP能源消耗下降5.5%。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76萬噸標準煤,增長8.1%,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20.3萬噸標準煤,增長12.3%。空氣良好天數283天,空氣品質優良率77.7%,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35.7%。森林覆蓋率62%,全年造林面積1.2萬公頃,年末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2434.3萬立方米。自然保護區14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
安全生產
2016年,株洲市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34起,比2015年減少152起,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85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34人。株洲市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18起,比2015年減少332起,工礦商貿企業生產事故死亡人數11人,比2015年增加4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人,比2015年減少1人。
湖南工業大學湖南工業大學

交通

航空

株洲北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40公里,經長株高速公路30分鐘可以到達。
此外,株洲通用機場位於株洲市東南部10公里處的蘆淞區五里墩鄉境內。一期工程按運12飛機使用要求進行設計,可以起降最大起飛重量5500公斤以下的各型通用飛機、直升機,飛行區等級為1B,按晝間目視飛行要求建設,跑道長度為800米,寬30米。通用航空機場是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而使用的機場。包括可供飛機和直升機起飛、降落、滑行、停放的場地和有關的地面保障設施。

鐵路

株洲是“十字型”國家級鐵路樞紐,和鄭州並稱“北鄭南株”。市域內主要有株洲站(京廣線客貨運輸特等站)、醴陵站(浙贛線客運二等站)、株洲北站(京廣線貨運、編組特等站)、株洲西站(京廣高鐵客運站一等站)、醴陵東站(滬昆客運專線)、長株潭城際鐵路株洲站(建設中)。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車的吉衡鐵路在株洲南3縣設有攸縣南站茶陵南站炎陵站3個客運火車站
株洲有“火車拖來的城市”之稱,是中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京廣、滬昆2大鐵路幹線在這裡十字交匯,株洲站是中國客貨運輸特等站之一,平均每3分鐘接發列車一次,日接發車達230趟之多,日均客流量1.6萬人,2015年株洲火車站總共傳送旅客584.9萬人。株洲北站是全國最重要的12個路網性編組站之一,同時也為特等站(原雙向三級七場),日均辦理車16000輛,解編11000輛,株洲為鐵路雙特等站城市。
湖南“3+5”城市群城際鐵路中,株洲也成為其樞紐。株洲北通長沙、岳陽,西至湘潭、婁底,東往醴陵,南達衡陽,四個方向都銜接著重要城市。其中,長株潭城際鐵路在株洲設九郎山站、田心東站大豐站、城鐵株洲站、株洲南站5個火車站。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株洲市中心坐城際列車到長沙市中心只需要30分鐘。

公路

株洲公路四通八達,106國道320國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長株高速公路(S21)、滬昆高速公路(G60)、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及規劃中的京港澳高速複線、滬昆高速複線和連線閩南、贛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內穿過,全長41.629公里的長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會長沙距離更近。
株洲市內有7座大橋橫跨湘江。株洲形成”三環七射“的道路格局。有株洲大橋石峰大橋株洲湘江三橋(建寧大橋)、株洲湘江四橋(天元大橋)、株洲湘江五橋(蘆淞大橋)、株洲湘江六橋(楓溪大橋)、株洲湘江七橋(淥口大橋),2017年03月21日建成通車,用於拉通株洲縣與京港澳高速公路的聯繫。

水運

繞城而過的湘江四季通航。普通船隻沿湘江可上溯衡陽永州,下通長沙、洞庭湖、長江。千噸級船舶能順湘江、經長江、通上海並達世界各地。株洲港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

公共汽車

株洲城市公共運輸系統走在全國節能創新前列,是“國家交通管理模範城市”。2009年,株洲市啟動“電動公車三年行動計畫”,將城區627輛骨幹公交線路公車全部電動化,既節能又環保。2011年7月,城區線路已全部置換電動,株洲成為了全國首個“電動公交城”。市區線路票價自2011年2月1日起,統一至1元(無論空調車或非空調車、跨線或不跨線)。城郊線路票價大多為2-3元。市區線路和城郊線路共70條左右,涵蓋株洲城區及市域周邊。此外,長株潭城際公交於2007年開通,促進了長株潭一體化建設。株洲部分公車於2014年開始向市民提供免費無線網。
株洲公交株洲公交

捷運

根據《株洲市城市公共運輸體系規劃》,株洲未來將建設4條捷運線路。2018年將開始修建4條捷運線路,4條捷運線呈風車放射狀,共108.6千米。其中1、2號線為主骨架,3、4號線為遠景預留線。1號線起於京廣高鐵株洲西站、止於華強,全長32.7公里,橫向貫通株洲城。2號線起於清水塘、止於淥口鎮,全長30.9公里,縱向貫通株洲城。3號線起於白馬壟站,止於航空城,全長32.8公里。4號線起於金山新城,止於歐洲大道,全長29.4公里。

公共腳踏車

株洲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於2011年4月25日開通。是繼杭州、廣州之後第三個進行運營投入的城市。株洲市公共腳踏車租賃點分為三級,每個一級站點的腳踏車超過40輛,每個二級站點的腳踏車在20輛到40輛之間,作為次乾網路,每個三級站點的腳踏車不超過20輛。株洲倡導“隨用隨騎,騎後速還”的用車理念,鼓勵市民選擇公交、腳踏車換乘等方式出行。市民憑藉有效身份證件,交納200元押金後,可實名辦理用戶卡,3小時內免費,超過3小時按每小時1元計費。
株洲(湖南省地級市)

風景名勝

景區景點

名稱地址地位
AAAA級景區
炎帝陵景區
炎陵縣城西19公里處鹿原陂
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安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新瀟湘人文八景
雲龍新區
華中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題公園
炎陵縣十都鎮
保存著中國南方地區面積最大的10萬畝原始森林,景區內珠簾瀑布區域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13.6萬個/cm3,為亞洲第一
雲陽山風景區
茶陵城關鎮十八丘
第八代神農炎帝封地
酒仙湖景區
攸縣酒埠江鎮
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天元區
全球華人炎帝景觀中心
AAA級景區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
城關鎮前進村三角坪
李立三同志故居
醴陵市立三路7號
先農壇
醴陵市東正街30號
仙人橋風景區
攸縣漕泊鄉七里村
株洲縣大京管委會
蘆淞服飾市場群
蘆淞區蘆淞路三交叉巷28號
湖南省首個國家級購物旅遊景區
炎陵縣新市街02-4號
全國首家紅軍標語專題博物館
新世紀陶瓷藝術館
醴陵市左權南路198號
其他景點
湘江沿岸
將被打造成“東方萊茵河”
天元區天台路旁
湖南省首個城市規劃展覽館
炎陵縣炎陵西路
湖南省級森林公園
炎陵縣新市街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酃峰(神農峰)
炎陵縣下村鄉
湖南省第一高峰,海拔2115.2米
註:資料來自

歷史遺址

恐龍化石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境域億萬年的滄海桑田;漂沙井磨山文化遺址、茶陵棗市獨嶺坳文化遺址、炎陵龍渣瑤族寨址等可以見證株洲至少六千多年的人類活動史;五代馬王故城遺址、北宋金州故城遺址、三國建寧古城遺址、南宋茶陵城舊址、容陵侯故城、陰山縣故城、攸縣故城、三國吳建寧縣新城遺址、醴陵古城遺址等古城遺址可以見證醴陵兩千多年的城市聚落髮展史;醴陵南橋鞭炮作坊遺址、楠竹山窯址、窯下灣磚窯址、溈山窯大遺址,炎陵桃嶺窯址、洞下窯址,茶陵中瑤窯址、陵窯背窯址、陵窯塘下窯址,株洲縣窯堆子窯址等古窯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古代手工業的繁榮。

紅色旅遊

株洲是革命老區,革命史跡地眾多:如市區的協豐長綢布店、羅哲烈士墓、十九人堆等;炎陵的水口戰略決策 、水口連隊建黨 、中村分田運動、朱毛第一次會面、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洣泉書院,毛澤東指揮酃城戰鬥舊址——接龍橋、紅軍標語博物館等;茶陵縣的工農兵政府舊址、中國共產黨茶陵縣委員會舊址、中共茶陵縣委、茶陵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九渡沖戰鬥遺址、茶陵烈士陵園、紅軍村和紅軍牆、紅軍學校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國小校舊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肅反的湖口挽瀾舊址、茶陵縣烈士陵園等;攸縣東沖兵工廠、南岸列寧室、攸縣烈士公園、六十分烈士墓群,譚震林墓等;醴陵毛澤東考察農民運動舊址東富寺、毛澤東革命活動紀念地—先農壇、李立三故居、左權將軍紀念碑等。

地標建築

株洲電視塔,又叫東方神龍塔,高293米,是株洲最高建築物,鋼結構帶旅遊的多功能綜合電視塔。既是廣播電視的重要基礎設施,同時又成為當地的標誌性景觀和人民民眾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
株洲(湖南省地級市)

著名人物

  • 政治軍事
  • 文學藝術
  • 科學技術
  • 體育娛樂
劉若英(祖籍株洲)、馬可湯燦王麗達鄒翔李珍妮鄧莎
  • 教育理論

獲得榮譽

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全國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國家老工業基地
國家交通管理模範城市
國家綠化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最具魅力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
國家金融生態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試點市
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
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
國家火炬計畫感測技術產業化基地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
中國十大地級活力城市
中國最具魅力旅遊城市
中國十佳誠信政府
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太區土地資源管理傑出獎
2018暢遊中國100城
2018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48名
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榮譽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