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力生

潘力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力生
  • 國籍美籍華人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醴陵市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2003年
  • 職業:楹聯學家、美洲中華楹聯學會會長
  • 畢業院校湖南大學
  • 代表作品:《古今商號名聯》、《海外華人思鄉名聯》、《潘成詩聯集》等。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潘力生(1912—2003),美洲中華楹聯學會會長,著名楹聯學家,湖南旅美同鄉會會長;湖南醴陵縣人,1912年生於醴陵縣一個貧農家庭。
潘力生先生書法楹聯作品潘力生先生書法楹聯作品
少時沒有上學機會,從大伯(晚清秀才)那兒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特別喜愛對聯和書法。放牛時常有感而發,吟詩作對,在沙地上寫字,漸漸名噪鄉里,常為鄉親書寫對聯
1928年到長沙,考入長郡中學讀國中,後又入廣益中學讀高中。1933年考入國立湖南大學文學院商學系,獲得獎學金以維持學業;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赴重慶,與戀人成應求天各一方。又輾轉上海,後赴台灣
1955年移居美國紐約,創業謀生,不忘發揚光大祖國燦爛的古代文學精華,亦難忘大學時代的戀人
1985年,應中國文化部邀請,為岳王廟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勝古蹟撰寫楹聯,他踏上回歸故土的旅程。他到長沙會見親朋故友,在《湖南大學校友錄》上發現成應求的名字,幾經周折,終於同一別數十年的昔日戀人重逢。他們定居美國紐約,結為白髮夫妻。他們一個撰聯,一個寫詩,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當代詩詞點評》一書對此評價說:“聯詩配套,出自夫妻,古所未見,潘成優俑,實為古今第一對。”之後,他們又點評中國大陸、台灣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美國等的中國楹聯,聯詩達5000件;還應聘擔任湖南大學吉林大學雲南大學、華中師大等幾所大學的名譽教授。
他們的聯詩作品在海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潘力生退休後,任美洲中華楹聯學會會長、世界四海詩社副社長,人們樂以藏其楹聯書法作品。​
2000年,夫人成應求(1916—2000)去世;潘力生先生2003年去世,享年91歲,與夫人合葬於湖南長沙的湖南革命陵園。

人物生平

潘力生(1912—2003),男,祖籍湖南醴陵(今醴陵市),乃旅美華僑,美國中華楹聯學會會長,四海詩社副社長。
潘先生自幼臨池,出入篆隸,而歸宿於經石峪泰山石刻。既出入諸體,又自成一家。其書法作品之神韻與他人格的高尚交相輝映。先生九十高齡時,腕力不讓少年,書聯愈大,則愈於遒勁中顯雄奇,莊重中顯飄逸。故得其片紙隻字者,莫不視若珍寶而永久收藏。
夫人成應求與潘先生為湖南大學四年同窗,在湖大讀文學系,專攻文學,早著詩名。潘先生讀商學系而愛好文學,四年之中,常相唱和,無間朝夕。湘江河畔,互吐心聲;愛晚亭前,遂訂鴛盟。文苑相知,情深愛篤;山盟海誓,愈久彌堅。不幸日寇侵華,國人生靈塗炭,一對戀人,天各一方。潘先生赴重慶後,輾轉上海去台灣,1955年移居美國紐約,創業謀生。
成夫人與潘先生同期畢業,她留在湖南,先後在各中學,中師授語文。由於家庭出身關係,肅反中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分子。十年浩劫中,備受折磨,她用吟誦歷代名作以自遣,用背誦古人詩詞以打發時光,以撰寫詩詞以發泄胸中的鬱悶。
成夫人與潘先生長時間音訊不通,相思相戀之情,朝夕盼望之殷,望穿秋水,不見伊人。在那孤苦無助的歲月里,她以詩詞寄託對戀人的懷念,打發那難眠的長夜。只可惜成夫人那不計其數的詩稿,在文革中付之一炬,未能留下來。
這一對分飛勞燕,遠隔重洋達五十餘年,但二老信守鴛盟,男不娶,女不嫁,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二位老人年逾七旬才得以重逢,兩位文壇巨星得以重續鴛盟而諧琴瑟。人稱“夢裡鴛鴦五十年,古今第一對”,“古今之奇緣,中外之天侶”。現在有人正在寫電視劇劇本,將來留名後世,家喻戶曉,或不亞於梁山伯與祝英台。
成夫人素稱有李清照之才 華,晚景之佳,則非李清照可比。撥亂反正之後,她重上吟壇,詩作既精且多。七十三歲婚後隨潘先生去美國,相互唱和,潘先生所撰楹聯,悉心配以詩詞,引為樂事。其詩詞繼古以開新,孕情以生韻,堪稱巨匠。潘老撰聯,氣吞八極,夫人配詩,彩奪文壇,潘老又筆走龍蛇之書法出之,珠聯璧合,舉世無雙,國內外皆為其三絕所傾倒.
潘先生愛國情深,數度偕妻歸國,遍歷南北,所到之處,鹹留墨跡,且夫妻聯詩配套,都用六尺或四尺長宣寫出。計大專院校,機關社團近四百套;寺廟庵堂近三百套;名勝古蹟近四百套;題贈哀輓二百套。其間勒石懸楹者,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不可勝數。
潘先生寰宇交往,書聯酬答,遠及亞、美、歐、澳等洲,達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潘老夫妻撰題的中國大陸,港台地區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美國等的中國楹聯、聯詩達5000餘件,古今文人善撰者甚多,而範圍之廣,數量之多,且夫妻聯詩配套,又皆用六尺或四尺長宣寫出者,幾無人可與比美。國內外博物館,圖書館無不以收藏潘先生墨寶為貴。
他們題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聯詩為:一柱擎東亞,群星拱北辰。
世運開新宇,風華繞上京;閭閻新建設,樓閣郁睜蝶;讜論群賢集,嘉漠九有榮;瞻依無限意,雲漢振天聲。
鄧小平家藏其所書"憂樂關天下,安危系一身”;美國前總統里根藏其所書“功勳雄一代,史跡足千秋";他在一首詩中剖露自己的心跡:晚晴無限好,筆底五洲煙。江山憑點綴,萬里故園心。

人物作品

潘力生先生所撰諸聯,流傳國內外,既深遠如哲學之蒼穹,高華如藝術之靈境,雄渾如樂章之和聲,又切題切人,各極其妙;他的楹聯,聚雄渾、曠達、高古為一;陝西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霍松林教授說:“聯詩配套,實屬創格,聯詩出夫妻之手而俱臻絕詣,不獨古今未有,後世亦難嗣響。”原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同鄉老友錢歌川評價他的楹聯作品:“遣詞用字,極其考究,推敲斟酌,多求妥貼。”
漫論今是與昨非,幾輩高岡解振衣。摘句尋章徒擾擾,可能妙諦啟心扉?
詠志抒情,詩之本也。情充志盈,自然發而為詩;情乏志寡,尋章摘句亦無濟也。況“詩有別才”,“詩有別趣”,非刻意經營所可求者。此詩標榜“立妙諦,啟心扉”,可謂深通詩之三昧。
不妨潑墨畫桃符,北馬南舟道本殊。莫向隋唐尋古調,中州音韻久模糊。
秦漢以降,聲韻代有變嬗,南北之音,亦大相殊,古所謂叶韻者,今視之則否,南所謂叶韻者,北視之則否,是以何必拘泥於唐宋之韻耶?今人則以韻非平水不為詩,何其迂也!潘老力主“反璞歸真,聽其自然”,真達人達論。
吳宮舞袖逐風斜,越女溪頭舊浣紗。一例騷壇傳絕唱,溯源原在野人家。
國風、樂府俱來於民間,而為歷代詩歌之源;李太白、楊廷秀皆取法於民歌,故能成其自然活潑。騷人詞客,每忽於此,其失大矣。此詩道出詩之淵源,足資若輩醒悟。
邊庭流血動哀音,細柳新蒲泣陸沉。千古文林征嫡派,拳拳君國杜陵心。
自古詩貴憂國憂民,國風、楚騷、李杜、元白、辛陸,以至清初“三先生”,一脈相承。“花間”、“樽前”縱為佳作,然終不及此。潘老以為“拳拳君國,詩之正脈”,誠為至理。
苹滿汀洲淚滿衣,晴波渺渺柳依依。英雄兒女無窮事,認取澶淵一鶚飛。
英雄兒女,並行不悖,項羽有“虞兮”之嘆,易安有“思項”之吟。夫一時有一時之情,一日有一日之語,真情流露,自然不拘一格。此詩道出箇中景況,非淺眼光所能為也。

人物評價

潘力生先生數十年旅居美國,在異國他鄉,不忘自己乃龍的傳人,以弘揚華夏文化為職意,數十年如一日。且想祖國之所想,急祖國之所急。早年為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後來為爭取最惠國待遇及加入世貿組織,奔走呼號,不遺餘力,贏來國內外人士之尊重,故潘老八十壽辰時,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亦曾親函致賀。
潘先生關心青年,獎掖後學。他贈大專院校之聯,對“科教興國,”“培養四有人才”,皆拳拳致意。
潘先生並非十分富有,他每次回國,常廣設獎學金,遍及湖南大學等十餘座院校,以鼓勵同學們為民族復興而發奮學習,這絕非尋常桑梓之情!潘老令譽因之不脛而走,先後應聘為湖南大學,吉林大學雲南大學等十二所高校之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成夫人亦同時受聘,實為中外伉儷史上所少見。
潘先生立身行事,道德風範,也堪為人師表。他自己本著勤儉持家,儉以自奉。但卻能急人之急,樂於助人。他為來美國留學的中華學子提供經濟擔保,己不在少數,他與這些青年學生,非親非故,亦無深交,這不僅是助人為樂,也是為國家培養人才作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