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霸凌
- 外文名:Cyberbullying
- 性質:網路辭彙
詞語來源,示例引證,
詞語來源
毋庸贅言,網路技術的發展讓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捷,但由於其匿名性、零門檻、瞬時性等特徵,網路表達的負面效應也飽受詬病。萊溫斯基演講中提到的“羞辱文化”,就是網路表達帶來的一種文化病症。網路放大了人性中的某些陰暗猥瑣的力量,無限倍數地助長了網路煽動、侵犯個人隱私和“網路霸凌”亂象。
找到騷擾的跡象,網路霸凌通常以一個人用郵件,實時訊息,簡訊或其他電子通訊的形式騷擾別人的形式出現。
示例引證
據美國僑報紐約網報導,特朗普總統的小兒子拜倫·特朗普(BarronTrump)2017年1月20日父親的就職典禮上被鏡頭捕捉到精力不集中、不停打哈欠,在社交媒體上再稱為網民嘲笑的對象,更將其照片做成表情包瘋傳。對此,前第一女兒切爾西·柯林頓(ChelseaClinton)公開發聲維護拜倫。
切爾西·柯林頓則在1月22日發推特支持拜倫,“拜倫·特朗普應該享有所有孩子一樣的機會——就讓他像個孩子那樣生活吧。”她還再次轉發推文,並藉機諷刺特朗普政策,“支持每一個孩子等同於反對現任總統的那些傷害孩子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