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國內外青蟹養殖的基本情況,簡介,形態特徵,分布,棲息,習性,廣鹽性,廣溫性,分類,商品價值,養殖方式,蟹池建造,苗种放養,清池除害,蟹苗放養,日常管理,投餌技術,水質管理,巡池檢查,越冬管理,病害防治,纖毛蟲病,蛻殼不遂症,黃斑病,黃水病,養殖技術,商品收穫,收捕時間,收捕方法,綑紮方法,途中運輸,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習性,食譜信息,醬爆青蟹,
背景 蟹類資源豐富,但可進行人工增養殖的蟹類卻非常少.增養殖規模較大的只有3個種:
中華絨螯蟹 、青蟹(Scylla spp.)(按新的分類法,青蟹屬分為4個種)和
三疣梭子蟹 (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其中三疣梭子蟹的增養殖在海洋蟹類中很有代表性.三疣梭子蟹的養殖起步於日本,以放流增殖為主.日本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的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經歷了近50年的研究,到1979年才獲得成功,可見海洋蟹類的人工育苗有一定難度.這幾年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和養殖在我國也做得不錯,養殖的年產量大約8萬~11萬t。除了我國,其他國家很少養殖梭子蟹。
國內外青蟹養殖的基本情況 青蟹是熱帶亞熱帶種類,分布很廣,分布區包括非洲、澳大利亞、印度、東南亞各國和我國的沿海.我國長江口是其分布區的北界,再往北則沒有青蟹分布.日本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黑潮北上,黑潮水溫比較暖和,所以日本沿海有青蟹分布.儘管青蟹的分布區這么廣,卻只有少數幾個國家養殖青蟹,其主要的養殖國有我國、東南亞幾個國家和印度,且除我國之外,其他國家青蟹的養殖規模都很小。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2010年世界青蟹養殖產量前5名的國家和地區的排名是:我國大陸地區、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我國台灣地區.從產量來看,只有我國大陸地區青蟹養殖產量超過10萬t,產量居第2位的菲律賓也只有1萬多噸,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量都不達萬t的規模.青蟹在我國可養殖的區域僅局限在長江口以南的東南沿海,澳大利亞雖然海岸線很長,但不養殖青蟹,而從資源保護的角度出發通過限制母蟹的捕獲來保護青蟹的資源.菲律賓是個島國,青蟹可養殖的區域比較大;但青蟹養殖的產量只有我國的1/10.印度的海岸線也很長,可養殖青蟹的區域也比較大.但印度的青蟹養殖剛剛起步,規模比較小。
近年來印度養殖的青蟹包括海捕的青蟹出口到我國大陸地區,獲得了一定的利益,所以印度政府很重視青蟹的養殖及其相關的研究,專門撥款在印度南部的沿海建立了一個甘地水產養殖中心(RajivGandhi Centre for Aquaculture, RGCA) ,這箇中心隸屬於印度工商部海產品出口發展局(MarineProductsExport Development Authority under the Ministry ofCommerce and Industry,Government of India), 設有一個青蟹育 苗場和數個養殖場,專攻青蟹育苗與養殖的相關課題,以帶動印度青蟹養殖業的發展。
簡介 【物種名稱】 青蟹
欖綠青蟹 【拉丁學名】
【中文別稱】
鋸緣青蟹 、紅蟳(閩)、
膏蟹 (青蟹長膏的母蟹)(粵)、
和樂蟹 (海南)、蝤蠓(浙南)
【英語名稱】 Mud Crab
青蟹屬(
Scylla )隸屬於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短尾亞目(
Brachyura )、梭子蟹科(
Portunidae )。分布於東南亞、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南非等海域,在我國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和海南沿岸水域。因其個體巨大、成長速度快、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在近代以及現代被視為珍貴海鮮食品,也是沿海地區
人工養殖 的重要海洋經濟物種。
鋸緣青蟹 關於青蟹屬物種的區分認識上,眾多學者比較支持青蟹屬共有擬穴青蟹(拉丁名:Scylla paramamosain )、鋸緣青蟹(Scyllaserrata)、 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 arica )和欖綠青蟹(Syclla olivacea )四個種這一學說。
形態特徵 青蟹背甲橫橢圓形,兩側較尖。甲面平滑,前額有四個等大的齒科,前側緣含眼窩外齒共有9同個大之齒,第四步足扁平特化成槳狀
游泳足 ,適於游泳。螯腳光滑、不對稱,右腳略大於左腳;掌節腫脹而光滑,背面具2條顆粒形隆脊,其末端各具1
棘 。前三對步腳無齒,指節的前、後緣具刷狀短毛。
分布 青蟹是溫暖海區沿岸生活的蟹類,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地區,包括日本、琉球、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東南亞、印度、東非、南非、澳洲等地。多棲息於河口、內灣、
紅樹林 等
鹽度 稍低的泥沼中。除越冬產卵在較深深海區外,基本上是棲息於河口、內灣的
潮間帶 。凡是沿岸
潮水 暢通,潮差較大的泥灘,泥沙灘等處,特別是紅樹林地帶,都有青蟹棲息。
棲息 青蟹多夜間活動,白天穴居。
習性 青蟹是肉食性動物,在自然環境裡,以軟體動物如縊蟶,
泥蚶 ,牡蠣,青蛤、花蛤等,小蝦蟹,藤壺等為主食,併兼食動物屍體和少量藻類,如
江籬 等,在飢餓時同類也互相殘食,尤其在蛻殼時。
覓食方式:有時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在漲潮時從泥洞裡爬出,隨著潮水游至淺水區域,以螯足捕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有時是守株待兔型,即守在泥洞口,等待潮水帶來獵物。
青蟹喜棲息、生活在江河溪海匯集口,海淡水緩衝交換的內灣--潮間帶泥灘與泥砂質的塗地上。青蟹是游泳、爬行、掘洞型
蟹類 ,一般白天多潛穴而居,夜間出穴(洞)進行四處覓食。青蟹以
肉食性 為主,喜歡尋食小雜貝、小雜螺、小雜魚、小雜蝦及小雜蟹等。青蟹又是
廣鹽性 的海產蟹,其養殖的適宜
鹽度 為7‰~33‰,最適是10‰~20‰,適溫範圍6℃~35℃,最適生長水溫18℃~25℃,此時青蟹的活動力強,食慾旺盛,而它的耐乾露能力也極強,一隻健康青蟹離開水後,鰓腔內只要留有極少量的水份,能保持鰓絲濕潤,便可以存活數天。青蟹的一生要經過13次
蛻殼 (其中,幼體變態蛻殼6次,生長蛻殼6次,生殖蛻殼1次),總之,青蟹的
變態發育 和整個生長生活過程中,始終伴隨著蛻殼而進行。一般春季(4月份~5月份)放養的6期~8期幼蟹到夏季(7月份~8月份),養殖三個半月至四個月,每隻蟹的體重就能達到200克~250克,若是秋季(9月~10份)放養的幼蟹需經越冬,養殖到次年的5月份~6月份,也可達到商品規格。
廣鹽性 青蟹為廣鹽性的海產蟹類,能在鹽度2.6-55的海水中生存。適宜
鹽度 為0 -33.2,最適鹽度為12.8-26.2%。在中國,如在上海地區(
浦東 ),由於常年
鹽度 在 5.9-8之間,青蟹仍能很好的生長,發育,成熟和交配,但不能產卵,繁殖。但是目前已經在發展到完全
淡水養殖 ,生長很好。但青蟹對突然的
海水鹽度 的升高或下降等比較難以適應,一般鹽度差別超過10以上會引起死亡。故在每年5-7月雨水過多時,人工養殖的青蟹死亡率較高。
廣溫性 青蟹是廣溫性水生動物,生命溫度極限為7°-37°。生長的適溫為18°-32°。最適水溫為18°-25°。此時青蟹活動能力強,食慾旺盛,攝食量大。中國南北海域都有分布,尤其是浙江省寧海縣青蟹養殖面積多達12萬畝為中國“青蟹之城”,三門縣8.8萬畝,為中國“青蟹之鄉”
分類 青蟹根據其習性、體態、覓食、性格以及螯足花紋特點,可分為四個不同的種。
中國最常見的為
擬穴青蟹 (Scylla paramamosain),背甲淡青綠色,在四種青蟹中,個體最小,性格最溫順,對海水鹽度變化適應力最強,人工養殖最好管理,也是目前中國人工養殖規模最大的青蟹品種。
鋸緣青蟹 (Scylla serrata)為另一種中國常見的青蟹品種,主要分布在
南海 海域,其特點是:體型巨大,額緣齒高,尖鈍形。喜歡棲息在
鹽度 稍高的大洋性水域;
螯足 帶有明顯的網狀花紋。南方漁民常稱之為“花腳蟹”。
欖綠青蟹 (Scylla olivacea)其特點是:
螯足 橘紅色;額緣齒低,圓形。主要產於東南亞。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海域。
紫螯青蟹 (Scylla tranquebarica),額緣齒中等,鈍形。甲寬可達 20 厘米;
螯足 紫褐色,無網狀花紋。盛產於
南亞 、東南亞海域。中國不常見;偶見於
海南島 。
鋸緣青蟹 紫螯青蟹 商品價值 青蟹是中國珍貴的水產品之一。其肉味鮮美獨特,營養極為豐富,素稱酒席上之佳肴,食用藥用價值高,尤其是交配後性腺成熟的雌性蟹(紅蟳、膏蟹)有海中人參之美譽,是產婦、老幼和身體虛弱者的高級滋補品,蟹殼可製成甲殼素,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工業原料。青蟹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等省沿海,尤以浙江、福建、廣東三省為多,國內以浙江省
三門青蟹 最有名,很多溫州、杭州一帶官場、職場求人辦事,很多都以此為禮品、尤其以野生為佳。人工養殖和野生都有很大區別,另外養殖的也分為飼料養殖和新鮮魚料,魚蝦粉養殖加工過的乾貨魚蝦料便宜但養殖出的青蟹味道不如鮮魚料餵養的鮮美,而魚蟹料貴,但採用的是新鮮魚蝦,營養又安全。三門有青蟹之鄉的美譽。目前為止名聲最響。國外主要分布在日本、越南、
泰國 、菲律賓、紐西蘭、
美國 、
印度洋 、
紅海 和南非等沿海水域。
青蟹(圖2) 養殖方式 根據全國沿海各地多年來的生產實踐,採取的養殖生產方式日趨多樣化,有建蟹池(塘)單養的,也有圍塘混養、灘涂低壩高網養,設椿設竿吊籠養、水泥池子養殖等等,均取得不同程度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現單就青蟹池塘養殖技術進行敘述。
蟹池建造 1.場地選擇養殖青蟹池(塘)應選建在周圍無工農業生產廢水、無有毒物質、無農藥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體交換自淨力強、理化因子穩定、潮差大、內灣風平浪靜,有一定量陸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區,海水比重在1.007~1.021之間,pH值7.8~8.5之間,水溫在10℃~30℃以內,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化學耗氧量4毫克/升~17.6毫克/升,銅離子濃度不超過0.488毫克/升。
青蟹(圖3) 2.池灘底質蟹池灘涂地的土質好壞,既關係到青蟹的潛伏棲息,又直接影響著建池堤壩的牢固度,所以應選擇保水、不滲漏,保粘固性高,不易塌陷的均質土塗地為宜。
3.池塘面積單養青蟹的池塘面積以3畝~5畝為佳,蝦蟹類混養的池塘為10畝~20畝之間較合適。若對面積過大的養殖池塘,則要求採用竹籬或攔網分隔成若干小區,以便於個體大小不同的青蟹分檔(級)養殖。
4.池形與水深池子的形狀,一般是長方形或方形(長方形池之長寬比為5∶3~3∶2,水深1米~1.5米),池的朝向一般以東西長、南北短為佳(但不強求)。池底構造通常有平坦底,略斜底和鍋形底三種。
5.池灘與池溝池底部應開挖順水溝(中央溝、環溝、十字溝),灘與溝之面積比例以3∶1左右為佳。溝的深度一般要在0.5米以上,溝上口面寬3米~6米,溝壁(邊)
坡比 降1∶2~1∶2.5,主溝道(中央溝)要與控調閘相通,以利於進排水調節方便。灘中須留有一定的空地作"蟹島",可供青蟹棲息與隱藏,減少其相互殘殺傷害。
6.防逃設施池塘堤壩的四周內側,必須做好防逃圍欄(可用水泥薄板、竹籬笆、硬塑膠片等材料製作),其設施高度應高出池內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設施板、笆片的上端應向池塘內略傾斜,設定一定要嚴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7.隱蔽物設定為防止和減少蟹與蟹之間的接觸機會,使其安心蛻殼成長,應在池內布放一些障礙物和隱蔽物,如插上若干行梅花樁形的竹枝、樹枝,枝竿扦插距為30厘米~50厘米之間,放置部分陶管,水泥涵管,竹筒,磚瓦片,人造洞穴等設施作隱蔽物。設定
隱蔽物 ,可以增加青蟹隱藏和活動棲息的空間,達到分散、疏離青蟹群集,減少相遇的目的,又可使青蟹在不同季節,不同生長期
自由選擇 適應的棲息場所。
8.進排水設施養蟹池要構建進排水可調節的控制閘1座~2座,以方便池中水體交換和順對流。為節省建設成本,也可安裝水泥涵管洞閘。建議有條件的蟹池,最好能設計安裝由上、中、下三疊式組合閘或上、下兩樞塊組成閘。這樣可根據養殖池水體變化情況及時按層調換水。但對潮位較高的池塘,必須配備提水泵,以確保在不同季節和不同生長期,供水方便和安全。
苗种放養 清池除害 清池除害是指清除池內一切不利於青蟹生長和生存的因素。清除對象有:
有機沉積物 ,捕食青蟹的生物,與青蟹爭食的生物,破壞池塘設施的生物及致病生物等。清池除害徹底與否,是關係到青蟹能否健康養殖,獲得高產高效的重要環節之一,務必認真做好。
青蟹(圖4) (1)清淤放養前必須對塘內進行一次全面清淤,特別是老池塘,青蟹收穫後,要及時將
淤泥 及有機沉積物搬出池外,並打開閘門進水反覆沖洗,然後及時排乾池內積水,閉閘暴曬池底,使殘留有機物進一步進行氧化分解,在清淤的同時,應做好池塘的維修工作(堤壩、閘門、溝壁、防逃設施、堵漏等)。
(2)除害
蟹苗 放養前15天~20天內應對池塘有害生物進行藥物清除。常用的藥物有:
生石灰 ,它不僅能殺除雜魚、雜蝦、寄生蟲、微生物,而且還可改良池塘底質,增加水體中的鈣離子含量,促進青蟹順利
蛻殼 生長,其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400克~500克,用水化開後趁熱潑灑全池或乾撒,10天后藥性消失;漂白粉,對
原生動物 、細菌有強烈的殺滅作用,故可預防疾病,還可殺死野雜魚等敵害生物,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40克~50克,加水稀釋調勻全池潑灑,1天~2天藥性消失;茶籽餅,主要殺滅魚類和貝類等,用量每立方米水體20克~25克,使用前先將茶籽餅粉碎加入淡水浸泡24小時,稀釋均勻後連水帶渣一起潑灑,2天~3天藥性消失。注意上述三種藥物清池應選擇晴天上午8時後進行,以提高藥效,並做到清池前儘量排乾池水,可節約藥物用量,對蟹池死角及坑窪處、洞穴內要儘可能潑灑均勻。除害清池藥物藥性消失後,應及時進注海水,並保持水深20厘米~30厘米,直至放苗前2天~3天把池內
水位 增高到1米以上。
蟹苗放養 (1)蟹苗選擇目前養殖的青蟹苗種來源主要有海區天然苗與工廠化人工培育苗兩類(工廠化生產苗種的技術還未全面普及,苗源還甚少)。應
選擇體 壯殼硬,甲殼呈青綠色,規格整齊,軀體完整無損傷,十足齊全(尤其是一對
螯足 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損傷),反應靈敏,活力強,爬行迅速,無病變的健康苗。
(2)苗種規格與放養時間當年的
夏苗 規格一般是稚蟹Ⅲ期以上,可在6月份~7月份放養,經3個月~4個月的精心飼養後,可達到商品食用蟹要求;當年的秋苗規格基本上與當年的夏苗相同,可在9月份~10月份放養,經過越冬後養到次年的5月份~6月份,可達商品規格;上年的秋末稚蟹苗經過越冬至今春,在4月下旬~5月中旬放養,經3個多月的飼養,到7月份~8月份達到商品規格。這三類青蟹苗的放養,若當時放苗量不足,可以補放,但力求蟹苗規格相一致。
(3)放養密度青蟹養成蟹的放養密度(放苗量),要根據各地區的綜合實際條件(如蟹池的水深水溫條件、進換水條件、
種苗 資源條件、餌料資源狀況、生產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靈活掌握。若單養青蟹池塘面積在3畝~5畝左右的,當年養成蟹的放養密度為1.5隻/平方米~3隻/平方米,即畝放苗量1000隻~1500隻(指夏苗)。對放養秋苗的池塘,可以適當放寬放養量,每畝以1500隻~2000隻為宜。面積若大於10畝以上(含10畝)的養蟹池,其放苗量應適當減少,夏季苗畝放苗數為800隻~1000隻。蝦蟹混養池,面積在20畝以上,畝放蟹苗量一般應控制在600隻以內為妥(指以養青蟹為主,養蝦類、魚類為輔的池塘)。
日常管理 投餌技術 (1)餌料種類青蟹屬於肉食性蟹類,因此,要以肉食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常用餌料有紅肉藍蛤、尋氏肌蛤、鴨咀蛤、小
毛蚶 、短齒蛤、
淡水河 蛤、
淡水螺 等小型低值貝類以及小雜魚、雜蝦、雜蟹等,也可投餵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餌料。其可食餌料的種類較多,可根據當地的實際資源情況選擇,只要無毒無害、青蟹喜歡覓食的廉價餌料,都可作為保障供給的餌料源,但要求餌料必須新鮮,霉爛變質的餌料切不可投喂,否則會嚴重影響青蟹的健康生長。
青蟹幼蟹對纖維素、魚粉、蝦粉、血粉、大豆粉、小麥粉和鱈魚油等7種原料的乾物質、能量和蛋白質表觀消化率分別為70. 0% ~95. 7% ,77.4% ~97.1%和57.7% ~97. 9%。大豆粉的能量表觀消化率最大,麵粉最低;魚粉、蝦粉、血粉的蛋白質表觀消化率差異不顯著,均比大豆粉的表觀消化率低,而高於麵粉,表明青蟹能較好地利用植物性飼料原料。因此配合飼料中應該儘可能多地使用植物性原料,降低其生產成本。 原料粉碎
青蟹消化器官簡單,消化腺不發達,各種消化酶囚青蟹體溫低,所以活性均不高,腸道中起消化作用的細菌種類和數量均較少,食物在消化道內停留的時間較短。因此,在飼料加工中,青蟹飼料原料要求具有更細的粉碎粒度,要求95%以上通過80目,以提高飼料的混合均勻性、顆粒成型宰和水中的穩定性以及青蟹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投餌的數量,應根據水溫、潮汐、水質和青蟹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青蟹在水溫15℃以上時攝食旺盛,至25℃達到最高峰;水溫低於13℃或高於30℃,攝食量明顯減少。浙江沿海5-6月和9-10月份水溫適宜,青蟹攝食增強,應多投餌;7-8月份水溫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後水溫偏低,青蟹攝食減弱,應少投餌。
(2)投餌比例養殖期的投餌量,應根據水溫、潮汐、水質和青蟹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溫15℃以上時攝食旺盛,26℃時達到最高峰,若水溫高於30℃或低於13℃時,其攝食量就明顯減少,如浙江沿海(溫州、
台州 一帶)5月~6月和9月~10月水溫較適宜,青蟹的攝食量會增強,應多投餌;7月~8月高溫期水溫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後水溫明顯偏低,青蟹攝食量會減弱,則應少投餌。
在大水潮或潮漲時,青蟹攝食較多,小水潮或潮退後攝食量較少;大水潮換水後,水質好攝食增強,投餌量與平時相比可增加1倍;若遇多雨天,池水混濁或天氣悶熱,食量就下降,這時要適當減少投餌量;天氣寒冷,水溫下降到10℃左右,青蟹活動少或不活動,覓食少或不覓食,要注意少投餌或不投餌。
青蟹的攝食量隨著個體生長而逐步增加,但日攝食量與其自身體重之比則會隨體重增加而下降。一般日投餌量與青蟹個體大小的關係和百分比為:蟹甲殼寬3厘米~4厘米,掌握其日投餌量占體重30%左右;5厘米~6厘米時日投餌量為20%左右;7厘米~8厘米時日投餌量為15%;9厘米~10厘米時日投餌量為10%~12%;11厘米以上為5%~8%。
(3)投餌方法餌料要均勻地投放於蟹池的四周,不宜投放在池中央,有條件的池塘,最好在池周邊設幾處食料台,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餌量。根據青蟹日伏夜出活動覓食的生活習性,可清晨投餵日投餌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餵三分之二。八月中秋西北風起(指農曆),前、後半夜溫差拉大,青蟹則易煩躁,半夜後易逃跑,最好在
前半夜 ,適量增投一次餌料,既可防止青蟹逃跑又可減輕其相互殘殺。總之,投餌要根據水質條件、天氣變化、蟹體生長
蛻殼 情況等要素,靈活掌握每日所需的投餌量。
水質管理 良好的池塘水質環境是青蟹生長發育的基本保證。青蟹的一生要經過多次
蛻殼 才能長大
成成 蟹,而其蛻殼的活動都在清晨或後半夜進行。如果沒有清新良好的水質或
溶氧量 不足,青蟹就無法順利完成正常
蛻殼 和增長,甚至會導致死亡。保持池水清新穩定,
溶解氧 豐富,青蟹
蛻殼 就容易,且生長快,所以一定要認真管理好水質。管理好水質的基本內容是換水納水、控制水位,調節水溫、
鹽度 ,保持適宜透明度、pH值和
溶解氧 ,確保養殖池水的清新穩定。
(1)合理換水換水是改善水質環境的最經濟而行之有效的辦法。日常換水掌握"量小次多"的原則,一般3天~5天換一次水,大水潮時多換水,日換水量為全池水的1/3~1/5。高溫期池內水質差,池外(外海)水質好則要增加換水量,以1/2或2/3的比例進行,具體應根據本池池水的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注意在進水時流速不宜太急,流量不宜過大。此外,在換水時還需注意了解掌握外海水質變化狀況,如發現外海水發光、粘滯性大、有異味、有
赤潮生物 時,不宜進水。正常的
水位 應保持在1米上下,高溫季節的水位可升到1.5米左右,以維持養殖池水溫的穩定。
(2)調節鹽度當池內海水鹽度過低或過高時,要及時換水調節,特別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颱風暴雨天,出現池內海水比重過低時,應及時開啟上部閘板,先排出池內上層低比重水,然後納入高潮位的中下層高比重海水。對於
高灘 建池自然納水困難,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層海水調節。
(3)穩定理化因子要確保池內各理化因子相對穩定,換水前後要隨時檢測池內外海水的溫度、鹽度,尤其在降雨前後更應引起注意,避免換水前後溫度、鹽度變化過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30厘米為宜,還需保持良好的水色(淺黃色、黃綠色)和充足的
溶解氧 (大於3毫克/升),pH值控制在7.8~8.5之間,一旦發現池內有腐敗物要及時清除。
(4)投放水質改良劑青蟹養殖中通常使用的水質改良劑,主要有光合細菌、沸石等。
光合細菌 能有效改善池塘生態環境,可預防、減少疾病的發生,對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大有好處。其使用方法是在蟹苗种放養前的5天~6天全池潑灑
光合細菌 液15ppm~20ppm(菌液濃度每毫升達10億個以上),以後每隔10天~15天潑6ppm~8ppm,可結合實際靈活掌握套用。
巡池檢查 為了及時了解掌握蟹池準確的生產情況,青蟹飼養管理中除了加強科學投餌和水質調控管理外,還應做好日常的巡池檢查工作。
(1)巡池檢查要堅持建立健全每天早、晚巡池檢查制度。檢查內容包括閘門、堤壩、防逃設施、
水色 、
水位 、青蟹覓食、生活活動狀況及池邊四周有無病蟹的出現等。特別在盛夏秋季的雷雨天、雷雨前和無風悶熱的傍晚及早晨日出前,久晴後下大雨,池水
鹽度 突變時,最容易出問題,所以更要加強巡池,防範青蟹逃逸及意外事故的出現。
(2)水質和蟹體生長檢測堅持每天測量養殖池的水溫和比重,尤其是下雨後和換水前後更要注意勤檢測,及時掌握水質環境因子的變化。在整個青蟹養殖期間,做到每隔15天
隨機取樣 測量青蟹的背甲殼寬和體重,通過測量,了解不同季節青蟹的生長情況,以便適時調整投餌量。
越冬管理 在越冬前儘量做好降低池內水位工作,促使秋蟹在池的中邊溝兩側及塘底挖掘洞穴潛伏過冬,當北方冷空氣來臨前要儘量加高水位,以防秋蟹凍傷,影響越冬成活率。越冬期水溫在10℃以下時不須投餵餌料,水溫在12℃上時,則少量投餌,水溫回升至14℃以上,要適當增投餌料,對面積小、保溫性差的池塘,可搭棚蓋上覆蓋物越冬。
病害防治 當前,對青蟹養殖病害成因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還不夠深透,所以現在仍應採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於治、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則進行防治,儘量排除致病因素。從增強青蟹體質和自身的抵抗力入手,以減少減輕病害的發生,達到青蟹養殖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纖毛蟲病 該病一般會發生在青蟹幼體期,也可能發生於養成期。此病具病程長、累積死亡率高等特點。
(1)病蟹症狀發病初期,體表長有黃綠色及棕色毛狀物,活動遲緩,對外來刺激反應遲鈍,手摸體表有滑膩感。用顯微鏡可觀察到鐘形蟲、累枝蟲等
纖毛蟲 類
原生動物 及綠狀藻存在。發病中晚期,蟹體周身被厚厚的附著物附著,引起鰓絲受損、呼吸困難,繼發感染細菌病,導致食慾減退,甚至不攝食,生長發育停滯,體質虛弱難
蛻殼 ,死亡率約占20%~30%左右。
(2)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池塘放養密度過大,殘餌過多,污染嚴重,水中的有機質含量偏高,造成養殖池水極度富營養化,致使纖毛蟲及絲狀藻大量繁殖,特別是每年的7月份~9月份高溫期,大量纖毛蟲及絲狀藻附生於蟹體上,嚴重影響了青蟹的正常生長發育。
(3)防治方法①保持水質清潔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做好正常換水,調節水質,排水時及時撈去池中殘餌,定期潑用氯製劑消毒,定期重點監測氨氮、pH值,一旦發現超標,立即換水,全池潑灑100克/立方米~150克/立方米
沸石粉 或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淨水寶"。②對發病的池塘可用
硫酸鋅 、
硫酸銅 、
硫酸亞鐵 (按8∶5∶2的比例)混合潑灑,濃度為1.2ppm~1.5ppm,連用3天,第4天全池潑灑"富氯"0.3ppm;或第一天用"纖蟲清"1.2ppm~1.5ppm,進行全池潑灑,第二天換水後全池潑灑"富氯"0.3ppm。對病情嚴重的,可7天~10天后再使用一次,則可殺死蟹體表的附生物。消毒殺滅
病蟲害 後,餌料中摻拌抗菌素製成藥餌,並添加0.1%~0.2%蛻殼素,連餵7天為一療程,可使疾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蛻殼不遂症 青蟹發生
蛻殼不遂病 ,是整個青蟹養成期中危害最嚴重的病例之一。該病主要由
水環境 突變,病菌感染引發所致。
(1)發病症狀該病一般多發於每年的秋季,每當第一次寒潮初來時,大量體重在150克左右的青蟹容易感染
弧菌 ,在未收捕繼續留養的過程中逐漸惡化死亡。病蟹體液白濁,基節的肌肉呈乳白色(健康蟹呈蔚藍色),折斷步足會溢流出白色粘液,通常稱"白芒病"。發病池塘極易重複感染,死亡率可達30%~80%,對養殖生產影響特別嚴重。
(2)發病原因①秋季水溫在22℃~25℃時為水體中孤菌等病原菌最適繁殖的條件,而水溫下降又會降低青蟹的活力及抗病力,病原菌感染為該病發生的根本原因。②發病還與青蟹特殊生理
生態結構 有關,秋季25℃~28℃水溫時正值青蟹集中生殖
蛻殼 期,一般蛻殼硬化時間較長(2天~3天),極易感染病菌。此時,若環境突變、水質、塗質不良也易使雌雄體交配受阻而造成大量死亡。
(3)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水質是防病的最基本的措施,養殖過程中應嚴防外染源污染及外病菌源感染。②在發病前半個月用25ppm
生石灰 或2ppm漂白粉每隔7天交替消毒,以改善水質,殺滅水體中的病原菌,同時能刺激部分青蟹提前
蛻殼 ,促使蟹與蟹之間的蛻殼期叉開。③對發病的池塘用0.33ppm
二氯海因 或0.8ppm溴氯海因進行全池
水體 消毒,連用2天~3天,同時結合內服強力黴素,連用5天~7天,其效果較好。
黃斑病 青蟹黃斑病一般多發於Ⅷ期以後的幼蟹或成體階段,是目前養殖過程中較常見的一種病害,發病病程長,死亡率高,僅次於蛻殼不遂病。
(1)發病症狀此病得病初期在青蟹的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現黃色斑點,而後在腹甲上出現
鐵鏽 色斑點,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種黃粘液。
螯足 的活動機能減退,失去活動規律和攝食能力,腹甲上斑點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紅褐色。到晚期,潰瘍斑點擴大,互相連線成為形狀不規則的大斑,中心處有較深的潰瘍,
邊緣 變黑色。剖開甲殼檢查,在其鰓部可見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淺褐色異物。
(2)發病原因引起此病的病原細菌種類較多,分布也很廣。發生此病的直接原因是青蟹在收捕、運輸、養殖過程中甲殼上表皮受傷,分解幾丁質的細菌侵入所致。其發病頻率及感染率是隨著水溫升高而增加,一般的發病時間大多在水溫偏高、雨水較多的季節。
(3)防治方法①投餵新鮮餌料,多投活性餌,如貝殼類的蘭蛤等,可減少該病的發生。②在蟹苗的捕撈、運輸、養殖生產過程中管理操作要細心,防止蟹體受傷害。放養的密度不要太高。③保持水質清新,放養前苗種要用200ppm福馬林溶液浸洗2分鐘~3分鐘,以殺滅甲殼體表上的寄生蟲和病原菌。④儘量保持養殖池水
鹽度 穩定,定期使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進行滅菌消毒,並做到每月全池潑灑茶枯浸出液,刺激青蟹
蛻殼 ,減少疾病發生。⑤對已發病的池塘,可用0.5ppm
二溴海因 進行水體
消毒 ,連用3天。同時配合內服複方環丙沙星,用量為每天每100公斤施用5克,連用一星期,可預防和減輕疾病的發生。
黃水病 青蟹
黃水 病一般多發於翌年的7月~8月與9月~10月份,對青蟹養殖生產危害匪淺。
(1)發病症狀因在臨死前肌肉液化成"黃水"而得名,每年春夏之交的發病率要比秋季高,嚴重時死亡率達70%以上,直接影響到青蟹的健康生長。
(2)發病原因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溫季節水質、底質差,細菌大量繁殖引起。7月~10月晝夜溫差大,加劇了該病的發生。每當春夏季
蝦類養殖 發病旺季,
蝦蟹 混養池(塘)所養的青蟹,雖然能對低劑量的白斑病毒有抵抗力,但出現病蝦大量死亡沉積於池底時,一旦池內鮮活餌料短缺,對原來已感染過"黃水"病菌但還未發病的青蟹,覓食了這些死蝦後,會在大劑量的白斑病毒感染助動下,很快發病,並開始大批量集中死亡。
(3)防治辦法發病前半個月用生石灰25ppm或二溴海因0.3ppm進行全池潑灑預防,同時結合內服複方環丙沙星,用量為每天每100公斤蟹體施用3克,連用3天,可預防該病的發生。對已發病的池塘應連續消毒3天,內服複方環丙沙星,每天每100公斤蟹體施用5克,連服5天~7天有較好治療效果。
養殖技術 (1)池堤四周防逃設施的設定 鋪設瀝青紙。瀝青紙高度33厘米,瀝青紙與堤基成45~60度角向內傾斜,其下部埋入泥土3~5厘米,每間隔30~40厘米距離用竹筋夾住固定。另外,還可用紅磚或水泥預製板砌成,亦可採用石棉瓦做成或用:竹箔圍攔。
(2)進水門防逃設施的設定 進水門安裝2~4目的平板式鐵線閘網,進水時不能撤離。在水流速較高或沒有投放蝦苗的池塘,進水門亦可安裝8~20目的錐形力士或尼龍篩絹閘網,網長7~8米,打開網口進水。混養對蝦的池塘,閘網改用40目篩絹網布,且養殖前期必須拴住網口進水。網框上方附加30~40厘米閘板和瀝青紙做成的“廠”型帽蓋。使用錐形網袋進水結束後必須換上平板式鐵絲閘網。
(3)排水門防逃設施的設定 排水門安裝1個8~12目倒裝力士錐形閘網<混養對蝦前期須用40目篩絹網),網長6~7米,網內用竹製圓框撐開固定。混養對蝦的池塘亦可在排水門內側用竹箔和網布圍成半圓形圍網,同時外側閘槽加裝4目平板式鐵線閘網。錐形網或鐵線閘網上方同樣加裝30一40厘米閘板和瀝青做成的“廠”型帽蓋。進排水前後必須檢查閘網、鐵線攔網、閘板每天巡塘要檢查瀝青紙、塘基和閘門等的完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商品收穫 收捕時間 青蟹幼蟹在池塘內經過3個月~5個月的精心飼養,體重達到200克~250克以上,即可開始收捕。具體的收捕時間應根據市場行情、
池塘養殖 中後期生產條件等實際情況而定,如池內蟹密度高低、個體規格大小、肥滿度、水溫、水質、底質、餌料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再決定早捕還是晚捕,怎么捕,每次捕多少為佳。但常年的收捕時間為8月~12月(也有留養過冬來年1月~3月捕)。
青蟹養殖與收捕有它的特殊性,所以一定要按照靈活可操作性強的原則進行收捕:“一次放苗多次疏捕,多次放苗多次收捕;捕大留小,捕肥留瘦”,“有傷殘蟹病蟹先捕,有發展潛力健康蟹後捕;市場行情好多捕,市場行情差少捕”這樣才能獲得較佳的產量、質量和較滿意的經濟收益。
收捕方法 在青蟹養殖生產實踐中,廣大養戶已積累了不少豐富的捕蟹經驗,其主要方法有:
①根據青蟹在漲潮時溯水集聚到閘門附近、企圖逃離的習慣,採取撈網捕捉的方法。
②潮漲池內納水時,將蟹籠投放在閘門處,蟹趁逆流而進入籠捕。
③採取平時日常管理進排水產生順逆流的有利時機,放置多節紡錘形倒刺網捕。
④遵循青蟹貪食和夜間出穴四處頻繁活動的規律,進行投餌引誘入板扌岙網扌岙捕(燈光照捕)。
⑤將池水排乾露灘,用鐵齒耙耙捕、捅洞穴鉤捕、用手捉摸捕。
上述幾種捕撈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慎捕,特別是用手抓蟹時要小心,不要被
蟹將軍 的一對粗壯而強有力的
螯足 鉗傷。
綑紮方法 捕撈起來的青蟹,應先放在盛有綠色樹枝葉的(如蘆梗葉等)裝置物、塑制桶內,防止它們互相鉗咬致傷。然後逐只檢查,挑選符合商品規格的肥蟹,捆綁起來裝入
籮筐 (最好是特製蟹箱)。不符合商品要求的瘦蟹小蟹,放回池中再養殖。如不能立即裝運銷售,遇到天氣炎熱,要將其存放在蔭涼潮濕的地方,冬季捕放則要覆蓋上防凍保暖的覆蓋物。綑紮蟹用的草繩,可就地取材。一般夏天適用比較清涼的鹹水草,冬天則用具保暖作用的長桿稻草,也可用塑膠繩,既方便又易捆綁。
途中運輸 ①夏天運輸。先將用鹹水草、塑膠
扁絲 繩捆綁好的商品蟹,放入籮筐中,加蓋浸於清新海水
中數 分鐘,讓蟹吐除混泥,吸入新水,即可裝車。為防止日曬雨淋,車廂上應覆蓋透氣性很好的篷布。如是長途運輸,每天早中晚灑鹹淡適中的海水數次,以保持蟹體濕潤。這樣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青蟹的存活時間和存活率,而且能保持較佳的色澤。
②冬天運輸也應先將稻草或塑膠繩捆綁好的商品蟹放入竹籮或塑膠箱裝運。如遇天氣寒冷,籮箱周圍鋪上稻草等保溫物保暖,防止寒風冷氣進入。在放入籮箱時,青蟹的口器應朝籮箱中心,上面加蓋麻袋。最好選在白天行駛,長途運輸則要求每天早、晚灑水(鹹淡水適中)保濕。這樣商品蟹離池可存放一個星期至半個月。(完)
形態特徵 青蟹
頭胸甲 略呈橢圓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區不明顯。甲面及附肢呈青緣色。背面胃區與心區之間有明顯的"H"形凹痕,額具4個突出的
三角形 齒,較內眼窩突出,前側緣有9枚中等大小的齒,末齒小而銳突出,指向前方。
螯足 壯大,兩螯不對稱。長節前緣具有3棘齒,後緣具2棘剌;腕節外末緣具2鈍齒,內末角具1壯刺;掌節腫脹而光滑,雄性個體尤為腫脹,背面具有2條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節的內外側各具1線溝,兩指間的空隙較大,內緣的齒大而鈍。前三對
步足 指節的前、後緣具短毛,末對步足的前節與指節扁平漿狀,適於游泳。雄性腹部呈寬三角形,第6節末緣內凹,其緣直,兩側緣直,末節末緣鈍圓,雌性腹呈寬圓形。
生活習性 1.棲息習性
青蟹為灘棲游泳蟹類,生活在潮間帶泥灘或泥沙質的灘涂上,喜停留在灘涂水窪之處及岩石縫等處。白天多穴居,夜間四處覓食。尤其是在
漲潮 的夜晚顯得更為活躍,由於它的眼晴和觸角感覺靈敏,故夜間活動自如;夏天青蟹活動更為頻繁,低潮水淺時多潛伏泥底以避暑熱,有時可見成群青蟹在乾熱時用步足撐起體軀離開溫度高的灘面乘涼;冬季活 動較少,天氣寒冷時在低潮淺附近掘穴過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隨個體大小及潮區的增高而加深,
高潮區 穴洞有時可達1米以上。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對
步足 頻頻划動向左、右前方前進,但多數情況下隨流而動,受驚或遇障礙可迅速後退,在
灘面 上側以步足爬行,感覺靈敏,行動自如。
2.棲息環境條件
青蟹是廣溫廣鹽海產蟹類,其生存水溫7~37°C,適宜生長水溫15~31°C,最適水溫18~25°C,15°C以下時,生長明顯減慢,水溫降至7~8.5°C時,停止攝食與活動,進入休眠與穴居狀態。水溫穩定在18°C以上時,雌蟹開始產卵,幼蟹頻頻
脫殼 長大,水溫升至37°C以上時,青蟹不攝食,水溫升至39°C時,青蟹背甲出現灰紅斑點,身體逐漸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鹽度2.6‰~55‰,適應範圍6.5‰~33‰,最適鹽度12.8‰~26.2‰(比重1.010~1.021)。青蟹難以適應
鹽度 的劇烈變動,鹽度突變會引起"紅芒"和"白芒"兩種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節,由於短時間內突發大雨或連續的降雨,人工養殖池鹽度突變,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乾能力較強,離水後只要鰓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鰓絲濕潤,便可存活數天或數十天。
3.青蟹的食性
青蟹的食性很雜,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物組成中以軟體動物和小型
甲殼動物 為主,胃含物中經常出現雙殼類的殼緣,絞合部殘片,腹足類的厴,殘缺的螺軸,
方蟹 類的殘肢和頭胸甲碎片。青蟹也常以
灘涂 蠕蟲 為食,也食小魚、
小蝦 ,有時在胃中也有發現植物的莖葉碎片。人工養殖的青蟹,對餌料無嚴格的選擇,小雜魚、蝦、小型貝類(藍蛤、尋氏肌蛤、
河蜆 、螄螺等)、
豆餅 、花生餅均可為食,青蟹有同類互相殘殺的習性,常捕食剛脫殼的軟殼蟹。
繁殖習性 青蟹的繁殖季節較長,但因地而異,廣東為每年2~4月和8~9月,其中2~3月為盛期;福建廈門地區3~10月,浙江4~10月。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下旬至9月是繁殖盛期;上海9~10月,台灣幾乎全年可以繁殖。青蟹一般一年達
性成熟 。一般甲殼寬8厘米,體重150克以上的雌蟹就能進行交配。交配前,雌蟹先行生殖脫殼,在其新殼尚未硬化之前雄蟹與其交配,交配時間可持續1~2天。交配期間青蟹沒有食慾,即使投餌也不進食。交配後
精子 貯存於雌蟹納精囊內,存活達數月之久。雌蟹卵子成熟後經輸卵管至納精囊與
精子 結合,然後受精卵即由雌性生殖孔排出粘附於
腹肢 剛毛上。排出的卵初為黃色,此時的雌蟹就成為負卵累累的抱卵蟹。雌蟹的產卵量約為200萬粒左右,但所抱之卵僅是其中的一個部分。雌蟹多在水面寬闊、水清流緩之處產卵,在河口生活的雌蟹要遷海中產卵,所以自然海區的青蟹在繁殖時常要離岸作短距離"迥游"到深處產卵。孵出的幼體隨潮流到近岸,爾後在
潮間帶 ,
沼澤地 覓食生長。浙江沿海每年5月便可捉到甲寬為1-2厘米的幼蟹。海區幼蟹集中出現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秋蟹)。
幼體發育 共分
蚤狀幼體 和大眼幼體兩個階段,共需脫殼變態6次,始為第一期幼蟹,歷時約23~24天。
(三)脫殼生長 青蟹的生長是不連續的,脫殼是其生長的標誌,只有在脫殼時才能生長,幼蟹平均約4天脫1次殼,以後脫殼時間逐漸延長,兩個月之後,要間隔1個多月才脫1次殼,從第一期幼蟹到第10期幼蟹的生長需百餘天。青蟹一生共脫殼13次,最後一次(第13次)脫殼,與青蟹的交配,生殖密切相關,稱"生殖脫殼"。剛脫殼的蟹體呈柔軟狀態,稱"軟殼蟹",橫臥在水底大量吸收水分,使身體舒張開來,一般6~7小時開始變硬,在18~19小時內個體顯著擴大,增重。脫殼後,殼長增加30%~40%,體重增加70%~100%。在正常情況下,經3~4天,新殼才完全硬化。
辨別病蟹可以從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澤來判斷,其肉色呈蔚藍色,肢體關節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彈性者為健康苗,如肌肉呈黃紅色或具白色斑點,肢體關節間肌肉下陷,無彈性,則為病態
移入一些環節動物(如
沙蠶 )及小型底棲甲殼類,自繁能力強,青蟹又喜食,這些都是青蟹良好的活體餌料。另外,小雜魚蝦及淡水種的貝類(如
螺螄 )、人工配合餌料等可作為缺餌時的補充。
食譜信息 營養分析
青蟹含有豐富的
蛋白質 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
瘀血 腫痛之人食用;適宜產婦胎盤殘留,或孕婦臨產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
2. 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隱隱之人忌食;風寒感冒未愈者,或宿患風疾,包括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月經過多、痛經、懷孕婦女忌食
螃蟹 ,尤忌食蟹爪。
食物相剋
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不宜與茶水同食,吃蟹時和吃蟹後1小時內忌飲茶水。
烹飪指導
1. 在煮食螃蟹時,宜加入一些紫蘇葉、鮮生薑,以解蟹毒,減其寒性;
2. 螃蟹可以用來蒸、煮、炸或制小吃餡心;
3. 蒸蟹時應將蟹捆住,防止蒸後掉腿和流黃;
4. 生螃蟹去殼時,先用開水燙3分鐘,這樣蟹肉很容易取下,且不浪費;
5. 買回螃蟹後不用水沖洗,放入乾淨的缸、壇里,用糙米加入兩個打碎殼的雞蛋,再撒上兩把黑芝麻將蟹蓋淹沒,然後用棉布蒙住缸口,使空氣能流通,但又不能使蟹見陽光,這樣養3天左右取出,由於蟹吸收了米、蛋中的營養,蟹肚即壯實豐滿,重複明顯增加,吃起來肥鮮香美。
食療作用
具有壯腰補腎、消積健脾、養心安神之功效。
其他相關
《
本草綱目 》中亦有記載:“鱘,海底爬行類,其肉鮮白,具有健腎壯腰、養心補脾之功,配以黨參、桂圓,藥效更佳”。
備註
1. 螃蟹性鹹寒,又是食腐動物,所以吃時必蘸薑末醋汁來祛寒殺菌,不宜單食。
2. 螃蟹的鰓、沙包、內臟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吃時一定要去掉。
3. 醉蟹或醃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應蒸熟煮透後再吃;存放過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節,應當注意忌蟹與柿子混吃。
4. 青蟹的挑選:
(1)、舉起青蟹,背光察看蟹殼鋸齒狀的頂端,如果是完全不透光的,說明比較肥滿,反之,則不飽滿;
(2)、青蟹底部呈白色甚至透明狀,代表蟹剛剛換完殼。蟹由於換殼時消耗了大部分
能量 ,所以通常也是肉不多;底部較髒的往往肉比較肥滿;
5. 螃蟹清洗:先在螃蟹桶里倒入少量的白酒去腥,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時候用鍋鏟的背面將螃蟹抽暈,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拿刷子朝著已經成平面狀的螃蟹腹部猛刷,角落不要遺漏。檢查沒有淤泥後丟入另一桶中,用清水沖淨即可。
6. 螃蟹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為螃蟹喜食動物屍體等腐爛性物質,故其胃腸中常帶致病細菌和有毒物質,一旦死後,這些病菌大量繁殖;另外,螃蟹體內還含有較多的組氨酸,組氨酸易分解,可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組胺和類組氨物質,尤其是當螃蟹死後,組氨酸分解更迅速,隨著螃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氨越多,而當組氨積蓄到一定數量時即會造成中毒。
(圖片:圖2、圖3、圖4)
蛋黃青蟹
特色:蟹肉鮮嫩,蛋黃細膩,鹹淡適口。原料:青蟹、鹹蛋黃、蔥、姜、生粉、
紹酒 、味素等。
製作:
①青蟹剖殺洗淨,蟹身剁塊,鹹蛋黃壓碎。
②將蟹塊拍上生粉,下入五成左右熱的油鍋中過油、浸熱,撈出。
③鍋內留油少許,放入鹹蛋黃,用勺攪拌成泥狀,放入青蟹,加入紹酒、蔥、姜、味素,翻拌起鍋裝盤即成。
醬爆青蟹 主料:青蟹
輔料:青蒜
調料:色拉油 姜 乾辣椒 生抽 番茄醬 甜麵醬
醬爆青蟹的做法:
1.大刀闊斧,大剁八塊,濺的滿身都是。像盔甲一樣的鉗子,只能用錘子砸裂開,一錘子下去還不裂,果然剛硬
2.裹麵粉,下油鍋,滋滋想的感覺真好
3.準備醬爆的材料:薑片,青蒜段,蔥,番茄醬,甜麵醬,乾紅椒
4.鍋內留底油,爆香蔥姜乾辣椒
5.之後加入番茄醬,甜麵醬 ,生抽,熬煮
6.加入炸好的蟹塊,快速翻炒
7.翻炒慢了要粘鍋了
8.最後可以勾點芡,不勾芡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