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青海省太陽能產業發展及推廣套用規劃的通知
- 發布單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布時間:2009/2/9
太陽能產業是當今全球蓬勃興起的朝陽產業,開發利用清潔、安全、環保的太陽能資源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應對日益嚴峻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挑戰的共同選擇和有生力量。為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矽材料、太陽能產業,努力把太陽能產業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的重大戰略部署,推動太陽能產業及推廣套用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特編制本規劃。
(一)國內外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趨勢。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已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全球能源安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21世紀最有潛力的新興能源,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太陽能產業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以矽材料為主導的太陽能光伏產業,二是以太陽能熱利用為主的太陽能光熱產業。
以矽材料為主導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具有最廣闊的發展前景,是世界各國著力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之一。受德、日、美等國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強勁,極大地提高了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投資熱情。在國際市場的強力拉動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我國已經形成了從超純矽材料製造,到光伏組件封裝以及光伏發電系統建設等環節組成的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國際競爭力迅速增強。2007年我國太陽電池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7.4%,超過歐洲和日本,成為第一大的太陽電池生產國。隨著技術的進步,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降低,太陽能光伏發電從補充能源逐步轉變為替代能源,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總發電量的30%將來自於太陽能。
目前,世界光伏產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主要是多晶矽材料市場的變化。隨著國際、國內多晶矽生產產能的擴張,預計到2010年,全球多晶矽市場供需矛盾將緩解,僅國內的產量將達到5萬噸以上,這勢必導致多晶矽的價格下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在國際上,太陽能熱利用的主要領域是太陽能與建築的結合。對太陽能建築的研究、設計最佳化以及套用等,西方已開發國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形成了完整的太陽能建築產業化體系。但
在國內市場,太陽能的熱利用還局限在家用熱水器領域,太陽能在與建築結合的開發與推廣方面還處於研究示範階段。
(二)青海省太陽能產業的發展現狀
1、以矽材料為主的光伏產業鏈初步成型。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影響和帶動下,亞洲矽業(青海)有限公司、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青海華矽能源有限公司成功落戶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標誌著我省以太陽能矽材料為主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體系正在形成。以青海尚德尼瑪為首的6家太陽電池組件封裝企業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省內有太陽能戶用電源生產企業20餘家,直銷、經銷、代銷網點達200家以上,個別產品已經走出國門,遠銷菲律賓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青海省的太陽能光伏產業正在蓬勃興起。
2、太陽能光伏套用初見成效。太陽能光伏套用在我省起步較早。90年代以前,我省的光伏發電市場主要由國家扶貧項目支撐。“十五”期間我省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套用加速。通過中日、中德等國際間的合作,以及2002年國家啟動的“送電到鄉”工程,到“十五”末,全省太陽能光伏系統累計裝機容量已達8000千瓦。在一些城鎮的道路、景觀、住宅和小區的草坪、樓梯燈等,採用了太陽能綠色照明。2004年以來,青海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科技部科技攻關項目“10千瓦太陽能光伏併網電站”等一系列示範項目的建設,有效探索了開發利用我省豐富太陽能資源,建設太陽能併網光伏電站的有益經驗,為今後更大規模利用太陽能資源奠定了基礎。
3、太陽能熱利用的推廣套用取得一定進展。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持下,通過實施小型公益項目、生態家園工程、藏區太陽能溫暖工程和三江源能源建設工程、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套用
等,太陽能在我省廣大地區得到廣泛套用。
(三)青海省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的比較優勢
1、資源優勢。青海省太陽能資源豐富,尤其是柴達木盆地更是全國光照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年日照時數在3200~3600小時之間,年總輻射量可達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為全國第
二高值區。在相同的面積和容量的情況下,光伏併網發電能比相鄰的甘肅、新疆多發15%~25%的電量。
2、地域優勢。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大部分地區地廣人稀,地勢平坦,人口密度低於1人/平方公里。2006年有未利用荒漠面積20萬平方公里以上,主要分布在光照資源豐富的柴達木盆地和三江源地區,而且有不少荒漠靠近電力線路和負荷中心,併網條件優越,是建設大型荒漠光伏併網電站、建立太陽能電力輸出基地的優選區域。青海與西藏相鄰,青藏鐵路將兩省區緊密聯繫在一起,青海省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及推廣套用對西藏地區具有良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3、成本優勢。青海省不但有著豐富的太陽能矽材料礦產資源(儲量在10億噸以上),而且還有著豐富的電力資源,目前的工業電價水平為國內發達省區的50%左右。在發展多晶矽、單晶矽等太陽能基礎產業時,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價低的比較優勢,降低生產成本。
4、產業優勢。目前青海省投資太陽能產業的範圍覆蓋了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多晶矽、單晶矽、矽切片、電池組件、系統集成等各個環節。與省外相比,青海省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光伏產業鏈集群,產業布局集中,為太陽能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市場優勢。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省能源消費以“水電為主、煤炭為輔”。全省工業結構中高耗能工業占有較大比重,用電量占工業用電量的90%。電源結構是水電比重大,火電比重小,水電發電量受制於黃河上游來水的影響。青海省目前仍是欠發達地區,至今尚有800個無電村,設施農牧業水平發展不足,農牧區民眾生活用能處於較低層次,農村牧區的中國小辦學條件簡陋,用電、取暖得不到保障的問題還十分突出。青海省生態地位重要,在做好環境保護的同時,加快地區經濟發展,節能減排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傳統能源為基礎的能源供給因資源和環境而將受到很大的制約,代之以新興能源的崛起是未來保持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青海省太陽能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太陽能產業是代表未來新興能源的高技術產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風險的特點,與國內其它地區相比,存在以下問題:
1、政策環境亟待改善。太陽能產業是新興的朝陽產業,在國內也只是在近3年內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我省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但促進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在太陽能產業的規劃和推廣套用方面,存在著多頭管理,各部門聯動不足,不能形成合力。
2、基礎薄弱,產業鏈還不完整。國內優秀的太陽能企業快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充足的資金保障。而資金短缺是我省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難點,導致了產業鏈不夠完整,競爭力不強的局面。目前多晶矽、單晶矽材料產業剛剛起步,在國內的競爭優勢尚未確立;多晶澆鑄、太陽能級矽片、晶矽太陽電池、平衡部件生產能力尚不完備,產業鏈還有待完善;組件封裝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產品單一,品牌零亂,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企業融資能力不足。
3、科技支撐能力薄弱。我省太陽能科研機構少、研發能力不能滿足產業發展及推廣套用的需求;太陽能終端產品開發企業大多為小型企業,研發資金投入很少,創新能力極其有限;全省還沒有針對專業人員的培養機構和計畫,太陽能產業的中高級人才短缺,適用型技術工人嚴重不足。
4、太陽能套用推廣進程較慢。太陽能溫棚、太陽能牲畜暖棚、太陽灶、戶用電源離全面覆蓋還有較大差距;太陽能熱水與建築一體化的普及程度還比較低,尚處於起步階段;全省太陽能照明、交通指揮、建築物亮化美化工程發展滯後,成效不大;併網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仍處於試驗階段,進入電力市場尚有諸多制約因素。
二、青海省太陽能產業發展及推廣套用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及推廣套用,作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以產業為基礎、科技為支撐、套用為先導,建立起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體系,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產業定位
青海省太陽能產業定位是:重點扶持的新興支柱產業;國內重要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全國推廣套用的試驗、示範基地;國內最大的太陽能電力生產基地;清潔能源與循環經濟結合的示範區。
(三)發展原則
一是堅持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和環境相協調。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既要重視規模化開發利用不斷提高太陽能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也要重視對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作用。做到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發展。
二是堅持產業發展與市場開發互相促進。建立起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太陽能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體系,加快太陽能技術進步。在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力度的同時,加快推廣套用,努力開拓市場,以持續穩定的需求為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堅持政府政策激勵與市場機制相結合。落實國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完善市場機制,運用市場化手段調動投資者積極性,提高太陽能產業技術水平,推進太陽能產業化發展,不斷提高太陽能產業的競爭力。
(四)發展目標
“十一五”末發展目標:到2010年,重點是完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建設多晶矽提純—單晶矽拉制/多晶矽鑄錠/晶矽切片—太陽電池—組件封裝—光伏技術套用的完整光伏產業鏈。
———多晶矽生產,實現產能5250噸,其中電子級1000噸,銷售收入達到55億元;
———單晶矽錠/切片生產,實現產能5000噸,切片3億片,銷售收入達到78億元;
———晶矽太陽電池片,實現產能300兆瓦,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
———太陽電池組件封裝,實現產能100兆瓦,銷售收入達到21億元;
———光伏系統套用,主要包括戶用電源、光伏建築一體化、太陽能照明等,裝機容量達到3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2億元;
———2009年至2010年,在柴達木地區建設兆瓦級大型荒漠併網光伏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40兆瓦,年發電量6500萬千瓦時。
到2010年底,累計總投資約15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18億元,預計就業人數達到0.6萬人。
到2010年,全省建築套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新建建築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以上,集熱總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以上,城市有條件的新建建築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築一體化的比例達到25%左右。在農村牧區太陽能熱水器推廣5萬戶;農牧區太陽灶到戶普及率達到60%以上;在農村牧區積極推廣被動式太陽能採暖建築,太陽房中國小占全省行政村的20%;在廣大農牧區新建太陽能溫棚2萬棟,新建太陽能牲畜暖棚8000棟,完成太陽能光伏科技書屋建設1000座,新增太陽能光伏戶用電源0.5萬套。在青藏鐵路、青藏公路沿線,建設100個太陽能光伏提灌
站,實現生態保護並促進當地農牧民收入增長。
2015年發展目標:到2015年,培育3~4個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龍頭企業,重點是大力發展矽材料。
———多晶矽生產,實現產能3萬噸,其中電子級5000噸,銷售收入達到210億元;
———單晶矽錠、多晶澆鑄/切片生產,實現單晶矽產能2.2萬噸,多晶澆鑄8000噸,單晶矽切片13億片,多晶矽切片4億片,銷售收入達到350億元;
———晶矽太陽電池片,實現產能1000兆瓦,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
———太陽電池組件封裝,實現產能500兆瓦,銷售收入達到85億元;
———光伏系統套用,主要包括戶用電源、光伏建築一體化、太陽能照明等,裝機容量達到5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2億元;
———2012年至2015年,在西寧地區建設兆瓦級大型荒漠電站1座,裝機容量到達20兆瓦,年發電量約3500萬千瓦時。
———2012年至2015年,在柴達木地區建設百兆瓦級大型荒漠電站4~5座,裝機容量到達1000兆瓦,年發電量約17億千瓦時。
———配合電力部門大電網延伸,2012年至2015年,在三江源地區建設兆瓦級大型荒漠電站1座,裝機容量到達30兆瓦,年發電量5000萬千瓦時。
到2015年底,累計總投資約614億元,年銷售收入約86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260億元,占全省工業總量的26%左右;預計就業人數達到2萬人。
到2015年,全省套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城鎮建築面積達400萬平方米,集熱器採光面積達6.3萬平方米,城市新建建築太陽能熱水系統普及率達到55%以上。在農村牧區新增太陽能熱水器推廣20萬台,普及率達到30%。到2015年末,引進、吸收先進太陽能產業品種和裝備,培育1個年產太陽能熱水器5萬台的太陽能熱利用產品製造企業;到2015年前太陽灶到戶普及率達到100%,新增太陽能光伏戶用電源3萬套,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新建太陽能溫棚5萬棟、太陽能牲畜暖棚2萬棟;建設太陽房中國小2860所,占全省行政村的70%;完成太陽能光伏科技書屋建設1000座。
三、青海省太陽能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和發展重點
(一)培育龍頭企業。重點培育青海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我省太陽能產業的龍頭企業,其投資範圍覆蓋從多晶矽、單晶矽矽錠/切片、太陽電池片、太陽電池組件封裝以及光伏系
統集成整個產業鏈,同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建成“科、工、貿”一體化的大型集團公司。在培育亞洲矽業(青海)有限公司、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青海新能源分公司成為多晶矽材料生產的龍頭企業同時,促進其加快向電子級多晶矽生產領域的發展的步伐。相關部門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在不斷完善產業鏈的基礎上,扶持企業做大做強,以龍頭企業帶動我省太陽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建立產業基地。將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作為太陽能產業基地,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將其建設成為在國際、國內有顯著影響力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園。以亞洲矽業(青海)有限公司、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青海新能源分公司、青海華矽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依託,實現矽材料的規模化生產。以青海尚德尼瑪為核心,聯合園區內其他太陽電池組件封裝企業,加快產能擴容建設,建立太陽電池
組件封裝產業集群,創建品牌,面向國內外市場,增強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以青海省三江源太陽能系統檢測有限公司為主,建立起太陽能系統試驗、檢測中心,為推廣套用提供技術服務。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無錫尚德、山東力諾瑞特等知名企業進入園區,補充完善多晶澆鑄、太陽能級矽切片、晶矽太陽電池生產、光伏系統平衡部件(BOS)的研發及生產,包括併網控制器、逆變器、最大功率跟蹤器、蓄電池等,形成產業集群。充分發揮西寧作為省會城市的優勢,建立起具有設計、施工、檢測與維護能力的太陽能熱利用服務基地,服務覆蓋全省乃至周邊省區。
(三)建立太陽能電力生產基地。結合國家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的政策,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的0.3兆瓦光伏電站併網發電的基礎上,配合電力部門的大電網延伸,有序推進大型荒漠光伏併網電站的建設。在西寧地區,建設兆瓦級大型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到20兆瓦,年發電量達到約3500萬千瓦時。在三江源地區,建設兆瓦級大型荒漠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到30兆瓦,年發電量達到5000萬千瓦時,滿足當地生產、生活用電需求,解決三江源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後的後續經濟發展問題,進一步改善民生。在柴達木地區建設百兆瓦級的大型荒漠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兆瓦,大力發展清潔的太陽能電力生產,年發電量約17億千瓦時以上,一方面改善我省的電力供應結構,滿足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內企業使用清潔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使海西地區成為主要的綠色能源生產及輸出基地,電力供應輻射西藏等地,促進青海和西藏等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太陽能電力生產基地的建設,項目投資巨大,應借鑑國內已有的大型光伏電站建設經驗,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吸引國內資金雄厚、管理先進的大型發電企業投資我省光伏發電領域,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解決項目建設的資金來源問題。
(四)建立太陽能推廣套用示範區。在西寧、格爾木、德令哈市及海東地區,通過政府的大力扶持,實施“陽光計畫”,開展太陽能光熱建築一體化、太陽能光伏建築一體化的試驗與推廣套用。自2009年起,逐步在省內12層及以下的居住建築(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別墅);新建、改建、擴建(辦公、醫療、學校等公共建築,餐飲、洗浴、旅館、商業等服務性建築,游泳館等體育設施)的公共建築,以及熱水消耗大戶,積極採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築一體化技術,做到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築一體化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時做好太陽能採暖的試點與示範,選擇有條件的大型公共廣場、車站、學校、醫院等建築進行太陽能光伏建築一體化的併網光伏發電的試點。2010年,在西寧、格爾木市等市政建設項目推廣安裝太陽能綠色照明系統。在柴達木地區進行太陽能光伏提水項目示範,在青藏鐵路、青藏公路沿線,建設100個太陽能光伏提灌站,實現生態保護並促進當地農牧民增收。在交通指揮信號、玻璃幕牆等套用中使用太陽能光伏產品,擴大太陽能光伏商業套用市場,並與半導體照明技術相集成,在2010年建成一批以太陽能綠色照明為主的示範工程。
(五)加快太陽能在農村牧區的推廣套用。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在農牧業生產中,大力推廣太陽能溫棚、太陽能牲畜暖棚,增加農牧民收入。通過提供通用設計圖紙、建設示範房屋等措施,抓好太陽能的直接利用。在國家支持的生態移民和農牧民集中居住點,對太陽能利用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具備條件的小城鎮和農牧區,積極推廣套用太陽能熱水器、被動式太陽能採暖住宅和太陽灶等太陽能利用技術。推廣套用的重點是:太陽能熱水系統,民用建築主、被動式太陽能採暖,太陽灶、太陽能溫棚、太陽能牲畜暖棚等多個方面,切實解決廣大農牧區的生產、生活用能問題。繼續把握有利時機,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建設更多的太陽能光伏獨立電站,實現“村村通電”、“戶戶通電”的目標。
四、科技支撐體系建設
(一)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完善的科技支撐體系,是太陽能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要充分借鑑省外一些先進經驗,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展開聯合研究、技術合作、人才隊伍建設等,保證太陽能產業的科技投入,從而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覆蓋產品技術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全過程的科技支撐體系,確保我省太陽能產業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在省級財政專項中應設立太陽能重大科技專項,多預留一部分資金,與省科技廳科技創新資金相結合,加大投入,進行重大科技攻關,推動技術進步。
(二)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完善我省太陽能產業鏈的基礎上,以企業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以市場為動力,提高我省太陽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選擇省內具備一定研發能力和經濟實力的企業,通過技術入股、短期項目合作等激勵機制和引智方式,引進國內外太陽能研發人才參與組建太陽能研發機構。鼓勵重點企業,如青海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成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之間戰略合作,組建博士後工作站及相關實驗室,實現技術多元化,完善我省太陽能產業科技研發等支撐體系。
(三)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瞄準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國際前沿領域,乘勢而上,實施趕超戰略。重點是在西門子法生產太陽能級高純矽的工藝過程中,圍繞節能降耗、降低成本及加快生產周期、加強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不懈的努力,實現技術突破。引進晶體矽太陽電池生產的新技術及工藝,把提高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作為技術攻關的重點,在“薄矽片、大面積、高效率”的太陽電池生產上占據高端優勢。按照“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原則,攻克吉瓦級以上的荒漠光伏併網電站的系統集成技術難關,在大規模荒漠化光伏併網電站的建設及運行維護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及自主創新,形成青海服務全國乃至全球的局面。
(四)加快科研平台建設。以青海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為依託組建“青藏高原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發中心”,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廣泛開展國際、國內的合作與交流,解決光伏產業鏈中有關技術支撐問題,形成我省太陽能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依託省內有實力、條件好的企業,建立“太陽能建築研究中心”,為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提供設計、施工指導等技術服務,解決太陽能
產業推廣套用中的實際問題,完善技術規範和標準;以青海省三江源太陽能系統檢測有限公司為依託,建立和完善太陽能光熱測試檢測服務平台與太陽能光伏試驗檢測中心,為全省太陽能推廣套用提供標準化服務。
(五)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培養太陽能技術人才。鼓勵青海大學等省內高校與企業實行戰略聯盟,藉助清華大學對口支援的有利時機,在青海大學創辦太陽能套用開發專業,申辦碩士點,並開展重要科研項目、關鍵技術的合作交流,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積極開展企業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提高競爭力。抓住國家加大職業技術教育投入的良好機遇在青海一些高等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積極培養太陽能開發套用型技術人才。給予太陽能生產企業一定的職業教育資助,支持企業在生產實踐中培養所需人才,有效緩解熟練技工緊缺的難題。
五、政策和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促進和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成立青海省太陽能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建立由省政府領導掛帥,省經委、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建設廳、省農牧廳等部門領導參加的省太陽能產業發展和推廣套用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完善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增強加快太陽能產業發展和推廣套用的合力和動力。按照職責分工,省經委主要負責太陽能產業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重點負責企業技術創新和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安排以及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布局;省發改委負責向國家發改委申報產業項目,以及申請相關支持資金及政策;在科技三項費、技術改造資金的安排使用上,向太陽能產業予以適當傾斜;省科技廳主要負責太陽能產業重點科研項目和研發平台的建設;省建設廳主要負責太陽能在建築中的推廣套用,制定相關的規範,建立相應的監測制度;省農牧廳負責農牧區太陽能產業的推廣套用。加快太陽能產業發展行業協會建設,成立青海省太陽能產業協會,通過發揮協會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規範生產經營秩序和市場運作,建立和維護公平競爭,防止無序競爭、盲目發展。
(二)加大對太陽能產業的資金投入。拓展融資渠道,建立起以政府支持為嚮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的太陽能產業資金投入體系,走以財政性資金帶動金融性資金、社會和民間資金的路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地加大對太陽能產業的資金投入力度。一是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計畫支持。省級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各類專項計畫對我省太陽能產業投資項目的支持。幫助企業積極申請與太陽能產業相關的國家級專項並做好按規定的配套資金的落實。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創新金融品種,加大對太陽能企業信貸支持力度。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要積極配合省經委組織召開政銀企項目推薦會,向金融機構推薦符合條件且具有融資需求的太陽能項目,爭取金融機構對太陽能項目,特別是重點項目的貸款支持。三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對於各類財政性資金的投入要形成合力,加大支持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力度,用於支持太陽能產業化重大項目的實施等。四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股票和企業上市。五是建立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和融資擔保機構。積極爭取設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民間資本為主的太陽能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和擔保機構,發揮風險投資和擔保投資基金的作用。六是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吸引國內外大公司到青海來投資太陽能產業。七是加大太陽能產業重點項目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前期投入,特別是要抓緊大型荒漠電站建設的項目申報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太陽能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時機,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加快我省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及推廣套用的步伐。
(三)加大對太陽能產業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用足用活現有優惠政策。要充分利用國家已有的太陽能發展的扶持政策,如《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財建〔2006〕237號)中對太陽能等產業的扶持措施等,加快我省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步伐。要充分利用我省已經出台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在園區開發、提升民營經濟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努力為太陽能企業在生產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條件,促進企業的發展。二是稅務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和宣傳稅收優惠政策,依照省委、省政府的規定減免相關地方稅收,為我省太陽能產業提供全方位的稅收政策服務。三是爭取國家對太陽能光伏併網發電的上網電價等政策支持,借鑑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出台鼓勵扶植光伏發電的傾斜性政策。對社會單位和居民個人自用的光伏發電,在建設資金投入方面由政府予以補助,以擴大光伏市場來推動產業的發展。四是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力度,形成對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技術擴散等強有力的法律保護體系。
(四)完善太陽能推廣和套用的激勵政策。一是在強制推行太陽能建築套用的同時,通過利用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城市配套資助等方式對太陽能在建築套用中給予支持。二是對採用太陽能供暖系統的建築物,經相應檢測部門檢測合格並通過專家組的評估驗收,給予城市配套費減50%的政策優惠。三是積極爭取國家財政部、建設部關於可再生能源示範項目的資金支持,繼續加大省級財政對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的資金支持。對公益場所套用太陽能光伏系統給予資金支持,由政府在新建路燈、燈箱廣告、車站候車亭、亮化工程、城市景觀等市政建設等公益場所開展太陽能光伏示範,為今後太陽能光伏系統的規模化套用提供借鑑和引導。四是在繼續對農牧區推廣太陽能光伏戶用電源、太陽灶、建設太陽能溫棚、太陽能牲畜暖棚給予相應補貼的同時,對新建和改建採用主、被動式太陽能採暖的居住建築給予政府補助。五是把太陽能推廣套用產品納入政府採購範圍,政府建設項目、公益性建設項目優先採用省內太陽能企業的產品。
(五)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和網路等媒體廣泛向社會宣傳利用太陽能的意義和作用,提高全社會對太陽能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參與太陽能等可再生
能源套用的能力和主動性,增強加快太陽能產業發展和太陽能推廣套用的機遇意識,創造加速太陽能產業發展和太陽能推廣套用的濃厚氛圍和良好環境。
六、重點建設項目
(一)工業項目
1、多晶矽二、三期在完成亞洲矽業、黃河水電多晶矽一期項目的建設並投產後,加快二、三期建設。在多晶矽二、三期建設時,應當注意適當控制建設規模。從當前的國際、國內市場來看,我省太陽能級多晶矽項目的最終目標定在年產3萬噸的規模是切實可行的。同時,多晶矽項目的發展,不能僅局限於太陽能級矽材料的生產,應當鼓勵企業積極向電子級矽材料的生產進軍,以確保我省在矽材料生產領域的競爭優勢。
2、單晶矽二期矽錠及切片青海華矽能源有限公司已開工建設的單晶矽矽錠及切片項目,一期年產1250噸,到2008年底,將達到500噸規模。在進行一期建設並投產的同時,該公司還將加快二期建設,預計在2010年達到5000噸規模,矽片3億片,銷售收入75億元。為了在我省充分消化源頭的多晶矽產量,目前僅有青海華矽能源有限公司一家來生產單晶矽矽錠及切片,生產能力不足,且年產3億片太陽能級矽片也不能滿足中下游太陽電池及組件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矽錠生產項目,並引進矽片切片生產企業,到2015年,全部建成投產,屆時,將實現單晶矽產能約2.2萬噸,多晶澆鑄8000噸,單晶切片13億片,多晶切片4億片。
上述項目建成後,預計銷售收入350億元。
3、晶矽太陽電池生產
我省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相對完整,但作為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晶矽太陽電池片的生產,目前還是一個空白。應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鼓勵投資商儘快完成項目建設。在該項目中,重點突破薄矽片、大面積、高效率的太陽電池生產技術,加快帶動我省太陽電池及組件測試水平的提高,在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產業集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建設國際、國內重要的太陽能產業基地。預計該項目在2015年底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晶矽太陽電池片1000兆瓦,銷售收入達150億元。
4、太陽電池組件封裝
太陽電池組件封裝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我省已有6家組件封裝企業,封裝能力達到10兆瓦,其中以青海尚德尼瑪為主要代表。與國內相比,這幾個企業的最大優勢在於貼近市場,尤其是在西部廣大的農村牧區,他們占據著銷售、服務的主導權,這是我省在太陽能推廣套用中值得依靠的重要力量。目前,這幾家企業都已加快了擴能改造的步伐,預計到2010年,實現產能100兆瓦,銷售收入20億元;到2015年,實現產能500兆瓦,銷售收入85億元。
(二)推廣套用項目
1、農牧區生產、生活太陽能利用
本項目是改善我省廣大農村牧區民生的重大項目,必須爭取國家資金支持。項目建設以全省廣大農牧區,尤其是三江源地區為重點。建設目標為:到2015年前太陽灶到戶普及率達到100%,,新增太陽能光伏戶用電源3萬套,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新增建設太陽能溫棚11萬棟、太陽能牲畜暖棚2.5萬棟;爭取農業部與教育部的投資,建設太陽房中國小2860所,占全省行政村的70%;完成太陽能光伏科技書屋建設3000座。
2、陽光計畫
將該項目作為具有本省特色的太陽能光伏建築一體化、太陽能光熱建築一體化的示範及推廣套用。項目實施必須爭取國家資金支持,項目建設以西寧、格爾木市等城市為中心,覆蓋全省。建設目標為:到2015年末,實現光伏建築一體化總裝機容量50兆瓦,年發電量8500萬千瓦時;全省套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城鎮新建建築面積達400萬平方米,集熱器採光面積達6.3萬平
方米,城市新建建築太陽能熱水系統普及率達到55%。通過該項目的推廣,建立完善相應標準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促進相關政策法規的建立和完善。
3、大型併網光伏電站
我省太陽能產業的重大套用項目。建設時間:2009~2010年,在柴達木地區建設兆瓦級大型併網光伏電站2個,總裝機容量40兆瓦,年發電量6500萬千瓦時。2012~2015年,在西寧地區、三江源地區、柴達木地區等,建設兆瓦級的大型光伏電站4~5個,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兆瓦以上,年發電量17億千瓦時以上。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將確立青海省作為太陽能電力生產基地的地位,成為生態立省的重要標誌,極大地拉動青海經濟的發展,無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都十分巨大。在小型光伏併網電站建設成功的基礎上,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電力投資公司,興建大型、特大型荒漠併網電站,將使我省在兆瓦級太陽能光伏併網電站相關七個方面的技術取得突破。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有力地推動我省在太陽能光伏推廣套用中與國際、國內的交流與合作,掌握大型、特大型荒漠併網電站的設計、施工及運行的科學規律,建立相關的標準和規範,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三)科技支撐項目
1、青藏高原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究中心
本項目為我省太陽能產業的科技支撐重點工程。建設青藏高原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究中心,廣泛開展國際、國內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究解決矽材料生產以及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有效地實現產學研聯合,為我省太陽能產業培養人才。
本項目建設資金來源:申請國家資助、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企業資助。
2、太陽能建築研究中心
本項目建設為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提供設計、施工指導和監測等技術服務,建立健全青海省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範等。建設資金來源:申請國家資助、地方政府支持、企業資助等。
3、太陽能系統試驗檢測中心
本項目建設為青海省及周邊省區廣大太陽能產品生產企業及用戶提供試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建立健全青海省太陽能產品測試、檢測的相關標準、規範等。建設資金來源:申請國家資助、地方政府支持、企業資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