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指引

《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指引》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以及《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農業農村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等檔案精神,結合實際制定的指引。

2023年9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公布《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指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指引
  • 頒布時間:2023年9月26日
  • 發布單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發文通知,指引全文,

發文通知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指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意見》和《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以及《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農業農村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等檔案精神,為加快推進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農業農村部制定了《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指引》,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是集中各類法治資源對基層幹部和農民民眾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陣地,是暢通普法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的重要平台。《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指引》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任務和基層幹部民眾的法治需求,從指導思想、建設原則、建設條件、建設內容、建設效果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為各地建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提供指引。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著眼發展全局、創新思路方式、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的具體方案,分級分類推動實施,及時評估建設效果,總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先進典型。農業農村部將結合“八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總結宣傳推廣一批作用發揮明顯、民眾滿意認可的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並在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申報時優先予以推薦。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23年9月26日

指引全文

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指引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意見》和《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以及《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農業農村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等檔案精神,結合農業農村實際,制定本指引。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務的決策部署,健全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法律知識的積極作用,引導農民民眾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服務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建設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突出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政治屬性,牢牢把握黨的領導是建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最根本的保證,把講政治的要求貫穿基地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
(二)突出農民主體。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主動對接農民民眾的法治需求,開展貼近生產生活實際的精準法律服務。杜絕增加農民民眾負擔,確保法治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農民民眾。
(三)緊扣三農實踐。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將涉農重要法律法規規章學習宣傳、農業農村系統普法規劃落實及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培育等重點工作作為基地建設主要內容,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四)整合資源優勢。積極發揮基地組織協調功能,整合各類法治宣傳教育資源,促進農民民眾、基層幹部、具備法治普及功能的單位機構參與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行業管理、矛盾糾紛調處隊伍作用,加大農村法律服務供給力度。
(五)注重因地制宜。允許東、中、西部地區在場所條件、設施設備、工作機制等方面開展差異化探索,以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方便農民民眾就近學法為原則,合理設計基地布局和功能。禁止違法違規向農民民眾收取費用或向農民民眾籌資籌勞。堅持久久為功、循序推進,反對鋪張浪費、講排場比闊氣。
三、建設條件
(一)具備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的場所條件。充分利用現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村文化禮堂、法治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法治驛站等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依託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基地應符合相關公共設施、場所安全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現有基地整合升級。
(二)具備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設施設備。設定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櫥窗、公告欄、電子顯示屏等。配備多媒體設施、廣播終端等設備,滿足向公眾進行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條件。有條件的基地可以設定自助服務終端、“網際網路+”智慧型展示平台、智慧型法律機器人等設備,滿足農村多樣化法律服務需求。
(三)具有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內容載體。能夠充分運用典故、格言、警句、漫畫、故事等多種形式,圖文、視頻、實物、模型、互動體驗等多種手段,普及法律知識,傳播法治觀念,弘揚法治文化。能夠通過以案普法、以案釋法,發揮典型案例引領法治風尚的積極作用。能夠在傳承和諧共生鄉土文化中挖掘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並促進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四)具備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專兼職工作隊伍。配備兼職法治宣傳教育講師,定期到基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諮詢活動。有條件的基地可以配備專職法治宣傳教育人員,鼓勵從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法律明白人、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格線員等人員中遴選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宣傳員。
(五)結合實際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基地管理制度健全,運作規範,制定並實施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計畫。基地所在的地方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有推動基地建設、加強督促指導的相關工作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基地積極對接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機關以及具備法治普及功能的單位機構,開展聯合共建。
(六)鼓勵探索線上和智慧型化基地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依託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終端等,建設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的網上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鼓勵運用高科技手段建設互動式、體驗式的智慧型化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四、建設內容
(一)搭建農村學法用法平台。開展法治宣傳講座和法律諮詢服務,為民眾宣傳和解讀生產生活常用的法律法規,提供法律諮詢和調解矛盾糾紛等法律服務。利用基地法律圖書資料、網路資源等條件,為農民民眾學習法律知識提供便利。及時收集和反映民眾法律訴求,引導民眾用好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積極帶動周邊民眾提高法律意識。積極參與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培育工作,支持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法律知識,講述身邊法治故事,引導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在鄉村建設中更好發揮作用,依法有序參與村級事務管理。
(二)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在“12·4”國家憲法日、全國“憲法宣傳周”、中國農民豐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憲法進農村”、“鄉村振興、法治先行”等主題活動。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推進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推動法治鄉村建設等重點,宣傳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法進村入戶活動,示範推廣農業農村普法新模式,培養農村實用型法律人才。
(三)與基層依法治理有機融合。主動參與農村基層糾紛調處,引導農民民眾依法維權、依法解決矛盾糾紛。積極參與村規民約的制定完善,使村規民約體現法治精神、嚴守法律規則。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普法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培育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作用。
(四)開展民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推動法治文化與農耕文化、民俗文化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村規民約、鄉風民俗中蘊含的優秀法治觀念,組織編寫、創作具有鄉土文化特色、農耕農趣農味、民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作品。圍繞關係農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問題,採用快板、相聲、小品、戲劇等多種形式,講述發生在農民民眾身邊的學法用法故事。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法治文藝巡演鄉村行、以案釋法和學法用法故事宣講、法律知識競賽、法治書畫展覽、播放法治微電影等民眾性法治文化活動。
五、建設效果
(一)法治環境最佳化
通過建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培養農民民眾的法治意識、規則意識和程式意識,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農村營商環境,提升法治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促進農業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民眾收入增長。
(二)輻射範圍廣泛
通過建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對周邊地區的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文明鄉風營造、鄉村有效治理等工作形成影響力和帶動力。參加基地普法活動、線上線下培訓等幹部民眾的人數逐年增加,法治意識、依法辦事能力逐年提高,基地輻射區域逐年擴大。
(三)典型經驗豐富
通過建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傳播本土法治資源,挖掘發現具有代表性的法治人物、法治事件,在農村法律服務供給、矛盾糾紛調處、農民民眾權益保護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新手段加大傳播力度,形成較強的社會影響力。
(四)滿意程度提升
通過建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農民民眾對推動法律進村入戶、提供法律服務、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繁榮發展農村法治文化等方面的滿意度顯著提升,基地所在區域內涉農企業等市場主體對農村法治環境滿意度顯著提升。
六、保障措施
(一)領導機制完善
形成在黨委領導下,農業農村部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協同聯動的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工作格局。推動基地建設工作納入當地法治社會建設規劃及鄉村振興相關考核。基地所在地的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對基地建設工作加強業務指導,制定工作計畫,最佳化師資力量,落實培訓任務,強化督促落實。爭取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參與基地建設工作,推動基地配備專兼職工作隊伍,促進基地構建長效化工作機制,指導基地建立適應農村法治宣傳教育需求、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管理結構。
(二)保障機制有效
基地有穩定的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確保持續運營的經費,有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有推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畫,有相應的工作檔案和台賬資料。能夠做到年初有計畫、活動有記錄、年終有總結,有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
(三)內外聯動高效
充分發揮農業農村系統單位以及職業院校、新聞媒體的作用,內外聯動開展常態化的法治教育培訓和法治宣傳活動。暢通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基地建設的途徑,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有效提升基地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普法工作機制,為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