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法治社會建設是法治德宏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加快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的通知》(中發〔2020〕28號)和《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印發<雲南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的通知》(雲發〔2021〕17號)精神,結合德宏實際,制定本綱要。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德宏現場辦公會的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統籌推進法治德宏、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使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權利,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譜寫好中國夢的德宏篇章築牢堅實法治基礎。
(二)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堅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堅持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三)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州“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完成,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領域制度規範更加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成效顯著,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社會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符合國情省情州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民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
工作目標: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信仰在全社會普遍樹立,社會大普法格局不斷健全,力爭縣(市)法治文化廣場(公園)實現100%覆蓋,鄉鎮(街道)法治文化陣地實現100%覆蓋,村(社區)法治文化設施實現100%覆蓋,中國小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實現100%覆蓋,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原則。
(四)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在全社會深入持久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形成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社會氛圍。切實加強對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憲法教育,組織推動國家工作人員原原本本學習憲法文本。健全完善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辦法和程式,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持續開展全州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在青少年成人儀式、畢業典禮等活動中設定禮敬憲法環節。推動“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制度化。大力加強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廣場)建設,拓展延伸“中國憲法邊疆行”等宣傳活動,推動憲法宣傳進一步向普通民眾,向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和偏遠村寨,向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延伸覆蓋,實現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
(五)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重點課程,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幹部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本領。深入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開展民法典專項宣傳活動,組織實施國家安全、鄉村振興、民族區域自治、疫病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公共衛生安全、強邊固防、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讓憲法法律走到民眾身邊、走進民眾心裡。建立健全邊民民眾法治宣傳教育機制,增強國家意識、國民意識、國土意識、國防意識,強化抵制、發現舉報偷渡、走私、吸販毒、“三非”等涉邊違法犯罪的責任觀念。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教師的法治教育培訓,配齊配強法治課教師,完善中國小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制度,健全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機制,推動法治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建立健全少數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普法宣傳長效機制,加強普法人才隊伍建設,鞏固提升“法治宣傳邊關行”和“法治宣傳固邊防”等普法活動成效。建立健全宗教教職人員學法用法工作機制,提高教職人員及信教民眾法律意識。完善鄉村(社區)等基層組織負責人學法用法工作制度,培養法治鄉村建設帶頭人,實施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到2025年力爭全州每個村(社區)至少有5名“法律明白人”。引導企業樹立合規意識,大力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員的法治宣傳教育。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普法,推進“智慧普法”平台建設。
(六)健全普法責任制。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健全“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完善落實普法責任制聯席會議和普法責任清單制度。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複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落實執法司法機關典型案例發布制度,培育以案釋法的普法品牌,把案(事)件依法處理的過程變成普法公開課。引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地方立法,把立法過程變為宣傳法規制度的過程。創新運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新出台法規規章的解讀。充分發揮法律服務隊伍在普法宣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民眾提供專業、精準、高效的法治宣傳。落實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州級主流媒體至少形成一個普法品牌欄目(節目),打造一批高質量普法新媒體賬號。壯大普法志願服務力量,加強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願者隊伍建設,形成民眾廣泛參與普法活動的實踐格局。
(七)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則,注重對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的培育,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薰陶作用,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構建具有德宏特點的法治文化傳播體系,有效促進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積極打造一批覆蓋到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的法治文化陣地,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州每個縣(市)有1個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廣場),每個鄉鎮(街道)有1個法治文化陣地,每個村(社區)有1個法治文化設施。豐富法治文化產品,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利用重大紀念日、傳統節日等契機開展民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組織青年普法志願者、文藝團體開展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舉辦法治動漫微視頻徵集展播活動,建立法治文化精品數字型檔。
三、健全社會領域制度規範
工作目標:社會領域的法規規章不斷健全,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社會組織章程等社會規範不斷完善,道德規範建設不斷加強,律師參與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合法合規性審查覆蓋率不斷提高,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章程審查登記率達到100%,萬人失信率逐步下降,實現以良法促進社會建設、保障社會善治。
(八)加強社會重要領域地方立法。緊緊圍繞疫情防控、邊境管控、教育、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生產、道路交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慈善、社會救助等領域和退役軍人、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正當權益保護等方面,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加快健全邊疆民族地區急需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必備的法規制度。抓緊補齊社會組織、城鄉社區、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制度短板,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規政策體系,加強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尊崇英烈、志願服務、孝老愛親等方面地方立法。加強建設生態文明、維護國家安全、增進民族團結等方面地方立法。
(九)促進社會規範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規範在協調社會關係、約束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聚焦疫情防控和邊境管控中暴露出來的社會治理重點難點問題,加強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社會組織章程等社會規範建設,推動社會成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規範。以居民公約促進基層治理,在社區廣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推進和規範住宅小區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監督委員會、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等組織建設。以村規民約促進鄉村事務治理,規範村民日常行為,調解民間糾紛,引導良好民風民俗。以行業規章深化行風建設,規範行業行為,切實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加強對社會規範制訂和實施情況的監督,建立健全律師參與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和社會組織章程等社會規範合法合規性審查的長效機制,制訂完善自律性社會規範的示範文本,使社會規範制訂和實施符合法治原則和精神。
(十)加強道徳規範建設。堅持把法律規範和道德規範結合起來,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深入實施雲南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廣泛開展雲嶺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學習宣傳活動,完善激勵機制,褒獎善行義舉,積極倡導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美德善行,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正向效應。強化道德規範的教育、評價、監督等功能,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依法懲處公德失范、誠信缺失的違法行為,大力整治突破道德底線、喪失道德良知的現象。深入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立法需求,把法規的規範性和引領性結合起來,用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規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注重把一些基本道德規範及時轉化為法規規章,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勤儉節約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社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依法規範捐贈、受贈行為。
(十一)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領域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加強企業經營者準入前誠信教育,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促進企業誠實守信、合法經營。加快推進覆蓋全社會的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系統建設,完善“信用中國(雲南·德宏)”“信用社區”“信用居民”等平台功能,強化和規範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推進信用監管信息公開公示。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健全守法誠信褒獎激勵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加大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力度。建立健全信用修復機制和異議制度,鼓勵和引導失信主體糾正違法失信行為。加強行業協會商會誠信建設,完善誠信管理和誠信自律機制。加強誠信理念宣傳教育,組織誠信主題實踐活動,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完善信用方面的法規規章制度。
四、加強權利保護
工作目標: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有效維護各類社會主體合法權益,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政務公開向縱深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實現100%全覆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全面落實,基層法律服務隊伍不斷擴大,公共法律服務知曉率、首選率達到100%、滿意率達到90%以上,村(社區)法律顧問100%覆蓋,探索設立境外律師事務所(分支機構)。
(十二)健全公眾參與重大公共決策機制。制定與民眾生產生活和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經濟社會政策,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充分體現公平正義和社會責任,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依法不得公開的事項外,應當通過政府網站、報刊、廣播電視、手機客戶端等媒體,將重大公共決策事項、依據、說明等內容向社會公示,釆取實地調查、書面調查、問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聽證會等方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暢通公眾參與重大公共決策的渠道,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範。健全黨委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在各級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落實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在重大公共決策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制度機制。推動國有企業普遍設立公司律師,探索在私營企業設立公司律師,健全企業、職工、行業協會商會等參與涉企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定機制,依法平等保護企業、職工合法權益。
(十三)保障行政執法中當事人合法權益。全面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完善執法程式,改進執法方式,尊重和維護人民民眾合法權益。建立人民民眾監督評價機制,健全對行政機關違法行政行為投訴舉報登記、處理、反饋機制,暢通熱線電話、網上信箱等監督渠道,配合完成全省統一的行政執法監督網路平台建設,促進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勞動保障、野生動物保護、文化旅遊、邊境管理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和執法效果不斷提高。建立健全產權保護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持續加強政務誠信和營商環境建設,將產權保護列為專項治理、信用示範、城市創建、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堅持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全過程推進政務公開,持續深入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在公開內容上突出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行政規範性檔案、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處罰決定、行政強制決定、行政徵收決定等重要政務信息,提高公開的“含金量”。完善政府新聞發言人、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發布制度,依法積極穩妥制定政務公開負面清單,細化明確不予公開範圍,及時進行調整更新。開展政務公開經常性教育培訓,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強化激勵和問責。
(十四)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加強對公民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加大涉及民生案件查辦力度,通過具體案件辦理,保障人民民眾合法權益。探索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集體訴訟工作。加強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推進律師參與刑事辯護全覆蓋和律師調解工作。對不服司法機關生效判決、決定的申訴,逐步實行由律師代理制度,完善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工作機制。完善常見多發案件證據指引標準,加強對非法取證行為的源頭預防,嚴格執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完善執法司法權力運行和管理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健全案件糾錯機制,有效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健全執行工作長效機制,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合法權益。加強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司法公正。落實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強化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制度保障。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民眾參與。落實司法救助制度,明確特定案件當事人司法救助的條件、標準和範圍。健全法律援助受援人減交、免交、緩交訴訟費制度,完善公證機構、司法鑑定機構依法減免相關費用制度。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完善“網際網路+訴訟”模式,加強訴訟服務設施建設,全面建設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
(十五)加快建設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度整合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體、熱線、網路平台相關數據,建成“一雲多端、數據融合、協調聯動”的雲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務雲平台,加大“雲嶺法務通”公共法律服務機器人推廣套用力度。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現全州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州、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覆蓋,“12348”熱線平台“7天×24小時”全天候“1對1”服務,完善“12348”雲南法律服務網和微信公眾號全業務、全時空自助式服務。統籌利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等資金渠道,優先考慮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經費保障。深入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集中實施一批法律服務鄉村振興項目,並將其中屬於政府職責範圍且適宜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服務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充分發揮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作用,健全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推進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進一步放寬經濟困難標準,使法律援助覆蓋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體。加快律師、公證、仲裁、司法鑑定等行業改革發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規範化、精準化,有效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
(十六)推動涉外法治保障與服務。整合法律服務資源,重點培育一批律師、公證、司法鑑定、仲裁等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涉外法律服務機構,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法律服務機構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主動服務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眼光、精通涉外法律業務的高素質人才,最佳化涉外法律服務業務發展環境,為我州“走出去”的中資機構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
(十七)引導社會主體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引導公民理性表達訴求,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引導和推動企業和其他組織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在企業中開展法治體檢活動,促進社會健康有序運行。強化政策引領作用,為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營造良好環境,推動企業與社會建立良好的互助互信關係。支持社會組織建立社會責任標準體系,引導社會資源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組織傾斜。
五、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
工作目標:依法維護社會秩序、解決社會問題、協調利益關係、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州、縣(市)、鄉鎮三級綜治中心100%全覆蓋,格線化服務管理實現“多網合一”,融合運用“雲解紛”“雲智調”等平台,實現調解案件網上“一站式”服務、線上司法確認,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十八)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健全地方黨委在本地區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作用的機制,完善政府社會治理考核問責機制。引領和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社會治理過程人民參與、成效人民評判、成果人民共享。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減輕基層特別是村級組織負擔。加強州、縣(市)、鄉鎮(街道)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實體化運行並實現全覆蓋。落實《城鄉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規範》國家標準,編制格線化服務管理職責任務清單,整合黨建、綜治、城管等各類格線,實現格線化服務管理“多網合一”、全域覆蓋,構建網路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
(十九)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推進市域治理創新,依法加快州級層面實名登記、社會信用管理、產權保護等配套制度建設,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使法治成為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深化城鄉社區依法治理,在黨組織領導下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縣(市)職能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減負賦能原則,制定和落實在社區治理方面的權責清單。加強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規範化建設,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鼓勵基層廣泛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婦女議事等協商活動。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全面推行村級重大事項決策村黨支部會議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和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四議兩公開”制度,完善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小微權力監督制度,形成民眾監督、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上級黨組織和有關部門監督與會計核算監督、審計監督等全程實時、多方聯網的監督體系。開展法治鄉村創建活動。全面推進基層單位依法治理,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普遍完善業務和管理活動各項規章制度,建立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平台和機制。廣泛開展行業依法治理,推進業務標準程式完善、合法合規審査到位、防範化解風險及時和法律監督有效的法治化治理方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深化落實邊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N”進措施,紮實推進“網際網路+民族團結”行動,依法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矛盾問題,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宗教和諧和順。
(二十)發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作用。人民團體要在黨的領導下,教育和組織團體成員及所聯繫民眾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堅持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確保社會組織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加大培育社會組織力度,重點培育、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推動和支持志願服務組織發展,開展志願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志願服務激勵保障機制。發揮社區社會組織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三社聯動”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探索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改善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公益法律服務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促進社會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十一)增強社會安全感。完善平安建設整體規劃、領導協調機制、責任分擔機制,健全平安德宏建設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基層平安創建,形成社會治理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生動局面。落實新時代加強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要求,鍛造一批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批比較富裕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構築一條嚴密的立體化邊境防線,制定一攬子加強邊境建設政策,形成一套嚴格的邊境管控工作機制,加快推進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立體化邊境防控體系建設,全面升級邊境疫情防控措施,織密織牢邊境、社區、境外疫情“三張”防控網,健全邊境“五級段長制”,推進邊境村寨格線化管理全覆蓋,加強邊境物理阻攔設施和技防系統建設,依法嚴打跨境違法犯罪,構建強邊固防銅牆鐵壁,切實守好國門、管好邊境。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厲打擊整治涉槍涉爆、電信網路詐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和“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違法犯罪活動,遏制和預防嚴重犯罪行為發生。強化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提升疫情防控防災減災能力。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體系,強化消防交通等安全隱患常態化治理,加強對寄遞物流、危爆物品行業監管。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加強對刑滿釋放人員、生活失意人員、性格偏執人員、問題青少年等群體的人文關懷。健全執法司法機關與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工作銜接,加強對執法司法所涉人群的心理疏導。推動“青少年維權崗”、“青少年零犯罪受害社區(村)”創建,強化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基層基礎。
(二十二)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健全矛盾糾紛動態排查預警調處化解機制,完善非訴糾紛解決機制,全面推開訴前委派調解工作制度,加強“綜合性”“一站式”多元調解工作平台建設,加強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健全智慧財產權、環境污染、金融保險等重點領域調解組織。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大力發展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全面落實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深入推進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充分發揮律師在調解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律師調解工作經費保障機制。依託中國貿促會雲南分會構建德宏州自貿試驗區商事調解機構。健全邊境民族地區聯合調解組織建設,持續推進邊境民族地區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解仲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加強行政複議、行政調解、行政裁決工作,發揮行政機關化解糾紛的“分流閥”作用。推動仲裁委員會積極參與基層社會糾紛解決,支持仲裁融入基層社會治理。
六、依法治理網路空間
工作目標: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路空間覆蓋,構建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格線局,不斷提高網路綜合治理能力。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推進網路空間法治化,提升網民法治素養,淨化網路生態環境,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
(二十三)完善網路法律實施配套制度。根據法律法規立改廢情況,及時對有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進行清理,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治理。探索推進網際網路領域法規制度建設,推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完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信用信息管理機制,加強對網路直播、自媒體、知識社區問答等新媒體業態的規範管理。完善貫徹實施網路安全法的配套規定和標準體系的制度機制,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數據安全管理和網路安全審查等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對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研發套用的規範引導。貫徹實施網際網路技術、商業模式、大數據等創新成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
(二十四)培育良好的網路法治意識。堅持依法治網和以德潤網相結合,做大做強網上正面宣傳,推動優質網路內容生產傳播,弘揚時代主旋律和社會正能量,鞏固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持續提高新型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民族文化全媒體傳播,開展網路文化節等活動,培育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提升網路媒介素養,推動建立網際網路信息服務領域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和懲戒機制,推動網路誠信制度化建設。堅決遏制違法有害信息網上傳播,加大監督執法力度,依法處置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建立健全舉報一體化受理處置體系。加強全社會網路法治和網路素養教育。加強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引導青少年理性上網。深入推進垃圾簡訊、騷擾電話治理。加強網路文明建設,深入實施中國好網民和網路公益工程,引導網民文明上網、理性表達,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環境。
(二十五)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網。牢固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全面加強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依法防範網路安全風險。落實網路安全責任制,壓實管理部門和網信企業的網路安全責任。加強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規範網路運營者和網路使用者的行為和活動。建立完善統一高效的網路安全風險報告和預警機制、研判和處置機制,健全網路安全檢查制度。加強數據共享和安全保護,加強對網路空間通信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及名譽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保護。嚴格規範收集使用用戶身份、通信內容等個人信息行為,加大對非法獲取、泄露、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督促網信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履行法律規定的安全管理責任。健全網路與信息突發安全事件應急機制,完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執法聯動機制。加強網路侵權、盜版假冒、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治理,依法打擊網路金融犯罪、網路誹謗、網路詐欺、網路色情、攻擊竊密等違法犯罪行為,遏制新型網路犯罪。
七、加強組織保障
工作目標:堅持黨對法治社會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法治社會建設統籌協調推進機制不斷健全,全社會力量有效凝聚,法治社會建設紮實有序推進。
(二十六)強化組織領導。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州、加快建設法治德宏法治社會最根本的保證。各級黨委要落實推進本地區法治社會建設的領導責任,推動解決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各級政府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將法治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落實好法治社會建設各項任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戰鬥堡壘作用。
(二十七)加強統籌協調。堅持法治社會與法治德宏、法治政府建設相協調,堅持法治社會建設與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適應。各級黨委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要加強對本地區法治社會建設統籌謀劃,形成上下協調、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各方力量採取多種形式參與法治社會建設,進一步發揮公民、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在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形成法治社會建設最大合力。
(二十八)健全責任落實和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對法治社會建設的督促落實機制,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各項部署要求落到實處。充分發揮考核評價對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推動作用,制定法治社會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考核評價進行獎勵表彰、整改提升。健全民眾滿意度測評制度,將民眾滿意度作為檢驗法治社會建設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
(二十九)加強理論研究和輿論引導。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實踐研究,為法治社會建設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等智庫作用,大力打造法治社會建設理論研究基地。加強輿論引導,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凝聚社會共識,營造全民關心、支持和參與法治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十)嚴格落實財政保障制度。縣級以上政府要將法治社會建設工作經費開展列入財政預算,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切實保障法治社會建設在組織推動、普法宣傳、社會領域立法、基層依法治理、平安創建、矛盾化解、公共法律服務、考核評議等方面的各項經費支出。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進一步提高法治社會建設的信息化水平。
各縣(市)、各部門要全面貫徹本綱要精神和要求,結合實際制定落實舉措。州委依法治州辦要抓好督促落實,確保綱要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