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通知
黔府辦發〔2022〕16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貴州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5月19日
檔案全文
貴州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精神,高質量推動我省“十四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突出科學精神引領、堅持協同推進、深化供給側改革、擴大開放合作,按照“黨的領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開放合作”的建設模式,牢牢把握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出台實施的重大機遇,堅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紮實推進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大力實施科普重點工程,不斷築牢高質量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基礎,切實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為奮力譜寫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科學素質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2%,“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公民科學素質提升或建設所需的組織保障、機制保障、條件保障等更加完善,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各地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狀況明顯改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二、紮實推進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時代貴州精神,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切實提升全省幹部民眾科學素質,重點推進五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像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牽頭單位:省教育廳、團省委、省科協)
1.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育人全鏈條。堅持立德樹人,高度重視科學精神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激勵青少年樹立遠大的科學夢想和科學志向,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責任單位:省教育廳、團省委、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省社科院,各市〔州〕人民政府)
2.加強各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加強幼兒科學啟蒙教育,通過親近自然、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學習探索方式,保護幼兒好奇心。引導基礎教育階段教學方式變革,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慾和想像力。中國小校應結合實際舉辦科技節(月)、科學營、科技小論文(發明、製作)、科普講座等校園科技教育活動,引導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辦好我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探索開發科學素質與專業教育融合課程,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團省委、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畫。建立科學、多元發現和培育機制,對有科學志向和創新潛質的青少年進行個性化培養,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生學科競賽、機器人大賽、科普作品創作大賽、青少年3D列印創意設計大賽、青少年人工智慧大賽等活動,培育一大批具備創新潛質和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責任單位:省教育廳、團省委、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4.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創造條件支持中國小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青少年宮、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等科普場所廣泛開展各類學習實踐活動。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鼓勵科技工作者走進校園,開展生理衛生、自我保護、識毒防毒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動。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體育局、貴州科學院、省農科院、省氣象局、省林業局、省地震局、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5.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推動貴州師範大學、貴陽學院等省內高校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壯大科學教師、科技輔導員隊伍。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大科學教師線上培訓力度,深入開展“送培到基層”活動,每年培訓1000名科技輔導員。(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1.加強農村科普宣傳。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防災減災、衛生健康、食品安全、移風易俗等,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傳播文明生活科學理念。(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播電視局、省氣象局、省林業局、省地震局、省農科院、省科協、省文聯,各市〔州〕人民政府)
2.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依託新時代學習大講堂和貴州省黨員幹部網路學院、農民夜校、貴州省信息進村入戶綜合服務平台、貴州省青年鄉村振興夜校、國家林草科技大講堂等平台,實施農民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能等級認定、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科普惠農興村、科技致富“二傳手”、“鄉村振興·領頭雁計畫”“多彩貴州·創在鄉土”等項目,組織農民積極參加技能大賽、農民科學素質網路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100萬人次以上,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培育高素質農民5萬人以上。圍繞“黔貨出山、網貨下鄉”需要,結合我省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農產品銷售,開展農村電商培訓。實施“科技創新巾幗行動”“錦繡計畫”,促進農村婦女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林業局、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提升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能力。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擴大科技小院等院(校)地共建基地覆蓋面,推動農民增收致富、農業提質增效、農村加快發展。鼓勵科技特派員、基層農技專家等科技人員深入鄉村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依託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開展基層農技人員集中脫產培訓,做好基層農技人員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基層農技人員服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支持農民合作社、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引導社會科普資源向易地扶貧搬遷小區、脫貧地區傾斜,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責任單位:省鄉村振興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貴州科學院、省農科院、省氣象局、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4.加強農村科普服務體系建設。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深入開展科普文明實踐活動。完善科普示範引領體系,深入開展科普示範縣(市、區)、科普示範鄉鎮(街道)、科普示範村(社區)、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等創建活動。加強農村科普服務網路和農村科普信息化建設,組織省內外科技專家、基層“三長”、農村致富帶頭人等鄉土科技人才開展科技志願服務。(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民宗委、省大數據局、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產業發展。(牽頭單位:省總工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開展職業精神教育。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和大國(貴州)工匠、最美職工、五一巾幗獎、青年文明號等選樹宣傳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責任單位:省總工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省社科院、團省委、省婦聯,各市〔州〕人民政府)
2.實施“技能貴州行動”。在職業教育、職前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中進一步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等相關內容,推進“學習型班組(科室)”建設。圍繞家庭服務業、養老服務業及其他社會服務業發展需求,大力開展家政、護工、養老、物流、快遞等培訓,提升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技能和自我保護能力,促進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實現就業和穩定就業。開展創新方法大賽、“安全生產月”“安康杯”、青年職業技能競賽等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發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組織開展“五小”(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民眾性創新活動,激發職工創新創造力。(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各市〔州〕人民政府)
3.夯實產業工人科學素質基礎。培育並壯大企業科協組織,鼓勵企業積極培養和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發揮學會、協會、研究會作用,引導、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充分發揮“科創中國”貴陽試點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教育廳、省廣播電視局、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牽頭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科協)
1.開展智慧助老。關注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融入智慧社會的需求和困難,依託老年大學(學校)、社區科普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等,發揮科技志願者作用,普及智慧型手機等智慧型設備套用,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偽科學、預防詐欺、適應智慧城市和數字社區生活的能力。(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團省委、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2.提升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鍊、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環境與健康、垃圾分類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養老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要加強健康科普服務。(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生態環境廳、省民政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播電視局、省體育局、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實施“老智助黔行”。調動老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支持老年協會、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組建老科技工作者專家團隊和老專家科普報告團,充分發揮老專家在科技服務、科學普及、決策諮詢等方面的作用。(責任單位:省科協、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省委組織部)
1.提高科學決策和科學履職能力。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認真落實“一二三四”總體思路,立足新發展階段,切實找準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持續提高科學履職水平。(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各市〔州〕人民政府)
2.加大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依託新時代學習大講堂和貴州省黨員幹部網路學院,舉辦業務知識專題講座和網路培訓,廣泛開展面向基層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貴州科學院、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在人員錄(聘)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錄用考試、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初任(初聘)培訓中開設公民科學素質課程。(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大力實施科普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揚優勢、補短板,加強科學素質基礎建設,重點實施五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科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鼓勵科技工作者結合科研加強科普。推動在相關科技獎項評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標。制定我省科普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標準,組織開展科普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工作,推動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將科普工作納入科技人才培養指標任務和科技創新基地考核工作中,定期組織科技人才開展科普講座或技術指導。開展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科普服務評價,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有效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發展。(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2.聚集科技資源服務公眾科普。支持和指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科學共同體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開發科普資源,逐步建立貴州特色科普資源庫、知識庫。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拓展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科普功能,推動科技產業園、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基地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貴州科學院、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強化科技工作者科普責任。開展“萬名專家大宣講”活動,組織萬名專家開展講座、諮詢、培訓等科普活動不少於3萬次。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成為踐行科學家精神的表率。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科技工作者要主動、及時、準確發聲。(責任單位:省科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貴州科學院、省農科院,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牽頭單位:省委宣傳部、省科協)
1.支持科普創作。支持圍繞科技前沿、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等題材開展科普創作,編撰“貴州科普叢書”,從科普角度展示貴州科技成果。大力開發動漫、短視頻、遊戲等多種形式科普作品,提供即時、泛在、精準的科普信息。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培養科普創作領軍人物。(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2.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推進圖書、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與公眾號、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鼓勵公益廣告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加強與城市公交、捷運等合作,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引導主流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促進媒體與科學共同體的溝通合作,增強科學傳播的專業性和權威性。(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加強智慧科普建設。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深度融合,強化需求感知、用戶分層、情景套用理念,推動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將“科普中國·貴州版”平台打造成全省科普信息資源的集散中心,實現與“科普中國”無縫高效銜接。強化科普信息落地套用,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責任單位:省大數據局、省科協、省民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廣播電視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科協)
1.加強統籌規劃。制定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規範和標準,建立健全分級評價制度。完善社會資金投入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和法規。推行科技館登記註冊制度和年報制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2.建設現代科技館體系。推動科技館與博物館、文化館等融合共享,打造貴州科普場館聯盟,建立“科普沙龍”等研討交流共建機制,構建服務我省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加強實體科技館建設,加快推進貴州科技館新館及市縣級科技館建設,力爭實現市(州)科技館全覆蓋。依託“中國天眼”等大科學裝置和航空航天企業建設天文、航空等主題科技館。推進數字科技館建設,統籌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建設,實現流動科技館第二輪巡展縣域全覆蓋。建成貴州科史館,增強科技自信,弘揚科學精神。(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大力加強科普基地建設。積極參與國家級行業科普基地創建工作,持續深化省、市、縣三級科普教育(示範)基地創建活動。鼓勵和支持各部門各行業建立科普教育、研學等基地,重點支持科技產業園等創新基地和其他相應創新平台申報科普基地,建成國家級科普基地30個、省級科普基地150個,提高科普服務能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拓展科普服務功能。引導和促進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機場、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開發利用“三線”建設、老軍工等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開展貴州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打造貴州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科技界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成就經驗,激發全民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體育局、省氣象局、省林業局、省地震局、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科協)
1.建立應急科普協同機制。各級政府要建立應急科普部門協同機制,建成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堅持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相統一,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整體規劃和協調機制。組建應急科普專家委員會。重點圍繞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領域,充實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資源,有效開展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全面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家庭。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責任單位:省應急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氣象局、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總工會、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2.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建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站)、青年之家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技志願服務體系。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科學共同體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願服務隊,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團省委、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畫,創建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18個,推進新時代基層科普工作模式轉型升級。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社區圖書館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務功能。探索建立基層科普展覽展示資源共享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防災減災日、食品安全宣傳周、全民禁毒宣傳等活動,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了解和支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4.壯大專職科普隊伍。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設立科普專業職稱體系。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建立高校科普人才培養聯盟,加大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力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工程。(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科協,貴陽市人民政府)
1.加強與國際、港澳台地區科技人文交流。圍繞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辦好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加強與世界優秀科技團體、企業的交流合作。利用貴港澳台教育交流暨締結姊妹學校行動計畫、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等平台,拓展我省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渠道,提升合作層次。(責任單位:省委統戰部、省教育廳、省大數據局、省外事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2.推進“海智歸黔行”。用好“黔歸人才服務雲”平台,創建貴州“海歸人才庫”,吸引海外人才回黔創業興業,鼓勵海歸人才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的科技交流合作互動,爭取更多重大活動、重大項目、重大課題落地貴州,豐富國際合作內容。(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統戰部、省科技廳、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3.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依託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平台,抓住綠色發展轉型和升級的戰略機遇,傳播生態文明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理念,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科學素質建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增進文明互鑒,推動價值認同,提升開放交流水平,參與全球治理。(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外事辦、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省、市、縣三級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制度。各級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實施方案,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措施,推進本地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將實施方案有關任務納入部門相關計畫和考核。發揮各級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作用,明確專人負責溝通聯絡工作,會同各有關方面共同推進科學素質建設。(責任單位: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強化考核評估。完善科普法律法規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修)訂科普條例,完善科普工作評估制度,制定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標準,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科學素質建設能力監測評估。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納入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評價內容,加強督促檢查。根據省有關規定,對在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畫。(責任單位: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統計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經費投入。各級政府根據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需要,按規定安排經費支持科普事業發展,保障綱要順利實施。各有關部門根據承擔的綱要實施任務,統籌考慮和落實科學素質建設所需經費。大力倡導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採取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等方式為科學素質建設投入資金。(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科協,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加強工作調度。推動和指導各地制定“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5年,針對各項工作任務,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組織開展督促檢查,努力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各項任務落實。2026年,對“十四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績效評估和全面總結。(責任單位: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