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2—2025年)

《隴南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2—2025年)》已經隴南市政府同意,隴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11月18日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南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11月18日
  • 發布單位:隴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甘肅省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依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甘肅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2—2025年)》《甘肅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和《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礎現狀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並具有套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學素質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社會工程,對於公民追求美好生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發展階段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
“十三五”期間,各縣區、各部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推進實施《甘肅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強化協作聯合,全力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時期確定的目標任務。2020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5.7%,較2015年的2.23% 提高了3.47個百分點,逐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協作、全民參與”的科普工作格局。科普平台建設持續推進,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青少年科學興趣、科學意識明顯提升,農民科技培訓力度不斷加大,科普宣傳活動形式多樣,科普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產業工人培訓教育逐步健全,全民科學素質逐步提升,為“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市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應清醒認識到,目前我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總體偏低,較全省7.14%和全國10.56%的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年齡群體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改善不夠顯著;科學家精神弘揚不夠,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學習科學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科普經費投入不足,部分縣區未將科普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科普資源開發水平有待提高,具有隴南特色的科普活動品牌和科普產品尚未形成;科技場館建設滯後,科普信息化建設有待增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步伐緩慢,基層科普服務能力薄弱,全社會參與科普的工作機制尚未形成。
當前,我市已進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把“強科技”行動作為“四強行動”之首,市第五次黨代會也提出了民眾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的目標任務。“十四五”時期,全市廣大科普工作者要積極回響號召,強化政治引領,認真履職盡責,努力在科普服務工作、聯繫服務科技工作者、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青少年科創教育、科協隊伍素質提升、科普服務體系改革壯大、黨建引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等工作上有新突破,為新時代隴南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堅持夯基礎、補短板、強弱項、促發展,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的科學素質建設環境。緊緊圍繞“強科技”行動和市委、市政府建設“三城”、打造“五地”的宏偉目標,進一步提升科普服務能力,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推動我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再上新台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協同推進。將黨的領導始終貫穿科學素質建設全過程,把廣大科技工作者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充分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組織協同,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投入,有效形成社會化科普大格局。
2.弘揚科學精神,營造科學氛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大力宣傳我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成果,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促進科學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崇尚科學、尊重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
3.深化改革創新,服務全市發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貫徹新發展理念,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創新組織動員工作機制,堅持科技引領,最佳化科普載體,壯大科普隊伍,創新科普內容,擴大客群群體,努力縮小與全國、全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平均水平的差距,服務隴南科學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5%以上。各縣區、各類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平衡問題明顯改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科學文化氛圍日益濃厚,科普活動覆蓋面和有效性進一步拓展,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學素質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格局初步顯現。
三、提升行動
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圍繞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重點實施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科學素質五項提升行動,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提高。
(一)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像力,增強科學興趣、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促進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
1.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以校內科學教育為基礎,全面落實科學課程標準,激發青少年求真務實、理性質疑、開拓創新等科學精神。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團市委)
2.提升各階段青少年科學教育水平。將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目標貫穿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個階段。加強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齡前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水平,實施素質教育工程,加強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備,加大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自覺和風尚。加強職業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和創新創造能力。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重視家庭和社區教育在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加強對親職教育和社區教育的指導,提高家長和社區工作者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團市委、市婦聯、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
3.拓展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加強校內外科普教育資源有效銜接,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場所,組織開展科學教育和生理衛生、自我保護、防災減災等科普教育實踐活動。運用各類新媒體手段,搭建傳播科學教育知識的新平台,促進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引導青少年正確合理使用網際網路信息資源,滿足青少年對科學教育信息的個性化需求。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科技節、高校科學營、科學實驗和科學考察等校內外科技活動,組織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意編程大賽、科普講解大賽和機器人競賽等科學教育活動,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科學思想,提高科學實踐能力。各類學校,每學年組織開展科技教育活動1次以上。(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科協、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地震局、市氣象局、市民宗委、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文廣旅局、團市委、市婦聯)
4.加強中國小科技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中國小教師的培訓力度,將科學精神和科學教育作為教師培訓進修的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切實提高中國小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業務能力。重視中國小科學教師的配備,每所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科技教師。加大科技教師培訓力度,培養組建一支業務素質過硬、創新能力強的科技輔導員隊伍,為學校實施科技教育工作提供師資保障。(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科協;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
(二)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1.強化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市委、市政府鄉村振興工作總體部署,大力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畫、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計畫,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和科技惠農政策。發揮行業領軍人才、科技特派員、鄉村振興科技服務團專家等科技工作者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服務鄉村振興長效機制。推進巾幗科技助農行動,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老人和婦女等特殊群體的科普服務。著力加強基層科普基礎設施和科普服務能力建設,發揮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作用,豐富農村科技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科協、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文廣旅局、團市委、市婦聯)
2.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和人才培養。充分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農村組織的優勢和作用,將農民科學素質建設融入鄉村文化建設、農村黨員教育、農業技術培訓等工作中,積極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強化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和創新創業中的推廣套用,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多方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等級認定、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舉辦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全方位、多層次培養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每年不少於1000人次。(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科協、市林草局、市商務局)
3.構建多元化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鼓勵高校、科研推廣單位和專業技術學會(協會)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推廣科普小院、專家大院等農業科技服務模式,實現農業科普服務“常在鄉、常下鄉”。圍繞花椒、核桃、油橄欖、茶葉、食用菌等特色山地農業產業,培育一批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示範基地,構建規模化、產業化、效益化的現代農業體系,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示範、推廣。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建立科普示範基地、田間學校、科普小院等方式開展科技示範,引導多元主體參與農村科技服務。(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科協;責任單位:市林草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教育局)
4.積極開展農村科普工作。加大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力度,常態化開展科普進農村、送科技下鄉等科普宣傳活動,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垃圾分類、防災減災、衛生健康、移風易俗等,深入開展農村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向農民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健康生活、反對封建迷信,繁榮鄉村文化、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為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貢獻力量。(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科協;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
(三)實施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提高產業工人職業素養和創新意識。綜合運用財政扶持、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激勵政策,引導企業積極開展創新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雙提升。聚焦礦產資源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生物製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引導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協同創新基地、產業技術聯盟等,為產業工人技術創新搭建載體和平台,強化技術創新成果產出和轉化套用,培養高技能人才。(牽頭單位:市工信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總工會)
2.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發揮職業教育基地作用,在職業培訓中進一步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等相關內容,構建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終身技能形成體系。通過職業培訓,提高職工安全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求學圓夢行動等,增加進城務工人員職業培訓機會。充分發揮產業工人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鼓勵職工圍繞產業技術難題和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牽頭單位: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總工會)
3.強化從業人員科普教育活動。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科協組織,將企業宣傳與科普教育結合起來,圍繞技術創新、安全生產、職業病預防等主題,組建專家服務團,開展安全生產月、“送科技、送科普”等活動。鼓勵企業在宣傳平台開辦科普專欄,促進職工書屋規範化建設。支持群團組織、行業協會、社會機構等面向產業工人,開展行業技能、健康知識、應急知識、反邪教等宣傳教育活動,提升進城務工人員、新業態從業者的職業技能和科學素質水平。(牽頭單位:市工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宗委、市總工會、市工商聯、市科協、團市委、市婦聯)
(四)實施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提升老年人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1.開展智慧助老科普行動。加強家庭、社區、社會協同,通過宣傳教育、體驗學習、嘗試套用、互助幫扶等形式,開展老年人智慧型教育,普及智慧型手機使用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的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引導老年人適應智慧型化、數位化、信息化社會發展,增強老年人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有效預防和應對網路謠言、電信詐欺。(牽頭單位:市工信局、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衛生健康委、市科協、市婦聯、市市場監管局、市委老乾局)
2.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農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普及膳食營養、心理健康、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增強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識,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參與感。推動科技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等改善助老設施,開發面向老年人的科普課程,建設科普志願者服務隊伍,開展面向老年人的科普服務。(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委老乾局、市科協、市婦聯)
3.實施銀齡科普行動。充分發掘利用老年科技工作者和老幹部、老專家、老教師等資源,組建銀齡科普志願服務隊、老科協等組織,鼓勵老科技專家經常性開展科普報告、技術服務、技能培訓、健康諮詢等科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人在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牽頭單位:市科協;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委老乾局)
(五)實施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增強科學行政能力為重點,做好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
1.提高幹部隊伍思想認識。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對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的思想認識和對“三新一高”“雙碳”戰略等決策部署的深刻理解,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群體科學履職水平和綜合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更好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
2.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嚴格執行《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把科學素質教育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教育培訓的長期任務,納入黨政機關年度教育培訓計畫。在幹部教育重點主體班次教學計畫中安排不少於2學時的科學素質教育內容,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科學履職水平。(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
3.開展針對性的各類科普活動。舉辦科普報告會、現代科技知識講座,推進科普宣傳進機關等活動,促進學習型、創新型機關的建設。每年有計畫地組織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實地參觀學習,鼓勵和引導領導幹部帶頭參加各類科普活動,促進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強化科學思維、提升治理能力。(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科協;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
四、重點工程
組織實施五項重點工程,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
(一)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1.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引導各類科技計畫項目(專項、基金等)承擔單位和人員,將科普工作作為項目研究的重要任務和項目評價的重要指標。推動在科技獎項評定、科技人員職稱評審、科技創新基地考核中納入科普工作指標。開展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科普服務成效評價,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有效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激發多元主體的科普參與活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國資委)
2.促進科技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支持和指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各類創新平台在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的基礎上,拓展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鼓勵其將科技場館、重點實驗室、生產車間等科技資源加大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
3.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發揮廣大科技工作者作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重要承載者的作用,引導他們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加大對為我市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的表彰獎勵及其先進典型事跡的宣傳力度,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業,爭做科技創新的踐行者和科學知識的傳播者。(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
(二)實施科普宣傳信息化工程
1.加大科普創作支持力度。加大科普創作人才培養,繁榮科普文化。支持科技工作者圍繞特色山地農業產業培育、礦產資源開發、新能源及裝備製造、文化旅遊、信息產業、生物製藥、生態環保等領域開展動漫、短視頻等科普創作,每年產出科普作品100項以上。組織開展優秀科普作品評選、科普講解大賽、科普攝影大賽等活動,以評獎、作品徵集等方式,加大對優秀科普原創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作品創作。(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
2.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推進圖書、報刊、音像、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推動公益廣告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引導主流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豐富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促進媒體與高校、科研機構等的溝通合作,增強科普專業性和權威性。加強政務微博、微信科普功能,聚焦公眾需求和社會熱點,推進優質科普內容創作和傳播。各單位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每年發布科普信息12條以上。(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
3.推動科普資源落地套用。引導和發動全市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公職人員應全員下載套用“科普中國”APP ,註冊“科普中國”信息員,到2025年全市註冊“科普中國”信息員1萬人以上,實現科普信息員註冊人數和科普信息傳播量持續增長。配合開展“全省鄉村數字素養提升五年行動計畫”工作,鼓勵“科普中國”信息員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廣泛開展傳播分享,做好基層科普活動線上宣傳,加強“科普中國”優質科普資源在隴南的推廣傳播。(牽頭單位:市科協;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
(三)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建立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推動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或其他專項規劃。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的機制,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參與興辦、建設、資助科普設施,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牽頭單位:市科協;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2.探索構建新時代科技館體系。協調推進市、縣區實體科技館建設,開展科普展教品創新研發,提升科技館服務功能。整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科普基地和科普展館,推進與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融合共享。統籌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國小科技館建設,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的運行機制和模式,提高科普服務質量和能力。力爭到2025年,市、縣區科普大篷車配備率達到50%以上。(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協;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文廣旅局、市地震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
3.大力加強科普基地建設。深化各級各類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範基地創建活動,探索科普基地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引導和促進各級各類公園、風景名勝區、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教育服務功能,推進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到2025年創建國家、省、市級科普教育基地50個、科普示範基地50個以上。(牽頭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文廣旅局、市地震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
(四)實施基層科普能力建設工程
1.完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健全和完善鄉鎮、企業科協組織以及村級科普協會,構建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職工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和村黨群服務中心等為陣地,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探索建立跨區域科普合作共享機制。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科普志願服務隊,完善科普志願服務管理制度,推進科普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推廣民眾點單、社區派單、部門領單、科普志願服務隊接單的訂單認領模式。建立科技志願服務組織50個以上。(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協;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工商聯)
2.強化基層科普能力建設。鼓勵開展全國、全省科普示範縣(區)創建活動,支持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建設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綜合服務設施,探索建立基層科普展覽展示資源共享機制。到2025年力爭建成市級以上科普示範社區(鄉鎮)20個以上,深入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等活動,以知識宣講、技能培訓、案例解讀、模擬演練、展品體驗等多種形式,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了解和支持。每年科普宣傳、科技諮詢受益人群達到10萬人次以上。(牽頭單位:市科協;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
3.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健全完善應急科普聯動協調機制,建立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相統一的應急科普體系。積極探索建立部門聯動的科普工作新機制,強化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氣象、衛健等部門的協同聯動,完善應急科普宣教平台,加強應急科普內容資源儲備和傳播,有效開展疫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全面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家庭。(牽頭單位:市應急管理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地震局、市氣象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協、團市委、市婦聯)
(五)實施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1.強化科普人才培養培訓。落實省、市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將科普人才發展納入各級各類各行業人才發展規劃。加強科普人才培養、使用和評價的政策研究,完善動員激勵機制,推動將科普工作業績列入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依託科普機構、企業與相關機構,以科普組織管理、科技教育、科技傳播、科普活動組織等從業者為重點,加大面向各領域各層次科普人才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協)
2.加強科普專業人員隊伍建設。進一步深化科協系統改革,推進基層科協組織“三長制”試點工作,通過吸納學校校長、醫院院長、農技站長進入基層科協組織,引領帶動中國小自然科學類教師、農業技術人員、醫療衛生人員等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工作,廣泛開展科普活動,使之成為科普服務的主力軍。健全和完善鄉村振興科技服務團和科普志願者服務組織,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服務,充分發揮科技專家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結合隴南實際,發現、培養一批科普達人,組建市、縣區科普講師團,聘任科普專家100人以上。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牽頭單位:市科協;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工信局、市委網信辦、市科技局)
3.加大高層次科普人才引進力度。鼓勵開展院士專家工作站、協同創新基地建設,依託具有對外科技交流合作基礎的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引進國內外科技團隊。支持通過學術交流、人才引進、聯合攻關、成果轉化等形式,加強與國內國際科技團隊及高層次人才的科技交流與合作,鼓勵和引導高層次科技人才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服務。(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根據機構改革和工作需要,市上對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作了調整,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切實抓好本縣區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建立完善協調推進機制,把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及相關部門要結合各自工作職責抓好任務落實。市、縣區科協要發揮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及督促指導作用,定期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推進科學素質建設。
(二)健全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表彰獎勵機制,對在科學素質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建立健全科普動員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科普的積極性,進一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完善全市科學素質工作評估和考核制度,加強對《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的督促檢查。
(三)強化保障措施。要落實有利於科普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穩步增加科普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進一步細化支持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措施,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畫,建立推動科普工作人員職稱評聘制度,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強化財政科普經費投入保障,按照有關規定,將科普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加強經費管理和績效考評,確保專款專用。積極拓展科普資金多元化來源渠道,鼓勵引導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加大對科普經費的投入,形成全社會支持科普事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