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

楚雄州人民政府於2022年8月30日印發楚雄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雄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8月30日
  • 發布單位:楚雄州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雲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雲政發〔2021〕29號)和《楚雄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Ο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結合楚雄州實際,明確“十四五”期間我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的目標和任務,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雲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扣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和均衡化發展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營造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著力打造“雙創”升級版,實施“六大行動”、科教興楚戰略、人才強州戰略,為楚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
到2025年,我州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3%,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二、提升行動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論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技能,重點開展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落實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提高學校科學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中小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與興趣。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像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堅持立德樹人,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育和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方式。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科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和評價、考試制度,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引導變革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廣泛開展科普示範學校創建工作,組織廣大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和動手製作等方式培養科學興趣。整合社會科普資源向農村中國小傾斜,為農村青少年創造學習科學奧秘的機會。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結合的教育模式,將科學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教育發展重要內容,不斷完善科學教育質量評價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委宣傳部、州發展改革委、州科技局、州財政局、州廣電局、團州委、州婦聯、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加強大學科普教育,支持在校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鼓勵科研院所、站(館)及企業向在校師生開放,為大中專學生提供科研實踐基地。引導大中專學生樹立科學思想,弘揚創新精神,激發創新創業熱情,提高大中專學生科學研究和就業創業能力。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將科普教育與實驗實訓緊密結合。(州教育體育局、楚雄師院牽頭,州委宣傳部、州發展改革委、州科技局、州廣電局、團州委、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實施未來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工程。加強科學素質教育,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完善學生綜合素質普及制度,引導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動空間,組織好全州、全省、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無人機競賽、青少年科學課堂等各類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興趣。五年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徵集項目不少於1500件。(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科技局、州婦聯、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素質提升重要內容,加強中國小“創生性”教師隊伍建設,讓教師在科學教育中當好“課程的創生者”,切實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打造適應新時代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整合各部門資源,加大科學教師的培訓力度,五年內培訓中國小骨幹科技教師100人以上,培訓科技輔導員500名以上。(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科技局、州婦聯、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開展校內外各類科學教育資源整合工程。推進館校合作行動,引導中國小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資源,助推“雙減工作”。開展科技節、科學營等活動,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知識培訓,提升學生創作科技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引導,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為青少年科學教育營造良好環境。鼓勵社會力量組織科學實踐體驗活動,促進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積極鼓勵基層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社會團體等開展普及性科技服務活動,擴大參與面和影響力,營造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整合各方科普資源,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委宣傳部、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科技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生態環境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應急局、州財政局、州廣電局、團州委、州婦聯、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創新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工作,豐富農村科普資源,促進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和科普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打造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愛黨、愛國、愛農村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弘揚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緊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健康楚雄”行動、防災減災、移風易俗等重點工作,深入開展“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民眾性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持續開展鄉風文明行動計畫,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農村的優秀文化復興、振興,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提升鄉風文明水平。培養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讓更多的鄉土人才成長起來,夯實民眾素質提升和鄉村振興基礎。組織農民及涉農幹部職工參與農民科學素質網路知識競賽,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傳播科學的生產生活理念,推動科學技術普及,激發農民提升自身素質、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州委宣傳部、州科技局、州科協牽頭,州委組織部、州文明辦、州委網信辦、州發展改革委、州衛生健康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民族宗教委、州民政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生態環境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應急局、州市場監管局、州廣電局、州林草局、州鄉村振興局、州社科聯、州農科院、州地震局、州氣象局配合)
——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以建設楚雄現代化農業為引領,面向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新需求,依託各類培訓平台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大力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新型農民,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農民技術職稱評定工作,每年評定農民技術職稱500人以上,鼓勵科普工作成效突出的能人實施科普項目,發揮鄉土人才領頭雁作用。開展農村電商、農村物流、農業倉儲等新型職業技能人才培訓,鼓勵農民積極參與“雙創”活動。統籌社會教育資源,開展新型農民教育培訓10萬人次以上,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200名以上。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畫,深入開展婦女手工技能、種養殖技能、進城務工技能以及法律知識方面的知識培訓,幫助農村婦女融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州農業農村局牽頭,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商務局、州林草局、州鄉村振興局、州婦聯、州科協、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發揮科技支撐鄉村振興作用。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科技人才支撐。不斷探索惠農科技創新模式,解決農業科技人才隊伍薄弱的問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社團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實施“幹部規劃家鄉行動”“基層科普行動計畫”“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計畫”,推廣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村會合作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吸引各類優秀技術、管理、經營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選派農村科技特派員100人以上、科技特派團5個以上,服務“一縣一業示範縣”、特色縣建設和雲南省“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建設。支持農業扶貧車間、農民合作社、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建立示範基地、示範協會、科技小院等方式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引導專業技術學(協)會等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推廣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設施,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加強村組幹部素質能力提升,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發揮聰明才智,當好班長帶好頭。(州科技局牽頭,州教育體育局、州財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林草局、州鄉村振興局、州科協、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提升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脫貧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整合社會科普資源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傾斜。通過開展民族科學素質培訓,提高邊遠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強對農村低收入人群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增強內生髮展能力。開展“鄉賢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壯大鄉賢隊伍,發揮鄉賢橋樑、智庫和帶頭作用。繼續推進民族科普工作,在少數民族聚居的行政村、自然村,開展民族團結示範建設和少數民族雙語科普教育示範,豐富民族地區科普教育資源。推動區域民族文化融入現代科普教育,以點帶面開展精準科普培訓,營造國家通用語言交流使用環境,進一步普及國家通用語言。(州民族宗教委、州教育體育局、州科協牽頭,州發展改革委、州財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林草局、州鄉村振興局、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抓牢支柱優勢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強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作,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能勞動大軍,更好融入創新型楚雄建設,服務產業強州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向“中國夢·勞動美”、興楚人才、彝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新時代產業工人典型代表學習活動,持續開展“勞動者風采”、張桂梅精神、朱有勇先進事跡宣傳等,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州總工會牽頭,州委組織部、州委宣傳部、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財政局、州廣電局、團州委、州婦聯、州科協配合)
——實施職工技術創新活動。以“當好主力軍,建功新時代”為主題,持續開展各類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支持創建勞模、工匠和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人才強州戰略,把人才引進、培養作為科技創新的基礎工作抓實。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組建“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科協等科技創新組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倍增”計畫。組織開展“五小”等民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推動“雙創”工作取得新成效。(州總工會牽頭,州委組織部、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發展改革委、州教育體育局、州科技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財政局、州市場監管局、州廣電局、團州委、州婦聯、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完善覆蓋城鄉勞動者、貫穿職業生涯全過程、適應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支持技師學院、醫專、職業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培訓,培訓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衛生健康等內容,推動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終身技能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新生代農民工等重點人群技能培訓,促進新生代農民服務城市化發展。創新性開展網路直播、網約配送、網際網路行銷等新型就業群體的職業技能工作,促進就業群體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州委組織部、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農業農村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應急局、州林草局、州鄉村振興局、州總工會、州司法局、團州委、州婦聯、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推動企業家服務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發揚企業家幹事創業精神,引導企業家服務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依託科技專家站建設,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發揮“科創中國”“學習強國——國家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服務平台”“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技能學習平台”等平台作用,支持企業實施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雙促進”行動。發揮雲南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網路平台作用,加強快遞員、網約工、網際網路行銷師等新群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推動新型職業健康發展。(州科技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州委組織部、州農業農村局、州商務局、州財政局、州林草局、州總工會、團州委、州婦聯、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現代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實施“智慧助老”和“健康楚雄”行動,提高老年人適應新時代的能力,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施智慧助老行動。開展傳統服務與智慧型創新相結合,線上服務與線下渠道相結合老年智慧服務行動,不斷最佳化數字網路醫療服務平台,促進老年人融入智慧時代。依託社區老年大學、社會養老機構、社區科普大學等,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等相關培訓,提高套用智慧型技術能力。為老年人開展數字時代網路信息安全教育,預防和應對網路謠言、電信詐欺,增強老年人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州發展改革委、州衛生健康委牽頭,州委組織部、州委宣傳部、州委網信辦、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公安局、州民政局、州司法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婦聯、州科協、州委老幹部局、州社科聯配合)
——推進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充分發揮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老年健康服務中心、衛生科技社團等服務功能,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養老機構、進家庭。以各部門、各單位的老年工作為主體,開展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知識講座、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組建老年健康服務團,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線上上、線下開展老年健康“雲教育”服務。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宣傳科學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鍊、合理用藥、疫情防控等健康科學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州衛生健康委牽頭,州委宣傳部、州科技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廣電局、州教育體育局、州科協、州委老幹部局、州社科聯配合)
——實施銀齡科普行動。調動廣大老年人服務社會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老齡人餘熱,不斷壯大老年科普志願者服務組織,實現廣大老年人老有所為的社會願望。發揮老年協會、老科協等老年組織的作用,吸收優秀老科技工作者加入專家科普報告團、講師團、專家服務站,在社區、農村、校園、企業開展衛生健康、科技諮詢、文藝服務等活動,弘揚老年人感恩社會的傳統美德。(州委老幹部局牽頭,州委宣傳部、州科技局、州民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廣電局、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教育,提高科學決策執行能力,牢固樹立科學執政理念。深入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活動,落實黨員領導幹部理論宣講制度,加強學習教育培訓,推動全州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增強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本領,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深入推進新時代黨員幹部和公務員作風革命,樹牢效能意識。結合新時代要求,推進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提升科學履職水平、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把科學素質作為黨員幹部和公務員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動政治素養和科學素養“雙提升”,堅定不移落實黨員幹部和公務員作風革命。(州委組織部牽頭,州委宣傳部、州科技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配合)
——加強領導幹部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要求,把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作為隊伍建設目標,利用學習強國雲南學習平台和楚雄平台、雲嶺先鋒、雲南省幹部線上學習學院等平台,開展“身邊課堂”教育學習,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開展黨校、黨員幹部實踐培訓,常態化安排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等學習內容,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大力開展面向基層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特別是民族地區、邊遠山區、脫貧地區幹部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州委組織部牽頭,州委宣傳部、州科技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察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科學思維等要求。(州委組織部牽頭,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配合)
三、重點工程
圍繞楚雄高質量跨越發展,推動科普供給側改革,最佳化供給效能,實施5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建設,提升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服務意識。深入挖掘科技設施科普功能,為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提供平台。
——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建設。支持國家、省、州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結合項目實施,把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列為項目實施內容之一。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科技創新基地考核評價因素,提高社會各界對科普工作的認識。推進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科普服務評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服務機制,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發展。不斷探索“企業+院所”、“基地+人才”等多種模式科普平台,創新多種科普產研載體運行模式。(州科技局牽頭,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財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科協、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推動建立科技資源有效服務公眾的創新模式。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科技社團等開發建設科普資源、參與科普工作。加強與傳媒、科普服務組織合作,適時普及科技新成果。挖掘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科普資源,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鼓勵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等開放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或創新工作室,並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州科技局、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委宣傳部、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財政局、州廣電局、州科協、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強化科技工作者服務社會的意識。弘揚科學家精神,舉辦“大手拉小手·科學家進校園”科普報告和開展“彝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評選宣傳活動。在有條件的科技創新機構建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宣講科技界優秀典範,營造全社會創新氛圍,激發社會創新活力。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自立自強、建功立業,擔當踐行科學家精神的表率。提高科技人員科普服務能力,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方面熱點焦點問題,宣揚社會正能量。擴大科普志願服務隊伍,吸納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參與科普服務,積極開展科普創作和科技傳播。支持科研工作者將新成果轉化為科普產品,創新科技教育與科技傳播工作。(州科協牽頭,州委組織部、州委宣傳部、州教育體育局、州科技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衛生健康委、州廣電局、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推進“文化、科技、衛生”科普惠民鄉村行。組織各級文藝隊伍到鄉鎮開展新時代文藝演出,弘揚新時代中華精神。調動各級科普大篷車常年深入邊遠鄉村中國小校,為邊遠地區青少年學習科技知識搭建平台。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衛生醫療人員深入鄉村開展科技服務,為基層民眾解決科學生產生活難題。通過廣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科普資源常下鄉活動,讓科普惠及更廣大基層民眾。(州委宣傳部牽頭,州文化和旅遊局、州科技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教育體育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廣電局、州科協、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加強新時代科普創新資源開發和傳播能力建設,推進科普信息化與“數字楚雄” “一部手機治理通”等深度融合,完善科普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路建設,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楚雄建設。
——實施科普創作計畫。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個面向要求開展科普創作。大力開發科普創新展品、科技創新成果科普素材、科普影視作品、科普圖書、科普劇等科普作品,繁榮科普創作。充分利用我州彝族文化、旅遊文化、生物多樣性等優勢,動員社會各界創作具有楚雄特色的科普作品。(州科協牽頭,州委組織部、州委宣傳部、州委網信辦、州科技局、州民族宗教委、州財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社科聯配合)
——實施媒體網路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畫。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鼓勵在戶外電子屏、公共運輸、景區景點等各類媒介增加科學傳播公益廣告內容,支持主流媒體等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加科普內容,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辦好“楚雄科普”手機終端服務,每年向公眾分享科普資源15萬人次以上。運用好各級融媒體中心、“學習強國”等平台,擴大科普知識傳播覆蓋面。加強媒體從業人員能力培訓,提升媒體從業人員科學素質和科學傳播能力。推動媒體與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溝通合作,建立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州委宣傳部牽頭,州科技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廣電局、州科協、州社科聯配合)
——實施智慧科普建設工程。加強“科普楚雄”建設,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現代新技術深度融合,創新科普精準化傳播方式,利用現有資源搭建科學傳播網路平台和科學闢謠平台。繼續實施“科普中國”落地套用項目,完善各類LED科普大屏、電子科普櫥窗等科普信息化載體與現代智慧數據等深度融合建設。充分利用移動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分析、採集公眾需求科普數據,實現科普信息精準推送服務。發揮各級各部門職能,將優質科普資源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脫貧地區傾斜,擴大科普服務基層覆蓋面。(州科協牽頭,州委宣傳部、州委網信辦、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科技局、州民族宗教委、州財政局、州農業農村局、州廣電局、州林草局、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機制,實現科普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
——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長遠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縣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最佳化布局,科學規劃。科學配置科普資源,盤活存量與發展增量相結合,統籌區域、城鄉和不同類型科普設施的發展,適當向鄉村振興重點地區傾斜,因地制宜,發揮特色優勢,實現全社會資源最佳化配置以及科普服務的公平普惠。(州發展改革委、州科協牽頭,州科技局、州財政局配合)
——推進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加強科技館與博物館、文化館等融合共享,構建服務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支持縣市充分利用現有場館,整合科普資源,不斷提升科學普及服務水平。加強場館設施及陣地體系建設,建立以州、縣市科技館為龍頭、流動科技館、數字科技館、農村中學科技館、企業科普館為拓展延伸的現代科技館體系。支持各級科普服務場館開展科普展品創新研發,建設科學家教育基地、前沿科技體驗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學教育資源匯集的社會化科普服務平台。(州科協牽頭,州發展改革委、州教育體育局、州科技局、州財政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林草局、州博物館配合)
——加強科普基地建設。繼續推進全國和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工作,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建設具有產業或學科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研學實踐基地。加強縣市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等場所的科普內容建設,提升科普服務能力。推動有條件的科研單位、高等學校、企業和各級各類科普基地(場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州科技局、州科協牽頭,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財政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應急局、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加強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建設,不斷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推動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建設。
——加強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建設。堅持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應急宣傳相統一的科普宣教活動,增強公眾公共安全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利用已有設施,完善各級應急科普宣教平台建設。加強應急科普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各級應急處理能力。建立應急科普資源庫,儲備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資源,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應急廣播等媒體平台作用,常態化開展傳染病防治、自然災害應急避險、誤食有毒野生菌、食用毒性中藥材的科學預防和應急處置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全面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統籌社會力量,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建立應急科普協同機制,確保在突發事件狀態下,各級各部門密切協作,通力配合,達到應急事件科學處置、社會滿意的成效。(州委宣傳部、州應急局牽頭,州委網信辦、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科技局、州農業農村局、州衛生健康委、州市場監管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廣電局、州林草局、州科協、州社科聯、州地震局、州氣象局配合)
——加強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建設。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黨群社區服務中心(站)、農村科技活動室、中國小科技實驗室等陣地,動員基層醫院院長、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為骨幹力量,提高科普志願服務質量,形成州級統籌、縣級落實、鄉鎮全覆蓋的州、縣市、鄉鎮科普服務體系。加強科普志願服務管理制度建設,在學校、醫院、科研院所、文化站、農技中心、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普志願服務隊,促進科普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畫,大力開展全國和省級科普示範縣市創建活動,持續推進科普小鎮、科普示範社區(村)建設,建立基層科普資源共享機制。(州科協牽頭,州委組織部、州委宣傳部、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科技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應急局、州廣電局、州林草局、州總工會、團州委、州婦聯、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深入開展社會性科普宣傳活動。廣泛組織生物多樣性、碳達峰碳中和等知識宣傳普及,企業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科普日、防災減災日、環境日等科普活動。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開展科普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創新科普活動形式、內容和載體,融入地區民族文化,開創性開展基層民眾迫切需求的科普活動,讓科技創新和發展惠及更多民眾。(州委宣傳部、州科技局、州科協牽頭,州委組織部、州委網信辦、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民族宗教委、州公安局、州民政局、州司法局、州財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生態環境局、州農業農村局、州商務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應急局、州市場監管局、州廣電局、州林草局、州鄉村振興局、州總工會、團州委、州婦聯、州社科聯、州農科院、州地震局、州氣象局配合)
——加強科普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專職科普人才培養,舉辦科普設施管理人員在職培訓,加強科普崗位人員配置。積極發展兼職科普志願隊伍,不斷吸納社會優秀人才加入科普志願隊伍,五年發展科普志願隊伍人數不少於1500人。推動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建立科協組織。(州科技局、州科協牽頭,州委宣傳部、州委網信辦、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財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社科聯、州農科院配合)
(五)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
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台,豐富交流合作內容,提升開放交流水平。
——加強合作交流。廣泛與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調動科技人才資源,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支持科技企業、科技社團開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舉辦重大科普活動,五年支持學(協)會開展科普服務項目不少於30個。落實相關措施,推動青少年、婦女和教育、媒體、文化等領域科技人文交流。繼續開展科學教育、傳播、普及州際合作,促進科學普及互惠。(州科技局、州科協牽頭,州發展改革委、州教育體育局、州民族宗教委、州民政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生態環境局、州農業農村局、州商務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應急局、州市場監管局、州社科聯、州地震局、州氣象局、州農科院配合)
——加強對外合作開放。堅持互利互惠共享原則,主動服務和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推動公共衛生、綠色發展、科技教育等領域科普交流合作,打造高水平科普品牌。圍繞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走出去,引進來”對外交流合作策略。支持高校院所、企業、社會組織等,聚焦未來發展、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人類健康、災害風險、氣候變化等重大課題,充分開展科學傳播和學術交流。(州科技局、州商務局牽頭,州發展改革委、州教育體育局、州民族宗教委、州公安局、州民政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生態環境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應急局、州市場監管局、州科協、州社科聯、州地震局、州氣象局、州農科院配合)
四、組織實施
(一)組織保障
楚雄州人民政府負責領導《楚雄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落實工作,將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目標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實施方案》實施工作的督促檢查。有關部門和單位將《實施方案》有關任務納入有關規劃和計畫,充分履行工作職責。州科協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做好溝通聯絡,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進全州科學素質建設工作。
各級政府負責領導當地《實施方案》落實工作,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地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畫,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各級科協牽頭推進《實施方案》落實工作,完善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全面推進本地科學素質建設工作。
(二)機制保障
落實目標責任機制。州人民政府與各縣市人民政府簽訂科學素質建設目標責任書,形成逐級負責、層層落實的工作局面。
落實監測評估體系。組織開展年度檢查,確保工作任務和目標落實。配合開展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及時掌握各縣市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情況。
(三)條件保障
強化政策支撐。貫徹落實科普相關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條件,探索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畫。
強化理論研究。圍繞新科技新套用帶來的科技倫理、科技安全、科學謠言等方面,開展科學素質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加強科學素質統計分析,深入開展科普對象、手段和方法等研究,打造科學素質建設高端智庫。
強化經費保障。各縣市人民政府要將科普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開展科普服務。
五、工作進度
各縣市、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做好《實施方案》的宣傳、落實工作。2022—2024年全面實施。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抓好監測評估,針對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著力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全面完成。
2025年總結評估,組織開展終期檢查,對“十四五”期間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

解讀

2022年8月30日,楚雄州人民政府印發《楚雄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十四五”時期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一、出台背景和過程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公民科學素質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2021年6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後,雲南省政府印發了《雲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雲政發〔2021〕29號)。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和雲南省有關要求,做好“十四五”期間我州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按照州政府安排,楚雄州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各相關單位,並在廣泛徵求州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35個成員單位和10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定了《楚雄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2025年)》。2022年8月17日,經州政府第1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州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3%,科普基礎設施更加公平普惠,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機制體制、經費保障等體系更加完善,適應創新發展需要的科普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各類重點人群科學素質發展更為均衡,為我州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楚雄作出積極貢獻。
三、制定意義
《實施方案》突出價值引領,堅持協同推進,最佳化服務供給,擴大開放合作,其出台實施必將增強科普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有助於在全社會廣泛弘揚科學精神,培植更加濃厚的崇尚創新社會氛圍,進一步顯現促進科技創新的基礎性作用。
四、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明確了“十四五”楚雄州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主要任務。一是深入開展五大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即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五年徵集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1500件以上,培訓科技教師100人以上,培訓科技輔導員500名以上;每年評定農民技術職稱500人以上,五年培訓新型農民10萬人次以上,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200名以上,選派農村科技特派員100人以上,科技特派團5個以上。二是重點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等五大重點工程,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力爭到2025年,全州註冊科技志願者達到1500人以上,開展學協會承接政府部門科普服務項目30個以上。
五、創新舉措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增加:邀請科學家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把培養青少年科技興趣、教師科學素質提升、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營造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社會氛圍,體現到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之中。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增加: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素質能力提升培訓,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夯實民眾科學素質提升和鄉村振興的基礎;加強鄉土人才培養,每年評定農民技術職稱500人以上,開展新型農民培訓10萬人次以上,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200名以上,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科技特派員100人以上,科技特派團5個以上。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增加:加強產業工人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廣泛宣傳勞模和工匠精神;深化楚雄州人才管理機制,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人才強州戰略,把人才引進、培養作為科技創新的基礎工作抓實。弘揚企業家創新精神,鼓勵企業家勇於創新,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等內容。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增加:加強老年人現代信息化素養,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提升老年入適應現代數據信息化能力。通過推進老年人線上線下健康科普服務,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開展老年普志願服務行動,弘揚老年人感恩社會的傳統美德等內容。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增加:推進新時代黨員幹部和公務員作風革命,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提升科學履職水平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促進政治素養和科學素養“雙提升”。
(六)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方面。增加:把科普工作列入科技項目實施內容,整合社會科普資源向並社會開放;強調科技工作者服務社會的意識,激勵科技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自立自強、建功立業,當好表率。
(七)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方面。增加:以科普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路建設,充分利用戶外電子屏等媒介廣泛宣傳科普知識;開展“楚雄科普”手機終端服務,套用各級融媒體中心、學習強國等平台,建立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八)科普基礎設施工程方面。增加:科學配置科普資源,盤活存量與增量相結合,統籌區域、城鄉文化場館建設發展,適當向鄉村振興重點地區傾斜。
(九)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方面。增加:開展平戰結合的科普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健全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通過完善應急平台建設,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廣泛宣傳應急科普知識,提升應急處理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科學素質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工作成效納入目標管理考核範圍,牽頭單位要加強對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的檢查和督促,參與單位積極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健全長效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健全科普工作者的考核評價體系,落實國家、省科學素質工作評估制度,加強對《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督促指導,監測評估《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情況和效果。
(三)完善保障條件。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科學素質綱要》順利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