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紅河州人民政府於2022年5月30日印發紅河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河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5月30日
  • 發布單位:紅河州人民政府
全文,

全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雲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雲政發〔2021〕29號),結合全州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為基礎、智慧化傳播為手段、規範化建設為支撐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為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
  到2025年,全州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2%,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科普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加強,科普資源進一步最佳化整合,“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學精神廣泛弘揚,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二、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 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開展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 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推進各年齡段青少年科學教育,完善初高中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深入開展科普示範學校建設工作,加強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備,加大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
  3. 推進高等教育和中高等職業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強化大學科普教育。推進中高等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強化科技教育,提高學生科學意識和綜合素質。
  4. 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計畫。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組織好各類全國性科技競賽選拔,激勵和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各類科技競賽的質量。
  5. 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推動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育人,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進科學教育。積極組織“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深入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引導中國小充分利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資源開展科普活動。
  6. 實施提升教師科學素質行動。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加強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到2025年,完成全州中國小全學科全學段骨幹教師培訓2000名,培訓1500名以上科技教師和科技輔導員。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 樹立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民眾性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遏制各類陳規陋習,激發農民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
  2.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鄉村振興本土人才培訓計畫,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質。開展農民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能等級認定,抓好技能大賽、科學素質網路競賽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10萬人次以上,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1萬名以上。
  3. 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建設完善科普示範戶、科普基地、基層農技協等農村科普示範體系。實施“科普惠農行動”、“科技專家下鄉助推產業提升行動”。鼓勵涉農企業和農技協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選派農村科技特派員500人以上。
  4. 提升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開展興邊富民行動、現代邊境小康村建設等活動,提高邊遠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培養少數民族雙語科普人才。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 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教。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巾幗建功等活動,持續開展“勞動者風采”宣傳、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巡迴宣講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2. 實施職工技術創新活動。開展勞動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提升產業工人專業素質。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利用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職工創新工作室、技師工作站等,培養高技能人才。到2025年,培養110名“紅河產業技術領軍人才”。
  3.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支持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支持中高等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提升實訓能力。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等計畫。到2025年,完成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以上。
  4. 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範引領作用。鼓勵國有企業、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培養技術技能帶頭人。引導企業組織參加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等競賽活動。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雙促進機制。支持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 實施智慧助老行動。普及老年人智慧型技術知識。增強老年人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幫助老年人共享現代社會信息化成果。
  2. 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依託老年服務機構和媒體,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養老機構。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
  3. 實施銀齡科普行動。制定紅河州銀齡科普行動方案,鼓勵老年人參與科學文化知識傳播活動。組織老科技工作者積極服務社會,發揮老科技工作者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的作用。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 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教育引導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
  2. 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把科學素質教育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長期任務,將樹立科學精神、增強科學素質納入各級黨校、黨員幹部培訓課程計畫,引導、幫助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不斷提升科學管理能力和決策水平。
  3. 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養、科學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引導激勵學習掌握科技知識,提升科學素質。
  三、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1. 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推動州內科技計畫中增設科普任務。推動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廣泛開展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科普服務評價,在科技研發項目、科技人員崗位聘任及相關考核中增加科普任務和考核指標。
  2. 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支持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實驗室等創新基地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鼓勵企業設立面向公眾開放的科普場館或設施。
  3. 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舉辦“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等活動,選樹先進典型。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科技工作者樹立科學家精神,堅守社會責任。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 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畫。發揮好基層科普行動計畫資金在助力科普信息化資源集成中的作用,以徵集評選等方式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大力開發科普作品。
  2. 拓寬科普傳播渠道。充分利用主流媒體、新媒體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傳播科普短視頻等科普資源,形成融媒體傳播合力,建立全媒體科普傳播體系。引導各級融媒體中心履行社會責任,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
  3. 推動科普信息落地套用。推動州級主流媒體加強“科普中國”品牌及套用的宣傳。完善電子科普櫥窗、農村e站、社區e站等科普信息化載體建設,與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 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縣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社會資金投入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鼓勵鄉鎮(街道)和村委會(社區)建設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綜合服務設施,在新建及現有的基層服務中心拓展科普功能。
  2. 加強科普場館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科技館。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建設科普場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面向公眾開放研發機構、生產設施(流程)或展覽館。開發利用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加快現有科普設施更新改造。
  3. 加強各類科普陣地建設。加大全國和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力度,推動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具有產業或學科特色的專題科普基地,鼓勵和支持衛生健康、氣象、地震、消防等行業或部門建設科普基地。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 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探索建立應急科普工作聯動協調機制。組建專家委員會,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突發事件狀態下,開展政策解讀、科學闢謠和輿情引導等工作。
  2. 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落實省級統籌政策機制、州級組建資源集散中心、縣級組織實施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形成基層陣地+基層科協“4+1”隊伍+志願服務的科普服務工作格局。大力開展全國和省級科普示範縣(市)創建活動,持續推進科普示範社區、社區科普大學建設。
  3. 深入開展重點科普活動。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主題科普活動。推出更多接地氣、有人氣的科普活動。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了解和支持。
  4. 加強專兼職科普隊伍建設。依託基層各類組織,組建科普宣傳員隊伍,實現鄉村、社區科普宣傳員全覆蓋。鼓勵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支持科技人才從事科普工作。
  (五)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
  1. 加強對內合作交流。加強與州市交流合作,提升合作層次。依託滬滇合作平台,促進上海優勢科技資源入州,為科研機構、企業在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2.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發揮紅河州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越經濟走廊、雲南—越南北部四省合作機制建設中的主體州市和前沿陣地作用,探索與越南、緬甸及東南亞國家在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進行科學傳播交流活動。
  四、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州人民政府負責領導《紅河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落實工作。州級有關部門、單位將工作任務納入相關規劃和計畫。州科協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縣市人民政府負責領導本級《實施方案》落實工作。
  (二)保障條件
  州人民政府與縣市人民政府簽訂科學素質建設目標責任書,組織開展年度檢查,確保工作任務和目標落實。州與縣市人民政府要將科普經費按照標準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
  (三)進度安排
  2021—2024年,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動態監測評估,全面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全面完成。2025年,組織開展終期檢查,對“十四五”期間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
  附屬檔案:1. 五項提升行動任務清單
   2. 五項重點工程任務清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