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西北大學文學院肇端於1902年
陝西大學堂所設定之“中學門”與“西學門”轄屬之“文語科”。1923年
國立西北大學設立了文學院。1924年,
魯迅先生應邀講學。1937年抗戰爆發,京津內遷之
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
北洋工學院與原國立
西北大學合併成立
西北聯合大學,文理學院下設國文系。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復名國立西北大學,文學院復為學校主要院系之一,先後有
胡小石、
黎錦熙、
羅常培、
曹靖華、許壽裳、
楊晦、
羅根澤、
高亨、高明、
蔣天樞等一批學界宗師在此執教。1949年後,隨著高校
院系調整,文學院被撤消,保留中文系。
張西堂、傅庚生、劉持生、郝御風、宋漢濯、單演義、楊春霖、安旗等知名學者長期設帳講學。整合中文、新聞、藝術三個專業,成立了文學藝術傳播學院。2001年,新聞系升格建院,學校恢復原文學院之舊名。同年,在原中文系影視文學專業基礎上創設了廣播電影電視系。2005年文學院下轄中文、藝術、廣播電影電視三系並增設對外漢語教學專業。2006年,藝術系升格建院後,對外漢語教學建系,文學院仍轄中國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教學、廣播電影電視三系,構成了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套用的優勢互補之格局。
學院被學界和媒體譽為“唐代文學研究重鎮”,享有“作家搖籃”美譽。
專業設立
文學院設中國語言文學系、對外漢語教育系、廣播電影電視系、大學語文教學部等三系一部,有漢語言文學、
戲劇影視文學、對外漢語教育等3個本科專業,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 、文藝學、語言及
套用語言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美術學、電影學等8個碩士點和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在讀研究生、本科生1400餘人,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 自治區。學院教學設施齊全,圖書資料豐富,為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該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陝西省名牌本科專業,中國古代文學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文藝理論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中國古代文學史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另有多門課程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
該院目前共有8個碩士學位授權 專業,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及
套用語言學、世界文學及比較文學、
美術學、電影學。其中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和現代當代文學為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全國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點,美術學為
西北地區較早獲準成立的美術類碩士學位授權 專業,電影學為西北地區唯一的影視藝術類碩士學位授權專業。
該院畢業的學生,普遍具有功底紮實,能力全面,敬業愛崗,勇於開拓,後勁充足的素質,受到了社會的廣泛歡迎和一致好評。
本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陝西省名牌專業,在西北高校同類專業中歷史最為悠久,是作家、詩人、評論家、編輯、教師等高尚職業的搖籃。主要培養能夠勝任高等院校、新聞出版部門、科研機構、文化團體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研究、文學批評、文學創作、編輯、宣傳等方面實際工作的專門人才。設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審美文化史博士點和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學概論、文學寫作、小說理論、美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論、西方文論、馬克思主義文論、文字學、
音韻學、
方言學等。
本專業培養具有戲劇、廣播、影視方面基本理論,具備劇本創作、藝術策劃的素養和能力,能夠勝任廣播電台、電視台、電影製片廠、影視發行機構、報刊社、劇院(團)、文化產業等部門的文藝創作、策劃、編導、採訪、製作和理論研究、宣傳工作,以及能夠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從事相關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設有西部唯一的電影學碩士點。
主要課程:影視劇本創作、戲劇劇本創作、影視名作賞析、戲劇名作賞析、表演藝術、導演藝術、廣播電視欄目策劃、影視市場與行銷、中外電影史、中外戲劇史、電影概論、廣播電視概論、藝術概論、美術概論、音樂概論、影視評論等。
本專業培養能夠在境外大學、文化教育部門及國內高等院校、對外漢語教育培訓機構、涉外文化管理部門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以及能夠勝任中外文化交流、國際貿易工作的雙語型專門人才。設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點。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英語語言學、
中文信息處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學概論、中國民俗學、第二外語。
學位點
●
中國古代文學 為國務院批准的首批碩士授權點,1988年獲準為陝西省省級重點學科,2003年批准為博士授權點。
張西堂、
傅庚生、劉持生、宋漢濯、安旗、趙俊玠、
薛瑞生、
閻琦、
費秉勛、
房日晰、
雷樹田、張懷榮等先生曾為本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本學科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研究,以《
詩經》研究、《
史記》研究以及漢賦研究凸顯實力;魏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學研究,以地域文學、佛教與文學、士族文學等研究最見實力;宋元明清文學研究,以作家、作品的專題、專書研究最有特色。本學科帶頭人為博士生導師
李浩教授和
李志慧教授,梯隊成員有
劉衛平副教授和張文利副教授(博士)、
成明明副教授(博士)、
方蘊華副教授等。
●
中國審美文化史 為歷史學一級學科自主設定的二級博士點,掛靠於文學院。該學科以中國文學、藝術、宗教、民俗、文物等為主要研究對象,重在探討其審美特性、風尚、趣味、流派等,取得了顯著成績。學科帶頭人為博士生導師
張弘(普慧)教授、
方光華教授、謝陽舉教授等。
●
中國古典文獻學 本學科是與中國古代文學攜手發展起來的,2003年獲準為碩士授權點。黎錦熙、
高亨、
張西堂等先生為本學科最早的奠基者;李雲逸、
閻琦、
薛瑞生、
費秉勛等先生亦為本學科的發展貢獻良多。本學科在古代文獻典籍的輯佚、校勘、注釋,古代作家別集的整理、古代碑刻的收集和釋讀等方面,成績斐然,影響廣泛。博士生導師
韓理洲教授、
賈三強教授、
郝潤華教授、
吳敏霞研究員為學科帶頭人,梯隊成員有
李芳民教授、
孫尚勇副教授(博士後)等。
●
文藝學 本學科曾聞名全國,是西部地區文藝學學科的重鎮之一,為國務院批准的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校級重點學科。20世紀30、40年代,著名文藝理論家
楊晦、著名中國文學批評史家
羅根澤曾在這裡執教。1950年代後,郝御風、
劉建軍、
張學仁、董丁誠、陳惠欽、
張孝評、毛黎村、
劉秀蘭等先生都為本學科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本學科在文藝美學、中國古代文論、中西詩論、西方文論、馬列文論、當代文化批評等方面成果纍纍。學科帶頭人為博士生導師
段建軍教授,梯隊成員有
袁峰教授、
楊立民教授、
時曉麗教授(博士後)、
吳寶玲教授、趙小雷副教授等。
●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為較早批准的碩士授權點。單演義、
張華、孟昭燕、蔣樹銘、閻愈新、
李魯歌、
周健、
趙俊賢、
劉建勛、魏秀琴、蒙萬夫先生等都為本學科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本學科在魯迅研究、
周作人研究以及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當代小說史、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史、流派史及陝西當代作家專題研究方面實力雄厚。學科帶頭人為
任廣田教授、
周燕芬教授、
楊樂生教授,梯隊成員有
劉應爭副教授、
姜彩燕副教授等。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本學科於1998年獲準為碩士授權點。本學科曾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石昭賢、
雷成德、
薛迪之、曹汾、楊昌龍等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素養與厚重的著述,為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學科帶頭人為梅小雲教授,梯隊成員有
雷武鋒副教授、
張娟芳副教授、
張青副教授等。
●
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 本學科1998年獲準為碩士授權點。吳天惠、馬天祥、邊興昌、郝萬全等先生是本學科的奠基者。本學科在現代漢語、方言研究、漢字規劃研究、辭書編纂、第二語言教學研究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績。學科帶頭人為張崇教授、
王軍虎教授,梯隊成員有申麗霞副教授、陳敬璽副教授。
●
漢語言文字學 本學科曾經
楊春霖、張志民、郗政民等知名學者的努力,形成良好的學術傳統。在古漢語辭彙研究、
音韻學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學科帶頭人為
趙小剛博導、
劉百順教授、沈文君副教授等。
●
美學 本學科曾經在
劉建軍教授的帶領下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實力的學科。在文藝美學、中國美學史、宗教美學、詩歌美學等方面做出了較為出色的成績。學科帶頭人為博士生導師
祝菊賢教授,梯隊成員有
谷鵬飛副教授。
●
電影學 本學科於2003年被批准為碩士授權點,為
西北地區唯一的電影學碩士點。本學科已形成了電影理論、中外電影史、影視劇本創作、影視產業管理4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中國西部電影藝術的探求上,引起了電影學界的廣泛關注。學科帶頭人為
張阿利教授、
延藝雲教授,梯隊成員有
曹小晶副教授、
高字民高級工程師、薛凌副教授、
郭越副教授、
楊欣講師、孫陽助教、
趙濤助教等。
學術交流
學院歷來重視與海內外同行之間的交流,與海內外多所著名大學有著廣泛密切的聯繫,其中與日本的專修大學文學部、
台灣淡江大學中文系、美國伊利諾宜大學人文學院、
韓國慶尚大學人文學院的合作交流最為密切。學院向這些學校派出學習、訪問、參會的人員有20人次。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學院即聯合全國唐代文學研究的同行,成立了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界成立的較早的一個全國性學會,其秘書處常設於該院,並主編學會會刊《
唐代文學研究》。注重學術交流,相繼主辦了多次國際與全國性學術研討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八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1996)、“海峽兩岸歷史與戲劇文學學術討論會”(2001)、“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高層論壇”(2002)、“中國傳統文化與新世紀學術討論會”(2002)、“中日‘長安的宗教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中日‘長安都市文化與日本、朝鮮’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文藝學前沿問題高層論壇”(2004)、“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第14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海峽兩岸
中國古典文獻學研討會”(2005)、“兩岸四校研究生論壇”(2006)等。學院還經常派出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的研討。另外還以“新視角”、“
名家講壇”等講座形式,邀請海內外知名學者與專家來院作學術報告,聘請海內外著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通過這些方式使該院學者能夠站在學術前沿,捕捉最新學術信息。
教學成果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2004年獲準為博士學位授權 專業。
全院有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145人。
1.經過多年奮鬥,該院學科建設已拓展、提升至比較理想的層面。該院為
西北大學校內人才培養基地,陝西省中文專業自學考試主考單位。該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為陝西省名牌本科專業,中國古代文學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文藝理論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該院多門課程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史》為省級精品課程。
2.積數十年經驗,該院不同層次的教學和教學管理已經達到較高水平。2003年,該院制定了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設定了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該院獨創的針對本科生的“2-3511”工程(倡導學生入校 後背誦300篇論文,完成50篇習作,講一口流利的國語,練一手好字),已實施多年,收效顯著,“2-3511”工程的主要載體“文苑華章”既是對這一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測的手段,又為學生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由該院發起並主辦的
西北大學“黑美人”藝術節每年舉行一屆,已堅持17年,成為西安地區高校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該院還負責實施面對全校本科生的“大學語文水平測試”,是國內高校開展此類測試最早的單位之一,為提高西大學生的語文水平和人文素質做出了貢獻。
3.該院歷來重視科學研究和文藝創作。該院教師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和校級科研項目近百項,科研經費累計達200多萬元;出版學術著作和文藝作品集100餘部,發表論文和文藝作品1030餘篇(件)。在唐代文學研究、中國西部作家作品研究、魯迅研究、《紅樓夢》研究、西安方言研究、外國名作家研究、中國西部電影研究、古漢語研究等領域,該院科研力量厚實,成果豐碩,頗受學術界矚目。
學院機構
院 長 | 張 弘 | |
黨 委 書記、副書記 | 趙 強 | 張戰武 |
副 院 長 | 段建軍 | |
副 院 長 | | |
副 院 長 | 張宏才 | |
工 會 主席 | | |
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 | | |
對外漢語教育系主任 | | |
廣播電影電視系主任 | | |
師資概況
文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工66人,專任教師51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8人,講師與助教1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9人(博士後6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學位者19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博士生指導教師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1人,已形成了一支職稱、學歷、學緣、年齡等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科建設
學院現設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教學、
戲劇影視文學3個本科專業,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為國務院批准的首批碩士點,2003年又獲批為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審美文化史為2006年自主設定博士學位授權專業,由文學院負責管理,中國語言文學於2007年獲批為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自20世紀80年代起,即在全國同類學科中享有廣泛而良好的聲譽,也是全國同類專業中較早獲得碩士授權點的專業。1990年後,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與
套用語言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電影學等4個專業相繼獲準為碩士授權點。在第10批碩士點申報中,中國語言文學被批准為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美學碩士點也同時獲得。 1988年,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被評為陝西省省級重點學科,2004年獲“陝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先進集體”稱號,2007年中文學科被整體列入“211工程”三期省級建設項目。2000年漢語言文學專業被確定為
西北大學校內人才培養基地,2003年又被
陝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名牌專業”,2009年被評為校級特色專業。2004年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獎,2008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概論、古代漢語3門課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學評建中,該院的本科教學受到教育部專家組的積極肯定和高度讚揚。
文藝學學科
西北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學科一直是聞名全國的西北文學理論研究的重鎮之一,是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也是
西北大學“211工程”建設及“十一五”發展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肇始於20世紀初,歷經百年滄桑,積澱深厚。
楊晦、
羅根澤、
傅庚生、
張西堂、郝御風、
劉建軍、董丁誠、
張學仁、
張孝評、
薛迪之、雷承德、
張華、楊昌龍、
費秉勛、蒙萬夫和
劉秀蘭等幾代學人開拓耕耘,辛勤栽培;20世紀80年代,受教育部委託舉辦國內首屆“文學概論講習班”,
蔡儀、
李澤厚、
徐中玉、
周來祥、錢中文、
杜書瀛等著名美學家、文論家蒞臨講學。豐腴的學術土壤,為學科發展與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學科擁有一批年富力強的高學歷人才隊伍,現有教師19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員10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0人,在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相繼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的學術著作,在《
文學評論》、《
文藝研究》、《
文學遺產》、《
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了數百篇學術論文,主編並出版“文藝美學叢書”,承擔了一批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一些成果獲得國家和
省部級獎勵。2007年初,以本學科主要成員為主,獲得了歷史學一級學科內自主設定的“中國審美文化史”二級學科博士點。本學科非常重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先後向美國、韓國、日本的著名大學以及國內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派員學習、工作,直通國內外學術前沿。2004年成功舉辦了“文藝學高層論壇”,2005年承辦了“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第14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促進了文藝學前沿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發展。本學科在培養文藝學人才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這裡走出了
賈平凹、
雷抒雁、
遲子建、
鬼子、
楊少衡、
何西來、
黨聖元、
王富仁、
羅鋼、
吳予敏、
劉鋒傑、
牛宏寶、
閻廣林、
王齊、
張永清等眾多的作家和學者。
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
西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是與本校的中國古代文學、
歷史文獻學及
漢語言文字學等學科同步發展起來的。現有教師和科研人員4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0人,具有碩士學位者10人,博士生導師17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本學科在中國古代文學學科下設中國古代文學文獻研究方向,已招收博士生三屆。本學科相繼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的學術著作,在全國有影響的期刊發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主辦了多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國務院古籍整理委員會、全國高校古委會以及陝西省政府和
陝西省教育廳等不同層次的數十個科研項目,並有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及省部委的獎勵。
西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科的設立及學術研究的歷史,由來已久。粵自二十世紀初,新潮湧起,西雍亦與時俱變,
陝西大學堂創設,迭經百年,不斷壯大。文獻學之教學與研究人才濟濟,成就輝煌,並形成經部文獻與史部集部文獻並重、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並重、人文文獻與科技文獻並重的學術傳統。
高亨先生在先秦文化史及古籍校勘考據方面成果斐然。高明、
蔣天樞等一批學界宗師亦曾先後傳道於此。
本學科成員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儒藏》精華本、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儒藏》編纂與研究”、《漢字形音義演變大字典》、《近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詞源詞典》等的研究,不久將結題面世。
本學科又與陝西省社科院
古籍整理研究所聯合,共建
西北大學文獻學科。該所為陝西省古籍整理研究的重鎮之一,所編《
全唐文補遺》和《陝西碑刻》叢書,以及以
吳敏霞研究員為代表的一批中生代學者,頗為國內外文獻學界倚重。雙方聯手,勢必會將西北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
西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肇端於1902年
陝西大學堂所設“中學門”及“西學門”轄屬的“文語科”,歷經百年,不斷壯大。1923年
國立西北大學時期,已設立了文學院。1924年,魯迅先生曾應邀講學於此。1937年抗戰爆發,西北聯合大學成立,其文理學院下設國文系。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復名國立西北大學,文學院為學校主要院系之一。1949年後,高等教育實行
院系調整,撤消院級建制,遂又改稱中文系。1994年,為適應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學校在原中文系基礎上,成立了文學藝術傳播學院。2001年,學校恢復原文學院之舊名。
本學科現有在崗教職工69人,專任教師5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講師與助教20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2人(博士後7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者18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1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2人。
本學科現設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審美文化史兩個博士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共8個二級學科)和美學、電影學、
宗教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另設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點。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教學、
戲劇影視文學三個本科專業。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審美文化史為省級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學專業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與陝西省“名牌專業”,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概論、古代漢語、影視作品解讀四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陝西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為陝西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特色學科,“漢唐文化與陝西文學發展研究中心”獲批為陝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近五年,本學科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項,國務院古委會及高校古委會課題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10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4項、省教育廳等科研課題22項;出版學術著作6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及文藝作品520餘篇;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24項、廳局級獎勵20餘項。
本學科主編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刊《唐代文學研究》,主編《魯迅研究年刊》(1974-1992共18期);編輯“
西北大學語言文學研究叢刊”,已推出四輯20種著作;協辦《
陝西詩詞》、《小說評論》、《美文》。
專業培養
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戲劇影視文學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通過四年的本科專業教育,使學生具備在戲劇、廣播、電影、電視的基本理論、劇本創作以及戲劇
影視藝術的創意、策劃和批評等方面的素養和能力,能夠勝任廣播電台、電視台、影視公司、戲劇院團以及與戲劇影視相關的大眾傳媒、新聞出版、教學科研、文化藝術管理等機構和單位的文藝創作、策劃、編導、編輯、理論研究、宣傳教學等多種專業性的工作。
培養規格
本專業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並運用戲劇影視文學方面的藝術原則和理論,了解我國文化藝術管理的政策法規,熟悉世界及中國影視戲劇藝術和產業發展實踐和最新動態,系統掌握戲劇、影視、廣播等學科的歷史演變、基礎概念、基本原理和戲劇影視創作所需的文化知識、技術方法,以及相關的影視戲劇產業運營和管理知識,具備較強的劇本創作、
藝術批評以及影視戲劇編導、策劃、製作能力。具體而言,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為:
1.掌握戲劇、影視、廣播等方面的基礎概念和基本原理。
2.具備戲劇、影視、廣播等方面創作與批評的基本能力。
3.了解我國文藝、宣傳、出版、文化產業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世界戲劇、影視、廣播藝術創作以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和最新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證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理論研究素質和能力。
6.具有較強的文化藝術和產業方面的策劃、運營、組織和管理能力。
主幹課程:中國電影史、世界電影史、
視聽語言、戲劇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動畫概論、電影美學、中國西部電影、 影視導演、影視批評、電影作品讀解、戲劇與影視劇本創作、影視攝影與攝像、影視剪輯、
電視節目策劃、電視文化、
電影產業與行銷。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兩大部分:影視攝影攝像、剪輯、策劃等包含實踐訓練內容的課程;年度論文、畢業論文及畢業實習。
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畢業時應修滿155學分。其中,通修課程49學分,學科核心課程40學分,學科方向課程22學分,通識課程12學分,選修課17學分,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踐、學年論文、
畢業論文及各類實踐)不少於15學分。
授予學位與修業年限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學位。
培養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