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熙

黎錦熙

黎錦熙(1890.2.2—1978.3.27),字劭西,出生於湖南湘潭,漢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

1915年受聘為教育部教科書特約編審員,1916年成立了“中華國語研究會”,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院士)。

黎錦熙從事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70年,研究和探討的領域很廣,對於語言學、文字學詞典學語法學修辭學教育學目錄學地理學歷史學佛學等,都有很深的造詣和豐富的著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錦熙
  • 外文名:Li Jinxi
  • 別名:黎邵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湘潭
  • 出生日期:1890年2月2日
  • 逝世日期:1978年3月27日
  • 畢業院校:湖南優級師範
  • 主要成就: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院士)
  • 代表作品:《國語運動史綱》、《國語詞典》、《增注國音常用字彙》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學術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生活軼事,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890年2月2日,黎錦熙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其祖父黎世緩宦遊兩粵、湖北、山西、熱河、安徽等省,父親黎培鑾是清代貢生。黎錦熙幼承家學,從塾師誦讀諸經、《文選》、唐宋諸大家詩文。他興趣廣泛、喜好作詩、繪畫、篆刻和音樂。15歲即考取了秀才。不久,以秀才的資格考入湖南優級師範學堂史地部,22歲畢業。從此開始他近70年的研究、教育事業。
黎錦熙黎錦熙
1907年,考入北京鐵路專修科。次年因學校毀於火災,返回湖南,考入湖南優級師範史地部。三年後,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911年,畢業於湖南優級師範史地部之後,開始從事教育工作。
1912年,開始編輯國小教科書,將《西遊記》收入課文,包含了改革教育、廢除八股文、學作語體文的思想,引起保守人士的驚駭。1914年,任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歷史教員。學生中包括毛澤東等人。
1915年,26歲的黎錦熙受聘為教育部教科書特約編審員。
1916年,黎錦熙成立了“中華國語研究會”。
1917年,黎錦熙向教育部提出的《國語研究調查之進行計畫書》內就有“《國語辭典》之編訂”一項。他建議編纂《國語辭典》以填補民眾閱讀白話文學作品遇到難解之詞無書可查的空白。
1923年,黎錦熙促使“國語統一籌備會”設立了“國語辭典編纂處”。
1920年,黎錦熙促成教育部改定國小的“國文科”為“國語科”,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並廢除國小“讀經”。在他的努力下,以後的幾年,國中、高中的“國文”也改為了“國語”。他還發起領導蘇、浙、皖三省焚燒國小文言教科書運動,這場反對封建文化的鬥爭,震動了全國,影響很大。與此同時,他與錢玄同創辦了《國語周刊》。
1922年,兼任天津、濟南、上海、長沙暑期國語講習所講師。
1923年,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燕京大學等校的國文系教授,又與錢玄同趙元任等組成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會。同年,創立國語辭典編纂處,任總主任。
1924年,出版《新著國語文法》。此前的語法書,只有文言文的文法,沒有白話文的文法。
1926年,與錢玄同、趙元任等擬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法。1928年,任國立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院長。1933年,出版《比較文法》。
1928年,黎錦熙領導的“國語辭典編纂處”改名為“中國大詞典編纂處”,下設蒐集、調查、整理、編著、統計五個部。計畫到1948年成書三大冊,共三十卷。那時流行的工具書只有《辭源》、《中華大字典》等幾種,至於編纂專以語言文字為內容的能給中國幾千年文化中出現的詞作一系統總結的《中國大辭典》還沒有人提起,當然就更不會有編纂這樣辭書的專業單位了。
1934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會”(幹事王蔭蘭,助理幹事黃現璠)成立,他任“教育研究會”導師。1937年隨北京師範大學遷往西安,後來又輾轉至漢中、蘭州等地,任教授、系主任、師範學院(現更名為西北師範大學)院長等職。
1935年,他的《國語運動史綱》一書出版。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遷至西安,合併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黎錦熙任國文系教授、主任。
1938年,西安臨大遷至漢中,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黎錦熙繼任國文系教授、主任。
1939年,西北聯大分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陸續遷往蘭州,黎錦熙兼任教務主任。
1944年5月,在他的倡議和推動下,西北師院(蘭州)、女子師院(白沙)、社會教育學院(壁山)創辦了國語專修科,為在台灣推行國語預先培訓人才。後來,抗戰勝利,台灣光復,為推行國語前往台灣的學者達100多人,對於推進國語的普及起了巨大作用。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西北師院院長。
1946年,西北師院部分師生回遷北平復校,黎錦熙任國文系主任、教務主任,並參與創建九三學社
1947年,任北平師範學院國文系主任兼教授。
1948年,北平師範大學恢復校稱,繼任國文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
1949年,北京剛解放,黎錦熙就被毛澤東指定和吳玉章、馬敘倫、范文瀾、成仿吾、郭沫若、沈雁冰7人組成“中國文字改革協會”(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前身)。
1950年,繼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
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第一屆學部委員。
1956年,統編的《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頒布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幾乎是現代漢語語法教學的唯一通行教材。
1978年3月27日,於北京逝世。

主要成就

學術成就

● 學術綜述
1920年,他促成教育部改定國小的“國文科”為“國語科”,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並廢除國小“讀經”。在他不懈努力下,以後的幾年,國中、高中的“國文”也改為了“國語”。他還發起領導蘇、浙、皖三省焚燒國小文言教科書運動,這場反對封建文化的鬥爭,震動了全國,影響很大。與此同時,他與錢玄同創辦了《國語周刊》。
他認為台灣淪陷於日本5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一定能夠光復。台灣的方言極為複雜,再加上日本文化的影響,因此台灣最需要開展國語統一運動。1944年5月,在他的倡議和推動下,西北師院(蘭州)、女子師院(白沙)、社會教育學院(壁山)創辦了國語專修科,為在台灣推行國語預先培訓人才。
為了推進中國的文字改革,黎錦熙在1922年便與錢玄同、楊樹達等人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把中國的新文字定名為國語羅馬字。1923年,黎錦熙、錢玄同、趙元任等11人組成了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會,研製國語羅馬字。1926年公布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方式》就是黎錦熙、錢玄同、劉半農、林語堂等6人組成的“數人會”共同擬定的。這是現行《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工作之一。黎錦熙提出建議由國家鑄造“漢字注音銅模”。這個建議於1935年獲得實行。他主選“注音漢字”6788個,並多方奔走呼號,委託商人承鑄。這樣,國小課本、兒童課外讀物、民眾讀物就可以用“注音漢字”字模排印,這對掃盲運動和兒童識字幫助很大。但由於1937年七七事變的發生,國難當頭,華北危急,辛辛苦苦製成的注音字模,落入日本占領區,推行注音字母的希望化為了泡影。但後來台灣實行了他的主張:《國語日報》和很多注音讀物都利用注音字模,經常出版,銷售量很大。台灣是中國第一個普及國語的省份,在這裡部分地實現了黎錦熙的理想和願望。
黎錦熙黎錦熙
黎錦熙長期任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國語推行委員會常委,他與趙元任、錢玄同等人確定了北京話為國語標準音。他在推廣國語、從事文字改革運動中,十分注意推廣“標音字母”標音,用他主編的《國音常用字彙》查字、認字,能很順利地掌握四聲。按音序去查他主編的《國語辭典》,立即能把所需要的詞找出來。
● 主要著作
黎錦熙從事語文教學70餘年,發表研究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30餘部。
1.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商務印書館,1924。
2.黎錦熙,國語運動史綱,商務印書館,1934。
3.黎錦熙、劉世儒,建設的“大眾語”文學,商務印書館,1936。
4.黎錦熙、劉世儒,修辭學比興篇,商務印書館,1936。
5.黎錦熙、劉世儒,注意符號與簡體字,商務印書館,1937。
6.黎錦熙、劉世儒,中國語法教程,天津大眾出版社,1952。
7.黎錦熙、劉世儒,同音字典(合編),五十年代出版社,1953。
8.黎錦熙、劉世儒,中國語法中的“詞法”研討,中國語文,1953(9)。
9.黎錦熙、劉世儒,詞類大系,中國語文,1955(5)。
10.黎錦熙、劉世儒,從漢語的發展過程說到漢語規範化,中國語文,1955(9)。
11.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語法教材,商務印書館,1957、1959、1962。
12.黎錦熙、劉世儒,漢語釋詞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57。
13.黎錦熙、劉世儒,文字改革論叢,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14.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複句學說的流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國語文,1957(6)。
15.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複習新體系的理論,中國語文,1957(8)。
16.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語法的科學體系和學科體系,北京師大學報,1957(2)。
17.黎錦熙、劉世儒,漢語拼音字母的科學體系,中國語文,1958(4)。
18.黎錦熙、劉世儒,漢字構詞法和詞素研究,北京師大學報,1959(5~6)。
19.黎錦熙、劉世儒,略談漢字簡化三原則,光華日報,1960年8月25日。
20.黎錦熙、劉世儒,語法再研討—代詞和代名詞問題,中國語文,1960(6)。
21.黎錦熙、劉世儒,拼音字母和文化革命,人民日報,1960年4月14日。
22.黎錦熙、劉世儒,對於難字注音的意見,光明日報,1961年11月1日。
23.黎錦熙、劉世儒,語法術語通釋,北京師大學報,1962(4)。
24.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規範化論叢,文字改革出版社,1963。
25.黎錦熙、劉世儒,論現代漢語中的量詞,商務印書館,1978。
26.黎錦熙、劉世儒,對語言學科規劃的幾點意見,中國語文,1978(2)。

人才培養

黎錦熙認為應當把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目標。數十年來,他為祖國培養了許多語言文字工作者和專家,影響所及遍于海內外。黎錦熙一生從事教育,是一個教育家,還是一個社會改革家,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教書書時是毛澤東老師。
黎錦熙一生從事語文教學70餘年,桃李滿天下,在北京師範大學時期帶出一位研究生柴春華,還帶出了家中其他七個弟弟妹妹。

榮譽表彰

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黎錦熙

社會任職

參與創建了九三學社,並被選為九三學社第一屆理監事聯席會議常務監事,第一、二屆中央理事會理事,第三、四、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委。

生活軼事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就與黎錦熙相識,黎錦熙當時在校擔任歷史教員,只比毛澤東大3歲。他們兩人名為師生,實為摯友,常在一起議論時政,研究學問。
1915年黎錦熙去北京教育部工作,毛澤東也在1918年為籌備赴法勤工儉學工作事宜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助理員。此時黎錦熙已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得知毛澤東在北京工資微薄、生活清苦,便經常請毛澤東來家吃飯,還特別為他準備好的飯菜,讓他打打“牙祭”。茶餘飯後,他們侃侃而談,評論時政、探討學問和救國救民的真理。
以後毛澤東參加了革命鬥爭,黎錦熙雖然和他失去了聯繫,但一直在報紙和廣播裡尋找毛澤東的蹤跡和下落,默默地祈禱他平安地擺脫險惡環境,祝願他的事業取得成功。在白色恐怖之下,黎錦熙始終保存毛澤東與他來往的6封書信、毛澤東在長沙主編的《湘江評論》以及《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等珍貴文獻。

人物評價

黎錦熙不僅是一個語言學家,一個學者,同時又是一個社會改革家,一個始終為了中國的富強、進步,貢獻了其畢生精力並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黎錦熙對祖國神聖領土台灣省的國語運動的關懷和貢獻,更是功不可沒。(九三學社評)
1926年趙元任、錢玄同、黎錦熙等人在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擬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法,這就使中國文字改革工作大大地進了一步。(中國人民大學創始人吳玉章評)
1958年,“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等人制定‘國語羅馬字’的功勞是不能不承認的。(原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評)
黎錦熙,著名的歷史學家,著名的文字學家。(原國家主席毛澤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