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良

張中良

張中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筆名秦弓,男,1955年2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先後畢業於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91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代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編委。專業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中良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
  • 代表作品:《藝術與性》
出版著作,主要論文,

出版著作

已出版個人著作6種:
1、《藝術與性》,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4.8萬字。2、《覺醒與掙扎——20世紀國中日“人的文學”比較》,東方出版社1995年版,18萬字。
張中良
3、《中國人的德行》,華齡出版社1997年版,26.5萬字。
4、《荊棘上的生命——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小說敘事》,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40萬字。
5、《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小說敘事》,台灣秀威公司2004年版,20萬字。
6、《瞧,那醜陋的人》,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31萬字。
合著《中國現代雜文史》(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20世紀中國文學圖志》(台灣業強出版社1995年版,上下卷)、《中國新文學圖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8年第三次印刷,上下卷)、《中華文學發展史》(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三卷本)。
譯著《“人”與“鬼”的糾葛——魯迅小說論析》(丸尾常喜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2001年再版)。
與孫麗華共同選編《富士山風韻——日本書話》,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校注《新版魯迅雜文集》兩種:《而已集》、《花邊文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另外,參與撰述、選編、翻譯、注釋著作多種。
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外國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等雜誌發表論文90餘篇,在《人民日報》、《光明 日報》、《中華讀書報》、《文藝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教育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讀書》、《博覽群書》、《中華英才》等報刊發表評論140餘篇、散文隨筆130餘篇。有多篇論文、評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複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報刊文摘》等轉載或摘編,亦有多篇論文與評論被收入相關論文集、論爭集。有隨筆被選作日本放送大學(廣播電視大學)隨筆教材,散文入選花城出版社《2003年中國散文年選》。
獨自承擔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礎課題《五四時期翻譯文學》已經結項。
正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史通論》的“五四卷”。

主要論文

《淺談老舍〈離婚〉的喜劇特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4年第2期。
《寶玉之痴——〈紅樓夢〉的心理分析之一》,西北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
《論弗洛伊德的心理批評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0年第1期。
《阿波羅的風采——論法國啟蒙文學》,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第4期。
《論中國啟蒙文學傳統》,文藝研究1992年第1期。
《復歸伊甸園的困境——有島武郎〈一個女人〉》,外國文學評論1996年第2期。
《關於當前的魯迅評價問題》,社會科學評論與管理2001年第2期。
《〈財主底兒女們〉:苦吟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第2期。
《論五四時期的傳統文學觀》,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
《“整理國故”的歷史意義及當代啟示》,文學評論2001年第6期。
《從心理分析視角看石評梅》,文藝研究2002年增刊。
《泰戈爾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年第4期。
《易卜生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3年第4期。
《略論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重讀》,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明治文學中個性與儒學的衝突與互補》,日本學刊2004年第3期。
《從〈寶馬〉看經典重讀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江漢論壇2005年第2期。
《五四時期的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翻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5年第2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