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學報

清華大學學報

《清華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清華大學學報》創刊於1915年5月的《清華月刊》,1915年12月更名為《清華學報》,1955年更名為《清華大學學報》,1974年10月與《北京大學學報》合刊為《清華北大理工學報》,1976年恢復為《清華大學學報》。

《清華大學學報》分為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英文版。自然科學版主要有研究動態、信息科學、機械工程、精密儀器與機械學、工程力學、汽車工程、水利與水電工程、核能技術等欄目;哲學社會科學版主要有各學科、名師講堂、海外學者論壇、清華國學院與當代學術、期刊與評價、文獻與考辯、討論與評議等欄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華大學學報
  • 外文名稱: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語言:中英文
  •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
  • 編輯單位: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15年
  • 出版周期:月刊(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 雙月刊(英文版)
  • 國內刊號:11-2223/N(自然科學版) 11-3596/C(哲學社會科學版) 11-3745/N(英文版)
  • 國際刊號:1000-0054(自然科學版) 1000-0062(哲學社會科學版) 1007-0214(英文版)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類型:科學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資源平台,欄目方向,人員編制,建設成果,收錄情況,研究開發,影響因子,榮譽表彰,文化傳統,辦刊宗旨,學報現象,現任領導,社會評價,

辦刊歷史

  • 《清華月刊》
1915年5月,以“清華學會”的名義創辦《清華月刊》(中英文各半)。
  • 《清華學報》
1915年12月,《清華月刊》改由清華學校名義主辦,含中英文兩種版本,更名為《清華學報》,清華學校清華學報社編輯,清華學校印行出版。
清華學報清華學報
1915年12月至1919年12月出版的1至5卷中,1、3、5、7期為英文版,2、4、6、8期為中文版;第5卷之1、3、5、7為中文版,2、4、6、8期為英文版。
1920年至1923年,《清華學報》停刊。
1924年6月,《清華學報》復刊後改為半年刊。
1928年,《清華學報》改由清華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主辦。
1931年,改為國立清華大學出版委員會編輯,學校出版事務所發行。
1934年,改為季刊。
1941年,改為半年刊。因抗日戰爭隨校遷昆明出版。
1946年,遷回北平出版,內容漸以自然科學為主。
  • 《清華大學學報》
1955年,《清華學報》復刊,並更名為《清華大學學報》,為理工類的綜合性期刊。
1966年,在文革的“疾風驟雨”掃蕩下停刊。
1973年,《清華大學學報》以復刊出版。
清華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
1974年10月開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校學報合刊為《清華北大理工學報》。
1974年10月—1976年5月,《清華北大理工學報》作為雙月刊(其實刊期不定),共出版3卷8期,並曾出版過1975年第2卷的目次索引。前6期由《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誌編輯部編輯出版,後兩期由《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誌編輯部編輯出版。
1986年,清華大學創辦了《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理工類學報相應更名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年,清華大學創辦了《清華大學學報(英文版)》。
1987年、1990年1994年出版摩擦學專輯,2003年為舉辦的摩擦學前沿研討會的論文出版英文版專輯。
2001年,《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以“雙高”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

辦刊條件

資源平台

  • 學報建設
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自主開發並不斷完善編輯部現代化管理系統;在期刊界首次將自己的全部過刊數位化;利用群發電子郵件方式,向定向的讀者及時提供當期的學報論文目錄。
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利用馬來西亞金獅集團百盛基金會捐助基金設立了“百盛-清華學報優秀論文獎”。
  • 校內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華大學正在運行的科研機構共317個,其中:國家實驗室(籌)1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7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7個。
  • 校內館藏資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華大學圖書館(含專業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的實體館藏總量約491.2萬冊(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等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圖書外,讀者可使用的文獻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22萬多冊;期刊合訂本約57.4萬冊;校館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394種;本校博、碩士論文14.3萬餘篇;縮微資料2.8萬種;各類資料庫551個;全文電子期刊69737種;電子圖書840.3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353.3萬篇。

欄目方向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國最早同時以“大學校名”和“學報”冠名的期刊,是以客觀的學術語言記錄清華大學發展的編年史。開設研究動態、信息科學、機械工程、精密儀器與機械學、工程力學、汽車工程、水利與水電工程、核能技術等欄目。
清華大學學報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發文史哲方面的研究論文,兼及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在各學科欄目之外,還開設了名師講堂、海外學者論壇、清華國學院與當代學術、期刊與評價、文獻與考辯、討論與評議等交叉學科的欄目。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要刊登國內外的理工科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論文,反映學術上有特色、代表學科前沿、當前國際上科學界關心的科技研究成果,推動學術交流,促進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發揮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人員編制

截至2005年12月,清華大學建立了有10名中國院士和5名美、英、俄等國院士的編委會,聘請1名外籍專家做語言編輯,接收過4人次國內訪問學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學報英文版主編)等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祝京旭(2004年-2010年擔任學報英文版編委)等

建設成果

收錄情況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CA美國化學文摘(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2015-2016年度)、EI美國工程索引(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2013)、Pж(AJ)俄羅斯文摘雜誌、SA英國科學文摘(2011)、萬方、上海圖書館館藏、劍橋科學文摘、北大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文摘與引文資料庫、知網、統計源核心期刊、維普等中國國內外文獻檢索機構收錄。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被EI(2014)、SCI13、SA英國科學文摘(2011)、CA美國化學文摘(網路版)(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2015-2016年度)、美國數學評論(網路版)、德國數學文摘、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美國ProQuest 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收錄,是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期刊。

研究開發

從1915年至1948年,先後共出版20卷,約90餘期,並出版過1~10卷目錄索引。
清華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
1950年以前發表有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胡適金岳霖馬寅初顧頡剛王力趙元任馮友蘭聞一多朱自清俞平伯錢穆張岱年朱光潛梅貽琦葉企孫吳有訓丁文江翁文灝顧毓琇周培源錢偉長張維張光斗等的論文近百篇。這些作品引領了當時的學術潮流,不少為所在學科的奠基之作或代表作,涉及哲學、歷史、考古、宗教、語言、文學、教育、政治或曰“國學”和科學技術等廣泛領域,多為原創性作品,至今仍為專業學者稱道和引用。
據2004年的統計,近4年學報所發背景項目獲得國家三大獎的論文達176篇。被Ei、CA、MR等文摘機構和資料庫收錄,並在中國期刊網等、萬方數位化期刊網等全文上網。
截至2005年10月,《清華大學學報》共發表論文8000餘篇。出版45卷,被Ei收錄約4200篇,位居中國科技期刊的榜首,占同時期Ei收錄清華大學論文總數的15%以上。在清華大學工作的兩院院士中有41人在學報發表過300餘篇論文,刊登與摩擦學相關的論文103篇,作者涵蓋清華大學18個相關院系和國內其他29個單位。
截至2014年,76名清華大學兩院院士中的62名院士在《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發文629篇,在《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文129篇,兩刊合計758篇。

影響因子

據2016年10月中國知網顯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出版文獻量10765篇,總下載量2264729次,總被引量119710次,2016版複合影響因子0.807、綜合影響因子0.492。
據2016年10月中國知網顯示,《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出版文獻量2649篇,總下載量1271408次,總被引量30248次,2016版複合影響因子1.446、綜合影響因子0.940。
據2016年10月中國知網顯示,《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出版文獻量2359篇,總下載量111222次,總被引量5165次,2016版複合影響因子0.946、綜合影響因子0.488。

榮譽表彰

1999年,獲得首屆國家期刊獎。
2006年,《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三大權威文摘的文摘率居中國社會科學期刊文摘率第1位。
2002年,獲得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2004年,獲得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
2008年,學報中文版被評為“首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1年,《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在工程與技術類大學學報中的綜合評價總分排名第一,再次被授予“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清華大學學報》以“博通今古,融貫中西”,“闡發學理,宣揚文化”為宗旨,用至真、至善的精神為學術創新構築了一個學術高地。

學報現象

清華學報現象:重視文史哲基礎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反對功利主義和浮躁學風,不是為轉載率而辦刊。重視“國情研究”,為中國社會發展獻言獻策。開設“期刊與評價”欄目,關注學術評價與期刊改革。改變編排規範,使學術期刊真正做到為學者服務、為學術服務。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編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
羅鋼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常務副主編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編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副主編
王強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副主編

社會評價

西北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姚遠、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杜文濤2006年在其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科技期刊學研究基金聯合資助項目《〈清華學報〉的創刊及其歷史意義》研究中認為:“《清華學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中、英文2種版本出版的高校學報,奠定了中國文理綜合性大學學報的基本模式,並將其推至極致;它摒棄清末民初期刊經由日本傳入西學的傳統渠道,開創了從歐美直接引入西學的新途徑,為“五四”前夕科學與民主氛圍的醞釀做出了重要貢獻。”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在2012年《河南社會科學》上發表的《論高校學報的精神內涵——以〈北京大學月刊〉、〈清華學報〉為考察對象》一文中認為:“以《北京大學月刊》、《清華學報》為例,它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發表那些具有“真研究”的學術文章,把追求科學精神的倡導落在實處。同時,為培養新人提供幫助。”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吳林娟2011年在《南京大學學報》上發表的《高校學報發展與學科評價瓶頸的突破——從《清華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期刊與評價”欄目談起》一文中認為:“《清華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期刊與評價”欄目刊發了分別論述高校文科學報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鑑的兩篇文章,對各自獨特觀點的詳盡分析和論述引人深思。”
西北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姚遠等學者在2015年《科技與出版》上發表的《清華大學兩院院士在本校期刊發文的初步分析》認為《清華大學學報》與學校高水平學術成就的高關聯性和高依存度,從而構築了中國高水平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學術平台;《清華大學學報》等清華大學期刊既面向國際,又立足該校,形成了對教學科研全方位的立體支撐,並在展示與引領學術研究潮流、記載和傳承科學文化、培養學術頂尖人才、扶持學術新秀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