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15年,《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原名《清華月刊》。
1915年12月,更名為《清華學報》。
1955年,更名為《清華大學學報》。
1974年10月,與《北京大學學報》合刊為《清華北大理工學報》。
1986年,《清華大學學報》理工類學報相應更名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11月,《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入選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資源平台
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自主開發並不斷完善編輯部現代化管理系統;在期刊界首次將自己的全部過刊數位化;利用群發電子郵件方式,向定向的讀者及時提供當期的學報論文目錄。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華大學正在運行的科研機構共317個,其中:國家實驗室(籌)1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7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7個。
截止到2015年底,清華大學圖書館(含專業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的實體館藏總量約491.2萬冊(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等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圖書外,讀者可使用的文獻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22萬多冊;期刊合訂本約57.4萬冊;校館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394種;本校博、碩士論文14.3萬餘篇;縮微資料2.8萬種;各類資料庫551個;全文電子期刊69737種;電子圖書840.3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353.3萬篇。
欄目方向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開設研究動態、信息科學、機械工程、精密儀器與機械學、工程力學、汽車工程、水利與水電工程、核能技術等欄目。
人員編制
據2018年7月《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官網顯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執行委員會有委員16人;特約編委4人。
職務 | 姓名 |
---|
主席 | |
執行主任 | |
委員 | 王光謙、尤政、江億、孫家廣、李亞棟、張希、楊振寧、歐陽明高、施一公、費維揚、姜培學、南策文、 姚期智、聶建國、韓英鐸、雒建斌
|
特約編委:劉知遠(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李升波(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姚錚(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郭慶來(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
編輯:李麗、湯梅、金延秋
建設成果
收錄情況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CA美國化學文摘(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2015-2016年度)、EI美國工程索引(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2013)、Pж(AJ)俄羅斯文摘雜誌、SA英國科學文摘(2011)、萬方、上海圖書館館藏、劍橋科學文摘、北大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文摘與引文資料庫、知網、統計源核心期刊、維普等中國國內外文獻檢索機構收錄。
出版發行
據2018年9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出版文獻量11176篇。
據2018年9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載文量為4569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9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總下載量2786829次,總被引量144138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0.833、綜合影響因子0.541。
據2018年9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引量為82674次,下載量為419668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2015年影響因子為0.5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2405名,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69種)中排第47名。
榮譽表彰
1999年,在建國50年評優活動中獲“首屆國家期刊獎”。
2001年,以“雙高”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
2002年,獲得“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2003年,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05年,獲得“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
2011年,在工程與技術類大學學報中的綜合評價總分排名第一,獲得“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13年,獲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包括1930種中文期刊和64種英文期刊)評選出的2013年度“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圖中文字為該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該刊的英文名。
辦刊宗旨
《清華大學學報》以“博通今古,融貫中西”,“闡發學理,宣揚文化”為宗旨。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主編 | 石磊 |
副主編 | 劉森 |
據2018年7月12日《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官網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