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兼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1997年3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工程系獲得工學碩士,曾進行過《支持北京網際網路出版產業發展政策建議》、《199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居民人際交流手段的演變及其社會意義》等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兼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主要成就: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 代表作品:《中國城市家庭的上網意向研究》
- 職務: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
教育背景,章節撰寫,獲獎情況,工作經歷,教學工作,管理工作,主要兼職,社會兼職,學術兼職,所教課程,主要作品,著作,譯著,承擔課題,期刊論文,中文期刊,英文期刊,會議論文,
教育背景
1986年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1991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系獲得工學士學位
1992年7月在清華大學中文系獲得文學士學位(第二學士學位)
1997年3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工程系獲得工學碩士
1998年1月赴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002年4月獲得博士學位
2000年2月-8月赴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傳播學院交流學習
章節撰寫
熊澄宇,金兼斌(2005) <中國網路出版與網路產業發展的現實與趨勢>,見:崔保國主編,《2004 -2005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361-370
金兼斌(2004) <如何得出科學結論——社會科學中的研究方法>,見:李彬,王君超主編,《媒介二十五講》,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頁232-246
金兼斌(2003) <科學素養的概念及其測量>,見: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編,《科技傳播與社會發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經濟科學出版社,頁69-91
獲獎情況
《一個文理結合的培養模式——編輯學專業十年改革成果》,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997年9月
《傳播研究典範及其對我國當前傳播研究的啟示》,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2年9月
《科學素養的概念及其測量》,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論文獎一等獎,2002年8月
《全球化與本土化夾縫中的生存-對海歸傳播學者的研究狀態的一次探索性研究》,論文(金兼斌,王珊珊)獲清華大學高等教育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2005年8月
《傳播學研究方法的教學與實踐》,2006年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6年清華大學良師益友。
工作經歷
教學工作
1992年8月-1998年1月在清華大學中文系擔任講師;
2001年9月-12月赴香港城市大學英文與傳播系合作研究(高級副研究員);
2001年8月-2007年12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副教授(2002年底晉升)
2006年5月—2007年1月,牛津大學網際網路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7年12月至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2008年11月至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
管理工作
1992年9月至1997年12月,清華大學中文系輔導員、學生組長,人文學院學生組長;
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組長;
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清華大學新聞中心副主任;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院黨委委員,新聞傳播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2009年12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
主要兼職
社會兼職
中國網路傳播學會副會長;
北京網路媒體協會理事;
復旦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學術兼職
Observatorio (OBS*) 期刊編輯委員會委員(Associated Editor)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刊物編輯顧問委員會(Editorial Advisory Board)委員。
《傳播與社會學刊》、Technovation、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等海外學術期刊審稿人;《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現代教育技術》、《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等刊物特邀審稿專家。
所教課程
《編輯原理與業務》
《傳播學原理》(合教)
《新媒體導論》(合教)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媒介與社會》
《傳播學研究方法》(校級精品課)
《網路傳播研究》
《新媒體研究》(系級精品課)
《媒介調查與統計方法》
《網路新聞學》(合教)
主要作品
著作
金兼斌(2002),《中國城市家庭的上網意向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金兼斌(1999),《技術傳播:創新擴散的觀點》,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金兼斌(2010)(主編),《2009中國新媒體傳播學年會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熊澄宇、金兼斌(2012),《新媒體研究前沿》,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譯著
[美] 羅傑.維曼,約瑟夫.多米尼克著,金兼斌等譯(2005),《大眾媒介研究導論》(第七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英] 安德斯.漢森等著,崔保國,金兼斌,童菲譯(2004),《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北京:新華出版社
承擔課題
《“大眾傳播與社會發展”子課題:中國城市家庭採用網際網路研究》,清華大學985項目,2002年1月-10月,子課題負責人;
《網際網路進入家庭對居民日常生活影響》,清華大學985項目,2002年4月-2003年9月,負責人;
《中國圖書出版國際化的途徑及前景》,清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課題,2003年3月-2005年3月,負責人;
《高校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為生產力的關鍵因素和策略模式》,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2003年8月1日-2004年12月,負責人;
《網路思想教育研究子課題:基於網路的高校輿情把握與輿論危機管理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標課題,2004年3月-,子課題負責人;
《網際網路與鄉村生活—對浙北農村使用網際網路的考察》,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回國研究啟動課題,2003年9月-,負責人;
《支持北京網際網路出版產業發展政策建議》,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委託課題,2004年7月-10月,主要負責人之一;
《199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居民人際交流手段的演變及其社會意義》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05年12月—2008年12月,負責人;
The World Internet Project (WIP) -- Macao: The Trajectory of the Adoption,Diffusion,and Impact of the Internet in the Digital Macao (世界網際網路項目——網際網路在澳門的採納、擴散和影響),由澳門大學傳播系王旭副教授、張榮顯博士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金兼斌副教授共同負責;
《數位化背景下的媒介變革》,清華大學985二期專項,2006年11月—2008年6月,專項負責人;
《面向WEB的社會網路理論與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金號60933013),課題負責人之一,2009年11月-2012年12月;
《社會網路中的輿情演變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2011年一般項目(基金號11BXW018),課題負責人,2011.5.30-2014.5.30。
期刊論文
中文期刊
金兼斌(2011). 社會性媒體傳播秩序問題探析. 新聞實踐,2011⑼:58-61.
金兼斌,劉于思(2011). 網路輿情監測的方法與套用:指標體系與內容甄別. 見:李建盛,陳華,馬春玲主編,《首都網路文化發展報告(2010-2011)》. 北京:人民出版社,250-267頁。
金兼斌,廖望(2011).創新的採納和使用:西方理論與中國經驗.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⑵:88-96頁。
金兼斌,廖望(2011). 數據誠信:亟需斬斷商業利益鏈. 網路傳播,2011年第5期,22-24頁。
金兼斌(2010年12月16日):發揮網路公共空間寶貴的“自組織”潛力。《人民日報》(觀點版)。
金兼斌,李先知(2010):媒介融合環境下電視節目評估體系。《電視研究》2010年7月(總第248期),9-11頁。
金兼斌(2010):<;網路時代的社會信任建構:一個分析框架>;,《理論月刊》2010年第6期,5-11頁。
金兼斌,徐曉莉(2009):“統計在中國新聞報導中的套用——以紙媒為例”,新聞與傳播評論2009卷,武漢大學出版社。
金兼斌,廖望,杜江(2009):“網路廣告的格局演變與發展方向”,廣告大觀(綜合版),2009年12月號,120-122
金兼斌,杜江,廖望(2009):“他者的視角:西方媒體的態度與傾向”,網路傳播,2009⑾,46-47
金兼斌(2009):<;不平則鳴:網路社會的穩定與均衡>;,《網路傳播》2009年第9期,頁30-31.
叶韻芝,金兼斌(2008):<;表情符號在即時通訊中的採用研究>;,見:杜駿飛主編,《中國網路傳播研究》,2⑴,頁123-137.
金兼斌(2008):<;“網路輿論監測”相關研究述評>;,《全球傳媒學刊》,2008年10月(總第3期)。
金兼斌,徐曉莉(2008):<;解讀網路廣告的漲價背景>;,《互動行銷》,2008年10月,頁17-19。
金兼斌(2008):<;中國內地奧運比賽節目收視影響因素分析(Ⅱ)>;,《傳媒透視》,2008年11月,頁14-15.
金兼斌(2008):<;中國內地奧運比賽節目收視影響因素分析(I)>;,《傳媒透視》,2008年10月,頁14-15.
金兼斌(2008):<;本土傳播學者的研究國際化:路徑、困境和前景>;,《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年第4期,頁52-58.
金兼斌(2008):<;網路輿論的演變機制>;,《傳媒》2008年4月號(總第108期),11-13頁。
金兼斌(2007):<;草民的狂歡和Web 2.0的商業前景>;,《廣告大觀》(綜合版12月號,總第202期),頁125-127。
金兼斌,祝建華(2007):<;影響創新擴散速度的社會和技術因素之研究>;,《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第5-11頁。
金兼斌(2007):<;網路輿論調查的方法和策略>;,《河南社會科學》,15⑷:118-121頁。
金兼斌(2007):<;電影票房:可為與不可為>;,香港:《傳媒透視》2007年09月號,頁4-5。
金兼斌(2007):<;從部落格看個人化寫作的社會性實現可能>;,香港:《傳媒透視》2007年06月號,頁8-9。
金兼斌(2007):<Web2.0與民智的整合>;,《廣告大觀》(綜合版6月號,總第189期),頁113-115。
金兼斌(2006) <;大眾傳媒中的大學形象>;,《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2期,頁27-32;
金兼斌,吳科特(2006):<;中國網際網路擴散之地區差異的影響因素探究>;,《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⑷:頁8-13
金兼斌,譚曉(2006):<;媒介使用與生活質量之間的關係>;,《新聞與傳播評論》,2006年版(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編)
金兼斌(2006):<;解析網路廣告業的發展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廣告大觀》(綜合版5月號,總第152期),頁46-47
金兼斌編譯(2006):<;美國大眾傳播博士教育的現狀報告>;,《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十期,頁64-67。
金兼斌,王珊珊(2005) <;全球化與本土化夾縫中的生存——對“海歸”傳播學者研究狀態的一次探索性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第3期,頁76-80;
金兼斌,吳科特(2005) <;國家間圖書著作權貿易的經濟和文化因素分析>;,台灣:《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005年9月號,第四十三卷,第一期,頁109-117;
金兼斌(2005) <;搜尋秩序>;,《現代傳播》,2005年第5期,頁86-88;
金兼斌(2004) <;部落格——個人網路出版的理想、現實與未來>;,《新聞與傳播研究》,2004年第4期,頁53-61;
金兼斌(2004) <;網路輔助出版:作者弱勢的突破?>;,《中國出版》,2004年12月,頁45-47;
金兼斌(2004) <;學術編輯的職能及其回歸>;,《中國編輯》,2004年第2期,頁9-12;
金兼斌(2003) <;數字鴻溝的概念辨析>;,《新聞與傳播研究》2003年第1期,頁75-79;
金兼斌(2002) <;有關網際網路的傳播研究述略>;,《現代傳播》,2002年第4期,頁82-88;
金兼斌(2000) <;現代技術:集權、民主及其它>;,《現代傳播》,2000年第1期,頁45-46;
金兼斌(1999) <;傳播研究典範及其對中國當前傳播研究的啟示>;,《新聞與傳播研究》,1999年第2期,頁11-23;
金兼斌(1998) <電子報紙與網路傳播>;,《新聞與傳播研究》,1998年第3期,頁24-33;
英文期刊
Jin,Jianbin (2008).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literacy and new media use. Media Asia,35⑶,155-159
Jin,Jianbin & Cheong,Angus Weng Hin (2008). Measuring digital divide: The exploration in Macao. Observatorio (OBS*) Journal,2 ⑶,259-272.
Jin,Jianbin (2007). Blogging in China: A brief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and Cultural Politics,3 ⑴,94-98
會議論文
Jin,Jianbin (2007). The stickiness determinants of blogg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5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reating Communication: Content,Control and Critique. San Francisco,USA,May 24-28,2007
Jin,Jianbin (2005). Exploring the predictors of Internet penetr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gional level analysis. The 7th ⅡASA-TITech Technical Meeting on An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Systems in Characteriz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September 18-19,2005,ⅡASA,Laxenburg,Austria
Jin,Jianbin (2004). A second look of global digital divide: Measurements and implications. 4th ⅡASA-TITech Technical Meeting on An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Systems in Characteriz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ⅡASA,Laxenburg,Austria. May 2-3,2004
Jin,Jianbin (2004). Building a sustainabl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ARS period experience in Beijing. The 5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Public Interest. New Orleans,May 27-31,2004
Jin,Jianbin & Ke Chen (2003). The determinants of online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3rd ⅡASA-TITech Technical Meeting on An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Systems in Characteriz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21-22 September,ⅡASA,Laxenburg,Austria.
Jin Jianbin & Xiong Chengyu (2002). Digital divide in terms of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Quotient: The perspective of Mainland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igital Divide: Techn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Information Age,22-23 August 2002,Hong Kong.
Jin,Jianbin (2000). Some Key Concepts and Issues of Internet Culture. 第二屆跨文化傳播國際會議,2000年11月23日,深圳
Jin,Jianbin (2002). The Conception and Measure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cience Editors: Glob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August 24-28,2002,Beijing
金兼斌(2002).<;科學素養的概念及其測量>;。中國科技新聞學會2002年年會,2002年8月,大連。
祝建華,金兼斌(2002)。<;影響創新擴散速度的社會和技術因素之研究>;,2002中歐信息社會論壇:“數字圖像與視覺藝術”北京國際會議, 2002年 4月12-14,北京。
金兼斌(2001),<;網際網路在中國大陸的擴散>;,中華傳播學會2001“華人社會的傳播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7月3日-5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