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旅遊網

襄陽旅遊網

襄陽旅遊網是湖北百騰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面向襄陽旅遊市場的電子商務入口網站,以襄陽市的旅遊景景點為基礎,全面覆蓋襄陽地區(棗陽,宜城)及國內旅遊、國際旅遊等全面的旅遊資訊。為廣大旅遊愛好者提供全面的襄陽景點、襄陽旅行社、旅行線路信息,襄陽古隆中等特色景點均與襄陽旅遊網有著全面的合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陽旅遊網
  • 所屬企業:湖北百騰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 類型:旅遊服務型
  • 所屬地區:湖北襄陽
網站內容,服務內容,地理位置,氣候,城市介紹,風景旅遊,城市特徵,市花市樹,方言節慶,文化古城,特產,

網站內容

襄陽旅遊網包含豐富景點介紹、旅遊遊記、線路自助、旅遊問答等資訊。
襄陽旅遊景區包含: 襄樊旅遊景區:五山鎮堰河、官山森林公園百花山森林公園、清泉溝、九路寨、九道河、唐梓山、黃火青陵園、新市桃花雕龍碑遺址、古山寨等景區內容。國內國際旅遊資訊包含國內外熱門城市熱門景區的旅遊線路、旅遊資訊、景區優惠信息等。

服務內容

襄陽旅遊網一直致力於襄陽城市消費體驗的溝通和聚合。所有的信息都來源於網友蒐集,服務於大眾,網友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消費心得,同時分享大家集體的智慧。給外地來襄陽旅遊的遊客提供豐富的景區、旅行社、自駕游等信息。讓外地遊客來襄陽的旅遊線路科學合理,遊玩的內容豐富多彩。給襄陽本地國內游出境游提供合理化建議、豐富的優惠信息。

地理位置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匯入漢水處,漢丹、焦柳、襄渝三條鐵路交匯於境內,1950年設市,為鄂北交通重鎮和經濟中心。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襄陽按照建設“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鄂豫陝渝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大膽謀劃,武漢和宜昌、襄陽分處鄂東和鄂西南、鄂西北的“金三角”陣型,將成為湖北跨越式發展的穩固支架。 接壤地區:東鄰隨州市,南界荊門市宜昌市,西連神農架林區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陽市,邊境界線長1332.8公里。
襄陽旅遊網

氣候

襄陽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過渡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雨適中,雨熱同季等特點,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越的氣候條件,年平均無霜期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區境內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時,年均氣溫15.1℃-16.9℃之間。

城市介紹

襄陽,位居中華腹地,扼守漢水中游,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魅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三國文化之鄉”、“中國紅嘴相思鳥之鄉”、“中國書法名城”。金庸馮驥才等專家學者評價襄陽為“中華腹地的山水名城”,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牆仍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自古就是商賈匯聚之地,今天,這裡已成為內陸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樞紐,汲取山水之精華”,此番評價已經鐫刻在諸葛亮文化廣場的諸葛亮青銅塑像底座上。
襄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建制28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養育了一代名相諸葛亮(臥龍),魏晉隱士司馬徽水鏡先生),三國名士龐統(鳳雛),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孟襄陽),張繼杜審言、文學家皮日休,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米襄陽),“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劉秀,東方聖人釋道安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三國演義》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發生在襄陽。  1986年襄陽市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市域內現已查明各時期的文化遺址200多處,有些文物古蹟堪稱世界之最。1990年至1992年在下轄棗陽市雕龍碑發掘一處新石器時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遺址,距今約6000年,內涵豐富,獨具特色,屬一種新的文化類型。秦漢以前,襄陽為鄧、盧、鄀、羅、鄢、谷、厲、隨、唐等諸侯國之城,隨後為楚境,秦漢以後又是三國文化的中心區域和歷朝歷代的重鎮。古襄陽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大小戰役難以數計,著名的戰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之戰、朱序抗拒苻丕之戰、岳飛收復襄陽之戰、宋元襄陽之戰、李自成進占襄陽之戰、以及解放戰爭中的襄樊戰役等。  襄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讀史方輿紀要》稱:“襄陽上流門戶,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商家必爭之地,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全面實施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步伐加快,今天的襄陽,更是生機勃勃,商機無限,各種優勢日益凸顯,已成為中外客商投資的熱土。

風景旅遊

概述
襄陽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這裡是炎帝神農氏、漢水女神等神話傳說的重要發源地和漢光武帝劉秀的誕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多寶佛塔,有號稱“華夏第一城池”全國最寬的護城河。襄陽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戰場,也是歷史文人騷客薈萃之地,孕育了楚國詩人宋玉、春秋時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詩人杜審言、孟浩然、
旅遊資源
張繼和宋代書畫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歷史賢達雅士的足跡和傳頌千古的詩章。李白在《襄陽曲》一詩中寫道:“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堤。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  近幾年,全市大力開發了國家名勝風景區——古隆中風景區,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條街,恢復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當年寫下膾炙人口名作的仲宣樓以及明王府、昭明台,開闢了峴山自然風景區、檀溪萬山風景區、鹿門山自然風景區和鄧城遺址風景區。杜甫詩曰:“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王維的《漢江臨眺》更是將悠悠漢江水融入了滔滔漢江情中,把漢江之美,襄陽之魅貫穿其中。  襄陽主要旅遊景點:古隆中風景名勝區(AAAA級)、襄陽古城牆仲宣樓米公祠(AAA級)、夫人城習家池廣德寺、錦繡園(AA級)、龐公祠、鹿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襄陽王府綠影壁(A級)、五道峽風景區(AA級)、襄陽北街、昭明台、魚泉河漂流、五山鎮堰河鄉村旅遊區(AAA級)、南河小三峽景區、白水寺風景區(AA級)、熊河風景區(AA級)、九道河漂流、承恩寺、龍王峽漂流白竹園寺風景區、張自忠將軍紀念館(A級)、唐梓山旅遊度假區、薤山旅遊度假區(AAA級)、野花谷風景區、水鏡莊風景區(AAA級)、香水河風景區(A級)、湯池峽溫泉(AA級)、襄陽鳳凰溫泉(AAAA級)、棗陽九連墩楚墓、白竹園寺風景區青龍山生態旅遊風景區、老河口百花山森林公園
鹿門山
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襄陽城東南約15公里處,襄州區東津鎮鹿門山。據縣誌載“漢建武中,帝與習郁俱夢見蘇嶺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夾道口,百姓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西晉改名為萬壽禪寺,唐復名鹿門寺。
鹿門寺初建時規模宏大,秀麗壯觀,歷代名僧常來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間最為興盛。鹿門山群峰環峙,林密石怪,漢唐以來為佛教勝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著名詩人孟浩然、張子容、白雲、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隱居過。全國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成為當時的一個文學藝術交流中心。自唐以來,留下眾多的瑰麗詩篇。漢末名士龐德公不受刺史劉表數次宴請,攜家登鹿門山採藥;孟浩然宦場失意幽居鹿門山,吟詠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學家皮日休也曾幽棲鹿門……因此,世稱“鹿門高士傲帝王”。明景泰年間(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並供其像,以示紀念。
古隆中
襄陽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陽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誌》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境內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湖北文理學院。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
隆中名景
軍事家諸葛亮的故居。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區和襄州、南漳、谷城三區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於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陳運和詩稱“求賢的故事綠了史書”。  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風景旅遊區。核心景區古隆中位於襄陽城西13公里處。西晉時期已有紀念性建築,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明代已形成“隆中十景”:三顧堂躬耕田小虹橋、野雲庵、六角井、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古柏亭、半月溪。
襄陽北街昭明台
北街,坐落在襄陽城中心——十字街之北。憑藉著位於古城南北中軸線、靠近漢江的優勢,北街曾是襄陽城內最繁華的街區。
襄陽古文化建築——北街昭明台
據《襄陽府志·古蹟》記載:“昭明台,在郡城中央,其跡甚古。”因南北朝時梁武帝之子蕭統(梁朝文學家,病逝後謚為昭明太子)出生於襄陽,並在此讀書,故名昭明台。  襄城北街主要以鄂西北地區仿明清時期的建築群為主,馬頭牆、飛檐錯落有致,門窗花格古樸典雅,是襄陽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  北街是全國最長的仿古步行街。為了有效保護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市委、市政府力爭把北街打造成襄陽城內最具魅力的文化街區和旅遊景點。
水鏡莊
水鏡莊風景區是東漢末年名士司馬徽(水鏡先生)隱居地,現位於南漳縣城關城西兩公里處;當年劉備馬躍檀溪,從襄陽一路往西脫難來到水鏡莊,司馬徽向他推薦“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顧茅廬”、“草廬”等故事,莊內有劉備的“妨主”的盧馬塑像,故亦稱白馬寺。 水鏡莊
此莊現為國家AAA級景區,被列為國家級隆中風景區和荊山生態旅遊區主要景區,是三國熱線源頭。景區旁即是三道河水鏡湖風景區——位於荊楚文明發祥地、楚故都丹陽所在地、和氏璧故鄉、三國故事源頭,人文資源豐富,積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氏璧”(景觀為南漳縣西南荊山南麓巡檢鄉玉印岩抱璞岩)、“司馬水鏡薦諸葛”(景觀即為水鏡莊)、“徐庶走馬薦諸葛”(景觀為南漳縣城關徐庶廟)等歷史故事均發生於此。景區內三道河水庫始建於1959年,為大(二)型水庫,壩高46.5米,總長881米,雄偉壯觀;水庫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利發電、水產養殖、城鎮供水、旅遊開發、航運,成為綜合功能較強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很好的參觀、考察、學習、科普功能。三道河水庫灌區有2280多年歷史,名揚全國、宏偉壯觀的“百里長渠”(南漳縣武安鎮白起渠),有國民黨愛國將領張自忠棗宜會戰激戰殉於渠邊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既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富民工程,又是一處可供觀光遊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
米公祠景區
米公祠位於襄陽市樊城區沿江路西段,原名“米家庵”,是紀念北宋書畫家、鑑賞家米芾而建的祠宇。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號鹿門居士,又稱海岳外史、襄陽漫士。 米公祠
曾官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因其舉止“顛狂”,人稱米顛。與蔡京、蘇軾、黃庭堅合稱宋代四大書法家。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築群體組成,中軸為主體建築亭、拜殿、碑廊、寶晉齋、仰高堂,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陳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跡和石刻。拜殿、寶晉齋內懸掛的匾額、楹聯琳琅滿目,“顛不可及”、“妙不得筆”、“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稱四巨子顛壓三人”等題詞,是後人對米芾書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評價。中軸兩側為東、西石苑、苑內亭、台、榭廊高低錯落,參差有致,游魚滿塘。廊壁陳列著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石刻一百多塊,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家為米公祠留下的墨跡石刻三十多塊。這些書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每年吸引著大批中外遊人到此參觀,弘揚了中國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宣傳襄陽,創建文明城市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原古剎—廣德寺
廣德寺原名雲居禪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位於襄陽市城西10公里處,寺院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 廣德寺內多寶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負盛名,雄偉壯觀,其建築風格全國獨一。 廣德寺多寶佛塔
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身系磚石結構。通高17米,分塔座和塔首兩部分。塔座高7米,為八方形四券門,上造淺檐,下奠矮基,角貼圓柱,石雕龍首;每方設一佛龕,龕內供一石雕趺坐蓮台佛像,四門皆有通南道入內,俗稱“八方四門”。正門南向,上額石匾陰刻“多寶佛塔”。檐下橫列斗大“”字3個。塔內砌八角形亭式塔心柱,也有壁龕坐佛。北面通南一側,有石階梯可登座頂。塔身五座小塔和覆蓋樓梯口亭組。座頂主塔喇叭塔,高約10米,八方須彌座,刻仰復蓮瓣四層,上承復缽式塔肚;再承須彌座,四面飾嵌佛石龕,座上置相輪,頂為銅鑄蓮花寶頂。主塔四方,各立一小塔,塔身作稍矮,為六角攢尖頂,頂上疊密檐三層,塔身也有嵌佛石龕。東側階梯。覆蓋的方亭為四角攢尖形,佛塔內外共有佛像48尊。

城市特徵

市花市樹

紫薇是襄陽本土樹種,花期特別長,從初夏一直到深秋,是名副其實的“百日紅”。 紫薇
在襄陽主城區和下轄各縣市,不僅可見樹齡在百年以上的高大紫薇,還有許多蒼老而富有生機、樹齡達數百年的尾葉紫薇古樁。1986年8月,經市人大常委會研究,確定紫薇為本市市花。  女貞也是襄陽本土樹種,傳說是古代魯國一位女子的名字。因其”負霜蔥翠,振柯凌風,而貞女慕其名,或樹之於雲堂,或植之於階庭”故名。女貞樹四季常青,樹形整齊,生長快,適應性強,且能吸粉塵,抗污染,乃本市綠化首選樹種。

方言節慶

襄陽方言準確來說是指其所屬各縣市方言的總和,語言學分類屬於官話中的西南官話鄂北片,除入派陽平之外,音調與成渝片差別很大,而類於中原官話。西南邊受秦巴方言的影響,語言“清輕略帶秦”,東北邊語言濁得近豫音。從語音、辭彙、語法諸方面來看,襄陽話與國語均有差異,而以語音差異較大。   由於1960至197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襄陽主城區及下屬縣市遷入大量使用吳語東北官話的人口,今日市區仍然存在吳語與東北官話的方言島,同時也造成了北部城區,以及原三線建設單位附近地區大部分居民國語語音十分標準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進行交流的情況。  襄陽本地流行的節日和習俗:火把文化節、穿天節諸葛亮文化節等。

文化古城

襄陽自古以來,就是南北經濟文化的交匯之地。春秋戰國時期,襄陽是大國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兩漢至隋唐時期,從京城西安、洛陽經襄陽到江陵的驛道,是溝通南北政治、經濟的大動脈,加上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在此與唐白河匯合,襄陽就成了“南船北馬”的匯集地。盛唐詩人張九齡寫道:“江漢間,州以十數,而襄陽為大,舊多三輔之家,今則一都之會”。杜甫的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白居易的詩句“下馬襄陽郡,移舟漢陽驛”,生動地描繪了襄陽“南船北馬”、交通便利的繁榮景象。
明清以來,襄陽的商業經濟輻射到黃河上下,長江南北,在襄陽建立了山陝會館河南會館江蘇會館、浙江會館、徽州會館等全國20多個地區的商業辦事機構。  在文化上,襄陽南北文化交匯的特點更為顯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這裡匯合交流,這裡既受到“文王化南國”的中原文化的薰陶,又受到“聽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風俗的深刻影響。東漢末年,北方士人集團大量流寓襄陽,與本地的知識集團相結合,形成了一次以政冶為中心的思想學術與文化高潮,出現了一大批以諸葛亮、龐德公為代表的政治、軍事、文化人才。唐以後,襄陽“往來行舟,夾岸停泊,千帆所聚,萬商雲集”,以至騷人墨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王維歐陽修、蘇軾等,都曾遊歷襄陽,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章。在藝術上,襄陽也是南北戲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漢、黃陂一帶的二黃在這裡交匯,而襄陽花鼓則是南北戲曲與本地民間曲調融合而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地方劇種。  歷史名人 襄陽悠久的歷史,南北交匯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文化底蘊,自古就是藏龍臥虎棲鳳之地,孕育出無數英豪、俊秀、蓋世巨擘,他們中不乏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史學家、詩人、書法家等等。  襄陽籍的名人:   【古 代】  荊山腳下獻玉人——卞和,一夜急白了頭的名將——伍子胥,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著名辭賦家——宋玉,更始帝——劉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東漢文學家——王逸王延壽父子,東漢末年名士__黃承彥。襄陽大名士——龐德公,足智多謀之士——蒯越、 孟浩然
襄陽大族——蔡瑁,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蜀漢名臣——馬良,智計之士——馬謖,有才幹、性狷狹的將軍——楊儀,以果烈著稱的大將——廖化,家庭藏書之最的長史——向朗孫吳丞相——張悌  都亭侯——向寵,向後主劉禪建議立諸葛廟的尚書——向充,襄陽侯——習郁,南朝名相——柳世隆,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唐代名相——柳渾,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杜審言,有光武、周瑜之風的名將——韋睿,恢復大唐社稷的宰相——張柬之,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詩聖——杜甫(祖籍襄陽),《楓橋夜泊》詩作者——張繼,唐代著名禪僧、菏澤宗之祖——神會,詩人、思想家——皮日休,與李清照並稱的襄陽女詞人——魏玩,南宋初名相——范宗尹,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明朝狀元——任亨泰,白蓮教八路兵馬總指揮——王聰兒,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 【近現代】   辛亥革命義士——楊洪勝,辛亥革命領導人、共進會第三任總理——劉公,中共鄂北第一個黨小組的創建人——程克繩,第一任襄陽黨團特支書記——謝遠定,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兼第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吳德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黃火青,化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張光年,從襄陽棗陽走出的開國中將——田維楊,文化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陳荒煤,影視演員——袁姍姍,全國文藝推新人大賽影視十佳金獎 影視演員——任晗,城市專家——羅亞蒙,酷口相聲演員——賈玲,國畫名家——楊明光,當代作家——蔣方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亞運會冠軍——黃秋爽,中國十大化妝造型師——侯東峰。   非襄陽籍,與襄陽有關的名人:   千古名相——諸葛亮(山東沂南人),水鏡先生——司馬徽,“建安七子”中文學成就最大者——王粲,三國名士----徐庶,荊州牧——劉表,昭明太子(生於襄陽)——蕭統,梁武帝——蕭衍,鎮南將軍——劉弘,西晉鎮南大將軍——杜預,魏末征南大將軍——羊祜,馬克思主義在襄陽的最早傳播者——蕭楚女(湖北漢陽人),襲殺襄陽王的“八大王”——張獻忠(延安柳樹澗人),抗戰名將、民族英雄——張自忠,建都襄陽的“闖王”——李自成,宋理宗時期京湖制置使——李曾伯(今河南武陟縣西人),收復襄陽等六郡的抗金名將——岳飛、曾為官於襄陽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

特產

概述 襄陽位於湖北北部,靠近中原地區,飲食風格受中原地區的影響,屬於鄂北風味。巴蜀荊楚地區的人們生性嗜辣,幾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與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楚菜講究的是鮮辣。 襄陽菜既有著楚菜鮮辣的特點,又保持著自己的風味,烹製手法以蒸、煨、炸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陽名菜有三鑲盤夾沙肉襄陽纏蹄、紅燒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頭鯿泡菜牛肚絲宜城盤鱔、大蝦等。  襄陽的小吃品種也很多,如油茶、清湯、米窩、油饃尖、牛油麵、紅油豆腐面、襄陽酸辣麵、炸醬麵、胡辣湯、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陽薄刀、襄陽黃酒、金剛酥、玉帶糕等,大都當作早點或夜宵,小吃正因為本身不是正餐大菜,才更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這些形形色色的帶有地方風情的小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與食客。
特色產品 襄陽大頭菜 我國四大名醃菜之一的襄陽大頭菜,據《中國風物誌》記載,為諸葛亮隱居襄陽隆中時所創,民間素有諸葛菜、孔明菜之美稱。它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纖維素、鐵、鋅、鈣、磷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開胃,醬香濃郁,並具有下氣消食、利尿除濕、解毒消腫之功效。  牛油麵  主要出現在早點攤位,以及小飯館。由於麵條已經提前煮至8~9成熟,上桌速度很快,顧客無需等待再加上其口味特點一辣二麻三鮮,味道可口,回味悠長,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久食不厭;經常配本地黃酒(當地一種乳白色的低發酵米酒)同食。  金剛酥 主要原料是麵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鹼。發酵後,摻揉製成馬蹄形餅,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烘爐內燜烤4個小時。其色焦黃、香脆、不沾牙齒、落口後“酥口易化”,牙不好,無牙者都可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