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男

古代四大美男

同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一樣,眾說紛紜。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有幾種。

最常見的說法是: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

第二種說法是:潘安蘭陵王嵇康衛玠

這些美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才貌雙全,或文學、音樂修養極高,或文治武功威震華夏。據說這些人出行的時候都曾造成萬人空巷,爭相目睹的場面。

基本介紹

版本之一,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版本之二,潘安,蘭陵王,嵇康,衛玠,其他,

版本之一

潘安

人們常用“貌比潘安”來誇讚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儼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么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美到什麼程度呢?
潘安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晉著名文學家河南鞏義(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籍貫河南中牟(今河南鄭州中牟縣大潘莊),有“河陽一縣花”之稱。
史書上直接說潘安長得漂亮的就三個字———“美、姿、儀”。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氣質又好。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潘安在當時已經擁有一大批死忠的“冬粉”了。《世說新語》中記載,潘安每次出去遊玩,都會有大批少女追著他。追著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給他獻花,又是給他獻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夠滿載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
雖說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著他,潘安卻一點都不為所動。在對待妻子這一點上,潘安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門望族,比潘安家的門第要高,兩人算不上門當戶對潘安對妻子是痴情得很,非但妻子在世的時候絕不出去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後,他還念念不忘。在妻子過世了一年之後,他寫了三首《悼亡詩》。在中國文學史上,這三首《悼亡詩》是具有開創意義的。因為當時婦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詩》之前,幾乎沒有出現過男子懷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寫得很好,喜歡寫哀誄之文,可以說是個憂鬱的美男作家。
潘安潘安
潘安的長相是沒得說,也算得上是個感情專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卻並不像他的外貌一樣令人欣羨,反而帶有些悲劇色彩。他的政治道路還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後期投靠了賈南風和她的侄子賈謐為首的賈氏集團。那個時候正是賈氏集團呼風喚雨的時候。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攪入了這場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並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後,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這次奸計得逞,潘安終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亂後,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並判了他一個滅三族。
縱觀潘安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專情和政治上的罪惡於一身, 是個複雜矛盾的生命個體。如若後人只記得他的美貌,那無疑是把他簡單化了。在燦若星辰的芸芸美男當中,潘安能夠在千百年歲月的洗禮之後,仍然作為一個美男子的符號被現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橫溢的才華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曇花,內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自古潘安與陸機齊名。潘安詩歌名列鐘嶸詩品》上品,另外唐太宗親自為《晉書陸機傳作序,則證明了陸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情著稱,而潘安在西晉時期將賦這一文體發揚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賦》、《閒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秋興賦》、《芙蓉賦》、《射雉賦》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蘭陵王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原名高孝瓘,又名高肅,字長恭,北齊都城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北齊戰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這兩個詞語都是用來形容蘭陵王的,可見蘭陵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即是戰神又是美男,可謂是文武雙全的絕世美男子啊,可正是這樣的一個男人最後卻因太過完美,而慘遭嫉妒,含冤而死。
北齊的蘭陵王也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
關於蘭陵王,有一個十分著名的傳說——他相貌過於柔美,不足以威攝敵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戰場。邙山之戰北周攻擊洛陽一帶地區,圍城卻沒有攻下。段韶斛律光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了500名騎兵衝進北周的軍隊,到達被圍的金墉(現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面具,城中的人不確定其是敵軍還是我軍,高長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張美貌絕倫的臉,軍心振奮,於是大捷。
蘭陵王蘭陵王
但究其真實歷史,並未有蘭陵王因面貌過美而帶面具的記載。《北齊書》等史書記載:“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明確記載他戴的是頭盔不是面具。史書中的東魏北齊西魏都有“鐵面”裝備的軍人出現,也就是頭盔和鐵護面一體的,必須摘下頭盔才能露出臉的重騎兵防護裝備,並非後世所流傳的面具。儘管如此,蘭陵王的美貌卻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長子文襄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北齊書》中記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記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蘭陵王半生戎馬,戰功赫赫。可這給他帶來榮耀的同時,也帶來了厄運,因太過完美。邙山大捷後,後主高緯問他:“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開始有所忌諱。蘭陵王察覺皇上對他的敵意,便開始收受他人賄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愛財的人不愛權),後又聽從別人建議稱病對朝政退避三舍。可就是如此小心謹慎,蘭陵王依然沒有躲過被賜死的命運。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而蘭陵王自己心裡明白,向後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死前燒掉所有債券。

宋玉

宋玉(約公元前322年-約公元前298年),又名子淵,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漢族,出生於戰國時期的宋國都城(今河南商丘),為宋國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國。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於屈原之後,為屈原之後學。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後世常將兩人合稱為“屈宋”,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
宋玉宋玉
古代的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當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來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華卓越,讓許多女性心馳神往。
宋玉貌美之說流傳千古,但他到底怎么個美法卻已是千古之謎,因為他連一張畫像都沒有留下。但我們可以從《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中,意會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
根據《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登徒子跟楚王匯報說宋玉是個美男子,他能說會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萬不要讓宋玉跑到後宮。聽了這話,宋玉自要反擊。他跑去跟楚王說,請您來做公證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還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說,天下的美女莫過於楚國,楚國的美女又莫過於我的家鄉,家鄉的美女又莫過於我隔壁的一個鄰居———東鄰之女。我家隔壁這位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毛像鳥的羽毛那樣挺拔,肌膚像白雪,腰很細,牙很白。就是這樣一個絕代佳人趴在牆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動心,我難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嗎?相反登徒子不是個好東西。登徒子家有醜妻,他老婆一頭亂髮,兩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齒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駝背,又滿身是疥瘡。登徒子卻很喜歡她,跟她一連生了五個孩子。你看只要是個女人,登徒子就會喜歡,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實用當今的觀點來評判,登徒子不棄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稱讚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這樣一忽悠,楚王竟然給說暈了,判定登徒子是個好色之人。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從此以後就背上了好色的罵名,成了後世色狼的代名詞。
宋玉宋玉
宋玉並非徒有其表,他同樣有著卓越的文學才能,在文壇有著宗師級的地位,創造了好幾個第一。他是第一個寫悲秋的,也第一個寫女性的。他對女性經典性的描述,對後世曹植等人影響非常大。宋玉神女賦》中的神女,體現了先秦女性美的觀念,他在漢民族集體意識中積澱為一個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從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當文人慾表達女性的美艷時,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回溯到這個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賦》和《高唐賦》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讓後人垂涎了幾千年。他留存下來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辯》確信為他所作,在中國文學史上可以和屈原的《離騷》相媲美,堪稱楚辭中的雙璧。
關於宋玉身世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出生於貧寒之家,為了謀求政治上的出路,曾經到過楚國的京城,在楚王的身邊做了文學侍從,據說也一度受到楚王的賞識。但宋玉實際上不善為官,不合於時,最後還是離開了朝廷,重歸鄉野,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人生。

衛玠

衛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衛瓘晉惠帝時位至太尉,父親衛恆,官至尚書郎,著名書法家。衛玠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冼馬。永嘉四年(310年),遷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
衛玠五歲時神態異於常人,他的祖父衛瓘衛玠與眾不同,只是自己年紀大了,看不到他長大成人的那一天。衛玠年少時乘坐羊車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玉人,人們都去觀看他。驃騎將軍王濟衛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風度姿容,每次見到衛玠,就嘆息說珠玉在身旁,就覺得自己形貌醜陋。又曾對別人說,與衛玠一同出遊,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邊,光彩照人。
衛玠衛玠
衛玠長大後,好談玄理。其後多病體弱,他的母親王氏常不讓他多說話。遇到有好日子,親友有時請他說幾句,沒有不讚嘆的,認為他說到了精微之處。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別人,每當聽到衛玠的言論,就嘆息傾倒。為此當時的人說:“衛玠談道,王澄傾倒。”王澄王玄王濟都有盛名,都在衛玠之下,世人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衛玠的岳父樂廣全國聞名,評論的人認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樣光潤”。後來,朝廷多次徵召衛玠入朝為官,徵召命令到來,衛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後,擔任太傅西閣祭酒、太子冼馬。衛玠的兄長衛璪擔任散騎侍郎,在宮內侍奉晉懷帝司馬熾
永嘉四年(310年),當時中原戰亂漸起,衛玠因天下大亂,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親王氏說她不能舍下你哥哥衛璪離開。衛玠把道理講得深透,為了門戶大計,王氏流著淚答應了他。衛玠臨別前,對兄長衛璪說:“恭敬父、師、君的道義,是人們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說是獻身事君,哥哥自勉。”於是護送母親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漢)居住。
衛玠的妻子樂氏很早去世,征南將軍山簡見到衛玠,很是器重欽佩他。山簡說:“過去戴叔鸞嫁女,只嫁給賢人,不問地位貴賤,何況衛氏是權貴門戶有名的人呢!”於是把女兒嫁給衛玠。接著衛玠進入豫章(今江西南昌)。當時大將軍王敦鎮守豫章,長史謝鯤先前就一直尊重衛玠,相見後很高興,交談了一整天。王敦謝鯤說:“過去王弼在朝中的談吐像金聲,此人在江表的言論如玉振,精微言論,斷絕了又續接。沒想到永嘉末年,又聽到正始年間的聲音,何晏如果還在,一定傾倒。”衛玠經常認為人無完人,可以寬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處理,因而終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顏。
衛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國家的忠臣,於是謀求到建鄴(今江蘇南京)。京師的人聽說其姿容,看他的人擠成人牆。衛玠因勞累成疾而加重病情,於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時年二十七歲,當時的人都說衛玠是被看死的。衛玠死後葬在南昌。衛玠死時謝鯤哭他很悲痛,有人問他為何如此悲傷,謝鯤回答說棟樑斷了,因而悲哀。鹹和年間(326年―334年),衛玠改葬於江寧。丞相王導告論說:“衛洗馬確實該改葬。此人是風流名士,海內仰望,可以準備薄祭,來勉勵舊日好友。”後來劉惔謝尚共同議論朝中人士,有人問杜乂可以和衛玠相比嗎?謝尚說他們二人怎能相比,他們之間的差距容得下幾個人。劉恢又說杜乂是貌清,衛玠是神清。衛玠就是這樣受到有識之士的器重。當時中興名士,只有王承衛玠為當時第一。
衛玠豫章郡到京都時,人們早已聽到他的名聲,出來看他的人圍得像一堵牆。衛玠本來就有虛弱的病,身體受不了勞累,最終形成重病而死。當時的人說是看死了衛玠。此即成語“看殺衛玠”的典故出處。唐朝仍有人感嘆衛玠之死,詩云“京城媛女無端痴,看殺玉人渾不知。”
清談而死
衛玠避亂渡江之初,去拜見大將軍王敦。由於夜坐清談,王敦便邀來謝幼輿。見到謝幼輿,非常喜歡他,再也不理會王敦,兩人便一直清談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其向來體質虛弱,常常被他母親管束住,不讓他多談論;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從此病情加重,最終去世。[8]
思夢患病
衛玠幼年時,詢問尚書令樂廣人為什麼會做夢,樂廣說是因為心有所想。衛玠說:“身體和精神都不曾接觸過的卻在夢裡出現,這哪裡是心有所想呢?”樂廣說:“是沿襲做過的事。人們不曾夢見坐車進老鼠洞,或者搗碎姜蒜去餵鐵杵,這都是因為沒有這些想法,沒有這些可模仿的先例。”衛玠便思索沿襲問題,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終想得生了病。樂廣聽說後,特意坐車去給他分析這個問題。衛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後,樂廣感慨他說:“這孩子心裡一定不會得無法醫治的病!”一代美男英年早逝[9]

版本之二

潘安、蘭陵王、嵇康、衛玠

潘安

人們常用“貌比潘安”來誇讚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儼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么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美到什麼程度呢?
潘安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晉著名文學家,河南鞏義(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籍貫河南中牟(今河南鄭州中牟縣大潘莊),有“河陽一縣花”之稱。
史書上直接說潘安長得漂亮的就三個字———“美、姿、儀”。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氣質又好。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潘安在當時已經擁有一大批死忠的“冬粉”了。《世說新語》中記載,潘安每次出去遊玩,都會有大批少女追著他。追著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給他獻花,又是給他獻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夠滿載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
雖說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著他,潘安卻一點都不為所動。在對待妻子這一點上,潘安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門望族,比潘安家的門第要高,兩人算不上門當戶對潘安對妻子是痴情得很,非但妻子在世的時候絕不出去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後,他還念念不忘。在妻子過世了一年之後,他寫了三首《悼亡詩》。在中國文學史上,這三首《悼亡詩》是具有開創意義的。因為當時婦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詩》之前,幾乎沒有出現過男子懷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寫得很好,喜歡寫哀誄之文,可以說是個憂鬱的美男作家。
潘安潘安
潘安的長相是沒得說,也算得上是個感情專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卻並不像他的外貌一樣令人欣羨,反而帶有些悲劇色彩。他的政治道路還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後期投靠了賈南風和她的侄子賈謐為首的賈氏集團。那個時候正是賈氏集團呼風喚雨的時候。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攪入了這場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並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後,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這次奸計得逞,潘安終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亂後,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並判了他一個滅三族
縱觀潘安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專情和政治上的罪惡於一身, 是個複雜矛盾的生命個體。如若後人只記得他的美貌,那無疑是把他簡單化了。在燦若星辰的芸芸美男當中,潘安能夠在千百年歲月的洗禮之後,仍然作為一個美男子的符號被現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橫溢的才華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曇花,內外兼修才是硬道理。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自古潘安與陸機齊名。潘安詩歌名列鐘嶸詩品》上品,另外唐太宗親自為《晉書陸機傳作序,則證明了陸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情著稱,而潘安西晉時期將賦這一文體發揚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賦》、《閒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秋興賦》、《芙蓉賦》、《射雉賦》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蘭陵王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原名高孝瓘,又名高肅,字長恭,北齊都城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北齊戰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這兩個詞語都是用來形容蘭陵王的,可見蘭陵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即是戰神又是美男,可謂是文武雙全的絕世美男子啊,可正是這樣的一個男人最後卻因太過完美,而慘遭嫉妒,含冤而死。
北齊戰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這兩個詞語都是用來形容蘭陵王的,可見蘭陵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即是戰神又是美男,可謂是文武雙全的絕世美男子啊,可正是這樣的一個男人最後卻因太過完美,而慘遭嫉妒,含冤而死。
北齊蘭陵王也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
關於蘭陵王,有一個十分著名的傳說——他相貌過於柔美,不足以威攝敵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戰場。邙山之戰,北周攻擊洛陽一帶地區,圍城卻沒有攻下。段韶斛律光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了500名騎兵衝進北周的軍隊,到達被圍的金墉(現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面具,城中的人不確定其是敵軍還是我軍,高長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張美貌絕倫的臉,軍心振奮,於是大捷。
蘭陵王蘭陵王
但究其真實歷史,並未有蘭陵王因面貌過美而帶面具的記載。《北齊書》等史書記載:“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明確記載他戴的是頭盔不是面具。史書中的東魏北齊西魏都有“鐵面”裝備的軍人出現,也就是頭盔和鐵護面一體的,必須摘下頭盔才能露出臉的重騎兵防護裝備,並非後世所流傳的面具。儘管如此,蘭陵王的美貌卻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長子文襄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北齊書》中記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記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蘭陵王半生戎馬,戰功赫赫。可這給他帶來榮耀的同時,也帶來了厄運,因太過完美。邙山大捷後,後主高緯問他:“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開始有所忌諱。蘭陵王察覺皇上對他的敵意,便開始收受他人賄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愛財的人不愛權),後又聽從別人建議稱病對朝政退避三舍。可就是如此小心謹慎,蘭陵王依然沒有躲過被賜死的命運。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而蘭陵王自己心裡明白,向後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死前燒掉所有債券。

嵇康

龍章鳳姿嵇中散,孤松獨立長遺嘆——《晉書》和《世說新語》中的風流嵇康,歷史上最帥的男子。
沈約沈約
歷史上記載嵇康文獻很多,如唐房玄齡晉書·嵇康傳》、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東晉葛洪《嵇中散孤館遇神》等;後世以嵇康風流韻致為題的作品更是不少,唐代詩人中,提到最多的當屬白居易。此外,杜甫王維等人也多用嵇康的典故;至於宋人蘇軾黃庭堅文天祥等人也都曾吟詠嵇康義節。後世文人更是以嵇康入文入小說,不勝枚舉。在這些文章里,嵇康以不同的姿態和立場出現,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那么,在記載嵇康事跡最權威的《晉書》和《世說新語》里,嵇康又是以怎樣的形象出現的呢?。
先看嵇康容貌風度,《晉書·嵇康傳》言:
“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而在《世》中,劉義慶嵇康外形的描述比起房文要樸實自然得多:“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世說新語·容止第四》)沒有華麗的誇讚,而引用世人對嵇康的評價,反而讓我們對嵇康俊秀的容貌有更多的猜測和興趣。
“土木形骸”一詞在《世》中本是用來描述劉伶的神態:“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世說新語·容止第四》)我之前一直不理解,為何用以形容醜陋的劉伶的詞,房玄齡要用以描述嵇康,後仔細讀了《世》中山公的那幾句話才發現,所謂“岩岩若孤松之獨立”說的是其為人,後面那半句,顯然就是一個喝醉酒的邋遢男人,沒有孤絕的氣質,就算容貌俊美也是一副任自然的模樣。房玄齡說他土木形骸、不自藻飾,真真貼切。“康長七尺八寸,偉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飾厲,而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正爾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世說新語·容止》引《康別傳》)“康美音氣,好容色。”(《文選·五君詠》引《嵇康別傳》)也就是說,嵇康身材高大(魏尺無明確換算標準,可能在漢尺與晉尺之間,折契約為181.74m~191.1m),儀容俊美,聲音悅耳,文采卓越。雖然不刻意裝扮自己,卻能通過超脫的氣度流露出自然的美感。
《世》載:“或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答曰:‘君未見其父耳。’”鶴立雞群還不夠,我們不禁要問,這嵇康儀態究竟有多風流瀟灑。再看《晉書》載:“康嘗採藥游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時有樵蘇者遇之,鹹謂為神。” (《晉書·列傳第十九》)。所謂“鹹謂為神”大約可以看得出嵇康的韻致。什麼是神?中國古人心目中男神的形象描寫最細緻的莫過於屈原九歌》中的東君——“羌聲色兮娛人,觀者儋兮忘歸”(屈原九歌·東君》)。神的形象屈原已經寫的差不多了,後人難出其右,故房玄齡用“鹹謂為神”四個字,把東君的樣子“描”了過來;再加上《世》中對嵇紹鶴立雞群尤不足的描述,我們仿佛可以看到那緩頻寬袍下美得渾然天成的男人。
再看品性志趣。對此,房玄齡的描述是“恬靜寡慾,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於懷”(《晉書·列傳第十九》)。
同為竹林七賢的吝嗇鬼王戎曾說“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世說新語·德行第一》)若非“恬性寡慾”、“寬簡有大量”,如何能二十年不見喜慍之色。當然這裡並不排除王戎追念故友,話說得太滿的嫌疑,但也足見嵇康淡定。但是,即便嵇康寡慾,其簡傲也是必提的:
锺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锺要於時賢俊者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以言。锺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锺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衛玠

衛玠(jiè)(公元286年—公元312年6月20日),字叔寶,小字虎,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容貌俊美,風采極佳,為眾人所仰慕。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永嘉四年(310年),衛玠遷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
古代四大美男
衛玠,字叔寶,五歲時,神態異於常人。其祖父衛瓘說:“這孩子與眾不同,只是我年紀大了,看不到他長大成人了!”年少時乘羊車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玉人,人們都去觀看他。驃騎將軍王濟,是衛階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風度姿容,每次見到衛玠,就嘆息說:“珠玉在身旁,就覺得自己形貌醜陋。”又曾對別人說:“與衛玠一同出遊,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邊,光彩照人。”長大以後,好談玄理。其後多病體弱,母親常不讓他多說話。遇到有好日子,親友有時請他說幾句,沒有不讚嘆的,都認為他說到了精微之處。琅邪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別人,每當聽到衛玠的言論,就嘆息傾倒。為此當時的人說:“衛玠談道,平子傾倒。”王澄王玄王濟都有盛名,都在衛玠之下,世人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衛玠的岳父樂廣,全國聞名,評論的人認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樣光潤”。
朝廷多次徵召衛玠入朝為官,徵召命令的到來,衛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後,任太傅西閣祭酒,為太子洗馬。其兄衛璪任散騎侍郎,在宮內侍奉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中原戰亂漸起,衛玠因天下大亂,打算搬家到南方。母親說:“我不能舍下仲寶(衛璪)離開。”衛玠把道理講得深透,為了門戶大計,母親流著淚答應了他。臨別,衛玠對兄長衛璪說:“恭敬父、師、君的道義,這是人們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說是獻身事君,哥哥自勉。”於是護送母親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漢)。
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國家的忠臣,衛玠謀求去建鄴(今江蘇南京)。京師的人聽說衛玠的姿容,看他的人擠成了人牆衛玠因勞累成疾而加重病情,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時年二十七歲,當時的人說衛玠是被看死的。葬在南昌。謝鯤哭他很悲痛,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如此悲哀?”謝鯤回答說:“棟樑折斷了,因而悲哀。”鹹和年間(326年―334年),改葬於江寧。丞相王導告論說:“衛洗馬確實該改葬。此人是風流名士,海內仰望,可以準備薄祭,來勉勵舊日好友。”後來劉惔謝尚共同議論中朝人士,有人問:“杜乂可以和衛洗馬相比嗎?”謝尚說:“怎么能相比,他們之間的差距容得下幾個人。”劉恢又說:“杜乂是貌清,叔寶是神清。”衛玠就是如此受到有識之士的器重。那時中興名士,只有王承衛玠為當時第一。

其他

諸如曹植沈約鄒忌徐公周瑜呂布韓子高劉基滕胤趙雲這些人歷史文獻資料中或有一兩部提及或更多表述他們的其他才能,而非專注於誇讚其英俊的外表。而曹植來說其才學或許更為人所傳頌,對於其相貌歷史上並未用過多筆墨評價,只是說長的神清骨秀,足夠俊朗而已。對於沈約歷史的筆墨或許更多的是圍繞其“細腰”娓娓而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