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楊小樓、
尚小雲、譚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兩次當選“
四大名旦”,有“無旦不荀”的美譽。
誕辰:1900年1月5日,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五日;
逝世:1968年12月26日,農曆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
代表劇目
六大喜劇、《元宵謎》、《丹青引》、《繡襦記》、《勘玉釧》、《紅娘》、《卓文君》;六大悲劇 《釵頭鳳》、《杜十娘》、《魚藻宮》、《紅樓二尤》、《霍小玉》、《晴雯》;六大武劇:《陶三春》、《大英傑烈》、《荀灌娘》、《美人一丈青》、《婚姻魔障》、 《盤絲洞》;六大傳統劇:《販馬記》、《玉堂春》、《十三妹》、《棋盤山》、《得意緣》、《金玉奴》; 六大移植劇:《花田錯》、《趙五娘》、《辛安驛》、《元宵謎》、《香羅帶》、《庚娘》; 六大跌扑劇:《蝴蝶夢》、《東方夫人》、《九曲橋》、《東吳女丈夫》、《戰宛城》、《翠屏山》; 可見其能戲之多
出版著作
有《
荀慧生演劇散論》、《荀慧生演出劇本選集》、《荀慧生舞台藝術》等書行世。
任職情況
他歷任中國戲曲家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戲曲研究所所長,河北省梆子劇院院長,河北省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主任等職。
1900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現阜城縣,一個捻售線香的手工業之家。幼年家貧無以生計。(又說出生於貧苦的
農民家庭)。1907年隨父母到天津謀生,父親將他與兄荀
慧榮賣予小桃紅
梆子戲班學戲。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罵私自逃走,只剩慧生,後被賣給
河北梆子花旦龐啟發為私房徒弟,自此,荀慧生淪為家奴,吃盡苦頭,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與毅力堅持每天練功。夏天穿棉襖,冬天穿單衣,頭頂大碗,足履冰水,點香火頭練轉眼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苦功練出了硬本領,唱、念、做、打無一不精。8歲在天津首次登台表演《
雙官誥》。又隨
侯俊山學梆子
花旦。1909年,荀慧生以“
白牡丹”藝名隨師常在冀中、冀東一帶農村市鎮唱廟會和野台子戲。 1910年荀慧生隨師進京,得到侯俊山(十三旦)親傳的《
辛安驛》、《
花田錯》等戲。先後搭慶壽和、義順和、鴻順和、天慶和等
梆子班。
辛亥革命前期他去天津曾同革命戲劇家
王鐘聲,同台演出《
革命家庭》、《黑奴恨》等戲,在《革命家庭》中扮演一個鄉下姑娘。後向
陳桐雲、
李壽山、
程繼先學習京昆藝術,直到十七歲才獨立成班。
荀慧生喜歡作畫,1924年正式拜吳昌碩為師,他又向
齊白石、
陳半丁、
傅抱石、
李苦禪、
王雪濤等名師求教,豐富了他的
藝術生活,提高了他的藝術素養。1927年北京報界舉辦京劇旦行評選,他與梅、尚、程一起被譽為“
四大名旦”,這也標誌著他藝術走向成熟,得到社會肯定,贏得了觀眾的讚賞。1931年再次入選“四大名旦”。
藝術特色
他對唱和念的要求非常嚴格,認為唱要“以有限的腔調曲表達繁複錯綜的感情”,而念白在與觀眾交流時“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一些”。為此,他主張唱和念時生活感和藝術性兩者結合,協調融洽,並與表情、身段的真實自然相一致,互為表里。這正是荀派表演的特殊風格。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劇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的實踐與探索。在唱腔藝術方面荀慧生大膽破除傳統局限,發揮個人嗓音特長,吸取昆、梆、漢、川等曲調旋律,大膽創新。這不是簡單的一曲多用,而是從生活出發,從人物感情與心境出發,字正腔圓,腔隨情出,令人著迷。他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他還十分注重道白藝術,吐字清晰,聲情並貌,他創造出融韻白、
京白為一體的念白,韻調別致,具有特殊的表現力。表演方面他強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制,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許多少女、少婦的藝術形象,具有大眾化、生活化的特點。嬌雅嫵媚、清秀俊美、風格各異。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約著稱,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為荀派弟子的必修課目。他的唱腔委婉動聽,俏麗多姿,聲情並茂,感人至深。他敢於標新立異,創造新腔;廣采博收,吸取其他劇種唱腔的長處,設計新腔。如《紅娘》中那段“反四平調”膾炙人口。他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荀慧生編制新腔堅持三條原則:一是讓人喜悅;二是讓人聽懂;三是讓人動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獨特的風格,柔和圓潤,富於韻律美。他不照搬傳統的韻白和京白,從人物的感情感出發,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顯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輕重緩急,恰到好處,流利感人,又聲聲入耳。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生活美。
藝術傳人
還有許多人雖未拜師,但多得其親授。
成就及榮譽
獲獎情況
1952年獲第一屆戲曲觀摩大會老藝術家表演獎。
建紀念館
荀慧生紀念館奠基儀式2006年11月27日上午在河北省
東光縣普照公園舉行。荀慧生先生的長孫、著名導演
荀皓,著名表演藝術家
章金萊(六小齡童),荀慧生先生關門弟子、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等,與當地官員一起出席了奠基儀式。
活動年表
1916年10月6日,農曆丙辰年九月初十日:荀慧生出師。
早在1907年荀慧生被其父賣給梆子藝人龐啟發為徒,按照常規1915年就應出師,由於荀父與龐啟發在荀慧生學藝的契約上沒有標明具體的出師時間,荀慧生在學藝後期紅極一時,給師傅賺了很多錢,龐啟發不讓荀慧生出師,威脅並軟禁了他。後在
李洪春、尚小雲的幫助下逃走。由白社及三樂班主
李繼良出面,以折衷辦法達成協定,延長出師時間兩年,演出所得與師傅對半分成。
1917年,農曆丁巳年:朱幼芬組班
名旦朱幼芬組班,演於中和園,營業不振。後邀入
時慧寶、尚小雲、荀慧生、
龔雲甫等人,於是每日滿堂。時先生當時嗓音高亢,以《
戲迷傳》一劇紅遍
梨園。
1919年9月9日,農曆己未年閏七月十六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錯》打炮
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錯》打炮,當時隨楊小樓,譚小培,尚小雲同去,有三小一白之稱。
1923年,農曆癸亥年:荀慧生收葉壽梅為徒
荀慧生收票友葉壽梅為徒,為荀慧生第一個弟子。
1923年4月26日,農曆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艷秋結婚
程艷秋和果秀英在前門外同興堂飯莊舉行結婚典禮。整個飯莊喜氣洋洋,四周掛滿了賀喜的祝辭和書畫,賓客達四五百人。
因為新郎程艷秋、岳丈
果湘林、冰媒梅蘭芳以及新郎的師傅
榮蝶仙、王瑤卿,新娘的外祖父
余紫雲等人,都是唱旦角的,因此在京的旦行名角,幾乎傾巢出動,前來賀喜助興。包括:陳德霖、
余玉琴、田桂鳳、王瑤卿、
王琴儂、朱幼芳、
閻嵐秋、朱桂芬、荀慧生、於連泉、
朱琴心、王蕙芳、
姚玉芙等,全都在座。報刊稱之為“自有伶人辦喜事以來,真正巨觀之名旦大會也。”
因在滬演出三個月,楊寶森嗓音極度疲勞而
倒倉,乃至一字不出。經荀慧生介紹,拜認劇評家鄭過宜母親為義母,即留滬寄居義母處調養。
1925年,農曆乙丑年:《梨園外史》單行本出版
北京
京華印書局印製的《梨園外史》一冊單行本出版,共十二回。封三著作權頁的著作者署名為“作劇先生”和“觀劇道人”。“作劇先生”是江蘇吳縣的潘鏡芙的化名,“觀劇道人”是湖北
安陸陳墨香的化名,除曹心泉、荀慧生等五人的序外,還有陳墨香的序(卻並非以自序形式出現):
“《梨園外史》小說家言也,紀道鹹以來伶官故實。其間事跡,詢之老伶未盡符合,然其描摹優人之狀態,討論戲曲之源流,至為詳細,誠非老於斯事者不能道其隻字。紀事小有牴牾,奚足為病!昔太史公傳優孟,世且摘其謬誤,況此固以稗野自命者乎?
施耐庵、曹雪芹之小說,摹繪得神,亦但能得盜賊、兒女之性情耳;至事跡之有無,直同鏡花水月。而此書所紀,尚不盡蹈空,欲考梨園掌故者豈可忽諸?方今之世,風俗淫靡,梨園以旦為第一流,讀此編‘
胡喜祿掃盡鉛華’一章,知作者蓋有隱痛焉!余出入伶官之家將三十年,於若輩之情偽,知之甚深,只以賦性疏懶,未克獨力撰作。是書之成,實為先獲我心,故援筆樂為之敘。墨香氏題。”
1925年,農曆乙丑年:余叔岩、楊小樓組雙勝社
余叔岩與楊小樓第二次合作,班名改為“雙勝社”,在香廠新明戲院演出。陣容十分齊整,旦角是荀慧生,
架子花武二花是
錢金福,丑角是
王長林,小生是
馮蕙林。在這個時期唱過多次新鮮好戲,如《
青石山》中,楊小樓的
關平,余叔岩的
呂洞賓,錢金福的
周倉;《戰宛城》,余叔岩飾
張繡,楊小樓飾
典韋,錢金福飾許褚,荀慧生飾鄒氏,王長林飾胡車。又排了一出老戲《
摘纓會》,余叔岩的
楚莊王,荀慧生的
許姬,楊小樓的唐狡,錢金福的先蔑,王長林的襄老。此外,余叔岩與荀慧生還合演了很多生旦對兒戲,如《打魚殺家》、《南天門》、《
梅龍鎮》等。
1925年4月26日,農曆乙丑年四月初四日:余叔岩首演《摘纓會》
余叔岩在新明戲院首演《摘纓會》。余飾楚莊王,楊小樓飾唐狡,荀慧生飾許姬,錢金福飾先蔑,王長林飾襄老。
1925年10月2日,農曆乙丑年八月十五日:荀慧生改藝名“白牡丹”為荀慧生
經楊小樓、余叔岩建議,荀慧生改藝名“白牡丹”為荀慧生。
1927年7月23日,農曆丁卯年六月廿五日:《
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
名伶新劇奪魁”結果揭曉
《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歷時一月終得出結果,五人分別以梅蘭芳《
太真外傳》、程艷秋《紅佛傳》、尚小雲《
摩登伽女》、荀慧生《丹青引》、
徐碧雲《綠珠墜樓》入選奪魁劇目。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演出劇目
大軸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傑(余、高、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
紅鬃烈馬》:
《彩樓配》(王琴儂)
《算軍糧》(荀慧生,高慶奎)
1929年,農曆己巳年:時慧寶搭春生社
1929年至1932年,時慧寶搭入春生社與荀慧生合作,主要演于吉祥和
哈爾飛戲院。主要劇目有:《換子》、《
金馬門》、《摔琴》、《雪杯圓》、《罵王朗》、《
硃砂痣》、《七星燈》、《烏盆記》、《
上天台》等。
1929年4月,農曆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
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梅蘭芳、余叔岩、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程艷秋、
王又宸、馬連良、尚和玉、侯喜瑞、閻嵐秋等名伶參加演出。
演出劇目
大軸《
八蜡廟》(楊小樓反串
張桂蘭,梅蘭芳反串
黃天霸,余叔岩反串
朱光祖,程艷秋反串賀人傑,馬連良反串關泰,閻嵐秋反串褚彪,朱桂芳反串費德功,
姜妙香反串金大力,
郝壽臣反串小老媽,侯喜瑞反串秦小姐,李壽山反串丫鬟,諸如香反串秦義成)
其中余叔岩反串朱光祖,扮相、白口、身段活脫脫一位極好的開口跳。特別是在桌子上的椅子上,拿了一個大頂,又直又乾淨,前後台都服了。後來,
譚富英在北京,楊寶森在香港,均按余叔岩的路子反串過朱光祖。
1930年7月10日,農曆庚午年六月十五日:
馬富祿拜
傅小山為師
馬富祿在兩益軒拜傅小山為師,專學武丑。是日,荀慧生、張春彥、
金仲仁等均在場。
1931年,農曆辛未年:四大名旦合灌唱片《四五花洞》
長城公司請梅蘭芳、尚小雲、程艷秋、荀慧生四人,合灌唱片《四五花洞》一張,由徐蘭沅
京胡,王少卿京二胡,何斌奎司鼓,成為稀世絕品,並使“四大名旦”的稱謂更深入人心。
“四大名旦”在上海合灌唱片《四五花洞》,為人們留下了一張京劇唱片的稀世珍品,同時也為上海劇壇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促成這件美事的即上海著名評劇家梅花館主。梅花館主
鄭子褒,曾任《半月戲劇》、《十日談》、《金剛畫報》、《戲劇畫報》等多種戲劇刊物的主筆,又多年在長城唱片公司當經理,主持灌制過梅蘭芳、楊小樓合作的《
霸王別姬》,楊小樓、郝壽臣合作的《
連環套》等唱片。1931年6月,
杜月笙的杜氏祠堂落成,全國京劇名伶雲集上海,其中四大名旦加
雪艷琴、高慶奎、
金少山合演的《
五花洞》是杜祠堂會最精彩的節目。堂會結束後,長城唱片公司靈機一動,打算請四大名旦共灌《五花洞》唱片一張,與眾多名伶具有深交的梅花館主遂成關鍵人物。俗話說
好事多磨,只有多磨的好事才顯其珍貴難得。《五花洞》的灌制過程也是磨難重重,為劇壇平添幾段趣聞軼事。
第一難是詞腔的處理。該唱片直徑15英寸,每面僅3分15秒,唱西皮慢板,只容納兩句。按台上唱法,真假
潘金蓮各兩名,先由兩人合唱一句,再換兩人接唱一句,因前後詞腔均無變化,在唱片中將難分各人特長。經斟酌,後定為每人獨唱一句,唱詞各異,唱腔自譜。
第二難是名字之排列。梅蘭芳眾望所歸,居首無疑;程當紅極一時可列第二;荀聲譽日增可為第三;但尚資格既老難排最後。此事引起梨園界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幸梅花館主匠心獨運,特製一輪軸形名牌,此事方休。
第三難是演唱之先後。梅首先聲明唱第一句;程自謂可唱第二句;尚對梅唱第一句不予計較,但稱第二句應由他唱;荀則表示若唱第三四句寧可不乾,致此好事幾乎告吹。梅花館主再次斡旋。先對程說您是飽學之士,若和梅作神龍首尾相應,將受人嘉許;又對荀說,您的噪音低柔,第二句須翻高,如有遜色,反為不美,而第三句婉轉低腔更顯荀腔特色。程、荀皆允,尚便如願以償。以後伴奏和丑角人選問題也經一番周折終獲圓滿解決,《五花洞》遂成《四五花洞》。
稀世珍品來之不易,萬事懼備後,荀、尚、梅、程自右而左並立於收音機前,四人同聲念白∶“咳,這是從哪裡說起……”接拉過門,梅、尚、荀、程依次各唱一句,最後合唱。“十三咳”。這樣《四五花洞》之佳音終得永存。
言菊朋第四次赴滬,與荀慧生同行,出演於
上海大舞台。此次蒞滬,言菊朋所演劇目有《
臥龍弔孝》、《興漢滅莽》、《楚莊王》等。此次言氏每月
包銀三千元,演期二月,除去開支,近乎白唱。一應收入端賴堂會。
1931年5月20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初四日:言菊朋四次赴滬演出第一天
言菊朋第四次赴滬,與荀慧生同行,出演於上海大舞台。當日打泡,言菊朋《捉放宿店》,荀慧生《荀灌娘》。
1931年6月9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下午三時開演
《天官賜福》天蟾全班
休息
七時開演
《百花亭》(雪艷琴)
1931年6月10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北湖州》(鄭永泉)《狀元譜》(張藻辰,金仲仁)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慶奎,姜妙香,張春彥)
《罵殿》(程艷秋,貫大元)
《賣馬》(王又宸)
《全部紅鬃烈馬》:
《彩樓配》(徐碧雲)
《三擊掌》(尚小雲,貫大元)
《探寒窯》(程艷秋,龔雲甫)
《武家坡》(梅蘭芳,譚富英飾前
薛平貴,言菊朋飾後薛平貴)
《算糧》(譚小培,雪艷琴)
《銀空山》(譚小培,荀慧生,姜妙香)
《大登殿》(梅蘭芳,荀慧生,馬連良,龔雲甫)
1931年6月11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滿堂紅》(楊鼐儂,金碧玉)
《岳家莊》(小楊月樓,小奎官)
《戰宛城》(麒麟童飾張繡,荀慧生飾鄒氏,劉奎官飾典韋,金仲仁飾
曹昂,曹毛包飾曹操,
陳鶴峰飾賈詡,馬富祿飾曹安氏,蔣寶印飾許褚)
《取滎陽》(馬連良,金少山)
《取帥印》(高慶奎)
《花木蘭》(徐碧雲)
休息
七時開演
《馬蹄金》(尚小雲,貫大元,龔雲甫)
《臥虎溝》(李吉瑞)
《忠義節》(程艷秋,譚富英,王少樓)
《五花洞》(梅蘭芳、程艷秋、尚小雲、荀慧生飾四潘金蓮,高慶奎飾
張天師,金少山飾
包公)
《慶賀黃馬褂》(麒麟童,
王英武,趙如泉,劉漢臣,
金素琴,劉奎官)
1932年3月11日,農曆壬申年十二月初六日:荀慧生首演《紅樓二尤》
荀慧生於北京哈爾飛劇院首演《紅樓二尤》成功。
1933年1月9日,農曆壬申年十二月十四日:荀慧生收丁雲蘭為徒
1935年5月20日,農曆乙亥年四月十八日:荀慧生首次赴武漢演出
荀慧生應邀首次赴武漢演出,演於漢口大舞台。配演的有老生
王文源、武生吳彥衡、
老旦李多奎、花臉
蔣少奎、小丑馬富祿。劇目有荀慧生獨創的《元宵謎》、《香羅帶》、《釵頭鳳》、《丹青引》、《荀灌娘》等,也有別具荀派風味的《十三妹》、《大英傑烈》、《玉堂春》、《戰宛城》等傳統戲。頭兩天上座八、九成,第三天滿座,加售站票。
1936年10月10日,農曆丙子年八月廿五日:1936年懷仁堂慶祝
雙十節堂會
北京軍政當局首領宋哲元在中南海懷仁堂辦
堂會戲,慶祝雙十節。
演出劇目
《大登殿》(程硯秋,荀慧生,王鳳卿,李多奎)
1936年10月22日,農曆丙子年九月初八日:荀慧生首演《紅娘》
荀慧生於北京哈爾飛劇院首演《紅娘》成功。
演出劇目
《戰宛城》(李萬春,荀慧生,郝壽臣)
1939年2月9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一日:吳素秋拜荀慧生義父
吳素秋拜荀慧生義父。
1939年5月3日,農曆己卯年三月十四日:童芷苓拜荀慧生為師
童芷苓拜荀慧生為師。
1939年6月14日,農曆己卯年四月廿七日:荀慧生收徐東霞為徒
荀慧生收徐東霞為徒。
1939年8月8日,農曆己卯年六月廿三日:毛世來拜荀慧生為師
毛世來拜荀慧生為師。
1958年2月,農曆丁酉年:戲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躍進中戲曲界如何創作更多的新劇目
由老舍、
張季純出面召集戲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躍進中戲曲界如何創作更多的新劇目為第二年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問題。荀慧生、
張君秋、
裘盛戎等30多人出席。
1959年5月25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十八日:京劇《金玉奴》座談會召開
北京市文聯召開京劇《金玉奴》座談會。《金玉奴》是荀慧生60高齡時重新加工整理的劇目,且自編自導自演,與會者一致予以肯定,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足。
1959年7月,農曆己亥年:孫毓敏參加荀慧生京劇團
孫毓敏從北京市戲曲學校畢業,7月分配到北京荀慧生京劇團工作。
1961年6月,農曆辛丑年:荀慧生京劇團赴江浙與上海等地演出
荀慧生京劇團赴江浙與上海等地演出。在滬期間,上海廣播電台播放了孫毓敏的《荀灌娘》與《
蝴蝶杯》的選場,她在《
解放日報》撰文《看荀慧生老師演出杜十娘有感》。
1961年6月3日,農曆辛丑年四月二十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一天
演出劇目
1961年6月4日,農曆辛丑年四月廿一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二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二天。
演出劇目
日場
《荀灌娘》(孫毓敏,
黃文俊,劉永貴,茹紹瑞,李薇華、趙慧英飾女兵)
1961年6月6日,農曆辛丑年四月廿三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四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四天。
演出劇目
《蝴蝶杯》(孫毓敏,徐和才)
1961年6月17日,農曆辛丑年五月初五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五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十五天。
演出劇目
1961年6月18日,農曆辛丑年五月初六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六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十六天。
演出劇目
《金玉奴》(荀慧生)1961年6月19日,農曆辛丑年五月初七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十七天。
演出劇目
《紅娘》(荀慧生)
1961年6月20日,農曆辛丑年五月初八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九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莊路)公演第十九天。
演出劇目
《杜十娘》(荀慧生飾杜十娘,孫毓敏飾丫鬟)
1962年3月26日,農曆壬寅年二月廿一日,上午:
高盛麟收
楊少春為徒
高盛麟收楊少春為徒拜師會在
北京工人俱樂部大廳舉行。文化部.中國劇協.文化局及北京戲曲界知名人士.各劇團的領導及代表三百多人前來祝賀,會上在行罷鞠躬禮後,師徒雙方、有關領導及來賓如荀慧生、馬連良等,都發表了熱情講話。
拜師會前的專場考察中,楊少春演出了《挑華車》。
1966年8月23日,農曆
丙午年七月初八日:
北京市文化局和“文學藝術家聯合會”的作家、藝術家和幹部被批鬥
北京市文化局和“文學藝術家聯合會”的作家、藝術家和幹部老舍被拖到文廟批鬥毒打,共29人,包括老舍、
駱賓基、荀慧生、
白雲生、侯喜瑞、顧森柏、
方華、郝成、陳天戈、
王誠可、趙鼎新、張孟庚、
曾伯融、蘇辛群、
季明、張國礎、商白葦、
金紫光、王松生、張增年、宋海波、
張治、張季純、
端木蕻良、田蘭、江風、
肖軍等。
當天上午,
北京大學和北京第八女子中學的紅衛兵學生闖到文化局和文在線上關,對那裡的“牛鬼蛇神”動手施暴。幾個女紅衛兵用銅頭皮帶劈面抽打肖軍,給他掛上了“反動文人肖軍”、“反革命份子肖軍”等幾塊大黑牌子,還在他的名字上畫了紅色的大叉子,並且把他的頭髮剪掉。
下午3點,在烈日下,這29人被一個一個叫出來,排成一排站在院子裡。每叫出來一個人,就在這個人的頭上套上一塊寫著他的名字和罪名的牌子,4點多,這29人被用兩輛大卡車,從他們在
西城區的機關被運到
東城區國子監“文廟”的院子裡。那裡曾是皇帝時代的最高學術和教育機構,後來成為首都圖書館。
吳昌碩往事
吳昌碩愛好京戲,並與
京劇大師梅蘭芳之間有詩畫之交,此已有人著文談起過,但他與另一位京劇大師荀慧生也有著不少交往,卻從無專文談起,此處略作補述。
荀慧生是京戲中“荀派”藝術的創始人,與梅蘭芳創“梅派”、程硯秋創“
程派”、尙小雲創“尙派”,合稱京戲“四大名旦”。昔時唱戲名角多通詩賦,喜好書畫,如梅蘭芳、程硯秋、兪振飛等均擅此道。
荀慧生在一九二一年秋到滬獻藝,因仰慕吳昌碩的書畫藝術,拿著自己所繪的書畫冊頁,在書法家劉山農的介紹引薦下,向吳昌碩請敎。吳昌碩本來就喜歡京戲,見廿一歲的荀慧生不僅擅長京戲,而且有意於書畫藝術,十分重視,欣然閱畢冊頁,並滿心歡喜地予以指導點撥,使荀慧生得到許多啟發。從此他便對吳昌碩行弟子之禮,甚為恭謹。
過了兩年,一九二三年農曆八月初一,是吳昌碩八十歲壽誕,許多朋友和及門弟子借上海山西北路
海寧路口的華商別墅
祝嘏,一時嘉賓雲集,氣氛熱烈,親友紛紛以詩畫相贈。當晩進行京劇演出,荀慧生、梅蘭芳等均到場,荀慧生除演唱《麻姑獻壽》外,還與
袁寒雲合演梅派唱腔《
審頭刺湯》,而梅蘭芳則反串演唱荀慧生的拿手戲《
拾玉鐲》。此外,戎伯銘演唱《貴妃醉酒》,畫家熊松泉演唱《
華容道》,給吳昌碩的八十歲大壽帶來了許多快樂與笑聲。
一九二七年春三月,荀慧生從北京赴滬獻藝,在一品香向吳昌碩補行拜師禮,當時也有不少名家在場。吳昌碩見荀慧生年紀輕輕而有意於書畫,滿心歡喜,於同年十月詩贈一額,文曰——仙樂風飄。至此,荀慧生就正式被列為吳門弟子。
不料,荀慧生入門僅一個多月,同年十一月廿九日,吳昌碩便溘然長世,終年八十四歲。荀慧生聞知噩耗,特從北平赴滬,撲在吳昌碩身上大哭不止。吳昌碩雖去世,但荀慧生與
吳師後人卻往來不斷,友情延綿。
大約在一九六○至一九六二年間,荀慧生赴滬又到吳家,與吳昌碩三子
吳東邁寒暄交談時,忽而進來兩個小女孩,大的十歲剛出頭,小的也只十歲左右,皮膚白皙而眼目清秀,長得很是活潑可愛,原來是吳東邁的兩個孫女,大的叫
吳冬梅,小的叫吳有雯。荀慧生非常喜歡她們,當即便與吳冬梅說:“戲曲也應從小孩時學演唱。走,跟我到北京去。
兩個女孩不知所措。吳東邁望望兩個天真可愛的小孫女,終究捨不得放她們去。
不過,她們的父親
吳長鄴卻時常赴京。每次到京,也必到荀慧生家拜訪,並住他家。許多年過去了,吳長鄴談起荀慧生,仍仿如昨日,他說:“荀慧生的太太姓張,是北京大學的學生。文化大革命中,荀被批鬥,她雪夜逃生,結果因年老體邁,被雪蓋住。等被挖出來,人已死了,很慘的。”(孫琴安)
人物評價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是一位值得中華民族驕傲,值得後人敬仰的
藝術大師。
荀慧生既非梨園世家,又無權貴支撐,他從一個一字不識的農村的窮孩子六歲被賣到戲班學唱梆子,在二十七歲就榮獲京劇“四大名旦”的桂冠,成為與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並駕齊驅,獨領風騷幾十年的藝術大師!二十八集電視連續劇《荀慧生》以大量詳實的史料,以鮮為人知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令人信服的荀慧生;一個歷盡坎坷,令人盪氣迴腸的荀慧生;一個被金錢、權勢、美女包圍而自強不息的荀慧生;一個深受民眾喜愛而也深愛民眾的荀慧生;一個不畏強暴有
民族氣節的荀慧生;一個為京劇藝術孜孜不倦追求,勇於改革創新,奮鬥了一生的荀慧生!
紀念館
荀慧生紀念館在他的故鄉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落成開放。坐落在東光縣旅遊開發區馬致遠紀念館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