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

馬鞍山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33.7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蹟和文化遺存。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

2017年11月,馬鞍山市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馬鞍山名列其中。2018年,馬鞍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18.10 億元。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現任領導,對外交往,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基礎設施,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民航,鐵路,公路,水運,捷運,歷史文化,民歌,市花,市樹,精神,地方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鹹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占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當塗新城當塗新城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下轄3個市轄區、3個縣。市政府駐地太白大道2008號。
名稱
政府駐地
下轄行政區
霍里街道秀山大道166號
金家莊街道、塘西街道、慈湖街道、江東街道、沙塘街道、解放路街道、湖東路街道、桃源路街道、霍里街鎮、慈湖鄉
博望鎮工貿路1號
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
湖西南路11號
雨山街道、安民街道、平湖街道、採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
太白中路6號
環峰南路6號
歷陽東路87號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市接壤;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全市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4.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6公里。

地形地貌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湖積、沖積平原區下段,寧蕪斷陷盆地的中—南段,為條帶狀及星散狀低平丘陵—寬廣平整的堆積階地—坦蕩低洼的河湖平原的地貌組合。馬鞍山市總體地勢較平坦,略有北高南低之勢。區域內丘陵與平原呈不規則鋸齒狀作東北—西南向分布。山體主要由中生代沉積岩和火山岩組成,山勢平緩,一般在150—250米。大致劃分為三個區域:北部、東北部為丘陵區;中部為黃土質粘性土組成的階梯狀平台(階地),即崗丘區;南部為長江各支流沖積平原、河湖平原區,地形平坦。馬鞍山市境內丘陵區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東北部,向東、向北延伸至江蘇省境內。區內海拔最高458.8米,為位於東北部當塗縣博望鎮與江蘇省溧水縣交界處的橫山。西北部沿江地帶,分布著一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弧狀小丘,依次為慈姥山、馬鞍山、白壁山(人頭磯)、西山、望夫山、寶積山、翠螺山。

水文

馬鞍山市境內,主要河流有長江、慈湖河、採石河、雨山河、六汾河、姑溪河、青山河、黃池河、運糧河、丹陽新河、博望河等,以及其他小河、支流與人工溝渠,均屬長江水系;湖泊有石臼湖、丹陽湖、雙潭湖、雨山湖等;水庫有大興塘水庫、東方紅水庫、葛浦塘水庫、遲村水庫、甘壩水庫、風坳水庫、石窯頭水庫等,水域總面積約360平方公里。

氣候

馬鞍山市降水量與常年相近略偏少、氣溫正常,日照偏少。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市區年降水量1060.7毫米,比常年偏少5%左右。年降水日數129天,較常年偏多7天(市區),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數為3天(市區),與常年相近。年內日最大降水量為107毫米(市區),出現於7月13日。全年日照時數1838.3小時(市區),比常年略偏少。年平均風速為每秒3.3米。年蒸發量為1502.8毫米。市區年平均氣溫為16.1℃,較常年偏低0.2℃;年內四季溫度變幅不一,夏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他季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年極端最高氣溫38.1℃,出現於7月29日(市區);年極端最低氣溫-5.9℃,出現於1月23日(市區)。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馬鞍山市市區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約2.9億立方米。河川徑流總量達1.13億立方米。長江流經市區西部,平均年過境徑流量高達9794億立方米,是發展工農業生產最可靠的水資源。境內長江水面達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庫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積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積5.7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其流速約0.525厘米/晝夜,流量為0.22立方米/晝夜。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層中,砂層之下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層。另外,地下水位還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變動幅度約在0.2~0.5米之間。地下水的總流向,由地勢高的東部向地勢低的西部流入長江。

礦產資源

馬鞍山礦區地處長江下游寧蕪——羅河成礦帶,是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硫鐵礦金礦石膏石灰土鉀長石、五氧化二礬、明礬石高嶺土雲母等。其中鐵礦是馬鞍山的主要礦產資源,礦區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黃梅山等地,硫鐵礦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馬山地區,總儲量約19937.7噸。伴生的磷礦儲量大,品位高,僅南山礦區儲量即達53.1萬噸。分布於向山地區的明礬石礦,儲量達367.7萬噸。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已發現40種礦種;其中,金屬礦產10種,非金屬礦產29種,水汽礦產1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總計27種;其中,金屬礦產3種,非金屬礦產24種。

動物資源

馬鞍山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為飛禽類、水生動物和有害動物3大類。飛禽類有啄木鳥、白頭翁、丹頂鶴、老鴇、喜鵲、畫眉、大杜鵑、雀類、家燕類等。鴨科和鷺科的湖中水禽,有黃嘴白鷺、水田雞、白鸛等。水生動物共有70餘種,主要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鰭豚、江豚,胭脂魚、長吻魚、鰣、青、草、鰱、鱅、鰻、鱖、鱭、鯉、鯽、鯿等魚類,以及蟹、鱉、蝦、蚌等節肢類甲殼動物。此外還引進了淡水白鯧、加州鱸、斑點叉尾、雜交鯉、雜交鯽、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等外來品種。

植物資源

馬鞍山市植物資源有次生灌木野薔薇、拔契、蕨類植物、君遷子、貓耳刺、野竹類、野杜鵑等,野生草本植物芝草、白芒草、蒿類、狗尾草、狼尾草、蓉草,野生藥用植物野山楂、金銀花、枸杞子、蒲公英、野菊花、蒼耳子、夏枯草、紫蘇等,自然和人工更新的針闊葉混交林樹種有黑松、馬尾松、火炬松、杉木、板栗、麻栗、杜英、馬褂木、孌樹、楓香、青桐、刺槐、烏桕、椿、黃檀、香樟及竹類、桑茶、油桐、桃、梨、蘋果、柿、葡萄、杏等。城區內還有種類繁多的綠化植物和觀賞植物,如法梧、樟樹、櫸樹、榆樹、木樨、水杉、冬青、楓楊、玉蘭、柳樹、桂花樹、杜英、馬褂木、女貞、紅花繼木、紫薇、木槿、紫葉李、青桐、青楓、紅楓、黃山孌樹、蜀檜、黃楊類球、紅葉小檗球等。水生植物主要有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蓮、蘆葦、燈心草、菱、藕、荸薺、慈菇、茭白、孤尾藻、眼子菜等50餘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底,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29.1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4.24萬人,鄉村人口114.87萬人。據抽樣調查,全市常住人口233.7萬人;城鎮化率68.25%,比上年提升0.36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1.52‰,死亡率5.89‰,自然增長率5.63‰。

民族

馬鞍山市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城市,全市常住人口中有43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約1.3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65%。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張岳峰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左俊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周善武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錢沙泉
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
吳桂林
市委常委、副市長
李艦舶(掛職)
統計截至2018年5月,參考資料來源

對外交往

馬鞍山國際友好城市
序號國家城市結交時間
1
1987.10.01
2
1989.11.09
3
1994.10.27
4
阿爾岡達得雷伊市
2002.05.30
5
高嘉華市(又譯:科克拉市)
2003.09.05
6
吉獅堡市(又譯:蓋爾斯堡市)
2008.05.16
7
特拉內潘特拉市
2008.09.05
8
薩帕拉市
2010.12

經濟

綜述

2018年,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18.10億元,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85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027.96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803.29億元,增長8.2%。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53.6:41.9。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1.6%。八大類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指數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漲幅靠前的是醫療保健類和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分別上漲2.5%和2.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2.0%)、居住類(1.8%)、衣著類(1.8%)、其他用品和服務類(1.5%)、食品菸酒類(1.1%)、交通和通信類(0.8%)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比上年上漲3.1%。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52.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農作物種植面積22.95萬公頃,下降0.2%。糧食總產量109.03萬噸,增長1.6%,連續十五年實現增長。
養殖業生產形勢良好。全年肉類總產量9.79萬噸,比上年增長1.3%;水產品產量11.10萬噸,增長5.0%;禽蛋產量2.43萬噸,增長9.8%;牛奶產量4.34萬噸,增長22.9%;生豬出欄51.06萬頭,增長0.8%。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1%。全市36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77.8%,比上年提升5.5個百分點。企業效益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23.57億元,增長28.4%。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9.2%;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48.4%,節能環保產業增長36.2%,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增長18.8%,生物產業增長15.9%,新材料產業增長15.7%,數字創意產業增長12.5%。
工業企業產銷良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4%。多數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
建築業平穩發展。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16.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461.1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333.49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8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9.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分城鄉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8.38億元,增長13.7%;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57億元,增長14.1%。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總額513.09億元,增長13.9%;餐飲收入總額76.86億元,增長12.1%。
全年實現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4.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2%。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952.3億元,增長14.1%。冠輝新材料、納百川汽車動力等17個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簽約落地。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4.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進口總額25.29億美元,增長14.9%;出口總額19.51億美元,增長22.9%。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23.66億美元,增長27.8%。
2018年,全年郵電業務收入21.65億元,比上年增長4.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3.25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9.3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3.95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227.7萬戶;其中,3G、4G用戶191.7萬戶。年末寬頻用戶69.8萬戶。
截至20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237.05億元,比年初增加243.00億元;其中,單位存款998.08億元,比年初增加93.66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630.41億元,比年初增加127.8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88.96億元,比年初減少28.29億元;中長期貸款1020.83億元,比年初增加96.63億元。
全市各類保險機構28家。全年保費總收入43.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6.12億元,增長10.6%;人身險保費收入27.06億元,增長12.3%。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成功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榮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中冶華天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9%,高新技術企業406家,民營科技企業536家,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87家。承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33項,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台15個。成功舉辦第四屆全球創客(馬鞍山)大賽。
全年實施引智項目10項,入選省“外專百人計畫”項目1人。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申請100項。獲批省級博士後工作站4個。新增享受國貼省貼待遇8人,省戰略新型產業領軍人才20人。舉辦國家級、省級高研班6個,實施海外赤子回國行動計畫項目1個。開展第四屆首席技師選拔和“名師帶高徒”活動,認定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4個、選拔名師25人、命名表彰市首席技師21人。

教育事業

2018年,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國小及其他各類學校628所;其中,幼稚園287所,國小224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普通中學105所。省一類幼稚園10所,省示範高中11所,省特色國中1所,省特色國小2所,國家重點職業學校5所。中國小及其他各類學校在校學生29.84萬人、教職工2.44萬人。高中階段在校學生6.55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8.51%。
馬鞍山市高等院校一覽表
馬鞍山市省示範高中一覽

文化事業

2018年,成功舉辦第30屆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第12屆李白國際戶外旅遊節等民眾活動。年末擁有公共圖書館7家,藏書211萬冊;專業藝術表演團體31個;文化館7家;綜合檔案館7家,總建築面積2.57萬平方米,檔案資料206.18萬卷(件)。廣播人口覆蓋率、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底,全市衛生機構101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0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434所,病床9636張,衛生技術人員1.31萬人。以鄉鎮為單位四苗、五苗接種率99.58%,B肝疫苗首針接種率95.47%。

體育事業

2018年,全年參加省常規項目比賽獲得獎牌362.5枚;其中,金牌160.5枚、銀牌87.5枚、銅牌114.5枚。第十四屆安徽省運動會上,我市代表團總得分榮獲第3名。成功舉辦馬鞍山首屆體育嘉年華等千人以上體育活動20項。

基礎設施

2018年,城市建成區面積99.7平方公里。新開工建設城鄉基礎設施項目162個,完成投資193.32億元。馬濮路建成通車。恆興路、湖南東路下穿東環高速公路改造完成。銀杏大道東延、桃沖路、三台路、雨山九區道口“平改立”、市城鄉氣象防災減災指揮中心、市檔案資源管理中心、市消防培訓基地暨秀山消防站等一批公益性項目加快推進。完成老舊小區整治改造20個,棚戶區改造4547套。

社會保障

2018年,全年新增就業7.0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98萬人,“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再就業394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1%。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1.2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7.05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1.0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1.1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9.92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7.52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4.07萬人,參保率94.2%。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實現即征即保,參保人數16.68萬人。
2018年,全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8萬人次,支付低保金3.64億元。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社區、村全覆蓋。新增養老機構項目4個、養老床位1089張。社會收養性福利床位數2.03萬張;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3萬人;接受社會捐贈630.8萬元;城鎮擁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540處;便民利民服務網點769個。福利彩票銷售2.65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7968.2萬元。實現到貧困村、到貧困戶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全面完成1551人的年度脫貧任務。

交通運輸

綜述

2018年,全年鐵路客運量721.7萬人,鐵路貨運量279.99萬噸;公路客運量1781萬人,公路貨運量7397萬噸;港口貨物吞吐量12001萬噸,貨櫃吞吐量18萬標箱。巢馬城際鐵路籤署省市共建協定,馬鞍山-南京-鎮江城際鐵路線獲國家批覆;寧馬城際鐵路、寧和城際鐵路啟動預可研編制;商合杭高鐵含山段、鄭蒲港鐵路加快建設;寧馬高速改造前期有序推進。

民航

馬鞍山市區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30公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是中國十大機場,中國五大國際貨運機場,中國華東重要的幹線機場,是華東地區僅次於上海浦東的第二大國際空港。
馬鞍山城市候機廳(入口)馬鞍山城市候機廳(入口)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馬鞍山城市候機廳位於東方明珠1956當代文化商業街2號樓。為南京祿口機場周邊16座城市候機樓中單體運營面積最大、服務功能最完善的候機樓。

鐵路

寧銅鐵路、寧安城際鐵路(建設中)上的列車均停靠馬鞍山站。寧安城際鐵路自京滬高速鐵路是國家鐵路骨幹網“八縱八橫”的組成部分。全長257公里,設計速度為每小時200公里,並預留了每小時250公里的條件。馬鞍山市民乘坐城際列車,15分鐘左右可到達南京,1.5小時可到達上海和杭州,4小時左右能到達北京。
主要鐵道線路
普速鐵路

高速鐵路
寧安高鐵、巢馬城際鐵路(規劃中)、揚馬城際鐵路(規劃中)、馬鞍山北沿江鐵路(規劃中)
商合杭高鐵(建設中)
寧安高鐵
軌道交通
馬鞍山捷運
馬鞍山捷運1號線(規劃中)、馬鞍山捷運2號線(規劃中)

公路

寧蕪高速公路(G4211)和205國道縱穿馬鞍山,到南京走高速公路僅需半個小時車程。馬鞍山汽車站位於火車站南側的紅旗北路96號,馬鞍山新汽車站即馬鞍山綜合客運中心樞紐站也隨著寧安高鐵馬鞍山東站的建設而建成馬鞍山標誌性的交通項目。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於2013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

水運

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國家一類口岸,大陸首批對台直航港口之一,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距長江入海口僅320公里,通航條件好。
馬鞍山鄭浦港馬鞍山鄭浦港
鄭蒲新港,又稱馬鞍山鄭蒲深水港,地處馬鞍山市和縣境內,鄭蒲深水港是長江水道上直插內陸的深水港,位於長江下游北岸,毗鄰馬鞍山、蕪湖、合肥三市之間,位於國務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區域。

捷運

南京都市圈地下鐵運行圖南京都市圈地下鐵運行圖
南京捷運對接規劃:
南京捷運8號線(擇機建設)自終點銅井站繼續南延至馬鞍山,稱為寧馬城際S2線,並與南京捷運8號線貫通運營,使得馬鞍山融入南京軌道交通網路。
南京捷運S3號線(建設中)又稱:寧和城際,是一條過江線路,終點站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橋林新城黃里,遠期建設將延伸至馬鞍山市和縣。
根據2012年07月17日發布的《馬鞍山市捷運線網規劃》,馬鞍山將建設6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3條城區骨架線。

歷史文化

民歌

當塗民歌是流行於皖東長江兩岸的各類民歌的統稱。早在六朝時期(220—589)就有當塗民歌的記載,劉宋皇帝劉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當塗民歌演唱之一脈。長期生活在當塗的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吟唱都屬於民歌範疇。清代當塗人黃鉞以當地風俗民情為主要內容的五十多首《於湖竹枝詞》代表了當時當塗民歌的最高藝術水平。
當塗民歌當塗民歌
1949年以後,當塗人民創作民歌、傳唱民歌形成了熱潮,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至鼎盛階段。
當塗民歌語言豐富,結構完整,曲調多樣,唱法獨特,代表曲目有《打麥歌》、《放牛歌》和《姐在田裡薅豆棵》等。

市花

桂花是馬鞍山的市花,在馬鞍山有廣泛的栽植。馬鞍山雨水較多,氣候溫和,適合桂花的生長,一般9月中旬至國慶期間,是桂花盛花期。

市樹

香樟樹是馬鞍山市樹。香樟樹深受馬鞍山市居民的喜愛,馬鞍山市居民常把香樟樹看成是景觀樹、風水樹、寓意避邪、長壽、吉祥如意。

精神

馬鞍山精神:聚山納川,一馬當先,充分展示了馬鞍山移民城市的特徵,涵蓋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體現了開放、包容、和諧的時代特徵;表達了馬鞍山人堅持科學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滿懷熱情,切合地方發展實際。

地方特產

橫望山米酒
橫望山米酒歷史久遠,最早可追溯至晉、唐時期。據史料記載,現今的,橫望山米酒起源於清鹹豐年間。橫望山米酒,古法釀造,精細考究。2013年,橫望山米酒釀造技藝被馬鞍山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博望風魚
風魚,又叫風乾魚,是博望地區的民間特色菜餚。創始於何時,準確年代已無從查考。有一種說法,清朝晚期,一位外地人在博望石臼湖一帶經營水產生意,由於鯿魚比較多,那個時代又無法冷藏,為了長期保存,他就想出把魚風乾的方法。2008年被認定為國家綠色食品。
太湖山鹿茸
太湖山鹿茸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太湖山的特產,產地太湖山養鹿場。鹿茸是名貴的藥材,具有補動脈、助腎陽、生精髓、強筋骨的功能。分梅花鹿茸和馬鹿茸。梅花鹿茸又叫黃毛茸、花茸,多數有1至2個分枝;馬鹿茸,又名青毛茸,較粗大,分枝較多。鹿茸是貴重中藥材,性味甘、鹹、溫,無毒。

風景名勝

2018年,全年旅遊業總收入309.54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42億美元,增長21.2%。全年接待海外旅遊者18.79萬人次,增長15.0%。星級飯店17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6家,三星級7家。現有A級景區27處;其中,4A級景區7處。
位於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木絹繡,飛泉叮咚,環境幽雅,野趣盎然,為休閒度假的勝地。竹海、古樹、清泉、鐘鼓並稱濮塘“四絕”,這裡竹海蒼茫,一碧萬頃,山風徐來,竹影婆娑,竹葉沙沙,如鳴天籟,徜徉其間,寵辱皆忘,心曠神怡,古銀杏歷經千載滄桑,仍虬枝鐵乾,濃蔭如蓋,鐘鼓地踏地而聞鐘鼓聲,奇異而譎怪。景區有大小山峰49座,峽谷53條,水庫8座,塘壩290口;山中有森林18000畝,竹林5000畝,茶園350畝,各種植物300餘種。
采石磯,又名牛渚磯,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采石磯絕壁臨江,水湍石奇,風景瑰麗,與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並稱為“長江三磯”,而采石磯以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文化內涵獨領風騷,被譽為三磯之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
雞籠山,舊名亭山,一作歷山,又名鳳台山。位於和縣西北25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拔240米。1978年後,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將山麓至山頂道路,用石條重鋪,並加鋼管欄桿。鳳林禪寺,亦修葺一新,內塑佛像七尊。現存有民國13年(1924)《鳳林禪寺碑記》碑刻一塊,每年接待來山香客遊人甚多。已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森林公園。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位於縣城東南2.5公里處,與南部新城接壤,北距南京80公里,南鄰蕪湖18公里,處於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寧蕪高速、寧安城際鐵路穿境而過,寧蕪高速太白出入口可直達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屬國家風景名勝區採石風景名勝區青山片區,境內有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安徽省首批宜居村莊——桃花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白墓園,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村——桃花村、萬山村、詹村。
褒禪山風景區
褒禪山風景區地處含山縣城以北7.5公里,東臨和縣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接伍子胥過昭關的昭關山,面積約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81米。是國家AAA級風景區、全國少先隊輔導員基地、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又稱甄山禪林,甄山庵,晉山庵。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東7.5公里處的甄山南麓,寺因山而得名。甄山寺始建於唐代,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寺院內建有佛殿9座,客房、齋堂等一百餘間。橫山,又稱橫望山,因四望皆橫而得名,位於博望區,主峰太陽拱海拔459米。橫山歷史上曾作衡山。
又名項王祠、西楚霸王洞、項羽廟。位於和縣烏江鎮東南1公里鳳凰山上。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自刎於此,後人立祠祀之。原有建築99間半,傳說帝王方可建祠百間,項羽未成帝業,只得少建半間。
凌家灘遺址
位於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遺址距今5300年,為一處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凌家灘遺址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納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中的100處重大遺址之一。
位於含山縣銅閘鎮境內。面積1800公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為砂岩、石灰岩、峰林地貌,有大小山峰20座,最著名山峰有鐘山、鼓山、木魚山、歪山等,主峰太湖山海拔450米。太湖山以奇峰、怪石、寺庵“三絕”著稱。

著名人物

陶謙: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道:“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詢:隋人,創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候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潘黼:官至江西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
陶安: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於他,御製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弔唁,謚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邢珣:官至江西右參政。邢因堅持正義,抨擊權臣巨璫惡舉,終被罷官。
蕭雲從:畫家,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傑作,鄭振鐸稱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國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極品”。
徐文靖:清史學家。一生淹貫經史,擇善而從。在歷史學、地理學上多有建樹,其《竹書紀年統箋》、《禹貢會箋》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庫全書》。
黃鉞:官司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詩書畫自成一體。
夏炘:在諸經的研究方面,於《詩》《禮》的研究造詣尤深。曾國藩看到他寫的《述朱質疑》《檀弓辨誣》兩本書,十分感慨,認為他是東南一帶的古經學巨匠。左宗棠還特地吩咐把他的著述共17種81卷彙編成集,並為他題寫“景紫堂全書”書名。皇帝以“年屆耄耋,篤學不倦”的諭旨,命武英殿將《易解》刊刻頒發,其餘兩書留下閱覽。左宗棠奏請國史館立傳,奉皇上“學有經術,通知時事”的批示,將夏炘入婺源名宦祠和當塗鄉賢祠。
夏炯:治諸經註疏之學,以及六書音韻學等。尤其對程朱理學,闡述精闢,對當時的學術界影響很大。
學使羅椒生看罷他的文集後,稱讚它“博洽精核,世罕倫匹”。內務部咨請清史館為他立傳,並將他列入鄉賢祠奉祀。
夏燠:在音韻學方面十分精通,對各種口型發出的語音解析度極高。寫成《四聲切韻表詳校》行世,在音韻學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夏燮:特別注重諸經研究,在《禮》的研究上造詣尤深。精於音韻學的研究。曾國藩視他為左右手。侍郎胡肇智贈給他一首詩,其中有“筆下能為萬人敵,案頭惟有一琴橫”之句,可謂他儒雅一生的寫照。內務部咨請清史館將夏燮立傳入鄉賢祠奉祀。
徐靜仁:實業家。去上海創辦溥益紡織公司,首創萬綻紗廠一條龍生產法。投資創辦大有晉鹽墾公司。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與聶雲台等共建上海華商紗廠聯合會。
奚侗:史學家。對中國古典哲學、文學很有研究。所著《莊子補註》4卷414條,人稱“解莊自郭氏以下殆無有善於此者”。《老子集解》2卷,以老子傳本頗有異同而校核是非。其對老莊之研究,頗受國內外一些研究學者的欽佩。
謝循初:心理學家。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
端木愷:法學家(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董事長。(歷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國民黨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交通部長)
周道濟:法學家。首位國家法學博士。
周可涌:甘蔗學專家。中國甘蔗協會第一屆理事長。
楊紉章: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領導稱讚她是“地理學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吳泰昌:《文藝報》副主編,現為文藝報社顧問、編審。兼任中國散文學會、《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顧問,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研究生導師。已出版評論散文集《夢裡滄桑》、《我親歷的巴金往事》等10餘部。
蘇里:電影導演作品:《平原游擊隊》《劉三姐》《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孩子》等。
楊俊:被譽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主演黃梅戲影片《孟姜女》名聲大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
朱良文:建築學家。中國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籌建了雲南工學院建築學專業及建築學系。
徐仁:古生物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大懋:熱力渦輪機和熱能工程專家。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科技委副主任。我國第一位獲論文工程博士學位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淑錚: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全國人大中國—歐洲議會友好小組主席,任中國——朝鮮友好協會會長。
駱惠寧:中共青海省委書記、青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趙正永:中共陝西省委書記、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城市榮譽

馬鞍山城市榮譽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城市
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
聯合國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城市
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