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三國-吳赤烏年間 道教在鎮上建三元觀
元代在運漕設運漕巡警司
至正十二年1352年華高在家鄉組建水軍起義,十四年高與俞通海、廖永安等部合入巢湖,擁有戰船千餘 艘,十 五年春歸附朱元璋(註:華高明開國功臣 封巢國公在運漕西曹村有巢國公墓)
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欽定為十二圩鹽引岸之一,運漕鹽業發展迅速
道光十二年1832年 清政府在運漕設營
鹹豐三年1853年九月三日 太平軍克東關載運漕所存漕米16萬石赴江寧
鹹豐十年1860年運漕設牙厘局,鎮東西南北設分卡
光緒二年1876年英商在運漕設洋油棧
光緒十六年1890年發傳教士在縣城南門建天主教堂 二十九年在運漕正覺寺舊址建分堂
光緒十八年1892年運漕鎮建福音堂
光緒二十八年1902運漕始設郵政分局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安徽學務公所選送許成材(名紹軒,運漕人)赴日本留學
光緒年間(1875-1908)建運漕藏書樓(今運漕國小校址)
民國6年運漕鎮辦“含山南鎮區立乙種商業學校”學員52人 是年運漕鎮各商號店鋪捐資建造萬年台
民國16年運漕成立“圓明點燈有限公司”中秋發電 1955年縣城用電照明
民國19年8月運漕鎮設縣立圖書館,秋運漕設公立初級中學,校長許紹軒
民國26年運漕設立銀行辦事處
民國27年10月新四軍第四支隊夜襲運漕鎮偽軍據點斃偽軍50人俘160人是年運漕鎮薛宗田開辦柴油機大米加工廠“薛興隆米廠”日加工稻穀1.5萬公斤以上
民國29年5月日軍第二次侵占運漕 10月10日汪偽含山縣政府成立 縣治在運漕
1949年10月縣人民政府將運漕“洪義泰”“森合協記”等3家私營小作坊接收改建為縣第一家地方國營企業-含山縣專釀專賣運漕分銷處 56年更名為含山運漕酒廠
1950年4月30日運漕破獲匪特組織“大中華統一建國軍”逮捕匪徒54人
1954年夏大水,縣內圩口全破,淹沒農田16萬畝淹倒房屋3.4萬間
1958年6月省水利廳在楊柳圩黃墩崗建縣第一座變電站-黃墩變電所 是年含山縣運漕中學創校
1970年縣運漕砂輪廠在運漕創辦,1984年6月22日更名巢湖砂輪廠
1971年縣起重機械廠在運漕開辦,廠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4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968年 10月合併成立運漕農機具修造廠。1971年改名“含山縣起重機械廠”
1981年9月30日含山-運漕通客車
1983年全縣最大圩口-楊柳圩潰破3.2萬畝農田被淹
1990年10月28日縣運漕酒廠兼併縣啤酒廠
2010年6月初含山塔江路裕溪河大橋試樁正式開鑽。裕溪河大橋預計項目總造價6000萬元,計畫工期2年。大橋通車後將改變運漕偏居含南一隅的孤立格局!對促進運漕經濟發展十分有利。
2014年底,裕溪河大橋通車,這將大大促進運漕的經濟發展。
歷史人文
運漕得名
馬鞍山市含山縣運漕鎮歷史悠久。相傳,夏禹治水“鑿東關石樑為渡漕”時,這裡就有了自然的河流,當時只不過是一片汪洋中的土墩,幾經流砂淤積變化,逐步形成為“蓼花洲”。
建置之始可上溯至魏晉時期。東晉時,稱蓼花洲,後又稱中閘、漕川。因東漢末年,曹魏領兵伐吳而欲“四越巢湖”,為軍事所須,遂自巢湖向東開挖濡須河。東吳孫權為了抗衡曹軍,在運漕東側約十公里處,又憑藉山勢而設東關、西關兩關,以致“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水鎮運漕,既是歷史變遷的見證,又成吳軍糧草輜重的基地,憑此才不斷凝聚起人氣,並加速了一方商貿與文化的發展。
史稱,三國吳·赤烏年間,道教曾於鎮上建造了三元觀,香火一度鼎盛。《康熙含山縣誌·卷第五》又載:“運漕河,縣南八十里。《元和(州)郡縣誌》云:梁侯景亂(太清二年八月,即548年),王僧辨軍次蕪湖,景將侯子鑒屯兵梁山,以捍禦運漕,故名。”循此可知,運漕之名最先見諸史冊者,當在公元六世紀中葉即548年,至今已有1461年(亦說運漕鎮得名始之於明初)。
據《輿地勝紀》和《古今地名大辭典》載:運漕鎮始於東晉,古稱漕運,明末清初改為運漕,沿用至今。
東漢末年(建安十七至二十二年),北魏曹操伐吳,“四越巢湖”,曾屯兵於無、巢、肥江淮一帶,為了便於行軍作戰,運輸糧秣軍需,曹兵即開濡須水(又稱漕河),帆船往來穿梭其間。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東吳孫權派人築關拒曹,卡住濡須河口,形成東關,以遏巢湖。運漕河就成了吳兵進退必經之路。
明朝朱元璋亦在此鎮迎戰過元軍。
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廷曾派兵駐守運漕、銅閘。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軍在運漕設營。肖卯在《太平軍東關之戰》一文中記載:“清鹹豐三年(1853年)十月初,太平軍為了籌辦軍餉,從天京(今南京)派六七百隻戰船,向駐在巢湖地區的清兵發動進攻,經裕溪河、三汊河攻克東關、運漕”,載運漕所存大米16萬擔運赴江寧。忠王李秀成的部將洪仁達、何亞林還率8千人馬駐紮鎮中。現鎮四周仍留有大小濠溝遺蹟。
名勝古蹟
鎮內名勝古蹟較多,有萬年台、東嶽廟、三台閣、正覺寺、西徠庵、圓通庵、水閣涼亭、明代巢國公華高墓、藏書樓、百子橋、晏家橋(北魏曹操部將點兵橋)等。此外,還有天主堂、福音堂、同善堂、清真寺、無極道等宗教活動場所。這些文物古蹟除正覺古寺為唐貞觀二年(628年)所建,其餘均建於明末、清朝和民國初年。
萬年台建於辛亥革命後的1917年,位於鎮大北門外(今運漕鎮醫院大院內)。民國初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這一偉大革命,由運漕鎮各商號店鋪捐資建造這座戲台,以標榜民國昌盛萬年。金碧輝煌的萬年台高十餘丈,上下兩層,雕樑畫棟,飛檐翹角,台頂為青銅所鑄,四角風鈴。台正中青龍搶珠空懸,投以金屬幣物即可滾動,活龍活現。台兩旁對聯鑲嵌,台上方“現身說法”4個大字的橫匾,為著名書法家鮑潔所書。萬年台建築規模是省內集鎮戲台之最,每逢節日或重大集會,鎮民鄉鄰皆蜂擁而來,台上或戲或歌,台下其樂融融。此台因年久失修,已於1963年拆毀。其他名勝古蹟,幾經滄桑,除少數外,絕大部分已蕩然無存。
鎮西街和上大街的孝子坊、翰林坊、貞烈坊、貞節坊等牌坊,氣勢恢宏,可惜多已拆毀。鎮中十多家宗祠和多處兩層磚木結構瓦頂的明、清徽派民居,古樸典雅,透出滄桑古韻。
運漕鎮自然條件優越,東近長江,西通巢湖。裕溪河、牛屯河將其環抱,水上運輸發達,又扼巢湖出江咽喉,是上游合肥、舒城、六安、廬江、無為、巢湖等地糧食及其他農副產品出江的必經之地,歷來就是商業重鎮。運漕鎮地處“含山糧倉”的楊柳圩,隔河相望的
無為縣上、下九聯大圩,糧源充足,民國期間,是為
四大米市之一的
蕪湖市提供糧源的小米市。抗日戰爭初期,運漕鎮糧行有50多家,最大的糧行是朱氏糧行,由朱博文祖上開辦,主要成交對象是蘇南、蘇北、蕪湖等地的糧商。當時比較知名的糧行有:徐永友開辦的徐慶記糧行,張家梅開辦的張梅記糧行,金華宏開辦的金氏糧行,趙公俠開辦的趙氏糧行,羅益豐開辦的羅氏糧行,呂立舉開辦的呂氏糧行等。民國十六年,
段祺瑞後裔在運漕興辦三益公礱坊,僱工50人,日產大米1萬多公斤。
古鎮今貌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共含山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運漕鎮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交通運輸更加便捷,運漕河可通航500噸貨輪,年流通量千萬噸以上。塔運公路穿入境內,水運上溯巢湖、無為,下出裕溪口,直達蕪湖、南京。陸路每天有客車10多個班次,開往含山、和縣、巢湖、蕪湖、馬鞍山、合肥、南京、上海、北京等地。鎮內土地肥沃,除盛產水稻、棉花、瓜果、蔬菜、荸薺、菱藕外,還盛產鱖魚、鯽魚、鱅(胖頭)、鱧(黑魚)、鯿、鰱、鯉、黃鱔、青蝦、河蚌、甲魚等水產品。“
三汊河螃蟹”個大體健,肉肥黃滿、肉質細嫩,由於此地水流湍急,故能置於光滑玻璃板上翻身自如,味道鮮美,暢銷省內外。運漕美食“松枝烤鴨”鮮美香脆,風味獨特,久負盛名;“運”牌系列白酒榮獲國際金獎、國優精品;“絞股藍”低度保健酒填補了國內空白。文教衛事業也發展很快。鎮內有1所完中、2所國中、12所完小、3所幼稚園、4所衛生所、20個衛生室,文化站、廣播站、有線電視、程控電話、自來水等城鎮功能齊全。運漕國小系省農村示範國小。運漕醫院經省衛生廳命名為一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新建“蓼花洲菜市場”是全省鄉鎮中規模較大的農貿市場之一。
近年來,運漕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凝心聚力,加快發展。以農業產業化為突破口,棉花種植面積擴大,收購加工企業猛增,目前已發展到有裕豐、振華棉業有限公司等企業21家,年產值4億元,利稅1500萬元。2005年,運漕鎮工農業總產值6.8億元,人均3381元,財政收入850萬元。不遠的將來,古鎮運漕,將會更加瑰麗多彩,以其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江淮大地上。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7903 |
男 | 19314 |
女 | 18589 |
家庭戶戶數 | 1097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7718 |
家庭戶男 | 19183 |
家庭戶女 | 18535 |
0-14歲(總) | 9953 |
0-14歲男 | 5365 |
0-14歲女 | 4588 |
15-64歲(總) | 24730 |
15-64歲男 | 12552 |
15-64歲女 | 12178 |
65歲及以上(總) | 3220 |
65歲及以上男 | 1397 |
65歲及以上女 | 182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748 |
2015年運漕鎮區域概況
(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預計到2015年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6億元,同比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19.04億元,同比增長44.9%;一般財政收入3800萬元,同比下降23%(2015年受財政體制和政策影響較為突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96億元,同比增長3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400元,同比增長11%。
(二)農業產業穩步發展
“十二五”期間,全鎮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土地整理為重點,大力最佳化土地經營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農業基礎設施顯著加強,糧食基礎地位得到鞏固。以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農業產業結構日趨最佳化,龍頭企業、特色品牌不斷壯大。
(三)工業發展日新月異
“十二五”以來,全鎮工業以輕紡工業園為載體,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工作力度,先後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個,涵蓋釀酒、棉紡加工、鋼結構加工、衛生潔具、電力工程等行業,為全鎮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鎮圍繞輕紡工業園區建設和企業用工需求,注重發展古鎮旅遊開發、運輸、工程建設、餐飲、等行業,第三產業穩步增長。
(五)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十二五”期間,我鎮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改善民眾生活條件。進一步最佳化了教育資源,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鎮初升高的入學率一直位居全縣前列;以弱勢群體救助為核心,社會保障再上新台階,全面鋪開居家養老工程,並全面推行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計生工作進一步加強。進一步規範了孕前型管理模式,強化了服務質量,加大了新型生育文化宣傳,全面落實了利益導向機制。此外,文化、衛生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六)美好鄉村建設紮實推進
“十二五”期間,鎮黨委、政府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帶領全鎮人民以農村面貌工作提升行動為切入點,按照分批逐次的原則,開展農村面貌工作提升工程,先後完成了2個重點村的改造提升任務,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著力改善。與此同時,全鎮範圍內還廣泛開展了星級戶、文明村的創建活動,把文明生態村建設推向了新的發展里程。
二、“十二五”期間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偏低,結構性矛盾突出
由於我鎮經濟起點低、基礎差,雖然經過多年發展和積累,全鎮經濟總量逐年壯大,但目前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依然偏低,從縣內發達地區相比,工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小,工業項目規模小,工業化發展水平較低,低層次的傳統產業仍占絕大比重,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二)小城鎮發展滯後,鎮區對農村帶動能力有限
主要表現在鎮區作為區域中心的地位不突出,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鎮的後續發展。
(三)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不能滿足全鎮發展需要
由於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涉及面廣,投入資金較大,但鎮級財力有限,使我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一些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等現象突出,影響了民眾生產生活。
(四)思想認識尚未完全到位,觀念、作風障礙依然突出
與先進地區相比,我鎮部分幹部、民眾在思想、思維方式等方面仍然缺乏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意識,吃苦耐勞精神有待加強。
面對上述問題,我鎮將在“十三五”期間著力加以解決。
第二章“十三五”的總體思路、指導原則和預期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主線,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著力點,緊緊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歷史時機,大力實施“生態立鎮、旅遊興鎮、商貿活鎮、文化強鎮”戰略,突出抓好經濟建設、社會事業建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三大建設,注重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二、指導原則
適應“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必須牢牢把握好以下幾點原則:
(一)民生為本原則
始終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的執政理念,最大限度地關注民生、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凝心聚力。
(二)全面發展原則
緊緊把握髮展這第一要務,實現生態、旅遊、商貿、文化全面發展,突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經濟總量和水平,提升經濟綜合實力。
(三)重點突破原則
堅持產業優先,發展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園區工業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強中心鎮區的輻射和帶動功能,推進跨越式發展。
(四)統籌兼顧原則
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中心鎮區和農村發展的關係,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實現城鄉互補、區域協調、統籌發展。
(五)改革創新原則
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最大限度地合理集聚調配資源要素,全方位大視角融入多區域開放合作,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鎮域競爭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三、預期目標
(一)經濟發展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達18.06億元,年均遞增12%;固定資產投資達42.3億元,年均遞增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達14.9億元,年均遞增2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8300萬元,年均遞增2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605元,年均遞增13%。
(二)人口和人民生活目標
到2020年,始終堅持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605元,比2015年增長52.2%。
(三)社會事業目標
到2020年,全鎮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100%以上;全鎮村級衛生室普及率達到100%,達標率100%;全面推行農村大病統籌,參合率達到100%;建立起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制度為基礎、臨時性救助為補充、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救助體系,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100%。
第三章“十三五”重點工作
一、產業發展
(一)第一產業
按照穩定種植業,提升畜牧業,做大水產養殖業,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總體思路,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現代化建設為核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切入,加大“三農”扶持力度,確保農業轉型,人民增收。
1、種植業。按照“穩定面積、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的思路,立足運漕鎮土地、水源條件和農民種植習慣,結合中低產田改造,不斷提高種植業發展水平。“十三五”期間,計畫以潘橋村、村、廟趙村為主建設萬畝綠色水稻種植基地2個,並在全鎮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降低種植成本,提高農民收入。到“十三五”末,全鎮6萬畝耕地全部改造為高產田,推廣雜交水稻3萬畝。
2、水產養殖業。按照“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的整體思路,充分發揮我鎮水資源優勢和良好的民眾基礎,繼續加大全區最大淡水養殖基地建設。“十三五”期間,繼續引進國內外優秀品種和先進技術,推廣稻蟹混養、稻蝦混養、名貴品種魚、優質蝦養殖。
3、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按照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立足實際,圍繞市場需求,以培育特色品牌和大型龍頭企業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深加工合作和訂單農業。“十三五”期間,全鎮計畫發展扶持投資千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個,培育“玉龍米業”、“晶翔食品”等特色品牌。
4、加強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牧業科技推廣套用,建立一支過硬的農牧業科技人才隊伍,建立完善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廣套用新機制,二是通過聯繫大中院校、上級科研站所,引進新技術,套用新成果,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科技含量。三是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鼓勵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經濟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加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十三五”期間,全鎮計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0個,涵蓋畜牧、種植、水產、農資農具等領域。
5、強化政策扶持。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到“十三五”期末,完成全鎮農業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鼓勵非農主體投資,通過多元投資,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激發農村發展活動。
(二)第二產業
“十三五”期間,要繼續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重點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完善工業集中區建設。
無限放大我鎮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按照相關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加快資源轉換。進一步轉變招商引資思路,豐富招商引資的內容,加快全鎮工業發展步伐,爭取全鎮工業有突破性進展。認真完善落實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著重引進一批附加值高,財政貢獻率高、耗能低、污染小,對地區經濟發展推動作用強的重點項目。“十三五”期間,全鎮計畫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個。到2020年,計畫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億元,同比增長20%。
(三)第三產業
以建設綜合綜合配套服務基地為目標,以增總量、優結構、拓寬領域、帶動就業、擴大輻射為重點,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加快發展旅遊、物流、中介、農村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房地產、商貿、社區服務、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努力推動全鎮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1、旅遊業。進一步最佳化全鎮旅遊產業布局。以文旅興鎮為戰略,推進運漕古鎮整體合作開發,全力打造“運漕古鎮一日游”旅遊品牌,著力構建休閒度假游、生態鄉村游、戶外運動游、徽派文化游四大旅遊產品體系。大力推動人性化、智慧型、連貫城鄉、一站式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創新旅遊宣傳推廣體系。重點推進3A級景區整體合作開發,規劃建設一批旅遊名鎮名村名街、一批旅遊商品研發項目、一批星級酒店項目。推進文化與生態旅遊的融合發展,推出一批精品劇目和情景藝術項目。建立和完善旅遊項目庫,建立旅遊項目建設準入機制,把好環境關、特色關、品質關,打造一批旅遊精品名牌。建立旅遊項目績效評估與退出機制,提高旅遊資源利用率。
2、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以物流業為龍頭的生產性服務業,形成與工業化戰略相適應,與工業化水平相吻合的產業服務支撐體系。物流業,搶抓商杭、京福高鐵大規模開發建設機遇,尤其是要牢牢抓住商杭鐵路在銅閘設定站點的有利契機,大力發展倉儲物流等三產項目。中介服務業,積極推動信息、就業和人才勞務中介等服務業的發展,為全鎮以及輕紡工業園的企業及時提供各類信息、輸送各類人才。農村服務業,積極引導、大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提供優質服務,加快構建和完善以生產銷售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為主體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3、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商貿、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業。改造和提升傳統商貿業,發展以連鎖超市、購物中心等為主體的新型商貿業,完善商貿服務網點,積極推進連鎖超市、連鎖餐飲進鄉村工程。
4、勞動經濟。緊緊依託輕紡工業園區企業用工需求,開闢勞務市場,擴寬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把勞動力技能培訓納入重要日程,加強就業指導,開闢建立穩固的勞務市場,積極吸引勞動力就地轉移。同時,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拓寬就業渠道。
二、基礎設施建設
(一)生態建設
堅持鞏固更新、定期養護的原則,用全新的理念重新設施開展生態建設。做到喬、灌、草結合,近期效益與遠期效益結合,建設與保護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並舉。實施公益林建設、高效經濟林建設、公路與村莊綠化等生態建設工程。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十三五”期間全鎮林業要做到產權明晰,消除林權糾紛,調動各類投資主體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擴大造林規模,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生態建設質量。“十三五”期間,重點做好公路兩側和村莊內部的林木補種和養護。
(二)環境保護
認真宣傳貫徹《環境法》,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損害擔責”的原則,增強人民的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在生產經營中體現科學環保意識,不亂施化肥,不亂用農藥,合理處置秸稈、垃圾、糞便等。鞏固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成果,打造“優美、潔淨、舒適”的人居環境。強化對工業企業的監管,禁止一切亂排亂放行為,嚴格控制廢渣、廢氣、污水對環境的影響。“十三五”期間,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力度,建立環境衛生保護長效機制。
(三)水利基礎建設
把水資源保護和有效利用納入重要日程,做到保護到位、利用科學、配置合理,做到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儲蓄天上水,合理開發地下水。“十三五”期間,加強對地下水開發利用的管理,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更新老化陳舊的水利設施,改善農用水利條件,降低用水成本,增強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加大水源開發力度,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最大限度地擴大水澆地面積。
(四)道路交通建設
1、加強對鎮內現有水泥路的保護力度,防止水毀和人為破壞。同時,加強村內硬化路面管理。
2、加強鄉村道路建設,“十三五”期間要保證各個通村公路的安全通暢,構建縣、鎮、村三級公路網路,提高全鎮道路通達能力。
(五)電力基礎建設
實施農村低壓線路升級改造工程,更換高耗能配電變壓器。到“十三五”期末,完成工業用電和農業用電的線路分離,杜絕線路濫用、相互影響的現象,實現農村電網改造率全覆蓋。
(六)城鎮基礎建設
以推進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為目的,以鎮區建設為龍頭,以新民居建設為主體,綜合考慮我鎮基礎條件和發展潛力,最終確定“十三五”時期全鎮的空間發展格局為“一心,一軸,一組團”。
三、社會事業
(一)科技事業
提高科技成果的轉換率,重點是抓好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千方百計增加農業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建立完善農民科技培訓體系,建設培訓基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活動,大幅度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十三五”期間,計畫年培訓農民1500人次,到“十三五”期末,農牧業科技服務網路覆蓋所有自然村。
(二)教育事業
1、發展好學前教育,加大投入,完善各幼稚園建設,在辦園條件、適齡兒童入園率上明顯提高。
2、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抓好業務能力和自身素質提高的同時,重點要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淨化教師心靈,使之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4、增加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到“十三五”期末,合理布局幼兒教育,使學前三年兒童受教育率達到100%,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國中階段入學率達100%。
(三)衛生事業
重點提高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和就診水平。全面抓好村級衛生室的規範化建設,村級衛生室要達到基礎設施齊全,診治條件優越,醫生水平提升。通過鎮村兩級院室的建設,建立起覆蓋鄉村、功能完備的疾病防治體系,醫療救治服務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使愛國衛生運動常態化,不斷提高疾病預防和監督能力,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提高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認真執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參合率,擴大覆蓋面,鞏固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成果,解決農民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讓廣大農民民眾享受到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到“十三五”期末,鎮衛生院的病床總數要達到張,各村衛生室病床總數達到張。
(四)文化體育事業
實施文體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好人民民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抓好送文化下鄉活動,積極推進信息資源共享、農村書屋、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抓好各村的文化廣場建設,組裝高標準的健身器材,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娛樂需求。到“十三五”期末,各村都有新建文化廣場,各村均有一支文藝骨幹隊伍,農村書屋實現全覆蓋。
(五)人口和計畫生育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畫生育家庭。注重家庭發展。
四、勞動就業及社會保障
(一)就業問題
依託政策,千方百計促進就業,拓寬就業渠道,並創造條件,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注重發揮二、三產業對增加就業的積極作用,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建立健全一整套勞動就業保障機制,建立勞動保障執法監督機制,維護就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的勞動關係。“十三五”期間,全鎮計畫完成勞動力轉移720人。
(二)社會保障
建立健全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以養老、醫療為保障核心,以扶危、助殘、救孤為重點,以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互助為重要內容,構建與我鎮經濟發展水平相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群體幫扶救助等社保工作實現制度化。到“十三五”期末,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農村貧困人口幫扶到位,農村養老全部參保到位,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得到應有保障。
五、深化改革
(一)深化農村改革
1、完成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一步完善自認土地承包關係,減少土地糾紛,保證農民土地經營順暢。
2、按照依法自願原則紮實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全力推進規模經營,提高集約化、規模化和組織化水平,實現土地利用,產出效益最大化。嚴格堅持耕地保護制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和林草地行為。
(二)轉變政府職能
深化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以建設服務型、創新型、法制型、廉潔型政府為目標,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發揮政府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督職能,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推行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規範決策程式,做到科學、民主、透明,並允許民眾監督、問責、追究。
(三)村務規範化
圍繞“六個要”目標,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色”的思路,突出問題抓整改,薄弱環節抓提升,優勢項目抓達標,梯次推進,逐步規範,爭取每個村都有新突破、新成效。“十三五”期間,完成全部村的村務規範化工作。
六、精神文明與民主法制建設
(一)精神文明建設
把發展生產力與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結合起來,用正能量占領人的思想領地,崇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特別要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來弘揚正氣,用“中國夢”來凝聚力量,鼓舞鬥志,使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二)民主與法制建設
把依法制國方針落實到位,強化制度建設,實現制度建設常態化,黨員幹部要做到行為規範,依法行政。大力開展普法教育活動,在全鎮上下形成“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制氛圍。加強基礎民主建設,加速推進村務公開和政務公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機制,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安居樂業保駕護航。
(三)創新社會管理
不斷加強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新形勢,制定新措施,研究新方法,全面提高社會管理能力。重點強化綜合治理,及時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強化信訪工作,規範信訪接待處理方式,完善格線化管理模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和諧穩定。到“十三五”期末,全鎮各村均有一名法律顧問,每30戶一名調解員,農村格線化管理實現全覆蓋,全鎮新建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30個,鎮村兩級視頻監控聯網實現全覆蓋,全鎮平安創建率達到100%。
第四章綱要實施保障
一、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超常發展
切實增強全鎮上下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進一步統一思想,增進共識,充分調動和依靠各方力量,形成上下齊心,各方協力的發展態勢,緊密圍繞“十三五”的發展目標,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快節奏、高效率地真抓實幹,以超常思維、超常膽識、超常舉措、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全鎮經濟社會的超常發展。
二、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規範行政審批行為,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更加規範、透明的管理和服務體系。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係招商引資”的觀念,幫助協調解決好投產者遇到的各種問題,切實保護好他們的切身利益,以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吸引客商投資創業。另一方面要著力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硬體建設上,要加大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全鎮的服務功能;在軟體建設上,要制定出台一系列能夠吸引投資、留住人才的各項政策。以優良的投資環境,增強我鎮對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吸引和凝聚力,以大開放促大發展,不斷提高我鎮的對外開放水平。
三、完善規劃體系,加強協調銜接
本綱要是“十三五”期間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綱領。全鎮上下必須統一思想,堅決維護綱要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切實保障規劃綱要對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指導和調控作用。同時,要做好我鎮各領域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使專項規劃成為綱要在相關領域的延伸和細化,確保各領域專項規劃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等與本綱要的指導方向相吻合,保障綱要的有序實施。
四、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為綱要落實提供保障
按照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工作的要求,抓住人才培養、吸引、使用、激勵四個環節,不斷加強鎮村兩級幹部隊伍建設,切實發揮黨員幹部在“十三五”奮鬥進程中的模範表率作用,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的執政水平和駕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為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間各項任務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五、狠抓作風建設,為綱要落實營造良好內部環境
圍繞綱要既定目標,堅持改進工作作風,著力解決阻礙綱要實施或降低綱要實施標準的行為,確保全鎮黨員幹部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紮實的作風,堅定不移地推進綱要的順利實施。同時,完善鎮人大、政協和紀委對綱要實施情況的監督評議和考核,確保綱要既定任務和目標落到實處。
六、採取有力措施,推進綱要落實
綱要中提出的政策性內容,相關責任部門要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進行落實,對綱要的延伸和細化目標,相關部門要強化措施,堅決予以實施完成。要建立綱要實施的監督考核機制,由鎮黨委、政府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考核組,分年度和中期對綱要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民眾對綱要實施的監督檢查,提高公眾參與程度,共同推進綱要的落實。
加速運漕鎮崛起,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全鎮上下要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奮力拚搏,為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
行政轄村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漕川社區居委會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新海村委會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前進村委會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廟趙村委會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潘橋村委會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三台村委會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黃墩村委會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新港村委會
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新豐村委會
溪河大橋
12月22日,工人正在含山縣裕溪河大橋上吊裝護欄(圖一)。該橋項目總投資約1.05億元,連線含山縣運漕鎮和無為縣陡溝鎮鳳凰橋社區。目前大橋的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預計2014年底基本具備通車條件,其餘附屬工程將在2015年春節前結束。
裕溪河大橋是X026塔(崗)至江(壩)公路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圖二)。橋樑全長943.5米,道路接線長度635.5米,主橋為216米三跨,寬17米,引橋為30米,寬12米。工程於2010年5月動工。按二級公路標準設計,路基寬12米,瀝青混凝土路面寬9米。2011年9月份區劃調整後移交給馬鞍山市公路局管理。
此前,含山縣運漕鎮和無為縣鳳凰橋社區之間居民的交通一直靠渡船,既費時又費力,該項目的建設將改善兩岸居民相望而不相及、交通因河受阻的狀況,極大地方便裕溪河兩岸居民的通行,促進兩岸經濟的發展。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裕溪河大橋是省道026含山塔(崗)——無為江(壩)公路改建的一部分,起於含山縣運漕鎮,終於無為縣陡溝鎮,全長1549米。主橋寬17米,引橋寬12米;橋樑長913.5米,全線按二級公路標準設計。工程總投資約1.1億元。目前,裕溪河跨河大橋已基本建成試通車,配套完善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預計裕溪河跨河大橋11月底可全面建成交付使用。圖為11月4日拍攝的裕溪河跨河大橋。
運漕鎮裕溪河大橋的美麗夜 色
溪河龍舟競
古老裕溪河河面上近百條龍舟競渡,激烈的競技場面吸引了兩岸數以萬計的人流。他們頂著烈日,穿著時尚,興致勃勃的觀看著。從端午節開始至農曆六月初六期間的五月初五、十三、二十、二十五和六月初六、十三、至農曆五月二十,是約定俗成的划龍舟日子,也被稱之為節貢。
這個由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一直傳承至今。龍舟的數量少則1至2條,多則10餘條。2015年7月5日龍舟的數量超過20條,是近三十年來所罕見的。他們自發地組織划龍舟,其目的是祈福豐收,表達團結,彰顯和諧和張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