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吳家榜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湖南益陽
- 職業:將領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同治元年,從攻金柱關、東梁山、蕪湖,擢都司。從黃翼升援上海,迭破賊北新涇、四江口,敗援賊於江陰,賜號敢勇巴圖魯。領淮陽水師前營,克無錫,擢副將。三年,江寧復,錄功,以總兵記名。四年,追敘克宜興、荊溪、溧陽功,以提督記名。七年,從黃翼升赴直隸防運河。捻匪平,晉號訥恩登額巴圖魯,授瓜洲鎮總兵。光緒二年,兼署長江水師提督。十八年,卒,附祀彭玉麟祠。
人物生平
在益陽官方的文字的記錄都不大願意提及吳家榜,這可能是政治方面的原因,畢竟他是以靠鎮壓太平軍而發達的,這與當時的主流媒體有所衝突,所以新一代的益陽人,特別是四十歲以下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吳家榜這個人的名字。 吳家榜,桃江羞山人。從吳氏的祖譜來看系桃江峽流溪吳氏派,其祖是繼先公,原籍江南江陰,永樂6年遷移至羞山居住,吳家榜系十五代裔孫。吳沒有顯赫的家世,是個孤兒,童年是在艱難困苦中渡過的,吃的是百家飯,穿的是百家衣。我後來查遍所有的史籍也找不到他的出生年月,大概和少年時的窮困有關。
少年的吳家榜沒有上過學,而是過早的挑起了自謀生活的重擔。年少的他就在資水邊以給人撐船渡日,來往於湖湘之間,練就了一身好的水性和撐船的本領.
當時益陽正處在大碼頭航運業的興起之時,資江.沅江上流的原木.礦石.皮革製品都要經過益陽中轉下洞庭運往漢口和長江下游的,或是經湘江運往省城長沙。而長江中下流和省城的一些工業品和食鹽都要經過益陽再散運到上流的各個州縣,益陽剛好就處在這樣一個咽喉口,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對從事的人員的需求也自然提高了,在當時面對浩瀚的洞庭湖找到一條安全而省時的航運通道,無疑就是找到了一條發財的門道,吳家榜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跟著船老闆們下洞庭,過長江走湘江的練就了一身行船和航運的本領,為他以後人生的輝煌積累了資本。我們看他後來打過的很多勝仗都是水仗,這都應該得益於他早年的這些經歷。
太平軍作亂時,曾國藩正在湖南招募湘軍,此時的吳家榜已經出落為一名高大威猛虎虎有生氣的青年了,這時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便投到了湘軍的門下,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從《清史稿.列傳》他的列傳中看得到。
他最先是在楊岳斌的營下,鹹豐十年時被歸到黃翼升的部下,因在菱湖之戰.銅陵之戰.泥汊口之戰.運漕鎮之戰和東關之戰中屢立戰功由一名普通士兵而晉升為守備。
同治元年,在攻打金柱關.東梁山.蕪湖的戰鬥中,又因悍勇善戰晉升為都司。特別是在在隨黃翼升增援上海的戰鬥中,大破太平軍於江陰,被皇帝賜號“敢勇巴圖魯”,後統領淮陽水師前營,攻克無錫,升為副將。
同治三年,攻克南京,記戰功,升為總兵。
同治四年,追記攻打宜興.荊溪.溧陽之戰功,升為提督。
同治七年,和黃翼升一起轉戰運河,擒滅捻軍,又屢立戰功,被皇上賜號“訥恩登額巴圖魯”,並被升名為瓜洲總兵。
光緒二年,晉升為長江水師提督。十八年卒。
而我們民間最為津津樂道的是關於他有八個老婆的故事。吳家榜早年外去闖世界時曾誇下海口,說是“不討八個老婆不回來”。幾十年過後,當他官至一品,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之時,果真帶回了八個如花似玉的美人歸,實現了他早年的諾言。雖然益陽當時航運發達,但畢竟還是個鄉野閉塞之地,哪裡見過這么大的場面和排場,據說吳還鄉之日特地叫人在羞山腳下搭了個戲台,自已端坐中間,八個老婆分排而立,那個場面自然讓沒有出過遠門的鄉親們大飽了眼福,後來他又殺豬宰羊款待家鄉的父老鄉親,還唱了三天大戲。多年以後我聽老一輩的人說起,還能感受到那份熱鬧。
據史書記載,吳家榜也並非只是一個只會打仗的武夫,雖然他早年並沒有上過私塾,但他在進入湘軍後還是堅持學習,這大概是受了他的頂頭上司曾國藩的影響,並在學術上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著有《易學一得錄》一書,曾想叫曾國藩為之作序,後因曾的早逝而作罷,是李鴻章為之作的序。
縱觀一個人的成功,我們應該辯證的來看待,不光只要看到其成功的偶然性,也要看到其成功的必然性。如果沒有吳家榜早年下洞庭闖長江和過湘江的這段水上經歷,就不可能成就以後戰功赫赫的吳家榜,但如果僅有以往的那點經驗而沒有後天的理論和實踐的提升那也成就不了吳家榜,在這裡有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的提升兩方面的問題,但僅有這兩方面就夠了嗎,不是,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時勢,是晚清那種動盪的時勢讓他們這些有準備的人脫穎而出,成就了他們人生的輝煌。近代從湖南走出來的那些大人物都是這樣,都是三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點,歷史就要改寫了。
至於吳家榜的孫女吳淑媛後來嫁給我們益陽的另一個名人周揚,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