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橋村(安徽省含山縣運漕鎮潘橋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潘橋村2005年至2006年先後由曙光、西坦、潘橋合併,全村內有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443人,耕地面積3709.06畝,水面積2007畝。我村位於運漕鎮西郊、城鄉結合處,南靠裕溪河,北與凌家灘古文化遺址隔河相望,運新路貫穿我村,“村村通”5條水泥路達6.5公里,交通便捷。 我村地處平原、溝渠縱橫、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在種植業方面以棉花、水稻為主,其它作物有油菜、西瓜、甘蔗、蔬菜等,養殖業以養魚、河蟹、龍蝦為主要特色,遠銷省內外,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潘橋村
  • 人口:4443人
  • 耕地面積:3709.06畝
  • 水面積:2007畝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結合農業開發和我村實際,以念東渠、利民渠為主水系,開挖數十條抗旱渠,做到澇能排、旱能灌,確保農業早澇保收。
全村村民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享受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86人,五保戶41戶,全年補助資金全部發放到戶,使這些貧困群體真正得到實惠,糧、油等各種農業資金補貼相應落實到實處,真正使國家惠農政策在農村普及。
全村外出務工人員占村總勞動力的50%,主要以建築、餐飲、服務業為主,分布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中城市及本省其他城市,年收入2000萬元以上,從而帶動全村的經濟發展。
2008年5月我村成立黨總支部,黨員總數119名,8個黨小組,下設2個黨支部和村流動黨員駐上海浦東黨支部。
潘橋村在黨的惠民政策指導下,村兩委班子帶領廣大幹群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以嶄新風貌、昂揚的鬥志,為建設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懈努力。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4畝(其中:田131畝,地523畝),人均耕地0.71 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7655畝,其他面積10453.7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有23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88.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分別占總數的17.80%)。
該村到德苴鄉政府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輛,機車84輛。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8.80 萬元,占總收入的68.67%;畜牧業收入37.10 萬元,占總收入的2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2頭,肉牛76頭,肉羊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58%;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62%;工資性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3.47%。農民人均純收入842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2.41%),在省內務工2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6戶,共鄉村人口914人,其中男性481人,女性433人。其中農業人口914人,勞動力5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887人,彝族27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79人,參合率85.23%;享受低保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3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8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101人,距離鄉中學1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1人,其中小學生101人,中學生30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38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