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童

麒麟童

周信芳(1895年1月28日-1975年3月8日),藝名麒麟童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工老生。名士楚,字信芳。浙江慈城人,1895年1月28日生於江蘇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區)。父周慰堂、母許桂仙均為春仙班演員。1956年,率上海京劇院訪蘇演出團赴蘇聯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城市演出。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3月8日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信芳
  • 別名:麒麟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清河縣
  • 出生日期:1895年1月28日
  • 逝世日期:1975年3月8日
  • 職業:京劇表演藝術家
  • 代表作品:主演京劇電影《琵琶記》、《斬經堂》
  • 主要成就:老生麒派創始人
人物生平,早年,1949年後,舞台形象,藝名由來,藝術風格,藝術創新,處世之道,社會貢獻,社會活動,故居,家庭子女,

人物生平

早年

周信芳六歲隨父旅居杭州,從陳長興練功學戲。七歲登台演《鐵蓮花》中的定生,藝名“七齡童”,1906年
周信芳周信芳
後,隨王鴻壽赴漢口演出。1907年在上海,改用“麒麟童”,此後一直沿用此名。1908年到北京入喜連成社,與梅蘭芳林樹森高百歲同台。1909年,周信芳到俄羅斯巡迴演出,可能是最早出國表演的京劇演員之一。他曾編演《民國花》、《宋教仁》等時裝京劇(京劇現代戲)。1912年返滬,在新舞台等劇場與譚鑫培李吉瑞金秀山馮子和等人同台,頗受薰陶,演技漸趨成熟。1915年至1926年間,先後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了連台本戲漢劉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間兩度赴北京、天津演出,將《蕭何月下追韓信》《鴻門宴》《鹿台恨》《反五關》等戲介紹給北方觀眾,人稱“麒派”。

1949年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梅蘭芳程硯秋等幾位戲曲界代表,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了開國大典。
1950年起歷任上海市文化局戲曲改進處處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兼華東京劇實驗學校校長(1951年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4年起,連任3屆)、上海京劇院院長(1955年起,創院院長)等公職,並參加中國共產黨。
1960年代後,他與當權派產生種種意見上的分歧,他編演的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楊立貝》未獲準上演,他做上海京劇院院長,指斥江青動員全院人力物力排演實驗性的“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海港》是勞民傷材,反應時事的新戲(新編古裝京劇《海瑞上疏》)更成為他的罪狀書。
周信芳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清算,1968年3月24日被捕入獄;一年後被軟禁在家中,直到1975年心臟病發逝世。直到死後始獲得平反,1978年8月16日在上海舉行了周信芳的國葬儀式。骨灰供奉於上海龍華革命公墓,後與第二任妻子裘麗琳合葬。裘麗琳在1968年先他而去,兒子周少麟被關在監獄裡5年。

舞台形象

周信芳在幾十年的舞台生活中,運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塑造了宋士傑徐策蕭何宋江鄒應龍張廣才張元秀等眾多的生氣勃勃、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為京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麒派”不僅是京劇老生的重要流派,而且對其他行當、其他戲曲劇種的表演藝術,也有較大影響。

藝名由來

周信芳的藝名為什麼叫麒麟童呢?1904年,周信芳當時剛滿10歲,頭一回跟戲班子到上海演出,在丹桂第一台唱娃娃生。由於周信芳是7歲開始登台的,所以當時的藝名就叫七齡童。演出的第一夜,前台照例要請一位善於書法的老先生來寫海報。那位老先生是上海人,北京話的“七齡童”和上海話的“麒麟童”發音十分相似,他聽了前台管事報的藝名,以為周信芳的藝名是叫麒麟童,大筆一揮,寫好海報,馬上就貼出去了。
第二天,《申報》和《時報》上都登出麒麟童昨夜演出成功的訊息。這樣,班主才知道海報上的藝名寫錯了,又請人重新寫了海報貼了出去,但到當夜晚開鑼的時候,有不少觀眾要求退票,說他們買了票是來看麒麟童,而不是來看七齡童。這么一來,戲班只好將錯就錯,把周信芳的藝名改為麒麟童了。

藝術風格

周信芳自稱是譚鑫培的私淑弟子,他的唱功基本上取法於孫菊仙汪桂芬汪笑儂王鴻壽潘月樵等前輩,他的嗓音雖顯沙啞,但演唱富有感情,挺拔蒼勁,氣出丹田。念白清晰,講究噴口,咬字頓挫富有音樂性,尤其是他吐字收聲和潤腔之技巧非一般演員所能企及。所以,他的演唱不但不以腔害字、反而有以聲傳情之妙。聽他的唱腔,酣暢樸直、蒼勁渾厚之特點十分明顯,加上起伏頓挫、錯落有序的念白,不帶偏見和常規的歧視的話,真的叫賞心悅目。周信芳敏捷利落、準確生動的做工更是有口皆碑,其灑脫洗鍊的身段具有一種難得的節奏感和可貴的張揚氣勢。他善於通過外部動作,表達人物內心感情和思想變化,“膛蟒”、“摔袖”、“抖髯”等表演技巧在他的運用下均能深入人物的骨髓,而少有為程式而程式的賣弄。他在打擊樂的運用以及在服裝、化妝等方面,都在革新和創造,以其鮮明的特色匯成麒派統一的藝術風格。《四進士》《清風亭》等戲裡有名的長段白口,都感人至深。他還善於在韻白中適當地運用口語,在對白中插進語助詞,使人聽來既鏗鏘悅耳,又親切生動,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念與動作的有機結合。如演《徐策跑城》,載歌載舞,唱白相間,渾然一體,把鬚髮如銀的老相國喜悅激動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藝術創新

周信芳注重繼承傳統,又不受陳規舊套的束縛,鍥而不捨,勇於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獨特表演風格。其弟子很多,知名者有高百歲陳鶴峰李如春等,通過當今的楊建忠蕭潤增陳少雲也可以窺見“麒派”之一二。應該說,更多的知名藝術家在他的藝術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從這一點來講,“麒派”是屬於周信芳的,更是屬於京劇的,甚至對整個戲曲界都舉足輕重。

處世之道

周信芳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的表演藝術家。早在五四運動前後,他受新文化運動影響,演出時裝戲宋教仁》,表現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傾向;又演出《學拳打金剛》,把矛頭指向賣國賊。1927年參加南國社,在《雷雨》中飾周朴園。抗日戰爭前後,演出《洪承疇》,抨擊偽滿漢奸;演出《徽欽二帝》,激勵愛國熱情。同時他還適時演出《史可法》等戲,激起觀眾強烈的愛國熱情。隨後又繼續演出了《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識的戲;1919年以後,他參與編演新戲,移植演出了崑曲十五貫》,創演了《義責王魁》和《海瑞上疏》等新劇目。周信芳的代表劇目還有《四進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清風亭》《烏龍院》等。

社會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信芳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上海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攝製戲曲影片有《宋士傑》和《周信芳舞台藝術》(包括《徐策跑城》《下書殺惜》)。他的論著彙編為《周信芳戲劇散論》。常演劇目編為《周信芳演出劇本選集》、《周信芳演出劇本新編》。另有藝術經驗記錄《周信芳舞台藝術》。傳人有高百歲陳鶴峰等。
1965年,江青上海京劇院“抓現代戲”,讓上海京劇院全部停下鑼鼓,單打一地搞《智取威虎山》與《海港》。周信芳嚴正指出這是勞民傷財,耽誤演員青春。此後因《海瑞上疏》被誣衊為“大毒草”而受到迫害。1975年因長期遭受迫害,病逝於上海華山醫院。1978年平反。

社會活動

成立時間:1985年4月
登記證號:社證字第4423號
宗旨:以繼承周信芳創立的麒派藝術,發揚周信芳大師勇於革新的精神,通過結合教學傳承、演出實踐和理論探討,系統地研究麒派藝術,擴大麒派藝術的影響,推進麒派藝術和海派京劇的繁榮發展。
業務範圍:理論研究;學術交流;專業培訓;書刊編輯;國際合作;諮詢服務。
地址:上海市東平路九號上海京劇院
重大活動:
1989年1月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理事會議。
1990年與上海市文化局、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上海戲劇家協會、上海京劇院等六個單位聯合主辦了“周信芳誕辰95周年紀念會”,舉辦了紀念演出,舉辦了“周信芳藝術研討會”,以及周信芳銅像落成典禮等活動。組織了由來自各地麒派演員參加的巡迴紀念演出隊,赴京、津、魯、寧、青島等地,與當地京劇院團共同舉行紀念演出約兩個月。1995年參與了梅蘭芳、周信芳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籌辦了“周信芳藝術研討會”。
1998年創辦《周信芳藝術研究會會訊》(季刊)已印發56期;編輯出版了《麒藝叢編》論文集1—4輯、《周信芳藝術評論集(續編)》;開通了《麒學探微》網頁(周信芳藝術研究會專欄)。

故居

上海市靜安區長樂路788號臨街的一幢獨立式住宅是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的故居。筆者從故居住宅玻璃大門進入客廳,內部擺設得頗為雅致,年長的鄰居告訴我說,當年梅蘭芳就常來此地與周信芳一起暢敘友情,互相切磋京劇藝術。
周信芳故居周信芳故居
穿過客廳是一個過道,右側通往二樓,扶梯把手用柚木製作,上面雕刻著精細的花紋。柳安木做成的樓梯踏級上鋪著深黑色地毯。二樓西南是臥室,旁邊為衛生間和貯藏室。
在寓所的後院,我偶然發現一個簡易小劇場,原來是供兒子周少麟練功學戲用的。當年,也為招待客人,興之所至,作些簡單的演出。這個小劇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一個二尺許高的小舞台,台前的觀眾席可擺四、五排椅子。琴弦拉起,鼓鑼聲響,每每舞台上掛一塊藍地白花紋的天幕,幕布上繡有一隻民族傳統吉祥物———麒麟,含有大師藝名“麒麟童”之意,那些年躬逢其盛的老人意味深長地說,在通明燈光的映射下,顯得很有氣派。
周信芳一生對藝術的追求十分執著而刻苦,他每天演完戲回到長樂路寓所,總要到午夜12時左右,臨睡前還堅持看一些書報,而次日清晨,他又開始吊嗓子練功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年年如一日,因而始終保持藝術青春。
故居的女主人——周夫人裘麗琳女士是昔日上海灘大名鼎鼎的裘天寶銀樓老闆裘家三小姐。早年她和“戲子”麒麟童相識相戀之時,因為兩家門第相差懸殊,裘家與周家雙方家長都不贊成。結果還是裘小姐敢作敢為,世上有情人終成眷屬。直至文化大革命周信芳伉儷始終相依相伴。
周信芳生前對書法藝術尤其鐘情。在故居壁間,懸掛著幾幅清朝遺老的書法屏條,內中有一條橫幅上書“書法之道”正好是周信芳大師愛好的寫照。平日,他時常正襟危坐,認真臨帖寫字,勤習書法。因為他覺得書法之道與戲劇之道,藝術同源,觸類旁通。
長樂路上梧桐樹葉片片青青,眼前獨立式故居修繕一新,睹物思人,恍然若失。聆聽大師拿手好戲唱腔鏗鏘,使得我們更加懷念這位曾經紅極一時的藝術家。

家庭子女

第一任妻子劉鳳嬌武旦劉祥雲(藝名九仙旦)之女,生一子兩女
長子周丕承
長女周采藝
次女周采苹
第二任妻子裘麗琳
長女周采藻
二女周采蘊
三女周采芹
長子周少麟
次子周英華
四女周采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