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他較早地接觸了資產階級文明,曾到德國留學,甚至接受過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以其留學的經歷和後來的經濟地位而言,他本應發展為一個典型的資產階級式的人物,但他卻轉化為一個封建性很強的資產階級人物。在他的身上,人們更多地嗅到了一種封建遺老的氣息。他貪婪、殘忍、唯利是圖,“只要能弄到錢”“什麼也做得出來”。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是極兇狠狡詐的偽君子。他行為放蕩,道德淪喪。年輕時玩弄女傭侍萍,並跟她生了兩個孩子,為了趕娶有錢有地位的小姐,又把侍萍遺棄了。當“死去”多年的侍萍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可能破壞他努力維持的大家庭的秩序時,他軟硬兼施、前後矛盾的言行徹底撕下了穿在身上的偽裝,露出偽善、骯髒、醜惡的靈魂。在家庭生活中,他更是一個封建
暴君。他十分重視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臨一切的地位,專橫獨斷,
唯我獨尊,他的意見就是法律。在為人稱道的“喝藥”一場戲裡,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他的專橫性格。在周朴園的專制統治下,周家有如一口大棺材,是個可以悶死人的地方,這個家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雜交的產物,以強烈、濃厚的封建性為特徵。周朴園妄圖維護的正是那種封建大家庭的秩序。
中國式悲劇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
遠走高飛做對苦命鴛鴦,然而此故事中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園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著患病的二兒子傷心地離開。原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
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這後來發生的故事又讓我們覺得周朴園對侍萍的種種懷念又不全是假的。他對侍萍還是有感情的,他三十年來一直沒忘記她。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記為她做生日,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待,他還保留了侍萍的習慣、家具……這些,似乎都證明他三十年來一直記著她,而且還是朝夕懷念著她的。然而很奇怪,當他知道他所懷念的這個人沒有死,而且現在就站在他面前時,他卻忽然嚴厲地喝問對方:“你來乾什麼?”這樣極端矛盾的態度,這樣前後判若兩人的聲氣,實在令人吃驚。不過,只待我們稍稍一靜,也就恍然大悟了。這“你來乾什麼?”的含義無比豐富,它雖沒有把三十年來對侍萍的懷念一筆勾銷,卻也賦予了這些懷念以一種新的含義。或者,更確切些說,是揭示了這些懷念的一種不易為人察覺的、甚至連周朴園也不一定意識到的隱秘意義。他那偽善的性格表現淋漓盡致。後來,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而且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朴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人物故事
周家的大少爺周朴園誘騙了女僕侍萍,生下兩子,後因娶“有錢門第的小姐”,把產後三天的侍萍攆出門,逼得她抱著小兒子投了河。“有錢門第的小姐”死後,後來,他娶了
蘩漪為妻。周朴園一家住在一幢豪華住宅內。因董事長忙於礦務,宅中(《雷雨》劇照中的周朴園,
達式常飾演)只住著年輕的續弦夫人蘩漪、兒子周沖和前妻的長子周萍。周朴園的專橫和冷漠,使長期居住在封閉環境內的蘩漪覺得窒息。而與她年齡相差無幾的周萍對她的同情和愛慕,使蘩漪重新獲得了生氣。但周萍恐懼並厭倦了這種關係,又愛上了侍女
四鳳。蘩漪不能忍受周氏父子對她的欺侮、玩弄,決心反抗、報復。四鳳的母親魯媽到周家看女兒,發現東家竟是30年前狠心拋棄自己的大少爺。當她得知女兒與周的大兒子相愛,痛苦萬分。魯媽迫於無奈應允四鳳跟隨周萍出走,但蘩漪出面阻攔,並叫出周朴園。周朴園在混亂之中承認了魯媽正是周萍的生身母親。四鳳和
周萍驚覺彼此原是同母異父的兄妹。四鳳和周萍相繼自殺,暗戀四鳳的
周沖同時觸電身亡……
人物性格
偽善
我們似乎看到他對侍萍仍有著深深的懷念,可這種懷念既不能完全是虛偽的做作,也不能完全就是發自內心。在這懷念當中,有著周朴園想掩飾前事以保住自己面子的因素在內。
如果說這種懷念中隱藏的虛偽性還不是十分明顯的話,那么,在周朴園和
魯侍萍相認以後的一連串對話中,這種偽善性就表露無遺了。當周朴園知道面前的就是魯侍萍時,他馬上一反之前深情懷念的語氣,忽然嚴厲地問道:“你來乾什麼?”……“誰指使你來的?”單從這兩句問話中便可以看出他在“懷念”之下的真正心態。等到侍萍說:“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後他就不像原先那么緊張了。但他還是認定侍萍是有意找上門來的,於是又冷冷地說了句:“三十年來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當他察覺到魯侍萍感情上有爆發的衝動時,他馬上害怕
張揚出去會有損自己的
體面,於是一再說著“舊事不必重提”的話,語調也變了,說了兩段
懺悔的話,想用感情來軟化侍萍,目的達到後,他就轉入下題了:“那么我們可以明明白白地談一談。”而從侍萍的“不過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談的”這句話里,這才想起了過去侍萍的高傲倔強的性格,再聯繫到剛才一連串的對話,發現侍萍的性情原來沒有什麼大變,他安心了。但他又馬上想到如果
魯貴夾在中間,事情就麻煩了。所以他就說出了“話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沒有大改,魯貴象是個很不老實的人”這幾句看來似乎不大連貫的話來。在侍萍告訴他決不會讓魯貴知道這件事後,他就完全放心了。在打聽過另一個兒子的訊息以後,他要問的都問了,要知道的都知道了,他已解除了一切的恐懼和顧慮。於是他就剝去了一切的偽裝,赤裸裸地露出了他的
本相。所以他終於說出了一句冷酷無情的話:“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吧!”這句話充滿銅臭氣的話將他卑鄙醜惡的靈魂揭露無遺。
通過這段話的分析,可以看到周朴園對魯侍萍的懷念是有著一條
底線的。也就是說, 在往事對他現在的地位、聲譽、利益不構成威脅的前提下,他盡可以去追念前情,一旦往事對他的名譽地位和“最圓滿的家庭”構成直接的現實威脅時,他那
偽君子面具下的醜惡嘴臉就原形畢露了。有了這個“懷念”,不但沒有模糊周朴園的性格特徵,反而通過前後反差加深了對偽善性的表現。
冷酷
周朴園這個人物的性格是複雜的,性格中的幾個方面,有時處於矛盾對立的狀態中。表面看來,在家庭中他是一個封建暴君,十分重視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臨一切的地位。他專橫獨斷、惟我獨尊,“他的意見就是法律”,強迫繁漪喝藥的場面較典型地表現了這一點。他的語氣開始低而緩,接著高聲,最後到嚴厲,並冷峻地說:“繁漪,當了母親的人,處處應當替孩子著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體,也應當替孩子做個服從的榜樣。”他自認為“我的家庭是我認為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兒子我也認為都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來的孩子,我絕不願叫任何人說他們一點閒話的。”他內心要維護的是整個家庭,要使這個家庭有秩序。而繁漪的不馴服不服從,他是不能忍受的。但據此就下結論,說他是專制
暴君,則不全面了。他冷酷外表掩飾下的內心也仍有慈善的一面。當繁漪跑到四鳳家在外面淋得一身濕時,周朴園叫她上樓,繁漪一動不動,面對繁漪的倔強與反抗,周朴園只有無奈而無威嚴,“君臨一切”更蕩然無存了。此外,在第一幕中對周萍的耐心教導,第四幕中對周沖的悉心關懷,也都有為父者的慈愛融合其中。
人物評價
觀後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
蘇東坡看廬山後的感觸,其實看人何嘗不是這樣?小時候我們可以很快地分出好人和壞蛋,長大後當我們去評價一個人時,常常會多方面,多角度去說。世界充斥著矛盾,而人是絕對的矛盾統一體,社會是複雜的,人總要在社會中扮演不同的
社會角色。
《雷雨》中的周朴園是戲劇舞台上形神俱備的一個人物,他的成功塑造就在於:在曹禺的筆下他有著豐富多彩的社會身份。
有人是這樣評價周朴園的:“周朴園在家庭里是一個頑迷專制的家長,在生產上又是一個懂得榨取,壓迫的欺騙工人的方法,口裡銜著
雪茄煙的資本家。”頑迷專制的封建家長和冷酷無情的資本家是周朴園最重要的兩層社會身份,讀者從這兩層社會身份上看到了一個令人痛恨的周朴園。
頑迷專制的封建家長
在作品的第一幕,周朴園見到妻子繁漪,第一句話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樓來了,完全好了么?”接著命令她“你應當再到樓上去休息”。短短的兩句話就給讀者展現了一位專橫、冷漠,對妻子態度生硬的封建家長形象,接下來更讓讀者記憶猶深的是周朴園強迫繁漪吃藥,不惜要兒子周萍下跪“求”母親吃藥,繁漪萬般無奈之下吃了藥,可見在夫妻關係上,周朴園把妻子當作了
附屬物,“出嫁從夫”的封建婚姻關係得到了很好展現。
當周沖說了幾句同情罷工的工人的話後,周朴園嚴厲地教訓了兒子說:“你知道社會是什麼?你讀過幾本關於社會經濟的書!”周沖聽了嚇得不敢再說,因為他從心底畏懼父親。可見在父子關係中,周朴園不允許兒子有獨立的見解,採取一種蠻橫專制的態度。
對於家中的下人周朴園更是
飛揚跋扈,魯貴對他避之恐不及的畏懼,四鳳對他唯唯諾諾的服從……周朴園儼然是家庭中至高無上的“皇帝”……
提及周朴園的此層身份,書中有一句不得不提的說:“十分鐘後我還有一個客來,你們關於自己有什麼話說么?”話說如此例行公事,刻損突兀,周朴園就是這樣一位頑迷專制的封建家長!
冷酷無情的資本家
在
剩餘價值的理論中說
資本家最大限度地占有工人的
勞動價值,馬克思說資本家從頭到腳沒有一處是乾淨的,他們的雙手沾滿了工人的鮮血。
為了自己發財,周朴園就故意讓承包的江堤出險,淹死了兩千多名小工,為了鎮壓工人運動,他就叫警察開槍打死了幾十名工人……人說“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成功的資本家身後何嘗不是累累白骨?周朴園如今已是一個煤礦公司的董事長,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可這“事業”、“地位”後面,這許多傷天害理的事讓人扼腕!
失去自我
周朴園的兩重社會身份把他塑造成了一個令人深惡痛絕的人物形象,但他畢竟還是個人,“人之初,性本善”,在青春年少的時期,周朴園對魯侍萍那份愛是真摯的,不容置疑的。可到後來,周朴園為了趕娶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逼著為他才生了孩子三天的魯侍萍冒著大風雪去跳河,在這一段“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愛情悲劇中,周朴園所扮演的冷酷無情“負心漢”角色讓人咬牙切齒,其實這是能理解的,封建制度是不允許兩位地位懸殊的青年人走到一塊的,不過周朴園的殘酷還是叫人難以接受的。
李商隱有詩:“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周朴園對曾經這段真摯的情感談不上“只是當時已惘然”,我相信即使時光倒流,社會和家庭也會迫使周朴園這么做,不過“此情可待成追憶”是肯定的,周朴園保留了魯侍萍以前最喜歡的家具,牢記了魯侍萍的生辰,保留了關窗戶的習慣,還不忘打聽魯侍萍的下落。但是當魯侍萍真正出現在周朴園面前時,他的態度不由得讓人覺得他很虛偽。其實,,周朴園不是好龍的“
葉公”,那段純真的戀情是他自我世界的一段美好的回憶,那是對青春年少的一段無瑕的緬懷,更是他冷酷無情背後一個單純天真的自我。誰願意深藏的自我暴露在無情的現實面前?何況他還深深傷害了那么深愛的她。說白了,那段不堪回首卻無法忘懷的愛情已成了周朴園自我世界裡一曲深情的
輓歌,是人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本性里還殘留的一絲溫情。
再說周朴園
前幾天,沒事又把幾本老書翻出來看看,其中便有《雷雨》。
《雷雨》是我在中學時代看過的,對於周朴園這個人物一直不甚瞭然。再加上歷來的教科書和
文學評論總是給其扣上“虛偽”,“冷漠”,“玩弄女性”的帽子,也就覺得大致就是這樣了。這么多年過去了,如今舊書新讀,有一些個人的看發。
首先,我覺得周朴園和魯侍萍之間是真心相愛的,周對魯的態度不能算是玩弄女性。書中雖未交待當年兩人之間的情感糾葛的具體過程,但從周萍和四鳳的關係之上是可以折射出的。
其二,“虛偽”一說也值得商榷。在當時,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大少爺和一個下人發生關係,誕下二子,本是一件“大醜事”,如果周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為了遮醜,就應該把這一切都消滅於無形,為什麼還要弄出許多如屋內物件的擺放,開窗的習慣,給子取名周萍等以示懷念的事由來,這不是引人懷疑,
授人以柄嗎?(這些事也的確引起了一些下人的懷疑)
我覺得周的內心是真正的有愧疚之情的,只不過從小在那種封建大家庭成長起來的他,深受禮教思想地薰染,在當時不可能為了爭取自由和愛情奮起反抗,他沒有這勇氣,更不會有這種意識。至於為了迎娶富家小姐,把侍萍趕出家門,我想這多半這是家長的意見,而不是周朴園的自已的意志,作為一個未諳世事的年青人,面對作為強勢而存在的家庭做出的決定,那能怎樣?他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承受,因為很多的事情都不是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的,他能夠支配的東西太少了,如果說侍萍被趕出周家,受盡苦難,而周又何常沒有受到傷害呢?
我想人到中年的周的內心世界一定是很複雜的。多年以來,一直生活在對往日戀人的追憶和深深的自責之中,但作為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當權者,地位,聲望,家庭制度是他肯定要維護的,在兩種矛盾的纏繞糾葛之下,內心一定備受煎熬。當他多年之後再次面對魯侍萍時,這種矛盾之爭達到了高潮。就在他認出侍萍他一刻,看得出是真情流露的,但再轉瞬之間,理智戰勝了情感,馬上歸於冷漠。這一段可謂
曹禺老先生的神來之筆,寥寥幾筆,勾勒出了那複雜得難以名狀的的情感變化,又怎么能是一個“虛偽”能夠概括得了的呢?
我認為:周朴園是這兩代悲劇故事的
始作俑者,但不是締造者,他本身也是一個受害者。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吃人的
封建禮教思想和在其指導之下建立起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