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印書局

京華印書局

京華印書局前身是北平(今北京市)由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創辦的強學會書局改組而來的官營印刷機構,於1884年組建,1905年被上海商務印書館買下,改名為京華印書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華印書局
  • 前身:北平(今北京市)
  • 創辦人:康有為、梁啓超
  • 改組:強學會書局
  • 屬於:官營印刷機構
  • 組建:1884年
簡介,歷史演變,業務狀況,補遺,

簡介

京華印書局前身是北平(今北京市)由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創辦的強學會書局改組而來的官營印刷機構,於1884年組建,1905年被上海商務印書館買下,改名為京華印書局。據史料記載,當時改名時,商務印書館將官書局的機器和印刷設備全部作價,連出版而未出售的木版印刷書籍和木版以及書局對外承印的印刷業務也全部接下來,對外的名稱,既不能沿用“官書局”,也不好用“商務”,於是雙方協定,起了京華印書局這個名字。

歷史演變

190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設京華印書局於北京虎坊橋;設北京分館於琉璃廠;設國小師範講習班,並設附屬國小。現存的京華印書局建築是一棟樓房,像一艘輪船,俗稱“船樓”。該建築平面呈三角形,地上四層,採用當時先進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1918年破土動工,1920年竣工,歷時兩年、投資十萬元的新樓落成。建築造型處理受到古典主義的影響,但已很大程度地展示現代建築的主要特徵,是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標誌性建築。這座四層新式大樓在當時北京是很少有的新式建築。大樓的主要功能是印刷廠房,至今內部還保存有京城唯一一部木製導軌電梯。隨後,京華印書局在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增添了很多新的機器,除了印刷一般書刊外,還承印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研究院等學術機構的書刊,並且為故宮博物院承印畫刊,業務範圍還發展到天津、瀋陽等地。它不但是北京的頭等企業,還成了全國有名的實業,公私合營前,職工已達到400多人,京華印書局達到全盛時期。由於有眾多文化名人的書籍付梓於此,因此素有“南有商務、北有京華”的美譽。
現存的一張民國二年(1913年)京師京華印書局代印、由內務部職方司測繪編制的《實測北京內外城圖》,為民國政府成立後測繪出版的第一幅北京城區全圖。圖上繪有方格網,並註明“每方格代一華方里”。
該圖不僅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古建築,而且對那些與民眾生活有關的郵局、學校、寺廟、醫院、水井等,均用不同符號標註於圖上。可見當時京師京華印書局印刷水平已相當高。
1950年,京華印書局的經理是宣蘆先生。他是原來上海商務印書館派到北京來經營京華印書局的代表,熟悉這家華北有名工廠的歷史。京華印書局1954年5月公私合營,改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廠,屬國家出版總署領導,名稱仍叫京華印書局。
1962年,京華印書局同中華書局、北京排版廠、50年代出版社印刷廠合併,名稱仍為京華印書局。“文革”期間改稱北京第二新華印刷廠。京華印書局名稱起於1905年,止於1967年,歷經清末、民國、新中國,存名六十餘年。
“文革“結束後,“船樓”劃歸中國書店管理,1969年,北京第二新華印刷廠遷往翠微路。

業務狀況

自1918破土至1920年竣工,歷時兩年,商務投資十萬元的新樓落成,這座四層新式大樓在當時北京是很少有的新式建築,京華印書局增添了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很多新的機器,除了印刷一般書刊外,還承印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研究院等學術機構的書刊,並且為故宮博物院承印畫刊,業務範圍還發展到天津、瀋陽等地,它不但是北京的頭等企業,還成了全國有名的實業,職工達到400多人,這應該說是京華印書局的全盛時期了。

補遺

宣武區虎坊橋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有一座高4層,占地千餘平米的大樓。
這座大樓就是建於1920年的京華印書局(商務印書館當時在北方的印書機構),因其外形酷似航船,因此俗稱“船樓”。
關於船樓的造型眾說紛紜,比較可信的是其周遭的道路格局決定了其造型。
船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書店出版社在其中辦公,一層有部分空間現為店面。葉祖孚在《京味書樓的歷史沿革》中回憶,他在1950年到京華印書局,見到當時京華印書局的經理宣節,“我倆坐在一張寫字檯前談話,他指著這張桌子對我說,這張桌子就是康有為、梁啓超當年辦公用的桌子”。康、梁強學會遭清廷查封官書局進駐樂平會館。現在在這棟船形建築辦公的中國書店出版社總編輯馬建農介紹說,“京華印書局的前身就是清末的官書局。”而官書局的前身則與康、梁在安徽會館組織成立的強學會書局有關———
“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梁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成立了強學會書局。之後強學會書局把會刊《萬國公報》改為《中外紀聞》,主筆梁啓超不斷擴充會刊內容,介紹西方國家的情況和自然科學知識,探討各國強弱的根本原因,倡導學習西方。
光緒二十二年,以御史楊崇伊為首的保守派發難,上書朝廷彈劾強學會書局“植黨營私”,會刊《中外紀聞》“販賣西學”,隨後強學會書局遭到清廷的封禁。
此後,胡孚宸又上奏朝廷,建議把強學會書局改為官辦,官書局由此而來(隸屬清政府的總理衙門)。之後,設在珠市口西大街樂平會館(虎坊橋東北角)的官書局,由於官商作風嚴重,業務一直不景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