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俠

趙燕俠

趙燕俠(1928年3月1日一),女,祖籍河北武清。我國著名的京劇演員,她的演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被周恩來總理親切的稱為“趙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燕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武清曹子里鄉大三莊村
  • 出生日期:1928年3月1日
  • 職業:著名京劇演員
  • 代表作品:《燕舞梨園》《我的舞台生涯》或名《我的舞台藝術》
  • 主要成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
    創立趙派
  • 弟子:熊明霞、朱虹等 
演藝經歷,代表劇目,藝術特色,師承,藝術年表,

演藝經歷

自幼在父母督導下練功學藝,7歲隨父趙小樓在杭州、上海、漢口等地搭班演戲。14歲在北京向諸茹香拜師學藝。後先後拜李凌楓荀慧生、褚玉香、何佩華等名家為師學習青衣花旦,學習了王、荀、梅派的藝術特點。15歲演出《十三妹》(與侯喜瑞合演)、《大英傑列》,開始在京劇舞台嶄露頭角,並與前輩名家金少山譚富英楊寶森馬連良等聯袂演出《武家坡》、《二進宮》、《霸王別姬》、《坐樓殺惜》(與楊寶森合演)等劇目。
趙燕俠趙燕俠
1947年,19歲的趙燕俠組建“燕鳴社”,在京、津、滬等地演出,由她擔任主演的《紅娘》《玉堂春》《荀灌娘》等在繼承荀派風格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性發展,唱、念、做、打別具一格,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新中國成立後,“燕鳴社”改名“燕鳴京劇團”,後於1960年併入北京京劇團,趙燕俠任副團長,多次與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等老一輩藝術家同台演出。趙燕俠經常在《白蛇傳》《紅梅閣》《碧波仙子》等劇中唱大軸。1964年,趙燕俠主演現代京劇蘆盪火種》即《沙家浜》,成功塑造了阿慶嫂的藝術形象,為實現傳統藝術形式與革命內容的統一做出了貢獻,受到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文革中,由於她為人正直,遭受了“四人幫” 的殘酷迫害,被剝奪演出權利達十年之久。
1979年,北京京劇團恢復,趙燕俠任一團團長,並於1980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她著力培養青年演員,大膽進行藝術團體的改革。

代表劇目

常演劇目有《辛安驛》、《白蛇傳》、《玉堂春》、《紅梅閣》、《碧波仙子》等。
著述有《燕舞梨園》、《我的舞台生涯》或名《我的舞台藝術》等。

藝術特色

她戲路寬,青衣花旦刀馬旦、文武小生等多種行當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都能演。而且從劇中人物性格出發,突破程式、行當的界限,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她做戲灑脫,唱腔悠揚婉轉,節奏鮮明,她結合個人條件,大膽突破,念白清脆甜亮,咬字清晰,為業內外行家所稱道。
趙燕俠趙燕俠

師承

趙燕俠14歲那年,住家北平菜市口附近的西磚胡同,她每天下午跟父親去珠市口開明戲院唱戲,步行路經虎仿橋時,總看見賣烤白薯的爐桶邊上坐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等日落西山烤白薯收攤時,賣主就把未售完而剩餘下的幾塊白薯送給他吃。每當此時,他總是喜笑顏開,吃完白薯便自我陶醉地唱幾句京劇,而且唱得有板有眼,韻味兒十足。為此引起趙燕俠的好奇和注意。一天,趙燕俠試探地問他:“老伯,您會唱京戲嗎?”他點點頭。又問:“我跟您學戲行嗎?”老人愣了片刻後回答道:“孩子,我唱了一輩子戲,早先與梅蘭芳同台當配角多年,也算是大紅大紫過一陣子,如今老了落得這個地步,你還要學這一行?”趙燕俠天真而執著地告訴他:“我喜歡這個職業。”並問老伯尊姓大名,老人告訴她,自己名叫諸茹香,是唱旦角的。燕俠一聽喜出望外,回家後立即將此事告訴了父母;父母一聽原來是久享盛名的諸先生,既同情又欣喜。第二天,經父親與諸茹香懇商後,諸慨然應允收趙燕俠為徒,並約定“窮師受窮徒”,既不寫“字據”也不宴賓朋,在趙燕俠家中吃頓便飯,就這樣,諸茹香成了趙燕俠的第一位恩師(開蒙老師)。拜師後,諸先生愛徒如子,傾囊相教,趙燕俠尊師如父,勤學苦練,終使諸茹香老人一生精修苦研、日積月累,從而形成和積累的藝術成就與經驗後繼有人,也使趙燕俠醍醐灌頂,從而為後來出名成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燕俠趙燕俠

藝術年表

1928年3月1日(農曆二月初十),生於天津市沈家台。祖籍河北武清縣大三莊。祖父趙廣義工京劇小生,父親趙慶祥,藝名趙筱樓,工京劇武生
1932年,4歲。家住天津勸業場附近。父親在天下仙戲院登台演戲。後隨父母離開天津,走江湖,跑碼頭
1933年,5歲。在武漢廣播電台演唱京劇《女起解》等戲。
1934年,6歲。在武漢天聲息園羽毛家班的毛蘊珂、毛劍秋父女同台演出《三娘教子》,飾演娃娃生薛倚哥。此系第一次登台演出。
1935年,7歲。與母親隨顧無為先生組織的以“七齡童娃娃生”挑班的獨特形式赴湖南長沙演出各種娃娃戲,尤以“金龍仙女”飛天下凡等戲受到歡迎。
1936年,8歲。演出了《賀後罵殿》和《五花洞》等戲。
1937年,9歲。受武漢廣播電台邀請,經常演唱京劇唱段。在父親趙筱樓指導下練功學戲。日寇入侵,武漢淪陷,後隨父親從長沙、重慶輾轉到廈門等地搭班唱戲。首場主演《大英傑烈》,第二場主演《虹霓關》,第三場主演《賀後罵殿》,初露頭角。
1939年,11歲。因受日本侵略軍的欺辱,隨父母遷居上海,住在外婆家開始向金碧硯老師學戲。
1941年,13歲。隨父母遷徙到北京,受父親嚴格訓練,同時拜師荀慧生並先後師從何佩華、諸如香學戲花旦戲、向李凌楓先生學青衣戲。
1943年,15歲。初夏在前門外大柵欄三慶戲院正式出演。第一場是全部《十三妹》,演出獲得圓滿成功,名聲大振。接著又主演了《大英傑烈》、《大翠屏山》、《紅娘》等戲。後與譚富英金少山楊寶森葉盛章等合作演出。
1944年,16歲。由父親趙筱樓為她組織“燕鳴社”到徐州等各地演出《紅鬃烈馬》、《十三妹》和《紅娘》等戲。同台演出的還有李少春、葉盛章等。
1945年,17歲。由於演出票房得到一定的保證,喬遷到南長街北口新居。
1946年,18歲。演出之餘在琉璃廠一家姓胡的私人醫院做醫護工作。
1950年,22歲。燕鳴社改名“燕鳴京劇團”自任團長。在北京、上海與武漢等省市演出。在上海中國大戲院連演三月《玉堂春》,上座不衰。
1952年,24歲。參加北京婦女聯合會的工作,為抗美援朝義演,為籌建北京私立藝培戲曲學校義演。
1953年,25歲。率領燕鳴京劇團排演第一出新戲《陳妙常》。
1954年,26歲。排演新戲《孟姜女》。
1956年,28歲。根據朝鮮古典劇本排演新戲《春香傳》。率領燕鳴京劇團到武漢演出。
1957年,29歲。排演新編歷史京劇《盤夫索夫》。
1958年,30歲。3月16日,在北京率先排演了第一出現代京劇《白毛女》。後又排演了《愛甩辮子的姑娘》。
1959年,31歲。排演新戲《追魚》。
1960年,32歲。票房收入穩定,演出劇目豐富,受到各界民眾歡迎達15年的北京燕鳴京劇團參加國營的北京京劇團,並擔任副團長,開始與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的長期合作。
1961年,33歲。與馬連良合演《坐樓殺惜》。陸續排演新戲《救風塵》等。北京劇團演出票房收入穩定,全年上繳26萬元。當年又排演了《虹霓關》、《梅玉配》。
1962年,34歲。北京京劇團五大頭牌赴天津分別在中國大戲院和第一文化宮兩個戲院演出。
1963年,35歲。與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率團赴香港、澳門演出《碧波仙子》、《盤夫索夫》、《荀灌娘》等,並與姜妙香合演《玉堂春》。回京後根據周恩來的意見開始排練並演出了《白蛇傳》。不久又根據江青的建議到上海滬劇團向丁是娥同志學習,改派現代戲《地下聯絡員》,後改名為《蘆盪火種》,在年底開始被江青請到中南海的家中談話。
1964年,36歲。1月8日到解放軍部隊當兵體驗生活。繼續排演現代戲《蘆盪火種》,4月27日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鄧小平陳毅等中央領導同志觀看了演出。夏天參加“全國現代戲觀摩匯演”,主演了《蘆盪火種》。同時與馬連良、裘盛戎、馬富祿聯合主演了現代戲《杜鵑山》。年底,江青指示排演《江姐》。並被要求主演江姐。同年被選舉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5年,37歲。3月到重慶渣滓洞監獄,戴上手銬、腳鐐,被單獨關押在牢房中或提審、用刑、放風、越獄等“體驗生活”。4月在上海演出時與江青發生“毛衣事件”。
1966年,38歲。11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文藝界文化革命大會”上,被江青當眾點名為“黑幫”、“現行反革命”。從此被連續批鬥、遊街。強迫勞動,後下放“五七幹校”勞動改造4年。
1969年,41歲。4月、6月,江青三次講話,說:“趙燕俠整我,但是我給她記一功。給予解放。”從此開始教學。8月,在交完扮演阿慶嫂的青年演員,即將拍攝成電影時,又以“516反革命分子”的名義對她開始了第二次批鬥和關押。
1970年,42歲。1月10日到小湯山五七幹校勞動改造。
1973年,45歲。江青又宣布解放趙燕俠,令其到戲校教學。
1975年,47歲。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6年,48歲。根據毛澤東同志的要求拍攝電影藝術片《紅娘》、《辛安驛》,電視錄像《拾玉鐲》。
1977年,49歲。重返舞台。開始出席各種“粉碎四人幫”慶祝活動,陸續演唱《沙家浜趙朴初詞《金縷曲》,毛澤東詞《蝶戀花》等。同年排演並主演《闖王旗》。2月,隨文化部到唐山災區慰問演出。
1978年,50歲。3月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全國文聯代表大會。恢復演出《白蛇傳》。年底,北京京劇院成立,任一團團長。
1979年,51歲。2月赴關係邊防慰問演出。恢復演出《紅梅閣》、《花田錯》等古裝戲。
1980年,51歲--52歲。3月25日為紀念馬連良80誕辰演出《龍鳳呈祥》飾演孫尚香。8月9日至11月5日率團赴美國十大城市演出三個月,83場戲,受到民眾熱烈歡迎。同年任北京京劇院藝術委員會主任。
1981年至1983年,55歲。在國家文化部部長朱穆之和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段君的支持下,從1981年4月1日開始,以對京劇命運的高度責任心和滿腔熱情。率北京京劇院一團以對實行“大包乾”經濟管理,恢復“跑碼頭”的做法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1981年到武漢演出時,女兒張雛燕首次在武漢人民劇院彩排並主演了《拾玉鐲》。
1983年,55歲。9月15日,愛人張釗先生逝世。同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5年,57歲。赴江蘇省各地演出。赴天津第一文化宮演出。
1986年,58歲。應江西省文化廳邀請,率團赴南昌等地演出並輔導當地青年演員。應邀赴天津大戲院演出。
1987年,59歲。赴四川省成都等地演出。為當地殘疾人演出專場。
1988年,60歲。專程赴故鄉天津市武清縣慰問鄉親義演。赴山東青島等地和河南等地分別演出曲目《白蛇傳》、《玉堂春》、《碧波仙子》、《四郎探母》等。
1989年,61歲。與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吳儀一起參加民主德國國慶和中德友好周活動,率團赴柏林演出。隨後赴南斯拉夫參加貝爾格勒戲劇節,訪問了塞拉耶佛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同年退休。
1990年,至今 。 榮獲全國文聯頒發的《表演藝術成就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北京市政府分別授予趙燕俠國家級和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證書、證章、授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