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藝術生涯,藝術成就,代表劇目,書畫作品,個人故事,屈受誣陷,義演真相,被誣始末,積極入黨,滅頂之災,行膳排場,家庭介紹,德藝雙馨,桃李芬芳,天津寓所,活動年表,特種郵票,
早年經歷
馬連良是與
梅蘭芳齊名的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京劇大師,著名的“
四大鬚生”之首,他開創的
馬派藝術影響深遠,甚至超越了京劇的界限,是我國京劇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14歲開始主演老生。15歲變聲後,學習重念劇目《審潘洪》、《
十道本》、《胭脂褶》、《
盜宗卷》。他時常觀摩
譚鑫培所演《
連營寨》、《天雷報》、《
捉放曹》、《南陽關》等傑作,潛心揣摩,獲益頗深。
17歲,學藝十年期滿出科,應邀去福州擔任主演,標以譚派鬚生。
18歲北返,聲譽鵲起。南赴福建之後,繼續深造之心迫切,再次坐科三年以上。每天清晨去西便門外喊嗓、練念白,回家吊嗓,堅持不輟,不動菸酒,嚴格律己。
富連成社科班每天演出日場,他為學習前輩藝術成就,則於晚間看戲。
21歲時初演於上海。當時變聲尚未恢復,嗓音較低,但已贊聲四起,灌制唱片數張,風行各地。辭出
富連成社搭班演出期間,為追摹
譚派藝術,時常登門求教於
王瑤卿。
馬連良對藝術學而不厭,虛懷若谷。出科再入科,對藝事渴求不已。他曾拜師前輩
賈洪林;時常觀摩名家演戲;挑班前後,不斷求教於
錢金福、
王長林、
王瑤卿;30歲時專程赴天津拜名家
孫菊仙為師;37歲時向山西梆子老藝人張寶璽、
高文翰學到《
春秋筆》劇中的《燈棚換子》和《換官殺驛》。足見他為京劇藝術事業精益求精、不驕不滿的胸襟。
藝術生涯
艱辛的廣徵博採與不斷的舞台實踐,使他的表演藝術不斷精進 。
他25歲開始整理改編、演出傳統劇目。1927年26歲時挑班演出,名掛頭牌。
26歲演出《
打登州》、《
白蟒台》等戲,發出創新光彩被觀眾譽為獨樹一幟。
1930年組成
扶風社。1933年與
周信芳同台演於天津,技藝精湛,各具風采,被譽為“南麒北馬”。
1938年獲
丁果仙所贈《
反徐州》劇本,改為《
串龍珠》,表現反抗異族壓迫,首演於新新戲院。方擬再演,被日偽當局勒令停演。
1942年被日偽脅迫赴偽滿演出,《
蘇武牧羊》亦遭禁演。因受敵偽壓迫,抑鬱成疾,新新戲院被迫賣出。抗戰勝利後,在北平多次參加義演。
1946年春,赴上海為
宋慶齡主辦之兒童福利基金會義演多場。後以赴偽滿演出事受誣,返北平病休。
1947年受誣事得以澄清,在北平義演十餘場。同年秋,赴上海,直至1948年春,連續演出四個月。
1948年冬,由滬赴香港演出,因患病滯留於香港。
1951年10月1日,馬連良因渴望早日返回內地,謝絕了台灣的約請,秘密乘車至羅湖(香港)經深圳到達廣州,隨即轉往武漢與
張君秋組成中南聯誼京劇團演出,然後北返。
1952年7月1日受到
周恩來總理接見,他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毅然返回內地之舉受到周恩來的讚揚。
同年8月建立“馬連良劇團”。先在青島演出,演期未滿即返京主動參加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在朝鮮演出《四進士》等劇。次年,歸國即參加鞍山三大工程建成典禮的慶祝演出。返京後,參加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演出。
1962年兼任北京市戲劇專科學校校長。1963年赴港澳演出近三個月。
次年排出《南方來信》,參加華北地區現代戲會演,又排出現代戲《年年有餘》。
“文革”初,馬連良因演出《
海瑞罷官》遭受迫害,於1966年12月16日逝世。
藝術成就
代表劇目
《
羊角哀》、《
要離刺慶忌》、《春秋筆》、《
臨潼山》、《串龍珠》、《
十老安劉》、《甘露寺》、《群英會·
借東風》、《
清官冊》、《一捧雪》、《九更天》、《四進士》、《
梅龍鎮》、《御碑亭》、《十道本》、《
坐樓殺惜》、《清風亭》、《
三娘教子》、《三字經》、《
汾河灣》、《武家坡》、《
桑園會》、《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陣》、《胭脂寶褶》、《焚綿山》、《渭水河》、《狀元譜》、《盜宗卷》、《
斷臂說書》、《寶蓮燈》、《
珠簾寨》、《鐵蓮花》、《打嚴嵩》、《廣泰莊》、《三顧茅廬》、《法門寺》、《打登州》、《南陽關》、《
定軍山》、《陽平關》、《蘇武牧羊》、《將相和》、《
海瑞罷官》、《趙氏孤兒》、《十老安劉》古裝戲和《杜鵑山》、《年年有餘》等。電影資料:
上海徐園堂會電影中《三家店》片段
20世紀40年代,馬連良曾在香港拍影片《
借東風》、《打漁殺家》、《
游龍戲鳳》
20世紀50年代後又攝製了《群英會、
借東風》、《秦香蓮》 、《
借東風》
書畫作品
1.馬連良《花鳥圖》(冊頁)
2.馬連良畫-富貴榮華
個人故事
屈受誣陷
1942年秋天,馬連良應邀赴
奉天(現遼寧省瀋陽市)演出,為父親的朋友辦回民學校募集資金。1945年抗戰勝利後,這一助學義舉卻遭到國民黨接收大員的敲詐,這些國民黨的“劫收”大員看到馬連良有些積蓄,他們便想方設法蒐集。對1942年馬連良赴奉天演出的材料,為了讓“馬連良漢奸案”罪名成立,他們採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馬連良扶風社義演招牌“華北文化使節團”,偷換成了“華北政務委員會演藝使節團”,將捐資助學為目的的義演,說成是“華北政務委員會”官方使節團,專程為慶賀偽滿洲國成立十周年而演出的。
義演真相
馬連良父親
馬西園的朋友張子文,要建私立奉天文化學校(後改為回民中學)。馬連良是回族,加之父親的關係,他義不容辭地赴奉天參加義演,為張子文籌辦的奉天文化學校募集資金。時值日偽時期,由於東北三省淪陷,遭到日軍占領,出關和入關都要《出國證》、《入國證》,馬連良要想出關並不容易。於是,張子文找到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長濱田辦理《出國證》,濱田起初並不同意,後又提出以馬連良為團長,組建華北文化使節團,來“滿洲國”參加建國十周年慶典。很顯然,這是個陰謀,由於時間緊迫,張子文當時並沒有考慮過多就同意了。
日本人聽說了馬連良赴奉天演出的事,非常高興,並馬上下令通知馬連良於3月1日前趕到新京,以華北使節團的名義參加紀念“滿洲國”十周年的演出。馬連良半生演忠孝節義愛國戲,此時卻要違背良心去給日本人祝賀演出,這是他和張子文事先並沒有料到的。於是,他以配角不齊等各種理由搪塞,一再拖延時間。直至錯過了3月1日,拖延了整整半年的時間。
1942年9月,馬連良率領扶風社青衣
李玉茹、丑角
馬富祿、花臉劉連榮、小生
葉盛蘭、武生
黃元慶等40餘人,以“華北文化使節團”的名義前往奉天。隨後,在東北大戲院和中央大戲院演出了10天,共10場戲。演出的劇目有《龍鳳呈祥》、《群英會》、《十老安劉》等,場場爆滿,每天的票房收入高達幾萬元,最後將義演全部收入25萬元,都捐給了張子文創辦的奉天私立文化學校。演出結束後,馬連良回到北平後,得知辦學資金仍有缺口,又捐出10萬元。
被誣始末
北京市檔案館保存的馬連良被誣陷為漢奸案的檔案里記錄了這一事件的經過。
1946年7月15日,北平市警察局以馬連良1942年曾經“赴偽滿演唱慶祝戲”為名要逮捕馬連良,並派人前往位於辟才胡同南寬街13號——馬連良的寓所。這時,他們才發現該處已經於7月7日就被北平高等法院檢察處查封。馬連良的另一處房產——崇外豆腐巷路北7號(1965年後的豆谷胡同13號,現已經拆遷,胡同原址現為新怡家園)也被北平高等法院檢察處查封。馬連良已於4個月前離開北平。當北平市警察局發現馬連良已經離開北平後,1946年7月17日,北平市警察局內五區警察分局長張英年簽發第3270號《密通令》:
“案準河北高等法院檢察處法字第577號密函略以逆伶馬連良赴偽滿演唱慶祝戲時,系由萬子和率領前往。該萬子和有重大罪嫌,囑將其逮捕送辦……”
7月20日,北平市警察局派員,又以馬連良赴偽滿演出是由萬子和率隊為名,去萬子和家查緝萬子和。到萬子和家後也撲了個空。後來發現萬子和也早已經不見了蹤影。於是,藉口找萬子和有急事,向他的兒子萬小甫訊問。原來,萬子和由於提前得知他與馬連良因赴東北演出被人控告的事,已經於一周前去往上海找馬連良商量對策。萬子和是華樂戲院的老闆,也是馬連良多年的合作夥伴。馬連良於1930年創辦扶風社後,開始廣攬賢才。為了能夠讓戲班有自己的演出場所,他和富商蕭振川、華樂戲院老闆萬子和一起創辦了新新大戲院。日偽時期,馬連良受到敵偽壓迫,這所戲園也被脅迫賣出,新中國成立後,新新大戲院改為首都電影院。
1947年8月初,馬連良被保外就醫後回到北平。這期間,由於抑鬱成疾,他在家中養病。此時,國民黨接收官員聞訊也來到馬連良家中,以幫忙托人辦案為由,張口要錢。馬連良傾家蕩產,變賣所有值錢的東西,但還不夠,還欠下一身的債務。
接收大員為馬連良羅織的罪名,最終也沒有能成立。因為國民黨辦案人員查無實據,實在查不出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曾向東北派出過官方使節團,於是最終不予起訴,直至1947年8月16日,馬連良被誣告事件才真相大白。隨後,馬連良一連在北平義演20餘場,場場爆滿。
為償還債務,從1947年冬天開始,一直到1948年春天,馬連良在上海開始參加“還債演出之旅”。馬連良的戲在上海演出非常成功。
一場子虛烏有的漢奸案,讓馬連良傾家蕩產,也讓他對國民黨傷透了心。面對家中負債累累的情況,別無選擇,馬連良只好拚命地唱戲掙錢養家。債務還清後,馬連良從上海去了香港,一去就是三年。
1951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他才從香港回到北京,與家人團圓。
積極入黨
國慶十周年慶典活動剛過,劇團便下放到北京電子管廠勞動。馬連良的勞動表現還算好,每天準時到廠。當譚富英被選為全市文教群英會代表的時候,他的情緒也無波動,並說:"從新舊社會對比看,藝人的社會地位是大大提高了。幾次大的運動對我教育很大,代表選不選我沒關係。選上誰都是我們的光榮!我沒選上,想必是我有缺點,不夠條件。我決不泄氣,過年爭取當英雄。我已遞了入黨申請書。我有缺點,政治差,讓黨十年、八年不批准我,我也不灰心。"
滅頂之災
馬連良在舞台上塑造的
海瑞形象特別成功,除了精湛的表演藝術外,還因為是正直的藝術家。他熱愛海瑞,是用赤誠的心來擁抱角色,人們看到的是個活海瑞。可以說《
海瑞罷官》是馬連良在晚年推出的極具光彩的巔峰之作。
然而,政治鬥爭風雲變幻,誰能料到,這兩個海瑞戲竟成為“文革”首先開刀的對象!心懷叵測的
江青早就對《
海瑞罷官》虎視眈眈。
1964年下半年,她找北京的評論家批判《
海瑞罷官》,人家沒同意。1965年2月,江青來到上海,在
柯慶施的支持下,與
張春橋共同策劃,由
姚文元執筆炮製批判《
海瑞罷官》的文章。活動非常秘密。文章寫好後,送給
毛澤東審閱。此時毛澤東正在醞釀發動一場重大的政治運動,對文章表示了肯定,意圖從北京市委打開缺口。
這樣,1965年11月11日《文匯報》發表了署名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
海瑞罷官〉》,首先向《海瑞罷官》發難。文章一開始就給《
海瑞罷官》下了政治結論,說它“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接著分“《
海瑞罷官》是怎樣塑造海瑞的?”、“一個假海瑞”、“《海瑞罷官》宣揚了什麼?”、“《海瑞罷官》要人們學習什麼東西?”四個小標題進行了牽強附會、強詞奪理的“分析批判”。
文章指責作者塑造“假海瑞”目的是宣揚“地主資產階級國家觀”、“階級調和論”、“美化作為地主階級專政工具的清官和法律”。劇中寫了“退田”,就是要人民公社向地主退田,就是搞復辟,刮單幹風;劇中寫了“平冤獄”,就是要為地主、資產階級翻案;劇中歌頌海瑞剛直不阿,就是反對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這篇黑文一出,一場批判《
海瑞罷官》的運動隨之而起。
1965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杭州同陳伯達等人談話,在肯定姚文元文章的同時,指出:但是沒有打中要害。他說:“《
海瑞罷官》的要害問題是‘罷官’。
嘉靖皇帝罷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們罷了
彭德懷的官。彭德懷也是‘海瑞’。”毛澤東的這番話使已經掀起的批判《
海瑞罷官》的運動更加升溫,完全從學術問題轉向政治問題,調子也越來越高,從刮單幹風到替廬山會議上罷了官的彭德懷鳴冤叫屈,一直到罵皇帝就是罵
毛主席。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
文化大革命”就此拉開了序幕。
文章誣稱1960年演出的《
海瑞罷官》支持單幹風、翻案風,然而批單幹風、翻案風,那是1962年的事了。
對《
海瑞罷官》的批判,完全是“
四人幫”為了政治鬥爭需要所製造出來的一起冤案。在這場冤案中,
吳晗、
周信芳、馬連良、
許思言以及一批領導幹部、著名藝術家被牽扯了進去,被打成黑幫、反革命、牛鬼蛇神等等。
馬連良從1966年8月開始,家庭遭到洗劫,自己被囚禁,家屬遭株連。在半年多時間裡,馬連良在精神上、肉體上受盡侮辱與折磨,憂憤成疾,於1966年12月16日含冤去世,終年只有66歲。馬連良原是回族,按照伊斯蘭教風習應予土葬,但當時
造反派卻強迫將他火化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馬連良得到平反昭雪。《
海瑞罷官》的冤案也得到平反。這個戲還由
北京京劇院重新搬上舞台,煥發出了璀璨的光彩!
行膳排場
京諺有云:“馬連良的腔,山東館的湯。”這是讚賞山東廚師做菜看重吊湯,湯的味道可與馬連良的戲腔媲美。但馬為天方教人,從不去大教館子的。那時梨園界,講究行膳排場且精於飲饌者,首推馬連良,而兩益軒的膳境最夠排場,肴饌做得也頗和馬的胃口,故而這裡成為他宴賓酬客或聚友品饌的首選地。
兩益軒比西來順開業要早一些,店址在前門外,兩層樓面,樓下是散座,樓上是雅間。不僅裝潢氣派,又總是給人新鮮如原的感覺:窗明幔淨,用具光潔如新,地面一塵不染,堂倌兒穿得乾淨利落。那時,梨園界的人都住在南城外,離這裡近便。唱戲的人無論哪一派,都注重保護嗓子,多不吃豬肉,以為能生痰,所以樂意到清真館子吃牛羊肉。這樣一來,占據地利又講究衛生的兩益軒就被梨園界捧紅了。馬連良是其中的大主顧。
家庭介紹
京劇演員馬連良原配夫人王慧如,生
馬崇仁、馬崇義、
馬崇禮、馬崇智、馬崇延五子及長女馬萍秋、次女馬莉,繼配夫人陳慧璉,生子馬崇政、馬崇恩及女馬靜敏、
馬小曼。
德藝雙馨
馬連良的演唱,以
譚鑫培唱腔為基礎,結合本身條件,吸取各家之長,大膽突破傳統,發展自己的所長,創立與人不同的唱法。27歲後,他多次灌制唱片,劇目之多,發行量之大,為當時所少有。他的演唱,流利、
舒暢、雄渾中見俏麗,深沉中顯瀟灑,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細膩,他以獨特的風格,為京劇開創一代新聲,成為廣大民眾喜聞樂唱的馬腔,豐富了京劇老生的唱腔藝術。《
借東風》、《甘露寺》、《十道本》、《春秋筆》、《
四進士》以及其它
馬派劇目的唱段,幾乎被到處傳唱,可見馬派唱腔動人的
藝術魅力。 馬連良15歲變聲後,側重學習念工戲《審潘洪》、《十道本》、《胭脂褶》、《盜宗卷》等,為其念白打下深厚功底。此後,馬派代表性劇目多是唱念並重,甚或念重於唱。20歲時初演的《三字經》,自始至終全為念白,韻味悠然,念白如唱。在經常演出的劇目中,念白有時老辣,有時蒼勁,有時是幽默風趣的聲調,有時是忠告諫勸的語氣,用以表達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需要。他善於將念白處理得像唱一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悅耳動聽。
馬派念白和馬派唱腔互為表里,彼此依託,統一於馬派聲腔藝術之中。
馬連良早年除受葉、蔡、蕭諸業師傳授外,表演上還潛習做工老生賈洪林,在繼承、發展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馬派的表演風格。他的表演,手、眼、身、步結合一體,準確嚴謹,凝重瀟灑,將人物蘊涵的複雜感情,節奏鮮明地形之於外,形成獨具藝術魅力的馬派豐彩。
馬氏早年即矢志京劇改革,重視一齣戲中人物情節的完整性以及與時代要求的合拍。從1925年起,他將傳統劇目《廣泰莊》和
三國戲《流言計》(即《雍涼關》接《罵王朗》)整理演出。1927年自行挑班演出,將《
戰北原》(又名《
武鄉侯》)、《范仲禹》二戲增添首尾整理演出。此後歷年均有新排劇目推出,如《雪擁藍關》、《
安居平五路》、《天啟傳》(原名《
南天門》)、《蘇武牧羊》(原名《萬里緣》)、全部《白蟒台》、全部《
一捧雪》、《胭脂寶褶》、《串龍珠》、《春秋筆》、《
十老安劉》,均系將傳統劇目予以豐富情節,貫穿首尾,經過整理而成。同時,也有不少經挖掘整理重新排演以及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磬河戰》、《秦瓊發配》、《
渭水河》、《火牛陣》、《大紅袍》、《應天球》、《許田射鹿》、《要離刺慶忌》、《
摘纓會》、《澠池會》、《楚宮恨》、《硃砂井》、《清風亭》、《
龍鳳呈祥》、《打漁殺家》、《
八大錘》、《群英會、
借東風》、《四進士》、《九更天》、《
打嚴嵩》等,其中多數久經錘鍊,成為
馬派代表性劇目。馬連良在其拿手劇目中,擅於分飾前後二個或三個角色,人物性格絕不雷同。20世紀50年代後,馬連良演出的新編、改編的歷史故事劇有:《
將相和》、《三顧茅廬》、《赤壁之戰》、《
趙氏孤兒》、《青霞丹雪》、《秦香蓮》、《官渡之戰》、《
海瑞罷官》、《狀元媒》,還有現代戲《杜鵑山》、《南方來信》、《年年有餘》。馬連良在科班時就重視演出服裝的整潔。出科後,更不斷有所改革。組成扶風社時,要求全體演員做到三白(護領白、水袖白、靴底白)。除此之外在其他許多方面亦加以改革。例如,黑絨罩面的紗帽,突出雙龍的王帽,打破赭藍二色、增添多種顏色的鴨尾巾,
喬玄戴的緗色素相紗,登壇借風的法衣,
魯肅的青絨官衣,蒯徹的緗色改良蟒,
永樂皇帝的箭衣蟒,輕薄適度的
髯口,甚至灰色的小腰包等,均依塑造人物的需要而設計。其它如聖旨、令箭、酒壺、文房四寶等道具,也都處處留意以使之既合理又美觀。20世紀30年代初期,他將舊式門帘台帳革新為後幕和邊幕,以收簡潔新穎之效。1936年新新戲院建立時,他親自設計製成米黃色綢質後幕附側幕四片,繡棕色漢代武梁祠石刻車馬人圖案,上掛簾幕,垂黃色絲穗,橫懸小紅燈五盞。另以同樣圖案的綢圍,將樂隊圍起。戲院開幕時,觀眾反映強烈,讚美不已。這一設計,較前者更進一步,收到典雅、莊重、寧靜、美觀的效果。從此,此幕由他攜帶著赴各地演出,成為扶風社標誌。20世紀30年代起,馬連良對舞台上飲場、打扇、扔墊、換裝等陳規陋習陸續予以剔除。
馬連良嚴格要求一台無二戲,歡迎同台演員盡抒所長,以取得互動輝映,相得益彰的效果,他畢生堅持搭配整齊的藝術陣容,嚴謹嚴肅而認真的演出作風。包括音樂伴奏,一般配角,甚至
龍套演員,都必須一絲不苟,向觀眾負責。
桃李芬芳
他善於發現人才,樂於提攜後進。無論是誰,只要具有才華,他都給予重視和鼓勵,給予其展露才華的機會。
20世紀50年代末,北京京劇團為培養接班人招收學員,作為劇團團長的馬連良,親自挑選新人。
20世紀60年代初他任北京市戲劇專科學校校長,演出工作之外,還教授在校學生《白蟒台》、《
審頭刺湯》等戲。
天津寓所
2011年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誕辰110周年。為紀念這位戲劇大師,國家大劇院聯合北京京劇院於2011年8月17日、18日推出了“扶風遺韻”系列演出,並配合相關講座和展覽,向世人展示了他高山仰止的舞颱風采。
在天津市五大道上,就是當年他在天津的寓所——疙瘩樓。
疙瘩樓建於1937年,為義大利建築設計師保羅·鮑乃弟設計,是一幢具有濃郁義大利風情的毗連式高級住宅。1941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買下了其中兩套,一套來津時小住,一套出租。從此,疙瘩樓便身價倍增,為人們所熟知。
馬連良自1922年與梅蘭芳在英租界馬場道潘復家演出《游龍戲鳳》後,便與天津結下了不解之緣,這裡留下了他諸多的難忘時刻,擁有眾多喜愛他的觀眾。
麒派創始人周信芳與馬連良,是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活躍在我國京劇舞台上的兩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他們如雙峰對峙,以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了兩個重要的老生流派。但由於周信芳、馬連良一南一北,因此很難有合作機會。1932年11月,周信芳的“移風社”在天津北洋戲院公演,1933年3月,馬連良的“扶風社”在春和大戲院演出。因1927年周信芳和馬連良曾在上海合作演出,盛況空前。此次相會津城,便商定再度聯手。於是4月,他們在春和大戲院舉行了一次聯合公演,總計4天6場,場場爆滿。“南麒北馬”自此叫響,同時也成了戲劇界的一段佳話。天津《商報》對周信芳、馬連良的此次攜手評論道:“開北方未有之創局,是劇界罕見之奇觀,亦可謂一時之盛事矣。”
1936年9月19日,有“華北第一劇場”之稱的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典禮,馬連良代表中國大戲院致謝詞。在上演了馬富祿的《跳財神》與馬連良的《跳加官》後,又上演了由馬連良、姜妙香、茹富蕙、劉連榮等主演的《群英會》《借東風》。開幕首期,馬連良的“扶風社”連演18天,場場爆滿,戲院淨得利潤兩萬元。
當年,一個名叫楊楚白的戲迷,是馬連良的忠實“冬粉”。只要馬連良來津演出,他就場場不落,時間一長,兩人就成了朋友。楊楚白時常邀請馬連良到他家做客。馬連良也贈送過他一些禮物,其中有一張馬連良題寫“楚白兄惠存”的劇照。由於馬連良每次來津演出時,不是住在旅館,就是住在朋友家,楊楚白就建議馬連良購買一處私宅以作來津落腳之用。後經時住香港道的好友張學銘幫助,馬連良購得疙瘩樓。
活動年表
1914年6月27日,農曆甲寅年閏五月初五日:1914年6月27日
日吉祥園演出
1916年2月27日,農曆丙辰年正月廿五日:1916年2月27日
廣和樓演出
1916年7月30日,農曆丙辰年七月初一日:1916年7月30日廣和樓演出
1917年3月2日,農曆丁巳年二月初九日:馬連良、
李連貞、
趙連華、宴連恭、趙連成、陳連洪、高連登、
李連英滿科
1918年,農曆戊午年:
富連成社首演全本《取南郡》
1918年10月1日,農曆戊午年八月廿七日:1918年10月1日廣和樓演出
1918年12月16日,農曆戊午年十一月十四日:馬連良首演《胭脂褶》
1919年5月9日,農曆己未年四月初十日:1919年5月9日廣和樓演出
1919年7月13日,農曆己未年六月十六日:馬連良首演《白蟒台》
1919年8月3日,農曆己未年七月初八日:1919年8月3日廣和樓演出
1919年10月8日,農曆己未年八月十五日:1919年10月8日廣和樓演出
1919年11月21日,農曆己未年九月廿九日:馬連良首演《罵王朗》
1919年11月27日,農曆己未年十月初六日:馬連良首演《雲台觀》;
1920年3月9日,農曆庚申年正月十九日:馬連良首演《三字經》
1920年8月14日,農曆庚申年七月初一日:1920年8月14日廣和樓演出;
1920年9月13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初二日:北京
梨園公益總會十六省水災急賑義務戲;
1921年12月10日,農曆辛酉年十一月十二日:1921年12月10日廣和樓演出;
1922年1月24日,農曆辛酉年十二月廿七日:北京城南遊藝園1922年1月24日演出;
1922年7月26日,農曆壬戌年六月初三日:慶樂園1922年7月26日演出;
1922年12月16日,農曆壬戌年十月廿八日:中和園1922年12月16日演出;
1922年12月23日,農曆壬戌年十一月初六日:中和園1922年12月
23日演出;
1923年,農曆癸亥年:尚小雲、馬連良參加雙慶社;
1923年1月10日,農曆壬戌年十一月廿四日:中和園1923年1月10日演出;
1923年1月14日,農曆壬戌年十一月廿八日:中和園1923年1月14日演出;
1923年1月31日,農曆壬戌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和園1923年1月31日演出;
1923年8月15日,農曆癸亥年七月初四日:
廣德樓1923年8月15日演出;
1923年9月7日,農曆癸亥年七月廿七日:廣德樓1923年9月7日演出
1923年10月2日,農曆癸亥年八月廿二日:慶祝端康皇貴太妃五十整壽演出;
1923年10月17日,農曆癸亥年九月初八日:廣德樓1923年10月17日演出;
1923年12月7日,農曆癸亥年十月三十日:尚小雲首演《紅綃》;
1924年1月20日,農曆癸亥年十二月十五日:廣德樓1924年1月20日演出;
1924年1月25日,農曆癸亥年十二月二十日:尚小雲首演《張敞畫眉》;
1924年9月13日,農曆甲子年八月十五日:馬連良搭和勝社後首次演出;
1924年11月20日,農曆甲子年十月廿四日:華樂園改建完成首日演出
1924年11月24日,農曆甲子年十月廿八日:1924年11月24日華樂園演出;
1924年11月30日,農曆甲子年十一月初四日:1924年11月30日華樂園演出;
1924年12月13日,農曆甲子年十一月十七日:1924年12月13日華樂園演出;
1924年12月20日,農曆甲子年十一月廿四日:1924年12月20日華樂園演出;
1925年,農曆乙丑年:馬連良搭尚小雲的協慶社;
1925年,農曆乙丑年,年底:
第一舞台1925年年底窩窩頭大義務戲;
1925年2月7日,農曆乙丑年正月十五日:1925年2月7日華樂園演出;
1925年2月8日,農曆乙丑年正月十六日:馬連良首演《廣太莊》;
1925年2月28日,農曆乙丑年二月初六日:1925年2月28日華樂園演出;
1925年3月20日,農曆乙丑年二月廿六日:朱琴心首演《無雙》;
1925年4月4日,農曆乙丑年三月十二日:馬連良首演《化外奇緣》;1925年5月29日,農曆乙丑年閏四月初八日:馬連良首演《流言計》;
1925年6月7日,農曆乙丑年閏四月十七日:1925年6月7日華樂園演出;
1925年7月,農曆乙丑年:
中國紅十字會天津分會舉辦救濟陝甘兩省難民義務戲;
1925年12月17日,農曆乙丑年十一月初二日,晚:1925年12月17日三慶園演出
1925年12月20日,農曆乙丑年十一月初五日:1925年12月20日三慶園演出
1926年,農曆丙寅年:馬連良搭朱琴心的協合社
1926年1月28日,農曆乙丑年十二月十五日:1926年1月28日吉祥園演出
1926年2月23日,農曆丙寅年正月十一日:馬連良首演《玉鐲記》
1926年5月28日,農曆丙寅年四月十七日:1926年5月28日吉祥園演出
1926年11月27日,農曆丙寅年十月廿三日:1926年11月27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1月28日,農曆丙寅年十月廿四日:1926年11月28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2月15日,農曆丙寅年十一月十一日:1926年12月15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2月20日,農曆丙寅年十一月十六日:朱琴心首演《玉鐲記》;
1927年,農曆丁卯年:馬連良代朱琴心掛頭牌演出;
1927年1月6日,農曆丙寅年十二月初三日:朱琴心首演《秋燈淚》;
1927年1月20日,農曆丙寅年十二月十七日:朱琴心首演《關盼盼》;
1927年2月,農曆丁卯年:
周信芳與馬連良在上海聯袂合作;
1927年2月6日,農曆丁卯年正月初五日:馬連良首演《青梅煮
酒論英雄》;
1927年6月9日,農曆丁卯年五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次挑班;
1927年6月26日,農曆丁卯年五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武鄉侯》;
1927年11月3日,農曆丁卯年十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演《戰宛城》;
1927年11月10日,農曆丁卯年九月十五日:馬連良首演《焚綿山》;
1927年12月4日,農曆丁卯年十一月十一日:馬連良首演全本《火牛陣》;
1928年1月8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十六日:馬連良首演《鴻門宴》;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1928年2月23日,農曆戊辰年二月初三日:馬連良首演《臨江館》;
1928年3月1日,農曆戊辰年二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演全本《浣花溪》;
1928年3月18日,農曆戊辰年二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范仲禹》;
1928年8月25日,農曆戊辰年七月十一日:1928年8月25日中和戲院演出
1928年8月26日,農曆戊辰年七月十二日:馬連良首演《清風亭》
1928年12月8日,農曆戊辰年十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三顧茅廬》 1929年3月24日,農曆己巳年二月十四日:馬連良首演全本《天啟傳》
1929年4月,農曆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
1929年9月4日,農曆己巳年八月初二日:扶春社改組為扶榮社
1929年9月29日,農曆己巳年八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許田射鹿》
1929年12月17日,農曆己巳年十一月十七日:馬連良在開明灌制七張唱片
1930年,農曆庚午年:馬連良組扶風社
1930年3月23日,農曆庚午年二月廿四日:馬連良首演《要離刺慶忌》
1930年3月29日,農曆庚午年二月三十日:1930年3月29日中和戲院演出
1930年5月4日,農曆庚午年四月初六日:1930年5月4日天津中原大劇場演出
1930年6月1日,農曆庚午年五月初五日:馬連良在開明灌制唱片首批發行
1930年9月8日,農曆庚午年七月十六日:馬連良在開明灌制唱片二批發行 1930年9月26日,農曆庚午年八月初五日:扶風社首次演出
1930年10月12日,農曆庚午年八月廿一日:馬連良首演《安居平五路》
1930年12月21日,農曆庚午年十一月初二日:馬連良、
梅蘭芳合演《
法門寺》
1930年12月22日,農曆庚午年十一月初三日:馬連良、梅蘭芳合演《探母回令》
1931年,農曆辛未年:第一舞台為江西水災舉辦籌款賑災義務戲;
1931年1月21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初三日:梅蘭芳、馬連良在百代公司灌錄唱片
1931年1月21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初三日:馬連良在開明灌制唱片三批發行
1931年1月23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初五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
楊小樓、
新艷秋合作戲第一天
1931年1月24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初六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二天
1931年1月25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初七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三天
1931年1月28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初十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六天
1931年2月1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十四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天
1931年2月3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十六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二天
1931年2月6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十九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五天
1931年2月7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二十日:馬連良在百代公司灌錄唱片
1931年2月8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廿一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七天
1931年2月10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廿三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九天
1931年2月12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廿五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二十一天
1931年4月30日,農曆辛未年三月十三日:馬連良首演《取滎陽》
1931年5月17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初一日:馬連良首演全本《
轅門斬子》
1931年5月23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初七日:馬連良首演《
蘇武牧羊》
1931年6月9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1931年6月10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1931年6月11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1932年6月22日,農曆壬申年五月十九日:馬連良首演《假金牌》
1933年4月13日,農曆癸酉年三月十九日:馬連良與
周信芳在天津聯袂合作
1934年1月25日,農曆癸酉年十二月十一日:馬連良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一天
1934年1月26日,農曆癸酉年十二月十二日:馬連良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二天
1934年1月27日,農曆癸酉年十二月十三日:馬連良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三天
1934年2月7日,農曆癸酉年十二月廿四日:馬連良二次赴武漢演出最後一天
1934年12月24日,農曆甲戌年十一月十八日:
楊寶忠首次為馬連良操琴
1936年8月21日,農曆丙子年七月初五日:馬連良首演《胭脂寶褶》
1936年9月19日,農曆丙子年八月初四日:馬連良淨化改革京劇舞台
1936年11月13日,農曆丙子年九月三十日,晚:
梅蘭芳為天津市慈善事業聯合會公演冬賑義務戲第二場
1937年,農曆丁丑年:《戲劇旬刊》評鬚生“四傑”
1938年2月27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廿八日:楊小樓送聖儀式
1939年2月14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義會濟貧義務戲第二天
1940年,農曆庚辰年:扶風社1940年赴天津演出;
1940年1月22日,農曆己卯年十二月十四日:新民會貧民救濟義務戲
1942年10月12日,農曆壬午年九月初三日:扶風社至新京演出
1945年10月,農曆乙酉年:馬連良1945年赴滬演出
1945年10月31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
1945年12月,農曆乙酉年:北京各界慶祝抗戰勝利假懷仁堂演出堂會戲
1946年6月20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一日:1946年6月20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6月21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二日:1946年6月21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6月22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1946年6月22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7年9月12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廿八日:為陝西水災義演暨
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
1951年,農曆辛卯年:上海京劇界為捐獻飛機大炮第一次義演
1951年4月,農曆辛卯年:上海京劇界為捐獻飛機大炮第三次義演
1951年9月,農曆辛卯年:中南實驗京劇團成立
1951年10月1日,農曆辛卯年九月初一日:馬連良秘密返回內地
1951年11月,農曆辛卯年:
高維廉任中南實驗京劇團團長
1953年10月4日,農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1954年5月,農曆甲午年:梅、程、馬、
楊競演上海
1955年,農曆甲午年,年初:1955年初懷仁堂京劇演出
1955年12月,農曆乙未年:北京京劇團成立
1956年,農曆丙申年:京劇電影《群英會》、《
借東風》開拍
1956年3月10日,農曆丙申年正月廿八日:北京京劇團1956年赴上海演出
1956年9月1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一天
1956年9月2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二天
1956年9月3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農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四天
1956年11月,農曆丙申年:張君秋加盟北京京劇團
1956年12月25日,農曆丙申年十一月廿四日:馬連良向
中國民主同盟北京市委遞交入盟申請表
1956年12月27日,農曆丙申年十一月廿六日:馬連良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7年1月2日,農曆丙申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京劇團合團紀念演出舉行
1957年5月14日,農曆丁酉年四月十五日:北京京劇團1957年赴上海演出
1959年4月29日,農曆己亥年三月廿二日:北京市文藝界抗議帝國主義和
印度擴張主義分子干涉我國西藏問題座談會舉辦
1959年6月3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
1959年8月2日,農曆己亥年六月廿八日:北京勞動劇場1959年8月2日演出
1960年,農曆庚子年:北京京劇團首演《
海瑞罷官》
1961年2月13日,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劇團舉行
春節聯歡晚會1961年8月10日,農曆辛丑年六月廿九日:
梅蘭芳公祭舉行
1961年11月22日,農曆辛丑年十月十五日:北京京劇團1961年集體拜師儀式舉行
1962年,農曆壬寅年:馬連良任北京戲校校長
1962年1月15日,農曆庚子年十一月廿九日:侯喜瑞收
趙志遠為徒
1962年3月1日,農曆壬寅年正月廿五日:
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組抵京
1962年3月6日,農曆壬寅年二月初一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首演 1962年3月28日,農曆壬寅年二月廿三日,上午:高盛麟收
楊少春為徒
1962年8月8日,農曆壬寅年七月初九日:北京舉辦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演出第一場
1963年,農曆癸卯年,秋:京劇影片《秦香蓮》開拍
1963年4月1日,農曆癸卯年三月初八日:馬連良收
申鳳梅為徒
1963年4月4日,農曆癸卯年三月十一日:曲劇《奪印》的劇本移植、改編、表導演和音樂問題座談會舉行
1963年4月26日,農曆癸卯年四月初三日:北京京劇團1963年赴香港演出
1963年6月27日,農曆癸卯年五月初七日:北京京劇團赴澳門演出
1964年7月9日,農曆甲辰年六月初一日:北京京劇團觀摩
寧夏京劇團《杜鵑山》座談會舉行
1966年6月4日,農曆丙午年四月十六日:馬連良最後一次演出
1966年6月5日,農曆丙午年四月十七日,上午:首張針對馬連良的大字報貼出
特種郵票
為了紀念馬連良先生,以表彰其舞台藝術的貢獻,
國家郵政局定於2009年11月28日發行《馬連良舞台藝術》特種郵票1套2枚。
郵票發行的詳情如下:
郵票志號:2009-29
圖序圖名面值
(2-2)T 趙氏孤兒 1.20元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枚數:20枚
整張規格:150×240毫米
版 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攝 影 者:佚名
責任編輯:佟立英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