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劇院是經由國家文化部評定的全國京劇重點院團,是北京市文化局主管的差額事業單位。成立於1979年,其前身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領導的流派劇團匯合而成的北京市京劇團和以馬連良、張君秋、譚富英、裘盛戎、趙燕俠為領銜主演的北京京劇團。全院陣容強大,名角薈萃,流派紛呈,劇目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京劇院
- 全年創收:2200萬人民幣
- 建院時間:1979年2月
- 現任院長:李恩傑
- 單位性質:事業單位
- 劇院建制:一團、梅蘭芳團、青年團、小隊
簡要介紹,現任領導,發展歷程,建院故事,成員作品,知名藝術家,獲得榮譽,相關信息,
簡要介紹
中國京劇藝術表演團體。現址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海戶西里30號。1979 年2月建於北京。其前身是由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領導的流派劇團經幾番組合成立的北京市京劇團和由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為領銜主演組成的北京京劇團。該院陣容強大,流派紛呈,劇目豐富,在國內外享有聲譽。劇院所屬劇團有一團、梅蘭芳團、青年團;還設有藝術處、音像圖書資料室、演出處、京劇輔導普及中心及行政後勤等辦事機構。共有人員 700餘人。劇院共有梅葆玖、趙葆秀、遲小秋、燕守平、杜鎮傑、李宏圖、王蓉蓉等為代表的國家一級演員、演奏員30餘名。建院以來,相繼上演了各流派代表劇目和傳統劇目300 余出。其中各名家創演的保留劇目在京劇舞台上廣泛流傳。劇院在博採眾長、不斷創新的思想指導下,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在不同時期推出新創劇目,這些劇目在體現“古為今用”的方針和藝術表演等方面,均有大膽嘗試和創新。很多劇目在全國和北京市獲獎。劇院的藝術家們活躍在首都的舞台上,並經常到各地巡迴演出。為使中國京劇藝術走上世界舞台,曾先後應邀出訪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朝鮮、香港、澳門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現任領導
院長:李恩傑
黨委書記:劉勝利
副書記:王桂生
副院長:劉侗、趙洪濤、劉宇宸、李師友、秦艷
發展歷程
建立於1979年的北京京劇院,是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京劇表演藝術團體,在國內戲曲藝術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首都演出市場占有相當大的份額,並在海外享有聲譽。北京京劇院的前身是北京京劇團和北京市京劇團。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四大名旦",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等流派藝術大師為北京京劇院藝術品牌的確立與發展,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他們的舞颱風范、藝術成就、流派風格,始終是劇院的鮮明旗幟,淵源界碑。
建院三十年來,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的指引下,無論在繼承傳統,還是在發展創新方面,北京京劇院都有驕人建樹,在新時期文藝百花園中獨領風騷。恢復加工上演的優秀傳統劇目有近300齣,如梅葆玖先生與弟子董圓圓、胡文閣、尚偉、張馨月及梅派新秀竇曉璇等主演的梅派經典《貴妃醉酒》《宇宙鋒》等;由譚元壽先生、譚孝曾、譚正岩祖孫三代及譚門弟子韓勝存等主演的譚派經典《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定軍山·陽平關》;由張學津先生率弟子朱強、高彤、穆宇、宋昊宇等主演的馬派經典《趙氏孤兒》《胭脂寶褶》《十老安劉》等;由張派傳人王蓉蓉、張笠媛及新秀王盼等主演的張派經典《狀元媒》《西廂記》;由杜鎮傑、王蓉蓉等主演的骨子老戲《四郎探母》;由杜鎮傑、楊少彭等主演的楊派經典《伍子胥》;由程派傳人遲小秋等主演的程派經典《鎖麟囊》《春閨夢》《玉堂春》;由葉派傳人李宏圖等主演的葉派經典《周仁獻嫂》《呂布與貂蟬》;孫毓敏、常秋月、張雲、朱虹等主演的荀派經典《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王玉珍院長、劉山麗等主演的尚派經典《漢明妃》;由奚派新秀張建峰等主演的《白帝城》;由李紅艷、張淑景、王曉麗等一代青年新秀主演的《雛鳳凌空》;詹磊、王雪清、韓巨明、譚正岩、于帥等主演的《龍潭鮑駱》。這些劇目都是北京京劇院的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經典之作,也是我們繼承傳統的典範。
創作改編的各類題材的新劇目有30餘出,其中有些堪稱精品,曾產生過廣泛的影響,如八十年代的《司馬遷》、《管仲拜相》、《三打陶三春》、《八珍湯》、《賀家姐妹》、《驛亭謠》,九十年代的《北國情》、《畫龍點睛》、《拜相記》、《聖潔的心靈——孔繁森》、《甲申祭》、近代歷史劇《風雨同仁堂》等,先後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文華大獎”、“京劇藝術節金獎”、“五個一工程獎”等重大獎項。進入二十一世紀,劇院創演的品牌劇目連台本戲《宰相劉羅鍋》(一二本),榮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精編版《宰相劉羅鍋》(上中下)獲得首屆“國家舞台精品工程劇目”第一名的殊榮;新編歷史劇《洛神賦》《梅蘭芳》《下魯城》分別榮膺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新編歷史劇《蔡文姬》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藝術節金獎;大型新編歷史劇《袁崇煥》入圍國家舞台精品工程初選劇目。北京京劇院人以梅蘭芳先生的創新精神激勵自己在藝術領域不斷探索求新,小劇場劇目《馬前潑水》《閻惜嬌》先後獲得第七屆中國戲劇節“金芒果杯”銀獎和第八屆中國戲劇節“都寶杯”金獎,廣受青年觀眾的青睞,為京劇小劇場藝術開創了一代先河,隨後,小劇場京劇劇目《玉簪記》《浮生六記》相繼誕生,使得劇院一批優秀青年演員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拓展了京劇演出市場向青年觀眾群體的延伸。
北京京劇院群英薈萃。許多老一輩京劇表演藝術家,都在這裡留下了輝煌的業績,為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中有李萬春、吳素秋、姜鐵麟、李慧芳、李宗義、李元春、李韻秋、趙榮琛、王吟秋、馬長禮、譚元壽等。許多京劇流派大家的子弟傳人在北京京劇院的演出舞台上流芳溢彩,使劇院的流派藝術風格更具品牌資質,成為廣大觀眾認可的名角,並摘取了中國戲劇界和京劇藝術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和梅蘭芳金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張學津、孫毓敏、楊淑蕊、遲小秋、閻桂祥、宋丹菊、趙葆秀、馬玉璋、葉金援、王樹芳、關靜蘭、王蓉蓉、秦雪玲、李宏圖、董圓圓、杜鎮傑。梅蘭芳金獎獲得者:楊淑蕊、趙葆秀、王樹芳、葉金援。梅蘭芳金獎提名獎獲得者分別是:遲小秋、安雲武、王蓉蓉、杜鎮傑、黃彥忠、葉江翔、李宏圖。
30年來,經過不斷的改革調整,北京京劇院的演職人員、創作隊伍的專業藝術整體水平,始終在菊壇居於上游,現有國家一級演員、演奏員、編導、舞美等高級藝術人才50餘名。當前活躍在北京京劇院演出舞台上的主要演員陣容,無論在流派的多樣性,還是在老中青的梯形結構的完整性上,依然在全國專業京劇表演團體中保持著一流的整體水平。他們之中有老而彌堅的梅派藝術掌門人梅葆玖、馬派藝術優秀代表張學津、譚派余派老生李崇善、陳志清;有正在處於藝術成熟期、退而不休依舊活躍在舞台上的優秀演員趙葆秀、閻桂祥、王樹芳、趙世璞、葉金援、趙乃華、關靜蘭、王文祉、劉建元、譚孝曾、安雲武、趙元俠;有劇院當前的中流砥柱、優秀流派傳人遲小秋、杜鎮傑、李宏圖、董圓圓、王蓉蓉;有嶄露頭角日漸為廣大觀眾所熟悉的優秀中青年演員朱強、陳俊傑、尚偉、年金鵬、楊少彭、李紅艷、王怡、張笠媛、康靜、郭偉、包飛、常秋月、張淑景、譚正岩、張馨月、張建峰、韓勝存、姜亦珊、王雪青、李丹、穆宇、竇曉璇、朱虹、詹磊、王盼、杜喆、于帥等。
幾十年來,北京京劇院的演出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把京劇的種子播撒到了歐亞大陸、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為使國粹藝術走向世界,參與國際上的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貢獻。
北京京劇院以改革為藝術發展建設的先導,以培養人才品牌作旗幟,以精品劇目的創作樹形象,以擴大主流文化市場的演出為目標,精心營造舞台小世界,積極面對世界大舞台,以開拓進取的步伐邁向民族文化振興的新里程。
建院故事
籌建北京京劇院前,在北京市委文化出版部部長項子明同志辦公室,召開了兩次會,時在1977年八、九月之間,會議參加人為項子明、王松聲、孫一明、李勝祥和葛獻挺;會議進行當中,市委組織部長佘滌青,市委秘書長陸禹同志曾短暫的到會,畫龍點睛的說:“子明同志說你們開會,目的是為夢庚同志修個‘廟’,我舉雙手贊成!趙鼎新這個同志心胸狹窄,不能容人,文革之前搞文藝整風,整張夢庚和金紫光同志,本身就是錯誤路線,應該推倒,老趙至今還堅持他當年整人是對的,這就有點太沒有自知之明了。為了照顧雙方的情面,又有利於工作,我們研究,在文化局和劇團之間,為夢庚同志修個廟,叫他好有安身立命之處。”
北京京劇院
三天后,還是原班人馬,仍在項子明辦公室開會,內容是落實上次會議的修“廟”精神;王松聲同志去文化局同趙鼎新通氣兒,項子明讓我跟他去自新路同夢庚同志談。
分頭談的結果,雙方都滿意。項子明聽了松聲的匯報後,說:“他們(趙、張)兩家滿意,市里也滿意,看來咱們兩次會議的任務已經完成,松聲,晚飯是你作東還是我作東?”松聲忙說:“當然我作東。”
趙鼎新當局長後,第一件事,是讓我陪他到通縣永樂店農場,把在那裡任“革委會”副主任的張夢庚接回,車進城後,沒進文化局的門,直奔自新路當時的北京市京劇團,由王昌吉主持召開全團大會。會上,趙鼎新宣布:任命張夢庚同志為市京劇團“一把手”,這個宣布,文化局的其他官員,也無人到會。此事作的神不知鬼不覺,連文化局的辦公室主任(原雜劇團副團長,延安來的老幹部)劉建都不知道,事後問我“聽說老趙把夢庚同志接回來當京劇團一把手?”我開玩笑的說:“你是辦公室主任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劉建忽然很神秘的說:“今天已經發文啦,你說老趙這么對待夢庚,是不是有點太那個了吧?”我說:“這也可能是第一步。”劉建說:“但願如此。”
過了將近一個月,對張的安排,趙鼎新仍無下文,於是張夢庚找了新任市委組織部長佘滌青,要求平反1965年文藝整風加給他的“罪名”(停職反省,下放勞動),聽說老佘立即找了市委機關黨委和文化出版部項子明等,研究之後,決定先恢復張夢庚文化局副局長職務,趙鼎新當然必須服從,但同時提名原“文化局革命領導小組成員”的田蘭,為文化局副局長,主管戲曲藝術,市委當然也得批准,實際上田蘭並不太懂戲曲,趙此舉仍是為了*張夢庚回文化局工作。這就是為張夢庚修“廟”的背景,也可以說是組建北京京劇院的歷史背景。
成員作品
建院以來,劇院相繼上演各流派代表性劇目300餘出,首演新創作劇目主要有《畫龍點睛》、《司馬遷》、《三打陶三春》、《北國情》、《拜相記》、《水龍吟》、《甲申祭》、《聖潔的心靈---孔繁森》、《黃荊樹》、《梅花香韻》、《鑄劍情仇記》、《風雨同仁堂》等。其中《畫龍點睛》獲文化部第一屆文華大獎,《聖潔的心靈---孔繁森》獲文化部新劇目獎,《拜相記》獲全國青年團匯演優秀劇目獎,《黃荊樹》獲北京市首屆金菊花獎,《風雨同仁堂》獲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
建院以來,老一輩藝術家趙燕俠、譚元壽、馬長禮、李萬春、吳素秋、李宗義、李慧芳、姜鐵麟、趙榮琛、王吟秋、梅葆玫、李元春等曾擔任領銜主演。創作室陣容強大,有老劇作家汪曾祺、楊毓珉、梁清濂,老導演王雁、周仲春、遲金聲、小王玉蓉,作曲家陸松齡等。樂隊伴奏有名琴師李慕良、何順信、姜鳳山、燕守平;名鼓師譚世秀、劉玉泉、楊振東、金惠武等。
80年代,一批中年藝術家崛起,主要有老生張學津、李崇善、趙世璞、譚孝曾、杜鎮傑,旦角李玉芙、孫毓敏、楊淑蕊、閆桂祥、王玉珍、宋丹菊 、關靜蘭、葉紅珠、秦雪玲、岳惠玲、趙乃華、王蓉蓉,老旦王樹芳、趙葆秀,武生楊少春、葉金援、馬玉璋,淨行馬永安、王文祉、羅長德、姚宗儒、劉建元、黃彥忠,小生李宏圖,丑角黃德華、白其麟、葉江翔等。其中許多人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梅蘭芳金獎和文化表演獎。90年代,青年演員朱強、陳俊傑、年金鵬、尚偉、劉山麗、丁桂玲、王文增、李紅艷、王怡、張大環、李師友、李宏斌等嶄露頭角。近年來,劇院藝術創作隊伍不斷壯大,王新紀、宋捷、徐春蘭、朱紹玉、鄭傳恩等顯示出不凡的實力。
劇院的藝術家們活躍在首都的舞台上,並經常到各地巡迴演出劇院曾應邀出訪20餘個國家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贏得了讚譽。
知名藝術家
建院以來,老一輩藝術家趙燕俠、譚元壽、馬長禮、李萬春、吳素秋、李宗義、李慧芳、姜鐵麟、趙榮琛、王吟秋、梅葆玖、李元春等曾擔任領銜主演。創作室陣容強大,有老劇作家汪曾祺、楊毓珉、梁清濂,老導演王雁、周仲春、遲金聲、小王玉蓉,作曲家陸松齡等。樂隊伴奏有名琴師李慕良、何順信、姜鳳山、燕守平;名鼓師譚世秀、劉玉泉、楊振東、金惠武等。
劇院名家主要演員有:譚孝曾、杜鎮傑、王蓉蓉、李宏圖、李玉芙、遲小秋、趙葆秀、李浩天、朱強、王樹芳,楊少春、葉金援,馬永安、王文祉、羅長德、姚宗儒、劉建元、楊淑蕊、閆桂祥、王玉珍、宋丹菊、關靜蘭、葉紅珠、秦雪玲、岳惠玲、趙乃華、黃德華、白其麟、葉江翔、陳俊傑等。
獲得榮譽
作為國內著名的梨園群英薈萃之地,北京京劇院現有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編、導、音、美等高級藝術人才60餘名。他們中有梅蘭芳大師之子、梅派藝術嫡傳梅葆玖先生,譚門第五代傳人譚元壽先生,馬派藝術優秀傳人馬長禮先生、張學津先生及余派老生李祟善、陳志清;更有各流派著名演員李玉英、趙葆秀、閻桂祥、王樹芳、譚孝曾等;當紅的優秀張派傳人王蓉蓉、余派老生杜鎮傑、梅派弟子董圓圓、葉派小生李宏圖、程派青衣遲小秋、馬派再傳弟子朱強;及嶄露頭角的青年新秀張笠媛、楊少彭、張馨月、張建峰、竇曉璇等。他們分別獲得戲劇最高獎:"文華表演獎"、"梅花獎"、"梅蘭芳金獎"、 "白玉蘭獎"、中央電視台CCTv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金獎、銀獎等各種獎項,為劇院爭得了榮譽。
相關信息
赴閩演出介紹
此次赴閩演出,北京京劇院將為福建觀眾帶來兩台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傳統劇目。首先為福建觀眾展示的是一台優秀傳統折子戲薈萃,由《盜庫銀》、《游龍戲鳳》、《平貴別窯》、《三娘教子》組成。
《盜庫銀》是傳統名劇《白蛇傳》中的一折,講述白素貞(白蛇)與許仙婚後,遣小青 (青蛇)往錢塘縣到區贓官庫銀,以救濟災民。庫神率眾神將守庫,小青力敗之,盜銀而歸。該劇為武旦出手戲,有大刀、雙鞭出手等,高難驚險,舞蹈優美,開打火爆。劇中的小青由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武旦演員張淑景飾演。
《游龍戲鳳》是生、旦合作傳統戲,講述明朝正德年間,正德皇帝改裝出遊,來梅龍鎮,在李龍客店投宿。李龍在外守夜,吩咐鳳姐照看客店,正德被鳳姐閉月羞花的美貌所傾倒,正德故意呼酒喚菜調戲她,鳳姐開始不即不離地對付,而正德更加神魂顛倒。最終正德皇帝表露了自己真龍天子的身份及對鳳姐的愛慕之情,二人成就了好事。劇中的正德皇帝由北京京劇院優秀美派老生演員張建峰飾演。他唱腔嚴謹,扮相俊秀,颱風儒雅,曾榮獲中央電視台青年京劇演員大賽金獎。李鳳姐由北京京劇院一團優秀花旦演員常秋月飾演。
《平貴別窯》為《紅鬃烈馬》中一折,講述薛平貴因在外揭下皇榜,至紅紗洞中,降伏紅鬃烈馬,有功入朝,唐王特加升賞,先封后營都督府,旋被王允一本,改為馬前先行。恰巧西涼國造反,下來戰表,朝廷命將出師,遂命薛平貴隸屬魏虎,隨營為馬前先行,克日起行。薛平貴即回窯別妻,王寶釧方守候平郎回來,先聞立功得官,頗喜,及聞欲出從征,不禁大驚,彼此流淚相對,說不盡生離之苦。此戲是一出骨子老戲,唱、念並重,薛平貴由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的弟子,著名葉派小生李宏圖飾演。他扮相英武俊美,表演瀟灑大方,嗓音高亢,寬亮甜美,文武兼備,頗具葉派風範,曾多次在北京及全國的重大比賽中獲獎。王寶釧由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青年程派青衣演員郭偉飾演。她曾師從李文敏等京劇名家,嗓音渾厚甜美,扮相端莊大方。這一合作陣容,必能為京劇觀眾帶來新的驚喜。
《三娘教子》講述明代薛家三兄弟長兄去世,留寡妻張氏,二弟薛奇有妻劉氏生子倚哥,三弟薛衍妻王春娥為人賢惠忠厚,寬於待人。薛奇出外經商,薛衍進京趕考,張劉二氏為圖家財,假說薛衍趕考途中喪命,逼春娥改嫁,此時得知薛奇經商途中船遇風浪不幸身亡,劉氏驚痛命家人薛保運回靈柩安葬。張劉二氏趁機席捲家財變賣房產,劉氏拋棄親子,先後改嫁,王春娥立志守節,撫養孤兒倚哥,一日倚哥在學中被譏為無母之兒,受氣回家,不聽春娥教訓,春娥怒,以刀斷機布以示決絕,薛保從中勸解,倚哥幡然悔悟,母子和好如初。三娘飾演者為國家一級演員,著茗程派傳人遲小秋。她文武兼備、藝術功底深厚,1983年拜程硯秋大師嫡傳弟子王吟秋先生為師,宗法程派藝術,悟性過人,深得戲曲界專家賞識和廣大觀眾的喜愛。薛保飾演者為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馬(連良)派老生朱強。他曾受教於尹月樵、遲金聲、馬祟仁等馬派名家,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的親傳弟子,曾主演過眾多馬派劇目。
另一台是王雁於1956年由傳統劇目《搜孤救孤》整理改編的大戲《趙氏孤兒》。該劇講述春秋時期,晉國權臣屠岸賈慫恿晉靈公荒淫無道,彈打百姓取樂,不理朝政。丞相趙盾奏本進諫,面斥屠岸賈迷惑君王。屠岸賈向晉靈公進讒言,抄斬趙盾滿門三百餘口。晉靈公之妹莊姬公主是趙盾兒媳,身懷有孕,被接入宮中,免於一死。屠岸賈聽說莊姬分娩,欲殺嬰兒,對趙氏斬草除根以絕後患。趙盾門客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程嬰獻出自己的親生兒子頂替孤兒,不僅救了趙氏孤兒,也救了晉國上下與嬰兒同庚的孩子。公孫杵臼為救孤兒獻出了生命。程嬰茹苦含辛,忍受著賣主求榮的罵名,將孤兒趙武撫育成人。大將軍魏絳還朝,得知孤兒尚在人世,與程嬰定計,使趙武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和趙家的深仇大恨,親手殺死屠岸賈,為趙氏報仇雪恨,與莊姬母子團圓。
劇中,程嬰先後由張學津、杜鎮傑、穆宇、高彤四位優秀演員飾演。張學津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大師張君秋之子,北京京劇院老生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他自幼受家庭薰陶,7歲開始學戲。初從王少樓學"余派",後拜馬連良為師,長期追隨老師左右,得到馬連良的悉心教導,故在唱腔和表演上兼有"余"、"馬"之長,而以"馬派"為主,颱風蕭灑大方,演唱舒展酣暢,念自清晰自然,有較強的塑造人物的能力。杜鎮傑是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楊派老生,北京京劇院——團領銜主演,曾受教於劉盛通、宋繼亭、王世續、李世霖、李甫春、遲金聲、馬長禮、葉篷等京劇名家。他嗓音清脆明亮,音質純音色美,四聲講究韻味淳厚,情動於衷以聲傳情,全無矯揉造作之氣,獨具空靈淡遠之風。穆宇是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優秀青年老生演員,曾從師王琴生、白元鳴、王思及、王志廉、楊汝震等,2005年拜張學津為師。高彤為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曾受業於白元鳴、張慶良、楊汝震、李成林等先生。199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和霖先生為師,潛心研究馬派藝術。莊姬由王蓉蓉、張笠媛先後飾演。王蓉蓉為著名張派青衣,曾受業於王玉蓉、蔡英蓮、艾美君等老師,1978年正式拜師於京劇表演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深得賞識和真傳。她在舞台實踐中,繼承和發揚了張派藝術華美、柔婉,亦剛健清新的演唱風格,又充分發揮了自身嗓音寬亮、甜潤,表演穩重、大方的特點,嗓音甜潤、扮相端莊、俊美、表演細膩,極具張派大青衣風範。張笠媛為北京京劇院優秀青衣演員,主攻張派。趙盾由譚孝曾飾演,他是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譚派老生,為京劇譚門第六代嫡傳。曾師從王少樓、楊菊芬、諸連順、徐元珊等,後又受到祖父譚富英、父親譚元壽先生的親自教誨,傳授譚派藝術。魏絳由陳俊傑飾演,他是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功底紮實,嗓音洪亮,韻味濃厚,表演端莊大方,文武兼備,是我國當今頗俱實力的梨園俊才,裘派第三代傳人。另外還有韓巨明、王怡、王金鐘、杜喆等優秀演員共同加盟。此次演出名家薈萃,行當齊全,流派眾多,精彩紛呈,定能為福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