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經歷,藝術特色,主要作品,代表劇目,常演劇目,音像作品,個人榮譽,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1959年,進入北京市戲曲學校;
1960年,首次登上舞台,演出《岳母刺字》;
196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京劇團;
198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金泉、何盛清為師。
1985年,創作演出京劇《八珍湯》;
1987年,參加第五屆戲曲梅花獎;
1990年,在恩師李金泉和京劇名家蘇維明共同整理指導下創作整理演出京劇《金龜記》;
1990年12月20日,參加北京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振興京劇觀摩研討大會開幕;
1995年5月,參加“梅蘭芳金獎獲獎演員巡迴演出團”天津站演出;
1995年8月15日,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大型現代京劇演唱會;
1996年12月,參加梅花獎大集合——金獎京劇團訪台公演;
1997年,排演京劇《風雨同仁堂》;
2000年7月1日,參加北京第一屆國際票友演唱會;
2004年5月1日,北京京劇院首演《梅蘭芳》;
藝術特色
趙葆秀嗓音甘醇甜美,韻味純正,演唱細膩,感情充沛,高低自如,扮相端莊大方,颱風極佳,基本功紮實。多年來她對藝術執著追求,其表演既重傳統又不拘泥於程式,集名家之長,廣納博採,銳意創新,以唱念做舞,虛實結合,神形兼備的綜合表演去塑造人物,表現出朝氣蓬勃的藝術生命力和時代感。
主要作品
代表劇目
《八珍湯》是以老戲《三進士》改編而來,在1985年正式上演。1987年趙葆秀為“戲劇梅花獎”舉辦專場演出時,就選用《八珍湯》風雪夜這一折戲。
《金龜記》是趙葆秀在1990年整理的一出老旦挑梁的重頭戲。這齣戲在以往的演出中,大多是以折子戲出演,分為《釣龜》、《行路訓子》、《哭靈》。趙葆秀在李金泉和蘇維明共同整理指導下,為這幾折戲添首加尾補中,使其成為完整的故事。演出中趙葆秀盡展唱、念、做、表之深厚基本功。
《風雨同仁堂》這齣新編近代歷史劇,在許多方面突破老旦行藝術領域,老旦唱腔糅合青衣的唱法,是趙葆秀塑造同仁堂東家夫人樂徐氏的音樂形象的定位,這是對老旦聲腔藝術的拓展。
常演劇目
音像作品
名稱 | 出版單位 | 發行時間 | 介質 |
趙葆秀京劇老旦唱腔精選 | 2005年 | CD+VCD | |
京劇李逵探母 | 2005年 | DVD | |
京劇藝術家趙葆秀唱腔專輯 | 中國唱片總公司 | 2006年9月 | 磁帶 |
趙葆秀專輯-中國京劇名家名段大薈萃 | 安徽音像出版社 | DVD | |
趙葆秀:京劇八珍湯 | DVD | ||
趙葆秀:京劇金龜記 | DVD | ||
趙葆秀:唱腔選 | 北京電子音像出版社 | CD |
以上內容來自:
個人榮譽
1983年北京市青年京劇演員調演優秀表演獎;
1987年首都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京劇振興杯大賽十佳演員老旦組第一名;
1987年第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金獎;
1994年電視京劇振興杯大賽“十佳演員”老旦組第一名;
1994年梅蘭芳金獎大賽老旦組金獎;
2001年第十二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
2002年北京市首屆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稱獎;
2004年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等;
2005年第五屆中國金唱片獎。
人物評價
原籍山東海陽的趙葆秀,具有山東人的豪爽、耿直、熱情的性格。走下舞台的趙葆秀是一個平民化的趙葆秀,她沒有一絲一毫名家的架子。凡是找她學戲者,她是來者不拒,總是熱情地加以指點。 趙葆秀有一顆年輕人的心,她喜歡運動,時常打打保齡球、沙狐球。(山東畫報社)
她是建國以後具有巨大貢獻的當代老旦藝術家,她既繼承了男性演老旦聲腔的醇厚,又能恰到好處地完成女性演老旦在性別和情感的水乳交融。(中國戲曲家協會研究室主任崔偉)